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框題過關檢測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人教版高三政治試題_第1頁
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框題過關檢測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人教版高三政治試題_第2頁
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框題過關檢測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人教版高三政治試題_第3頁
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框題過關檢測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人教版高三政治試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框題過關檢測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一、選擇題1.“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下雨的時候你卻撐開了傘;你說你喜歡陽光,但當陽光播撒的時候,你卻躲在陰涼之地;你說你喜歡風,但清風撲面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我害怕你對我也是如此,因為你說你愛我。”這句名言告訴我們()A.事物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B.新事物的發展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C.任何事物都包含著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D.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解析:選D材料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D項符合題意,C項錯誤;矛盾具有普遍性,我們要承認、分析、揭露、解決矛盾,A項錯誤;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B項錯誤。2.(2019·漢中檢測)黨的十八大以來,細覽近年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的文件,既包括國資國企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重大舉措,也包括足球改革方案等具體安排,還包括自貿試驗區、司法體制改革等試點方案。相關意見一經通過,配套措施就緊跟出臺。點面結合、統籌兼顧。下列對應合理的是()①既有重大舉措,也有具體安排——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系②自貿試驗區、司法體制改革等試點方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③意見一經通過,配套措施就緊跟出臺——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④點面結合、統籌兼顧——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選D既有重大舉措,也有具體安排,這體現了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①錯誤;自貿試驗區、司法體制改革等試點方案,這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②符合題意;意見一經通過,配套措施就緊跟出臺,這體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③錯誤;點面結合、統籌兼顧體現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④符合題意。3.我國國家領導人強調,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居敬而行簡”,不要用太繁多的東西來擾民。同時,還要做到“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意指過于簡慢、怠慢,就沒有法度了)。材料啟示我們()①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②要克服矛盾的對立性,實現其統一性③要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④堅持適度原則才能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D材料啟示我們,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要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③符合題意;“過于簡慢、怠慢,就沒有法度了”說明堅持適度原則才能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④符合題意;材料不體現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①與題意不符;矛盾的對立統一是同時存在,不可分離的,②錯誤。4.民間俗語寓意深遠、代代相傳,凝聚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這兩句話蘊涵的哲學道理是()①矛盾中的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②具體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確認識矛盾的重要前提③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離開對具體矛盾的具體分析就不能正確解決矛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C①雖觀點正確,但與題意無關;③是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關系,也不符合題意;兩句民間俗語都體現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②④符合題意。5.風箏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最初用于軍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漸轉向娛樂。后來,人們又將神話故事、吉祥寓意等表現在風箏上,使風箏成為了一門藝術。現在,風箏藝術在我國仍然很受歡迎,并形成了以山東濰坊風箏、北京風箏、江蘇南通風箏等為代表的風箏流派。從材料中可以看出()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②事物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③事物變化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事物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B風箏藝術是普遍性,風箏在不同時期的用途以及不同的風箏流派是特殊性,①正確;風箏從用于軍事到轉向娛樂到成為藝術體現了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④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及事物變化發展的曲折性,②③觀點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排除。6.有研究表明,與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變化上具有獨特的能力,據此發展起來的數據聲音化技術,能幫助科學家們檢測癌細胞,并探測來自太空的粒子。這蘊含的哲理是()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點B.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D.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解析:選A眼睛和耳朵各有特點,在分辨模式的微弱變化上耳朵更具優勢。這表明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點,A項正確。材料指兩個事物,不是指同一個事物,也不是指事物的發展過程,B、C、D三項與題意不符。二、非選擇題7.2017年12月5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2017年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塞罕壩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從1962年開始,三代塞罕壩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歷經55年,將昔日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荒原,改造成了112萬畝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海。最初,由于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區造林的經驗,塞罕壩造林成活率不到8%。塞罕壩人因地制宜,通過不斷改進傳統育苗法、種植法與造林機械……造林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目前,塞罕壩林業資源經濟總價值為152.9億元,且每年可產生120億元的生態服務效益,完美地詮釋了綠色發展的真諦。塞罕壩人獲獎,是中國在改造和治理日益嚴重的荒漠化進程中,為全世界提供的又一“中國方案”“中國智慧”。非洲綠色和平組織菲利斯·恩剛伽說:“在非洲大部分未開墾的地方是沙地,中國變不可能為可能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借鑒中國,在非洲創造沙地變綠地的可能”。幾代塞罕壩人用心血和汗水凝聚成了以艱苦創業為核心,以科學求實和開拓創新為支撐,以無私奉獻和愛崗敬業為價值取向的塞罕壩精神,這一精神既充滿了塞罕壩人獻身“綠色事業”的豪情壯志,又體現了塞罕壩人特有的理想追求。塞罕壩人的成功是人類踐行綠色發展的范例,結合材料并運用矛盾觀點說明其所取得的成就。解析:回答本題,根據材料可知,“塞罕壩人因地制宜,通過不斷改進傳統育苗法、種植法與造林機械……”,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做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三代塞罕壩人,歷經55年,將昔日荒原變為林海,做到了在矛盾雙方的對立中把握統一;中國經驗對全世界有借鑒意義,堅持了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答案:①堅持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高寒、高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