(高清版)GB 30005-2013 獨輪車安全要求_第1頁
(高清版)GB 30005-2013 獨輪車安全要求_第2頁
(高清版)GB 30005-2013 獨輪車安全要求_第3頁
(高清版)GB 30005-2013 獨輪車安全要求_第4頁
(高清版)GB 30005-2013 獨輪車安全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3-10-10發布I本標準的第5章為強制性的,其余的為推薦性。本標準按照GB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玩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53)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耀馬車業(中國)有限公司、江蘇檢驗檢疫自行車檢測中心、昆山創新科技檢測儀器有限公司、國家自行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東方威爾科技有限公司。1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裝有單只充氣車輪及鞍座,用曲柄直接驅動車輪的單人使用的獨輪車安全要求和測試方法。本標準適用于曲柄直接驅動車輪的單人使用的獨輪車,使用者年齡在6歲以上。本標準不適用于公路騎行和裝用鏈條驅動以及特殊競技用途的獨輪車。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6675玩具安全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獨輪車unicycle裝有單只充氣車輪及鞍座,用曲柄直接驅動車輪的單人騎行的車輛。4分類獨輪車按輪徑分為小型、中型和大型(見表1)。表1獨輪車分類型式車輪直徑適用年齡小型406mm以下6歲~9歲中型457mm~510mm10歲~14歲大型560mm以上14歲以上5技術要求5.1材料化學性能大限量要求應符合GB6675特定元素的遷移要求。25.2銳利邊緣按6.3(銳利邊緣)的測試方法,獨輪車車上不應有任何可觸及的銳利邊緣。5.3突出物經組裝后,長度(見圖1的L)大于8mm的剛性外露突出物,其尾端均應倒圓,倒圓半徑R應不小于6.3mm。這類突出物的大端尺寸A應大于12.7mm,小端尺寸B應不小于3.2mm,螺釘的外露突出部分應限制在與螺母旋緊之后小于螺釘的大徑尺寸。注:當L尺寸大于8mm時應符合圖示的這些尺寸要求。圖1突出物的最小尺寸示例鞍座鎖緊裝置從里端到最外端不應超出24mm,以防止觸及騎行者大腿內側。5.4.1車叉定位裝置位于車叉內的輪軸對于車叉槽口或其他定位方式的工具應是:當輪軸或軸擋緊貼在槽口的頂部時,車輪應位于車叉的中央。5.4.2車叉的側向靜負荷強度將裝有軸承架及試驗軸的車叉按6.4的規定的方法試驗,對試驗軸施加500N的荷重,經過30s,卸去荷重,負荷點永久變形量應小于3mm。5.5.1車輪精度轉動精度指輪軸的圓跳動公差。圓跳動公差是指車輪完全組裝并調整好以后,在沒有軸向竄動的情況下旋轉一周,輪輞位置的最大允許變動范圍(即指示器的最大動程)。在測量車輪的徑、軸向跳動時(同心度),應裝上輪胎,并按輪胎標鑄的最大充氣壓力充足氣。按圖2測試,車輪的徑向圓跳動公差(在垂直于軸的方向上)測得的圓跳動量應不大于1.5mm。車輪的端面圓跳動公差(在平行于軸的方向上)測得的圓跳動量應不大于1.5mm。3圖2車輪的轉動精度5.5.2間隙車輪部件經裝車校正后,其輪胎外側與車叉內側之間的間隙應不小于3mm。5.5.3對稱度車輪部件經裝車校正后,車叉內側與輪輞側面之間的左右間隙差應小于3mm。5.5.4轉動靈活性車輪轉動部分不得有明顯松動,轉動應靈活,按圖3測試,固定車輪,卸去鞍座及鞍管后,將車叉立管從垂直狀態向前或向后傾斜5°車叉應自然倒下。圖3車輪轉動靈活性測試45.5.5輪胎充氣壓力制造商推薦的最大充氣壓力應標鑄在外胎的側面,使外胎裝上車輪后易于被看到。注:輪胎制造商規定的最小充氣壓力標鑄在外胎的側面。5.5.6輪胎和輪輞的配合性外胎、內胎和襯帶應與輪輞的設計相匹配。將輪胎充氣到最大充氣壓力的110%,經過5min后,外胎仍應完整地包合在輪輞上。車輪放置48h,不得出現輪胎漏氣現象。5.5.7車輪靜負荷組裝好的車輪按6.5規定的方法,車輪的任何零部件不應斷裂,輪輞上施力點的永久變形應不大于5.5.8車輪配合強度組裝好的車輪按6.6規定的方法,30s后,輪胎與輪輞間的配合仍應完好,車體各部件不得出現異常。5.5.9合成樹脂一體成形車輪在輪胎充入標稱充氣后,在15℃~20℃的溫度下放置30min,然后,再將溫度加到30℃+5℃.放置4h,按圖4測量加溫前后輪輞寬度的變化,其差值應小于2mm。圖4測量寬度5.5.9.2合成樹脂一體成形車輪沖擊強度車輪在充入標稱充氣氣壓后,按6.7規定的方法試驗后,各部不得出現有龜裂,破損或明顯變形。5.5.9.3合成樹脂一體成形車輪剛性按圖5測試,合成樹脂一體成形車輪輞兩輪輻中間施加500N的荷重,保持1min,負荷點處的彎曲量應小于30mm。5圖5合成樹脂一體車輪剛性試驗5.6鞍座和鞍管5.6.1總則鞍座夾相對獨輪車前進方向,應位于后部,鞍座不得有明顯左右傾斜,鞍座夾兩端不得在鞍座兩側突出;鞍管被鞍座夾等固定后,應牢固不得松動,但松開夾緊裝置后,可容易調節鞍座高度。5.6.2限制尺寸鞍座、鞍座支架或鞍座其他附件的任何部分,從鞍座面與鞍管軸線的交點量起,應不高于鞍座面5.6.3鞍管插入標記鞍管上內有一個永久性的標記,它清楚地表示鞍管插入車架的最少深度,其長度應不小于鞍管外徑的長度。對于圓截面的鞍管,該標記從鞍管的底部量起(即鞍管的全直徑處)應不低于鞍管直徑的兩倍高度。對于非圓截面的鞍管,該標記離鞍管的底部(即鞍管的全橫截面)應不小于40mm。5.6.4鞍座的調節夾緊裝置按6.8規定的方法試驗時,鞍座調節夾緊裝置對于鞍管在任何方向上都不應有轉動,鞍管對于叉立管亦不應有轉動。5.6.5鞍座強度按6.9規定的方法試驗時,鞍座與鞍管均不得有明顯破損或變形。5.7腳蹬與曲柄5.7.1地面距離獨輪車在無負載狀況下,將一只腳蹬處于其最低位置且使腳踩面與地面平行,如果只有一個腳踩面的話,該腳踩面要朝上,小型獨輪車應能由垂直位置向一側傾斜20°(中型和大型應為25°)而腳蹬上的任何零部件不觸及地面。65.7.2腳蹬和腳蹬軸——動態耐久性試驗按6.10規定的方法試驗,其中小型獨輪車腳蹬負重30kg,中型和大型獨輪車負重80kg,試驗時腳蹬的任何部件不應有斷裂或能見之裂紋,腳蹬軸的軸承部分不應有任何損壞。5.7.3曲柄部件——疲勞試驗按6.11規定的方法試驗時,兩腳蹬軸、兩曲柄、輪軸以及任何零部件不應有斷裂或能見之裂紋。5.8快拆裝置獨輪車中使用的任何快拆機構應具有下列的操作特性:a)快拆機構應是可調節的,用以調節到咬合壓緊的程度。b)快拆機構的形狀和標記應能清楚地表明機構是處于松開位置還是扳緊位置。c)如果機構是用扳桿來調節的,則在扳桿調節好后,將機構扳緊的力應不大于200N,快拆機構在此力的作用下,應無永久變形。d)在夾緊機構被扳緊后需要的松脫力應不小于50N。e)如果機構是用扳桿操作的,則快拆機構應能承受一個不小于250N的扳緊力而無斷裂或永久變形。在施加該力時,機構應調整到避免在此力作用下被完全鎖死。6試驗方法6.1測試儀器精度和試驗環境6.1.1除非特殊規定,本標準中力的測量精度應為±5%;質量的測量精度為±1%;角度的測量精度為±1°;6.1.2除非特殊規定,測試前樣品應在溫度為23℃±5℃的環境中至少放置2h,并且在溫度23℃±10℃6.2特定可遷移元素的測試(見5.1.1)小型獨輪車上所使用的可觸及表面涂層以及鞍座皮革特定可遷移元素的取樣方法和測試方法按GB6675特定元素的遷移測試方法進行。6.3銳利邊緣測試(見5.2)按GB6675中銳利邊緣測試方法進行測試。6.4車叉的側向靜負荷強度試驗將裝有軸承架及試驗軸的車叉按圖6所示方法試驗,對試驗軸施加500N的荷重,經過30s,卸去荷重,負荷點永久變形量應小于3mm。7圖6車叉的側向靜負荷強度試驗6.5車輪靜負荷試驗組裝好的車輪按標稱氣壓充好氣,按圖7所示方法試驗,將車輪固定,然后對輪胎任何一點施加180N的荷重,保持1min,然后卸去荷重,放置2min,車輪之任何零部件不應斷裂,輪輞上施力點的永久變形應不大于1.5mm(負重分類:小型180N,中型以上的300N)。圖7車輪靜負荷試驗6.6車輪配合強度試驗組裝好的車輪充入標稱氣壓的110%后,用支架貼住外胎全周側面,將車輪水平支起,然后對車軸施加2kN的荷重,30s后,輪胎與輪輞間的配合仍應完好,車體各部件不得出現異常。6.7合成樹脂一體成形車輪沖擊強度試驗車輪在充入標稱充氣氣壓后,裝在圖8所示的試驗裝置上,再固定一20kg重錘(包括夾具的質量),然后從400mm的高度,落下2次,一次對準輪輻著地,另一次在兩輪輻中間著地,各部不得出現有8圖8合成樹脂一體成形車輪沖擊強度試驗6.8鞍座的調節夾緊裝置試驗將鞍座和鞍管正確地裝配在車架上,鞍座夾緊螺栓應按推薦的力矩旋緊,在離鞍座前端或后端25mm內之一點上,選擇對鞍座夾的力矩較大的那一點,對大型和中型獨輪車的鞍座施加水平300N,垂直668N力,對于小型獨輪車的鞍座施加水平100N,垂直300N,鞍座調節夾緊裝置對于鞍管在任何方向上都不應有轉動,鞍管對于車叉立管不應有轉動。鞍座齒型螺母以及鞍座夾緊螺母的鎖緊力矩是20N·m。6.9鞍座強度試驗將鞍座與鞍管固定在圖9所示的夾具上,鞍座下部與轉動軸之間的距離為560mm,在鞍管上施加3kg的重錘,然后讓其向前、向后自然倒下各30次,鞍座與鞍管均不得有明顯破損或變形。重錘圖9鞍座強度試驗96.10腳蹬動態耐久性試驗將每一個腳蹬旋入試驗軸螺紋孔內,在每個腳蹬上用拉力彈簧懸掛一質量為小型獨輪車使用腳蹬為30kg,中型和大型獨輪車負重80kg(精度在±1%以內)的重物以減少荷重的震動如圖10所示。然后試驗軸應不超過100r/min的速率總共旋轉100000次。如果腳蹬有兩個腳踩面的話,則在旋轉50000次以后,應將腳蹬翻轉180°,腳蹬的任何部件都不應有斷裂或能見之裂紋。腳蹬軸的軸承部分不應有任何損壞。說明:1——腳蹬寬度。圖10腳蹬動態耐久性試驗6.11曲柄部件疲勞試驗按圖11測試,應將兩腳蹬軸、輪軸和左右曲柄安裝在試驗臺上,曲柄應處于水平(精度為±1°),固定輪軸不旋轉。對左右曲柄的腳蹬軸、在離每個曲柄的外側面50mm處反復地交替施加垂直動態力,小型獨輪車為700N,中型和大型獨輪車為1300N(精度為95%)100000次。作用在右曲柄上的力的方向應向上,而作用在左曲柄上的應向下,兩腳蹬軸、兩曲柄、輪軸以及任何零部件不應有斷裂或能見之裂紋。測試頻率不超過4Hz。1——施加的動態力,50mm從曲柄外表面至施力點;2——水平線。圖11曲柄組合件疲勞耐久試驗7產品信息與說明7.1總則a)應提供產品信息來減少使用車輛時可預見的危險;b)在產品標志和使用說明上應使用規范漢字;大于或等于小五號黑體字;d)安全警示的標注應采用耐久性標簽,并且永久地附在產品和包裝上,位置應醒目。7.2產品標識在每輛車上應清楚地、明顯地并且永久的標記以下內容:a)生產商,進口商或有權銷售機構的名稱或商標;b)產品型號;c)類似以下內容的警告:警告:當兒童乘騎時,看護人不要離開。此警告在使用時應可見。7.3使用說明書每輛車應提供安全使用車輛的說明書,該說明書應包括以下內容;a)說明:在使用前請仔細閱讀本說明書并且請妥善保存供以后參照。如果不按照本說明書使用產品可能會影響兒童的安全;b)生產商,進口商或有權銷售機構的地址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