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7·江蘇單科)中國畫注重寫意傳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說注重用畫面傳達主觀情致與神韻,并不拘泥于客觀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寫。這種特點可概括為()A.天人合一 B.詩畫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藝術的特點。材料中“注重用畫面傳達主觀情致與神韻”說明中國畫的特征是用景傳情,即情景合一,故C項正確。A、D兩項明顯不符合中國畫的特點,B項屬于文人畫的典型特征,不符合題干材料。答案:C2.(2017·新課標全國卷Ⅲ)下圖是西周與戰國兩個時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寫法,反映出字形發生了變化,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頻繁使用 B.書寫材料的不同C.各國變法的實施 D.“書同文”的推行解析:本題考查文字的演變。讀圖可知,從西周到戰國時期,文字由繁到簡,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文字的頻繁使用,簡明字形更利于書寫,故選A項。書寫材料的不同未必會影響文字字形的變化,排除B項;各國變法的實施并未對字形產生重大影響,排除C項;“書同文”推行于秦統一中國以后,D項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答案:A3.(2017·北京文綜)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雖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時期,他的思想和文學成就均得到極高評價。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現后,世人則多將他視為文學家,對其思想成就關注較少。據此得出的認識,正確的是()A.對其思想評價受明代通俗文學左右B.政治成敗決定了對其文學成就的評價C.對其成就評價受制于特定歷史條件D.明代對其成就的評價比唐宋更加全面解析:本題考查唐宋到明代的思想文化及史學研究方法。柳宗元作為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思想和文學成就在唐宋時期都得到極高評價。但是,到了明代,人們對他的思想成就關注較少,多將他視為文學家,這與明代實行八股取士、加強思想控制有關,因此C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明代對柳宗元思想評價的具體內容,無法得出A項的結論。B項說法太絕對,排除;明代對柳宗元成就的評價僅限于文學領域,并不全面,排除D項。答案:C4.(2016·天津文綜)除四大發明外,從中國傳到歐洲的東西還有很多,如船尾舵、馬鐙等器物,菊花、檸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蘭和德國還被稱為“中國蘋果”。這些東西傳到歐洲主要通過()A.中國商人 B.阿拉伯人C.馬可·波羅等歐洲人 D.奧斯曼土耳其人解析:陸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歐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阿拉伯人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故B項符合題意。答案:B5.(2016·新課標全國卷Ⅱ)右圖為三國曹魏《三體石經》的殘片,經文中的每個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種字體刻寫。這三種字體反映了()A.當時統一文字的努力B.漢字演變的歷史過程C.當時字體流行的實際狀況D.漢字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解析:據題干信息可知,三國曹魏《三體石經》運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種字體刻寫,再觀察圖片可判斷出另外一種字體是隸書。先秦古文、小篆、隸書反映了漢字的演變歷程,故答案為B項。曹魏時期并未在統一文字方面作出相關努力,故A項錯誤;曹魏時期,先秦古文、小篆已不流行,C項錯誤;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答案:B6.(2016·新課標全國卷Ⅲ)唐太宗對南朝后期競相模仿蕭子云書法的風氣表示不屑,認為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只有王羲之的書法才“盡善盡美”,于是連西州(今吐魯番)幼童習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書帖。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的確立,是因為()A.皇帝好惡決定社會對藝術的評判B.王羲之的藝術成就不可超越C.藝術水平與時代選擇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響藝術評判標準解析:唐太宗認為蕭子云書法“無丈夫之氣”,崇尚王羲之書法的“盡善盡美”,促使社會上形成競相模仿王羲之書法的風氣,這與唐代昂揚進取的時代風貌有關。由此表明,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的確立,除了其自身較高的藝術水平以外,還與時代選擇有關,故應選C項?;实鄣暮脨嚎梢浴坝绊憽钡荒堋皼Q定”社會對藝術的評判,排除A項;B項說法太絕對;D項并非材料主旨。答案:C7.(2016·天津文綜)司馬遷說:“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未必盡同。”下列選項中,與司馬遷觀點相符的是()A.歷史可以重演,應當以史為鑒B.歷史不會重演,不能以史為鑒C.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無須學習古人D.歷史事實情同而勢異,不能照搬歷史經驗解析:司馬遷認為,以古察今,可以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但由于古今歷史環境不同,又不能照搬歷史經驗,故D項符合題意。歷史不會重演,但具有驚人的相似性,應當以古察今,以史為鑒。A、B、C三項錯誤。答案:D8.(2016·北京文綜)中國古代有一部文學作品集,下圖是其作品來源地域示意圖。下列詩句出自這一作品集的是()A.關關雎鳩,在河之洲B.長門獻賦漢相如,東籬賞菊陶元亮C.漢代李將軍,奪得匈奴馬D.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學成就,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示意圖中的“齊”“鄭”“衛”等名稱是西周時期的諸侯國。根據所學知識,《詩經》收錄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詩歌,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出自該作品集,故A項正確。B項中“漢相如”指西漢時期的司馬相如,“陶元亮”指東晉時期的陶淵明;C項中的“李將軍”指西漢時抗擊匈奴的名將李廣;D項詩句是對秦朝在全國推行小篆為標準字體、“焚書”的評論。B、C、D三項在時間上不符合題意,排除。答案:A9.(2016·江蘇單科)《史記》記載:“秦王發圖,圖窮匕首見……(荊軻)乃引其匕首以擲秦王,不中,中銅柱?!鄙綎|嘉祥武氏祠的漢代畫像石《荊軻刺秦王》(下圖)再現了這一場景?!妒酚洝酚涊d和這塊畫像石在()A.描繪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C.風格上是一致的 D.主題上是一致的解析:題干中《史記》關于荊軻刺秦王的記載和漢代畫像石《荊軻刺秦王》的場景都描述了荊軻刺秦王這一主題,故D項正確。《史記》中文字描述部分“圖窮匕首見”在畫像石上并未體現,故A項錯誤;《史記》記載和畫像石在形式、風格上均不一致,故排除B、C兩項。答案:D10.(2016·天津文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代是印刷術普遍應用時期,也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時期?!妒洝泛汀妒呤贰返挠⌒?、地方史志的編纂,許多數學、工藝、醫藥和科技著作的問世,大型類書和叢書的編印,都在這一時期。而學術的復興又促進了學校和書院的興盛,加之為準備各級考試,使得教本、史籍、韻書、字典等大量印行。據方志記載,宋代進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兩浙、福建等五路約占82%;宋代印書有地可考者1500種,該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僅有進士103人,而所印之書只有2種?!幾藻X存訓《印刷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作用》(1)依據材料一,歸納印刷術普遍應用所產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書種數與進士人數所呈現的關系。材料二:明代以前,醫學對于傳染病學的認識都未超出“傷寒論”的范圍。明清兩代醫藥學家,深入研究傳染病等熱性病發病原因和醫療方法,創立了溫病學說,療效顯著。如《震澤縣志續》載,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無不病,病無不危”,名醫孫日璉施診施藥,“賴以全活者計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載,光緒十七年,“疫癥盛行,嘔瀉螺瘡起”,龔霞伯以四味中藥“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眾”?!幾杂嘈轮摇肚宕系奈烈吲c社會》等(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明代以前中醫治療傳染病的理論來源,明清時期有何新發展?實踐效果怎樣?(3)綜上,談談科技與社會的相互作用。解析:(1)從材料信息可知,印刷術的應用促進了學術的復興,“加之為準備各級考試,使得教本、史籍、韻書、字典等大量印行”說明其滿足了教育的需要,據此可回答第一小問。閱讀材料信息可知,印書種數多的地方科考中進士的人數亦多,說明兩者呈現正相關關系,據此回答第二小問。(2)根據材料中的“傷寒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為張仲景的傷寒病理論。根據材料中“創立了溫病學說”可回答“新發展”。結合材料中乾隆、光緒年間對瘟疫等疾病的治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