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汕頭市2024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就故事的傳播圖式做分析,良好的傳播效果是講述者和聽講者共同完成的。講述者發出信息后,接受者需要“獲取或接收→過濾→整合→重構→認同或拒斥”五個環節,才能實現完整的傳播過程。從故事的信息來源來說,“獲取或接收”表現為主動與被動的差別,這對傳播效果是有影響的;“過濾”是接受者以自己的認知結構和價值體系對故事信息進行篩選的過程。共同或共通的價值系統是實現有效傳播的前提,如果故事與接受者的認知結構和價值體系相去甚遠,那么這些信息很容易被過濾掉;“整合”是接受者對新獲得的故事信息,與其已掌握的原有對象的故事信息進行“拼接”的過程;“重構”則是新舊故事拼接后,對于新舊故事信息中的矛盾等部分給予合乎邏輯的解釋,并形成關于對象的“新故事”;最后是“認同或拒斥”,如果說“重構”是對故事對象的事實判斷,“認同或拒斥”則是與故事傳播實際效果直接相關的價值判斷。以上只是學理上的劃分,實際認知過程中是很難分開的。以此傳播圖式觀照講述中國故事的實踐。我們發現講述中國故事的實際效果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其中有主客觀的因素。首先,有我們囿于自身體系“自說自話”的原因。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有效的溝通作保障,但中國和西方長期處于不同的話語體系之中,雙方的概念、范疇和表述缺乏充分有效的融通和對接。我們有時未能以一種外部世界可以理解的方式進行溝通。但實踐證明,往往是那些基于共通價值觀念的交流效果較好,而抽象突兀的宣傳其效果常常大打折扣。例如,以往國內關于中國發展道路的特殊主義觀點過于夸大中國獨特的特色,忽略中國故事所蘊含的普遍性價值,弄得西方世界無所適從。實際上,中國的發展模式是一條更具普遍性而非特殊性的道路。中國發展道路中的特殊性是建立在普遍性基礎之上的特殊性。我們要講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也是一條符合人類未來發展需要的道路。此外,當代國際傳播形勢日趨復雜,也是無法忽視的原因。西方一些人秉持冷戰思維,將發展中的中國所具有的復雜性,肆意渲染甚至歪曲,蓄意制造關于中國的負面刻板印象。一些西方媒體更是偏執地把中國宣傳成“國際秩序的挑戰者”。而且,美英等西方傳媒具有全球傳播的強大影響力。目前各國傳媒報道中國主要引用的新聞稿多來自美聯社等媒體。中國新華社規模現已是世界第一,但在國際傳播體系中目前還無法與國際主要媒體抗衡。(摘編自徐占忱《講好中國故事的現實困難與破解之策》)材料二:首先,講述主體(誰講故事)要擺脫“做了再說”的慣性做法,從宣傳思維走向故事思維?!白隽嗽僬f”,即講述者只能在公共決策、行為等既成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口徑予以解讀、傳播,不僅存在時間差,也存在敘事差,要么出現信息扭曲的意外,要么帶有照本宣料的生硬,其公信力和感染力往往流于破碎。而故事思維應有的做法是將“講故事”前置,預設故事的“腳本”,對“如何做”和“如何說”統籌安排、協同推進。在全球話語體系中,對“講什么”“怎么講”要有不斷審視的自覺,深刻把握全球形勢,順應國際主流輿論的變局,轉換話語方式。其次,從接受主體(誰聽故事)來看,我們存在缺乏省思的戰略失誤。以往我們不夠自信、太在乎西方,尤其是以歐美為中心的西方精英群體和意見領袖。但他們常常是對中國成見最深、對抗性解讀最為強烈的受眾群體。因此,我們要調整方向,不囿于“影響有影響力的人”,而把戰略重點從前者向“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中的草根群體”轉移。后者在發展訴求和利益點上與中國更接近,他們對中國故事有更多共鳴。(摘編自李成《把握兩個主體,講好中國故事》)材料三:故事化溝通是傳遞信息最有力的形式。在對外宣傳中,人們或許會排斥觀點,但絕不會拒絕好的故事。中國有著豐富的故事資源,但并非所有故事都能夠展示最真實的中國,并非所有元素都能夠轉化為向世界講述中國的好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在內容維度上要聚焦于大敘事——中敘事——小敘事三個敘述層次。大敘事是指在時代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宏大敘事,多從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等角度出發,包括現代中國實現五個現代化的發展故事等;中敘事是指講述中國城市、鄉村發展等故事;而小敘事是指著眼于日常生活化的微觀敘事,多從人倫、人性等角度出發,講述中國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故事。只有從宏觀到中觀、微觀,從政府到組織、個體,從精英到草根,形成多元并存的敘事格局,才能向世界講述全面、立體、真實的中國故事。(摘編自陳先紅《建立內容敘事觀,講好中國故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接受者認知故事的實踐中,從最初獲取或接受故事信息,直至最后形成對故事的價值判斷,這一系列環節是有條不紊的鏈式過程。B.國際傳播體系發展不平衡,西方傳媒掌控國際話語權,部分西方個人對中國成見很深,這都是講好中國故事所面臨的重大客觀困難。C.在形成既定事實之后,再子以宣傳,這一做法主動性不足,而又具有時間滯后性。這啟示我們應“說了再做”,將“講故事”前置。D.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蘊含著悠久而豐富的故事資源,這些內容能天然地成為我們向世界展現中國形象的好故事。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3.下列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第四段,主要論證了中國的發展模式不僅具有獨特性,更蘊含著人類發展的普遍性價值,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B.材料二第一段,將宣傳思維的做法與故事思維的做法進行直接對比,既有效凸顯了作者的論證意圖,也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C.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一致的寫作目的,均是針對“講好中國故事”的現實要求來闡析解決方略,但二者論述的側重點并不相同。D.材料一在行文論述中綜觀國內外的現實情形,研究視野開闊;而材料三則聚焦于如何結合具體國情講好中國故事,中心集中。4.根據材料一、三,下列選項對表格內容解讀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李子柒視頻聚焦于個體生活的微觀敘事,《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名片》屬于宏大敘事。這顯示我國對外宣傳的敘事格局正逐漸多元化。B.“白雪公主”的稱譽,代表西方受眾對李子柒的認同,隱含著接受者的價值觀,這啟示講好故事首要在于迎合接受者的價值體系。C.李子柒以故事化的短視頻來講述,《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名片》則融入“親歷者的故事”,均采用便于受眾理解的形式來保障溝通的實效。D.網友對視頻中的“祖孫”故事產生共情,可見李子柒視頻中體現的基于人類共通情感的親情關系,是其故事傳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5.材料一開篇闡析故事的傳播圖式理論,后文卻轉而分析影響“講述中國故事”效果的主觀因素,是否顯得突兀?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溧武路上的故事丘東平[注]在江南,在日本人的梅花樁和棋盤格子中通過封鎖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一次,“中國軍”有兩個營開過溧武路,他們慣于在白天里行軍,因為只有在鮮麗的太陽光下,才能顯見他們軍容的強盛,日本人從山峽里向他們開槍了,日本人知道在這樣的一瞬中飽饗殺戮的狂歡,“中國軍”還來不及把槍桿子從肩膀拿下,瞬息之間已經有三百多個丟了性命。像這樣的故事那邊的居民知道得最清楚。兩年前,“中國軍”有一個團開過溧武公路,他們在所有大大小小的路上放出哨兵,對群眾無限制的呵叱、檢查、逮捕和殺戮,禁止群眾在任何的路上通過?!跋壬?,為什么你們總要放這么多的哨呢?”在莊湖頭,有一個青年這樣提出發問?!盎斓?!”那“中國軍”呵叱著:“你問什么?為什么問?”“……因為我覺得奇怪,我們新四軍是不放哨的,所有的群眾都是新四軍的哨兵??墒悄銈儭薄盀槭裁础覀儭銈儭??為什么叫‘我們新四軍’?你……這個壞東西,共產黨!”于是他們開了一個地洞活埋了那青年。然而這一次,日本人加強了溧武路的封鎖,日本人準備在封鎖線上和他們作戰,或者在棋盤格子里把他們消滅凈盡。團長,那長個子、白臉孔、眼睛像鴿子般起著神秘的圈的浙江人,唾罵所有的部下。他企圖在日本人的恐怖中救出自己,準備著當日本人到來的時候,他可以自己一個人大踏步地走開,用深惡痛絕的態度拋棄那無數的懦夫——他自己所率領的隊伍。這天的下午,他接見了新四軍的一位支隊參謀……他客氣到無以復加,他首先頌揚新四軍的政治工作,又美慕新四軍光輝彪炳的戰績,最后為了表示對新四軍的忠誠,他痛詆舊式的軍隊生活的沒落與黑暗,甚至不惜拋棄自己的立場。這新四軍的支隊參謀是一個游擊戰爭的老手,在過去,他曾經和國民黨整整斗爭了十年。共產黨人有他的一種單純、樸素的氣質,在統一戰線的場合,往往要使對方濃盛的情意以及喪失立場的謙虛成為可笑或過分。他是一個灰暗、沉默、并不十分令人注意的人物,他答應一個人的請求并不是為了請求而答應,卻是由于人類單純的互助的本能?!昂玫?,”他用一種單調的次低音對友軍的團長這樣說,“那么現在就走吧?!睕]有感嘆號,更沒有包含半點疑慮。他沒有帶什么隊伍,除了他的坐騎之外只帶一個小鬼。小鬼和他,這就是他的行列。他的小鬼是一個稚弱的簡直只懂得嘻嘻地說笑的小孩子,他背著一個望遠鏡,一把很長的日本劍,一支手槍,用日本旗子做包裹布,手上還戴著一個漂亮的表,這些都是從戰斗中繳獲的勝利品。他的小鬼牽著馬走在前面,走得很慢。日本人在溧武路上等候著。那支隊參謀騎在馬背上,叫他的小鬼牽著馬,一步一步爬上那波浪式的起伏不定的山岡,走向茅山的山麓。他們的背后,“中國軍”一個團的龐大的隊伍被率領著。夜幕慢慢的落下來。碧空里掛著刀一樣的上弦月,松林蘊蓄著熱的氣息,松的針葉子發出堅硬的輕微的震蕩,像金屬物似的喑啞地發出悲鳴,又像遠遠的潮汐,當泛濫著海岸之后重又慢慢地向著海里引退,用一種低低的嘆息傳出無窮盡的千古不息的疲乏的音波。將近十點左右了,這正是性急的日本人為了倦于等候而暫作罷休,撤回了他們的埋伏的安全的時候,有群眾的線索的人會了解這個時候的。……然而依據群眾的報告,日本人此刻正結集在附近的公路上。那支隊參謀帶領著友軍的一個團,慢慢地向東走近薛埠,在日本人的碉堡和薛埠之間通過公路,然后沿著公路的旁邊向西。隊伍已經走過了一半,山澗里狂噪著無限凄切的一片蛙鳴。支隊參謀下了馬,和他的小鬼一同站在公路上,叫那后一半的隊伍迅速地向著公路的南邊躍進。但是這時候,他聽見薛埠那邊,相距還不到五十米遠,有敵人的坦克車沉重地開來了,而且開始用機關槍向著公路兩邊作猛烈的掃射。支隊參謀對他的小鬼說:“小鬼,你跟著他們走吧,不然你會發生危險的。……”支隊參謀只有這個命令是錯發了的。他盡可以不必叫他的小鬼走,如果他不叫小鬼走,卻和他在一道,倒不至發生什么危險。他自己是當坦克車挨到身邊時方離開那公路上的。這時候,友軍的一個團的隊伍已經安然地通過了。他對于友軍已經盡了這一次向導的責任。他離開了友軍,獨自個在荒山上來回的亂竄,在尋覓他失去的馬和小鬼。直到東方發白,他才在距公路不遠的水塘邊找到他的小鬼的一頂滿濕著血的軍帽子。這軍帽子的左邊有一條很整齊的刀砍的裂縫,這很整齊的刀砍的裂縫寄存著世界聞名的日本單面劍的鋒利無比的劍鋒。日本人砍殺了他的小鬼,并且把他的小鬼的尸體也帶走了?!鞍Γ@小鬼,他一定在沖過公路的時候受了傷,……或者他倒在水塘邊,因為傷口疼痛而掙扎,撥得水響,給日本人聽見了,然后用刀把他砍死的?!彼涯茄芰艿能娒弊訐熘鴰Щ厝?,喃喃的自語著,眼眶里掉下了一顆顆的懷念的熱淚。這一次,只有那新四軍的支隊參謀犧牲了他的一個小鬼,并且不見了他的馬。一九四一年(選自《丘東平作品全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注】丘東平,廣東海豐人,“左聯”軍事文學家、報告文學家和小說家。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加新四軍,曾隨陳毅作戰,1941年犧牲。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軍”團長接待參謀時極力贊美新四軍,是想通過奉承對方來得到對方的幫助,實際上他對新四軍軍隊一無所知。B.作者用“灰暗,沉默”來形容參謀,并不符合一般正面人物的描寫,卻使參謀這一人物形象更特征鮮明、真實生動。C.文中的景物描寫如“刀一樣的上弦月”,凜冽、肅殺、陰森,渲染了穿越敵人封鎖線時的緊張氣氛,凸顯戰爭文學的特點。D.作者讓讀者代入參謀的視角,通過血淋淋的軍帽、劍鋒來想象小鬼遇害的慘狀,敘述冷靜含蓄,更加強了情感的沖擊力。7.關于文中莊湖頭青年與“中國軍”對話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青年對國民黨軍隊提出的“為什么要放這么多哨”的疑問可以看出,連群眾都能看出國民黨作戰策略的失誤。B.青年稱“中國軍”“你們”,又稱“我們新四軍”,顯示群眾對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截然不同的態度和立場。C.從“所有的群眾都是新四軍的哨兵”說明新四軍與群眾緊密相連,有群眾支持,為下文團長的求助作了鋪墊。D.國民黨軍隊害怕提問題的青年人泄露作戰計劃,于是殺害了他,表現了國民黨軍隊對共產黨的敵視和草管人命。8.小說末段“只有”二字蘊含多重情感,形成了強烈的藝術張力,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5分)9.丘東平1938年參加新四軍,被稱為“中國現代戰爭文學的開拓者”。曾有評論家以“士兵·戰爭·人”為題評論丘東平的作品,請你也以此為題,寫出評論的要點。(6分)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公諱瑯,號琢公。曾以《邊患宜靖疏》請進剿臺島。康熙二十年,上以鯨穴未搗,終為邊患,特命公專征。公選精銳、練舟楫,操演三載。以癸亥年六月十四日,官兵由銅山進發,直抵澎湖。澎湖為臺灣門戶,故賊之精銳悉在焉。劉國軒①簡練精兵,蜂擁于牛心灣等處,賊舟星羅棋布。公令大小戰船于風蓬上大書將帥姓名,所以知進退、定賞罰也。十六早,公令七船沖鋒破浪,直入賊,焚殺過當。時值南潮正發,前鋒數船為流急分散,賊艘復合齊攻。公自將船沖突,殺退賊艅救出,暫收八罩駐泊。爰于二十二日與各營誓師,分為八股,每股七舟,公自統一股居中調度。將士賈勇前進,火矢交攻,焚其舟而覆其軍。國軒急跳小舟逃竄,僅以身脫。澎湖既破,公以臺島未滅,非可輕視,當為攻心之法。焚傷浮海未死者,令醫治之;有欲歸見妻子者,撥小舟送之回臺。降卒相謂曰:“肉我白骨,矢死難報也?!睔w共傳述,賊眾莫不解體。鄭克塽決計求降,時七月二十七日也。夫東南之苦?;颊咔伊嗄?,其荼毒生靈,虛糜國計,不可勝數。公底成厥績,宣威絕徼。稽古開拓元勛,誠不愧云。(節選自《臺灣府志·靖海侯施公記》,有刪改)材料二:有言宜遷其人、棄其地者,瑯言:“明季,臺島土番雜處,然其時中國之民潛往生聚,不下萬人。崇禎元年,紅毛④聯結土番,漸作邊患。順治十八年,鄭成功盤踞其地。傳及克塽,積數十年。一旦納土歸命,善后之計,尤宜周詳。若棄其地、遷其人,以有限之船,渡無限之民,非閱數年,難以報竣。倘渡載不盡,竄匿山谷,所謂藉寇兵而貴盜糧也。若紅毛乘隙復踞,必竊窺內地。重以夾板船之精堅沿海諸省斷難安然無虞至時復勤師遠征恐未易見效。蓋籌天下形勢,必期萬全。臣思海氛既靖,臺島斷不可棄?!笔枞?,上命允行。(節選自《清史稿·施瑯列傳》,有刪改)注:①劉國軒,掌控臺島軍權。②牛心灣、八罩,均是地名。③鄭克塽,鄭成功之孫。④紅毛,指荷蘭殖民者。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重以夾A板船之精堅B沿海諸省斷難安然C無虞D至時E復勤F師遠征G恐H未易見效。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門戶,文中沒有用其本義,而是用以比喻出入必經的要地,點明澎湖對臺島的重要性。B.“星羅棋布”的“星”“棋”與《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的“云”“響”用法相同。C.“自將船沖突”,指施瑯率領船隊沖襲敵船,“將”與下文“自統一股”的“統”意義相近。D.既,文中指“已經”,與《種樹郭橐駝傳》“既然已,勿動勿慮”的“既”意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施瑯調兵有方,指揮若定。他親臨戰場前線,統率將士作戰,最終取得大捷。在澎湖一役中,敵人舟焚兵敗,主帥劉國軒更是倉皇敗逃。B.材料一開篇寫施瑯挑選精練勇銳的士卒,不斷操練,積極籌備收復臺島的軍務,材料二引述施瑯的原話,體現出其對明末以來的臺島境況頗有了解。C.施瑯運籌精當,對敵軍施以招撫,收服人心,分化敵眾,降卒稱其恩同再造;他深謀遠慮,他認為臺島關乎沿海諸省安危,其獻言獲君主批準。D.兩篇材料分別展現了施瑯為收復臺島所做的貢獻:他既率兵沖鋒破浪,讓賊眾解體求降;又在朝會上與“棄其地者”爭辯,主張“臺島斷不可棄”。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夫東南之苦?;颊咔伊嗄?,其茶毒生靈,虛糜國計,不可勝數。(2)竄匿山谷,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也。若紅毛乘隙復踞,必竊窺內地。14.請簡要概括材料二中施瑯勸說清廷不可放棄臺島疆土的理由。(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5~16題。贈徐安宜(節選)李白白田見楚老,歌詠徐安宜。清風動百里,惠化聞京師。浮人若云歸,耕種滿郊岐。川光凈麥隴,日色明桑枝。大車揚飛塵(節選)李白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咀ⅰ竣傩彀惨?,指在安宜(地名)任職縣令的徐氏。②浮人,在外流浪的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清風徐徐,吹拂百里?!顿浶彀惨恕啡⑺木鋵懓惨俗匀画h境怡人,為后文寫川光、日色等景象作鋪墊。B.浮人若云,返鄉耕耘。《贈徐安宜》五、六句描寫的情境氛圍與張若虛詩句“白云一片去悠悠”迥異。C.大車經行,飛塵蔽空,道路晦暗?!洞筌嚀P飛塵》起筆雖不直接寫人,但已渲染出車中人的聲勢。D.同樣是刻畫宦官的權勢,“行人皆怵惕”與《賣炭翁》“回車叱牛牽向北”一句運用的手法不同。16.孔子認為,詩可以“興觀群怨”。其中“觀”與“怨”,前人釋為“觀風俗之盛衰”“怨刺上政”。李白這兩首詩正好分別對應詩歌這兩種功能。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雙減”政策是國家教育部發布的旨在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政策?!斗N樹郭橐駝傳》一文中提到種樹要順應植物天性的觀點句“,”對“雙減”背景下的育人方式有啟示意義。(2)《登快閣》中“,”兩句是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也是詩人胸襟懷抱的寫照。(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增強憂患意識的思想光輝,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比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當下,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唯有加強原創性科技創新,才能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唯有①,才能超越原有技術并產生替代,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從高端芯片、工業母機,到開發平臺、基本算法,再到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才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奠定基礎、提供支撐??茖W技術只有應用到生產過程中,才會轉化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我們掌握5大門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最終摘取了大型客機這一“現代制造業的明珠”;我們不斷推進結構創新和電化學體系創新,動力電池出貨量領跑全球。相關案例充分說明:創新成果不能停留于“實驗室”,而要運用于“生產線”:科技發明不能存放于“書架”,而要走上“貨架”。既重視“從0到1”的原始創新突破,()關注“從1到無窮”的成果轉化應用,及時將②,才能推動科技創新同經濟發展深度()。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A.攻堅培育更融合B.攻艱提升也融合C.攻艱培育更整合D.攻堅提升也整合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20.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波浪線句子中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A.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蔽覀儫o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反對黨八股》)B.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做“發揚國光”。(《拿來主義》)C.我們若想用我們自己建筑上的優良傳統來建造適合于今天我們新中國的建筑,我們就必須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詞匯”,否則我們是不可能寫出一篇中國“文章”的。(《中國建筑的特征》)D.“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說“木葉”》)(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昨晚中西音樂歌舞大會里“中西絲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仿佛一個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灑在我臉上,引起潤澤,輕松的感覺。我立的一條白礬石的甬道上,經了那細雨,正如涂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著只覺越發滑膩可愛了。這是在花園里。群花都還做她們的清夢。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她們的甜軟的光澤便自煥發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艷下,我能看到她們在有日光時所深藏著的恬靜的紅,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以前錦繡般在我眼前的,現在都帶了黯淡的顏色?!浅钪即旱匿N歇么?是感著芳春的困倦么?大約也因那濛濛的雨,園里沒了秾郁的香氣。涓涓的東風吹來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夾帶著些潮濕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園外田畝和沼澤里,又時時送過些新插的秧,少壯的麥,和成蔭的柳樹的清新的蒸氣。這些雖非甜美,卻能強烈地刺激我的鼻觀,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窗?,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聽著;也用心唱著。我終于被一種健康的麻痹襲取了。于是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獨自唱著,聽著;世界上便只有歌聲了。21.語言表達中“不合常理”之處往往蘊藏深意,請就此結合畫橫線句作簡要分析。(4分)22.學習小組要制作“通感”這一修辭手法的知識卡片,請細讀文本畫波浪線的句子,仿照示例,將表中劃線處補充完整。(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成長是人逐步認識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也有人說,能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成長。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明確立場和觀點,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B(B對應材料一原文“我們發現,講述中國故事的實際效果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其中有主客觀的因素?!鞣揭恍┤吮掷鋺鹚季S,將發展中的中國所具有的復雜性,肆意渲染甚至歪曲,蓄意制造關于中國的負面刻板印象?!廊R等西方傳媒具有全球傳播的強大影響力,目前各國傳媒報道中國豐要引用的新聞稿多來自美聯社等媒體。中國新華社規?,F已是世界第一,但在國際傳播體系中目前還無法與美聯社等國際主要媒體抗衡”以及材料二原文“??尤其是以歐美為中心的西方精英群體和意見領袖。但他們常常是對中國成見最深、對抗性解讀最為強烈的受眾群體”。A“有條不紊”“鏈式過程”表述有誤?!坝袟l不紊”意為“有條理、有次序”,但材料一原文表述是“以上只是學理上的劃分,實際認知過程中是很難分開的”。C“這啟示我們應‘說了再做’”表述錯誤。材料二原文的表述是“??將‘講故事’前置,預設故事的‘腳本’,對‘如何做’和‘如何說’,統籌安排、協同推進”。原文強調“協同推進”的統籌,并非“說了再做”這樣簡單的先后次序關系。D“天然地成為”有誤。材料三原文的表述是“并非所有故事都能夠展示最真實的中國,并非所有元素都能夠轉化為向世界講述中國的好故事”。)2.C(圖示信息“中國故事的受眾”“換為”“‘影響力稍弱’的國家和民眾”有誤。材料二原文表述是“我們要調整方向,不囿于‘影響有影響力的人’,而把戰略重點從前者向‘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中的草根群體’轉移”?!叭Α币馑际恰熬惺保栽囊馑际侵v好中國故事面向的受眾群體不應拘束于以前的“有影響力的人”(即“以歐美為中心的西方精英群體和意見領袖”),而應把戰略重點向“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中的草根群體”傾斜和轉移。A對應原文表述“接受者需要??五個環節。才能實現完整的傳播過程?!斑^濾”是接受者以自己的認知結構和價值體系對故事信息進行篩選的過程。??‘整合’是授受者對新獲得的故事信息,與其已掌握的原有對象的故事信息進行“拼接”的過程:‘重構’,則是新舊故事拼接后,對于新舊故事信息中的矛盾等部分給予合乎邏輯的解釋,并形成關于對象的“新故事””,B對應原文表述“故事思維應有的做法是將“講故事”前置,預設故事的“腳本”,對“如何做”和“如何說”統籌安排、協同推進。在全球話語體系中,對“講什么”“怎么講”要有不斷審視的自覺,深刻把握全球形勢,順應國際主流輿論的變局,轉換話語方式”,D對應原文表述“在對外宣傳中,人們或許會排斥觀點,但絕不會拒絕好的故事?!袛⑹率侵钢v述中國城市、鄉村發展等故事??形成多元并存的敘事格局”。)3.A(“主要論證了中國的發展模式不僅具有獨特性,更蘊含著人類發展的普遍性價值,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表述有誤。原文第四段,是用以說明我們講好中國發展道路的故事,須強調其中的普遍性,而非過分強調特殊性。這是為了論證第三段的觀點“講好中國故事未達到預期效果,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囿于自身話語體系“自說自話”,未能充分創造基于共通價值觀念的交流”。B對應原文表述“??擺脫“做了再說”的慣性做法,從宣傳思維走向故事思維。“做了再說”,即講述者只能在公共決策、行為等既成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口徑予以解讀、傳播,不僅存在時間差,也存在敘事差,??,而故事思維應有的做法是將‘講故事’前置,預設故事的‘腳本’,對‘如何做’和‘如何說’統籌安排、協同推進。……”,在對比中有效凸顯“從宣傳思維走向故事思維”的觀點。C對應原是對材料二、三的概括。材料二標題為《把握兩個主體,講好中國故事》,材料三標題為《建立內容敘事觀,講好中國故事》,從標題(即材料中心)可看出兩篇材料具有一致的寫作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達到“講好中國故事”的目標,進而探討解決策略。因此,兩篇材料的寫作目的一致。但一者強調把握兩個主體(講述主體要從宣傳思維走向故事思維,同時將接受主體的重心向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中的草根群體轉移),一者強調建立內容敘事觀(聚焦于大敘事一中敘事一小敘事三個敘述層次),故而兩篇材料論述的側重點不同。D正確。材料一多次寫到中國、西方的現實情況,分析現實困難時也區分主客觀的因素(我們“自說自話”與當代國際傳播形勢、西方傳媒等),視野開闊;而材料三的論述核心內容“大敘事一中敘事一小敘事”,均是強調國內故事,中心集中。)4.B(“講好故事首要在于迎合授受者的價值體系”錯誤。原文是說“共同或共通的價值系統是實現有效傳播的前提??雙方的概念、范疇和表述缺乏充分有效的融通和對接??基于共通價值觀念的交流”,強調“對接‘聽’‘講’雙方的概念、范疇和表述”以及“共通價值觀念”,并非過分強調接受者的價值系統,故“首要在于契合接受者的價值體系”有誤。A結合表格中“個人的鄉村田園生活”,可推知李子柒的視頻故事屬于小敘事:而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等信息,可推知屬于“宏大敘事”,這顯示出我國對外宣傳的敘事格局正逐漸多元化;C子丁宋次敏事化的短視頻來講述,《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名片》則融入“親歷者的故事”,都屬于“故事化溝通”,根據材料三“故事化溝通是傳遞信息最有力的形式”可知,“均采用便于受眾理解的形式來保障溝通的實效”的說法是正確的:D由表格中的評論“溫馨的祖孫情”,可推知西方網友對視頻中的“祖孫”畫面所代表的“親情”有較多共鳴。聯系材料一的“往往是那些基于共通價值觀念的交流效果較好”,故知“基于人類共通情感的親情”使其視頻故事跨越中西的隔閡,引起西方受眾的共鳴,從而取得溝通的實效。)5.(6分)①不突兀(1分)。②闡析故事的傳播圖式,是為下文分析影響“講述中國故事”效果的主觀因素作理論支撐(1分)。③故事傳播圖式理論認為共同或共通的價值系統是實現有效傳播的前提,強調良好的故事傳播效果須考慮接受者的認知結構和價值體系(2分),④下文據此理論指出影響講好中國故事的主觀因素在于“我們囿于自身話語體系自說自話,未能有效融通和對接中西雙方使用的概念、范疇和表述,未能充分創造基于共通價值觀念的交流(2分,答對劃線處任意兩點得1分)”。所以兩部分的內容并不顯得突兀?!驹u分參考】按劃線處的類似意思給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給分。表明看法,1分??偨Y概括開篇(“故事的傳播圖式”)和下文(影響“講好中國故事”的主觀原因)兩部分內容的關系,1分。答為“前者為后者的分析提供理論支撐”“前者是后者分析的理論工具”等,均可。具體指出“故事的傳播圖式”理論內涵,2分。答到“考慮接受者”/“授受者的認知結構和價值體系”,1分;答到“共同或共通的價值系統”,1分。具體指出對應的主觀原因,2分。6.A(“他對新四軍軍隊一無所知”于文無據。團長的贊美既是出于求助的需要,也側面表現了新四軍的優良作風。)7.D(“國民黨軍隊害怕提問題的青年人泄露作戰計劃”錯,他們殺害青年,是對共產黨的敵視使然。也因為惱羞成怒、草菅人命。)8.①“只有”二字中既有作者對新四軍有效作戰策略的自豪、贊美,也有對小同志犧牲的悲傷、痛惜和悔恨,更有對殺害同志的日軍的痛恨,還隱含了對“友軍”的不滿和批判;②“只有”一個小鬼犧牲,和前文“中國軍”“三百多人丟了性命”形成鮮明的對比,深沉復雜的情感和簡潔克制的表達之間的反差,造就了強烈的藝術張力?!驹u分參考】第①點3分,分析多重情感,任答三點情感即可。第②點2分,分析藝術張力,答出“和前文形成鮮明的對比”或“深沉復雜的情感和簡潔克制的表達之間的反差”任意一點給2分。9.①具備觀察者(作家)和親歷者(士兵)的雙重視角。他以士兵的胸懷抒寫對敵人的痛恨,對犧牲同志的痛惜;②取材于真實的戰爭前線。他的寫作素材來自親身經歷,他了解戰場真實,如文中如何判斷敵人的埋伏、群眾如何提供線索等細節,使他所敘寫的戰爭更真實殘酷;③他的作品將“人”置于戰爭極端的處境中,叩問戰爭中的人性。如文中的新四軍參謀,出于民族大義和“人類單純的互助的本能”幫助了友軍,卻害得同志犧牲,內心充滿了矛盾與自責,展現了戰爭中“人”的復雜。【評分參考】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10.BDG(再加上夾板船的精良堅固,沿海各省一定很難平安無憂,到那時再出動軍隊征討偏遠的臺島??峙虏蝗菀滓姷焦π?。“沿海諸省斷難安然無虞”此句的斷句,也有斷為“沿海諸省,斷難安然無虞”的形式。中間逗號隔開,從語意理解的角度來看,可斷可不斷。此處“虞”的理解取“憂患”之意。無虞,即“沒有憂患,太平無事。”)11.D(“海氛既靖”的“既”譯為“已經”。原句譯為“海疆動亂的形勢已經平定”。而選項《種樹郭聚駝傳》“既然已,勿動勿慮”的“既”同樣譯為“已經”。全句譯為“已經種完了(既,已經。然,這樣)。不要再動它,不要再惦記它?!边x項有誤。A“門戶”,比喻出入口或必經之地。B“星”“棋”與“云”“響”用法均是“名詞作狀語”。C“將”,譯為“率領”“帶領”“統率”;而“統”,譯為“統領”“率領”。兩者意義相近,甚至可說為相同。)12.D(施瑯是上疏皇帝議論此事,并非在朝會上與持異見者爭辯。A是對材料一原文“公令大小戰船于風篷上大書將帥姓名,所以知進退、定賞罰也。十六早,公令七船沖鋒破浪,直入賊粽,焚殺過當??公自統一股居中調度。將士賈勇前進,火矢交攻,焚其舟而覆其軍。國軒急跳小舟逃竄,僅以身脫”的轉述。B前半部分是對材料一原文“公選精銳、練舟楫,操演三載?!钡霓D述,后半部分是對材料二原文“瑯言:““明季,臺島土番雜處,然其時中國之民潛往生聚,不下萬人。崇禎元年,紅毛聯結土番,漸作邊患。順治十八年,鄧成功盤踞其地。傳及京壤,積數十年’”的轉述。C前半部分是對材料二“重以夾板船之精堅,沿海諸省斷難安然無虞,至時復勤師遠征,恐未易見效……疏入,上命允行”。后半部分是對材料一“澎湖既破,公以臺島未滅,非可輕視,當為攻心之法。焚傷浮海未死者,令醫治之:有欲歸見妻子者,撥小舟送之回臺。降卒相謂曰:‘肉我白骨,矢死難報也:’,歸共傳述,賊眾莫不解體”的轉述。13.(4分)(1)東南一帶苦受臺島叛賊(侵擾)的禍患,(這種情況持續)將近六十多年。臺島叛賊殘害百姓,白白耗損國家的經濟,(造成的危害)難以盡數?!驹u分參考】關鍵詞:“且”,譯為“將”,1分;“勝”,譯為“盡”“完”,1分。句意分:“其茶毒生靈”,將代詞“其”翻譯正確(此處的“其”指臺島叛賊,不可理解為“東南諸省”),1分。“虛糜國計”,大意理解為“虛耗國家的經濟”“白白耗損國家的財富”等,1分。13.(4分)(2)(剩下的民眾)逃竄隱匿山谷,這就是所說的‘借給敵寇兵器和送給強盜糧食’(的做法)。如果荷蘭殖民者又趁機再次占據臺島,一定會暗中窺伺覬覦內地?!驹u分參考】關鍵詞:“乘隙”,譯為“趁機”“利用機會”等,1分;“竊窺”,譯為“暗中覬覦”等,1分。句意分:“藉寇兵而赍盜糧也”譯出“借給敵寇兵器和送給強盜糧食”等大致意思,1分。將其理解為互文來翻譯,如按課本譯為“給敵人提供兵器和糧食”(此句在部編版教材必修下冊高考必背課文《諫逐客書》出現,原文為“卻賓客以業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亦可:“竄匿山谷”補充主語,并譯出“(剩下的民眾)逃竄隱匿山谷”等大概意思,1分。14.(3分)①臺島歷來與內地民眾有關聯(1分):②船只有限,無法在短時間內運載臺島所有百姓到達內地遷居(1分);③棄地遷民,可能“對沿海諸省的安全造成危害”(1分)【評分參考】3分,每點各1分。參考譯文:材料一:施公的名諱是施瑯,號琢公。曾經憑借《邊患宜靖疏》請求(君主)進軍討伐臺島。康熙二十年,君上因為(臺島)敵寇尚未搗平,終究會成為邊境禍患,特意命令施公全權負責征討(臺島)的事宜。施公選拔精練勇銳的軍士、訓練舟船水上作戰的能力,操練演習了三年。在癸亥年六月十四日,官兵從銅山前進出發,徑直抵達澎湖。澎湖是前往臺島的必經之地,因此敵寇的精銳部隊全部集中在那里。劉國軒挑選精兵,聚集在牛心灣等地方,敵寇船只像星辰和棋子一般密集分布。施公命令大小戰船在船帆上用大字書寫將領的姓名,用以明曉(哪艘船只)前進或是后退、確定執行獎賞或是懲罰。十六日早上,施公命令七艘船只向前沖鋒迎浪進軍,徑直沖入賊船,焚燒殺死的敵寇超過官軍的數目。當時恰逢南邊潮汐涌動,充當前鋒的幾艘船只被急流沖散,賊寇的船只又聚合在一起,齊齊向官軍進攻。施公自己率領船只沖擊突襲,殺退賊船救出前鋒軍隊,暫時收兵,在八罩島停船駐軍。于是(施公)在二十二日,跟各營的軍士作戰前訓示講話,分成八隊軍士,每隊七艘舟船。施公自己統領一隊兵士,居中統籌調遣。將領和軍士鼓足勇氣向前進發,火箭一齊(向敵寇)進攻,焚燒敵寇的船只,使敵寇軍隊傾覆。劉國軒急忙跳下小船逃竄,僅有他自己脫身。澎湖島已經被攻破,施公認為臺島敵寇還沒有(徹底)消滅,不能輕視,應當實施攻心(從心理上瓦解敵人)的策略。(施公)(對于)被戰火焚傷漂浮于海上還沒有喪命的敵人,讓醫生為他們醫治;(對于)那些想要回家與妻子相見的敵人,就發放船只送他們回臺島。投降的士兵互相交談說:“(這種恩德就是)讓我們白骨長肉的大恩惠,誓死難以報答?!被厝ズ笠积R(向眾人)轉述,敵寇將士無不人心離散。敵寇元首鄭克塽下定決心請求投降。當時是七月二十七日。東南一帶苦受臺島叛賊(侵擾)的禍患,(這種情況持續)將近六十多年。臺島叛賊殘害百姓,白白耗損國家的經濟,(造成的危害)難以盡數。施公成就平定臺島動亂的功績,在南方邊遠之地宣揚國威。考察古代開疆拓土的名臣(的功績),(施公)確實當之無愧。材料二:有人建言應當遷移臺島民眾(至內地)、放棄臺島這一疆土,施瑯說:“明朝末年,臺島上土著居民混雜而居,但是那時候內地民眾暗中前往(臺島)繁衍生息,不低于萬人。崇禎元年,荷蘭殖民者聯合當地土著,漸漸成為朝廷邊境的禍患。順治十八年,鄭成功占據臺島。傳到(他的孫子)鄭克塽(的時候),(這種割據的情形)已經累積延續了幾十年。(而如今臺島)一朝獻地歸順朝廷,妥善處理臺島遺留問題的計策,尤其應當周密詳盡。如果放棄臺島這一疆土、遷移臺島民眾(至內地),憑有限的船只,來渡舟運載無限的民眾,不經過數年,是難以完成的。如果不能把臺島民眾渡舟運載完畢,(剩下的臺島民眾)逃竄隱匿山谷,這就是所說的‘借給敵寇兵器和送給強盜糧食’(的做法)。如果荷蘭殖民者又趁機再次占據臺島,一定會暗中窺伺覬覦內地。再加上夾板船的精良堅固,沿海各省一定很難平安無憂,到那時再出動軍隊征討偏遠的臺島,恐怕不容易見到功效?;I謀天下的整體形勢,一定希望萬無一失。我想海疆動亂的形勢已經平定,臺島的疆土一定不能放棄?!笔┈樀淖嗍璩噬铣?,皇帝下令準予施行。15.A(對“清風”理解有誤。此句的“清風”與下句的“惠化”相照應,均是用以指清廉仁惠的風化。所以選項中的理解“清風徐徐,吹拂百里”“寫安宜自然環境怡人”“為后文寫川光、日色等自然景象作鋪墊”均有錯。B對應詩句“浮人若云歸”。寫流民感于徐令的教化,紛紛返鄉耕作。一派安居樂業的祥和氣氛,而“白云一片去悠悠”以“浮云”喻“游子”,充滿不舍的離情別緒。情境氛圍完全不相契。C對應詩句“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分析準確。D對應詩句“行人皆怵惕”運用側面描寫,而《賣炭翁》中寫“黃衣使者”的詩句是“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屬于正面描寫,采用手法不同。)16.(6分)(1)《贈徐安宜》一詩可用以“觀風俗”,觀察安宜的風俗世情:官員治政清明,仁惠愛民: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和睦安寧。如詩中寫楚老以歌贊詠徐令的善政,徐令治政的聲譽傳播于京城之中:流民紛紛返鄉耕種,植麥種桑,生活和睦。(2)《大車揚飛塵》一詩可用以“怨刺”,諷刺朝中宦官勢焰熏天的時政。如詩中寫宦官驅車奔馳,氣焰凌人;生活上廣建宅第,豪奢淫逸。【評分參考】能依據詩歌內容寫出哪首詩“用以觀”,哪首詩“用以怨”,各得1分,共2分;依據“觀”“怨”具體寫出“觀”的風俗特點、“怨刺”的內容,各得1分,共2分;最后結合兩首詩的詩句分析,各得1分,共2分。如果第1點學生答題沒有明確體現,也可考慮賦分于后面兩點。如果學生認為《大車揚飛塵》可用以“觀風俗”,言之成理,酌情給分;而如果認為《贈徐安宜》可用以“怨刺”,則不給分。17.【考查能力要求】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2)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示例一: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出自《孟子·告子下》)示例二: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出自《五代史伶官傳序》)示例三: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出自《諫太宗十思疏》)示例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岳陽樓記》)18.A(“攻堅”比喻努力解決某項任務中最困難的問題,《現代漢語詞典》上并無“攻艱”一詞,更無“攻艱戰”一說,日常交際中多有誤用?!芭嘤敝概囵B,“提升”意為提高,相比之下,“培育”更契合“新質生產力”“新動能”“新”的特點。第二段強調科學技術應用到生產中的重要性,因此應選擇表示遞進關系的“更”而非表示并列關系的“也”?!叭诤稀币鉃閹追N不同的事物合為一體,“整合”意為通過整頓、協調重新組合,“融合”恰當。)19.①加強顛覆性科技創新②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空,參考上文“唯有加強原創性科技創新”可確定句式,圍繞本段觀點“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可確定內容;第二空圍繞第二段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購銷合同的履行及具體操作程序
- 一次性水果采購合同書
- 2025知識產權許可協議專利使用和授權合同
- 初中人教部編版核舟記教案配套
- 2025特約經銷合同范本
- 《糖尿病患者心理護理》課件
- 2025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購買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商務咨詢費用合同協議書模板
- 2025外墻涂料施工勞務承包合同書
- 2025年廣東省集體土地租賃使用權出租合同書
- 民營醫院的發展策劃書
-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6-2《分一分(二)》分層作業
- 就業引航揚帆未來
- 2024年TWI培訓課件(共50張)pptx
- 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課標解讀及教學思考
- 桃園桃紅頸天牛綠色防控技術規程
- 臥床病人床單整理與更換法-龔婕
- 2024年供應鏈可持續性培訓資料
- 成人住院患者跌倒評估與預防(團體標準)解讀
- 2024屆山西省重點中學中考適應性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通止規設計公差自動計算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