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山西省洪洞縣重點名校中考歷史全真模擬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2019年4月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主持會議并致開幕辭。“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旨在借“絲綢之路”這一歷史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辟()A.促進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B.加速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C.加強了區域文明的交流 D.推動了中國同亞非拉地區的貿易往來2.下列圖標所示的區域和國際性組織中,中國加入的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某部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革衣服之制”“詔改姓為元氏”“文武盡遷洛陽”“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這部史書記載的歷史事件是A.商鞅變法B.光武中興C.孝文帝改革D.貞觀之治4.“中國的首都幾次被西方的武裝力量所占領,這是近代中國最痛苦的一個時期。”“中國的首都”曾在下列哪兩次戰爭中被“占領”()①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5.它是資產階級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經過多次修訂,現在仍在法國施行。它是A.《人權宣言》 B.《拿破侖法典》 C.《獨立宣言》 D.《共產黨宣言》6.“14世紀,一場重視繼承古代文化遺產,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到來了,人文主義開路、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相繼取得了璀璨而輝煌的成就,群星閃爍,燦若霓虹。”下列有關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的敘述,你認為有誤的一項是()A.“由信仰、幻想、幼稚或偏見織成的神學面紗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了。”B.運動的目的是重新學習和宣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讓人們回憶起古代的輝煌C.墨子提出兼愛非攻、莎士比亞贊揚人性高貴,都體現了這場運動的核心思想D.順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7.2013年7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在河北省西柏坡提出“面向未來的趕考”;六十五年前,毛澤東在離開西柏坡時提出“進京趕考”。下列能夠體現毛澤東“進京趕考”成績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③土地改革④港澳回歸。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一位參加和會的代表說:“我們初來巴黎時,對即將建立新秩序滿懷信心;離開時,則已覺悟,新秩序不過是比舊秩序更加糾纏不清。”他所說的“新秩序”是指()A.維也納體系 B.華盛頓體系C.凡爾賽體系 D.雅爾塔體系9.普京說:“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彼得一世的改革對俄國歷史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打擊了農奴制度②增強了俄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③為俄國后來的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有利條件④鞏固了貴族,地主和商人的國家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0.“如果此軍事行動成功,就可切斷國民黨軍津浦、平漢和隴海三條交通線,還能東懾南京,西逼武漢,瞰制中原,直接成助敵人長江防線以及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的統治,迫使敵人的主力從山東、陜北回援,從根本上改變戰局”,此軍事行動指的是A.轉戰陜北B.挺進大別山C.淮海戰役D.渡江戰役11.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C.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2.“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它的產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歷史條件。在中國,五四運動以后,這些條件逐步具備了。”據此得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是A.共產國際的援助B.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C.馬克思主義中國化D.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13.毛澤東曾評價一部小說:寫的是幾個家庭,主要是一個家庭。通過家庭反映社會,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不看這部書,就不了解中國的封建社會。這部書是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西游記》 D.《紅樓夢》14.香港和澳門能夠回歸祖國的最主要原因是A.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增強B.中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C.“一國兩制”構想適合港澳區情D.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15.在1934年的頭四個月里,”公共工程藝術計劃“雇傭了三千多位藝術家,在全美各地為政府的各種建筑創作了一萬五千多件藝術品。政府部門計算了藝術家們的報酬:總計118.4萬美元,每件作品約合75.59美元。該計劃的作用是A.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制衡原則 B.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C.最大程度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D.有助于增強政府調控能力16.2016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紀念日。某班同學要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背景”的主題黑板報,下列選項可作為板報內容的有()①十月革命的影響②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發展壯大③北伐戰爭的勝利④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展示人民海軍嶄新面貌,激發強國強軍堅定信念。回顧歷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是A.北海艦隊B.華東軍區海軍C.南海艦隊D.東海艦隊18.20世紀三十、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力量是威脅全世界的邪惡勢力,企圖稱霸世界,氣焰囂張,粉碎法西斯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是()①莫斯科保衛戰勝利②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③平型關大捷④抗美援朝戰爭勝利A.①③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19.介石先生慧鑒:“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余。先生領導全國民族進行空前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凡我國人無不敬仰。此物此志,如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祝民族革命之禮“毛澤東謹啟。民國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據材料判斷,這背景應該是A.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B.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C.國民黨正面戰場堅持抗戰D.國共重慶談判20.梁啟超說:“近五十年來,中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國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期先從機器上感覺不足……第二期便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由此得出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是A.各階級都參與了探索B.道路曲折最終失敗C.借鑒了各國探索成果D.從學器物到學制度再到學文化21.隋朝與秦朝的相似之處有()①都定都于洛陽②都首創了影響深遠的重要制度③都興建有大型的著名工程④都是暴政而亡的短命王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2.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第二次反思”對近代化的推進主要是()A.器物技術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生活習俗23.世紀一場爆發于美國的全球規模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出現了。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上臺,宣布實行“新政”,在同一年里,大洋彼岸的歐洲大陸發生的重大事件是()A.德國希特勒上臺 B.列寧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C.俄國十月革命爆發 D.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24.在央視欄目(平語近人)中介紹了很多主席引用孔子的主張,其中一句是“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該主張認為A.孔子主張施仁政于民、為政以德B.孔子主張應該有教無類C.孔子認為為官廉潔、注重修身立德D.孔子認為應該因材施教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春秋戰國時期,________家主張教化百姓,以“禮”治國,________家強調用“刑罰”加強統治。26.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事件是。27.小明準備撰寫關于明代手工工場生產的歷史小論文。他主要查閱的著作是()A. B.C. D.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20世紀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對此某班同學展開探究活動。請你按照問題要求,完成探究活動。探究活動一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動材料一材料一中圖片一、二反映的兩次會議使帝國主義列強在一戰后形成了哪一體系?這一體系能否長久存在下去?為什么?“二戰”結束后,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開始了長時間的“冷戰”,“冷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伴隨蘇聯解體,兩極格局不復存在。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發展的整體態勢是如何?探究活動二世界經濟格局的變遷材料二西歐與日本都是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們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域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摘自《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的講話》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二戰后至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變化情況。探究活動三對全球化的認識材料三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新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抑制全球化。——江時學《發展中國家怎么辦──拉美國家的實踐》你贊同材料三的觀點嗎?請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的理由。29.(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鄧小平同中央負責工作人員談農村政策問題時,肯定了安徽省肥西縣和鳳陽縣的包產到戶做法。他說:農村政策放寬以后,一些適宜搞包產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關鍵是發展生產力。——摘編自《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80年》材料二和平解決問題,可以采取獨特的模式,社會制度不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國資本不動,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即使武裝統一,的現狀也可以不變,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一個區,還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鄧小平(1981年8月26日會見港臺知名人士傅朝樞的講話)材料三市場經濟在中國從萌芽到發展、到不斷完善,與鄧小平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是分不開的。特別是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徹底解除了傳統的思想束縛,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的基石。——葉金生《鄧小平理論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根據材料一,概括鄧小平支持“包產到戶”做法的理由。根據材料二,概括出鄧小平的構想,并指出這一構想首次成功實踐的例子。根據材料三,歸納鄧小平南方談話重要作用。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鄧小平的政治智慧30.(7分)判斷分析史實結論A魏晉南北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為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特別是8年全民族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C1972年2月,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并與中國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D1919~1920年協約國分別與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簽訂一系列條約,構成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列強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1)上表A~D四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不正確的一項是。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選之項)。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C【解析】
A.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A不符合題意;B.加速了殖民擴張和掠奪也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B不符合題意;C.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是絲綢之路的影響。絲綢之路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C符合題意。D.促進了亞非與拉美地區的貿易往來,這不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美洲地區的發現是在新航路開辟過程中發現的。D不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2、D【解析】
依據題干“中國加入"判斷①③④,為了順應經濟全球化,1991年中國加入了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但是中國沒有加入歐洲聯盟,所以②不符合題意。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3、C【解析】
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遷都洛陽,并進行了一系列漢化改革,包括穿漢服、改漢姓、說漢話等。故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BD項。故選C。【點睛】本題是材料選擇題,解答材料選擇題要尊重原材料的意思,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語句。本題的關鍵語句是“革衣服之制”“詔改姓為元氏”“文武盡遷洛陽”“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根據這一關鍵語句即可得出正確答案。4、D【解析】試題分析:根據所學知識,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占北京,闖進圓明園,將圓明園洗劫一空并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鴉片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中侵略者沒有進入北京。②④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D選項是正確的。【考點定位】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八國聯軍侵華戰爭5、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是《拿破侖法典》。拿破侖在位期間,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拿破侖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很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所以B選項正確;《人權宣言》不是資產階級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故排除A選項;《獨立宣言》是美國的,不符合題意,因此排除C選項;《共產黨宣言》不屬于資產階級的法典,不符合題意,因此排除D選項;故本題選B。6、B【解析】根據題干的“14世紀,一場重視繼承古代文化遺產,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到來了,人文主義開路、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相繼取得了璀璨而輝煌的成就,群星閃爍,燦若霓虹。”可知這場思想解放運動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最先開始于意大利,提倡以人為中心,使神學面紗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了。故A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文藝復興表面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故B敘述錯誤,符合題意;戰國時期的墨子提出兼愛非攻,提出人與人的和諧相處。莎士比亞贊揚人性高貴,這些都體現了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故C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順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故D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根據題干“14世紀,一場重視繼承古代文化遺產,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到來了,人文主義開路、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相繼取得了璀璨而輝煌的成就,群星閃爍,燦若霓虹。”判斷這場思想解放運動是文藝復興。7、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說的“進京趕考”其背景是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黨的工作中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中共即將成為執政黨。能夠體現毛澤東“進京趕考”成績的是①②③,所以答案選B。8、C【解析】A項是1914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確立的,排除之。B項是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上確立的,排除之。D項是雅爾塔會議上確立的,也包括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波茨坦會議確定的有關內容,排除之。只有C項是巴黎和會上確立的,故選C項。9、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決心改變俄國的落后面貌,實現富國強兵。彼得一世在位期間,順應歷史潮流,進行改革,引進西方成果,擺脫封閉落后局面。仿照西歐實行軍事和經濟改革,增強了國家實力,躋身于歐洲強國行列,為俄國的近代化創造了條件,奠定了近現代俄國強大的基礎,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但是在他的統治下,農奴制卻進一步強化;關于彼得一世改革的作用的②③④,錯誤的是①打擊了農奴制度。②③④表述均正確,故本題選A。【點睛】本題選項所以組合型,可用排除法快速排除錯誤選項。10、B【解析】
依據材料“如果此軍事行動成功,就可切斷國民黨軍津浦、平漢和隴海三條交通線,還能東懾南京,西逼武漢,瞰制中原,直接威脅敵人長江防線以及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的統治”,結合課本所學,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向國民黨統治區發動大規模進攻,直插敵人兵力空虛的大別山地區,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B項符合題意;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轉戰陜北一帶,對抗國民黨的重點進攻。A項不合題意;淮海戰役屬于三大戰役,人民解放戰爭開始轉入戰略決戰。C項不合題意;渡江戰役是人民解放戰爭的最后戰役,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11、D【解析】
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選D。12、B【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共產國際的援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也是共產黨誕生的條件,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所以ACD項與題意不符,B項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根據材料信息對選項進行分析,四個選項內容都是共產黨誕生的條件,但是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其他選項與材料信息無關。13、D【解析】
依據題干“寫的是幾個家庭,主要是一個家庭。通過家庭反映社會,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不看這部書,就不了解中國的封建社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部書是《紅樓夢》。故正確答案為D。清朝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它以賈府的盛衰變遷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廣泛觸及清朝中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顛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BC均與題干“寫的是幾個家庭,主要是一個家庭”不符,故選D。14、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使香港和澳門得以回歸,故A正確。中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港澳回歸的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一國兩制”的構想是港澳回歸的關鍵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排除C項。由于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才使國際地位提高,故排除D項。故選A。15、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羅斯福新政的內容,該計劃的作用是有助于增強政府調控能力。為消除經濟危機的影響,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羅斯福新政維護和鞏固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D符合題意;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制衡原則,A排除;《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B排除;材料內容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沒有體現最大程度解決社會就業問題,C排除。故選擇D。【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點以及影響。16、C【解析】本題可以用排除法來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而③北伐戰爭的勝利是1927年,此時,中共還沒有成立,不符合題意,應該排除③,所以答案選擇C17、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都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海軍發展情況,不符合題意。故選B。18、B【解析】
依據題干“粉碎法西斯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莫斯科保衛戰勝利使德國在二戰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戰略性失敗,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故①符合題意。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是二戰的轉折點,但是發生在莫斯科戰役之后,故②不符合題意。平型關大捷是全面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故③符合題意。抗美援朝戰爭不屬于反法西斯戰爭,故④不符合題意。故選B.①③。19、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1912年民國成立,題干中的“民國二十七年”應為1938年,此時正值抗日戰爭爆發,中日民族矛盾為主要矛盾,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赴國難。國民黨正面戰場堅持抗戰,C符合題意;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是在1926年,A不符合題意;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時間是1936年,B不符合題意;國共重慶談判的時間是1945年,D不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20、D【解析】
根據“第—期先從機器上感覺不足……第二期便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是從學器物到學制度再到學文化,為了救亡圖存,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1、D【解析】本題是排列組合型題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朝的都城是長安,秦朝的都城是咸陽,因此①項不是隋朝與秦朝的“相似之處”,排除含有①的ABC三項。D選項正確。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要熟悉秦朝和隋朝的相關知識點。秦朝、隋朝的相似點有:(1)都是在長期分裂之后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2)都建立了一些開創性的政治制度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如秦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3)都有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如秦朝萬里長城,隋朝大運河;(4)都因大興土木,實行暴政,導致大規模農民大起義,都是二世而亡。(5)都為繼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訓。22、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第一次學習西方是從經濟上學習,洋務運動;第二次學習是從政治制度上,戊戌變法、辛亥革命。B項符合題意;A項器物技術是指的洋務運動;C項.思想文化是第三次反思,新文化運動,D項.生活習俗與題意無關。由此分析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點睛:此題考查知識點是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的探索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從學習的內容上看,中國的近代化道路是器物(技術)—制度—思想;在近代化過程中中國人民表現出探索救亡圖存的精神、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列專題復習。23、A【解析】
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1933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臺,逐漸集總統和總理大權于一身,成為國家元首,法西斯政權建立,A符合題意;自1921年開始,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1936年蘇聯憲法宣布社會主義在蘇聯基本實現,這標志著蘇聯模式的確立,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4、C【解析】
A.題干信息觀點主張為官應該注重道德修養,沒有提到實行仁政,故A錯誤;B.題干信息的觀點強調為政者應該加強個人道德修養,不涉及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故B錯誤;C.根據題干信息“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知,孔子認為為政者應該注重道德修養,注重修身立德,故C正確;D.根據題干信息“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強調的是為政者該注重個人道德修養,不涉及因材施教故D錯誤。因此本題選C。【點睛】本題解題關鍵在于要理解題干的意思,從而一個個分析選項是否與題干意思相符。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儒,法【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張為政以德。孔子主張教化百姓,以“禮”治國。戰國時期的韓非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人,他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26、諾曼底登陸【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國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行動。它的行動代號是霸王計劃。蘇軍也在東線對德軍發動更加猛烈的進攻,盟軍開始兩面夾擊德軍,使德軍面臨兩線作戰,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27、B【解析】
題文的“明代手工工場生產”是解題的關鍵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深入到工農業生產現場,進行調查和探索,寫了一部《天工開物》。書中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ABD和題意無關,故選C。【點睛】了解科技文學作品的內容,解答此題較容易。抓住題文的“明代手工工場生產”這一關鍵信息,可以判斷著作是《天工開物》。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能;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2)標志: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特點: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3)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到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格局形成美、西歐、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西歐和日本成為美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需答出前后變化)(4)不同意,因為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合作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國際經濟新秩序雖未建立,發達國家掌握著主導權,這不能改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根據圖片中涉及的條約可知,在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后,帝國主義列強在一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體系不能永久的存在下去;因為這一體系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它并不穩定,只是暫時緩和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伴隨蘇聯解體,兩極格局不復存在,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3)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伴隨著二戰后西歐和日本的崛起,到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格局形成美、西歐、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的觀點我不同意,因為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有弊,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合作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國際經濟新秩序雖未建立,發達國家掌握著主導權,這不能改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9、(1)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農村面貌變化很快;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有利于發展生產力(2)一國兩制,(1997年)香港回歸(3)打破傳統思想束縛,奠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石。(4)走群眾路線,實事求是,開拓創新,解放思想,勇于擔當的政治勇氣等【解析】
(1)根據“一些適宜搞包產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考核試卷
- 電氣機械工程中的機器視覺與圖像處理考核試卷
- 紡織業企業創新發展考核試卷
- 母愛讓我感動初二語文作文
- 紡織品企業品牌形象設計考核試卷
- 紙張與紙板的功能性測試與評價考核試卷
- 礦產勘查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考核試卷
- 篷布制造過程中的節能減排技術考核試卷
- 水產罐頭市場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畜禽產品市場分析與預測考核試卷
- 初中數學52個經典母題
- 幼兒園課件之大班科學《有趣的廣告》
- 建設工程消防驗收現場評定工作報告(第三方機構模板)
- 《智能建造技術與裝備》 課件 第十章 智能施工與智慧工地
- 建筑工程三級安全教育內容(同名15503)
- 免疫學檢驗技術-熒光免疫技術
- 2023年上半年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考試答案解析
- 大型養豬場項目施工組織設計
- 媒體發布與宣傳管理制度
- 期中測試卷(試題)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培訓學校應急管理機構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