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新高考專用)遼宋夏金元:民族并立與元朝統一(解析版)_第1頁
2024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新高考專用)遼宋夏金元:民族并立與元朝統一(解析版)_第2頁
2024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新高考專用)遼宋夏金元:民族并立與元朝統一(解析版)_第3頁
2024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新高考專用)遼宋夏金元:民族并立與元朝統一(解析版)_第4頁
2024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新高考專用)遼宋夏金元:民族并立與元朝統一(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宋夏金元:民族并立與元朝統

內容概覽

A?高考真題爭滿分

【命題點01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政治統治與社會治理】

【命題點02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社會的變革】

【命題點03遼宋夏金元的思想婚變與文化繁榮】

B?核心素養拿高分

A?高考真題爭滿分

【命題點01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政治統治與社會治理】

1.(2023?湖南高考?4)宋仁宗下詔廢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輔、諫官范仲淹等以“后無過不可廢”,

跪求奏對。仁宗遣宰相呂夷簡告知他們皇后應廢的理由。事后,孔道輔等遭貶黜,朝廷詔令御史、諫

官不得“相率請對”。這反映了宋代()

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員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權威

C.御史與諫官職能有混通趨勢D.宰相已淪為君主專制的工具

【答案】C

【解析】宋朝之前御史臺主要負責糾舉官邪,是監督官吏的官員;諫院的主要職責是規諫,為諷諫君主

的官員;而就郭皇后被廢一事,御史、諫官聯合跪求宋仁宗給明理由,事后宋仁宗“詔令御史、諫官不

得'相率請對'”得出宋朝御史臺、諫官職權有合一的趨勢,故選C項;皇后被稱為“國母”,其廢

立是皇帝家事也是國家大事,且御史、諫官要求奏對后,宋仁宗被迫給出郭皇后被廢的理由,排除A

項;宋朝實行二府三司制度,削弱了相權,皇權得到加強,排除B項;宰相在宋代雖遭到削弱,但仍

對皇權有制約作用,排除D項。

2.(2023?山東高考?4)北宋理學家張載認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簡則治之精,不簡則不精,

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則事無不治者?!瓰樘煜抡?,奚為紛紛必親天下之事?”這表明張載主

張()

A.擴大地方權力B.恢復郡國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機構D.簡化官員選任程序

【答案】A

【解析】據題干“分得簡則治之精”、“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則事無不治者”等內容可知,張載主

張要實行“封建”,進行合理分權,循禮實現各層次的社會自治,據此可知,其主張擴大地方權力,故

選A項;郡國并行制度指的是既存在分封制,又有郡縣制,但是題干僅述及了張載主張實行分封制,

并沒有述及郡縣制,排除B項;據題干可知,張載主張權力下放,與健全中央機構無關,排除C項;

題干述及的是中央與地方權力的分配,與選官制度無關,排除D項。

3.(2022?江蘇高考?4)元朝創建行御史臺“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專肆而忌廉察

官者”,建議行御史臺隸屬行省。經重臣董文用據理力爭,該圖謀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

臺不受行省節制在法令上被確認。這說明元代()

A.行省長官的特權受到否定B.地方權力的監督機制得到改善

C.地方的吏治問題得以解決D.行省事務最終由朝廷大臣決定

【答案】B

【解析】據材料“行御史臺不受行省節制在法令上被確認”,可知元代監察行省的行御史臺在法令上被

確認,地方權力受到節制,說明地方權力的監督機制得到改善,故選B項;材料主旨是行御史臺權力

的變化,行省長官特權并未被否定,排除A項;行御史臺監察行省,可以起到制約行省長官的作用,

但無法解決吏治問題,排除C項;行省事務由行省長官決定,排除D項。

4.(2022?遼寧高考?4)金朝海陵王前期,宰執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貴族占據重要地位,他們議國事、

治國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執中沒有宗室大貴族。這一變化反映了()

A.官僚體系完善B.宗室素質下降C.吏治腐敗嚴重D.君主專制加強

【答案】D

【解析】材料重在通過對比得出結論:即海陵王前期大貴族在軍國事務處理方面影響很大,而改革后的

宰執中則沒有宗室大貴族,從而減少了宗室大貴族對皇權的制約,所以答案選D項。材料意在強調由

于宗室大貴族“議國事治國政”才在改制后取消其宰執地位的,沒有涉及宗室素質或腐敗等信息,故排

除BC兩項;宗室大貴族退出宰執,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官僚體系發展,但就這一條信息無法得出完善

的結論,所以排除A項。

5.(2022?北京高考?3)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積極修建亭臺館榭以供民眾游玩,甚至將其作為一項重要

政務。歐陽修《豐樂亭記》載:“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勝“嚴子

陵釣臺”邊修建先賢祠堂以“詠其風”,認為這樣“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證了北宋()

A.注重推行社會教化B.放松了對經濟的控制

C.鼓勵文學藝術創作D.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

【答案】A

【解析】據材料“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有大功于名教”可知,北宋士大夫積極修建亭臺館榭以

供民眾游玩,引導民眾走近他們的生活方式與審美趣味,最終起到儒家化移風俗效用的場所,即注重推

行社會教化,故選A項;材料強調北宋士大夫積極修建亭臺館榭以推行社會教化,不涉及經濟控制問

題,得不出“放松”的結論,排除B項;修建亭臺館榭與鼓勵文學藝術創作無關,排除C項;崇文抑

武指在地位上、工資待遇上以及文化宣傳上,抬舉(尊崇)文官,貶低(抑制)武將,與材料不符,排

除D項。

6.(2022?天津高考?4)遼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漢城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貴族理政、生

活之地,皇城內除宮城外還有官署、孔廟和佛寺;漢城為漢人、商人、使節等居住之所。這樣的都城

布局體現了()

A.因俗而治的統治思想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響D.稱霸中原的強盛國力

【答案】A

【解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貴族理政、生活之地,漢城為漢人、商人、使節等居住之所,這適應了當時

遼朝契丹族和漢族共治天下的國情,也是南北面官制在都城布局中的表現,屬于因俗而治統治思想的體

現,故選A項;題干體現的是遼朝都城上京城的布局特征,與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無直接關聯,二者

不屬于同一范疇,排除B項;由“皇城內除宮城外還有官署、孔廟和佛寺”可以得出,遼朝不僅受到

儒家文化的影響,也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響,所以不能據此得出儒家文化全面影響的結論,排除C項;

題干所述為遼朝都城的布局特征,與稱霸中原的強盛國力不屬于同一范疇,排除D項。

7.(2021?海南高考?5)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復開科取士,規定凡考經問或明經的人,以《大學》

《論語》《孟子》《中庸》為課本,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參考書。由此,科舉再次成為思想與

權力之間的制度化鏈接。此舉意在()

A.尊重前朝傳統文化信仰B.爭取漢族士人的政治認同

C.緩和中央與地方的矛盾D.恢復程朱理學的正統地位

【答案】B

【解析】據題干“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復開科取士”“科舉再次成為思想與權力之間的制度化鏈接”

并結合選必一第5課所學可知,元代恢復科舉制為知識分子參與到政權中來提供了渠道,有利于爭取漢

族知識分子擁護元朝政權,故選B項;“尊重前朝傳統文化信仰”不合邏輯,與題干中“科舉再次成

為思想與權力之間的制度化鏈接”相悖,排除A項;“中央與地方”不合題意,應為“元朝與士子”,

排除C項;“恢復”不合史實,應為“確立”,排除D項。

【命題點02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社會的變革】

1.(2023?遼寧高考?4)紹興和議之后,金人所需茶葉“自宋人歲供之外,皆貿易于宋界之榷場”。1198

年,金朝認為向南宋購茶“費國用而資敵”,次年在今山東、河南等地設坊制茶。然其茶葉價高味差,

售賣不暢,遂“罷造茶之坊”,繼續向南宋購茶。這表明()

A.金朝轄境內不適宜茶樹的種植B.金朝財政負擔沉重

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D.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C

【解析】據材料“'費國用而資敵’……繼續向南宋購茶”可知,哪怕“費國用而資敵”,金朝仍然繼

續向南宋購茶,表明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故選C項;“罷造茶之坊”說明金朝嘗試茶葉加

工,而不是茶樹種植,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強調購買茶葉花費如何巨大或在金朝財政支出中占有較

大比重,得不出“財政負擔沉重”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強調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與經

濟重心南移完成無關,排除D項。

2.(2022?重慶高考?6)王禎《農書》記載:“中國自桑土既蠶之后,惟以繭紡為務,殊不知木棉之為

用。夫木棉產自海南,諸種藝制作之法,駿駿北來,江淮川蜀既獲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販于此,

服被漸廣?!庇纱丝芍?,元朝時()

A.木棉開始向北傳播B.商賈對外出口大宗棉布

C.絲綢產量不及棉布D.國家統一促進棉布流行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元代棉種植業及棉紡織業的發展。材料中沒有體現棉花北傳的確切時間,無法反映

開始,故而排除A選項。B選項材料未涉及海外貿易,無法得知棉布在進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所以排

除B選項。C選項絲綢與棉布的產量,材料中無直觀體現,排除。元代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

時期,隨著國家統一以及交通發展,南北經濟聯系進一步密切,帶動棉紡織業在全國的發展,因此本題

正確答案為D項。

3.(2022?全國甲卷?26)宋朝海外貿易中,輸出的商品主要是絲織品、瓷器、漆器、鐵器等,輸入的商

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為大宗。政府每年從海上進口貿易中獲利頗豐。這表明,在宋

朝()

A.進口商品成為基本生產資料B.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

C.外貿成為國家稅收主要來源D.手工業生產較為發達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輸出的商品主要是絲織品、瓷器、漆器、鐵器等”可知宋代主要出口滿足日常生活需

求的手工業制成品,由材料“政府每年從海上進口貿易中獲利頗豐”可知手工業發達,產品享譽海外,

故選D項;由材料“輸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為大宗”可知輸入的主要是奢侈

品或裝飾品,不是基本的生產資料,排除A項;漢代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排除B項;材料沒有海外

貿易稅收與其他稅收的對比,不能得出“主要來源”的結論,排除C項。

4.(2022?天津高考?3)北宋以紫色為尊貴顏色,宋太宗曾下詔禁止民間服紫,然“冒法者眾”。當時

的人們以“巧制新妝,競夸華麗”、“愈厭而好新,月異而歲殊”為榮。這種好新求奇的風尚主要得

益于宋代()

A.中央集權日益加強B.社會環境相對寬松

C.海外貿易繁榮發展D.封建等級不復存在

【答案】B

【解析】雖然“宋太宗曾下詔禁止民間服紫”,但是“冒法者眾”,這說明當時的統治者統治政策相對

不那么專制,使得社會環境與之前的朝代相比也相對寬松,才出現了好新求奇的社會風尚,故選B項;

中央集權日益加強會導致地方嚴格聽從中央,屬于中央和地方的行政關系,與民間好新求奇的風尚形成

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海外貿易繁榮發展有可能導致國內出現好新求奇的風氣出現,但是如果社會

環境不相對寬松,統治者的要求非常嚴格且專制,也是不可能出現上述風尚的,所以海外貿易繁榮發展

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C項;宋代封建等級還是比較嚴格的,封建等級不復存在的說法不符合史實,

排除D項。

5.(2022?湖北高考?4)宋初《百家姓》以“趙錢孫李”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節度使張議潮割據敦煌

時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寫本以“張王李趙”為首。二者排序不同體現了()

A.地域文化觀念的差異B.崇文抑武政策的實施

C.社會流動的日漸固化D.門第觀念的歷史遺留

【答案】D

【解析】唐末五代河西節度使張議潮割據敦煌時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以“張”為第一姓;趙匡胤建

立宋朝,國姓“趙”為宋初《百家姓》第一姓,這說明《百家姓》中姓氏排列體現了封建社會的門第觀

念,故選D項;“地域文化觀念的差異”就要存在不同地域的比較,而宋初《百家姓》只是一個時間

的界定,“唐末五代……《敦煌百家姓》”既有時間的界定、又有空間的界定,兩者無法進行空間上的

對比,排除A項;崇文抑武政策指重視文官及文教事業,傾向于以儒家思想治理國家,抑制武將勢力

膨脹,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宋代科舉制日益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社會流動

日漸加快,“固化”說法錯誤,排除C項。

6.(2021?湖南高考?5)宋孝宗時紹興府賑災,有人戶狀告“檢放秋苗不盡不實”。朱熹受命調查后發

現確實存在不實,但是當時田土大多已經種麥,沒有稻根可據以核查受災面積。這反映了()

A.紹興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學強調實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賑災方式不合理D.紹興農業精耕細作的特點

【答案】D

【解析】據材料“田土大多已經種麥”可以看出,紹興當地實行稻麥輪作,“沒有稻根可據以核查”可

以看出當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麥的種植,由此可知,紹興農業具有精耕細作的特點,故選D項;檢

放秋苗不實,與紹興農業農業精耕細作特點有關,不能說紹興府行政效率低下,且與材料主旨無關,排

除A項;理學強調格物致知,“實事求是”是顧炎武“實學”的特點,排除B項;紹興賑災過程中存

在問題,與紹興農業精耕細作有關,不能說明宋代賑災方式不合理,排除C項。

7.(2021?福建高考?4)北宋中期以后鄉村出現了受雇于富豪之家的代役人,頂替雇主到地方官府當差。

募役法實行后,這一類代役人大部分被國家認可,南宋時漸成常態。代役人現象的普及()

A.反映了商品經濟發展B.加劇了鄉村階層對立

C.削弱了基層治理能力D.加速了農村人口流動

【答案】A

【解析】據材料“受雇……的代役人……國家認可,南宋時漸成常態”并結合所學知識雇傭關系的出現

反映了商品經濟發展,故選A項;雇傭關系不一定帶來階層對立,排除B項;代役人受國家認可,且

地方官府人員沒有減少,沒有削弱地方基層治理能力,排除C項;據材料“鄉村……代役人……到地

方官府當差”可知人口流動局限于地區,排除D項。

8.(2021?全國乙卷?26)宋代,官府強調“民生性命在農,國家根本在農,天下事莫重于農”,“毋舍

本逐末”。蘇轍說:“凡今農工商賈之家,未有不舍其舊而為士者也。”鄭至道說,士農工商“皆百

姓之本業,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易之者也”。從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經濟發展受到阻礙B.重農抑商政策瓦解

C.社會群體間流動性增強D.四民社會地位相同

【答案】C

【解析】宋代官府強調“毋舍本逐末”,說明當時存在舍本逐末的現象,這體現了農商之間的流動,蘇

轍所說“未有不舍其舊而為士者也”體現了科舉制發展背景下農工商與士之間的階層流動,鄭至道所強

調“皆百姓之本業”從側面反映百姓有存在不務本的現象,也體現了不同群體間的流動是存在的,故選

C項;宋代是我國商品經濟發展極為發達的時期,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官府也減少了對商業活

動的直接監管,這都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排除A項;重農抑商的政策從戰國時期開始一直持續到

中國古代史結束,沒有瓦解,排除B項;土農工商四民社會本身是一種身份地位不平等的體現,所以

其社會地位相同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

9.(2023?北京高考?20)(10分)【柑橘與《橘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國是最早栽培柑橘類果樹的國家之一。宋代,柑橘的產銷擴大。南方出現了溫州、蘇州、荊州和福

州等多個柑橘生產中心,有眾多專門販運柑橘的商人。開封的酒肆內有溫柑、金橘等多個品種,臨安有專

門售賣柑橘的市場“柑子團”。士大夫喜愛歌詠“橙黃橘綠”,蘇軾自稱“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

南宋韓彥直總結了柑橘栽培技術,撰成世界第一部柑橘專著《橘錄》。該書將柑橘類果樹分為3大類27種,

分述植株、果實、食味和產地等,并介紹了栽培、去病、澆灌、采摘、收藏和入藥等各項環節。

材料二

15世紀以后,中國的甜橙傳入歐洲,哥倫布將其帶到美洲。在甜橙基礎上培育出的臍橙成為美洲重要

品種。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奧斯貝克在廣州記錄了當地柑橘品種,并把標本帶回國。19世紀初,英國從

廣州引進寬皮柑橘。

中國良種的引進,使歐美柑橘從藥用、裝飾轉向食用為主,并形成商品化消費。西班牙在18世紀末就

出現了商業化柑橘種植園。20世紀初,美國植物學家施永格在中國發現了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種,將其引

入美洲,用于改良品種。

《橘錄》在歐、美、日均有流傳。1923年,《橘錄》英文版在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漢學雜志《通報》上

發表,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為其撰寫引言。世界柑橘業權威著作《柑橘產業》也多次引用《橘錄》。

(1)概述宋代柑橘產銷擴大的歷史條件。(4分)

(2)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簡述中國柑橘品種和《橘錄》在世界傳播的影響。(6分)

【答案】(10分)

(1)出現柑橘生產中心、專門販運柑橘的商人和專售柑橘的市場,酒肆等商業場所的推廣;受到士大夫階

層的喜愛;柑橘栽培技術進步,撰成柑橘專著。

(2)促進柑橘品種的交流與改良,推動世界物種多樣化;增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豐富了歐美地區的食物

種類;推動農產品商品化,有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傳播了中國農業技術,促進世界農業技術發展;

提高了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

【解析】

(1)據材料一“南方出現了溫州……生產中心”得出出現柑橘生產中心;據材料一“專門販運柑橘的商人”

“專門售賣柑橘的市場'柑子團'”得出專門販運柑橘的商人和專售柑橘的市場;據材料一“開封的

酒肆內有溫柑、金橘等多個品種”得出酒肆等商業場所的推廣;據材料一“士大夫喜愛……蘇軾自稱

'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得出受到士大夫階層的喜愛;據材料一“總結了柑橘栽培技術……專

著《橘錄》”得出柑橘栽培技術進步,撰成柑橘專著。

(2)據材料二“中國的甜橙傳入歐洲……臍橙成為美洲重要品種”“用于改良品種”結合所學得出促進柑

橘品種的交流與改良,推動世界物種多樣化;據材料二“中國的甜橙傳入歐洲……美洲……英國從廣

州引進寬皮柑橘”結合所學得出增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豐富了歐美地區的食物種類;據材料二“中

國良種的引進……形成商品化消費……商業化柑橘種植園”結合所學得出推動農產品商品化,有利于

世界市場的形成;據材料二“發現了宜昌橙……用于改良品種”“《橘錄》在歐、美、日均有流傳”

結合所學得出傳播了中國農業技術,促進世界農業技術發展;據材料二“《橘錄》在歐、美、日均有

流傳……《柑橘產業》也多次引用《橘錄》”結合所學得出提高了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

【命題點03遼宋夏金元的思想娉變與文化繁榮】

1.(2023?山東高考?4)北宋理學家張載認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簡則治之精,不簡則不精,

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則事無不治者?!瓰樘煜抡撸蔀榧娂姳赜H天下之事?”這表明張載主

張()

A.擴大地方權力B.恢復郡國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機構D.簡化官員選任程序

【答案】A

【解析】據題干“分得簡則治之精”、“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則事無不治者”等內容可知,張載主

張要實行“封建”,進行合理分權,循禮實現各層次的社會自治,據此可知,其主張擴大地方權力,故

選A項;郡國并行制度指的是既存在分封制,又有郡縣制,但是題干僅述及了張載主張實行分封制,

并沒有述及郡縣制,排除B項;據題干可知,張載主張權力下放,與健全中央機構無關,排除C項;

題干述及的是中央與地方權力的分配,與選官制度無關,排除D項。

2.(2022?湖南高考?4)南宋畫家李唐感嘆:“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

多買胭脂畫牡丹?!边@反映當時()

A.藝術水準下降B.繪畫題材集中C.畫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興盛

【答案】D

【解析】由題干可知,南宋時期繪畫時選擇“云里煙村雨里灘”是“不入時人眼”的,而當時“入時人

眼”的是“多買胭脂畫牡丹”,這反映了當時由于商品經濟發展,人們對于象征富貴的牡丹是很推崇的,

所以繪畫如果選擇“畫牡丹”,會更有市場,故選D項;由“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可

知,當時的繪畫水準并沒有下降,而是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世人更欣賞牡丹、追求富貴,排除

A項;題干體現的是當時商品經濟發展背景下,其他繪畫題材“不入時人眼”,世人對繪畫主題的關注

多在“牡丹”上,而不是當時繪畫題材集中于“牡丹”,排除B項;題干體現的是南宋商品經濟發展

背景下,時人對繪畫作品的主題關注的是與富貴相關的''牡丹",而不是體現畫家的地位問題,排除C

項。

3.(2022?廣東高考?4)魏晉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宋人李覲認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墜于

地”;張載認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虛幻的,與“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靚,張載主張()

A.儒法并用以維護君權B.立足考據以重建學風

C.復興儒學以回應挑戰D.雜糅佛道以構建理學

【答案】C

【解析】據材料“儒失其守,教化墜于地”可知宋代李靚認為儒學教化功能下降;據材料“與吾儒水火

不容”可知,張載認為佛道的追求與儒學截然不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面對佛道沖擊,宋代儒學家主

張通過改造儒學來達到復興儒學、回應佛道挑戰的目的,C項正確;宋代儒學并沒有吸收法家思想,排

除A項;立足考據是明清時期出現的學術特征,排除B項;張載認為佛道思想"與'吾儒'水火不容”,

因此不是雜糅佛道以構建理學,排除D項。

4.(2021?全國甲卷?26)宋代盛行婚姻論財,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評。南宋理學家張根認為,“婚姻

結好,豈為財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還有理學家強調婚姻是“合二姓之好”,

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這反映了當時理學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B.意圖維護禮教綱常

C.背離政府對民俗的引導D.促成婚姻習俗變革

【答案】B

【解析】從“以正風俗”、“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可知,當時的理學家是反對婚姻論財的社會現

象,主張維護以往的傳統綱常禮教,故選B項;由“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可知,

理學家們并沒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排除A項;宋代政府并沒有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

方面也反對婚姻論財,理學家的主張也是對這一現象的反對,所以理學家是維護政府的政策導向的,而

不是背離,排除C項;宋代婚姻習俗變革表現為婚姻論財,而題干中理學家們是反對這一現象的,所

以他們的主張并不是促成婚俗變革,排除D項。

5.(2021?廣東高考?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員袖大衣長,“去地一寸”,體現

斯文之氣,且其服飾顏色和制式內含“比德于玉”“規言矩行”等意。這反映了當時()

A.儒家思想規范社會生活B.科舉制度限制社會流動

C.社會等級結構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禮制限定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比德于玉”是指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應該具有玉一樣的品德,材料中“規言矩行”

是指說話趕路不離規矩,比喻言行謹遵法度。這反映了明代生員的穿衣風格深受儒家道德倫理的影響,

故選A項;材料中并沒有涉及明代八股取士的影響,并且科舉制度有利于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排除

B項;題干比較的是庶民和生員的服飾,和社會等級有關,但只從這兩類人,無法得出明代整個社會結

構日益固化,排除C項;中國古代市民階層審美文化的主體是市民,其構成主要是小商販、雇員、藝

人等中下層城市居民,與材料中的“生員”身份不一致,排除D項。

8?核心素養拿高分、

—■、選擇題

1.(2024?福建莆田高三上期中-11)1279年,宋元崖山之戰,宋朝大臣陸秀夫背起年幼的皇帝投海自盡,

其他忠臣、將兵、家眷、隨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共10萬余人一起投江殉國。這反映出當時()

A.君主專制的強化B.崇文抑武方針的實施

C.理學影響的擴大D.經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答案】C

【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儒學的復興-理學??疾楂@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時空觀

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等歷史核心素養

【解析】據題干可知,宋朝大臣陸秀夫背著年幼的皇帝投海自盡,同時還有十余萬人(忠臣、將兵、家

眷、隨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一起陪同投江殉國,這體現出其強烈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感,而宋明理學

強調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感,培養了人們的忠君愛國意識,題干所述史實反映出理學影響的擴大,故選

C項;君主專制主要涉及皇權與相權之間的關系,而題干主要述及南宋皇帝與隨行忠臣、將兵、家眷、

隨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排除A項;崇文抑武指的是宋朝政府重用文官、貶抑武官,但是題干并沒

有述及文官、武官,排除B項;經世致用指的是研究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但是題干并沒有述及研究

學問的相關問題,排除D項。

2.(2024?廣西高三11月聯考?5)宋代無論是范寬《溪山行旅圖》的立軸構圖,還是米友仁《瀟湘奇觀

圖》的橫卷或者扇面構圖均遵循著一定的客觀自然規律,試圖真實表現出北方壯闊的山水和江南地區

的秀麗煙雨等自然美景,營造“萬揚靜觀皆自得”的意境。據此可知,這一創作手法()

A.成為兩宋繪畫的主要風格B.具有格物窮理的認識特征

C.遵循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D.旨在展現藝術的科學價值

【答案】B

【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宋元文學藝術的發展。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時

空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等歷史核心素養

【解析】據題干“均遵循著一定的客觀自然規律”“試圖真實表現出……自然美景,營造'萬揚靜觀

皆自得'的意境”及所學(程朱理學)可知,二者的繪畫作品都符合程朱理學所倡導的格物致知,據此

可知,該創作手法具有格物窮理的認識特征,故選B項;題干僅是述及了范寬和米友仁的繪畫風格,

并不能據此推斷為該風格是兩宋繪畫的主要風格,并且,宋朝時期的花鳥畫、人物畫成就也很高,排除

A項;題干所述表明二者的繪畫風格是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真實地展現自然美景,與''道法自然”

無關,排除C項;據所學可知,二者的繪畫風格主要是表達文人意趣,并不是“展現藝術的科學價值”,

排除D項。

3.(2024?河北廊坊高三上期中?4)宋代第一次把城鎮坊郭戶從鄉村主客戶中分離出來,另行編制戶籍。

坊郭戶成了戶籍制度中與“鄉村戶”相對應的、府州縣治以及鎮區等城居人口的專用名稱。由此可知,

宋代()

A.戶籍管理制度松弛B.商品經濟得到發展

C.城鄉二元對立緩和D.坊市制度走向崩潰

【答案】B

【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宋戶籍制度的發展??疾楂@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時空

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等歷史核心素養

【解析】據材料“把城鎮坊郭戶從鄉村主客戶中分離出來”結合所學可知,宋代第一次把城鎮坊郭戶從

鄉村主客戶中分離出來,另行編制戶籍,顯示了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進而說明商品經濟得到了發展,故

選B項;據材料“另行編制戶籍”可知,宋代把城鎮坊郭戶從鄉村主客戶中分離出來,另行編制戶籍,

說明戶籍管理更為嚴密,而非松弛,排除A項;宋代把城鎮坊郭戶從鄉村主客戶中分離出來,另行編

制戶籍,削弱了鄉村戶和城鎮戶之間的聯系,說明城鄉二元對立更為明顯,排除C項;據材料“府州

縣治以及鎮區等城居人口的專用名稱”可知,坊郭戶的產生,說明宋代坊市制度并沒有走向崩潰,反而

獲得了發展,排除D項。

4.(2024?廣東調研二?3)下表是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地位考證材料。據此可知,北宋至南宋初年()

表1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地位考證材料

材料出處

“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薄氨舜饲椴幌嗟茫瑑稍鸽x者,

【宋】竇儀等撰《宋刑統?戶婚律》

不坐(處罰)?!?/p>

“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陽也,妻陰也。天尊而處上,

【北宋】司馬光《訓子孫文》

地卑而處下?!?/p>

摘編自【日】佐竹靖彥《(清明上

北宋張擇端所作《清明上河圖》中幾乎看不到女性的

河圖)為何千男一女》

南宋孝宗年間,有位婦女先嫁單氏,生單夔,又嫁耿氏,生耿延年。

”及死,二子爭葬其母?!彼涡⒆诔雒嬲{停,“二子無爭,朕為葬之”。據【南宋】張端義《貴耳集》整理

皇帝出面為再嫁之婦主持葬禮,至南宋后期仍傳為美談

A.婦女社會地位異常低下B.法律強調男女地位平等

C.理學尚未成為官方哲學D.藝術創作背離社會現實

【答案】C

【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儒學的理學、宋代門第觀念淡化??疾楂@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

力;考查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唯物史觀等歷史核心素養

【解析】據表格中“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處罰)”“彼此情不相得,兩愿離者,不坐(處

罰)”“皇帝(宋孝宗)出面為再嫁之婦主持葬禮”等內容可知,在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在婚姻方面,

有一定的自由,說明理學在該時期尚未成為官方哲學,故選C項;據表格內容可知,婦女可以離婚和

再婚,說明該時期婦女的社會地位并不是“異常低下”,排除A項;據表格“天(男性)尊而處上,

地(女性)卑而處下”可知此時期的男女地位并不平等,排除B項;據表格內容可知,藝術創作反映

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而不是“背離",排除D項。

5.(2024?廣東韶關一模?4)宋代《書林清話》記載:“宋刻經、子,開始使用纂圖、互注、重言、重

意等編輯出版方式,豐富了出版編輯語言,使得出版內容更加明晰,且在這一編校方法中,坊刻書占

有大多數,大都供士人貼括(科舉應考)之用”。這說明當時()

A.科舉考試選拔范圍擴大B.理學已經成為官方哲學

C.刻書行業商業意識增強D.活字印刷術日益普及化

【答案】C

【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商業和城市的繁榮。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時空

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歷史核心素養

【解析】據材料“出版方式......更加明晰......供士人貼括”可知,宋代刻書行業注重迎合社會需求,改進

了出版方式和編輯語言,說明當時商業意識增強,故選C項;科舉考試選拔范圍擴大指的是參加科舉

的社會階層增加,刻書的流行與選拔范圍擴大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項;《書林清話》的內容體現了

排版印書的方式,未涉及書籍的內容,不能得出理學已經成為官方哲學的結論,排除B項;宋代既有

雕版印刷也有活字印刷,且活字印刷術在北宋發明并未普及,排除D項。

6.(2024?重慶巴蜀中學月考四?4)宋真宗時期,朝廷在門下省基礎之上改設諫院,規定臺諫官員由皇

帝任命,不由中書,這使臺諫勢力猛增。蘇軾曾在奏章中評論說:“事關廊廟,則宰相待罪”“宰相

但奉行臺諫風旨而已”。由此可知,臺諫制度可能導致的不利影響是()

A.降低宰執的行政能力B.造成枝弱干強的局面

C.出現冗官冗員的弊病D.加劇積貧積弱的狀況

【答案】A

【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疾楂@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考查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歷史核心素養

【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宋真宗時期臺諫官員由皇帝任命,不經中書,權勢猛增,能起到制約宰相的

作用,據材料“宰相但奉行臺諫風旨而已”可知臺諫制度降低了宰執的行政能力,故選A項;枝弱干

強的局面指中央強地方弱,是隸屬于中央集權體系下的,材料強調的是中樞行政,隸屬于君主專制體系

下,排除B項;冗官冗員指官員數量多,與材料臺諫對宰相的監督無關,排除C項;積貧積弱指宋代

國家貧窮和國力弱小,材料并無相關信息,排除D項。

7.(2024?天一大聯考階段測試三?3)北宋時,很多州縣官為訴訟之務纏身,成群百姓聚于州縣治所,

呈牒投訴,或“獄訟尤多”,或“訴者紛然”,或“訟盆入”,以至“訟牒日日堆幾案,索裁決”。

南宋時,官員難以應付的“滯訟如山”,“或繼以燭,事猶不決者”。這反映出,兩宋時期()

A.法制體系相當完善B.民眾法律觀念增強

C.官民法律素養較高D.契約關系不斷弱化

【答案】B

【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兩宋人身依附關系松弛、法律和教化。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

知識的能力;考查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和唯物史觀等歷史核心素養

【解析】據材料“北宋…縣官為訴訟之務纏身……南宋官員…'滯訟如山'"、"成群百姓……呈牒投

訴”可知,兩宋時期民眾經常通過訴訟解決社會糾紛,說明人民法律觀念增強,故選B項;據所學,

中國古代為君主專制而非法制國家,中華法系特點主要為法律儒家化,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制體系,排除

A項;據材料“縣官……'訟牒日日堆幾案’"、“官員難以應付‘滯訟如山'……'事猶不決'”可

知,兩宋官員難以應對大量訴訟案件,不能體現官員法律素養高,排除C項;據所學,契約關系是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