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1頁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2頁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3頁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4頁
第1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同步練習(含答案)一、選擇題1.如圖橫線處的內容應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2.在美國的舊金山、紐約等地,人們把華僑、華人聚居的地方稱作“唐人街”,可見唐朝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A.文景之治 B.開之治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3.親眼看到“富隋夭亡”的唐太宗,始終把“民水君舟”作為他德治的指導思想。這表明唐太宗(

)A.虛心納諫,從善如流 B.吸取教訓,以民為本C.廣納賢才,知人善任 D.勤于政事,政治清明4.從下面材料中可歸納出中國古代兩個封建治世局面的共同點是(

)西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推行“輕德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以政富民、以德化民、維護穩定,是封建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第一次成功嘗試。唐太宗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自我克制,虛心納諫;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完善科舉;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A.實行仁政 B.虛心納諫 C.以德化民 D.重視科舉5.唐前期,科舉中制舉科目以文辭科和儒學科居多,策問針對性不強;唐中后期則以政事科為主,策問的題材包括軍費開支、土地兼并、邊疆關系等重大問題。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提高了選官標準B.提升官員品行的需要C.國家政治形勢的變動D.君主專制不斷的強化6.以下屬于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在統治舉措方面相似的是①重視人才,知人善任

②減輕農民負擔,重視農業生產③重視科舉考試

④完善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形容的皇帝統治是A.唐太宗統治B.武則天統治C.唐玄宗統治D.唐肅宗統治8.隋唐時期出現了“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治世。從這些治世局面出現的原因中,我們能得到的啟示有(

)①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是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②統治者的勵精圖治是盛世局面出現的政治保證③國內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能促進社會的發展④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直接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唐玄宗統治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力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A.貞觀之治 B.文景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10.它初創于隋,完善于唐,是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其在唐朝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使職責分工更加明確,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政治制度。“它”是A.郡縣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11.唐太宗從隋朝滅亡中吸取了很多教訓,最主要的是A.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B.完善科舉制度C.興科舉,大辦學校 D.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12.一月古時本來又叫“政月”,到了秦朝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諱,就把“政月”改為“正月”。六部中的“民部”也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而改為“戶部”。這反映了中國古代()A.強化中央集權 B.文化博大精深C.歷法相時而變 D.皇權至高無上13.下面詩句反映出唐朝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王維〔唐代〕絳情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襲。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曰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A.民族交融,關系融洽 B.中外交往,十分頻繁C.由盛轉衰,蘊含危機 D.繁榮開放,盛唐氣象14.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寫得一手好文章,曾參加反抗武則天的隊伍,撰寫聲討武則天的檄文。武則天讀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說:“這么好的人才,沒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過錯!”材料表明武則天A.愛惜人才 B.大力發展科舉制度C.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D.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15.我國古代演繹君臣佳話堪稱“圣君賢臣”典范歷史人物組合是A.隋文帝、隋煬帝 B.李世民、魏征 C.武則天、宋璟 D.唐玄宗、安祿山16.孟郊《登科后》詩云: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從“齷齪”到“放蕩”,從本質上說明了(

)A.他高中了進士 B.打擊了官僚貴族C.實現了階層的流動 D.增加了皇帝選人用人的權利17.武則天的墓碑是無字碑,如果讓后人去撰寫碑文,其上面的內容可能有A.長安稱帝,建立王朝 B.虛心納諫,從諫如流C.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D.荒廢帝業,唐朝衰落18.“唐玄宗整頓吏治,裁撤冗官;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這段描述是“開元盛世”的A.出現原因 B.發展表現 C.結果影響 D.歷史地位19.下圖是學者辛向陽繪制的《中國歷代興衰圖》(局部)。以下對①處時代特征描述最準確的(注:1000AD,即公元1000年。)A.政權并立、經濟繁榮 B.國家統一、社會穩定C.藩鎮割據、武將專權 D.科技發達、社會轉型20.隋唐兩朝對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其積極、恰當的評價應是()A.民族大融合 B.繁榮與開放C.中外文化全面交流 D.割據與動蕩二、簡答題21.科舉制(1)科舉考試正式確立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2)科舉考試的歷史上,哪位皇帝創立了殿試制度?22.“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請寫出下列相關內容。(1)“唐蕃和同為一家”中的吐蕃族是今天的哪個民族?寫出一個唐朝和吐蕃經濟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人物。(2)元朝時期開始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哪個民族?(3)清朝民族政策的特點是什么?(4)談談你對我國的民族關系的認識。23.唐太宗的治國政策有哪些?三、綜合題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我國歷史學家郭沫若評價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材料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杜甫《憶昔》(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郭沫若對武則天的評價的歷史依據。(2)材料二描寫了中國古代哪一盛世局面?當時的皇帝是誰?他采取了哪些治國措施?(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古代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25.創新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制度創新對后世影響深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唐科舉制……自產生之日起就確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懷牒(證件)自列于州縣”的自由報考原則,不論貴族和平民皆可參加公開考試……舉凡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種與國計民生相關的大事,皆可為考試內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為草野寒酸之士開辟了登仕之途。——楊齊福《科舉制度與近代文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科舉制正式誕生與哪位皇帝有關。根據材料一概括科舉制對擴大皇帝統治基礎的有什么積極意義?材料二:隋唐之前,選官主要憑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雖無才學,不思進取,照樣“坐至公卿”,世代壟斷高官顯位。

——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下冊)材料三:“科舉選官的基本原則是,由朝廷設立一些科目,公開競爭,擇優錄取,……隋的科舉制度還處于開創的階段,大體在隋煬帝時期,……成為國家純粹按照才學標準選拔文士擔任官吏的考試制度。”——劉宗緒《唐代的選和舉》(2)材料三與材料二相比,選官的標準發生了什么變化?唐太宗和武則天對這一制度的完善分別作出了怎樣的貢獻?材料四:(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達到的范圍,后用以比喻牢籠,圈套)。”……正所謂:“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唐遮言》(3)材料四反映了科舉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誰?由此分析科舉制度實施的根本目的。(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科舉制在歷史上產生的積極影響。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貞觀政要》記載:太宗謂侍臣曰:“守天下難易?”侍中魏征對曰:“甚難。”太宗曰:“任賢能、受諫諍,即可,何謂為難?”……(太宗)又謂(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材料二武周時期搜羅人才,嘗十道使人,天下選才明經、進士,及下材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揚,不曾試練,并與美職。能夠重視農業,規定州縣境內,田疇墾辟,家有余糧,則予以升獎。社會經濟持續發展,表現在戶數增長上,從永昌(689年)時的三百八十萬戶,到她去世時增至六百一十五萬余戶。——《隋唐五代史綱》材料三開元時,海內富實,米斗之價錢十三:絹一匹,錢二百;天下歲入之物,租錢二百余萬緡(mǐn),粟千九百八十余萬斛,庸調絹七百四十萬匹,布千三十五萬端。——《新唐書》卷五(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請你評價唐太宗。(2)統治開明,則國家發展。請你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上述三位皇帝統治政策和統治結果的共同之處。(3)想一想,這些清明治世局面的出現,說明我國封建社會處于怎樣的歷史發展時期?(4)想一想,影響歷史人物評價的因素有哪些?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D2.D3.B4.A5.C6.A7.B8.D9.C10.D11.D12.D13.D14.A15.B16.C17.C18.A19.B20.B21.(1)隋煬帝設置進士科(2)武則天22.(1)藏族,文成公主(2)回族(3)恩威并重(4)開放性試題,學生圍繞“長期以來,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中華民族”言之有理即可。23.選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簡法輕刑,修訂法律;④重視教育,大力培養人才;⑤實行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系。24.(1)武則天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以鞏固和開拓,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2)“開元盛世”。唐玄宗。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整頓吏治,裁減冗官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3)社會安定統治者勵精圖治政府減輕農民負擔統治者重用人才,注重節儉等等。25.(1)隋煬帝為寒門子弟提供了做官參政的機會(2)由注重門第到注重才學

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武則天: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統治基礎(3)最大受益者:皇帝(答封建統治者或唐太宗均得分)目的:鞏固統治(4)科舉制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26.(1)評價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帝王。他在位期間,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