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通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通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通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通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通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蘇省南通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本試卷共6頁,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號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答題卡表頭規定填寫或填涂的項目是否準確。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必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3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商人認為天命神祇決定現實的一切,他們要做的就是對神靈進行豐厚的獻祭。周人則認為天命賜予是有選擇的,文王之所以能受天命,主要是勤政節儉、禮賢下士、與民同樂。商周天命觀的變化反映出周人()A.摒棄天命權威 B.實施儒家仁政 C.提出隆禮重法 D.重視以人為本〖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商周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商周重視天命,但周人強調天命受君王的品行的制約,這一變化反映了周人重視以人為本。D項正確;周人仍然重視天命,排除A項;儒家仁政思想、隆禮重法思想產生在戰國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C項。故選D項。2.下表反映了西漢不同類型列侯的數目變化。據表中信息可知時期異姓功臣侯異族歸義侯高祖六年-高祖十二年131/惠帝元年-景帝中元五年477景帝中元六年一武帝太初四年4140A.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 B.中央行政制度發生了調整C.南匈奴內遷數量不斷增加 D.異姓諸侯王勢力逐漸壯大〖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漢高祖到漢武帝初。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漢高祖到漢武帝初,異姓功臣為列侯數量在減少,異族歸義侯數量在增加。結合所學可知,漢初為了加強專制集權,削弱了異姓功臣。漢武帝時期朝廷開拓疆域,使邊疆少數民族歸附中央管理。因此漢初到漢武帝時期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A項正確;材料是地方異姓功臣和異族,不屬于中央行政制度,排除B項;東漢時期南匈奴內遷增加,與材料時空不符,排除C項;材料顯示異姓諸侯王勢力下降,排除D項。故選A項。3.前趙劉曜稱帝后,沿用九品官人法,設立學校,肯定士族特權。前秦君主苻堅也曾“親臨太學,考學生經義優劣。問難五經,博士多不能對"。這些現象例證了()A.十六國統治者認同華夏文化 B.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C.魏晉時期地方官學開始設立 D.北朝政權采用漢族典章制度〖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十六國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十六國時期,前趙和前秦君主采用中原王朝的選官制度和學校教育制度來治理國家。因此這可以證明十六國統治者認同華夏文化,C項正確;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地方官學的設立開始于漢朝,排除C項;北朝政權不是十六國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4.宋神宗時,朝廷推行茶馬法,對川茶實行官買官賣,以換取西北吐蕃等族的馬匹。此后,在西北茶馬貿易中“馬價減于舊日,茶價貴倍于前”,政府每年得到的馬匹增至一萬四千匹以上。由此可知,茶馬法的實行()A.規范了民間茶馬貿易 B.強化了重農抑商的政策C.限制了貿易商品種類 D.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北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宋神宗時期在西北地區實行茶馬法,利用馬價下跌和茶價上漲,政府從中獲利頗豐。減輕了北宋政府的財政負擔,D項正確;官方實行茶馬貿易,而不是民間,排除A項;茶馬法是政府進行的商品貿易,不能由此得出政府強化抑商政策,材料中也沒有提重農政策,而且宋朝重農抑商政策是松動的,排除B項;材料反映茶馬法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財政收入,而不是限制貿易商品種類,排除C項。故選D項。5.明代《折獄新語》記載一則案例,邵陽人李朝華狀告侄子李正風盜竊自己的東西。地方官審判時首先批評李朝華,“忘其侄所自出其兄,親親之義安在哉”,后涉事雙方和解,地方官仍判決當庭杖責李正風,為了讓其“知有尊卑”。該案例說明明代()A.司法審判滲透社會教化功能 B.儒家思想保證了審判公正C.官員隨意支配刑事案件判決 D.鄉約與法律沖突日趨明顯〖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根據材料得出主要結論:明代在司法審判過程中,以“親親之義”“知有尊卑”等儒家思想觀念對當事人進行教化,說明明代司法審判滲透社會教化功能,A項正確;材料體現了明代司法審判滲透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儒家思想不能保證審判的公正,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明代審判官員以儒家思想進行教化,不能說明其隨意判決,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鄉約與法律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6.1881年,胡恩燮受左宗棠委派主持徐州近代煤礦開采,聘請英籍工程師巴爾進行實地查勘,還“依西洋公司之法”籌措民間商股,購買西方近代機器開采煤礦,以期能“收回洋人奪去之利”。這表明()A.官辦企業大力引進西方技術 B.清政府鼓勵民間自行設廠C.求富以自強的方針得到實踐 D.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擴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81年。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徐州煤礦是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踐行了洋務運動中求富以自強的方針,C項正確;僅根據徐州煤礦的情況不能說明“大力引進西方技術”,排除A項;清政府鼓勵民間設廠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后,排除B項;洋務企業不是受實業救國思想影響而創立的,排除D項。故選C項。7.晚清時期,東北北部的東清鐵路采用俄式1.524米軌距,運費按盧布結算;東北南部的南滿鐵路采用日式1.435米軌距,運費按日元結算;西南的滇越鐵路,采用法式1米窄軌距,運費按法郎結算。這一狀況()A.阻斷了國內南北之間商品流通 B.導致了地方軍閥割據局面出現C.是國人主動向西方學習的產物 D.折射出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晚清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晚清時期,東北北部、南部和西南地區的鐵路修建受到不同西方國家的影響。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敗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在中國劃分各自的勢力范圍。因此材料中鐵路的不同模式折射出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D項正確;“阻斷了”說法絕對,排除A項;晚清政府時期沒有出現地方軍閥割據局面,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的影響,而不是國人主動向西方學習的結果,排除C項。故選D項。8.下表是《新青年》刊登的相關文章。由此可見()第六卷第二號1919年2月李大釗《戰后之婦女問題》要合婦人全體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專斷的社會制度第七卷第三號1920年3月明慧《婦女選舉權》我們若還要國會政治,男女都應當有普通選舉權第七卷第六號1920年5月陳獨秀《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二十世紀勞動運動,已經是要求管理權時代,不是要求待遇時代了A.國民革命推動女工運動開展 B.一戰導致女工登上政治舞臺C.中共成立提升婦女的參政意識 D.新文化運動大力倡導女性解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19年-1920年中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19年-1920年《新青年》的相關文章重視婦女權益的問題。結合所學可知,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提出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因此D項正確;1926年國民革命開始、1921年中共成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C項;新文化運動重視婦女權益,而不是一戰導致女工登上政治舞臺,排除B項。故選D項。9.紅軍兵工廠職工馬文在回憶錄中寫道:受地理位置和交通的影響,蘇區獲取柴油資源困難。蘇區工人集思廣益,利用水能動力帶動水輪機,進而為皮帶車床的運作提供動力來源。這主要說明()A.工人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B.土地改革激發革命斗志C.蘇區打破國民黨經濟封鎖 D.大生產運動助力軍事工業〖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27-1937年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蘇區兵工廠工人克服柴油資源不足的困難,利用水能推動機器運行進行生產。說明了蘇區工人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A項正確;材料含義是蘇區工人生產情況,而不是土地革命,排除B項;“打破”說法絕對,排除C項;大生產運動是中共在抗日根據地時期的,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0.下圖是創作于1951年的一幅宣傳畫,該作品意在()A.表達土改后農民的生產熱情 B.動員人民積極投身經濟建設C.宣傳黨開展工業化建設的方針 D.反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場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51年中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51年的一幅宣傳畫號召人民超額完成生產任務,主要目的是動員人民積極投身經濟建設,B項正確;漫畫中不是特指土改后的農民,排除A項;1953年新中國開始實行工業化建設,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1956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1.1981年,安徽嘉山縣馬崗和石壩公社部分大隊的赤腳醫生與社員群眾,自愿簽訂醫療預防承包合同,醫生簽訂的合同越多,得的報酬也多。許多赤腳醫生積極鉆研業務技術,努力改善服務態度。上述改革()A.受益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B.激發了農村衛生事業的活力C.滿足合作社農民的醫療需求 D.提升了城鄉的醫療保障水平〖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1年。根據“醫生簽訂的合同越多,得的報酬也多。許多赤腳醫生積極鉆研業務技術,努力改善服務態度”可知這一改革激發了農村赤腳醫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了農村衛生事業的活力,B項正確;1981年還沒有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排除A項;1材料說明激發了赤腳醫生的積極性,并不能說明滿足合作者農民的醫療需求,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提升了農村的醫療保障水平,沒有體現提升了城市的醫療保障水平,排除D項。故選B項。12.埃及南部出土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時期的很多文獻,是用阿拉米語、埃及祭司體、希臘語以及阿拉伯語等7種文字書寫的,除阿拉米語是帝國通用語外,其他6種都是當地族群用語。由此可知,波斯帝國()A.文明交流的形式多樣 B.社會發展水平差異明顯C.文化發展的多元并存 D.君主專制制度受到削弱〖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波斯帝國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波斯帝國時期,埃及南部出土的很多文獻使用多種文字書寫,波斯帝國內文化發展的多元并存,C項正確;材料是文化發展的多元化,而不是文明交流的多種形式,排除A項;材料是文獻書寫用多種文字,但不能得出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君主專制制度的削弱,排除B、D項。故選C項。13.12世紀中葉以后,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給王室直屬領內的許多城市頒發特許證,追認其自治權,宣稱自己也是王室直屬領以外所有城市的保護者。在市民的支持下,他獲得了英國國王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這表明()A.封君封臣制度持續發展 B.法國成為近代民族國家C.城市自治利于王權的強大 D.法蘭西基本完成國家統一〖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2世紀中葉以后(法國)。根據“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給王室直屬領內的許多城市頒發特許證,追認其自治權……在市民的支持下,他獲得了英國國王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可知,法國國王給與城市自治權,城市市民支持法國國王獲得英國國王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表明城市自治利于王權的增強,C項正確;城市自治,削弱了封建領主的勢力,沖擊了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項;王權的增強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材料無法體現“法國成為近代民族國家”,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法蘭西國家統一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14.1500年,航海家亞美利哥在致佛羅倫薩統治者的書信中寫道:“有許多明亮而又美麗的星座展現在我眼前,這些星座在北半球是看不到的。我在那里注意到了行星運行的驚人規律及其亮度,測量了環行的直徑,并用幾何圖形繪出它們相對的位置。”書信內容反映出新航路的開辟()A.使得歐洲人完成環球航行 B.鞏固了意大利商業地位C.增強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 D.得益于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500年歐洲。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500年航海家亞美利哥的書信寫道:航海家利用航海技術開辟了新航路來到美洲,因此新航路的開辟增強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C項正確;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標志之一,排除A項;新航路的開辟后,意大利的商業地位衰落而不是鞏固,排除B項;17世紀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5.19世紀中后期,英格蘭的城市學院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學科課程,例如紐卡斯爾理學院的采礦、電氣工程,利物浦大學學院的工程、電機,約克郡學院的化學、物理等。上述特色課程的形成()A.助推了工業革命的起步 B.適應了技術革新的需要C.拉大了各城市間的差距 D.促進了西歐大學的興起〖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的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世紀中后期英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世紀中后期,英國某些大學開設了科學技術類的課程。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表現為電力技術的廣泛開發與應用、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革新推動了大學教育課程的變化。B項正確;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推動大學課程的設置與技術革新有關,而不涉及各城市之間差距,排除C項;材料提到的是英國各城市大學課程,與西歐大學興起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1883年,美國出臺的《彭德爾頓法》規定文官須經考試擇優錄取,總統也不得因為文官拒絕從事政黨活動而對其免職。1897年麥克金萊總統發布命令,規定凡經考試錄用的文官被免職,有權見到書面理由,并可對此進行辯解,否則不能被撤換。這些舉措()A.保障政府官員清正廉潔 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C.降低了政府的辦事效率 D.擴大了政府文官的職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883年、1897年。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世紀后期美國建立文官制度,保障文官的中立性,不受黨派活動的影響和文官的合法權益,從而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B項正確;材料是保障文官的中立性,而不是保障政府官員的清正廉潔、沒有擴大文官的職權,排除A、D項;材料是保障文官的中立性,與工作效率無關,排除C項。故選B項。17.一戰剛結束,扎格魯爾就約見英國駐埃及專員,要求英國履行諾言撤回保護權。1919年初,他組織代表團赴巴黎和會請愿,遭拒絕后,開羅爆發了武裝起義,隨后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農民暴動,各地紛紛起來響應。這表明()A.埃及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B.工人成為主要領導力量C.列強瓜分非洲狂潮的到來 D.英國殖民統治受到了沖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一戰結束后埃及。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一戰結束后,埃及爆發民族獨立運動,民族資產階級、工人、農民、學生紛紛參加。結合所學可知,一戰后埃及民族獨立意識開始覺醒,因此材料中各個階層紛紛參加反英斗爭,表明埃及民族意識開始覺醒,A項正確;工人階級參與斗爭,而民族資產階級政黨是領導者,排除B項;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非洲狂潮,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埃及民族意識開始覺醒,而不是英國殖民統治受到沖擊,排除D項。故選A項。18.根據下圖所示的國際組織發展狀況,可以看出()A.美蘇對抗造成歐洲分裂 B.凡爾賽體系受到了挑戰C.歐洲形成兩大軍事集團 D.資本主義陣營逐漸分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20世紀30年代歐洲。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該國際組織總部在日內瓦,常任理事國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1933年德國退出該組織,1937年意大利退出該組織。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30年代,德國、意大利法西斯備軍擴展,先后退出了國聯,破壞了凡爾賽體系的規定。B項正確;材料是一戰后,而不是二戰后冷戰期間美蘇對峙、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資本主義陣營的分化,排除A、C、D項。故選B項。19.1952年7月,蘇聯首次參加奧運會,不僅在代表隊所居住的樓房外墻懸掛了一幅巨大的斯大林像,還禁止本國選手與西方選手交流,并派官員嚴密監視。美國運動員把與蘇聯選手的比拼視為同異教徒的戰爭。該現象反映出()A.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B.美蘇之間體育比賽中斷C.美蘇兩國實力均衡 D.冷戰思維影響體育運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52年蘇聯。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52年蘇聯參加奧運會,禁止與西方國家奧運選手接觸。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是冷戰期間,美蘇在不同領域內實行對抗,因此材料反映了冷戰思維影響了體育運動,D項正確;1955年兩極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項;材料提到美蘇奧運會上的對抗,而不是美蘇之間體育比賽中斷,排除B項;材料反映美蘇冷戰思維影響了體育運動,而不是美蘇兩國實力均衡,排除C項。故選D項。20.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了金融開放政策,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在全球各市場出入的國際投機資本約有7.2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每年經濟總產值的20%,如此大規模的資本流動幾乎不受任何限制。上述現象說明()A.金融發展助推國際貿易的繁榮 B.發展中國家對外依賴日益弱化C.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風險增加 D.區域集團化下的利益普惠共享〖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20世紀80年代世界。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增強,大規模資本流動幾乎不收任何限制,增加了世界金融風險,C項正確;材料只提到國際金融,沒有涉及國際貿易、區域集團化,排除A、D項;發展中國家對外資本依賴增強,排除B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滿分40分,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遼宋夏金時期,大批漢人遷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遷居原北宋統治的地區,南宋出現了“江、浙、湖、湘、閩、廣、西北流寓之人遍滿”的情況,各民族間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態進一步形成和發展。遼、西夏、金民族政權在承囊自身文化傳統的同時,不斷學習中原的漢文化和統治制度,遼“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西夏“曲延儒士,浙行中國之風”,金仿漢制行科舉。兩宋王朝設置榷場與周邊民族進行經貿往來,互通有無,一張全國性的市場網絡逐漸發展。-摘編自段紅云《略論遼宋夏金對峙時期中國民族的一體化進程》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大量任用儒家人士作為國家治理的棟梁同時,設四于學,把《論語》《大學》等儒家經典譯為蒙古文。忽必烈用大一統的思想指導正史修撰,把《宋史》《遼史》《金史》同列為正史,不去強調“華夷之辨”,這蘊含著“天下一家”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忽必烈還繼承了多民族中國經濟發展重視農業的歷史傳統,專門組織編撰了《農桑輯要》,命各路宣撫司擇通曉農事者為勸農官,并將中華民族歷史傳說人物和杰出人物都納入國家祭祀體系之中。-摘編白王文光、馬宜果《元朝的大一統實踐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遼宋夏金時期中華民族一體化進程的表現。(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忽必烈的大一統實踐的歷史意義。〖答案〗(1)漢人外遷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內遷到北方中原地區;少數民族政權既保持自身傳統,又吸收中原文化和制度;兩宋設置榷場,與少數民族經貿往來頻繁。

(2)繼承和發揚了儒學思想文化,促進了民族之間思想文化的交流,反映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用大一統思想來修撰正史,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重視農業生產和技術,促進了農耕文明的繼續發展;對傳說人物和杰出人物的認同,有利于中華民族一體化的形成。〖解析〗【小問1詳析】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遼宋夏金時期。據材料一“遼宋夏金時期,大批漢人遷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遷居原北宋統治的地區”可知,漢人外遷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內遷到北方中原地區;據材料一“遼、西夏、金民族政權在承囊自身文化傳統的同時,不斷學習中原的漢文化和統治制度”可知,少數民族政權既保持自身傳統,又吸收中原的文化和制度,形成自身特色的治理方式;據材料一“兩宋王朝設置榷場與周邊民族進行經貿往來,互通有無,一張全國性的市場網絡逐漸發展”可知,兩宋設置榷場,與少數民族經貿往來頻繁。【小問2詳析】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元朝。據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大量任用儒家人士作為國家治理的棟梁同時,設四于學,把《論語》《大學》等儒家經典譯為蒙古文”可知,繼承和發揚了儒學思想文化,促進了民族之間思想文化的交流,反映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據材料二“忽必烈用大一統的思想指導正史修撰,把《宋史》《遼史》《金史》同列為正史,不去強調“華夷之辨”,這蘊含著‘天下一家’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可知,用大一統思想來修撰正史,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據材料二“忽必烈還繼承了多民族中國經濟發展重視農業的歷史傳統,專門組織編撰了《農桑輯要》,命各路宣撫司擇通曉農事者為勸農官”可知,重視農業生產和,促進了農耕文明的繼續發展;據材料二“并將中華民族歷史傳說人物和杰出人物都納入國家祭祀體系之中”可知,對傳說人物和杰出人物的認同,有利于中華民族一體化的形成。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但丁(1265-1321年)代表作為《神曲》,作者在書中肯定人可以戰勝罪惡、貪欲、強暴的誘感和阻撓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彼特拉克(1304-1374年)代表作《歌集》表達了對純真愛情的渴望和對現世幸福的向往。拉斐爾(1483-1520年)代表作有《草地上的圣母》、《西斯延圣母》等,畫中人物典雅、優美,帶有少女般的明媚和柔情。馬基雅維利(1469-1527年)創作了《君主論》和《佛羅倫薩史》等名作,批判君權神投理論和教會對政治的干預;將“國家利益”視為唯一的政治活動準則。哥白尼(1473-1543年)發表了論文《天體運行論》,指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在正圖形的軌道上圍繞著太陽運動,從而否定了亞里士多德有關天體運行的基本觀點。——摘編自武寅《簡明世界歷史讀本)(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文化巨匠的主要價值取向。(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上述文化成就對歐洲社會發展所起積極作用。〖答案〗(1)肯定人的價值和作用;追求現世生活的追求;反對教會對政治的干預,主張國家利益至上;建立新的宇宙觀。(2)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歐洲的封建秩序,解放了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的關注人本身和現世世界,傳播了人文主義思想,推動了歐洲思想解放;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歐洲社會的轉型。〖解析〗【小問1詳析】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14世紀-16世紀歐洲。據材料“肯定人可以戰勝罪惡、貪欲、強暴的誘感和阻撓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畫中人物典雅、優美,帶有少女般的明媚和柔情”可知,肯定人的價值和作用;據材料“對純真愛情的渴望和對現世幸福的向往”可知,追求現世生活的追求;據材料“批判君權神投理論和教會對政治的干預;將‘國家利益’視為唯一的政治活動準則”可知,反對教會對政治的干預,主張國家利益至上;據材料“指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在正圖形的軌道上圍繞著太陽運動,從而否定了亞里士多德有關天體運行的基本觀點”可知,建立新的宇宙觀。【小問2詳析】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14世紀-16世紀歐洲。結合所學從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歐洲的封建秩序、解放了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歐洲思想解放、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歐洲社會的轉型等角度分析。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八一三事變前夕,上海機器廠顏耀秋等人發起倡議,“自愿將工廠機器遷移內地,以應軍事制造之需”。8月10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通過“工廠遷移案”,撥款56萬元作為遷移補助費用。進行內遷總動員。工廠搬遷在戰火紛飛中進行,往往是“敵機來了,伏在地上躲一躲,然后爬起來弄折,拆究馬上扛走”,僅民生公司被敵機炸仿輪船16艘,職工犧牡116人。到1940年夏,在后方形成8個新工業區,有力地支援了中華民族神圣的抗戰事業。——摘編自曾長秋《抗戰時期中國沿海工廠的內遷及對內地經濟的影響》材料二從1965年到21世紀初,三線建設前后長達40年,袁括13個省市自治區,重點是川、黔、甘、陜等地。當年出于戰備需要,未自全國各地的數百萬建設者,旁赴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隱姓理名,與天斗,與地斗,與各種用難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枚遠程導彈、第一艘核潛艇等都是在三線地區研制和認驗的。三線地區建成了鋼鐵、有色金屬、化學、機械制造、電子、航空及輕紡醫藥等工業基地,以及成昆、湘黔、青藏等鐵路干線,形成了“釩鈦之都”攀枝花、“科學城”綿陽、“航天城”西昌等60多個新興工業城市。——摘編自朱佳木《進一步認識三線建設史研究的意義與任務》(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抗戰時期民族工業內遷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三線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抗戰時期民族工業內遷和新中國三線建設的共同作用。〖答案〗(1)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愛國民族資本家的呼吁;保護民族工業,為戰爭奠定物質基礎;國民政府的支持;

(2)改變了中國經濟建設的布局;增強了國防力量;善了國民經濟工業體系,形成了有特色的西部新興工業城市。(3)發展國防為中心的國民經濟建設;促進了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為戰爭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解析〗【小問1詳析】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據材料一“八?一三事變前夕”可知,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據材料一“上海機器廠顏耀秋等人發起倡議,‘自愿將工廠機器遷移內地,以應軍事制造之需’”可知,愛國民族資本家的呼吁,保護民族工業,為戰爭奠定物質基礎;據材料一“8月10日,國民政府行政院”可知,國民政府的支持。【小問2詳析】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20世紀60年代中國。據材料二“從1965年到21世紀初,三線建設前后長達40年,包括13個省市自治區,重點是川、黔、甘、陜等地”可知,改變了中國經濟建設的布局;據材料二“當年出于戰備需要”“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枚遠程導彈、第一艘核潛艇等都是在三線地區研制和認驗的”可知,增強了國防力量;據材料二“三線地區建成了鋼鐵、有色金屬、化學、機械制造、電子、航空及輕紡醫藥等工業基地,以及成昆、湘黔、青藏等鐵路干線,形成了‘釩鈦之都’攀枝花、‘科學城’綿陽、‘航天城’西昌等60多個新興工業城市”可知,完善了國民經濟工業體系,形成了有特色的西部新興工業城市。【小問3詳析】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抗戰時期和20世紀60年代中國。據材料一“上海機器廠顏耀秋等人發起倡議,‘自愿將工廠機器遷移內地,以應軍事制造之需’”與材料二“當年出于戰備需要”“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枚遠程導彈、第一艘核潛艇等都是在三線地區研制和認驗”可知,發展國防為中心的國民經濟建設;據材料二“重點是川、黔、甘、陜等地”及所學可知,促進了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結合所學從抗日戰爭和建國后冷戰時期備戰角度分析。江蘇省南通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本試卷共6頁,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號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答題卡表頭規定填寫或填涂的項目是否準確。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必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3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商人認為天命神祇決定現實的一切,他們要做的就是對神靈進行豐厚的獻祭。周人則認為天命賜予是有選擇的,文王之所以能受天命,主要是勤政節儉、禮賢下士、與民同樂。商周天命觀的變化反映出周人()A.摒棄天命權威 B.實施儒家仁政 C.提出隆禮重法 D.重視以人為本〖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商周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商周重視天命,但周人強調天命受君王的品行的制約,這一變化反映了周人重視以人為本。D項正確;周人仍然重視天命,排除A項;儒家仁政思想、隆禮重法思想產生在戰國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C項。故選D項。2.下表反映了西漢不同類型列侯的數目變化。據表中信息可知時期異姓功臣侯異族歸義侯高祖六年-高祖十二年131/惠帝元年-景帝中元五年477景帝中元六年一武帝太初四年4140A.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 B.中央行政制度發生了調整C.南匈奴內遷數量不斷增加 D.異姓諸侯王勢力逐漸壯大〖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漢高祖到漢武帝初。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漢高祖到漢武帝初,異姓功臣為列侯數量在減少,異族歸義侯數量在增加。結合所學可知,漢初為了加強專制集權,削弱了異姓功臣。漢武帝時期朝廷開拓疆域,使邊疆少數民族歸附中央管理。因此漢初到漢武帝時期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A項正確;材料是地方異姓功臣和異族,不屬于中央行政制度,排除B項;東漢時期南匈奴內遷增加,與材料時空不符,排除C項;材料顯示異姓諸侯王勢力下降,排除D項。故選A項。3.前趙劉曜稱帝后,沿用九品官人法,設立學校,肯定士族特權。前秦君主苻堅也曾“親臨太學,考學生經義優劣。問難五經,博士多不能對"。這些現象例證了()A.十六國統治者認同華夏文化 B.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C.魏晉時期地方官學開始設立 D.北朝政權采用漢族典章制度〖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十六國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十六國時期,前趙和前秦君主采用中原王朝的選官制度和學校教育制度來治理國家。因此這可以證明十六國統治者認同華夏文化,C項正確;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地方官學的設立開始于漢朝,排除C項;北朝政權不是十六國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4.宋神宗時,朝廷推行茶馬法,對川茶實行官買官賣,以換取西北吐蕃等族的馬匹。此后,在西北茶馬貿易中“馬價減于舊日,茶價貴倍于前”,政府每年得到的馬匹增至一萬四千匹以上。由此可知,茶馬法的實行()A.規范了民間茶馬貿易 B.強化了重農抑商的政策C.限制了貿易商品種類 D.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北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宋神宗時期在西北地區實行茶馬法,利用馬價下跌和茶價上漲,政府從中獲利頗豐。減輕了北宋政府的財政負擔,D項正確;官方實行茶馬貿易,而不是民間,排除A項;茶馬法是政府進行的商品貿易,不能由此得出政府強化抑商政策,材料中也沒有提重農政策,而且宋朝重農抑商政策是松動的,排除B項;材料反映茶馬法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財政收入,而不是限制貿易商品種類,排除C項。故選D項。5.明代《折獄新語》記載一則案例,邵陽人李朝華狀告侄子李正風盜竊自己的東西。地方官審判時首先批評李朝華,“忘其侄所自出其兄,親親之義安在哉”,后涉事雙方和解,地方官仍判決當庭杖責李正風,為了讓其“知有尊卑”。該案例說明明代()A.司法審判滲透社會教化功能 B.儒家思想保證了審判公正C.官員隨意支配刑事案件判決 D.鄉約與法律沖突日趨明顯〖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根據材料得出主要結論:明代在司法審判過程中,以“親親之義”“知有尊卑”等儒家思想觀念對當事人進行教化,說明明代司法審判滲透社會教化功能,A項正確;材料體現了明代司法審判滲透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儒家思想不能保證審判的公正,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明代審判官員以儒家思想進行教化,不能說明其隨意判決,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鄉約與法律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6.1881年,胡恩燮受左宗棠委派主持徐州近代煤礦開采,聘請英籍工程師巴爾進行實地查勘,還“依西洋公司之法”籌措民間商股,購買西方近代機器開采煤礦,以期能“收回洋人奪去之利”。這表明()A.官辦企業大力引進西方技術 B.清政府鼓勵民間自行設廠C.求富以自強的方針得到實踐 D.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擴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81年。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徐州煤礦是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踐行了洋務運動中求富以自強的方針,C項正確;僅根據徐州煤礦的情況不能說明“大力引進西方技術”,排除A項;清政府鼓勵民間設廠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后,排除B項;洋務企業不是受實業救國思想影響而創立的,排除D項。故選C項。7.晚清時期,東北北部的東清鐵路采用俄式1.524米軌距,運費按盧布結算;東北南部的南滿鐵路采用日式1.435米軌距,運費按日元結算;西南的滇越鐵路,采用法式1米窄軌距,運費按法郎結算。這一狀況()A.阻斷了國內南北之間商品流通 B.導致了地方軍閥割據局面出現C.是國人主動向西方學習的產物 D.折射出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晚清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晚清時期,東北北部、南部和西南地區的鐵路修建受到不同西方國家的影響。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敗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在中國劃分各自的勢力范圍。因此材料中鐵路的不同模式折射出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D項正確;“阻斷了”說法絕對,排除A項;晚清政府時期沒有出現地方軍閥割據局面,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的影響,而不是國人主動向西方學習的結果,排除C項。故選D項。8.下表是《新青年》刊登的相關文章。由此可見()第六卷第二號1919年2月李大釗《戰后之婦女問題》要合婦人全體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專斷的社會制度第七卷第三號1920年3月明慧《婦女選舉權》我們若還要國會政治,男女都應當有普通選舉權第七卷第六號1920年5月陳獨秀《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二十世紀勞動運動,已經是要求管理權時代,不是要求待遇時代了A.國民革命推動女工運動開展 B.一戰導致女工登上政治舞臺C.中共成立提升婦女的參政意識 D.新文化運動大力倡導女性解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19年-1920年中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19年-1920年《新青年》的相關文章重視婦女權益的問題。結合所學可知,1915年新文化運動興起,提出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因此D項正確;1926年國民革命開始、1921年中共成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C項;新文化運動重視婦女權益,而不是一戰導致女工登上政治舞臺,排除B項。故選D項。9.紅軍兵工廠職工馬文在回憶錄中寫道:受地理位置和交通的影響,蘇區獲取柴油資源困難。蘇區工人集思廣益,利用水能動力帶動水輪機,進而為皮帶車床的運作提供動力來源。這主要說明()A.工人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B.土地改革激發革命斗志C.蘇區打破國民黨經濟封鎖 D.大生產運動助力軍事工業〖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27-1937年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蘇區兵工廠工人克服柴油資源不足的困難,利用水能推動機器運行進行生產。說明了蘇區工人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A項正確;材料含義是蘇區工人生產情況,而不是土地革命,排除B項;“打破”說法絕對,排除C項;大生產運動是中共在抗日根據地時期的,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0.下圖是創作于1951年的一幅宣傳畫,該作品意在()A.表達土改后農民的生產熱情 B.動員人民積極投身經濟建設C.宣傳黨開展工業化建設的方針 D.反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場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51年中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51年的一幅宣傳畫號召人民超額完成生產任務,主要目的是動員人民積極投身經濟建設,B項正確;漫畫中不是特指土改后的農民,排除A項;1953年新中國開始實行工業化建設,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1956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1.1981年,安徽嘉山縣馬崗和石壩公社部分大隊的赤腳醫生與社員群眾,自愿簽訂醫療預防承包合同,醫生簽訂的合同越多,得的報酬也多。許多赤腳醫生積極鉆研業務技術,努力改善服務態度。上述改革()A.受益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B.激發了農村衛生事業的活力C.滿足合作社農民的醫療需求 D.提升了城鄉的醫療保障水平〖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1年。根據“醫生簽訂的合同越多,得的報酬也多。許多赤腳醫生積極鉆研業務技術,努力改善服務態度”可知這一改革激發了農村赤腳醫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了農村衛生事業的活力,B項正確;1981年還沒有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排除A項;1材料說明激發了赤腳醫生的積極性,并不能說明滿足合作者農民的醫療需求,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提升了農村的醫療保障水平,沒有體現提升了城市的醫療保障水平,排除D項。故選B項。12.埃及南部出土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時期的很多文獻,是用阿拉米語、埃及祭司體、希臘語以及阿拉伯語等7種文字書寫的,除阿拉米語是帝國通用語外,其他6種都是當地族群用語。由此可知,波斯帝國()A.文明交流的形式多樣 B.社會發展水平差異明顯C.文化發展的多元并存 D.君主專制制度受到削弱〖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波斯帝國時期。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波斯帝國時期,埃及南部出土的很多文獻使用多種文字書寫,波斯帝國內文化發展的多元并存,C項正確;材料是文化發展的多元化,而不是文明交流的多種形式,排除A項;材料是文獻書寫用多種文字,但不能得出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君主專制制度的削弱,排除B、D項。故選C項。13.12世紀中葉以后,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給王室直屬領內的許多城市頒發特許證,追認其自治權,宣稱自己也是王室直屬領以外所有城市的保護者。在市民的支持下,他獲得了英國國王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這表明()A.封君封臣制度持續發展 B.法國成為近代民族國家C.城市自治利于王權的強大 D.法蘭西基本完成國家統一〖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2世紀中葉以后(法國)。根據“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給王室直屬領內的許多城市頒發特許證,追認其自治權……在市民的支持下,他獲得了英國國王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可知,法國國王給與城市自治權,城市市民支持法國國王獲得英國國王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表明城市自治利于王權的增強,C項正確;城市自治,削弱了封建領主的勢力,沖擊了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項;王權的增強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材料無法體現“法國成為近代民族國家”,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法蘭西國家統一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14.1500年,航海家亞美利哥在致佛羅倫薩統治者的書信中寫道:“有許多明亮而又美麗的星座展現在我眼前,這些星座在北半球是看不到的。我在那里注意到了行星運行的驚人規律及其亮度,測量了環行的直徑,并用幾何圖形繪出它們相對的位置。”書信內容反映出新航路的開辟()A.使得歐洲人完成環球航行 B.鞏固了意大利商業地位C.增強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 D.得益于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500年歐洲。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500年航海家亞美利哥的書信寫道:航海家利用航海技術開辟了新航路來到美洲,因此新航路的開辟增強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C項正確;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標志之一,排除A項;新航路的開辟后,意大利的商業地位衰落而不是鞏固,排除B項;17世紀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5.19世紀中后期,英格蘭的城市學院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學科課程,例如紐卡斯爾理學院的采礦、電氣工程,利物浦大學學院的工程、電機,約克郡學院的化學、物理等。上述特色課程的形成()A.助推了工業革命的起步 B.適應了技術革新的需要C.拉大了各城市間的差距 D.促進了西歐大學的興起〖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的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世紀中后期英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世紀中后期,英國某些大學開設了科學技術類的課程。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表現為電力技術的廣泛開發與應用、內燃機的創制和應用。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革新推動了大學教育課程的變化。B項正確;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推動大學課程的設置與技術革新有關,而不涉及各城市之間差距,排除C項;材料提到的是英國各城市大學課程,與西歐大學興起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1883年,美國出臺的《彭德爾頓法》規定文官須經考試擇優錄取,總統也不得因為文官拒絕從事政黨活動而對其免職。1897年麥克金萊總統發布命令,規定凡經考試錄用的文官被免職,有權見到書面理由,并可對此進行辯解,否則不能被撤換。這些舉措()A.保障政府官員清正廉潔 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C.降低了政府的辦事效率 D.擴大了政府文官的職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883年、1897年。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世紀后期美國建立文官制度,保障文官的中立性,不受黨派活動的影響和文官的合法權益,從而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B項正確;材料是保障文官的中立性,而不是保障政府官員的清正廉潔、沒有擴大文官的職權,排除A、D項;材料是保障文官的中立性,與工作效率無關,排除C項。故選B項。17.一戰剛結束,扎格魯爾就約見英國駐埃及專員,要求英國履行諾言撤回保護權。1919年初,他組織代表團赴巴黎和會請愿,遭拒絕后,開羅爆發了武裝起義,隨后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農民暴動,各地紛紛起來響應。這表明()A.埃及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B.工人成為主要領導力量C.列強瓜分非洲狂潮的到來 D.英國殖民統治受到了沖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一戰結束后埃及。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一戰結束后,埃及爆發民族獨立運動,民族資產階級、工人、農民、學生紛紛參加。結合所學可知,一戰后埃及民族獨立意識開始覺醒,因此材料中各個階層紛紛參加反英斗爭,表明埃及民族意識開始覺醒,A項正確;工人階級參與斗爭,而民族資產階級政黨是領導者,排除B項;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非洲狂潮,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埃及民族意識開始覺醒,而不是英國殖民統治受到沖擊,排除D項。故選A項。18.根據下圖所示的國際組織發展狀況,可以看出()A.美蘇對抗造成歐洲分裂 B.凡爾賽體系受到了挑戰C.歐洲形成兩大軍事集團 D.資本主義陣營逐漸分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20世紀30年代歐洲。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該國際組織總部在日內瓦,常任理事國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1933年德國退出該組織,1937年意大利退出該組織。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30年代,德國、意大利法西斯備軍擴展,先后退出了國聯,破壞了凡爾賽體系的規定。B項正確;材料是一戰后,而不是二戰后冷戰期間美蘇對峙、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資本主義陣營的分化,排除A、C、D項。故選B項。19.1952年7月,蘇聯首次參加奧運會,不僅在代表隊所居住的樓房外墻懸掛了一幅巨大的斯大林像,還禁止本國選手與西方選手交流,并派官員嚴密監視。美國運動員把與蘇聯選手的比拼視為同異教徒的戰爭。該現象反映出()A.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B.美蘇之間體育比賽中斷C.美蘇兩國實力均衡 D.冷戰思維影響體育運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52年蘇聯。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52年蘇聯參加奧運會,禁止與西方國家奧運選手接觸。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是冷戰期間,美蘇在不同領域內實行對抗,因此材料反映了冷戰思維影響了體育運動,D項正確;1955年兩極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項;材料提到美蘇奧運會上的對抗,而不是美蘇之間體育比賽中斷,排除B項;材料反映美蘇冷戰思維影響了體育運動,而不是美蘇兩國實力均衡,排除C項。故選D項。20.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實行了金融開放政策,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在全球各市場出入的國際投機資本約有7.2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每年經濟總產值的20%,如此大規模的資本流動幾乎不受任何限制。上述現象說明()A.金融發展助推國際貿易的繁榮 B.發展中國家對外依賴日益弱化C.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風險增加 D.區域集團化下的利益普惠共享〖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20世紀80年代世界。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增強,大規模資本流動幾乎不收任何限制,增加了世界金融風險,C項正確;材料只提到國際金融,沒有涉及國際貿易、區域集團化,排除A、D項;發展中國家對外資本依賴增強,排除B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滿分40分,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遼宋夏金時期,大批漢人遷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遷居原北宋統治的地區,南宋出現了“江、浙、湖、湘、閩、廣、西北流寓之人遍滿”的情況,各民族間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態進一步形成和發展。遼、西夏、金民族政權在承囊自身文化傳統的同時,不斷學習中原的漢文化和統治制度,遼“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西夏“曲延儒士,浙行中國之風”,金仿漢制行科舉。兩宋王朝設置榷場與周邊民族進行經貿往來,互通有無,一張全國性的市場網絡逐漸發展。-摘編自段紅云《略論遼宋夏金對峙時期中國民族的一體化進程》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大量任用儒家人士作為國家治理的棟梁同時,設四于學,把《論語》《大學》等儒家經典譯為蒙古文。忽必烈用大一統的思想指導正史修撰,把《宋史》《遼史》《金史》同列為正史,不去強調“華夷之辨”,這蘊含著“天下一家”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忽必烈還繼承了多民族中國經濟發展重視農業的歷史傳統,專門組織編撰了《農桑輯要》,命各路宣撫司擇通曉農事者為勸農官,并將中華民族歷史傳說人物和杰出人物都納入國家祭祀體系之中。-摘編白王文光、馬宜果《元朝的大一統實踐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遼宋夏金時期中華民族一體化進程的表現。(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忽必烈的大一統實踐的歷史意義。〖答案〗(1)漢人外遷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內遷到北方中原地區;少數民族政權既保持自身傳統,又吸收中原文化和制度;兩宋設置榷場,與少數民族經貿往來頻繁。

(2)繼承和發揚了儒學思想文化,促進了民族之間思想文化的交流,反映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用大一統思想來修撰正史,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重視農業生產和技術,促進了農耕文明的繼續發展;對傳說人物和杰出人物的認同,有利于中華民族一體化的形成。〖解析〗【小問1詳析】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遼宋夏金時期。據材料一“遼宋夏金時期,大批漢人遷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遷居原北宋統治的地區”可知,漢人外遷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內遷到北方中原地區;據材料一“遼、西夏、金民族政權在承囊自身文化傳統的同時,不斷學習中原的漢文化和統治制度”可知,少數民族政權既保持自身傳統,又吸收中原的文化和制度,形成自身特色的治理方式;據材料一“兩宋王朝設置榷場與周邊民族進行經貿往來,互通有無,一張全國性的市場網絡逐漸發展”可知,兩宋設置榷場,與少數民族經貿往來頻繁。【小問2詳析】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元朝。據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大量任用儒家人士作為國家治理的棟梁同時,設四于學,把《論語》《大學》等儒家經典譯為蒙古文”可知,繼承和發揚了儒學思想文化,促進了民族之間思想文化的交流,反映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據材料二“忽必烈用大一統的思想指導正史修撰,把《宋史》《遼史》《金史》同列為正史,不去強調“華夷之辨”,這蘊含著‘天下一家’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可知,用大一統思想來修撰正史,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據材料二“忽必烈還繼承了多民族中國經濟發展重視農業的歷史傳統,專門組織編撰了《農桑輯要》,命各路宣撫司擇通曉農事者為勸農官”可知,重視農業生產和,促進了農耕文明的繼續發展;據材料二“并將中華民族歷史傳說人物和杰出人物都納入國家祭祀體系之中”可知,對傳說人物和杰出人物的認同,有利于中華民族一體化的形成。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但丁(1265-1321年)代表作為《神曲》,作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