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面對人生的挫折,

李白喊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積極;

蘇軾喊出“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屈原喊出“雖體解吾猶未變兮,其余心之可懲”的堅持;

面對人生的坎坷,有個人卻只能“躑躅不敢言”,他是誰呢?今天我們來走進他的詩歌。擬行路難學習目標

1.知人論世,了解作者生平與詩歌創作背景;2.反復誦讀詩歌,把握詩歌大意;

3.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

4.體悟作者在門閥制度下,命運不公的愁苦心情。課前預習,讀準字音課前預習

1.閱讀詩歌,讀準字音。2.結合課下注釋,讀懂詩歌。

3.閱讀詩歌解讀,理解詩歌。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初讀詩歌

擬行路難(其四)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聽名家朗讀,注意字音節奏,感受意境。再讀詩歌解說題目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名,《樂府解題》說《行路難》多言“仕路艱難及離別傷感之意”。擬行路難,為樂府組詩名。歌詠人世的種種憂患,寄寓悲憤。后人評價說《擬行路難》思想內容和原題妙合無垠。此詩是第四首。你認為“擬行路難”這個標題可能是什么意思?茶館整體感知思考1:本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愁思考2:作者因何而愁?(用原文詩句回答)思考3:作者如何解愁?(用原文詩句回答)思考4:解愁的結果如何?(用原文詩句回答)“人生亦有命”(因“命運”發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瀉水興愁行嘆坐愁酌酒消愁悲歌斷愁吞聲咽愁→→愁整體感知知人論世,初入文本作者簡介

鮑照(約415年~470年),字明遠,山東郯城人,南朝宋代文學家,出身寒微。二十多歲時,在臨川王劉義慶門下,因獻詩被賞識,擢為王國侍郎。后擔任過太學博士及縣令等低級官職。最終任臨海王劉子頊參軍,在臨海王舉兵叛亂失敗時,死于亂軍中。世人因此稱他為鮑參軍。他一生關心國家命運,對劉宋王朝的政治深為不滿。但由于“家世貧賤”而在宦途上飽受壓抑。鮑照繼承并發揚現實主義傳統,其詩在內容上反映社會生活和時代面貌,抒吐個人胸懷;藝術上講究煉字煉句,風格豪爽、氣骨俊逸,一洗詩壇靡弱之風,為詩界灌注了新的生命。鮑照與庾信并稱“鮑庾”(或“南照北信”);與謝靈運、顏延之并稱為“元嘉三大家”,被譽為“樂府第一手”。茶館創作背景

鮑照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實行門閥制度,主要由數十個大家族統治當時的社會,士族制度下的門閥士族,特別是高級士族憑借門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級官職。這就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途,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這些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門閥制度像大山一樣壓在鮑照身上,促使他把無比巨大的憤懣不平之氣化作《擬行路難》。茶館深入研讀,仔細品味深入研讀詩歌中鮑照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鮑照?請結合詩句具體談談。梳理情感變化,感受詩人形象整首詩塑造了一位舉杯消愁卻大放悲聲、忍辱負重而又悲愴難抑的詩人形象。抨擊不平(認命)悲憤難平(抗命)無奈徘徊(認命)鑒賞詩句這兩句詩歌運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樣的作用?運用了比興手法,詩人用平地上的水向不同的方向流淌,比喻人因門第不同,命運也不同。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抨擊了不合理的門閥制度。鑒賞詩句作者說“人生亦有命”,因而不應該“行嘆復坐愁”,似乎是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實,事實是否如此?①運用反諷的筆法來抨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②運用反問的手法,表現了他面對因門閥不同而不能受到重用的人生態度:不哀嘆,不憂愁。鑒賞詩句此兩句描形達情不可謂不精妙,請作簡要賞析。(1)運用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2)“斷絕”一語雙關,既指表面上作者因飲酒無法歌唱《行路難》,也指作者已然醒悟,一味的哀嘆命運,抱怨眼前“行路難”的處境對現實沒有任何幫助,遠不如“舉杯”更能慰藉作者內心,澆滅作者愁緒。表達作者對現實境遇無能為力的苦悶。(3)與后文“吞聲”“不敢言”相呼應。鑒賞詩句這兩句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1)運用反問的手法,沖決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2)運用對比手法,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態描寫得淋漓盡致。總結全詩,概括主旨歸納主題

詩人以瀉水流淌這一自然現象起興,引發出作者門閥制度重壓下命運不公、懷才不遇的愁苦心情,表達了深感世路艱難激發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全詩突出一個“愁”字。所嘆者愁,酌酒為消愁,悲歌為斷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潛所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當堂練習,加深記憶情景默寫(1)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用比興的修辭手法對當時門第決定人生這一古代的血統論發出憤怒的控訴的兩句:“

。(2)在《擬行路難(其四)》中描寫作者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詩句:“

。”(3)在《擬行路難(其四)》中表現作者極度矛盾和忍辱負重的句子:“

。”(4)鮑照在《擬行路難(其四)》中表達人生苦樂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的思想的兩句是“

!”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對比閱讀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擬行路難(其四)鮑照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對比閱讀相同點:①表現手法相似:都采用了比興的表現手法。“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把水的流向的不同比作人生的貴賤窮達的不同。“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