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電線路風偏監測裝置技術規范》_第1頁
《輸電線路風偏監測裝置技術規范》_第2頁
《輸電線路風偏監測裝置技術規范》_第3頁
《輸電線路風偏監測裝置技術規范》_第4頁
《輸電線路風偏監測裝置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9.180

K41

備案號:XXXXT/CEC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

T/CECXXXXX—202X

輸電線路風偏監測裝置技術規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windageyawmonitoringdevice

onoverheadtransmissionlines

(征求意見稿)

202X-XX-XX發布202X-XX-XX實施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

T/CECXXXXX—202X

I

T/CECXXXXX—202X

輸電線路風偏監測裝置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輸電線路風偏在線監測裝置的監測參數與裝置組成、功能要求、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的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交直流輸電線路風偏在線監測裝置。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2423.1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A:低溫

GB/T2423.2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B:高溫

GB/T2423.4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Db:交變濕熱(12h+12h循環)

GB/T2423.6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Eb和導則:碰撞

GB/T2423.10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Fc:振動(正弦)

GB/T2423.22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N:溫度變化

GB/T2423.24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Sa:模擬地面上的太陽輻射及其試驗導則

GB/T3512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熱空氣加速老化和耐熱試驗

GB/T42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4943.1信息技術設備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6388運輸包裝收發貨標志

GB/T9969工業產品使用說明書總則

GB/T10125人造氣氛腐蝕試驗鹽霧試驗

GB/T13384機電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GB/T16422.2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第2部分:氙弧燈

GB/T16422.3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第3部分:熒光紫外燈

GB/T17626.2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GB/T17626.3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GB/T17626.4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GB/T17626.5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GB/T17626.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626.9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35697架空輸電線路在線監測裝置通用技術規范

DL/T1247高壓直流絕緣子覆冰閃絡試驗方法

QJ/T815.2產品公路運輸加速模擬試驗方法

QX/T1Ⅱ型自動氣象站

1

T/CECXXXXX—202X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風偏監測裝置windageyawmonitoringdevice

實時采集輸電線路風偏參數,并傳輸到輸電線路在線監測主站系統的監測裝置(以下簡稱監測裝置)。

3.2

風偏采集單元windageyawacquisitionunit

采集輸電線路懸垂絕緣子串、跳線風偏等數據,并通過信道將數據傳送到數據監測終端的一種數據

采集單元。

3.3

氣象采集單元weatheracquisitionunit

對輸電線路現場監測點風速、風向、氣溫、濕度等氣象信息進行傳感、采集的一種數據采集單元,

并通過信道將數據傳送到系統上一級設備(如數據監測終端)。

3.4

數據監測終端datamonitoringterminal

匯集各數據采集單元的信息,并進行現場存儲、處理,同時能和主站系統進行信息交換的裝置。

3.5

架空輸電線路在線監測主站系統on-linemonitoringmasterstationsystemonoverhead

transmissionlines

接入各類輸電設備在線監測信息,并進行集中存儲、統一處理和應用的一種計算機系統(以下

簡稱主站系統)。主站系統一般包括信息接入前置機、集中數據庫、數據服務、數據加工及各類在

線監測應用功能模塊。

3.6

風偏角windageyawangle

懸垂絕緣子串、跳線沿線路垂直方向的偏斜與鉛垂線的夾角。

3.7

偏斜角deflectionangle

懸垂絕緣子串、跳線沿線路方向的偏斜與鉛垂線的夾角。

3.8

2

T/CECXXXXX—202X

最小啟動電流minimumstartingcurrent

保證監測裝置在采用導線磁感應取能方式下能啟動工作的最小導線電流。

4裝置組成

監測裝置通常由風偏采集單元、氣象采集單元、數據監測終端和供電電源組成,如圖1所示。風偏

采集單元包括風偏傳感器、數據采集模塊等,風偏傳感器一般為雙軸傾角傳感器,其監測方法可按照附

錄A。數據監測終端一般包括主控與處理模塊、現場通信模塊、遠程通信模塊等。供電電源一般包括磁

感應取能線圈、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和充放電控制器等。

圖1監測裝置組成

5功能要求

5.1數據采集

應具備下列數據采集功能:

a)采集風偏角、偏斜角、最小電氣間隙距離,可選監測參數為風速、風向、氣溫、濕度等;

b)自動采集功能。風偏參數采集周期宜在1s~60min之間,默認采集周期為5min。當瞬時風速

或風偏角大于設定值時,宜以不小于1Hz的采樣頻率連續加密采集不少于60s,連續采樣點數

不應少于60個點;

c)受控采集功能;

d)電源電壓、工作溫度等采集功能。

5.2數據處理

應具備下列數據處理功能:

a)分析功能:數據合理性檢查,采集數據預處理,干擾數據自動識別并剔除;

b)計算功能:得出對桿塔等的電氣間隙距離。

3

T/CECXXXXX—202X

5.3數據存儲

應能循環存儲至少90天的采集數據。

5.4數據輸出

輸出的數據應包括風偏角、偏斜角、對桿塔的電氣間隙距離,以及電源電壓、工作溫度等數據。

5.5通信功能

通信功能應滿足GB/T35697的相關要求。

5.6遠程維護

遠程維護功能應滿足GB/T35697的相關要求。

6技術要求

6.1工作條件

監測裝置的工作條件分為Ⅰ、Ⅱ、Ⅲ三種等級,其工作條件應滿足表1的規定。

表1工作條件要求

環境溫度工作溫度相對濕度大氣壓力

等級抗風等級

℃℃%RHhPa

Ⅰ級-25~+45-25~+70

不低于線路本

Ⅱ級-40~+45-40~+855~100500~1060

體抗風等級

Ⅲ級-55~+45-55~+85

注:對于Ⅱ級和Ⅲ級工作溫度,蓄電池工作溫度可按-40℃~+70℃考慮。

6.2外觀和結構

6.2.1外觀應完整、整潔、無損傷。

6.2.2監測裝置的金屬構件應采用不銹鋼等耐腐蝕材料,非金屬構件應采用耐老化材料。

6.2.3應滿足防腐蝕、防霉菌、防潮濕、防鹽霧要求,并具有防止動物影響的措施。

6.2.4各零部件及相應連接線應有防松措施。

6.2.5應具有永久標識,銘牌、文字及符號應簡明清晰。

6.2.6監測裝置的外殼為單層結構時,防護等級應滿足GB/T4208中規定的IP65要求;外殼為雙層結

構時,外層防護等級應滿足GB/T4208中規定的IP54要求,內層防護等級應滿足IP65要求。

6.3主要技術參數

監測裝置傳感器的主要技術參數應滿足表2的要求。

4

T/CECXXXXX—202X

表2監測裝置傳感器技術參數要求

測量范圍誤差

序號技術參數

°°

a)±0.1(-60~+60);

1雙軸傾角傳感器-90~+90

b)±1(其它)。

6.4基本要求

6.4.1風偏采集單元

滿足下列基本技術要求:

a)應滿足GB/T35697相關要求;

b)安裝在跳線上的監測裝置質量應小于1.0kg,安裝在導線上的監測裝置質量應小于2.5kg;

c)應可靠固定,并采取防松、防振措施;

d)對于安裝在耐熱、超/特耐熱等特種導線上的監測裝置,應采取隔熱措施;

e)應能承受短時大電流(包括短路電流、雷電流)沖擊;

f)應采用內置式封裝完好的天線,禁用鞭狀天線,并滿足相應電壓等級的電暈和無線電干擾試驗

要求。

6.4.2氣象采集單元

測量范圍、準確度、技術性能等應滿足GB/T35697和QX/T1的相關要求。

6.4.3數據監測終端

滿足下列基本技術要求:

a)數據監測終端應滿足GB/T35697相關要求;

b)外接數據線應采用屏蔽線,數據線與電源線均應采用金屬軟管保護,且預留外接線不宜過長;

所有引線均應采用專用金具固定在線路本體上,并采取適當的防松措施;

c)應采用滿足輸電線路戶外運行環境的封裝完好的天線,禁用塑料吸盤天線,天線安裝應牢固可

靠。

6.5數據通信

數據輸出格式和應用層數據傳輸規約應符合附錄B和GB/T35697相關條款要求。

6.6安全性能

6.6.1監測裝置的機械、電擊、能量等安全要求應符合GB4943.1的相關規定。

6.6.2安裝在桿塔上的監測裝置應采取防振、防松措施,而且不應降低桿塔的機械強度。

6.6.3監測裝置與主站系統之間的信息通信應滿足信息安全要求。

6.7供電電源

6.7.1應滿足GB/T35697中供電電源性能相關要求。

6.7.2在輸電線路導線上,宜采用感應取能、太陽能或高能電池等供電方式,供電電源應滿足監

測裝置在當地環境條件下連續工作要求,并滿足如下要求:

5

T/CECXXXXX—202X

a)對采用感應取能供電的風偏采集單元,其供電電源應根據所安裝線路的歷史負荷統計值進行設

計,其最小啟動電流不應大于30A;

b)對采用太陽能供電的風偏采集單元,其電池單獨供電時間不應少于30d;

c)對采用高能電池供電的風偏采集單元,其電池單獨供電時間不應少于5年。

6.7.3在輸電線路桿塔上,宜采用太陽能板加蓄電池等供電方式,供電電源應滿足監測裝置在當地

環境條件下連續工作要求。

6.8環境適應性能

6.8.1低溫性能

Ⅰ級應滿足GB/T2423.1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溫度-25℃、持續時間72h的低溫試驗要求;Ⅱ級應

滿足溫度-40℃、持續時間72h的低溫試驗要求;Ⅲ級應滿足溫度-55℃、持續時間72h的低溫試驗要

求。

6.8.2高溫性能

Ⅰ級應滿足GB/T2423.2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溫度+70℃、持續時間72h的高溫試驗要求;Ⅱ級和

Ⅲ級應滿足溫度+85℃、持續時間72h的高溫試驗要求。

6.8.3交變濕熱性能

應滿足GB/T2423.4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高溫溫度為+55℃,試驗周期48h(2個循環)的交

變濕熱試驗要求。

6.8.4溫度變化(沖擊)性能

應滿足GB/T2423.22中規定的嚴酷等級為:低溫為-40℃、高溫為+70℃,暴露時間為3h,循環

次數為5次的溫度變化(沖擊)試驗要求。

6.8.5覆冰性能

應滿足DL/T1247中規定的應能承受在環境溫度為-7℃~-3℃,表面覆冰厚度為20mm,保持時

間48h的覆冰試驗要求。

6.8.6鹽霧腐蝕性能

應滿足GB/T10125中規定的乙酸鹽霧試驗(AASS試驗)或銅加速乙酸鹽霧試驗(CASS試驗)

要求。

6.8.7老化性能

應滿足GB/T16422.3、GB/T16422.2、GB/T2423.24、GB/T3512中規定的熒光紫外老化、氙燈老

化、熱老化試驗要求。

6.9電磁兼容性能

6.9.1靜電放電抗擾度

應滿足GB/T17626.2中規定的試驗等級為4級的靜電放電抗擾度要求。

6.9.2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

6

T/CECXXXXX—202X

應滿足GB/T17626.3中規定的試驗等級為3級的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要求。

6.9.3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

應滿足GB/T17626.4中規定的試驗等級為4級的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要求。

6.9.4浪涌(沖擊)抗擾度

應滿足GB/T17626.5中規定的試驗等級為4級的浪涌(沖擊)抗擾度要求。

6.9.5工頻磁場抗擾度

應滿足GB/T17626.8中規定的試驗等級為5級的工頻磁場抗擾度要求。

6.9.6脈沖磁場抗擾度

應滿足GB/T17626.9中規定的試驗等級為5級的脈沖磁場抗擾度要求。

6.10電氣性能

6.10.1電暈和無線電干擾

對安裝在導線上的風偏采集單元,其電暈熄滅電壓和無線電干擾水平應滿足相應電壓等級的架

空輸電線路金具的要求。

6.10.2電流耐受性能

對于安裝在導線上及采用感應取能供電方式的風偏采集單元,應能承受導線最大允許工作電流,

而無干擾、無損壞,并能正常工作。

6.10.3溫升性能

對安裝在導線上的風偏采集單元,其夾具及表面的溫升不應超過導線的溫升。

6.10.4雷擊性能

對安裝在導線上的風偏采集單元,距離被檢風偏采集單元5m(對特高壓等級電壓,該距離為8m),

對導線施加相應電壓等級絕緣子串耐受水平的標準雷電波各3次,試驗期間及試驗結束后風偏采集單元

應能正常工作。

對于安裝在桿塔上的監測裝置,在電源機箱任一電源進線與地之間施加波形為1.2/50μs、峰值為6kV

的沖擊電壓全波,在相同極性下,試驗10次,每次間隔5s,應無飛弧或擊穿現象。試驗結束后,監測

裝置應能正常工作。

6.11機械性能

6.11.1振動性能

在非工作狀態下,非包裝狀態的監測裝置應能承受GB/T2423.10中規定的如下試驗等級的正弦

振動:

a)頻率范圍:塔上監測裝置5Hz~55Hz,線上監測裝置10Hz~150Hz;

b)峰值加速度:10m/s2;

c)掃頻循環次數:5次;

7

T/CECXXXXX—202X

d)危險頻率持續時間:10min±0.5min。

6.11.2垂直振動疲勞性能

安裝在導地線上的風偏采集單元應能承受振幅A=±0.5mm、頻率f=25Hz~50Hz、振動次數N=1×107

次的垂直正弦振動。

6.11.3碰撞性能

在非工作狀態下,非包裝狀態的監測裝置應能承受GB/T2423.6中規定的如下試驗等級的碰撞:

a)脈沖持續時間:16ms;

b)每方向的碰撞次數:1000次;

c)峰值加速度:98m/s2。

6.11.4包裝運輸性能

包裝后的監測裝置應能承受如下試驗要求:

a)GB/T6587中規定的等級為2級的自由跌落和翻滾;

b)QJ/T815.2中規定的等級為三級公路中級路面或四級公路低級路面、連續2h的運輸。

6.12可靠性

6.12.1監測裝置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不應低于25000h。

6.12.2監測裝置的使用壽命不應少于8年,其中蓄電池的使用壽命不應低于4年,太陽能板的使用壽

命不應低于20年。

6.12.3數據缺失率應小于1%。

7試驗方法

7.1試驗條件

除另有規定外,各項檢驗宜在如下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進行:

a)環境溫度:+15℃~+35℃;

b)相對濕度:25%RH~75%RH;

c)大氣壓力:860hPa~1060hPa。

7.2試驗項目及方法

7.2.1外觀和結構檢查

外觀、結構檢查的試驗方法和判定準則應按照GB/T35697相關規定執行。

7.2.2質量和尺寸檢查

質量、尺寸檢查的試驗方法應按照GB/T35697相關規定執行,判定準則應滿足本標準6.4.1和GB/T

35697有關條款要求。

7.2.3防護等級

防護等級的試驗方法和判定準則應按照GB/T35697相關規定執行。

8

T/CECXXXXX—202X

7.2.4準確度檢測

測量范圍、準確度等技術指標的檢驗方法和判定準則應按照JJG676和GB/T35697相關規定執行。

7.2.5功能檢驗

功能檢驗(數據傳輸規約測試)、連續運行試驗(168h)的試驗方法和判定準則應按照GB/T35697

相關規定執行。

7.2.6供電電源性能試驗

額定容量/能量試驗、30d持續供電試驗、荷電保持及能量恢復能力試驗、高溫能量保持率試驗、低

溫能量保持率試驗、過充電保護試驗、過放電保護試驗、過電流保護試驗和電源供電時間等效試驗的試

驗方法和判定準則應按照GB/T35697相關規定執行。

7.2.7環境試驗

低溫試驗、高溫試驗、交變濕熱試驗、溫度變化(沖擊)試驗、覆冰試驗、鹽霧試驗、老化試驗的

試驗方法和判定準則應按照GB/T35697相關規定執行。

7.2.8電磁兼容試驗

靜電放電抗擾度、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浪涌(沖擊)抗擾度、工頻磁

場抗擾度、脈沖磁場抗擾度的試驗方法和判定準則應按照GB/T35697相關規定執行。

7.2.9雷擊試驗

可見電暈和無線電干擾水平試驗、電流耐受試驗、溫升試驗、雷擊試驗的試驗方法和判定準則應按

照GB/T35697相關規定執行。

7.2.10機械性能試驗

振動試驗、垂直振動疲勞性能試驗、碰撞試驗、運輸(包括自由跌落、翻滾、運輸)試驗的試驗方

法和判定準則應按照GB/T35697相關規定執行。

7.2.11可靠性試驗

可靠性試驗和壽命試驗的試驗方法和判定準則應按照GB/T35697相關規定執行。

8檢驗規則

8.1型式試驗

8.1.1試驗條件

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試驗:

a)新產品定型前;

b)正常生產時,每4年進行一次;

c)停產1年后又恢復生產時;

d)生產設備重大改變時;

e)正式生產后,因結構、材料、工藝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監測裝置性能時;

9

T/CECXXXXX—202X

f)國家技術監督機構或受其委托的技術檢驗部門提出型式試驗要求時。

8.1.2試驗項目

試驗項目見表3。

8.1.3樣品

型式試驗的樣品應不少于3臺。

表3檢驗項目

序號檢驗項目分類檢驗項目型式試驗出廠試驗抽樣試驗

1外觀和結構檢查外觀和結構檢查●●●

2質量和尺寸檢查質量和尺寸檢查●●●

3防護等級試驗防護等級試驗●-●

4準確度準確度●●●

5功能檢驗(數據傳輸規約測試)●●●

功能檢驗

6連續運行試驗(168h)—●○

7額定容量/能量試驗●○●

830d持續供電試驗●○○

9荷電保持及能量恢復能力試驗●——

10高溫能量保持率試驗●——

11供電電源性能試驗低溫能量保持率試驗●——

12過充電保護試驗●——

13過放電電保護試驗●——

14過電流保護試驗●○●

15電源供電時間等效試驗—○●

16低溫試驗●○●

環境試驗

17高溫試驗●——

10

T/CECXXXXX—202X

18交變濕熱試驗●○●

19溫度變化(沖擊)試驗●——

20覆冰試驗○○○

21鹽霧腐蝕試驗●○○

表3(第2頁/共2頁)

序號檢驗項目分類檢驗項目型式試驗出廠檢驗抽樣試驗

22環境試驗老化試驗●——

23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24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25電磁兼容試驗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26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27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28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

29可見電暈和無線電干擾試驗●○○

30導線電流耐受試驗●○●

電氣性能試驗

31溫升試驗●○●

32雷電沖擊試驗●○○

33振動試驗●○○

垂直振動疲勞●--

34機械性能試驗

35碰撞試驗●--

36運輸試驗●○○

37可靠性試驗●--

可靠性試驗

38使用壽命試驗○--

注:●表示應做的項目,○表示可選做的項目,-表示不做的項目。

8.1.4判定規則

11

T/CECXXXXX—202X

所檢項目全部合格,則判定型式試驗合格,否則判定型式試驗不合格。

8.2出廠試驗

8.2.1試驗規則

應對監測裝置進行逐臺出廠檢驗。

8.2.2試驗項目

試驗項目見表3。

8.2.3判定規則

檢驗中出現任一檢驗項目不合格,均判該監測裝置為不合格。

8.3抽樣試驗

8.3.1試驗規則

根據供貨監測裝置的類型、數量,應在到貨的監測裝置中隨機抽樣。如單機供貨數量在3臺及以下,

則按實際臺數全部抽??;超過3臺的,按實際臺數的10%抽取,但單機樣品不應少于3臺;如單類型、

單批次供貨數量在100臺及以上時,應抽取至少3臺,進行型式試驗。

8.3.2試驗項目

試驗項目見表3。

8.3.3判定規則

對抽檢樣品進行逐臺檢驗,檢驗中有1臺以上(包括1臺)單機不合格時,應加倍抽取該監測裝置

按照抽樣實驗相關項目進行檢驗。若仍有不合格時,則判該批監測裝置不合格;若全部檢驗合格,則除

去第一批抽樣不合格的單機監測裝置,該批監測裝置應判為合格。

應在抽樣檢驗合格后進行現場安裝與調試。抽樣檢驗報告僅對當次工程項目有效。

9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

9.1標志

9.1.1設備標志

在監測裝置的顯著位置應有不銹鋼銘牌,內容包括:

a)監測裝置名稱、型號;

b)生產廠名、商標、產地;

c)出廠編號;

d)出廠年月等。

9.1.2包裝標志

在包裝箱的適當位置,應標有顯著、牢固的包裝標志,內容包括:

a)生產企業名稱、地址;

b)監測裝置名稱、型號;

12

T/CECXXXXX—202X

c)設備數量;

d)包裝箱外形尺寸(mm);

e)凈重或毛重(kg);

f)運輸作業安全標志;

g)到站(港)及收貨單位;

h)發站(港)及發貨單位;

i)工程項目名稱。

9.1.3儲運圖示和收發貨標志

包裝儲運圖示和收發貨標志應根據被包裝監測裝置的特點,按GB/T191和GB6388的有關規

定正確選用。

9.2包裝

9.2.1基本要求

監測裝置的包裝應滿足GB/T13384,符合牢固、美觀和經濟的要求,做到結構合理、緊湊、防護可

靠,在正常儲運、裝卸條件下,保證監測裝置不致因包裝不善而引起設備損壞、散失、銹蝕、長霉和降

低準確度等。

9.2.2包裝環境要求

監測裝置包裝時,周圍環境及包裝箱內應清潔、干燥,無有害氣體、無異物。

9.2.3裝箱要求

監測裝置包裝后,其包裝件中心應盡量靠下且居中,監測裝置裝在箱內應予以支撐、墊平、卡緊,

監測裝置可移動的部分應移至使監測裝置具有最小外形尺寸,并加以固定。

9.2.4分體包裝

監測裝置如有突出部分,在不影響其性能的條件下,應拆卸包裝,以縮小包裝件體積。

9.2.5產品防護

監測裝置的防振、防潮、防塵等防護包裝按GB/T13384中的有關規定進行。

9.2.6隨機文件清單

隨機文件應齊全,文件清單如下:

a)裝箱清單;

b)安裝使用說明書;

d)出廠合格證;

e)出廠檢驗報告。

9.2.7隨機文件包裝

隨機文件應裝入塑料袋中,并放置在包裝箱內;若整套監測裝置分裝數箱,則隨機文件應放在主機

箱內。安裝使用說明書應給出如何安全和正確地使用本監測裝置的全部信息,并符合GB/T9969要求。

13

T/CECXXXXX—202X

9.3運輸

包裝完整的監測裝置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雨、雪的直接淋襲,并防止受到劇烈的撞擊和振動。

9.4貯存

9.4.1包裝好的監測裝置應貯存在環境溫度-25℃~+45℃、相對濕度小于80%RH的室內,且周圍無腐

蝕性揮發物,無強電磁場作用。

9.4.2從設備出廠之日起,貯存時間超過2個月,使用前應按照制造廠家方法對蓄電池補充電。

14

T/CECXXXXX—202X

附錄A

(資料性)

風偏監測方法

A.1監測檔的選擇

監測檔的選擇宜按如下原則:

a)曾經發生過風偏放電的直線塔懸垂串或耐張塔跳線;

b)常年風速過大且與主導風向垂直的檔距;

c)典型微地形、微氣象區域及颮線風易發區域。

A.2監測原理與現場布置方案

A.2.1直線塔絕緣子串

懸垂絕緣子串的風偏監測采用雙軸傾角法,對于盤型懸式絕緣子串,宜在低壓側第一片絕緣子和高

壓側各安裝一臺風偏采集單元(見圖A.1),通過弦多邊形模型,計算得到每一片絕緣子的風偏角,然

后計算得到懸垂絕緣子串的最小電氣間隙距離;

對于棒形懸式絕緣子,可在高壓側安裝一臺風偏采集單元(見圖A.2),通過剛體直桿模型,計算

得到懸垂絕緣子的最小電氣間隙距離。

A.2.2耐張塔跳線

耐張塔跳線的風偏采用雙軸傾角法,有跳線串時,安裝方式參考A.2.1;沒有跳線串時,在耐張塔跳線

上安裝一臺風偏采集單元(見圖A.3),通過剛體直桿模型,計算得到跳線的最小電氣間隙距離。

圖A.1雙軸傾角法監測懸垂絕緣子串風偏(弦多邊形模型)示意圖

15

T/CECXXXXX—202X

圖A.2雙軸傾角法監測懸垂絕緣子串風偏(剛體直桿模型)示意圖

a)橫線路方向b)順線路方向

圖A.3雙軸傾角法監測跳線風偏(剛體直桿模型)示意圖

16

T/CECXXXXX—202X

附錄B

(規范性)

風偏監測裝置數據輸出要求

B.1風偏數據輸出

風偏監測裝置應輸出風偏角、偏斜角、對桿塔等的電氣間隙距離,見表B.1。

表B.1風偏監測裝置數據輸出要求

字段計量

序號參數名稱參數代碼字段長度值域備注

類型單位

1監測裝置標識CMD_ID字符17Byte——17位設備編碼

2被監測設備標識Component_ID字符17Byte——17位設備編碼

3采集時間Time_Stamp日期4Byte>0世紀秒

-90°~

4風偏角Windage_Yaw_Angle浮點型4Byte°(度)保留到小數點后2位

+90°

-90°~

5偏斜角Deflection_Angle浮點型4Byte°(度)保留到小數點后2位

+90°

最小電氣間隙距

浮點型保留到小數點后位

6離Least_Clearance4Bytem>03

風偏采集時刻的瞬時

7風速Instantaneous_WindSpeed浮點型4Bytem/s0~60風速(保留到小數點

后1位)

風偏采集時刻的瞬時

°~

風向整型°(度)0風向(保留到個位,

8Instantaneous_WindDirection2Byte°

+360無符號整數)

風偏采集時刻的氣溫

°

氣溫浮點型℃-55(保留到小數點后

9Air_Temperature4Byte°1

~+50位)

風偏采集時刻的濕度

10濕度Humidity整型2Byte%0~100(保留到個位,無符號

整數)

B.2風偏波形輸出(風偏連續采集數據)

當瞬時風速或風偏角大于設定值時,風偏監測裝置以不小于1Hz的采樣頻率連續加密采集不少于

60s,應輸出風偏角、偏斜角、瞬時風速和瞬時風向的數據,見表B.2。

表B.2風偏監測裝置連續采集數據輸出要求

字段計量

序號參數名稱參數代碼字段長度值域備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