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3.6觀察土壤》說課稿【教材分析】巖石與土壤是地殼表面重要的組成部分。本課主要研究土壤中有什么?分別從土壤的組成、顆粒的形態、以及土壤成分三個方面,從宏觀到微觀對土壤進行細致的觀察與分析。教材首先指導學生對土壤里面有什么展開觀察,初步了解土壤的成分;接著是對土壤顆粒進行觀察與描述,為土壤分類做鋪墊;最后是土壤沉積實驗,觀察到土壤根據顆粒大小的不同會分出不同的層次,進一步認識到土壤的成分,同時也為五年級學習《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奠基。【學情分析】土壤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他們并沒有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去觀察土壤,對土壤的組成及基本特征并不了解。本課將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土壤由哪些物質組成,了解土壤的成分,認識到土壤對生命的意義,同時也為五年級學習《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奠定相關的知識基礎。【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科學探究目標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組成成分。會用土壤沉積的方法觀察到土壤成分按顆粒大小分層。科學態度目標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聯系的習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土壤有哪些物質組成,了解土壤成分。難點:用沉積實驗了解土壤成分,感知土壤顆粒大小沉積順序。【教學準備】教師:一段音頻(可在計算機上播放)、干燥土壤、教學課件。學生:一份新鮮土壤、白紙、鑷子、盤子、牙簽、放大鏡、玻璃杯、攪拌棒、水【教學過程】一、聚焦:土壤中有什么(預設2分鐘)[材料準備:幻燈片][出示PPT1],明確任務:今天我們來觀察土壤。[出示PPT2],提問:我們吃的食物都來自于土壤中生長的植物,那么土壤中有什么呢?學生猜測。(板書學生猜測)二、探索:觀察土壤中有什么(預設7分鐘)觀察新鮮土壤中有什么[材料準備:每組1份新鮮土壤、1張白紙、牙簽、放大鏡、學生活動單]1.明確活動:我們就一起來觀察觀察新鮮土壤中有什么?2.[出示PPT3],明確實驗方法:(1)幻燈片出示實驗材料。(2)師生交流觀察方法(3)明確活動:肉眼觀察——放大鏡觀察——聞;注意提示用手衛生。(4)[出示PPT5],明確記錄內容。活動一:觀察新鮮土壤中有什么方法我們的發現看聞3.學生活動(3分鐘)。4.全班研討:新鮮土壤中有什么?(板書記錄學生發現與學生猜測形成對比)(二)觀察干燥土壤(18分鐘)[材料準備:每組1份干燥土壤、1張白紙、牙簽、放大鏡、活動記錄單]提問:剛剛新鮮土壤中有這么多發現,你們覺得土壤中最多的是什么?(預設:小石子、沙子、黏土等)2.[出示PPT5],引出活動:原來土壤中有這么多的顆粒物,我們再來觀察一份干燥的土壤?看看這些顆粒物具體有什么不同。3.[出示PPT6]明確實驗方法與要求:(1)用鑷子挑出不同種類的顆粒物。(2)同類型的顆粒物數量不需要太多!(3)將你所挑出的顆粒物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4)用刻度尺來量一量這些顆粒物的大小。4.[出示PPT6]明確記錄內容活動二:觀察干燥土壤方法我們的發現摸、捻顆粒物排隊大——————————————>小(雙面膠黏貼)5.學生更換材料,開展活動。6.研討:(1)干燥的土壤你有什么發現呢?(2)這些顆粒物大小有何不同。(3)[出示PPT7],認識判斷不同顆粒物的標準。(三)土壤沉積實驗(10分鐘)[材料準備:每組1份干燥土壤、燒杯、水、攪拌棒、學生活動單]1.提問:土壤中還有什么呢?如果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會怎樣?2.學生猜測。3.[出示PPT8],播放微課視頻,明確實驗方法。4.[出示PPT10],學生活動,完成記錄。活動三:土壤沉積實驗方法我們的發現倒入水中5.[出示PPT11],研討:(1)放入水中后你有什么發現?(2)[出示PPT12]出示土壤沉積實驗圖,讓學生觀察并交流。(分層,為什么會有分層,最上面的是什么?)四、拓展提升(預設3分鐘)1.[出示PPT13]提問:那些植物生長的特別好的土壤你覺得有什么特點呢?全班交流.【板書設計】6.觀察土壤小石子、小石子、根,小動物…小石子、沙、動植物殘留體、腐殖質、水、黏土、空氣小石子、沙、黏土混合物分層實驗:大的顆粒在下面,小的顆粒在上面《第6課時觀察土壤》教案【教學目標】1.知道根據土壤中顆粒的大小進行分類命名,根據將水倒入土壤的實驗現象進一步觀察土壤中的物質。2.采集并觀察土壤,先通過視覺、嗅覺和觸覺并借助放大鏡粗略的觀察認識土壤的成分。3.了解土壤對人類的重要性,很多食物來自土壤中生長的植物。【教學重難點】1.通過視覺、嗅覺和觸覺全面細致地觀察土壤成分。2.水倒入土壤中的整個實驗過程中有一系列的現象,需要足夠的耐心加以觀察。【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準備挖一塊校園或田野里的土壤、白紙、放大鏡、牙簽、玻璃杯、水、玻璃棒。【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土壤對我們人類非常重要,我們吃的許多食物都來自在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土壤里面有什么呢?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說說我們對土壤組成的猜測。(2)采集并觀察、描述土壤。①在校園或田野里挖一塊土壤,用塑料袋裝好,帶回教室。②把土壤倒在一張白紙上,先用肉眼觀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鏡觀察。(土壤有氣味,有小草和小蟲,有許多捻不碎的小石子和沙,摸起來濕濕的)③把土壤晾干、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顆粒的大小,并描述。④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后靜置,觀察整個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并記錄下來。(攪拌產生氣泡,靜置后分層)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說說你對土壤組成的猜測,猜測的依據是什么?(2)你通過肉眼或放大鏡觀察土壤,觀察到了什么?(3)土壤顆粒按大小大致可分為幾類?(4)將水倒入土壤實驗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現象,該現象說明了什么?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土壤分層;水面有氣泡,有一些草根等物體。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在水倒入土壤的整個實驗過程中,有什么現象發生?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2.根據觀察和實驗,你認為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3.你對土壤有哪些新認識?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沙礫直徑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沒有辦法看清楚。觀察植物生長繁茂的地方,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點?【板書設計】觀察土壤1.根據顆粒大小,土壤顆粒可分為沙礫、沙、粉沙、黏土。2.土壤中還有空氣、礦物質、無機鹽等成分。【教學反思】在土壤的組成成分實驗中,水壤出現分層需要長時間的靜置,因此,課前就要完成,課上可用錄像呈現實驗過程,重在觀察結果。《3.6觀察土壤》教案【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科學探究目標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組成成分。會用土壤沉積的方法觀察到土壤成分按顆粒大小分層。科學態度目標認識到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資源。認識到認真、細致的觀察、比較、記錄、描述是十分重要的。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指導與評價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聚焦(5分鐘)土壤對我們人類非常重要,我們吃的許多食物都來自在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土壤里有什么呢?思考、交流聚焦問題,導入新課二、探索(20分鐘)1.說說我們對土壤組成的猜測。(巖石,土,植物,小動物等等)2.采集并觀察、描述土壤。(1)在校園或田野挖一塊土壤,用塑料袋裝好,帶回教室。(2)整體觀察:把土壤倒在一張白紙上,先用肉眼觀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鏡觀察。并用鼻子聞一聞土壤的氣味。用手捻一捻,體會有什么感覺。發現:土壤是褐色的,摻雜著植物的根和葉子,還有蟲子和小石子等等。有氣味。用手捻一捻,發現土壤有些潮濕。說明土壤中有水分。解釋:死亡的小動物和植物的根葉子,統稱為動植物殘體,它們落到土壤里會不斷發生變化,并且腐爛,變成一種黑色物質,我們統稱為腐殖質。(1)顆粒觀察:把土壤晾干、碾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顆粒的大小,并描述。發現: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2)沉積實驗: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后靜置,觀察整個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并記錄下來。學生觀察并交流引導學生以花崗巖的組成成分――石英、長石、云母三種礦物為觀察對象,對其顏色、條痕、透明度、光澤進行觀察、比較與描述,幫助學生學會觀察礦物的方法,知道三種礦物的特性。三、研討(10分鐘)1.在水倒入土壤的整個實驗過程中沒有什么現象發生?這些現象說明什么?(有氣泡冒出來,說明土壤里有空氣。攪拌后等一段時間,能看到大部分土壤沉在水底,分為了兩層顆粒小的是黏土,顆粒大的是砂,樹葉和草根浮在了水面上,說明沙和黏土更重。)2.根據觀察和實驗,你認為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通過以上實驗,發現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3.你對土壤有哪些新的認識?(土壤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思考、交流根據觀察和實驗,了解土壤的組成四、拓展(5分鐘)請學生觀察植物生長茂盛的地方,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點?觀察土壤的特點拓寬知識面,提高探究興趣。3.6觀察土壤教學設計課題觀察土壤單元3學科科學年級4教材分析巖石與土壤是地殼表面重要的組成部分。本課主要研究土壤中有什么?分別從土壤的組成、顆粒的形態、以及土壤成分三個方面,從宏觀到微觀對土壤進行細致的觀察與分析。教材首先指導學生對土壤里面有什么展開觀察,初步了解土壤的成分;接著是對土壤顆粒進行觀察與描述,為土壤分類做鋪墊;最后是土壤沉積實驗,觀察到土壤根據顆粒大小的不同會分出不同的層次,進一步認識到土壤的成分,同時也為五年級學習《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奠基。學情分析土壤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他們并沒有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去觀察土壤,對土壤的組成及基本特征并不了解。本課將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土壤由哪些物質組成,了解土壤的成分,認識到土壤對生命的意義,同時也為五年級學習《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奠定相關的知識基礎。學習目標科學概念目標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目標解讀:土壤覆蓋在地球巖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巖石的風化和生物作用的結果,當腐爛的植物和動物與巖石碎屑混在一起時,混合物就被稱為土壤。在土壤中我們很容易找到巖石變化留下的顆粒(小石子、沙)、動植物的殘體(小草、小蟲)、水分(濕濕的)以及腐殖質(有氣味)。科學探究目標1、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組成成分。目標解讀:通過采集土壤、宏觀觀察土壤(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土壤顆粒、沉積實驗等方法細致觀察土壤,了解土壤的組成成分。2、會用土壤沉積的方法觀察到土壤成分按顆粒大小分層。科學態度目標1、認識到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2、認識到認真、細致的觀察、比較、記錄、描述是十分重要的。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要意義。重點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難點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組成成分。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聚焦:土壤里面有什么呢?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夠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土壤對自然界的動植物很重要,對人類也非常重要,我們吃的許多食物都來自土壤中生長的植物。質疑:土壤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營養物質和根系的固定地;還為一些動物的生長提供了保護所。絕大多數的植物都在土壤中生長起來。土壤究竟由哪些物質構成?怎樣為各種生命提供營養呢?土壤的作用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土壤為它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更豐富。動物以及植物的根能松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土壤的主體來源于風化的巖石顆粒,形成幾厘米厚的新土大概要數百甚至上萬年的時間,因此保護好地球上的土壤就顯得極為重要。溫故知新激趣導入講授新課探索一:猜測土壤的組成。探索二:采集并觀察、描述土壤。1、采集土壤。在校園或田野里挖一塊土壤,用塑料袋裝好,帶回教案。注意事項:(1)防蟲咬、防農藥、防溺水,必須有大人的陪同才能去野外!(2)集體采集時,如果使用有尖角的工具,一定注意不要打鬧,以免碰傷同學。(3)采集到的土壤標本要分別收集到瓶子中,并標明采集地點。(4)采集時不要傷害到土壤里面的動植物。(5)采集完結后記得洗手哦!2、觀察土壤。實驗目的:觀察土壤中包含哪些物質。實驗材料:白紙、放大鏡、牙簽、水、玻璃杯、小棒等。實驗步驟:(1)把土壤倒在一張白紙上,先用肉眼觀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鏡觀察。(2)先聞一聞土壤的氣味,再用手摸一摸土壤。(3)把土壤晾干、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顆粒的大小,并描述。(4)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后靜置,觀察整個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并記錄下來。實驗現象:(1)用肉眼直接觀察可以發現土壤中有動植物的活體和殘體,還有落葉、枯葉和一些小石塊;用放大鏡可以看到土壤中有顆粒大小不同、顏色不均勻的顆粒。(2)聞一聞土壤,有一種泥土的氣味。用手摸一摸土壤,摸起來是微微濕潤的。用手捻一捻,土壤里有許多捻不碎的小石子和沙。(3)土壤被晾干后,比之前更容易捻碎,土壤的顆粒也更容易被分開。(4)把土壤倒入水中還未攪拌時,會看到很多氣泡冒出來;攪拌后,土壤顆粒會隨著水一起運動,靜止一段時間后土壤顆粒先后沉淀下來并分層,大的顆粒在下,細小的顆粒在上。水面上有一層黑色物質和動植物殘體,用小棍挑一點黑色的物質在手上涂抹,會感到是黏滑、細膩的。實驗記錄:實驗分析:(1)因為土壤中生活著一些土壤生物,所以取來的新鮮土壤中會有活的小動物或動植物殘體。土壤中含有小石子、沙和黏土,這些都是巖石碎裂形成的。(2)土壤中的腐殖質是有味道的;土壤摸起來是濕潤,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3)干燥的土壤更便于觀察其組成的各種顆粒。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少還小的粉砂,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以上這些統稱為巖石的微粒。沙礫直徑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沒有辦法看清楚。(4)看到氣泡冒出來,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攪拌后大小顆粒分層現象更加明顯,大的顆粒先沉淀,在下方,細小的顆粒后沉淀,在上方,水面上漂浮的黑色物質是腐殖質。實驗結論:土壤中除了生物及其遺體外,還有(水分)、(空氣)、(沙)、(黏土)、(腐殖質)等物質。事物檔案館:土壤動物與土壤生物土壤動物科學家們通過辛勤的工作,迄今已經從土壤中發現1000多種不同的土壤動物。土壤動物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億萬年來它們默默無聞地分解著生物遺體,改變著土壤的肥力。如果土壤缺少了它們,糧食、蔬菜就不能生長,花草、樹木就會枯萎死亡,我們人類也將失去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播放視頻《土壤生物》對教師所提問題展開回答。分組實驗并記錄溫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點解新疑。科學探索求真知,名師點撥解疑難。研討探究研討一:在水倒入土壤的整個實驗過程中,有什么現象發生?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小結: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有氣泡冒出,說明土壤中有空氣;用小棒攪拌后,水變得很渾濁。靜置一段時間后,我們明顯地看到土壤按顆粒大小先后沉積下來,并分成了幾層。下層是大顆粒,越往上顆粒越小,說明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顆粒組成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層黑色的物質和動植物殘體,說明土壤中還含有腐殖質和動植物殘體。研討二:根據觀察和實驗,你認為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小結:根據我們的觀察,土壤中有沙子、泥土、石塊、黏土這些各種大小的巖石碎塊;有枯樹枝、小蟲等豐富的生物及生物遺體;還有水分、空氣等多種物質。研討三:你對土壤有哪些新認識?小結:我們以前對土壤的印象是模糊的,認為土壤就是一些“土末”,通過觀察和實驗,使我們認識到土壤是由很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科學詞匯:土壤分層土壤是地球上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疏松表層。一般把土壤分為表土層、心土層和底土層。表土層是受耕作、施肥、灌溉、犁壓影響最強烈的土壤層,厚度一般為20-30厘米。心土層位于表土層以下,厚度為20-30,是起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一層。底土層在心土層以下,一般位于土體表面50-60厘米以下的深度,厚度不一,可供利用的營養物質較少,根系頒布較少,一般常把此層的土壤稱為生土或死土。討論交流相互交流共分享,集體討論達共識。拓展延伸觀察植物生長繁茂的地方,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點?拓寬領域探新知,知識運用巧遷移課堂練習幻燈呈現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土壤的組成成分實驗中,水壤出現分層需要長時間的靜置,因此,課前就要完成,課上可用錄像呈現實驗過程,重在觀察結果。《3.6觀察土壤》同步練習一、填空題1、土壤對我們人類非常重要,我們吃的許多食物都來自土壤中生長的()。2、把一整塊的土壤曬干,放入水杯中,我們觀察到有氣泡出來,說明土壤中有()。3、把土壤放入試管中加熱,發現試管中有水珠生成,這種現象說明土壤中含有()。二、判斷題1、土壤中沒有小動物,因為小動物在土壤中會被悶死。()2、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質,它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3、土壤中有植物的根、莖、葉殘骸。()4、土壤的顆粒實際上就是巖石中礦物風化而形成的微粒。()5、觸摸過土壤的手一定要洗干凈。()三、選擇題1、土壤中的微粒按顆粒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沙礫→粉沙→黏土→沙B.黏土→粉沙→沙→沙礫C.沙礫→沙→粉沙→黏土2、把采集到的土壤放在陽光下晾曬,一段時間后發現土壤顏色變淺,這主要是因為()。A.土壤中出現了新的物質B.土壤中的水分蒸發了C.土壤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藍牙模塊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落地扇市場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藥物和基因傳遞裝置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茶葉行業市場深度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船舶防腐涂料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初級中學清潔工聘用合同
- 2025-2030中國自行車胎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心理健康教育總結報告
- 木屋施工設計合同
- 荒山荒地租賃合同
- 2019年度上海市小學生健康體檢表
- 化工工藝概論-化工生產工藝流程
- 臨床醫生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課件
-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
- 《雷雨》課件2022-2023學年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
- 無人機導航與通信技術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 2022年廣西農業農村廳事業單位筆試試題及答案
- SAP系統基本操作及技巧和SAP ERP 物料主數據維護操作手冊
- 詞匯20000詞頻資料
- CFG樁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