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新高考地理二輪突破復習城鎮和鄉村_第1頁
2025屆新高考地理二輪突破復習城鎮和鄉村_第2頁
2025屆新高考地理二輪突破復習城鎮和鄉村_第3頁
2025屆新高考地理二輪突破復習城鎮和鄉村_第4頁
2025屆新高考地理二輪突破復習城鎮和鄉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新高考地理二輪突破復習城鎮和鄉村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說明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上的體現。運用資料,說明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以及城鎮化的利弊。學科素養要求1.人地協調觀:(1)結合具體案例,認識鄉村和城鎮內部空間結構變化對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追求。(2)針對城鎮發展問題,認識推進新型城鎮化,優化產業布局的必要性。2.區域認知:能根據不同區域特征,說明地域文化對城鄉景觀的影響,說明不同國家和地區城鎮化進程的差異。3.綜合思維:(1)能結合城鄉功能區等圖文材料,分析城鄉功能區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2)能結合區域背景、說明城鎮化的過程、特點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4.地理實踐力:能夠結合某城鄉具體圖或規劃圖,綜合分析評價城鄉功能區布局的合理性。①依據圖文材料,判斷不同地區的鄉村和城鎮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的影響因素。(重點)②能說出城鎮內部各功能分區的特征,并說出其發展的變化的影響因素及其對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重難點)③能在具體的區域情境中判斷城鎮化的原因、影響和意義等。(重點)④能在具體的區域情境中分析地域文化的影響因素、以及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重點)⑤依據圖文材料,分析城鄉空間形態特征及其區位分析。(重難點)備考建議學習目標高考這部分內容考察是對城市相關原理的實踐應用,考生備考時需掌握城市相關的原理等的基本原理,特別要注重特定區域的積累,如我國的長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漢中城市群以及巴西等國家的虛假城市化問題等。大概念辨析景觀:相對固定在地表的實體要素,自然景觀如土壤、植被、地貌等,人文景觀如農田、礦山、道路、實用性建筑、紀念及藝術類雕塑或者建筑物等。本模塊主要涉及人文景觀。城鄉景觀:在城鎮和鄉村里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綜合體,景觀的空間尺度可大可小。大尺度的如一個聚落,中尺度的如城市中軸線,小尺度的如村里的祠堂。城鎮化:人口向非農聚落不斷集中的過程。城鎮化的特點可以用非農人口的增長速度、產業結構變化、城市數量的變化、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發展水平等來體現。03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01城鄉空間結構02城鄉區位04城鎮化進程及其影響(一)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基本概況二人轉踩高蹺

扭秧歌京劇

評劇

京韻大鼓昆曲越劇江南絲竹粵劇崇拜海神敬奉媽祖山歌民歌舞姿多彩民族眾多川劇性格潑辣吃苦耐勞高亢嘹亮的民歌,虔誠的宗教崇拜清真寺歌舞歡快晉劇秦腔馬頭琴那達慕豪放粗獷中國地域文化區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地域性1.地域文化的概念:是指人類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所創造的,具有顯著特色的文化。建筑服飾飲食宗教習俗習慣民間藝術精神文化節日與運動物質文化2.地域文化的表現形式: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

(一)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基本概況文化是人類活動的產物,與地理環境無關。地域文化誤區觀點一相同自然地理環境就會形成相同地域文化。觀點二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就不再發生變化。觀點三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一)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基本概況人們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結果,其外部形態和組合類型與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內涵、價值觀、審美觀。1.城鄉景觀概念(一)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基本概況地域文化城鄉景觀深刻影響影響并提升如云南紅河哈尼梯田,一方面,河流—森林—梯田—村寨共同構成人與自然協調的美麗鄉村;另一方面,哈尼梯田地區流傳下來的古代分水制度,也體現了人與人和諧共處的價值觀。(一)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基本概況(二)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表現1.地域文化對城鎮建筑空間布局的影響美國U.S.A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樓,建筑物高度向郊區遞減歐洲Europe城市中心有廣場、教堂等著名歷史建筑,高層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區以外美國歷史短,早期移民大部分來自歐洲,沿襲了歐洲自由主義精神的傳統,在后來的發展中形成了有別于歐洲的現代文化特征歐洲發展歷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們不愿意讓現代化建筑奪去歷史建筑的風采(二)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表現2.地域文化對城鎮建筑結構的影響中國CHINA表現:建筑有圍墻;園林講究含蓄,顯而不露,引而不發,忌直求曲,忌寬求窄。原因:中國地域文化具有很強的內向性、封閉性。美國U.S.A表現:缺少圍墻;強調整齊劃一,均衡對稱,直率敞朗,和盤托出。原因:西方地域文化具有很強的外向性、開放性。(二)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表現3.地域文化對城鎮建筑風格的影響表現:宮殿建筑的斗拱、仙人走獸、飛檐、亭、臺、樓、閣。原因:中國古代建筑突出皇權的重要地位。表現:西方宮廷中的噴泉、雕塑等。原因:西方國家城鎮建筑表現出教堂占優勢地位。中國CHINA西方Occident(二)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表現4.城鎮的色調、色彩體現文化底蘊原因:粉墻黛瓦散布于青山綠水中,低調而又淡雅,與秀美山川相輝映文化內涵:追求“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精神,人與自然的和諧。表現:形成原因:該城市為港口城市,修船工將修船剩下的油漆調為各種顏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風對木制房屋的侵蝕文化內涵:反映了當地的生產特點和風俗習慣中國江南城鎮的粉墻黛瓦智利瓦爾帕萊索(三)民居與地理環境華北四合院特點:四合院由北面的正房和東西兩側的廂房及南面的門樓組成,房屋座北朝南,它們之間用圍墻連結。外圍砌磚墻,整個院落被房屋與墻垣包圍,院墻加高,院子南北窄長,多向院內開窗,其中南窗寬大北面窗小或無窗。四合院的屋頂坡度較小。墻壁和屋頂都比較厚實。內部嚴格區分尊卑,正房由長輩居住,廂房為晚輩居住,布局上講究中正對稱。光照,傳統觀念氣溫、風光照(夏季太陽西曬)氣溫、風氣溫降水傳統觀念(三)民居與地理環境江南水鄉特點:江南水鄉的傳統民居多夾河而建,面街背河,順河展開。河谷平原地區為避免洪澇災害,多建在低階地或崗地上。座北朝南,房頂坡度普遍較大,四周設有排水溝;多在院墻上開漏窗,房屋也前后開窗。墻面多粉刷白色。屋頂結構也比北方住宅為薄。墻底部常砌片石,室內地面也鋪石板。水文地形降水光照氣溫(通風降溫)防潮隨堂練習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等優點.它主要分布在膠東半島的沿海地帶,海草房以厚石砌墻,通常有兩面的屋頂,也有壘垛形的三角形屋頂,屋頂用曬干的海草苫蓋,最厚處達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傾斜為50度角(左圖),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還罩上漁網,用石塊等小件重物作墜子垂腳。

(1)聯系當地的氣候特征,指出當地海草房的環境適應性。山東沿海氣候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多雪,海草房屋頂坡度大,易于排水,不易發霉;夏熱冬寒,四季分明,海草房房頂及墻壁較厚,建筑材料保溫隔熱;多大風天氣,海草房房頂層層壓疊,用漁網覆蓋,重物壓制,防風效果好。隨堂練習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等優點.它主要分布在膠東半島的沿海地帶,海草房以厚石砌墻,通常有兩面的屋頂,也有壘垛形的三角形屋頂,屋頂用曬干的海草苫蓋,最厚處達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傾斜為50度角(左圖),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還罩上漁網,用石塊等小件重物作墜子垂腳。

(2)與紅磚紅瓦的大瓦房相比,說明海草房被稱為生態民居的原因。石塊、海草等天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建筑草料廢棄后容易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與破壞;屋內冬暖夏涼,節約能源。隨堂練習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等優點.它主要分布在膠東半島的沿海地帶,海草房以厚石砌墻,通常有兩面的屋頂,也有壘垛形的三角形屋頂,屋頂用曬干的海草苫蓋,最厚處達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傾斜為50度角(左圖),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還罩上漁網,用石塊等小件重物作墜子垂腳。

(3)紅磚紅瓦的房屋已經在悄然替代海草房,說出海草房衰落的原因。城市化發展,年輕人離開村莊進入城市;現代建筑技術的發展和沖擊;海草房建造技術的凋零;近海養殖業的發展,建筑海草房的海草資源減少;大瓦房明亮寬敞,居住舒適。(三)民居與地理環境就地取材防寒/隔熱排水/防潮防風/透氣防火防盜采光遮蔭依照地勢民居與地理環境外形特征主要材料門窗朝向大小墻體的厚度形狀屋頂傾斜度色調木材沙土石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水文(河流)地形地質生物材料獲取氣候人口密度產業活動宗教信仰民族風俗空氣濕度降水采光晝夜溫差風氣溫巖石/土壤蚊蟲鼠蟻就地/價格房間布局(三)民居與地理環境黃土高原窯洞特點:冬暖夏涼,節省建筑材料原因:冬季寒冷,夏季高溫,降水較少,黃土直立北方民居特點:屋頂較平,門窗少且小,墻較厚原因:冬季寒冷,降水較少蒙古包特點:便于拆卸、架設和搬運原因:冬季寒冷,草地廣闊,居民以游牧生活為主江南民居特點:屋頂傾斜,門窗多且大,墻較薄,便于通風散熱原因:濕熱(三)民居與地理環境云南傣族竹樓特點:通風散熱,防潮和防蟲原因:濕熱,爬行動物、蟲類多青藏高原碉樓特點:平頂,門窗少,墻厚原因:高寒,光照強新疆平頂屋特點:屋頂平,墻厚窗小原因:氣候干燥,多風沙,太陽輻射強因紐特人冰屋特點:防寒保暖,節省建筑材料原因:終年寒冷,少有高大植被氣候濕熱,雨量大,氣溫高底層架空利通風散熱頂部坡度大不易集水印度尼西亞巴塔克式房屋英國鄉土民居降水多以茅草農舍為代表屋頂坡度大伊朗風塔氣候酷熱風塔用來通風降溫離河岸距離(m)群落屬性影響因子群落結構群落蓋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壤電導率(mS/cm)50喬—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喬—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喬—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喬—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喬—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喬—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喬—草45.009127.781.400.501100喬—草40.339163.061.580.661250喬—草34.339152.321.621.98(2022·湖南地理)舞龍、賽龍舟、武術等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經申報批準后,方可列入各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體育非遺”)名錄。龍常被先民視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龍元素體育非遺占到體育非遺總數的一半以上。右圖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情況。據此,完成1~3題。真題研析1.對該文化圈體育非遺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是A.氣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2.長沙市成為體育非遺密集區之一的重要條件是A.地形封閉 B.聚居民族多C.交通便利 D.經濟實力強3.關于該文化圈中龍元素體育非遺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農耕文化發展歷史悠久②河流眾多水量大,季節變化小③先民們的生活穩定安逸④受季風氣候影響,多旱澇災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DC考向1通過“地域文化”考查“區域認知”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距今已有5000~3000年歷史。三星堆青銅縱目像、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像等最為著名。青銅大立人像,人像高180厘米、通高260.8厘米,右手被證明握有玉琮。玉琮外方內圓,反映了古人對“天圓地方”的認知,在距今5250~4150年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中就能見到。下圖為“三星堆著名文物和良渚玉琮圖”。據此,完成1~2題。1.三星堆文物特點鮮明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在地區A.氣候特征較獨特 B.受古埃及文化的影響較大C.地理環境較閉塞 D.古人對外來文化排斥性強2.三星堆文物昭示了我國文化A.多源一體的特點 B.多源獨立性地發展C.主體是長江文化 D.地域性強于主體性考向預測CA考向2通過“地域文化與鄉村景觀”考查“綜合思維”(2023·遼寧大連市模擬)右圖為我國南方某古村一條小巷照片。據此,完成3~4題。3.與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的優點是①整潔美觀 ②易清掃③緩解酷暑 ④易滲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小巷狹窄,而兩側房屋墻體較高,這樣設計是為了A.減弱冬季風,較溫暖B.夏季利于兩側住宅通風散熱C.利于雨季房屋防潮D.可以大量匯集房頂坡面雨水考向預測AB03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01城鄉空間結構02城鄉區位04城鎮化進程及其影響(一)城鎮化的定義和標志1980年以前的深圳今天的深圳

1980年8月深圳建立經濟特區時,建成區面積僅為3.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1萬人,農村人口30萬人,城區5層樓為最高建筑:到2000年前后,深圳建成區面積130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0多萬人;2017年深圳建成區面積9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00多萬人。思考1:深圳多年的變化反映了什么現象?思考2:這種現象的標志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標志是什么?非農業用地(城鄉居住、工礦用地、交通用地)耕地面積變化1973年1.15%30.37%1983年4.92%27.55%1995年34.54%不足2%(一)城鎮化的定義和標志城鎮化:城鎮化又叫城市化,是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鄉村地域轉化為城鎮地域、農業活動轉化為非農業活動的過程。衡量城鎮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標: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城鎮人口比重大≠城鎮人口數量多城鎮人口比重是指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城鎮人口比重=城鎮人口數/總人口數)。城鎮人口比重是一個相對數值,城鎮人口數量多的國家或地區,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例如,與日本相比,中國城鎮人口數量多,而日本城鎮人口比重大。城鎮化水平≠城鎮化速度前者主要通過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來反映,比例越大,表明城鎮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時間段城鎮化水平變化的快慢,發達國家城鎮化水平高,城鎮化速度慢;而發展中國家雖然城鎮化速度快,但城鎮化水平仍然低于發達國家。(二)城鎮化的動力機制城鎮化和區域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城鎮是區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等,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環境改善。區域經濟的提高,又可為城鎮的發展增添動力,推動城鎮化進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城鎮化區域發展(二)城鎮化的動力機制①人口增長快,對土地壓力大;②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③受自然災害影響大。①就業機會多;②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③文化設施齊全;④交通便捷。拉力推力社會經濟發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二)城鎮化的動力機制越偏離此線表示越不匹配社會經濟發展鄉村農業發展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城鎮服務業發展城鎮工業發展剩余勞動力安排大量勞動力就業城鎮化人口向城鎮集聚鄉村轉變為城鎮一個國家和地區城鎮化的水平,體現其工業化程度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應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概念辨析:虛假城市化(超前城市化)和滯后城市化1、虛假城市化:又稱過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顯超過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過工業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主要是依靠傳統的第三產業來推動的。這種城市化的質量較低,不利于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反而容易造成諸多城市病的發生。eg.南美洲、中東部分國家2、滯后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化發展模式。這種城市化發展模式不利于充分發揮城市的集聚效應,對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都具有嚴重的阻礙作用。eg.南亞、東南亞部分國家(三)城鎮化的意義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增強區域社會和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城鄉居住環境(四)城鎮化的進程城鎮人口比例/100%時間020406080100初期階段中期階段后期階段讀圖回答問題:1、城鎮化分為哪幾個階段?2、每個階段城鎮化水平和發展速度怎么樣?折線圖讀圖技巧:看坐標看趨勢看斜率看關鍵點起點、終點交叉點轉折點極值點(四)城鎮化的進程城鎮人口比例/100%時間020406080100初期階段城鎮化水平較低,發展較慢城鎮化1人口由鄉村遷往城鎮鄉村地域轉化為城鎮地域城鎮的拉力和鄉村的推力表現圖解成因(四)城鎮化的進程城鎮人口比例/100%時間020406080100初期階段中期階段城鎮化水平較低,發展較慢人口向城鎮迅速聚集,城鎮化推進很快。隨著人口和產業向城鎮集中,城區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汽車普及后,許多人和企業開始遷往郊區(四)城鎮化的進程城鎮化1人口由鄉村遷往城鎮鄉村地域轉化為城鎮地域城鎮的拉力和鄉村的推力郊

區城鎮化2人口由市區遷往郊區市區人口激增,地價上漲,交通擁堵;郊區基礎設施的完善表現圖解成因圖解表現成因(四)城鎮化的進程城鎮人口比例/100%時間020406080100初期階段中期階段后期階段城鎮化水平較低,發展較慢人口向城鎮迅速聚集,城鎮化推進很快。隨著人口和產業向城鎮集中,城區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汽車普及后,許多人和企業開始遷往郊區城鎮化水平比較高,城鎮人口比例的增長趨緩甚至停滯。在有些地區,城鎮化地域不斷向農村推進,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產業遷往離城市更遠的農村和小村鎮,使大城市人口減少(四)城鎮化的進程表現成因人口遷往更遠的農村或小城鎮為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圖解圖解逆城鎮化3再城鎮化4表現成因人口遷回市區開發市中心衰落區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市中心Center郊區Suburb郊區Suburb農村Rural農村Rural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部分人口轉向近郊區人口遷往遠郊或農村人口重新實現內遷(四)城鎮化的進程概念辨析:郊區城市化與逆城市化

①從城市化進程來看,郊區城市化是發生在城市發展的加速階段,而逆城市化則出現在城市發展的后期階段。②從距離上看,郊區城市化是居民和企業遷往郊區,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業遷往離城市更遠的農村或小城鎮。③從城市自身發展上看,郊區城市化使城市面積擴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個大城市人口減少。(五)城鎮化的地區差異010203040506070809010018001850190019502000初期階段加速階段后期階段發展較慢推進很快,市區出現了很多城市化問題增長趨緩甚至停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減緩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加快(四)城鎮化的進程國家類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起步時間早晚早(英國最早,從18世紀中葉開始)晚(二戰后)原因工業化早民族獨立較晚,工業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趨緩甚至停滯速度加快原因城鎮化已推進到相對成熟的階段經濟迅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城鎮化人口比重高低高(>75%)低(40%左右),差異較大原因起步早,城鎮化水平高起步晚,城鎮化水平低所處階段后期成熟階段初期階段或中期加速階段動力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大批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流動民族獨立運動的勝利,經濟迅速發展現象及原因現象逆城鎮化現象城鎮發展不合理原因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鄉村地區及小城鎮基礎設施完善城鎮經濟畸形發展,人口增長快,農村勞動力過剩(五)城鎮化的地區差異我國的城鎮化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不同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水平不均衡。2021年我國城鎮化率為64.72%。城鎮化水平及特點我國城鎮人口有8億多,但城鎮的數量和規模還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城鎮化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城鎮化出現的問題如何描述某國家或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提示①所處階段:初期階段、加速階段或后期階段;②城市化水平高低;③城市化速度快慢;④城市化起步的早晚;⑤出現的城市化問題。城市化過程和特點的分析思路①根據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變化來判斷城市化速度。②根據城市面積、范圍的變化來判斷城市化速度。③根據不同區域類型(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判斷城市化進程和特點。④根據產業結構特點及變化分析城市化特點。⑤根據城市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分析城市化特點。概念辨析:郊區城市化與逆城市化(五)城鎮化的地區差異我國的城鎮化特點:起步晚、發展快、規模大、不同地區間發展水平差異大。(五)城鎮化的地區差異我國的城鎮化我國城鎮化問題①“土地城鎮化”速度太快。我國“土地城鎮化”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鎮化的速度,農民的土地北城鎮化了,而農民及其家屬卻未被城鎮化。一些城鎮通過行政區劃的調整,產生新的“城鎮區域”。②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水平及就業崗位不能適應如此急速的城鎮化。③給資源、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④冒進的城鎮化制約農業的發展。農村棄荒問題嚴重,近郊耕地被轉化為城鎮建設用地,形成了大量失地農民與城市邊緣人群,使糧食生產與消費量差距逐漸加大。(六)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城鎮化過程中容易出現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兩大類問題。這兩類問題的出現都是突破城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承載力而帶來的,但這些問題是可以通過合理規劃避免的,不是必然發生的。城市環境問題城市社會問題(六)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城鎮化一方面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通過改變地理景觀降低了城鎮容納污染物的能力,因此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可以采取的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使用清潔能源、垃圾分類回收、建立污水處理系統等);提升城鎮容納污染物的能力(保護城市濕地、加強綠地建設等)。1.城鎮化帶來的環境問題(六)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2.城鎮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城鎮人口高度集聚在有限的空間,城鎮的硬件(住房、道路、配套設施等)和軟件(管理、規劃等)條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而產生的。交通擁堵住房緊張貧富差距大失業率高社會治安差可以采取的措施:

合理規劃,加強管理;建立衛星城,開發新區;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等。離河岸距離(m)群落屬性影響因子群落結構群落蓋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壤電導率(mS/cm)50喬—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喬—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喬—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喬—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喬—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喬—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喬—草45.009127.781.400.501100喬—草40.339163.061.580.661250喬—草34.339152.321.621.98(2022·全國文綜乙)中心城區通常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下表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據此,完成1~3題。真題研析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變化的共同特點是A.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B.總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上升C.總人口增加,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上升D.總人口減少,中心城區人口比重下降

A城市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變化/萬人2010~2020年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變化/萬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廣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離河岸距離(m)群落屬性影響因子群落結構群落蓋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壤電導率(mS/cm)50喬—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喬—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喬—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喬—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喬—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喬—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喬—草45.009127.781.400.501100喬—草40.339163.061.580.661250喬—草34.339152.321.621.98(2022·全國文綜乙)中心城區通常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下表數據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區和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據此,完成1~3題。真題研析2.與四城市人口變化共同特點類似的中國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間形態 B.趨同的主導產業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級規模

D城市2010年中心城區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區人口變化/萬人2010~2020年中心城區以外地區人口變化/萬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廣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離河岸距離(m)群落屬性影響因子群落結構群落蓋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壤電導率(mS/cm)50喬—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喬—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喬—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喬—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喬—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喬—灌—草68.67913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