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制度
中國古代官員的考核制度
中國古代官員的監察制度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一、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時間制度特點(選官標準和方式)評價西周至春秋春秋戰國秦朝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賤有常辱,貴有常榮,賞不能勸其努力,罰亦不能戒其怠惰。
——《禮記》李悝相魏文侯時說:“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劉向《說苑》“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
——《史記?商君列傳》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韓非子》世官制舉薦與軍功爵制重法吏①以血緣為選官標準;②世襲以才能或軍功為選官標準以明習法律為標準①穩定統治;②重血緣輕才能,形成貴族政治廢除貴族世襲特權,一定程度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形成思想文化專制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一、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時間制度特點評價西周至春秋春秋戰國秦朝漢朝世官制舉薦與軍功爵制重法吏①以血緣為選官標準;②官位世襲以才能或軍功為選官標準以明習法律為標準①穩定統治;②重血緣輕才能,形成貴族政治廢除貴族世襲特權,一定程度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形成思想文化專制①標準:輿論評價和為官能力并重②方式:地方推舉(自下而上)③突出儒學地位材料3: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晉書·段灼傳》材料2:東漢后期,隨著政治的腐敗,察舉不實的現象漸趨嚴重。……大族出身的官吏們為了維持本家族的利益,“朋黨結私,背實趨華”。士人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權門。——白壽彝《中國通史》材料1:漢代察舉制“四科取士”為:“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四曰剛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漢書·百官志注》①注重品行才學,……;②容易任人唯親,滋生腐敗;③后期選官權被世家大族操縱,難以選拔真正的人才,也不利于中央集權察舉制積功勞為官,征辟“孝”:孝敬父母“廉”:清廉勤政智略出眾公正無私直言極諫品德文才兼備經學底蘊深厚通曉經學通曉律令景帝為太子時,為舍人,積功遷至太中大夫。——《漢書·周仁傳》“學通五經,門徒常千人,其著錄者萬六千人。征辟并不就。”——《后漢書.蔡玄傳》皇帝征召稱“征”,官府征召稱“辟”自上而下選拔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一、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時間制度特點評價西周至春秋春秋戰國秦朝漢朝魏晉南北朝世官制舉薦與軍功爵制重法吏①以血緣為選官標準;②官位世襲以才能或軍功為選官標準以明習法律為標準①穩定統治;②重血緣輕才能,形成貴族政治廢除貴族世襲特權,一定程度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形成思想文化專制①標準:輿論評價和為官能力并重②方式:地方推舉(自下而上)③突出儒學地位①注重品行才學,……;②容易任人唯親,滋生腐敗;③后期選官權被世家大族操縱,難以選拔真正的人才,也不利于中央集權察舉制積功勞為官,征辟自上而下選拔選官標準:①早期為曹魏選拔大量人才;②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③后成為鞏固門閥政治的工具,不利于人才選拔和中央集權家世、道德、才能家世門第九品中正制魏氏承顛覆之運,起喪亂之后,人士流移,考詳無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時選用之本耳。——《晉書》設置中正——品評人物——按品授官南朝宋孝武帝劉裕任用出身貧寒的戴法興、巢尚之等人擔任中樞機構要職,負責協助皇帝起草詔令決策國家大事,從而出現了“寒人掌機要”的局面。這一現象反映出()A.門閥士族政治結束 B.庶族地主掌握權力中樞C.君主權力有所強化 D.九品中正制已遭到廢棄至南北朝,有識者對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評。君主為了改變門閥勢盛,威權下移的局面,開始啟用寒庶,典掌機要。標準由出身門第變為以文化考試為主,考試逐漸居于選用官制度的中心環節。
——《閻步克自選集》以寒門抑門閥,以考試代門第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一、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時間制度特點評價西周至春秋春秋戰國秦朝漢朝魏晉南北朝隋唐至清世官制舉薦與軍功爵制重法吏①以血緣為選官標準;②官位世襲以才能或軍功為選官標準以明習法律為標準①穩定統治;②重血緣輕才能,形成貴族政治廢除貴族世襲特權,一定程度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形成思想文化專制①標準:輿論評價和為官能力并重②方式:地方推舉(自下而上)①注重品行才學,……;②任人唯親;③后期選官權被世家大族操縱察舉制積功勞為官,征辟自上而下選拔選官標準:家世門第九品中正制科舉制①選拔標準:考試成績(才學)②選官方式:公開考試③考試內容:儒家經典①選拔人才;②中央集權;
③鞏固門閥政治的工具①打破世家壟斷官場的局面,擴大統治基礎,加強中央集權②社會階層流動性加強③促進社會重學風氣形成,推動(儒學)教育發展④提高官員文化素質⑤明清八股取士禁錮人們思想,抑制科學發展⑥對西方文官制度產生深遠影響隨著門閥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開皇年間被隋文帝廢除,改為主要通過察舉選拔官員。隋唐時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階級強烈要求加入政權,分享政治權力,唐代統治者也在治國方針上確立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選天下之才為天下之務”的原則。從南北朝時代考試取士措施中發展起來的科舉制便在這樣的氛圍中確立。
——鄧嗣禹《中國科舉制度起源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階級結構發生變化;②九品中正制弊端;③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科舉制背景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關于科舉制的發展歷程隋唐產生與發展隋文帝分科舉人隋煬帝設立進士科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以明經和進士為主武則天創設武舉和殿試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宋朝發展完善元朝時斷時續明清鼎盛與僵化清末廢除州縣考試京城省試吏部銓選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禮部侍郎裴坦主考,進士科考生一千余人,有三十人及第,其中皆衣冠士子,是歲:鄭義則,故戶部尚書瀚之孫;裴弘,故相休之子;魏當,故相魏扶之子;令狐湻,故相令狐綯之子。余不能遍舉,皆以門閥取之。惟陳河一人孤平,負藝第于榜末。——《冊府元龜·貢舉部·謬濫》唐代登科后,還要經過吏部身、言、書、判的考試,才能走上仕途,大多數寒門弟子都無法通過吏部考核。唐代科舉制的局限性?重門第、重出身、兼采名望、錄取比例小(標志形成)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關于科舉制的發展歷程隋唐產生與發展隋文帝分科舉人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以明經和進士為主武則天創設武舉和殿試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宋朝發展完善元朝時斷時續明清鼎盛與僵化清末廢除唐代科舉的局限重門第、重出身、兼采名望、錄取比例小①宋代“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兩宋時期共有133位宰相,其中通過科舉制度入官的竟有123位之多。②在唐朝科舉制基礎上,宋試分為鄉試、省試、殿試三級,殿試成為定制,并由皇帝掌錄取;實行糊名、謄錄、鎖院、南北分卷等。③兩宋貢舉登科者共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約為唐代年取士名額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4倍。唐代士人登科后還需經過吏部銓選方可正式任官。宋代士人及第即可釋褐入官。
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為北方人,北宋時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蘇南等地,如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等。王安石變法中,參與變法的也大都是南方人士。任用考試取代資格考試南方政治影響力擴大①“取士不問家世”,錄取人數大幅增長②進士科地位提升③考試程序和內容更加規范和公正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關于科舉制的發展歷程隋唐產生與發展隋文帝分科舉人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以明經和進士為主武則天創設武舉和殿試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宋朝發展完善元朝時斷時續明清鼎盛與僵化清末廢除①“取士不問家世”,錄取人數大幅增長②進士科地位提升③考試程序和內容更加規范和公正從元代開始,蒙古人統治中原,科舉考試進入中落時期,但以四書取士,卻是元代所開創新先例。元朝自仁宗至順帝時滅亡止,科舉停辦兩次,共舉辦過十六次,取進士139人,國子學錄取284人,總計1,423人。但元科舉所選人材通常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在政府中影響也不大。時斷時續;將儒家經書作為科舉考試基本內容,答題標準以程朱理學的解釋為主。元朝科舉制理學走向官學化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關于科舉制的發展歷程隋唐產生與發展隋文帝分科舉人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以明經和進士為主武則天創設武舉和殿試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宋朝發展完善元朝時斷時續明清鼎盛與僵化清末廢除①“取士不問家世”,錄取人數大幅增長②進士科地位提升③考試程序和內容更加規范和公正時斷時續;將儒家經書作為科舉考試基本內容,答題標準以程朱理學的解釋為主。科舉考試只須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必須按照宋儒的傳注,寫作教條的、死板的八股文,以功名利祿來僵化人們的思想。注重的是背誦千篇一律的高頭講章,寫作與國計民生毫無關系的八股文,那些舉人、進士,大多并無真才實學。這種使人別無選擇的愚民政策,是另一種形式的文化專制。——樊樹志:《國史十六講》1397年明朝科舉考試錄取進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舉人全數落選。北方舉人強烈不滿,紛紛指責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壓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復查,結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違法,史稱“南北榜爭”。1425年,明朝實行按地域調配進士名額的制度,規定“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后來被清朝繼承沿用。
——林白、朱梅蘇著《中國科舉史話》(南北榜爭反映了經濟文化重心南移與錄取公平性的問題;南北卷制有利于籠絡北方士人,鞏固明朝統治,后世借鑒)八股取士;考試程式更為嚴格;南北卷制度1898廢八股;1905廢科舉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一、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時間制度標準方式與時代背景的關系先秦(略)漢朝(略)魏晉南北朝隋唐至清世官制軍功爵制血緣軍功察舉制家世門第九品中正制科舉制才學品行、才能世襲品評授官考試地方推舉與分封制、宗法制相結合與春戰爭霸兼并戰爭有關與門閥政治密切相關沖破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與君主專制強化相關(隋唐)(明清)①選拔標準:②選拔方式:③選拔原則:④選官基礎:⑤選官權力:演變趨勢家世門第到學識才能血緣世襲到公開考試逐漸走向制度化,公開、公平、客觀日益擴大,推動階層流動由地方到中央反映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二、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朝代考核制度考核時間考核對象考核機構考核標準/內容秦漢每年歲末地方行政長官隋唐宋考課每年九品以上官員明朝三、六、九年任職期滿的官員中央考察三年外地官員六年清朝京察三年京官外省官員上計御史大夫(東漢)尚書臺尚書省吏部土地人口、財政收入、社會治安品德和才能查處官員貪、酷和不作為考滿大計宋神宗熙寧元年頒行考核州縣官員的《守令四善四最》“四善”沿用唐制,為德、謹、公、勤。“四最”是治事、勸課、撫養、生齒。京官康熙二十二年的“大計”:“貪酷”104人;“不謹”293人;“罷軟”45人;“年老”117人;“浮躁”43人。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二、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朝代考核制度考核時間考核對象考核機構考核標準/內容秦漢每年歲末地方行政長官隋唐宋考課每年九品以上官員明朝三、六、九年任職期滿的官員中央考察三年外地官員六年京官清朝京察三年京官外省官員上計御史大夫(東漢)尚書臺尚書省吏部土地人口、財政收入、社會治安品德和才能查處官員貪、酷和不作為考滿大計四格:操守、才干、政務、年齡八法:官員不合格的八個方面(貪、酷、不謹、罷軟無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其中凡不謹、罷軟者革職處分,浮躁者降一級使用,才力不及降二級使用,年長、有疾者則令休致、免職退休。考核標準:四格八法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二、中國古代官員考核制度朝代考核制度考核時間考核對象考核機構考核標準/內容秦漢每年歲末地方行政長官隋唐宋考課每年九品以上官員明朝三、六、九年任職期滿的官員中央考察三年外地官員六年京官清朝京察三年京官外省官員上計御史大夫(東漢)尚書臺尚書省吏部土地人口、財政收入、社會治安品德和才能查處官員貪、酷和不作為考滿大計總體趨勢①官員考核制度漸趨完善;②品德與政績并重;③地方官和中央官分開考核;④考核日趨嚴格,標準細化;⑤獎懲結合,考核與懲貪結合。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三、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央地方秦朝漢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御史大夫監御史武帝設置刺史監察地方刺史每年八月巡視所部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刺史級別不高,官秩(級別)不過六百石,約等于中下等縣令。但他位卑權重,可代表中央,監察二千石的地方高官、豪強勢力,甚至諸侯王。“成帝更為牧,秩二千石”。
——樊樹志《國史概要》司隸校尉,武帝初置,后諸王貴戚不服,乃以中都官徒奴千二百人屬(焉)。——《北堂書鈔》司隸校尉監察京師和周邊地方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三、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央地方秦朝漢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御史大夫監御史漢武帝設置刺史監察地方,司隸校尉監察京師和周邊地方御史臺道(監察區),巡回監察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三、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央地方秦朝漢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御史大夫監御史漢武帝設置刺史監察地方,司隸校尉監察京師和周邊地方御史臺道(監察區),巡回監察御史臺路(監察區)設四監司、通判“諫官”指規諫君過之臣、勸諫天子過失之官。“臺諫合一”第05課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三、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央地方秦朝漢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御史大夫監御史漢武帝設置刺史監察地方,司隸校尉監察京師和周邊地方道(監察區),巡回監察路(監察區)設四監司、通判御史臺行御史臺(省)肅政廉訪司(省以下)都察院、六科都察院按察使司(明)科道并立古代諫議制度的演變①隋唐②宋元③明清:門下省負責諫議和封駁:出現了諫議機構——諫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門診病人護理健康教育
- 淚液排出系統疾病的護理
- 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第二外語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數字通信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航空學院《計算思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外科學(含外科手術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3月聯合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武漢學院《計算流體力學與傳熱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牡丹江醫學院《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傳媒學院《地下工程施工》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關于設備性能評估報告
- 2022-2023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重點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 教育專家報告合集:年度得到:沈祖蕓全球教育報告(2023-2024)
- 化妝品研發與美容技術學習資料
- 硼元素植物研究報告總結
- 中職英語 基礎模塊2 Unit 4 Volunteer Work
- 腹膜后腫瘤護理查房
- 2024年中國三峽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二維動畫短片發展現狀、創作過程及發展前景14000字(論文)】
- 接觸網工高溫施工詳細防護措施培訓
- AI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辯論賽正方辯詞-一辯、二辯、三辯發言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