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茂名市2024屆高三一模語文試卷_第1頁
廣東省茂名市2024屆高三一模語文試卷_第2頁
廣東省茂名市2024屆高三一模語文試卷_第3頁
廣東省茂名市2024屆高三一模語文試卷_第4頁
廣東省茂名市2024屆高三一模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現代文閱讀K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無訟”概念源自孔子《論語?顏淵》中的一句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

使無訟乎。"意思是我審判案件和別人沒有什么不同,但我的目標在于使

人們不爭訟,這體現了孔子對理想社會關系的追求。在以儒家文化為主

流意識形態的兩千多年的中國農業文明時代,"無訟”觀念是調劑社會關

系的美好愿景。在當今中國,尤其在廣大的鄉村社會,這種觀念依然普

遍存在,即在發生糾紛時通常愿意用傳統的倫理道德等觀念來調節,而

非直接訴諸法律。

在孔子看來,"仁”是社會的基礎。每個人都做到"克己復禮",約束私利,

天下就"歸仁”了,個人也就成為"不憂不懼”的君子,從而構成"君子"社會。

君子"既明且遠",就可以從政來治理社會。如何調解社會糾紛矛盾?訴

訟必不可少,但訴訟的目的是止訟以至無訟,消除訴訟的社會根源。孔

子反對以力服人的強暴統治,強調道德模范的引領,認為這是實現無訟

的關鍵。以道德和榜樣的力量來影響社會,"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從而實現"仁者"爰人、識人、容人而無訴訟紛爭的理想社會境界。

雖然孔子的"無訟"理想沒能成為當時現實的社會場景,但這種社會治理

理念卻貫穿于中華文明始終。

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用"鄉土社會”來概括中國社會的總體特征,稱

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在鄉土社會的禮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

"禮",就成了撒野,沒有規矩,簡直是個道德問題,不是個好人。一個

負責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維持禮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獄。

如果有非要打的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為有人破壞了傳統的規矩、費孝

通稱所謂"禮治”就是對傳統規則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關系,

都有著一定規則。行為者對于這些規則從小就熱習,不問理由而認為是

當然的。長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規則化成了內在的習慣。維持禮俗的力

量不在身外的權力,而是在身內的良心。所以這種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

己。理想的禮治是每個人都自動地守規矩,不必有外在的監督。知禮是

每個人的責任,社會假定每個人是知禮的,至少社會有責任要使每個人

知禮。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過:這也是鄉土社會中通行"連坐"的根據。

打官司也成了一種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夠。

(徐平《建設"無訟社區”實現有效治理》,有刪略)

【材料二】

中國農村在國家政權力量的深刻影響和鄉村工業化和現代生活方式的猛

烈沖擊下,已不再是費孝通先生所歸納的“鄉土中國”的理想秩序。今天,

農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邏輯正在發生質變,鄉村法律實踐的場景也隨之

發生變遷。在越來越具有現代性特征的鄉土社會,國家法律已日益成為

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新農村建設的不可或缺的力量,"送

法下鄉”已有了現實需求。因而,面對送法下鄉、迎法下鄉的大勢所趨,

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著法治建設。"在"建立民主與法制"和"依法治

國"一類口號下,國家正式的法律制度開始大規模地進入農村社會。通過

"普法”宣傳和日常的司法活動,國家法形成侵蝕之氣勢,自上而下地改

造著舊文化、舊習俗和舊思想觀念,舊鄉土社會的秩序形態在一定程度

上被改變了。"

送法下鄉是國家權力試圖在其有效權力的邊緣地帶以司法方式建立或強

化自己的權威,使國家權力意求的秩序得以貫徹落實的一種努力。也就

是說,國家通過司法的路徑進行政權建設,加強對鄉村社會的控制。因

此,送法下鄉在一定程度上對鄉村的法治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老百

姓的法律意識有所增強,廣大農民逐漸改變了以往“無訟觀念”的糾紛解

決制度,法治觀念愈來愈深入人心。"送法下鄉”作為國家權力的一部分

深入"法律的不毛之地",是現代法治國家法治化的策略所必要,同時也

是必須的。而且,正如一些法學家所指出的,"普法運動是一種意在將當

下中國整合為法律共同體的政治動員,一種表現為法權主義努力的自上

而下的秩序重構,也是民族心智的現代洗禮。"

盡管如此,我們卻不能無視送法下鄉所帶來的種種弊端。事物都是兩面

性的,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正如費老所述,"在社會結構

和思想觀念沒有發生相應變化之前,就簡單把現代的司法制度推行下鄉,

其結果是法治秩序的好處未得,而破壞禮治的弊病卻已經先發生了。正

是由于鄉土社會是一個充滿鄉土性不流動的社會、一個熟悉的沒有陌生

人的社會、一個"依禮治國”無訟的社會,所以,在這樣的鄉土中國的社

會秩序下使得送法下鄉在鄉村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是極為有限的,甚至微

乎其微。要想真正發揮積極作用,首先必須考慮現代法治的基礎和鄉土

社會固有的社會秩序,因地制宜地開展送法下鄉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

推動良好的鄉村法律秩序予以構建。否則,一味地進行鄉村普法教育宣

傳活動或者司法下鄉,并不能使鄉村建立起法治秩序,只會造成鄉村社

會"結構混亂"、"內生權威"、出現"秋菊打官司”等種種弊端。因此,當下

的中國農村的鄉土性質發生了變化,而且也只有發生了變化。"法律"才

能下鄉,“法治社會”才得以建立。

由此看來,在鄉土社會秩序的構建中,法律只不過是現代社會運作的工

具之一。它是一種國家的正式機制,但不是唯一的機制,而且這種工具

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傳統習慣法、鄉規民約等

禮俗規則在鄉土農村向現代化農村轉變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同時,

也必須結合國家統一的法律法規,這樣才能構建出完美的鄉土社會的法

律秩序。

(武慧君《論鄉土社會法律秩序的構建》,有刪略)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子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不憂不懼”的君子,以道德和榜樣的力量

來影響社會,從而實現"無訟”的理想社會境界。

B.鄉土社會是禮治社會,注重把傳統規則內化成修身克己的習慣,重視

教化的作用,人們對訴訟持消極的態度。

C.鄉土中國的社會秩序下的送法下鄉積極作用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進

行"送法下鄉",只會造成鄉土社會禮治混亂。

D.要構建完美的鄉土社會法律秩序,必須結合國家統一的法律法規,傳

承起積極作用的傳統習慣法、鄉規民約等禮俗規則。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為每一個社會成員并不都是“克己復禮”的君子,所以孔子的“無訟"

理想沒能成為當時的現實。

B.在鄉土社會中人和人的關系都有著一定的規則,外在規則化已成了內

在習慣,每個人都自動守規則,不必有外在的監督。

C.現在的農村,農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邏輯正在發生質變,國家法改造

著舊習俗和舊思想觀念,"無訟觀念"逐漸被"法治觀念"代替。

D.只有鄉村社會結構和思想觀念發生相應的變化,因地制宜地開展送法

下鄉、才能構建良好的鄉村法律秩序,建立法治社會。

3.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材料一"無訟”思想的一項是(3分)

A.明朝頒布的《教民榜文》規定:"民間戶婚、田土、斗毆、相爭一切小

事,不許輒便告官,務要經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斷?!?/p>

B.《上虞雁埠章氏家訓》有言:"好爭非君子之道。爭之不已,則必致訟,

訟豈必勝戰?”

C.清代崔述《無聞集?訟論》中指出:“自有生民以來莫不有訟。訟也者、

事勢之所必趨,人情之所斷不能免者也。"

D.《白鹿原》中白、鹿兩家爭地,白鹿村中醫堂的冷先生與大儒朱先生

承擔起調解的任務。

4.材料二論證嚴密,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4分)

5.下列文字是電影《秋菊打官司》的概述,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秋菊

的迷惘”的看法。(4分)

《秋菊打官司》的故事發生在改革開放后中國西北的一個小山村,農民

王慶來與村長發生沖突,被村長踢傷。王慶來的妻子秋菊忍不下這口氣,

找村長論理,村長不肯認錯。為了討個說法,秋菊帶著六個月的身孕,

踏上漫長的告狀之路,她從鄉里告到縣里,又從縣里告到市里,最終向

法院提起了起訴。除夕之夜,秋菊難產,村長組織村民連夜把秋菊送到

醫院,使秋菊順利生產,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感激萬分,官司也不再

提??烧斍锞占覒c賀孩子滿月時,傳來法院判決,村長因傷害罪被捕

入獄。望著遠處警車揚起的煙塵,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二)現代文閱讀11(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的文字,完成6~9題。

你別無選擇

劉索拉

李鳴已不止一次想過退學這件事了。有才能,有氣質,富有樂感。這是

一位老師對他的評語。可他就是想退學,自從他有了這種想法后,上課

就沒魂了。于是他到王教授那兒去請教是否可以退學,王教授的回答卻

是:"老老實實學習去吧,你別無選擇。"從此,李鳴老是賴在床上。

李鳴和石白處不來,石白愛引經據典,把一本《和聲學》學了七年,小

提琴學了十五年,可還走調。連小個子也常常尋他開心。

李鳴寢室住了四個人。石白搬出后,來了指揮系的聶風,從此引來了許

多女生。留了大鳥窩式長發的森森,頭發永遠不肯趴在頭上,就像他這

個人一樣。他不洗衣不洗澡,討厭三和弦,喜歡不規律節奏,自謂之"媽

的力度

孟野的才氣不在森森之下,人也出眾,于是女朋友就猛吃飛醋,兩人鬧

得天翻地覆。這瘋子,門門功課都五分,可就是不照規章辦事。他的作

品里追求現代性,充滿了瘋狂的想法,一種渴望超越自身的永不滿足的

追求。

李鳴覺得董客踏實得叫人難受,他本來想去聊天,結果一開頭,李鳴就

后悔了,馬上出來了。戴齊鋼琴彈的很好,總是在做作業,當他彈古典

樂時,"貓"就會跳出來彈爵士,和他較量。她是個嬌滴滴的女孩,動不

動就咧嘴大哭;"懵懂"一天到晚只想睡覺,學得快忘得也快;"時間”做事

精確非常,她瘋狂地按照時間進行。賈教授認為風紀、風化都被這三個

女生攪了。

賈教授是主科教授之一,他不茍言笑,嚴謹有條,生活中唯一的事情就

是講課、賈教授對這個班的學生感到絕望,呼吁要對學生從生活到學習

進行正統教育,端正文藝取向,不僅作品分析課絕不能沾二十世紀作品

的邊兒,連文學作品講座也取消了卡夫卡。他一輩子兢兢業業地研究音

樂,而無一創斷。他恨那些沒完沒了地搞創新的家伙。

學生們常常對抗賈教授,石白卻認為賈教授是無所不知的圣人。他認為

創新不過是西方玩剩下的東西,玩創新未免可笑,他覺得自己在這些問

題上思考得比孟野、森森要深刻得多。他一心學作曲,可只能得四分,

而李鳴這樣的人居然也得了五分。

又要考試了,學生們開始緊張備考。大課堂的黑板上貼了個大大的功能

圈:T-S-D?!咀ⅰ窟@個功能圈大得足以使全體同學恐懼。小個子跳上

講臺,告訴大家,牢記功能圈,你就能創作出世界上最最偉大的作品,

世界上最最偉大的作品就離不開這個功能圈。結果誰也不敢把它撕下來,

只好天天對著它準備考試。

考試后馬力回家探親,結果讓塌方的窯洞給砸死了。功能圈被人正式用

鏡框掛在了墻上,掛在黑板的正上方,小個子把玻璃擦得鋰亮。

當某國舉行國際青年作曲家比賽的通知送到賈教授手上時,他皺起眉頭,

心事重重地去找金教授商量一一金教授講課吃花生米,卻往嘴里扔進粉

筆頭。因為馬力聽他彈琴時打了個哈欠,他就站起來滿面笑容對馬力鞠

躬:"祝您健康「'金教授建議讓學生自愿報名,由老師評選后把最好的

作品送出去。賈教授堅持要送一些規規矩矩的作品,以體現教學成果,

而且特別強調絕不許學現代派。金教授最后回答他:"要么放棄比賽,要

么讓世界知道他們。"賈教授覺得這想法無聊,不過只好同意通過比賽來

選出好的作品。

董客一門心思求獲獎,認為個人特點一文不值,他針對不同老師準備了

不同風格的作品,并天天拉著樂隊為他的作品排練,而他自以為高尚的

作品卻被"時間"罵為俗不可耐。森森挖掘了所有現代流派現代作品,但

寫出來的只是那些流派的翻版。他一直在探索,這種探索不斷折磨他。

有沒有一種真正屬于他自己的音響?他自己的追求在哪兒?他自己的力

度在哪兒?他在尋找音樂的上帝。他比孟野更重視力度,孟野比他更深陷

于一種原始的悲哀中。戴齊把自己關在琴房,他想醞釀一個充滿他內心

渴望的作品,但始終寫了上句沒了下句。這時,小個子要出國了,走前

他反復擦功能圈,拼命打掃宿舍和馬力的床鋪。

作曲系參加比賽的作品在禮堂舉行公演,由專家鑒定,決定送誰的作品

出國。音樂會正常進行,有的作品充滿激情但思緒混亂,有的作品邏輯

嚴謹但平淡無味。董客的幾種風格的作品引起大家注意,森森的五重奏

給人帶來遠古的質樸與神秘感,好像一道道質樸粗獷的旋律在重巒疊障

中穿行、扭動、膨脹。作品演奏完,所有的人都不想說話,只想抓住什

么揍一頓。孟野的大提琴協奏曲質樸得無與倫比,哀傷得如泣如訴,好

像大地在毀滅中掙扎,萬物唱著古老的曲調。把剛才人們聽森森作品引

起的激動全扭成了一種歪七扭八的痛苦。

演奏會大大震動了賈教授。他認為森森和孟野,純粹是蹂蹣音樂,是音

樂世界的大破壞者。評選委員會因為賈教授"法西斯音樂”說法,撒消了

孟野的作品,保留了森森的作品。又一個夏季來臨,作曲系這班學生的

畢業典禮快開始了。森森的作品在國際比賽中獲獎。布告一貼出,作曲

系全體師生都跳了起來,李鳴也從被窩里爬了起來。現在,李鳴急于想

去的就是教室,他想在典禮前去摘下那個功能圈。他蹬上講臺桌,伸手

去取那鏡框,突然小個子的話在他耳邊響起來:"不,我帶不走。"李鳴

的手又縮了回來。畢業典禮開始時,森森還在琴房,他想起孟野,想起

李鳴,想起"懵懂"??…所有人在他面前掠過。在《莫禮特朱庇特C大調交

響樂》中,他打開窗戶,看看清凈如玉的天空,他哭了。

(據《人民文學》,1985年第3期,有刪改)

【注】T-S-D:在音樂的和聲領域,有一種二百多年間一直占統治地位的

和聲體系——功能和聲體系。主功能和聲以主和弦為代表、具有穩定作

用,其主和弦用T標記,下屬功能和屬功能分別以下屬和弦和屬和弦為

代表,都具有不穩定性,分別以S、D標識。這種和聲進行的功能序列

用圖式來表述便是"功能圈二作為一種科學的、歷史的存在,功能和聲

體系曾一度為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流派和風格的作曲家們共同

尊奉、一致格守,以致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創作模式、大致相同的作曲技

法。但由于它過于封閉、嚴密,局限性大,難以發展,又幾乎成了某種

桎梏。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鳴決定要退學時,王教授直接以"你別無選擇"回絕了他,而作者引用

這句話作為小說的題目,可見李鳴在整部小說中占據主要的位置。

B.石白"《和聲學》學了七年,小提琴學了十五年,可還走調",考試也只

能得四分;李鳴常在宿舍睡大覺,但考試總得五分,小說在此表現了一

種荒誕意識。

C.在禮堂舉行公演時,森森的五重奏與孟野的大提琴協奏曲把小說推向

高潮:森森的"質樸與神秘",孟野的"質樸"與"哀傷",讓人感到沉悶、痛

苦。

D.小說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塑造了一些"反英雄”式的人物,這些人物懷疑

和否定傳統價值觀念,又有一定的追求,比如森森、孟野、董客、石白

等人。

7.關于小說的最后一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森森的作品在國際比賽中獲獎",是意料中的事情,因為森森有著"媽

的力度",一直在探索,"在尋找音樂的上帝",他比孟野更重視力度。

B.按照賈教授的看法,森森是"音樂世界的大破壞者”,但他的參賽作品卻

在國際比賽中獲得大獎,可以看出本文作者的思想傾向和價值觀念。

C.森森獲獎之后,"李鳴也從被窩里爬了起來",表明李鳴之前的消極并不

是真正的消極,他的“躺被窩”只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無聲的反抗。

D.在《莫扎特朱庇特C大調交響樂》中,"看著清凈如玉的天空",森森

哭了,這哭聲濃縮著他的成功和失敗、欣喜與苦惱,道出了追求者的艱

辛。

8.小說中寫到"大課堂的黑板上貼了個大大的功能圈:T-S-D。"試結合文

本談談這個功能圈的含義及其作用。(6分)

9.本文發表后,由于其對傳統現實主義觀念和審美觀的反叛,被稱為"當

代中國第一部真正具有現代意識的現代派作品二試結合文本簡要說明其

"現代"性表現在哪些地方?(6分)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燕攻齊,齊破。田單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復齊墟。襄王為太子微。齊

以破燕,田單之立疑,齊國之眾皆以田單為自立也。襄王立,田單相之。

過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單見其寒,欲使后

車分衣,無可以分者,單解裘而衣之。襄王惡之,曰:"田單之施,將欲

以取我國乎?不早圖,恐后之。"左右顧無人,巖下有貫珠者,襄王呼而

問之曰:"女聞吾言乎?"對曰:"聞之。"王曰:"女以為何若?"對曰:"王

不如因以為己善。王嘉單之善,下令曰:"寡人憂民之饑也,單收而食之;

寡人憂民之寒也,單解裘而衣之;寡人憂勞百姓,而單亦憂之,稱寡人

之意。”單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單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賜

單牛酒,嘉其行。

后數日,貫珠者復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單而揖之于庭,口勞之。”

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乃使人聽于閭里,聞丈夫之相與語,

舉曰:"田單之爰人,嗟,乃王之教澤也!"

田單將攻狄,往見魯仲子。仲子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田單曰臣

以五黑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車弗

謝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齊嬰兒謠曰:"大冠若箕,修劍拄頤,

攻狄不能下,壘枯丘。"田單乃懼,問魯仲子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

請聞其說。"魯仲子曰:"將軍之在即墨,坐而織貫,立則丈插,為士卒

倡曰:"無可往矣,宗廟亡矣,魂魂悄矣,歸于何黨矣。"當此之時,將

軍有死之心,而士卒無生之氣,聞若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此所以

破燕也。當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黃金橫帶而馳乎淄、

涌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田單曰:"單有心,先

生志之矣。"明日,乃厲氣循城,立于矢石之所,及援槨鼓之,狄人乃下。

(節選自《戰國策?齊策六》)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田單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

而不下/何也

B.田單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

而不下/何也

C田單日/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

而不下/何也

D.田單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

而不下/何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微,在文中是“隱匿,隱藏"之意,與《左忠毅公逸事》中"微行入古寺"

的"微"意思相同。

B.善,在文中指"贊揚,贊許"之意,與《鴻門宴》中"素善留侯張良"的"善"

意思相同。

C.閭里,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原指里巷的大門,后指人聚居處。這里

借指平民百姓。

D.宗廟,是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場所,《過秦論》中有"一夫作難而七

廟噫",都是指代國家。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國打敗燕國后,田單對于立襄王為國君猶豫不決,齊國的百姓都認

為田單想立自己為國君。

B.田單"解裘而衣之"的行為引起襄王的猜疑,貫珠者的一番妙計化解了君

臣的危機。

c.田單攻狄卻三個月都沒能成功,是因為他居功自傲,沉浸在過去的顯

赫功績中。

D.魯仲子剖析田單不能攻下狄的原因,建議他勇做表率,立于險境,以

激勵士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襄王惡之,曰:"田單之施,將欲以取我國乎?不早圖,恐后之。"

(2)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谷之。

14.王安石的詩中曾說:"田單一即墨,掃敵如風旋。”請結合本文內容,概

括田單形象。(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15~16題。

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

岑參

曉笛引鄉淚,秋冰鳴馬蹄。

一身虜云外,萬里胡天西。

終日見征戰,連年聞鼓螯。

故山在何處,昨日夢清溪。

病馬

杜甫

乘爾亦已久,天寒關塞深。

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

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

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

15.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岑詩首聯用"曉笛","秋冰","馬蹄"交織成一幅單純而又有聲有色、有

動有靜的塞外秋曉行旅圖。

B.杜詩所寫之馬曾經毛骨出眾,即使現在又老又病,也馴良有素,還依

舊為詩人盡心盡力,這不能不讓詩人替它傷心。

C.岑詩和杜詩情感豐富而含蓄,岑詩的"懷",杜詩的"沉吟",都書寫了詩

人對統治者憤懣不滿的情緒。

D.岑詩長于描寫邊塞富有特色的景物,善于寓情于景,杜詩長于選取典

型意義的事物,語言凝練,風格沉郁。

16.這兩首詩中,"馬"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諫太宗十思疏》中用""闡述了"水能載舟,亦

能覆舟”的道理,進一步強調國君要慎待百姓。

(2)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高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

得開心顏",表達了對權貴極度的藐視,與《將進酒》中

""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3)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獎牌設計融人了中國玉璧元素,"玉"質細而

堅硬、溫潤而有光澤,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1(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于四川。清代顧炎武所著《日知錄》

曰:"自秦入取蜀而后,始有茗炊之事?!庇纱丝芍袢撕炔璧臍v史有2300

多年了,茶館自然也①。

茶館所用茶具為"三件頭",即茶碗、茶蓋、茶船,茶蓋謂天,茶船謂地,

茶碗喻人,茶水沖上,蓋子一蓋,意思就是天地人和。去茶館喝茶,稱

之為喝"蓋碗茶二茶船即茶托,用它端碗以免燙手。茶蓋可以使水保持

溫度,使茶香四漁,還可以用惹來撥動茶水,滾燙的水也涼得快一些,

以便著急的客人趕快止渴的目的。另外,茶客喝茶時從茶碗和茶蓋之間

的縫隙,可以把茶葉撇開。

沖茶是成都茶館一絕,如同雜技表演。正宗的川茶館應是紫銅長嘴大茶

壺、錫茶托、景瓷蓋碗。堂信右手提個鋰亮的紫銅壺,左手分開的五指

間夾著七八個茶碗、茶蓋、茶托來到桌前,抬手間,茶托已滑到每個茶

客面前,蓋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堂信把銅壺提得高高的,隔得老遠便

將開水沖過來,那水流劃出一道銀白色的弧線,不偏不倚正好注入茶客

的茶杯中彳寺收住茶杯剛滿,從頭到尾滴水不漏,隨后迅即蓋好蓋,速度

驚人卻紋絲不亂,表現出一種優美韻律和高超技藝,令人②。規模大一

點的老茶館,沖茶的堂信一班就有七、八個、十來個人,他們提著銅壺

巡行茶桌間,只要茶客沒有蓋上茶碗蓋,堂信便隨時③地為茶客續水。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連貫準確,可

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

20.畫橫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那水流正好注入茶客的茶杯中,待收住茶

杯剛滿,隨后迅即蓋好蓋二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

達效果更好?(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11(本題共2小題,9分)

也許有人看到沙漠中的霧淞后,會誤認為那是霄。其實,①。雪指的是

水汽遇冷形成的白色不透明冰晶和其聚合物組成的固態垂直降水,而霧

淞指的是低溫時,空氣中過冷卻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體上凝華形成的

乳白色冰晶。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簡單的比較:②霧淞是水汽接觸到地

表物體上的凝結核發生凝華的過程,即水汽直接從氣態變為固態。而雪

是水汽遇到空中懸浮的凝結核變為固態垂直落下的降水;從形成時間看,

霧淞絕大多數都是在日出前兩個小時左右形成,中午前即會全部融化,

③,只要氣象條件合適,便會降雪,也不會在中午前融化完。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

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22.對下列各句中的冒號和文中"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簡單的比較:"的冒

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祥林嫂,我問你:你那時怎么竟肯了?"一個說。

B.電視劇《人世間》著眼于平凡中國人的人間事,寫出了平民老百姓骨

子里不屈不撓的韌性,引發熱議。首播平臺:CCTV1臺、爰奇藝。

C.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

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一個乞丐了。

D.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

柜里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莊子立言,多用寓意。他曾以“魚水"起譬:"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響

(xu)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意為:泉水干涸后,魚就

一同困在陸地上,為了生存,它們用濕氣互相噓吸,用口沫互相潤濕,

在危難中相互扶持,這樣的場景難能可貴。但是,這種被困處境是不正

常的,甚至是無奈的。對于魚兒們,不如回到屬于他自己的那條江、那

片湖。相濡以沫,精神高尚;相忘江湖,生命開闊。值此你校成人禮大

會來臨之際,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你認為真正的成人是"相濡以沫"

還是“相忘江湖",或者其他?請結合材料以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

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

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D

解析:A依據是文段一第二自然段中"每個人都做到"克己復禮",約束私

利,天下就"歸仁”了,個人也就成為"不憂不懼”的君子,從而構成"君子"

社會。"孔子反對以力服人的強暴統治,強調道德模范的引領,認為這是

實現無訟的關鍵。以道德和榜樣的力量來影響社會,"君子以文會友,以

友輔仁",從而實現"仁者"爰人、識人、容人而無訴訟紛爭的理想社會境

界。

B依據是文段一第四自然段中,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用"鄉土社會"

來概括中國社會的總體特征,稱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維持禮治秩

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這種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打官司也成了一

種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夠。

C依據是文段二第三自然段,正是由于鄉土社會是一個充滿鄉土性不流

動的社會、一個熟悉的沒有陌生人的社會、一個"依禮治國”無訟的社會,

所以,在這樣的鄉土中國的社會秩序下使得送法下鄉在鄉村所發揮的積

極作用是極為有限的,甚至微乎其微。否則,一昧地進行鄉村普法教育

宣傳活動或者司法下鄉,并不能使鄉村建立起法治秩序,只會造成鄉村社

會"結構混亂"、"內生權威"、出現"秋菊打官司”等種種弊端。

D"傳承起積極作用的傳統習慣法、鄉規民約等禮俗規則"錯誤,原文是

"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傳統習慣法、鄉規民約等禮俗規則在鄉土農村向現代

化農村轉變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認識積極作用不等同于傳承。

2.D

解析:A因果關系不成立,從材料一第2段"孔子反對以力服人的強暴統

治,強調道德模范的引領,認為這是實現無訟的關鍵。以道德和榜樣的

力量來影響社會,"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從而實現"仁者"爰人、識

人、容人而無訴訟紛爭的理想社會境界。"可知,"君子”是起關鍵作用,

引領作用,并不是要每一個成員都成為"君子二

B張冠李戴,從材料一第4段"理想的禮治是每個人都自動地守規矩,不

必有外在的監督。"可知,這種情況只是發生在理想的禮治中,并不是在

"鄉土社會”中。

C曲解文意,從材料二第2段"廣大農民逐漸改變了以往“無訟觀念”的糾

紛解決制度,法治觀念愈來愈深入人心。"可知,"法治觀念"只是愈來愈

深入人心,沒有被代替。

D從材料二第3段可知此項正確

3.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C."訟也者,事勢

之所必趨,人情之所斷不能免者也"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欲望沖突導致訴訟

不可避免。故選C。

4.①結構嚴謹,思路清晰:首先交代了送法下鄉的現實需求,接著寫到

送法下鄉在一定程度上對鄉村的法治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然后指出

送法下鄉帶來的弊端。最后提出構建完美的鄉土社會的法律秩序的途徑。

②論證充分,方法得當。例如多用引用論證,引一些法學家、費孝通的

話,讓論述更有說服力。③論點論據,高度統一。如引費孝通的話來論

證送法下鄉的弊端。(每答出一點給2分,只要回答出其中任意2點即

可得滿分。意思答對即可。)

5.①秋菊的迷惘從根本上來說是傳統禮法與現代法治的沖突導致的。②

因為秋菊生活在鄉村,一方面受鄉土社會"無訟"觀念影響深刻,另一方

面當下的中國農村的鄉土性質發生了變化,現代鄉土法治意識也深深影

響了她。這兩個方面構成了她內心的矛盾沖突,讓她感到迷惘。③對此,

我們要充分發揮傳統習慣法、鄉規民約等禮俗規則的積極作用,同時,結

合國家統一的法律法規,努力構建出完美的鄉土社會的法律秩序。(1

點1分,2點3分,3點4分)

6.B【解析】石白"《和聲學》學了七年,小提琴學了十五年,可還走調”,

考試也只能得四分;李鳴常在宿舍睡大覺,但考試總得五分,小說在此

表現了一種荒誕意識,即生活并無邏輯可言,人的主觀努力并不一定就

能得到想要的結果。A"可見李鳴在整部小說中占據主要的位置",錯誤。

小說中的這些人物并無主次之分;C"讓人感到沉悶、痛苦",錯誤。原文

是"……把剛才人們聽森森作品引起的激動全扭成了一種歪七扭八的痛

苦二森森的作品帶給人的是"激動二對比之前"有的作品充滿激情但思緒

混亂,有的作品邏輯嚴謹但平淡無味”,森森和孟野的作品讓人感到了一

種明亮樸實的莊嚴;D董客、石白不屬于“反英雄”式的人物。根據原文"董

客踏實的令人難受""石白卻認為賈教授是無所不知的圣人。他認為創新

不過是西方玩剩下的東西,玩創新未免可笑"可以看出董客、石白是和賈

教授一樣比較平庸、傳統的人物。

7.A【解析】強加因果,"媽的力度”與森森獲獎并不構成一種必然的因

果關系。此外,"森森的作品在國際比賽中獲獎",也并非就是意料中的

事情。

8.①含義:相對穩定的創作模式、大致相同的作曲技法;象征著一切陳

舊觀念,一成不變的模式,是大學生們痛苦的象征。②作用:暗示了大

學生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的不知所措的情緒;營造了一種神秘氛圍,

增加了小說的荒誕性成分。

評分參考:

(1)每點3分。意思答對即可。

(2)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①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小說突破了傳統的有頭有尾講故事的模式,

全篇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事件。②沒有塑造典型人物(中心人物)。小

說以散點透視的方式描寫了李鳴、石白、森森、孟野、賈教授、金教授

等諸多人物,但沒有一個中心人物。③夸張、變形的手法(黑色幽默的

風格)。小說中,李鳴老是賴在床上,直到森森獲獎后才從被窩里爬了

起來;石白把一本《和聲學》學了七年,小提琴學了十五年,可還走調;

金教授講課吃花生米,卻往嘴里扔進粉筆頭……體現了黑色幽默式的夸張、

漫畫化。④敘述角度的多重變化。小說采用第三人稱敘述,在敘述中作

者常常變化視角,將"外視角"改為"內視角二⑤象征意象的運用。小說中

"T-S-D"功能圈捉摸不定的象征意義,給讀者帶來一種神秘莫測的閱讀感

受。⑥對傳統規范的挑戰和褻瀆。李鳴、森森、孟野等人不滿以賈教授

為代表的傳統藝術話語,以激烈的姿態對音樂學院的生活秩序進行反抗。

⑦對適合于個性伸展的存在方式和自我價值的尋找。小說中李鳴、森森、

孟野等人以不同的方式尋找著"自己的追求",比如,森森一直在探索"一

種真正屬于他自己的音響",最終在國際比賽中獲獎,實現了自我價值的

尋找。

評分參考:

(1)每點2分。以上7點,只要任意答出其中的3點,即可得滿分。

意思答對即可。

(2)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0.C【解析】原句是:田單日:"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

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而不下,何也?"

11.B【解析】"素善留侯張良"的"善"是"與……交好”的意思。

12.D【解析】"建議他勇做表率,立于險境,以激勵士氣"錯。魯仲子只

是分析其不能攻下狄的原因,沒有具體建議他怎么做。

13.(1)襄王憎惡(田單)這種行為,說:"田單實行恩惠(對別人施恩;

施舍恩惠;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難道是想要憑借它來謀取我的王權

(國家)嗎?如果不早點圖謀(先發制人),恐怕將來就會很被動(恐

怕將來成為后患;恐怕將來后悔也來不及)。"得分點:惡,施,圖各1

分,句子大意2分。

(2)于是襄王發布命令,尋找(調查)饑寒的百姓,收容供養他們。

得分點:布令,百姓之饑寒者,谷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1)爰護百姓,深得百姓的信任。

(2)善于聽從他人意見,知錯能改。

(3)英勇善戰。(答對1點2分,2點3分。)

【譯文】

燕國打敗了齊國(齊閔王逃到莒邑,齊相淖齒殺死了齊閔王),齊將田單

守住即墨,打敗了燕軍,收復了齊國的失地。當時齊襄王為太子,躲藏

起來。后來齊國已打敗了燕國,田單對于立襄王為國君猶豫不決,齊國

人都認為田單想立自己為國君。后來襄王被立為國君,田單做了相國。

一次,過淄水時,(田單)看到有一個老人渡水,禁不住寒冷,出水后

不能行走,僵坐在岸邊沙土上。田單看見老人身體寒冷,便想讓后車的

人(隨從)分給他一些衣服,可大家分不出衣服來,田單就脫下自己的

裘衣給他穿上。襄王憎惡田單這種行為,說:"田單這樣用小恩小惠收買

人心,難道是想要圖謀我的王權嗎?如果不先發制人,恐怕將來就會很

被動。"他(猛然從自言自語中驚醒,警惕地)左右察看,沒什么人,只

見巖石下有個采珠人,襄王把他叫喚過來問道:"你聽到我說什么了嗎?"

采珠者回答:”都聽到了。"襄王問道:"你認為我該怎么做?"那人說:"大

王不如趁機把它變成自己的善行。您嘉獎田單的行為,并發布詔令說:‘寡

人擔心我的百姓子民挨餓,相國就分賜他們食物;寡人擔心子民受凍,

相國就解下皮裘給他們穿;寡人擔心子民勞苦,相國也擔心他們,這正

適合寡人心意。’田單有這些優點,而大王贊揚他,贊揚田單的優點,也

正是宣揚大王的圣德。"襄王嘆道:"好主意「'于是以牛酒犒勞田單,表

揚了他給貧民送衣的行為。

過了幾天,采珠人又來拜見襄王說:"大王上朝時,應該召見田單,在大

庭中以禮相待,親自慰勞他。"于是襄王發布命令,尋找(調查)饑寒的

百姓,收容供養他們。又派人到街頭里巷(百姓)中去,聽取老百姓的

議論,他們都說:"田單爰護老百姓,這是大王教導的結果啊!"

田單將要攻打狄城,前往拜訪魯仲子。魯仲子說:"你攻打狄城,是不能

攻克。"田單說:"我憑借五里內城、七里外城的小地方,率領國家破亡

后的殘軍,打敗擁有萬輛戰車的燕國,恢復齊國疆土,(您卻說)我不

能攻下狄城,這是為什么呢?"他就掉頭登車,不辭謝而別,去攻打狄城,

連攻三個月,不能拿下。

齊國小孩子們唱著一首歌謠道:"帽兒像簸箕,長劍拄下巴,狄城攻不下,

白骨成山沒辦法。"田單聽了,才擔憂,又去請教魯仲子說:"先生說我

攻不下狄城,請讓我聽聽你的說法。"魯仲子說:"將軍在困守即墨時,

一坐下來就編織草筐,一站起來就拿鏟鏟土(坐著就編筐,站著就耕種),

還鼓舞士卒們說:‘我們已沒處可去了,國家已經滅亡了,我們的魂魄不

在,我們將到何處安生呢?'那時,將軍有死戰的決心,戰士們都有舍生

忘死的氣概,聞聽到您這樣的話,全都擦著眼淚,振臂高呼,積極求戰,

這就是能打敗燕國的原因。如今,您東有夜邑豐厚的俸祿,西有淄水徹

夜的歡娛,你腰系黃金的帶鉤,驅車在淄水、涌水一帶,有充滿人生的

玩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