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湖南邵陽縣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湖南邵陽縣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湖南邵陽縣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湖南邵陽縣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湖南邵陽縣中考聯考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湖南邵陽縣中考聯考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它不僅廢除了君主制,體現了啟蒙思想家們所主張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的思想,而且廣泛地規定了人民的自由、平等諸權利”,根據材料指出這是資產階級的哪部文獻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1787年憲法》 D.《人權宣言》2.列寧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管理秩序+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社會主義。這表明A.列寧改變了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傳統理論 B.列寧主張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進步因素建設社會主義C.列寧已經認識到計劃和市場的本質 D.列寧主張利用資本主義改造社會主義3.“發生在歐洲14世紀至17世紀的“文藝復興”是一段社會和文化的改革時期。“文藝復興”意味著繼承、復興、更生和再生。”有關文藝復興實質說法正確的是()A.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B.公開抨擊封建專制與天主教會C.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D.追求個性解放與思想自由4.某同學在搜索引擎上先后輸入了三個關鍵詞:“人文主義”、“殖民擴張”、“資產階級革命”。由此推斷他可能探究的學習主題是A.跨入近代社會的門檻 B.近代社會的確立與動蕩C.近代社會的發展與終結 D.構建文化的圣殿5.揚州歷史上人文薈萃,清代有“揚州八怪”之說。其中有一位人稱“詩書畫三絕”,其書法被喻為“亂石鋪街”、“六分半書”。他是A.金農B.汪世慎C.鄭板橋D.阮元6.20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歐洲不再是世界棋盤上的一個卒子——或兩個卒子,東歐和西歐。”西歐為擺脫“卒子”地位采取的重大舉措是()A.加入北約組織B.組建歐共體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D.加入國際聯盟7.無論如何,玻利瓦爾在現實世界中的影響力依然可觀,在南美和北美,以他命名的街道和廣場數不勝數,很多政治家早已習慣了把他名字的那幾個音節掛在嘴邊。下列說法與他無關的是A.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B.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C.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D.率軍解放哥倫比亞等地8.下圖是哪一宗教的傳播路線()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道教9.1999年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京東、蘇寧易購等自營式電商企業隨后相繼誕生;2012年,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一大網購市場。近年的“雙11”不僅是購物狂歡節,而且承載更多的是觀念更新。材料表明A.科技革命推動中國成為發達國家B.二戰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發展C.互聯網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觀念D.互聯網的出現推動了全球化進程10.孫中山在中國近代最早關注并提出“民生”,他的這一主張是A.驅除韃虜B.恢復中華C.創立民國D.平均地權11.同為發生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改革,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有不少相似之處。下列四項是對二者相似點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改變落后面貌,富國強兵B.從政治,到經濟、學習西方生活方式等改革措施中,都有相似點C.改革結果都是壯大了經濟、軍事實力,很快走上擴張道路D.改革都使本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2.1970年12月,《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則“毛主席語錄”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是我們的朋友。1972年尼克松總統在見到毛主席和周總理時講道:“在我任第二屆總統期間,我一定要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這說明推動兩國關系改善的原因是A.民間交往的推動 B.國際形勢的變化C.兩國領導人的努力 D.經濟發展的需要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世界矚目,美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位杰出的總統。根據所學知識,搽究下列問題:美國的首任總統是誰?他為美國的獨立和政權建設作出了哪些貢獻?他當選總統時美國面臨分裂的危險,這位總統是誰?他是如何維護國家統一的?在羅斯福總統的任期內,美國遭遇了兩次空前的危機。這“兩次空前的危機”分別指什么?他通過什么舉措使美國渡過第一次危機?這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哪些寶貴的經驗?上述三位總統相同的歷史作用是什么?14.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先后發生過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先后把人類帶入到哪些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怎樣的特點?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社會突飛猛進,日新月異,這充分證明了一個什么真理?你怎樣認識科學家的作用?15.格局通常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的結構狀態。據此,回答下面相關問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形成的。根據下表信息,在序號對應空白處填寫相應史實。20世紀的世界格局是在各種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進。觀察下列圖示,回答相關問題。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大革命時頒布的(人權宣言》包括:天賦人權;國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還廣泛規定了人民的自由、平等諸權利。因此,D正確。《權利法案)(1689年)廢除了君主專制,實行君主立憲制;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提出是在18世紀,A項排除。美國獨立戰爭推翻的是英國的殖民統治,不是廢除君主制,1787年憲法是美國1787年頒布的憲法,美國沒有君主制,B、C兩項排除。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列寧所提出的公式的等號左邊既有社會主義的蘇維埃政權,也有資本主義的鐵路管理秩序、托拉斯組織和國民教育,說明列寧主張利用資本主義國家中值得借鑒的進步因素來建設社會主義,故B項正確。列寧的這一主張是對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傳統理的創新和發展,A項錯誤。材料和計劃和市場的本質無關,C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列寧主張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進步因素建設社會主義,D項說法錯誤。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3、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的陳腐說教的思想運動。它的實質是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故C項正確。它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但不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復興,A項錯誤。文藝復興抨擊天主教會,但沒有公開抨擊封建專制,B項錯誤。追求個性解放與思想自由不是文藝復興實質,排除D項。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4、A【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人文主義、殖民擴張、資產階級革命”,結合所學可知,隨著商品經濟發展,14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哥倫布到達美洲后列強開始了早期殖民擴張,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使英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幾個史實都是歐洲社會轉型的表現,表明歐洲跨入近代社會的門檻,故A符合題意;近代社會的確立與動蕩、近代社會的發展與終結、構建文化的圣殿與題干無關,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5、C【解析】

“揚州八怪”是指鄭燮(鄭板橋)、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李鱔、汪士慎:;鄭板橋是清朝的一位書畫家。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詩、書、畫方面獨樹一枝,堪稱“詩、書、畫”三絕”;,三絕中又有三真:真氣、真訣、真趣。鄭板橋善畫,尤擅寫蘭、竹。他的蘭、竹之作遍布世界,馳譽中外,深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亦善書法,楷、行、隸三體相兼,以畫法入筆,用隸體參入行楷,自成一格,號稱“六分半書”,后人稱之為“亂石鋪街”。故選C。6、B【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二戰后西歐的發展情況。根據課本所學20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是形成了美蘇兩極格局,美國實行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想控制西歐對付蘇聯。蘇聯控制東歐各國,抵制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美國的控制,西歐各國聯合起來建立了歐共體。選擇答案B。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下冊·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7、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玻利瓦爾率領軍隊,打敗西班牙軍隊,1819年成立了由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組成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因此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所以選項C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與玻利瓦爾無關,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和玻利瓦爾有關,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8、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基督教誕生于1世紀的巴勒斯坦一帶,創始人是耶穌,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會飛題意;所以答案是B。9、C【解析】

根據題干“1999年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京東、蘇寧易購等自營式電商企業隨后相繼誕生;2012年,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一大網購市場。近年的“雙11”不僅是購物狂歡節,而且承載更多的是觀念更新。”可知,材料表明互聯網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觀念。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國際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人類進入高度信息化時代,網絡時代的到來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D【解析】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民族、民權、民生。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主義即建立民國;民生主義為平均地權。故選D。11、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彼得一世改革沒有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俄國1861年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故D符合題意,ABC項都是關于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似之處的正確表述,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12、C【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毛主席語錄: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是我們的朋友”“1972年尼克松總統……我一定要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可知,推動兩國關系改善的原因是兩國領導人的努力,選項C符合題意;A項表述錯誤;BD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故選C。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華盛頓。貢獻:領導獨立戰爭取得了勝利,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他主持制定了美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或1787年憲法),組建了第一屆聯邦政府。(2)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領導南北戰爭取得勝利,維護了國家統一。(3)兩次危機: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日本偷襲珍珠港(或珍珠港事件)。羅斯福新政。經驗:國家干預經濟,進行體制性自我調整。(4)在關鍵時刻挽救了美國;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美國民主制度建設作出了貢獻。【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運用層面的要求,有一定難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的首任總統是華盛頓,他為美國的獨立和政權建設作出的貢獻有領導獨立戰爭取得了勝利,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他主持制定了美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或1787年憲法),組建了第一屆聯邦政府。(2)本題考查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運用層面的要求,有一定難度。根據題干“他當選總統時美國面臨分裂的危險”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南北戰爭時總統是林肯。林肯執政以后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領導南北戰爭取得勝利,維護了國家統一。(3)本題考查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運用層面的要求,有一定難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兩次空前的危機”分別指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了緩解經濟危機給美國帶來的傷害,羅斯福上臺之后實行羅斯福新政。為別的國家提供了國家干預經濟,進行體制性自我調整的寶貴經驗。(4)本題考查學生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屬運用層面的要求,有一定難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上述三位總統都為美國國家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相同的歷史作用是在關鍵時刻挽救了美國;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對美國民主制度建設作出了貢獻。14、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一是科學技術本身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科技產品的結構越來越復雜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來越短,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三是這次科技革命的內容極為豐富,而且聯系密切,形成了一個群體形式;四是科學技術的社會化趨勢大為增強;五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術能力,對人類社會產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最主要動力。科學家是科學技術的集大成者,他們用自己的科學理論或發明創造為人類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極大的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最先開始于英國,開始時間是18世紀60年代,1785年以后,瓦特改進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隨后應用于許多生產部門,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于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由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這次技術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是計算機產業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國際互聯網使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空前發展,具有:一、科學技術本身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科技產品的結構越來越復雜精密;二、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來越短,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三、這次科技革命的內容極為豐富,而且聯系密切,形成了一個群體形式;四、科學技術的社會化趨勢大為增強;五、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術能力,對人類社會產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等特點。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社會突飛猛進,日新月異,這充分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有利于提高生產力。科學家用自己的科學理論或發明創造為人類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極大的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最主要動力科學家是科學技術的集大成者。15、(1)①駐藏大臣②府③意義:促進了民族融合與民族團結;加強了各地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共同進步和發展;使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感各文化認同感不斷強化,從而使統一成為歷史主流。(2)圖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軍事、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二戰后強大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成為美國實現野心的障礙,為了遏制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美國出臺冷戰政策,在軍事上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面對美國的冷戰攻勢,為了對抗北約,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成立華沙條約組織。圖二: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并企圖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級世界”;但是,歐盟、日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