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甘肅省天祝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試題和答案_第1頁
-歷史-甘肅省天祝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試題和答案_第2頁
-歷史-甘肅省天祝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試題和答案_第3頁
-歷史-甘肅省天祝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試題和答案_第4頁
-歷史-甘肅省天祝一中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9月月考試題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是五千年前遼河上游紅山文化出土的玉龍和同時期長江下游良諸文化出土的龍首紋玉觸,該圖片反映了A.南北文化格局的逐漸融合B.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特點C.不同文明共同的價值取向D.原始社會手工技藝領先世界2.商朝國家機構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統治者,商王之下設有虧及各類事務官。商朝的國家管理結構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內外服制D.中央集權制3.王國維先生指出:“逮克殷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魯、衛、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灌,夏殷以來古國,方之蔑關。由是天子之尊,非復諸侯之長而為諸侯之君?!边@說明西周A.加強了統治上的支配地位B.以宗法制為分封制的基礎C.實現了對地方的直接管理D.發展夏商以來王位世襲制【高一歷史第1頁(共6頁)】24093A美)夏(禮儀之大)文明震優一方。由此可見,該學者認為分封制A.傳播了華夏文明B.使周朝長治久安C.培植了割據勢力D.以宗法制為基礎5.春秋中期,楚莊王洛邑“問鼎”時,周天子以“天命”作為利器迫使楚國最終退兵。這件事可以反映出春秋時期A.傳統宗法分封秩序得到恢復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權威尚存C.傳統禮制備受各諸侯國尊崇D.“尊王攘夷”的觀念正逐漸形成6.“華夷之辨”最初指的是對中原及其四周文化區系的空間劃分,具有一定的種族色彩,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它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文化概念?!翱鬃又鳌洞呵铩芬?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于中國則中國之”。這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A.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萌芽B.不同地區文化差異的急速消亡C.華夏文化認同觀念得到增強D.部落聯盟向世襲制國家的過渡7.對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某項革新,有學者認為“有了它以后,大規模耕種土地,即田間耕作,從而使食物在當時條件下無限制地增加,便都有了可能”。該項革新最可能是A.未耙石斧B.刀耕火種C.石器鋤耕D.鐵器使用8.《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這主要是因為商鞍變法實行A.獎勵軍功B.推行縣制C.重農抑商D.什伍連坐9.“禍今,福之所倚;福今,禍之所伏”“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下列主張與該思想屬于同一流派的是A.為政以德B.隆禮重法C.“兼愛”“非攻”D.無為而治10.讀下圖,序號與史實對應正確的是A.①出現中國最早的成文法B.②法家法治思想的誕生地C.③儒家德治思想的誕生地D.④春秋時期最早實行變法【高一歷史第2頁(共6頁)】24093A11.《劍橋中國史》指出:“(這一制度)對帝國而言并不是新東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關重要,它斷然據棄了必然引起間接統治的重立列國的思想。”這一制度A.解決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B.因襲于西周制度C.有利于加強對國家的有效治理D.恢復了社會經濟12.秦統一后,皇帝既是國家首腦,又是全軍統帥,軍隊嚴格執行金、符、節制度。太尉只有帶兵權,沒有調兵權和發兵權。這一設計旨在A.保障軍隊戰斗力B.強化君主專制C.彰顯帝王的功績D.強化宰相權力13.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不斷完善名號制度,將華美的詞語加在自身及其親屬頭上,如追尊號制度的不斷完善旨在A.證明皇權來源的合法性B.維護皇權的至高地位C.論證君權神授的合理性D.推動權力向中央集中14.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時不用帶“翻譯”;秦始皇“書同文”能夠順利推行。對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用如圖所示信息進行解釋,正確的是A.文化的交融與認同B.個人的威望與號召C.“學在民間”的出現D.中央集權制度的保障15.在北擊匈奴和南征百越之后,秦朝在這些地區設稱、縣進行管轄,大量內地民眾奉命遷往從匈奴手中收復的河套地區,開墾土地;前往嶺南的移民以軍人為主,但直到秦朝滅亡,中央都沒有將移民嶺南的軍人召回。這些管理舉措A.體現了懷柔遠夷政策B.破壞了地方歷史傳統C.有效緩解了人地矛盾D.強化了對邊疆的控制【高一歷史第3頁(共6頁)】24093A16.《史記.陳涉世家》記載:“當此時,諸稱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边@反映了秦末農民起義A.以六國貴族為主力B.反對實施稱縣制C.起因于官吏的貪腐D.得到了廣泛響應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摘編自《禮記.王制篇》材料二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為庶子。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其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喬相對于大宗被稱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喬又是小宗。以此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小宗必須服從大宗。—摘編自白鋼《中國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并分析這一制度產生的作用6分)(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時期的什么制度,該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兩段材料反映的兩種制度的關系如何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國思想史的黃金時代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得益于此時豐厚的文化積累,在沉積和發酵了兩千多年后,內部的壓力已經足夠大,加上適當的外部條件,就出現了春秋戰國時的文化大噴發、思想大爆炸?!幾酝跎兑粋€黃金時代的形成與終結—對戰國百家爭鳴現象的一種解讀》【高一歷史第4頁(共6頁)】24093A材料二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各家學派紛紛提出自己的治國主張: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孟子認為“王如施仁政……可使制挺以趙秦楚之堅甲利兵關”,韓非認為“以法為教”“法不阿貴”,墨子認為“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文化繁榮的鼎盛時代。諸子學說的不少命題成為后代學說的萌芽狀態,后來的學者大都從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論形式,進行改造和發展的工作?!幾院钔鈴]《中國思想史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春秋戰國時文化大噴發、思想大爆炸的“內部壓力”與(2)根據材料二,概括春秋戰國時期道、儒、墨、法四種思想流派的治國主張。(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諸侯國中,能夠將新的治理體系很好貫徹執行的,往往會在新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秦、楚兩國與晉國對縣的不同政策及其對國家發展的影響。秦、楚設縣,由國君委派官員管理;晉國設縣,后來多用作賞賜卿大夫。經過春秋時期的發展,進入公元前5世紀時,秦、楚仍然為強國,而晉國則被國內的卿大夫勢力所瓜分,經過國內的激烈斗—摘編自李瑟《真實的稱縣制:并非秦朝首創?》材料二秦國法律規定,男子凡年滿二十三歲至六十歲的,都必須服兵役,一生要服兩次,一役一月,稱為“更卒”。服兵役兼有搖役的性質。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后,把六國富豪和強宗12萬戶遷至京城咸陽,一部分遷到巴蜀、南陽、三川和趙地,使他們脫離鄉土,削弱其社會基礎;或置于中央政權直接監視與控制之下,不至于形成反抗勢力。與此同時,又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運到咸陽銷毀,鑄成12個各重千石的鐘、銅人,用這些方法防止百姓手執武器反抗和六國舊貴族起而造反。【高一歷史第5頁(共6頁)】24093A(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楚兩國與晉國命運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2)根據材料二,說明秦始皇為維護國家統一所采取的措施。(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秦朝的統治僅持續了短暫的14年,卻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時代。秦朝的征服者統一了一系列獨立的王國,開始把不同文化地區納入一個較大的中國社會的宏偉規劃。漢朝存在了四個多世紀,基本完成了中國一體化的任務。漢朝的統治者還與儒家的道德家們建立了聯盟,創建了先進的教育系統。在技術發明所帶來的經濟高產的基礎之上,漢朝的統治者把中國的影響擴展至朝鮮、越南和中亞地區,長期影響了鄰近地區的社會?!幾訹美]本特利、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根據材料信息,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24093A1.B材料兩幅圖片顯示兩個來自不同地區的文物具有相似之處,這說明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特點,B項正確;南北文化格局的逐漸融合,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特點,不是不同文明共同的價值取向,排除C項;材料主要體現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特點,無法體現原始社會手工技藝領先世界,排除D項。2.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王是最高統治者,商王之下設有虧及各類事務官。商朝的國家管理結構是內外服制。故答案為C項。A項西周為鞏固自身的統治實行分封制,排除;B項西周時期實行宗法制,排除;D項中央集權制度開始出現于秦朝時期,排除。3.A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西周分封制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受封地區聚族而居的局面,而且使周人充分掌控了邊睡區的統治權,明確地方諸侯等級和義務,國家政權組織形式趨于嚴密,A項正確;宗法制是根據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來決定繼承權利的制度,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項;分封制對地方是間接控制,戰國以后的稱縣制才是直接控制,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并非王位世襲制,排除D項。4.A根據材料可知,分封制的實行,有利于鞏固周朝的統治,擴大統治區域以及傳播周文化,A項正確;“長治久安”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強調分封制傳播了華夏文明,而不是培植了割據勢力,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宗法制等相關內容,排除D項。5.B由題干中的信息“周天子以6天命,作為利器迫使楚國最終退兵”可知,春秋時期,“君權神授”觀念尚存,周天子仍具有一定的權威,故B項正確。A項中“恢復”、C項中“尊崇”、D項中“尊王攘夷”的說法均與題干中6.C春秋戰國時期,不同民族在交往、交流的過程中,華夏認同觀念逐漸增強,孔子的觀點即是其佑證,故C項正確;中華文明是由華夏族和周邊各族共同締造的,在原始社會后期已經呈現出多元一體的特征,排除A項;B項說法絕對,排除;中華大地上的部落聯盟向世襲制國家過渡發生在距今5000~4000年前,且偏離材料主旨,排除D項。7.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耕種土地的效率和能力,為大規模耕種土地和食物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故D項正確,排除A、B、C三項。8.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商鞍變法中,“宗室貴戚多怨望”是指其變法規定獎勵軍功,按軍功授爵賜田,打擊了貴族的勢力,A項正確;推行縣制是商鞍變法的內容,但不是使“宗室貴戚多怨望”的原因,排除B項;重農抑商與“宗室貴戚多怨望”無關,排除C項;什伍連坐不是使“宗室貴戚多怨望”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9.D根據材料“禍今,福之所倚;福今,禍之所伏”“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可知,材料中為道家學派老子的主張,無為而治屬于道家思想,D項正確;為政以德是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排除A項;隆禮重法為茍子的10.C根據地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春秋時期的地圖,儒家德治思想的誕生地是魯國,即地圖上的③魯國,C項正確;鄭國出現中國最早的成文法,不是①秦國,排除A項;法家法治思想的誕生地在魏國,不是②楚國,排除B項;春秋時期最早實行變法的是魏國,此時尚未三家分晉,沒有魏國,排除D項。11.C材料描述的是秦朝在全國推行稱縣制,稱縣制有利于加強對國家的有效治理,故C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稱縣制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并非因襲西周制度,排除B項;稱縣制與恢復社會經濟沒有必然聯系,排除D項。12.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出于加強皇權的需要,秦朝的皇帝對軍權牢牢的控制,“太尉只有帶兵權,沒有調兵權和發兵權”,B項正確;材料與保障軍隊戰斗力及強化宰相權力無關,排除AD項;彰顯帝王功績與皇帝稱號來源有關,排除C項。13.B秦始皇不斷完善皇帝名號制度,將華美的詞語加在自身及其親屬頭上,旨在維護皇權的至高地位,B項正確;皇家特殊的名號制度不能證明皇權來源的合法性,排除A項;君權神授理念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高一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2頁)】24093AC項;材料內容與中央集權無關,排除D項。14.A由圖片看出,春秋戰國時期,各個文化圈呈現交叉重合現象,說明當時的區域文化呈現融合發展的趨勢,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融合,有利于文化認同感的形成,A項正確;“個人的威望與號召”夸大了個人對社會文化交流的影響,排除B項;“學在民間”的出現,只反映了文化教育對象的不斷下移,不是材料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春秋時期中央集權制度還沒有建立,排除D項。15.D根據材料“在北擊匈奴和南征百越之后,秦朝……設稱、縣進行管轄,大量內地民眾奉命遷往……直到秦朝滅亡,中央都沒有將移民嶺南的軍人召回。”可知,秦朝當時不僅在這些地區設稱縣進行管理,而且遷徙大量內地民眾到這些地區,前往嶺南的移民還以軍人為主,這些措施有利于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和控制,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懷柔遠夷的政策,反而反映了秦朝通過征戰,北擊匈奴和南征百越,排除A項;材料的主旨是秦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沒有體現破壞地方歷史傳統,排除B項;秦朝時期人地矛盾并不突出,材料也沒有體現“緩解人地矛盾”,排除C項。16.D根據材料可知,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后,秦朝各稱都殺其長吏,以應陳涉,說明秦末農民起義的響應者非常廣泛,D項正確;以六國貴族為主力,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反對實施稱縣制,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陳涉、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大雨延誤成邊期限,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排除C項。積極作用: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有利于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開發了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消極作用:后期周王室衰微,為諸侯割據埋下了隱患。(4分,答出兩點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