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初中歷史畢業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初中歷史畢業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初中歷史畢業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初中歷史畢業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初中歷史畢業考試模擬沖刺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初中歷史畢業考試模擬沖刺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1914年秋,正當歐洲國家紛紛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大屠殺之際,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評論道:“整個歐洲的燈光正在熄滅。下列歷史現象中能印證這一說法的有()①歐洲的國際地位開始下降②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③歐洲損失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④戰爭推動了國際聯盟的成立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2.圖片是歷史學習的重要資料,小麗在自主學習中搜集到以下一組圖片,她要為這組圖片擬定一個共同的標題。最恰當的應是張騫通西域鄭和下西洋玄奘西游鑒真東渡A.祖國統一B.民族團結C.中外交往D.抵抗侵略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A.蘇格蘭人民起義B.克倫威爾擊潰了王軍C.查理一世召集議會開會,籌集軍費D.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4.以下是19世紀中后期至20世紀初列強實力對比變化表,這些變化最終導致了項目英德法美1370~1913年工業增長速度(%)1.32.61.93.11913年工業產量所占位置3221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置1225A.美德經濟迅速崛起B.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C.英法國際地位下降D.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5.“愛因斯坦的革命事業,比昔日的德國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響發重大,這位先生把舊科學的概念,一起推翻。”愛因斯坦的突出貢獻是()A.創立相對論 B.建立經典力學體系C.提出生物進化論 D.提出電磁感應說6.下圖的雕塑是某地廣場的一個愛國主義教育景點。據此判斷,與該雕塑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虎門銷煙 B.太平天國運動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7.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有副對聯:“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對兩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都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 B.都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C.都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D.農民都有生產自主權8.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下列有關中華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確的是()①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②《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③北宋時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事業④《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學重要文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嘉靖四十年,賊遁去,乘虛襲臺州……先后九戰皆捷,俘城一千有奇,焚溺死者無算”。題干敘述的事件是A.李自成起義 B.雅克薩之戰 C.戚繼光抗倭 D.清兵人關10.“燈閃著,風吹著,蟋蟀叫著,我坐在床上看書,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這是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7)在17歲時寫的一首新詩。和文言文相比,這種平易通俗的文風受益于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新文化運動D.五四運動11.以下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沉重打擊B.激化了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C.引發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局動蕩D.促使資本主義各國聯合應對危機12.下圖反映了我國公有制、私有制經濟成分比重的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是A.進行土地改革B.實行三大改造C.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D.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3.改變了蘇聯的經濟和社會階級結構的措施是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實施C.新經濟政策D.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14.《馬關條約)中反映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轉變為以資本輸出為豐的內容是A.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B.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C.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D.割讓遼東半島、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15.如圖是世界近代歷史上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示意圖。根據圖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英國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聯邦制國家B.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最終以暴力革命推翻復辟王朝取得政權C.英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同時開展了工業革命D.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斗爭才最終取得統治地位16.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向某試驗現場發賀電:“這對美帝國主義核壟斷、核訛詐的政策是一個有力的打擊,對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這一貿電是為了祝賀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B.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C.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D.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順利升空17.從“和諧號”到“復興號”,中國高鐵一再刷新國內甚至世界高鐵技術的記錄,為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了極大便利。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的交通工具不包括()A.電車 B.飛機 C.火車 D.汽車18.“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頌揚了下圖中一位清代名將。與圖中的歷史人物相關的歷史事件有①收復新疆②簽訂《馬關條約》③開展洋務運動④創辦輪船招商局⑤發起新文化運動A.①②④B.①③C.①③④D.③④⑤19.孫中山曾說:“國家之貧富,可以鐵道之多寡定之……修筑鐵路,實為目前惟一之急務,民國之生死存亡,系于此舉。”在此,孫中山闡釋的是A.民族主義B.民主主義C.民權主義D.民生主義20.今天的上海市興業路76號,有一座具有上海地方風格的兩棟磚木結構的兩層石庫門樓房。1921年7月,在這座樓房內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A.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B.八七會議C.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D.遵義會議21.第二次世界大戰把六十多個國家、世界五分之四的人卷入了戰爭的漩渦。這場戰爭全面爆發的標志是A.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三省 B.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C.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 D.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22.詩乃文學之祖,集中反映社會發展狀況。下列詩句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是:A.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B.漁陽鼙(pí)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C.六番滄海風波颶,東渡傳燈德高樹D.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23.下圖中,建造不同房屋的決定性因素是()A.自然條件 B.生活習慣 C.生產工具 D.勞動技術24.《全球通史》中寫到:“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這場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民族感情最強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這場運動”A.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B.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C.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D.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776年,《________》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1862年,林肯頒布了《________》,宣布解放黑人奴隸.26.法國和德國是歐洲兩個重要的國家,兩國歷史上都曾產生過影響整個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偉大理論成果。法國是________,受此影響的歷史事件有(只舉一例)________;德國是________,受此影響的歷史事件有(只舉一例)________。27.________等人掌權后,將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________成為一戰的轉折點。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在瑞士達沃斯舉行,今年年會主題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這一主題契合了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上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等重要主張。請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著作全球化的開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開創了現代全球化……﹣﹣《大預言:2049年的世界》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開始,請結合所學知識解釋這一觀點的含義。材料二:從新航路的開辟開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聯系開始增多。在激烈的貿易競爭和殖民地爭奪中,19世紀中期,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9世紀束20世紀初,隨著科技革命的深入,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世界市場迅速擴大。二戰以來,交通運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世界各國各地區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資本和勞動力的國際流動。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近代以來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三:1975年,日本千葉市川崎煉鐵廠將嚴重污染的鐵礦石廠轉至菲律賓,這個事件在當時的日本被認為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轉移到其他國家,不致危害本國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稱,這是為發晨中國家提供了賺取外匯和工人就業的機會。﹣﹣《污染轉移與生態殖民》根據材料三所盲,你是否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為什么?材料四:歷史學家陳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國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紀的,是被轟出中世紀的。”(注:中世紀指封建社會)。在全球化潮流的沖擊下,中國瞢兩次與世界接軌,一次給我們帶來了屈辱和苦難,一次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近代中國是如何開始與世界接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又是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的?材料五:針對經濟全球化問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說:“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壞而希望擋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認為是不可取的,”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則認為“由于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經濟全球化并沒有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盞,反而造成……富國愈富,窮國愈窮”。根據材料分別歸納克林頓與卡斯特羅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全球化的認識。29.(6分)科技創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某校九年級(l)班同學進行“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的專題復習,邀請你全程參與。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如果從近代科學的角度看,正是牛頓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1765年,牛頓去世30多年后,一種全新的蒸汽機在瓦特手中誕生了,使人類從此開始擁有自己創造的動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摘編自《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一中指出“正是牛頓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請說出牛頓在自然科學方面的一項成就。材料二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技術、新發明、新理論層出不窮。電燈亮起來了,電話響起來了;內燃機取代蒸汽機,交通運輸飛速發展。……人類進入了工業文明的新時代。材料二中使“電燈亮起來”的發明大王是誰?“工業文明的新時代”指的是什么時代?材料三材料三中圖一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現在哪次工業革命中?圖二所示的科技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核心技術的產物?材料四九年級班小明、小王同學對工業革命的評價:小明:“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條件,給人類帶來了福音。”小王:“工業革命造成環境污染,給人類帶來空前災難。”材料四中小明、小王同學對歷史事件的評價方法正確嗎?請說明理由。30.(7分)法律文件的頒布是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表現。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停止法律的實施或廢除法律;未經議會準許,國王不得隨意征稅;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組織常備軍;……。——英國《權利法案》材料二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條:國家主權屬于民。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材料三《拿破侖法典》,1804年公布。拿破侖一世主持編制工作。它規定了資本主義財產制度,保證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穩定了小農土地所有制,保證了農民利用自己的小塊土地。是“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辭海》材料四1862年9月24日,合眾國總統發出一道宣言: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當地人民尚在反抗合眾國的任何一州之內,或一州的指明地區之內,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請回答:根據材料一,《權利法案》頒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它的頒布對英國政體有怎樣的意義?材料二來自于什么法律文獻?該文獻的起草者?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拿破侖為什么要頒布《法典》?該法律文件在法律史上有什么地位?材料四的內容出自哪個國家的哪一法律文件?該文件對這個國家當時產生了什么影響?上述材料涉及的法律文件有什么共同的歷史作用?并從中舉出一例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法律文獻。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依據材料二“整個歐洲的燈光正在熄滅”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將導致歐洲在世界的主導權將開始逐漸喪失。一方面歐洲的戰亂使得英法德俄等老牌歐洲列強收到極大的損失,而美、日等列強則通過這場戰爭進一步崛起,挑戰歐洲的世界霸權。另一方面戰爭會使英法等國賴以生存的殖民地體系受到非常大的打擊。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由于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德國、美國、日本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超越英國、法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所以歷史現象中能印證這一說法的有①③,D項符合題意。②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是在二戰后,④推動國際聯盟的成立是在一戰之后。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2、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鑒真東渡促進了中日友好交往;玄奘西游是中印交往的史實;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四幅圖片反應的都是中外交往的史實,故正確答案為C。ABD與圖片主題不符,故選C。【點睛】解答本題注意識記中國古代中外交往的史實。3、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召集議會開會,希望能夠籌集軍費,鎮壓蘇格蘭發生的人民起義,而新議會卻要求限制國王權利,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4、D【解析】

依據課本所學,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進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力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一強國,德國實力居于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二位。英國、法國實力下降,但是所占殖民地面積即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仍然是處于世界第一、二,導致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德國等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們之間的斗爭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集團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D符合題意;ABC三項是經濟實力變化的表現,但不是最終結果,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5、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揭示了時空的可變性、時空變化的聯系性,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由此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故此題選A。6、A【解析】

通過觀察圖片,我們可發現,該圖反映的是一桿煙槍被折斷,所以與該雕塑有關的歷史事件是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故答案選A。7、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指的是土地改革,“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指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改革實行的是農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是土地集體所有制,屬于公有制,A理解錯誤,符合同意;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都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B理解正確,排除;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都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C理解正確,排除;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都使農民獲得了生產自主權,D理解正確,排除。故選A。【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土地所有制的性質上的區別。8、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現存世界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因此②表述錯誤,可以排除。①③④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擇C。9、C【解析】

依據題干“嘉靖四十年,賊遁去,乘虛襲臺州……先后九戰皆捷,俘城一千有奇,焚溺死者無算”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戚繼光抗倭的史實,戚繼光在臺州九戰九捷,接著又在福建、廣東抗倭,基本肅清東南沿海的倭寇,維護了國家的安全,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0、C【解析】依據“燈閃著,風吹著,蟋蟀叫著,我坐在床上看書。月亮出來了,風息了,我應在院中唱歌。”可知是白話文新詩。結合課本所學,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C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11、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9-1933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對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沉重打擊,激化了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嚴重的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找出路。所以A、B、C均屬于經濟大危機帶來的影響,所以這三項均不符合題意。經濟危機爆發后并沒有促使資本主義各國聯合應對危機,因此D項不屬于經濟危機的影響,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點睛】本題要注意題干限定語是要找出不是經濟大危機的影響的選項,不要理解錯了題干意思。12、B【解析】

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可知,1953-1956年底,我國開展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B項符合題意;土地改革的時間是1950-1952年底,A項不符合題意;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以后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左傾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1978年,我國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D項不符合題干圖片的時間;由此可知,ACD三項的內容都與題干無關,排除;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學生善于觀察題干圖片包含的信息,抓住關鍵時間1925-1957年之間的變化,私有制幾乎為零,公有制大大增加的內容,結合課本關于三大改造的知識點解答本題,其他三項的事件的時間都與題干不相符,可以排除,由此可得正確答案。13、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21年,蘇俄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蘇俄實施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蘇維埃政權。國內戰爭結束后,蘇俄進入了和平建設時期。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的經濟。在列寧的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4、C【解析】

《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華開設通商口岸的條款中,體現的是列強侵華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資本輸出為主,商品輸出為輔的階段,C正確;A使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內地,排除;B加重了中國百姓的負擔,排除;D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排除。故選C。15、D【解析】

根據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示意圖反映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斗爭才最終取得統治地位,D符合題意;英國最終確立了君主立憲制,A不符合題意;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最終以和平手段——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王朝取得政權,B不符合題意;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后,C不符合題意。所以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6、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對美帝國主義核壟斷、核訛詐的政策是一個有力的打擊,對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故A符合題意;1966年10月27日,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試驗獲得成功。故B不符合題意;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故C不符合題意;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順利升空是在1970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7、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火車是工業革命出現的交通工具,故C符合題意;電車、汽車和飛機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故排除ABD項。故選C。18、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題干詩句出自出自左宗棠的部下楊昌浚的《恭誦左公西行甘棠》,原詩為: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載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所以贊頌的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事件,左宗棠同時還是洋務運動的地方代表,①③符合題意,正確答案為B;②④⑤與左宗棠無關,排除ACD三項,故選B。19、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題干中修筑鐵路屬于民生主義,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0、A【解析】

依據題干“上海市興業路76號,1921年7月,”結合所學知識,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主要內容有: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確定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選舉的黨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局,大會選舉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A選項符合題意;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后,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決定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出席了這次會議,并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論斷。B選項不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2年7月在上海舉行,黨的“二大”這樣明確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C選項不符合題意;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D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熟悉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史實,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21、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故B符合題意。A發生在二戰之前,CD發生在二戰期間,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22、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番滄海風波颶,東渡傳燈德高樹”反映的是鑒真東渡。聯系已學知識可知鑒真六次東渡,歷盡艱辛,終于在天寶十三年(754年)攜同弟子到達日本,為傳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C符合題意,“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反映的是唐朝把公主嫁到吐蕃,與吐蕃的交往的情況,A不符合題意,“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描述的歷史現象是安史之亂,B不符合題意;“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反映的是鄭成功收復,D不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準確解讀詩句的意思是解題的關鍵,要求學生提高詩句的理解能力,并與所學的歷史知識聯系起來。23、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欄式房屋,因為北方干旱少雨,南方地處潮濕,所以南北方居民居住房屋不同,主要是自然條件的不同,A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A。24、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還給中國”是指巴黎和會上,列強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這一消息傳到國內后,北京的學生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掀起了五四愛國運動,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B項指洋務運動,C項指中共一大的召開,D項指北伐戰爭。故選A。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獨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解析】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志著美國誕生;1862年9月,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26、啟蒙思想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拉美獨立戰爭、日本明治維新(一例即可)馬克思主義俄國十月革命、新中國成立(一例即可)【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產生過的影響整個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偉大理論成果是啟蒙運動;受啟蒙運動影響的歷史事件有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拉丁美洲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等等;德國曾產生過的影響整個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偉大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歷史事件有俄國十月革命、新中國成立等。27、羅伯斯庇爾凡爾登戰役【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羅伯斯庇爾掌握法國政權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打退了外國軍隊的進攻,平息了國內的叛亂,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1916年2月德軍開始進攻凡爾登,法軍殊死抵抗.凡爾登戰役是一戰時德國在西線發動的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1492年哥倫布遠航發現美洲大陸為代表的新航路開辟,打破世界各地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使整個世界開始逐步連威一個整體.(2)新航路開辟;西方列聾的殖民擴張和掠奪:三次科技革命(交通、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的進步);世貿組織的成立;兩極格局的瓦解:絕大多數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跨國公司的推動等.(3)不是.在全球化過程中,在環境向量引起國內普遍關注的情況下,發達國家將一些重污染的企業遷移判發晨中國家,說明了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仍然存在.(4)近代中園:鴉片戰爭后中國國門被打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被卷入贅本主義世界市場,新時期: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貿組織,融入國際社會:實施科教興國.(5)克林頓主張腰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卡斯特羅認為當前經濟全球化仍然缺乏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是不公平的.認識: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全球化有利于各國之間優勢互補,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應該應全球化潮流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共贏;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處于不利地位,應增強風險意識,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案.【解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哥倫布遠航發現美洲大陸為代表的新航路開辟,打破世界各地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使整個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所以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開始。(2)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以來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因素有:新航路的開辟,開始把世界連為一個整體,是經濟全球化的雛形;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最終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產生;世貿組織的成立;跨國公司的推動等等。(3)根據材料三的內容可知,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發達國家將一些重污染的企業遷移至發展中國家,說明了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仍然存在,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所以這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后中國國門被打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被破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主動實行了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積極融入國際社會,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5)根據材料內容可知,克林頓認為經濟全球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各個國家都應該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卡斯特羅認為當前經濟全球化仍然缺乏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不公平的。我們認為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全球化有利于各國之間優勢互補,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應該應全球化潮流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共贏,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處于不利地位,應增強風險意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