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電路簡明教程_第1頁
模擬電路簡明教程_第2頁
模擬電路簡明教程_第3頁
模擬電路簡明教程_第4頁
模擬電路簡明教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擬電子技術第1章半導體器件一、半導體知識基礎3、半導體:導電能力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質。1、導體:很容易導電的物質。2、絕緣體:幾乎不導電的物質。如鍺(Ge)、硅(Si)、砷化鎵和一些硫化物、氧化物等。SiGe1.1半導體的特性共用電子對二、本征半導體1、本征:本質特征,即純凈的半導體。2、定義:完全純凈的、結構完整的半導體晶體。3、導電機理:本征激發(熱激發)sisisisi空穴自由電子自由電子成對產生空穴總結(1)本征半導體中存在數量相等的兩種載流子。自由電子和空穴(2)本征半導體的導電能力取決于載流子的濃度。思考本征半導體與導體的區別?三、雜質半導體1、N型半導體(電子半導體)本征半導體中摻入微量的五價元素磷N型半導體++++++++示意圖P+sisisi硅晶體中摻磷出現自由電子磷

Pp特點:多數載流子——自由電子少數載流子——空穴施主原子P型半導體--------示意圖受主原子2、P型半導體(空穴半導體)特點:多數載流子——空穴少數載流子——自由電子本征半導體中摻入微量的三價元素硼B-sisisi硅晶體中摻硼出現空穴硼

BB多數載流子數目由摻雜濃度確定少數載流子數目與溫度有關。溫度↑→少子↑注意:總結(1)N型半導體(電子半導體)特點:多數載流子——自由電子少數載流子——空穴(2)P型半導體(空穴半導體)特點:多數載流子——空穴少數載流子——自由電子1.2半導體二極管一、PN結及其單向導電性1、PN結的形成--------P++++++++N(1)由載流子的濃度差→多子擴散N區P區P區N區電子空穴(2)正負離子顯電性→建立空間電荷區→形成內電場E(3)內電場E阻礙多子擴散有利少子漂移擴散=漂移動平衡PN結的形成過程:①

空間電荷區中沒有載流子。②

空間電荷區的內電場阻礙P區的空穴和N區的自由電子形成擴散電流。(內電場阻礙多子的擴散)④多子由摻雜濃度確定,少子與溫度有關。③空間電荷區中內電場的作用使P區的電子和N區的空穴形成漂移電流。(內電場有助少子漂移)總結2、PN結的單向導電性(1)正偏PN結加正向電壓導通:耗盡層變窄,擴散運動加劇,由于外電源的作用,形成擴散電流,PN結處于導通狀態。(2)反偏PN結加反向電壓截止:耗盡層變寬,阻止擴散運動,有利于漂移運動,形成漂移電流。由于電流很小,故可近似認為其截止。二、二極管的伏安特性D陰極(k)陰極陰極陰極陽極(a)陽極陽極陽極點接觸型面接觸型外形符號點接觸型:結面小、結電容小,適用高頻小電流場合,如:檢波電路、數字開關電路。面接觸型:結面大、結電容大,用在低頻電路,

如整流電路.1、正向特性UIO死區+--+UBRUD(1)死區電壓=0.1V(鍺管)0.5V(硅管)(2)正向特性:正向電阻很小UD=0.2~0.3V

(鍺管)0.6~0.7V

(硅管)(1)反向飽和電流:IS2、反向特性IS(2)反向擊穿電壓:UBR(3)二極管方程:三、二極管的主要參數1、最大整流電流IF:正偏極限參數二極管長期使用時,允許流過二極管的最大正向平均電流。(點接觸型<幾十毫安,面接觸型較大。)2、最高反向工作電壓UR:反偏極限參數二極管不被反向擊穿時允許承受的最大反向電壓。一般UR是UBR的一半(或三分之二)。3、反向電流IR:在UBR下對應的反向電流,IR愈小愈好。4、最高工作頻率fM

:二極管工作的上限截止頻率,結電容越大,fM越低。PN結的電容效應1.勢壘電容:反偏形成

PN結外加電壓變化時,空間電荷區的寬度將發生變化,有電荷的積累和釋放的過程,與電容的充放電相同,其等效電容稱為勢壘電容CT。2.擴散電容

PN結外加的正向電壓變化時,在擴散過程中載流子的濃度及其梯度均有變化,也有電荷的積累和釋放的過程,其等效電容稱為擴散電容CD。結電容:

結電容不是常量!若PN結外加電壓頻率高到一定程度,則失去單向導電性!四、二極管的等效電路1、理想模型正偏:壓降為0;反偏:電流為0。2、恒壓降模型導通時壓降恒定:Si:0.7V;Ge:0.3V。理想二極管近似分析中最常用理想開關導通時UD=0截止時IS=0導通時UD=Uon截止時IS=0導通時i與u成線性關系例電路如圖。已知ui

=10sinωtV,且E=5V,試分析工作原理,并作出輸出電壓uo的波形。5V/5.7V10VOωtui(b)O5V/5.7VωtuO解:1:理想模型⑴ui

<E,D

截止,uR=0,輸出uo

=ui

Eui

RD(a)uO⑵ui

>E,D

導通,uD=0,輸出uO

=E2:恒壓降模型⑴ui

<E+0.7,

D

截止,uR=0,⑵ui

≥E+0.7,

D

導通,uD=0,輸出uo

=ui

輸出uO

=E+0.7電路為正限幅電路例圖示兩個電路。已知ui

=10sinωtV,

試畫出輸出電壓uo的波形。(用理想模型)解:⑴圖(a)ui

>0,D

導通,uO=0,

ui

<0,D

截止,uO=

ui

⑵圖(b)ui

>0,D導通,uO=ui

ui

<0,D截止,uO=010V0ωtui-10V0ωtuOuO10V0ωtui

RD(a)uO-+-+ui

RD(b)uO-+-+二極管實現整流作用VA>VB,DA先導通,

DA起鉗位作用,使VF=3V。FAB-12V0V+3VDARDBVB<VF

,DB截止,

將VB與VF隔離例電路中,輸入端VA=+3V,VB=0V,試求輸出端F的電位VF。(DA

、DB為理想二極管)解:

二極實現鉗位和隔離作用五、穩壓二極管+-DZ符號1、伏安特性

由一個PN結組成,反向擊穿后在一定的電流范圍內端電壓基本不變,為穩定電壓。2、主要參數(1)穩定電壓UZ

在規定的穩壓管反向工作電流下,所對應的反向工作電壓。(2)穩定電流IZ

:穩壓管工作在穩定狀態時的參考電流。(3)動態內阻rZ

:(4)額定功耗PZ

:(5)電壓溫度系數αU

1.3雙極結型三極管一、基本結構b基極e發射極c集電極NPN型PNP型NNP發射結集電結becIBIEICTbecIBIEICTb基極e發射極c集電極PPN二、電流分配和放大原理1、載流子傳輸過程NPNIENIEPIBNICBOICN2、電流分配關系(1)內部:NPNIENIEPIBNICBOICN(2)外部:3、三極管的放大作用(1)共基極直流電流放大系數:NPNIENIEPIBNICBOICN(2)共射直流電流放大系數:(3)三種組態:ICIB共發射極CEICIE共基極CBIEIB共集電極CCNPNIENIEPIBNICBOICN三、三極管的特性曲線1、輸入特性uCE≥2ViB

/

AuBE/V204060800.40.80uCE=0V①①死區②③②非線性區③線性區

uCE=1VICIB共發射極CEICIB共發射極CENPNIENIEPIBNICBOICN2、輸出特性1234iC/mAuCE/V36912IB=020A40A60A80A100A0飽和區放大區截止區為什么uCE較小時iC隨uCE變化很大?為什么進入放大狀態曲線幾乎是橫軸的平行線?狀態uBEiCuCE截止<UonICEOVCC放大≥UonβiB≥uBE飽和≥Uon<βiB≤uBE四、三極管的主要參數(1)共射電流放大系數:1、電流放大系數和

b(2)共射直流電流放大系數:(3)共基電流放大系數:(4)共基直流電流放大系數:NPNIENIEPIBNICBOICN2、反向飽和電流(1)集-基極反向電流ICBO溫度↑→少子↑→ICBO↑(2)集-射極穿透電流ICEOICEO=(1+

)ICBO,溫度↑→

ICBO↑→ICEO↑↑→IC↑3、極限參數(1)集電極最大允許電流ICMIC↓→

↓→當

值下降到正常值的三分之二時的集電極電流即為ICM。(2)極間反向擊穿電壓發射極開路時集-基極之間的擊穿電壓U(BR)CBO(3)集電極最大允許耗散功率PCM三極管的最大熱損耗。使用三極管時:IC≤ICM、UCE≤

U(BR)CEO、UCEIC≤

PCM基極開路時集-射極之間的擊穿電壓U(BR)CEO1.4場效應三極管MOS管的結構:M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