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布I前言 1范圍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1 2 24.2監測內容 24.3監測級別 2 2 2 2 46監測方法 46.1水位監測 46.2水溫監測 56.3水量監測 56.4水質監測 57監測點布設 57.1布設原則 57.2監測密度 67.3監測頻次 6 78.1監測點建設 78.2監測設備 78.3監測點運行維護 8 8 89.2數據傳輸與存儲 89.3數據分析 8 910.1成果編制 9 9附錄A(規范性)地下水監測級別確定 附錄B(資料性)監測方案提綱 Ⅱ附錄C(規范性)地下水監測點基本情況表 21 23參考文獻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國自然資源與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93)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殷秀蘭、金愛芳、姚春梅、李圣品、劉艷明、李文娟、徐友寧、礦區地下水監測及其成果是掌握礦區地下水動態、開展礦區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科學防治礦產資源開發引起的或誘發的地質環境問題、有效保護礦區地質環境和實現礦產資源綠色安全高效開采等工作的為了如實反映礦區地下水動態,保護礦區周邊地下水及其相關地質環境,應對礦區地下水監測工作1礦區地下水監測規范本文件規定了礦區地下水監測資料收集與補充調查、監測內容和方法、監測點布設與運行維護、監測數據采集傳輸與存儲及分析、成果編制和匯交要求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新建、生產及閉坑后礦山的地下水監測,不適用于地熱、礦泉水和頁巖氣等礦山的地下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GB/T14848地下水質量標準GB/T51040地下水監測工程技術規范DZ/T0270地下水監測井建設規范DZ/T0282水文地質調查規范(1:50000)DZ/T0307地下水監測網運行維護規范HJ164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493水質采樣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HJ494水質采樣技術指導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礦區miningarea礦山開采活動或規劃內礦山開采活動影響的區域。礦區地下水主要直接補給區范圍。礦區地下水主要徑流排泄區范圍。2礦區需要開展地下水監測的區域,包括礦區及其上游和下游的一定范圍,可為一個相對完整的流域、水文地質單元或行政單元。監測目的層monitoringobjectiveaquifer礦區范圍內,礦山開采活動影響或可能影響的主要含水層或含水層組(段)。通過選定的監測站點定期獲取監測范圍內監測目的層的地下水水位、水溫、水量、水質數據的過程,并分析各要素在時間與空間上變化的規律及發展趨勢。4目標和要求4.1目的任務通過礦區地下水監測,獲取礦區地下水水位、水溫、水量和水質等地下水動態監測數據,分析研究新建、生產及閉坑后礦山地下水資源、環境及相關地質環境問題的演變趨勢,實現對礦區地下水動態評價,為綠色礦山建設、礦山安全、礦區地質環境保護與修復提供依據。4.2監測內容礦區地下水監測內容包括地下水水位、水溫、水量和水質等。4.3監測級別4.3.1礦區地下水監測級別應根據礦區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礦區基本特征確定,由高到低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具體級別劃分及要求見附錄A。4.3.2同一個礦區有不同監測級別時,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則。4.4工作流程礦區地下水監測工作流程按照圖1程序進行。監測方案提綱參見附錄B。5資料收集與補充調查5.1資料收集5.1.1礦區自然地理與社會經濟礦區自然地理資料應包括礦區地形地貌、氣象與水文條件等;礦區社會經濟資料應包括礦區所在地的社會經濟概況及礦區上、下游居民集中生活區情況等。3監測頻次監測密度圖1礦區地下水監測工作流程框圖5.1.2礦區地質背景與水文地質條件礦區地質背景資料應包括監測范圍內地層巖性和地質構造等。水文地質條件資料應包括監測范圍5.1.3礦區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及開發利用規劃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資料應包括基于礦區地下水開采歷史統計的地下水多年開采量及各含水層和泉位置、數量、流量等。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資料應包括行政區劃、流域水資源規劃、地下水利用5.1.4礦山基本情況礦山基本情況包括礦山基本資料、礦山開采利用資料和礦山地下水監測資料,具體如下:b)礦山開采利用資料應包括礦山開采利用方案、礦山儲量核實報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c)礦山地下水監測資料應包括地下水及地表水監測點信息和監測數據。5.1.5礦山開采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礦山開采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資料應包括:b)礦產資源開采對含水層的影響與破壞;c)礦山開采活動對土地資源和地形地貌景觀的影響與破壞;4水等)排放對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等。5.2補充調查5.2.1水文地質調查在資料收集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對水文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基礎調查程度不高的區域,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區域水文地質補充調查,具體按照DZ/T0282執行。5.2.2礦區地質環境現狀調查a)礦區內巖體結構及風化特征、巖體強度及形變特征、巖體抗風化及易溶蝕性特征、土體類型及結構特征等;b)大氣降水的變化特征;f)除礦業活動以外的其他人類工程活動,如城鎮建設、水利電力工程建設、交通工程建設、旅游景區建設等。5.2.3礦區地質環境問題專項調查礦山開采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專項調查應包括:a)礦山開采產生的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區范圍、下降幅度和下降速度,地下水水質變化情況、發生c)與礦區地下水開發利用有關的土地荒漠化及植被退化的分布、程度、發生發展歷史、影響因素、發展趨勢及危害等;d)礦山開采引起的含水層疏干;勢及危害等;6監測方法6.1水位監測礦區對監測目的層開展水位長期動態監測,具體要求如下。a)水位監測原始數據一般為水位埋深,以米(m)為單位,觀測記錄至小數點后兩位。通過下式換算成水位高程:水位高程=地面高程一水位埋深。b)采用CGCS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和1985國家高程基準,對監測點的位置和地面標高進行測量,測量精度應達到四等以上水準測量規定的精度。在地殼穩定或地面較穩定地區,監測站點標高每5年應復測1次,地面沉降中心區在第3年應加測1次;監測站點標高發生變化時,應隨5c)可采用自動監測儀器或人工監測。d)人工監測水位時應記錄觀測井近日是否抽水,以及周圍是否存在地下水開采情況。e)采用卷尺、測繩、電測水位儀等工具進行人工水位監測時,應測量2次,測量時間間隔不應少于1min,取2次水位的平均值。當2次測量的水位誤差超過士0.02m時,應重新測量。f)采用自動監測儀進行水位自動監測和監測數據自動傳輸時,自動監測儀的水位監測允許誤差應按照GB/T51040執行。6.2水溫監測a)水溫監測應與水位監測同步;b)水溫監測可采用自動監測和人工監測,人工監測水溫應以現場讀數為準,分辨率0.1℃;c)在同一監測區,采用統一的測溫儀器。6.3水量監測礦區對地下水開采量、自流井和泉水水量、礦坑排水量進行長期動態監測,具體要求如下。a)自流井和泉水水量、礦坑排水量監測可采用容積法、堰測法和流速儀法。b)水量監測結果單位為立方米每時(m3/h),記至小數點后兩位。采用堰測法或流速儀法時,水位標尺讀數應精確到毫米(mm)。6.4水質監測水質也可進行動態監測,具體要求如下。需要可增加其他水質指標。b)利用自動監測設備獲取電導率[可用于估算總溶解固體(TDS)、鹽度],其他指標可根據現場檢測結果,選取動態變化較大和特征指標進行監測。c)水質監測應包含常規指標及特殊指標。常規指標包括GB/T14848中規定的常規指標,并增加鉀、鈣、鎂、碳酸根、重碳酸根等44項;特殊指標應依據礦山開采過程中開采礦物的組分,或開采、就地選礦、冶煉過程中可能引入的組分來確定,各礦d)水質檢測樣品采集依據HJ494執行,水樣保存管理依據HJ493執行,水樣測試依據HJ/T164執行。7監測點布設7.1布設原則監測點布設應遵循以下原則:a)在礦山生產及居民生活集中區對地下水造成影響的區域應布設監測點;b)在礦區上游應布設本底值監測點;c)地下水和地表水有水力聯系處、與礦產開發活動有關聯的泉點應布設監測點;d)礦區范圍內地下水多層含水層系統應實行分層監測;6e)監測剖面宜垂直或平行于地下水流域方向布設;f)地下河監測點應能控制其出入口;g)礦山的導水斷裂兩側應布設監測點;h)礦坑排水口應布設監測點;i)煤炭礦山老空水應布設監測點。7.2監測密度礦區監測密度應滿足以下要求:a)監測密度布設應考慮礦區上游、礦區下游、礦區兩側及礦區中等不同位置;b)礦區上游和礦區兩側監測密度按照每個礦山實際情況進行布設;c)礦區下游及礦區中監測密度按照礦山面積進行布設,不足10km2按照10km2計算;d)不同等級的礦區,監測密度按照表1布設;e)泉監測數量應根據礦區實際情況,有條件的礦區不少于表1的規定;f)礦坑排水量的監測應使用生產方監測的數據,單位為立方米每時(m3/h);g)巖溶大水礦山、巖溶塌陷易發區、地下水漏斗分布區、地下水動態變化較大及補給條件復雜地區應適當加密監測點。表1不同等級礦區地下水監測密度監測內容個/礦區個/礦區個/10km2礦區中個/10km2一級二級一級二級一級二級一級二級1水質11泉3212113214321111水質11泉211111211321111水質111泉21111121321水質泉3212113214327.3監測頻次7.3.1采用自動監測儀監測時,頻率應滿足DZ/T0307的要求。7.3.2人工監測頻次應根據礦種、監測對象、監測要素、監測等級確7.3.3人工監測時,兩次監測時間間隔宜相同。7DZ/T0388—2021礦種監測內容礦區中一級二級一級二級一級二級一級二級66水質432432632642泉32122121326326326663水質643632632664泉321211321321632632322632水質322322322632泉211113222166366水質63263263263泉3212132132c)對地下水和土壤可能產生影響88.3監測點運行維護8.3.1每個監測點應建立監測點基本情況檔案,按照附錄C填寫。8.3.2每年應對監測點巡檢維護一次,對采集數據進行校核,填寫巡檢維護檔案;如遇重大問題,提出修8.3.3監測點運行維護按照DZ/T0307執行。9數據采集、傳輸與存儲及分析9.1數據采集9.1.1依據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礦區所規定的監測頻次,對地下水水位、水溫(自動監測點)、流量(涌水量和泉流量)和水質進行數據采集。9.1.2人工監測點若為每個月采集6次,則監測時間為每月5、10、15、20、25、30日,2月份的最后1次為月末監測;對于交通條件不便地區可降低監測頻次,每個月采集3次時,監測時間為每月10、20、30日,2月份的最后1次為月末監測。9.1.3自動監測點若為每天采集數據1次時,宜0時進行。9.1.4每半年應對礦區監測點的采集數據進行現場校測。9.2數據傳輸與存儲9.2.1人工采集數據應及時整理匯編。9.2.2自動監測可采用短信、網絡、衛星通信等方式將根據監測頻次采集的水位和水溫監測信息自動實時傳輸到礦區指定的信息中心站。9.3數據分析9.3.1礦區地下水監測數據應及時整理,按階段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及匯總,對異常值或突變監測數據9.3.2數據分析包括地下水水位、水質、水量和水溫資料的整編與分析。9.3.3地下水水位數據分析應包括:a)每個監測點的地下水水位動態變化曲線,并根據年內地下水水位監測資料,劃分地下水水位動態類型和動態成因類型;b)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分析礦區多年地下水水位動態類型、變化幅度、變化趨勢等,并按礦區主要含水層組編制地下水水位埋深圖及等水位(壓)線圖;c)編制當年與上年同比水位變化差值分布圖。9.3.4地下水水質數據分析應包括:a)按礦區含水層組,編制代表性監測點水化學組分含量變化曲線圖及其影響因素綜合圖表;b)按礦區含水層組,編制水化學類型及TDS分布圖;c)監測目的層開展地下水質量評價和污染評價,評價方法按照GB/T14848的相關規定。9.3.5地下水水量數據分析應包括:a)礦區代表性監測點單井出水量變化過程圖,包括人工開采量或溢出量;b)礦區泉、礦坑涌水量和礦坑排水量變化過程圖,統計年礦坑涌水量和礦坑排水量。9.3.6地下水水溫數據分析應包括:9a)礦區代表性地段主要開采層水溫變化及影響因素綜合過程表,在水溫異常或變化較大的情況9.3.7綜合分析礦區地下水水位、水溫、水量和水質等動態變化,對礦區地下水水情進行綜合評價,分析礦區地下水相關的地質環境問題,及時提出對策和建議。10成果編制和匯交要求10.1成果編制10.1.1礦區地下水監測成果主要包括礦區基本圖件、礦區地下水監測方案、監測數據庫、年度成果報告、相關圖件和附表。根據實際需要編制的圖件和相關附表。10.1.2每年進行礦區地下水監測數據分析,包括礦區地下水水情分析、地下水質量及污染狀況分析和與地下水相關的地質環境問題分析,并提交地下水監測年報。年報提綱參見附錄D。10.1.3每5年對礦區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開展礦區地下水質量評價、污染評價和與地下水相關的地質環境問題分析,編寫階段性總結報告。報告提綱參見附錄E。10.1.4遇突發事件時,應及時分析礦區地下水動態特征,對可能引發的地下水環境問題進行研判,根據需要編制應急報告。報告提綱參見附錄F。10.2成果匯交要求10.2.1礦區地下水監測過程中應根據統一規定,建立礦區地下水監測數據質量控制責任制,設立專門的質量控制崗位,并對項目實施中的每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確保監測工作如實反映礦區地10.2.2及時對獲取的礦區地下水監測數據進行檢查、匯編,確保地下水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地下水監測級別確定A.1地下水監測級別礦區地下水監測級別確定的要求見表A.1。表A.1礦區地下水監測級別分級表工級二二三二三三A.2礦區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依據礦山開采對含水層和水資源影響程度、可能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等確定礦區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礦區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見表A.2。表A.2礦區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分級表(1)礦山開采對主要含水層影響強烈,如導致含水層結構破壞,水位大幅下降,不同含水層(組)申通導致水質(2)礦山開采影響集中供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備用、應急水源,在建和規劃的飲用水水源等準保護區(3)礦山開采造成采空塌陷、地裂縫、巖溶塌陷、海水入侵、濕地退化、土壤荒漠化、土壤鹽潰化和沼澤化等問題(4)礦區內存在水資源和水源涵養區,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水產資源、養殖場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自然資源(5)礦區內存在重要生態功能區,如江河源頭區、洪水蓄泄區、防風固沙保護區、水土保持重點區、重要漁業水域等;災害易發區,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高易發區(1)礦山開采對主要含水層影響,如導致含水層結構破壞,水位大幅下降,不同含水層(組)申通導致水質污(2)礦山開采影響供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備用、應急水源,在建和規劃的飲用水水源等準保護區(3)礦山開采可能造成采空塌陷、地裂縫、巖溶塌陷、海水入侵、濕地退化、土壤荒漠化、土壤鹽漬化和沼澤化等問題(4)礦區內存在水資源和水源涵養區,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水產資源、養殖場以及其他具有經濟意義的自(5)礦區內存在生態功能區,如江河源頭區、洪水蓄泄區、水源涵養區、防風固沙保護區、水土保持重點區、重要漁業水域等;災害易發區,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易發區上述地區之外的其他地區礦區類別復雜、極復雜中等金屬礦黑色金屬復雜中等大型中型小型有色金屬復雜中等大型中型小型非金屬礦復雜中等大型、中型小型I級鹽非金屬其他I級天然氣(含凈化)表A.3礦區基本特征分級表(續)礦區類別其他復雜水力壓裂工藝工級,其余Ⅱ級中等大型、中型水力壓裂工藝Ⅱ級,其余Ⅲ級煤礦和非煤礦水文地質條件分級分別見表A.4和表A.5。中等復雜極復雜或者影響的(水體)性質給來源少或者極少砂礫石含水層、地表水源充沛給來源極其充沛,地表泄水條件差位置、范圍、突水量Q?影響礦井偶有突水,采掘工程受水害影響,但礦井時有突水,采掘工程、礦井安全受水礦井突水頻繁,采掘工程、礦井安全受水防治水工作防治水工作簡單防治水工作簡單或者易于進行防治水工作難度較高,工程量較大防治水工作難度高,注1:單位涌水量q以井田主要充水含水層中有代表性的最大值為分類依注2:礦井涌水量Q?、Q?和突水量Q?以近3年最大值并結合地質報告中預測涌水量作為分類依據。注3:同一井田煤層較多,且水文地質條件變化較大時,應當分煤層進行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劃分。注4:按分類依據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確定礦井水文地質類級別復雜中等水源多,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下水集中徑流帶或地表水聯系密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下采礦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區域含水層破壞近或以下,礦坑進水邊界條件中溶裂隙發育帶等富水性中等,補水集中徑流帶或地表水有一定聯常涌水量介于3000m3/d~10000m3/d之間,地下采礦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礦區周圍主要充水含水層破壞主要礦層(體)位于地下水水位以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地下采礦和疏干排水導致礦區周圍主要充水含水層破壞可能性小界條件復雜,與區域含水層或地條件好,采場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采場活動和疏干排場正常涌水量介于3000m3/d~10000m3/d之間,采礦和疏干排水比較容易對礦區周圍主要含水層造成影響或導致破壞采場礦層(體)位于地下水水位以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采礦A.5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分級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分級見表A.6。礦種類別小型中型大型煤(地下開采)10?t(原煤)/a煤(露天開采)10?t(原煤)/a石油10?t(原油)/a10?t(礦石)/a二氧化碳氣10?t(礦石)/a金(巖金)10?t(礦石)/a金(砂金船采)10?m3(礦石)/a金(砂金機采)10?m?(礦石)/a礦種類別小型中型大型銀10?t(礦石)/a其他貴金屬10?t(礦石)/a鐵(地下開采)10?t(礦石)/a鐵(露天開采)10?t(礦石)/a錳10?t(礦石)/a10?t(礦石)/a銅10?t(礦石)/a鉛10?t(礦石)/a鋅10?t(礦石)/a鎢10?t(礦石)/a錫10?t(礦石)/a銻10?t(礦石)/a10?t(礦石)/a鋁10?t(礦石)/a鎳10?t(礦石)/a鈷10?t(礦石)/a鎂10?t(礦石)/a鉍10?t(礦石)/a汞10?t(礦石)/a稀土、稀有金屬10?t(礦石)/a10?t(礦石)/a10?t(礦石)/a白云巖10?t(礦石)/a10?t(礦石)/a螢石10?t(礦石)/a自然硫10?t(礦石)/a10?t(礦石)/a10?t(礦石)/a10?t(礦石)/a10?t(礦石)/a10?t(礦石)/a10?t(礦石)/a10?t(礦石)/a芒硝10?t(礦石)/a礦種類別最低生產小型中型大型碘10?t(礦石)/a10?t(礦石)/a云母石棉10?t(石棉)/a10?t(礦石)/a石膏10?t(礦石)/a10?t(礦石)/a10?t(礦石)/a高嶺土、瓷土等10?t(礦石)/a10?t(礦石)/a葉蠟石10?t(礦石)/a10?t(礦石)/a10?t(石墨)/a10?t(礦石)/a10?t(礦石)/a10?t(礦石)/a頁巖10?t(礦石)/a(資料性)監測方案提綱B.1方案的總體框架前言包括:a)項目來源;b)目的和任務;c)監測方案主要內容。B.3礦區基本情況礦區基本情況包括:b)自然地理;c)社會經濟概況;d)以往地質工作程度;e)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f)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g)礦區周圍敏感點;h)現有監測井情況和已開展的監測工作。B.4監測級別監測級別包括:a)礦區的敏感性分析;b)礦區基本特征分析,包括水文地質條件分級、礦山生產建設規模、開采方式;c)礦區地下水監測級別的確定。B.5監測點布設和監測井設計監測點布設和監測井設計包括監測密度、監測井位置的選擇和各監測井的設計。a)礦區地下水監測內容;b)各監測井每個監測要素的監測頻次;c)監測方法和數據傳輸。上述內容的有關圖件,如監測點部署圖。上述內容的有關表,如監測點統計表。地下水監測點基本情況表見表C.1。省(區/市)市縣(區)鄉(鎮)村電話監測井類別mmm水化學類型安裝日期發射儀類型發射儀編號維護人員審核人(資料性)礦區地下水監測年報提綱D.1年報的總體框架礦區地下水監測年報應包括本年礦區建設/開采概況,本年監測概況,自然條件分析,地下水水位、水D.2本年礦區建設/開采概況建設中的礦區應說明建設的進展,生產中的礦區應說明產量、采空區面積等。D.3本年監測概況本年監測井和監測設備的運行情況,數據接收情況,是否有數據異常情況等。D.4自然條件礦產開采導致的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及地表水體的變化。D.5地下水水位動態分析地下水水位動態變化及其成因分析。D.6地下水水溫動態分析地下水水溫動態變化及其成因分析。D.7地下水水質動態分析地下水水質及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C語言考試難點突破試題及答案
- 員工合同續簽協議書范本
- 項目質保期合同協議書
- 計算機二級JAVA多線程處理的常見問題試題及答案
- 林地轉租合同協議書范本
- Access實操能力考察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二級JAVA設計思路分享試題及答案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中級)真題庫-6
- 合作分成協議書合同模板
- 2025年計算機VFP考試應試攻略試題及答案
- 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
- 《衛生經濟學》課件
- 《安全事故管理》課件
- 食品產業園區規劃設計方案案例
- 《分布式計算、云計算與大大數據》習題參考解答
- 教師讀書記錄表
- 中心靜脈導管(CVC)維護操作流程
- 巖溶處理監理細則
- 走進舞蹈藝術-首都師范大學中國大學mooc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市容秩序輔助管理投標方案
- 單位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實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