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語文(天津卷01)(考試版A3)_第1頁
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語文(天津卷01)(考試版A3)_第2頁
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語文(天津卷01)(考試版A3)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01(天津卷)語文(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評卷人得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題。(每小題共3分,共9分)二十四節氣之首是立春,但它不過反映冬春季節的更替,春生夏長、______________。“田園經雨水,鄉國憶桑耕。”雨水節氣來到,全年的農業周期才算正式開始。越冬作物開始返青,世界一派______________。“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歌是____________的產物。新石器時代,中國的農業區在黃河流域,那里處于中緯度,四季分明,人們可以觀察到不同時期的氣候變化與物候特征,周而復始。但這并不足以產生二十四節氣,還要有發達的天文學。中國最古老、最簡單的天文儀器是土圭,它是用來度量日影長短的,有了它,就可以確立冬至與夏至時間。然后通過數學推算,確立每一個節氣的時間。今天,二十四節氣與農業依然_____________,其思想理念是人們對“天時地利人和”的追求。歷代文人墨客不斷用各種形式豐富著二十四節氣,天地萬物被容納在節氣的框架中,今天的我們能有一種與天地感應的詩意浪漫。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A.萬物閉藏朝氣蓬勃躬耕樂道休戚與共B.秋收冬藏生機盎然農耕文明息息相關C.秋收冬藏朝氣蓬勃農耕文明休戚與共D.萬物閉藏生機盎然躬耕樂道息息相關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歷代文人墨各種形式豐富二十四節氣,把天地萬物容納在節氣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們能有一種與天地感應的詩意浪漫。B.歷代文人墨客不斷用各種形式豐富著二十四節氣內涵,天地萬物被容納在節氣的框架中,今天的我們能有一種與天地感應的詩意浪漫。C.歷代文人墨客用各種形式不斷豐富著二十四節氣,天地萬物被容納在節氣的框架中,今天的我們能有一種與天地感應的詩意浪漫。D.歷代文人墨客用各種形式不斷豐富著二十四節氣的內涵,把天地萬物容納在節氣的框架中,使今天的我們能有一種與天地感應的詩意浪漫。3.下列文學文化常識,對應恰當的一項是()A.《項脊軒志》——姚鼎——明代——桐城派三祖之一——借書滿架,偃仰嘯歌B.《促織》——蒲松齡——清代——異史氏——文言短篇小說C.《荷花淀》——孫犁——現代——山藥蛋派——小說D.《紅燭》——聞一多——當代——創造社——“三美”主張評卷人得分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每小題共3分,共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材料二2018年11月5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旨演講。15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王室代表出席開幕式。1500余名國內外各界嘉賓出席開幕式。參加進博會境外嘉賓(副部級以上)390位。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共有82個國家(含中國)和世貿組織、聯合國工發組織、國際貿易中心等國際組織參展,設立展臺71個。12個主賓國和其他參展國展館風格各異,突出本國特色,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多樣化的展現形式展示本國獨特地域文化和特色優勢產業,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產業狀況、投資旅游以及特色優勢產品等。企業商業展共有來自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的3617家企業參展。據初步統計,全球或中國大陸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或服務570余件。首屆進口博覽會還吸引了來自72個國家和地區的3600多位境外采購商。首屆進口博覽會交易采購成果豐碩,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此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意向成交47.2億美元。進口博覽會期間,還舉辦了370多場配套活動。在6—8日為期3天的供需對接會上,來自82個國家和地區的1178家參展商、2462家采購商進行了多輪現場“一對一”洽談,達成進一步實地考察意向601項、意向成交657項。(摘編自《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閉幕》)材料三廣結良緣、滿載而歸。正在中國上海進博會上演的火熱盛況,既是世界期待、萬商云集的經貿盛宴,也是向世界學習、與國際接軌的發展良機。一名參展商這么描述進博會的意義,“對檢驗產品創新和技術發展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性”。的確,縱覽會展現場,“會飛的汽車”“生物概念車”“太陽能汽車”,能不能成為破解交通堵塞的方案?“最小的心臟起搏器”“最薄的血壓儀”“最快的免疫分析儀”,如何改善人類健康狀況?“精密的工業機器人”“成套的數字機床”“智能的解決方案”,會給企業生產帶來怎樣的改變?可以說,中國市場敞開大門,為前沿技術的成熟和概念產品的成型提供了機遇,為互通有無、包容普惠創造了條件。進博會讓國內企業可以了解各國企業的優秀產品,洞曉產業行業的前沿技術,引進先進可靠的管理經驗,從而為創新發展、技術變革、管理優化帶來啟示、注入動能。向世界學習,與國際接軌,不僅意味著參考發展經驗,緊跟發展潮流,還需要共享發展理念,共建合作意識。在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上,匈牙利的美麗風光、埃及的悠久文明和現代發展規劃,英國酷炫時尚的裸眼3D視頻、肯尼亞的鮮花……不同國家的特色產品齊聚進博會,商機無限,合作無限,發展無限。(摘編自《進博會,向世界學習的機會》)材料四率領瑞士代表團出席進博會的聯邦政府經濟事務國務秘書瑪麗—加布里埃爾·茵艾辛女士,在行前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瑞士國家展館約有30家瑞士公司將作為商業參展商參加。相信上海進博會一定會促進瑞中雙方、特別是經濟貿易界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有助于提高我們兩國的經貿交往水平。瑞士知名企業家、經濟學家、日內瓦-伯爾尼經濟署前署長菲利普·莫納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通常情況下全球各地的經貿展覽展銷會,辦展和參展的主要目標是找到客戶、分銷商或代理商。而專注于尋找新的供應商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一種相當新穎的思路和方法。莫納先生說,進博會也一定會為促進外國產品進口到中國,在某種程度上為改善當前國際貿易失衡的狀態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海外媒體還將進博會看作中國為世界經濟提供的公共產品、為全球各經濟體搭建的優勢互補平臺。法國《歐洲時報》發表評論說,中國的開放腳步不會停歇。各國的新產品、新技術得以在進博會上展示,有助于各國經濟的融合、聯動、共享,進而釋放發展潛力。(摘編自《光明日報<這是一個新穎的思路—瑞士各界盛贊進口博覽會>》)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由圖一可知,中國服務進口額占世界服務進口比重在2010年之前增長緩慢,從2010年開始增長迅猛,逐年攀升。B.由圖一可知,八十年代初期,中國服務貿易處于起步階段。從2010年起,中國服務進口額上升到2000億美元以上,之后逐年增加。C.由圖二可知,中國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進口額從2012年2017年由5億多美元上升到25億美元以上,同比增長率在2015年為120%,僅低于2004年。D.由材料可知,近幾年來,中國服務進口額巨大,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為世界帶來“中國機遇”,這些因素有利于中國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12個主賓國和其他參展國展館展示了它們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特色優勢產業,據初步統計,全球或中國大陸五百多件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或服務出現在進博會上。B.中國進博會是中國向世界學習、與國際接軌的發展良機,有利于國內企業的創新發展、技術變革和管理優化,也為世界市場互通有無、包容普惠創造了條件。C.中國進博會與尋找客戶、分銷商或代理商的經貿展覽展銷會不同,它專注于尋找新的供應商,思路、方法新穎,有助于改善當前國際貿易失衡的狀態。D.海外媒體將進博會看作中國為世界經濟提供的公共產品,為全球各經濟體搭建的優勢互補平臺,從而使世界各國的新產品、新技術得以在進博會上展示。6.下列對材料的理解和推斷,正確的一項是()A.從圖二看,中國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進口額同比增長率在2002年和2015年都達到或超過了100%,但均低于2004年,可見,2004年同比增長率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B.此次進博會規格高,展覽規模大,展館有特色,經貿成果豐碩;新產品、新技術的展示有助于各國經濟的融合、聯動、共享。C.向世界學習,與國際接軌,并不是意味著參考發展經驗,緊跟發展潮流,而是需要共享發現理念,共建合作意識。D.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專注于尋找新的供應商,這一主要目標將取代全球各地的經貿展覽展銷會找到客戶、分銷商或代理商的辦展和參展目標,指明了此類展覽會的發展方向。評卷人得分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3小題。(7-12每小題共3分,共18分;13-14題每小題3分,15題2分,共26分)論梁元帝讀書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或問之,答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有惡其不悔不仁而歸咎于讀書者,曰:“書何負于帝哉?”此非知讀書者之言也。帝之自取滅亡,非讀書之故,而抑未嘗非讀書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觀之,搜索駢麗,攢集影跡①。以夸博記者,非破萬卷而不能。于其時也,君父懸命于逆賊,宗社垂絲于割裂;而晨覽夕披,疲役于此,義不能振,機不能乘,則與六博投瓊②、耽酒漁色也,又何以異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則圣賢之訓典,足以錮志氣于尋行數墨之中,得纖曲而忘大義,迷影跡而失微言,且為大惑之資也,況百家小道,取青妃白③之區區者乎?或曰:“讀先圣先儒之書,非雕蟲之比,固不失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書,豈佛徒之言,書寫讀誦而有功德者乎?讀其書,察其跡,析其字句,遂自命為君子,無怪乎為良知之說者起而斥之也。夫讀書將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立修己治人之體也;察某微言,以善精義入神之用也。乃善讀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書者鮮矣,而如太子弘之讀《春秋》而不忍卒讀者鮮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鮮矣。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志定而學乃益未聞無志而以學為志者也以學而游移其志異端邪說流俗之傳聞淫曼之小惠大以蝕其心思而小以荒基日月,元帝所為至死而不悟者也,惡得不歸咎于萬卷之涉獵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節選自清·王夫之《讀通鑒論》)【注】①影跡:這里指史實、典故或金石文獻。②六博投瓊:古賭博游戲。③取青妃白:比喻賣弄文字技巧。輪扁論讀書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①則甘而不固②,疾則苦而不入③;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節選自《莊子·天道》)【注】①徐:寬松。②甘而不固:滑動而不牢固,指輪孔太大車輻條松動。甘,滑。③苦而不入:滯澀而難進入。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晨覽夕披披:翻閱 B.耽酒漁色也耽:沉溺C.察其微言微:微小 D.輪扁斫輪于堂下斫:砍削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書何負于帝哉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B.帝之自取滅亡哀吾生之須臾C.以夸博記者斧斤以時入山林 D.釋椎鑿而上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志定而學/乃益未聞/無志而以學為志者也/以學而游移其志/異端邪說/流俗之傳聞/淫曼之小惠大以蝕/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B.志定而學乃益/未聞無志而以學為志者也/以學而游移其志/異端邪說/流俗之傳聞/淫曼之小惠/大以蝕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C.志定而學/乃益未聞/無志而以學為志者也/以學而游移/其志異端邪說/流俗之傳聞/淫曼之小惠大以蝕/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D.志定而學乃益/未聞無志而以學為志者也/以學而游移/其志異端邪說/流俗之傳聞/淫曼之小惠大以蝕/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10.以下六句話分編為四組,全都屬于王夫之反對的觀點或做法的一組是()①攢集影跡,以夸博記者②得于心而正之以書③得纖曲而忘大義,迷影跡而失微言④辨其大義,以修己治人也⑤析其字句,遂自命君子⑥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1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夫之針對梁元帝一生沉迷書籍,危亡時盡行焚書,身死國滅卻不知醒悟之事,進行了反思,表達了自己在讀書方面的見解。B.梁元帝把江陵的淪陷歸咎于自己讀書多的緣故,因此他將古今圖書十四萬卷焚燒,用實際行動以顯示他痛改前非的決心和意志。C.作者認為梁元帝不知道讀書的目的,舍本逐末,片面追求形式,沉溺于書籍而置家事、國事于不顧,導致正義不能伸張,時機不能把握。D.兩篇文章都談到了讀書,前者是史論,層層深入,邏輯嚴密,思想性強;后者是寓言故事,看似平常,實則有趣味,有深意,給我們有益的啟示。1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夫人心一有所倚,則圣賢之訓典,足以錮志氣于尋行數墨之中。(2)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13.以上兩篇文章都談到了讀書的方法,分別持什么樣的看法﹖請用自己的話表述。評卷人得分四、詩歌鑒賞(16題3分,17題5分)西江月蘇軾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14.(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序敘事簡潔,寫出地點、時間、景物以及作者的感受,充滿了詩情畫意。B.作品開篇就以“照野”呈現了無限的空間,與詩人曠達的襟懷融合在一起。C.“杜鵑春曉”抓住杜鵑在黎明的一聲啼叫,寫出空山春晨的喧鬧和生機。D.詞人借酒消愁,斜臥在綠楊橋上,流露出了他因烏臺詩案被貶的郁結的內心。(2)簡要賞析詞人如何來表現出黃州春景清新明麗的自然之美。評卷人得分五、名句默寫(16題3分,17題5分)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月照花林皆似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2)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____________________。(司馬遷《屈原列傳》)(3)連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4)____________________,蓬門今始君開。(杜甫《客至》)(5)月亮是美麗的象征,在古典詩詞中詩人用“月”創造了豐富優美的審美意境。曹操《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詩用皎潔的月亮來比喻賢才,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望。評卷人得分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24題3分,25題8分,26題5分,27題6分,共22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跑警報汪曾祺西南聯大有一位歷史系的教授,——聽說是雷海宗先生,他開的一門課因為講授多年,已經背得很熟,上課前無需準備;下課了,講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記得。每回上課,都要先問學生:“我上次講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絕地接著講下去。班上有個女同學,筆記記得最詳細,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問她:“我上一課最后說的是什么?”這位女同學打開筆記夾,看了看,說:“您上次最后說:‘現在已經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這個故事說明昆明警報之多。我剛到昆明的頭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零年,三天兩頭有警報。有時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兩次。昆明那時幾乎說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飛機想什么時候來就來。有時竟至在頭一天廣播:明天將有二十七架飛機來昆明轟炸。日本的空軍指揮部還真言而有信,說來準來!一有警報,別無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報”。“跑”和“警報”聯在一起,構成一個語詞,細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為所跑的并不是警報。這不像“跑馬”“跑生意”那樣通順。但是大家就這么叫了,誰都懂,而且覺得很合適。也有叫“逃警報”或“躲警報”的,都不如“跑警報”準確。“躲”,太消極;“逃”又太狼狽。唯有這個“跑”字于緊張中透出從容,最有風度,也最能表達豐富生動的內容。警報有三種。如果在四十多年前向人介紹警報有幾種,會被認為有“神經病”,這是誰都知道的。然而對今天的青年,卻是一項新的課題。一曰“預行警報”。聯大的學生見到預行警報,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聽到空襲警報;汽笛聲一短一長,才動身。新校舍北邊圍墻上有一個后門,出了門,過鐵道(這條鐵道不知起訖地點,從來也沒見有火車通過),就是山野了。要走,完全來得及。——所以雷先生才會說“現在已經有空襲警報”。只有預行警報,聯大師生一般都是照常上課的。跑警報大都沒有準地點,但也有幾個比較集中的“點”。古驛道的一側,靠近語言研究所資料館不遠,有一片馬尾松林,就是一個點。這地方除了離學校近,有一片碧綠的馬尾松,樹下一層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軟和、空氣好,——馬尾松揮發出很重的松脂氣味,曬著從松枝間漏下的陽光,或仰面看松樹上面的藍得要滴下來的天空,都極舒適。預行警報大概是表示日本飛機已經起飛。拉空襲警報大概是表示日本飛機進入云南省境了,但是進云南省不一定到昆明來。等到汽笛拉了緊急警報:連續短音,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來的。空襲譬報到緊急警報之間,有時要間隔很長時間、所以到了這里的人都不忙下溝,——溝里沒有太陽,而且過早地像云岡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無聊,大都先在溝上看書、閑聊、打橋牌。很多人聽到緊急警報還不動,因為緊急警報后日本飛機也不定準來,常常是折飛到別處去了。要一直等到看見飛機的影子了,這才一骨碌站起來,下溝,進洞。聯大的學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對跑警報太有經驗了,從來不倉皇失措。跑警報,大都要把一點值錢的東西帶在身邊。最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學系的研究生曾經作了這樣的邏輯推理:有人帶金子,必有人會丟掉金子,有人丟金子,就會有人撿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撿到金子。因此,他跑警報時,特別是解除警報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視路面。他當真兩次撿到過金戒指!邏輯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邏輯學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聯大同學也有不跑警報的,據我所知,就有兩人。一個是女同學,姓羅。一有警報,她就洗頭。別人都走了,鍋爐房的熱水沒人用,她可以敞開來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個是一位廣東同學,姓鄭。他愛吃蓮子。一有警報,他就用一個大漱口缸到鍋爐火口上去煮蓮子。警報解除了,他的蓮子也爛了。有一次日本飛機炸了聯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彈,這位鄭老兄聽著炸彈乒乒乓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和他的冰糖蓮子。抗戰期間,昆明有過多少次警報,日本飛機來過多少次,無法統計。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毀了一些房屋。就我的記憶,大東門外,有一次日本飛機機槍掃射,田地里死的人較多。大西門外小樹林里曾炸死了好幾匹馱木柴的馬。此外似無較大傷亡。警報、轟炸,并沒有使人產生血肉橫飛,一片焦土的印象。日本人派飛機來轟炸昆明,其實沒有什么實際的軍事意義,用意不過是嚇唬嚇唬昆明人,施加威脅,使人產生恐懼。他們不知道中國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彈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嚇得魂不附體。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于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于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報》。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16.下列對文章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A.本文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