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高考作文回顧(2021-2023)2021年教育部命制四套試題作文:2021年新高考Ⅰ卷:《新青年》(強弱之變)2021新高考Ⅱ卷:書法悟人生(“逆鋒起筆,藏而不露;中鋒用筆,不偏不倚;停滯迂回,緩緩出頭”)2021年全國甲卷:建黨100周年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可為與有為)2021年全國乙卷:射箭悟人生(“修身、矯思、立義”)2022年教育部命制四套試題作文:2022年新高考Ⅰ卷:圍棋悟人生(“本手、俗手、妙手”)2022新高考Ⅱ卷:建團百年(“選擇·創造·未來”)2022年全國甲卷:《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移用、借用、創造)2022年全國乙卷:“雙奧之城”北京(“跨越,再跨越”)2023年教育部命制四套試題作文:2023年新課標Ⅰ卷:好故事是有力量的2023新課標Ⅱ卷:安靜一下不被打擾(少年學習、生活、成長空間)2023年全國甲卷:“技術發展”對人的意義2023年全國乙卷:一花獨放不是春(合作共贏)2024年教育部命制的九省聯考四套試題作文:安徽、貴州卷:文化遺產廣西、吉林卷:親人、朋友之間送禮還是送錢河南、黑龍江、甘肅卷:交錯帶(單概念作文)新疆、江西卷:報考大學時專業選擇二比較探尋規律1.從作文主題上看,立德樹人是基點。2021年建黨百年,2022年建團百年,2023年講好中國故事,科技發展與人的生活,合作共贏等重大時事熱點問題,都在作文題中得到展現。新高考試題歷經多年積累,試題不再回避熱點,而是直接面對熱點,在引導課堂教學與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現實熱點和生活實踐。當年時政熱點值得關注。2.從作文類型來看,思辨話題是重點。2021年思辨:全國高考,有8套試題,其中有5套作文呈現出關系型思辨性作文。全國甲試卷“有為與可為”,全國新高考Ⅰ卷“強與弱”,北京卷“生不逢時、安分隨時、生逢其時”,上海卷“時間沉淀與價值認可”,浙江卷“取與舍”。2022后思辨:高考全國甲卷“直接移用、借鑒化用、情境獨創”,2022全國新高考Ⅰ卷的“本手、妙手、俗手”,2022全國新高考Ⅱ卷的“選擇·創造·未來”,2022高考全國乙卷的“跨越,再跨越。”2023年的“青少年成長空間”,““技術發展”對人的意義”;“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等均為思辨性話題。3.從作文材料來看,審題立意是難點。2021年新高考卷的寫作試題,材料多有辯證意味,更需要感悟思考,富有哲理,思辨意味濃,思維強度加大。2022年,同是思辨話題,變化很明顯,多呈現三元關系,2023年四套命題雖有變化,但本質上仍是引導考生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命題堅持價值引領,注重思辨。2024年的九省聯考四道命題,表面上沒有思辨,實際上并沒有脫離思辨的航道,而是希望在思辨的理論性和具體生活的實踐性之間達成一個平衡,話題內容在廣度上拓展,帶來深度思考上的難度。同時注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而言,第一步重點,也是難點,就是審題立意要過材料關。
三2024年九省聯考啟示九省聯考給我們提供了四套作文,分別是“選專業”“送禮還是送錢”“交帶”“文化遺產”。這四道作文題一經面世,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其中呼聲最高的莫過于:“新高考不走思辨了嗎?”其實,恰恰相反,這四道作文題并沒有脫離思辨的航道,而是希望在思辨的理論性和具體生活的實踐性之間達成一個平衡,既不走高度抽象、過分哲學化乃至脫離生活的純理論路線,也不走一味堆砌實例素材、社會熱點的假大空路線,而是試圖聚焦學生個體,問出“元芳,你怎么看?”的問題。從這四道作文題目看,命題材料的表述簡練,任務指向明了,大大降低了審題門檻。由此可見,備戰2024年高考,還得保持定力,扎實練好基本功。一是關注社會生活,為時而著。綜觀四道作文試題,均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無一不在引導考生時刻關注社會,密切聯系生活。二是注重思辨寫作,深入開掘。思辨性,就是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注意作文材料中諸多關系的闡發,學會對立辯證、多角度分析、多層面論證說理。四2024考前作文重點題型復習從2021到2023,再到2024教育部九省聯考,作文一直處在重要轉型中。這些變化是連續性的,從新老高考的“交錯帶”過渡的平穩性角度考慮,2024高考作文當然肯定會有一些新變化,但不可能有大變化。2024年高考考前作文“四個關注”:1.要關注時事政治作文。預測2024年高考四套試題中,至少有一道時政素材的作文題。高考命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學生,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激勵學生,助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從時政角度分析,每年高考作文都有不同程度涉及。2022年語文全國乙卷作文圍繞“北京:雙奧之城”組織信息,集中體現新時代我國在體育、科技、交通、經濟等方面的卓越與跨越,引導學生體會奧運會成功舉辦背后的國家力量和制度優勢,將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2022年新高考Ⅱ卷發建團百年為時代背景,材料從科學家、攝影家和建筑家三個人物的職業選擇、職業精神和職業理想切入,引導當代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2023年新課標Ⅰ卷體現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故事,其中中國故事,中國速度,中國力量等熱點話題,在此題中均有涵蓋。2023年的全國甲卷及全國乙卷分別涉及科技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時政大事。2024年的九省聯考涉及的是文化傳承、社會變遷的交錯帶、專業選擇等時政題材。故大膽推想,2024年命題將延續這一風格,聚焦時代重大現實問題、關鍵歷史事件、社會熱點話題、科技前沿進步、偉大建設成就等,著重考查學生的家國情懷、奮斗精神、責任擔當與理想信念,以及美育、體育、勞動等領域的道德品質。關注時政,不僅是為寫時事類作文的需要,也是豐富作文素材的必須。無論是寫哪一類的作文,考生都需要聯系社會現實來論述觀點,而最新鮮的時事素材是我們的首選。一句話:時政熱點要關注,時政素材要積累。2.要關注思辨作文。預測,2024年高考的四套試題中,思辨話題仍然是大概率。思辨作文和主體方向是不會改變的。作文材料會給出思辨的雙方或多方,讓考生對其中的思辨關系加以闡述,難度在于對概念內涵的理解、怎樣找準角度怎樣把思辨關系說清、怎樣聯系社會現實把道理說透徹。3.要關注傳統文化。預測,傳統文化題材作文也是大概率,主要表現在作文材料取材于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高考語文命題的文化要素,構成命題的重要內容。作文中的傳統文化,主要體現在作文材料中,以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名言名句、文化現象等形式出現,“取材傳統,觀照現實,照亮當世”,讓考生對傳統文化進行思辨性、批判性、創新性思考,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對傳統文化進行新時代的傳承和發揚。4.要關注美育話題。預測,美育或者含有美育話題的作文有可能出現。“五育”的教育理念是我國教育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五育”并舉成為培養新時代人才的教育方式。“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成為高考命題要求。“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內容之一。德體勞在往年高考作文中出現過,2024年,美育是可選的重要話題。5.漫畫作文,有可能出現。漫畫作文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作文形式,需要考生對漫畫進行解讀和分析,理解漫畫所表達的主題和意圖,并在此基礎上展開論述。這種作文形式需要考生具備一定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時也需要考生對漫畫所涉及的話題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雖然漫畫作文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不高,但考生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作文形式。
五閱讀例文,有備而來,迎戰高考01砥礪前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走過千山萬水,還要跋山涉水;跨過雄關險隘,還要闖關奪隘。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四周年招待會上的一句重要講話。國家如此,人生亦然。作為青年人,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受與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踔厲向前,篤行不怠“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年前,屈原喟然長嘆。如今,“走過千山萬水,還要跋山涉水;跨過雄關險隘,還要闖關奪隘”,新時代領路人如是說。生命不息,求索不止,就像時間的長河,片刻不停地奔涌向前。人生亦然,在路上,沒有人能扼住生命前行的腳步,或匍匐行進,或砥礪前往,或戮力向前。青年我輩,自當踔厲向前,篤行不怠。風雨飄搖時,俯下身,匍匐前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曾經,國事危篤,大廈將傾,中華民族岌岌可危,前路一片迷茫,無數愛國志士匍匐前行,探索救亡圖存之路。嚴復的睜開眼睛看世界,梁啟超的為國奔走,林覺民的一片赤誠,他們在風雨如磐的暗夜之中,俯身匍匐,以己之力,前行不止。如今,物阜民豐,生活優渥,可是,年青一代太缺少歷練和沉潛,故而,踵武前賢,在求學路上,束己修身,我輩更需匍匐前行。只有能匍匐前行,才可以踔厲向前,篤行不怠。道路崎嶇時,昂起頭,砥礪前行。時下有一句很流行,“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忍著不適,承受著不甘,經歷磨煉,克服困難,砥礪前行。沒有人隨隨便成功,歷經磨礪始得玉成。笑對苦難,昂然前行,江夢南不懼疾患,收獲學業碩果累累;從腦癱少年到“阿甘”廠長,44歲的陸鴻“感動中國”。若沒有傷痛,傷口就難以長出翅膀,他們砥礪前行,不懼坎坷。我輩青年,面對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建功立業更需磨礪,不斷前行。砥礪奮進,無畏艱難,踔厲向前,篤行不怠。創榛辟莽時,挽起手,戮力前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萬物互聯,天下大同,與人合作,勠力向前。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形成合力才能走的更遠。更何況在這個性張揚的時代,最需要團隊合作,所以,青年想要有更大的進步,必須學會與人合作,戮力前行。中國航空航天團隊,國測一大隊,北斗導航團隊——精誠合作,相互協調,前行的路上,只有手挽手,肩并肩才能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合作共贏,勠力團結,我輩青年干事創業不斷前行。建功新時代,我輩當勠力,踔厲向前,篤行不怠。“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踔厲向前,篤行不怠。在路上,不要停下前行的腳步。阿爾卑斯山谷的路牌上寫著“慢慢走,風景在路上”,是啊,只有不斷前行,才能看得見一路的彧彧花繁。世間百味在路上,出發!02甲骨文“立”(2024·南京鹽城·高三二模)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如圖所示,甲骨文中的“立”字,是一個四肢舒展的人直立于大地之上的形象。“立”字原本也兼有“位”的意思,“人”下面的一條橫線,標記了所處的位置。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青年當自立,添光匯星河甲骨文中,一個人直立于大地之上便是“立”,而那條代表大地的橫線,則標注了人所處的位置。一個“立”字蘊含著老祖宗的大智慧,體現著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精神風貌。吾輩青年當自立,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身行動將其內涵發揚光大。孔夫子云:“三十而立。”作為青年人,我們應當如何直立于大地之上呢?“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心有熱愛,志向遠大,品格堅毅,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之中立穩自己。席嘉琪十二歲在國際街舞大賽中斬獲金牌,她將外界源源不斷的質疑和施壓化作自己成長的養料,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一往無前,熠熠生輝。盲人小提琴演奏家馬奕菲,童年初學小提琴時顯現出毫無天賦的笨拙,但她憑借自己對琴聲的熱愛,執著于初心,終于以一首《雪花》驚艷了冬殘奧會的舞臺,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不為逆境所打倒,沖波逆折之后仍能扶搖直上,這是青年自立最美的模樣。立于寒風亂石之中,仍然能夠綻放自己的光芒。“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青年自立,還要“立”于勇氣之上,方能展現“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邁。理工科學霸洪昊昀打破世人對選美的偏見,在世界小姐比賽中表現優異。“沒有人是被他人定義的,學霸也可以在舞臺上放光發熱。”面對記者的提問,洪昊昀淺淺笑著,但她的眼中透露出來的是堅毅、是勇敢、是自信、是浪遏飛舟的瀟灑。新時代領路人強調:“如今我們身處百年之未有大變局之中,應抓住機遇,促進自身發展。”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把個人理想融入社會,在國家與民族的發展藍圖中,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立足現實,拼搏奮斗。00后的我們生來就是網絡原住民,更應趁著如此注腳,讓個人追隨科技進步,增強掌控數據時代的本領,成為建設現代化強國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自己的領域上,如煙火一般,有一分熱發一分熱,有一份光就發一份光。微光閃耀,足以匯集成滿天星河。當代青年,生逢盛世,當直立于天地之間,心懷遠志,立足當下,勤奮學習、砥礪奮進,在自立自強的道路上,擔當盡責,多作貢獻,向祖國人民交出青春優秀的答卷。03走出去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出”是人生的一個方向,“出”是走出家門,走出校門,走出自己之前的舒適區……走出去,你才會有閱歷,有沉淀,有氣質;走出去,才能與世界同呼吸、共發展、齊分享。當然,走出去也是有風險的,收獲可能要以選擇為前提,甚至以舍棄為代價。對于“走出去”這個話題你是如何看待的?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走出去:從必須到勇敢人生有多種選擇:或三五好友“悟言一室之內”,或一人獨坐焚香竟夜讀書,不能說不會增長閱歷,陶冶性情,增添氣質;但是走出去,與世界“同呼吸,齊分享”則是另一番廣闊的天地。二者不能相互代替。走出去是另一種陶冶和沉淀。尤其是青年,必須走出去,勇敢走出去。為什么青年要走出去?一是與時俱進:歷史發展必然走向全球化。從非洲出發的人類腳步到大航海時代的烈烈帆影,從鐵路、飛機、電報、電話的發明到網絡通信、5G技術、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世界從未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科技進步和工業革命,讓人們從雞犬相聞的農家小院走向互聯互通的“地球村”;商業、金融、信息和交通構筑的現代立體網絡,織就了我們的當今生活;求學、就業、社交、旅游……這些活動無一不要走出去。走出去是工業化、商業化和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必然。二是個性綻放:個人發展必然走向開放化。封閉,可能會很安定,但也必然保守。長時間的封閉也必然走向落后。荀子說“學不可以已”“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說明人是可以改變且必須改變的,這就是發展。就像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脫鉤、芯片斷供不能阻擋華為5G手機上市一樣,互聯互通、共享共榮的時代,如錢塘潮勢不可擋。抓住機遇,年輕人要勇立時代潮頭。誠然,走出去有風險,創業未必人人成功,求學未必人人成才。負笈前行,長途漫漫,一路艱辛。玄奘西行求法,魯迅東渡求知,皆是如此。葉嘉瑩先生也曾說過:“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或許這就是人生。然而,人生不能因噎廢食。總有一些人因此不思進取,甘為人后;或自怨自艾,畏首畏尾;或自私自利,小院高墻。前者如晚清的中國,閉關鎖國;后者如當今的美國,構筑壁壘。殊不知,真正懂得生命哲學的人或國家,總是以開放的心態擁世界入懷。這樣的人即使足不出戶,也是“走出去”了。走出去不一定如徐霞客踏遍祖國千山萬水,飽覽神州錦繡河山。據說康德一生未離開他生活的德國小鎮,可是依然關心頭上的蒼穹和內心的道德律。哪一個賢才不是以開放之心日有精進?走出去,首先是精神的開放、勇敢、自由和獨立。這也應該是生命本然的樣子。所以,不管腳在哪里,心首先要走出去。走出去,才知道自己的視野多么有限,更知道自己的可能多么無限。一點風險沒有,終將一事無成。因為生命的哲學就是綻放的哲學,生命的過程就是自我雕塑的過程,它不可能沒有取舍和疼痛。走出去是青年人最好的選擇。我們要勇敢挑戰自己,借得一雙翅膀,搏擊萬里長空。04量化生活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如今不少中小學生都有一周每天每個時間段的自律打卡本或自律打卡表,用各種色標記全天時間軸;一些青年參加了諸如30天運動打卡訓練營或百日閱讀自律營,每天標記這是完成的第幾天,距離目標還差幾天:一些成年人每次吃飯都會帶上一臺電子秤,計算食物精確到克來控制熱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生活數字化,并把這種新方式命名為“量化生活”。量化人生目標、精確時間管理讓人生具有目標感、掌控感,但也帶來了一些思考:人的生活究竟能否被量化?人生必須量化嗎?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生活追求量化,人生非必幸福“量化生活”一詞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人們既感嘆于生活也能被量化的同時,也不禁發出疑問,量化生活是否等于幸福生活?我認為,充實而又幸福的生活,不能僅僅依靠量化來實現。量化生活的出現,暗含了當代社會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當代社會的特點即“快節奏”。雖然物質生活早已富足,但人們卻并沒有對生活得到滿足。如何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幸福,于是人們將目光投向于科技。“量化生活”即為人們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與高科技、快節奏的時代特點融合產物,通過科技將生活轉化為數據,再將數據達到預期值,即達到了所謂的“理想生活”。量化生活提高了生活之效率,但未必提高了生活之質量。一方面,我們不可否認,量化生活大大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習慣,提高了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有針對性與計劃性的做事。但另一方面,過度的量化反而使我們壓力倍增,畢竟,生活中總是有些事物是不能被量化的,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若親情,友情被冰冷的數字代替,那么人們就會失去人類最本質的情感走向,孤獨與空虛。并且,計劃被打亂的煩躁,目標未完成的氣餒,在朋友圈打卡、曬步數,互相攀比,讓人們逐漸忘記了一開始去量化生活的初心,不自覺陷入內卷、盲目攀比的怪圈,使人們的精神內耗不減反增。總之,“量化生活”不等于“高質量生活”,僅僅去“量化”并不能得到我們真正想要的充實又幸福的生活。我們應如何去看待“量化生活”?又如何去追求生活的質量呢?我認為,適度量化,用心熱愛與感受生活,并行不悖。我們可以適度地量化一下我們的生活,如量化一下時間,使我們每天過的充實,量化一下身體,每天養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適度量化可以使我們舍棄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雜冗,輕裝上陣。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品味生活中那些無法用數字代替的酸甜苦辣,更加勇敢直面我們內心的情感。如芥川龍之介所言,“我們應學會在細小的生活中體味無上甘露”,增加我們對生活的充實感與獲得感。總之,“量化生活”并非高質量生活,若追求生活的質量,除了適度量化之外,還應用心體驗生活,看到生活中無法用數據代替的部分。05品詩詞魅力,悟當代價值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芣苢》流露了“采采芣苢”的快樂,《短歌行》表達了對“天下歸心”的渴望,《歸園田居》抒寫了“復得返自然”的淡泊,《夢游天姥吟留別》體現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堅守……優美的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中華兒女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為進一步認識古詩詞的當代價值,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你所在班級擬舉行“品詩詞魅力,悟當代價值”主題閱讀分享會,分享閱讀體驗與思考。請結合你學習過的古詩詞,寫一篇發言稿。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詩詞,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詩詞,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這段時間,語文老師一直在檢查大家古詩詞的背誦情況,我私下聽到有同學抱怨說:都21世紀了,為什么還要讀古詩詞?今天我就想告訴大家我對古詩詞的看法:讀古詩詞,了解上下千年歷史,縱橫萬里華夏,千萬詩人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都可以納入我們的眼底、心中;在詩詞中來體驗人生百態,看到更大的世界。古詩詞,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古詩詞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到詩意的美。從個人角度來看,古詩詞使人更易感知美,悟到理。很多人都感慨,出門旅游的時間太少,即使出了門,處處都是人,也無風景可欣賞。殊不知生活中從不缺少美。春日,當別人感慨陰雨綿綿,春風乍緊時,讀過杜甫“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人卻能領會另一種清新活潑之美。夏日,當別人厭煩,烈日炎炎,蟬聲嘶啞時,讀過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人卻能在夏夜感受到山林的靜謐之美。秋日,當別人哀傷秋風蕭瑟,萬物寂寥時,讀過韓愈“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風揚”的人卻能體驗將目光伸向高空的廣闊美。冬日,當別人抱怨,天寒地凍,單調冷清時,讀過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的人卻能在冰天雪地里發現別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親子活動心得體會(16篇)
- 《廣告傳播策略》課件
- 2025年食堂管理員個人工作總結(14篇)
- 隨車吊租賃合同電子版(7篇)
- 聚氨酯打針施工方案
- 個人房產合同范文(4篇)
- 小學數學冀教版一年級下冊六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 有關環保的演講稿(17篇)
- 室內粉飾施工方案
- 《網易云課堂課件推廣》
- 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考點梳理+對點訓練(原卷版+解析版)(打包7套)
- 幼兒繪本故事:如果不洗澡
- 2022年《趣味接力跑》教案
- 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課程標準
- 汽輪機上缸吊出及翻缸風險分析及管控措施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填寫樣表
- 管道機器人畢業設計正文
- 國電南自PSL 641U線路保護測控裝置技術說明書V1.1
- 2022年國網輸變電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術措施[1]
- 出口退運貨物追溯調查情況說明表
- 49.5MW風電場變電所電氣部分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