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二單元 西方政治制度 第4講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應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1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二單元 西方政治制度 第4講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應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2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二單元 西方政治制度 第4講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應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3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二單元 西方政治制度 第4講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應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4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二單元 西方政治制度 第4講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應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講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2016·高考全國卷Ⅰ,T33)1702年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當時議會內部存在兩個黨派,安妮厭惡占多數席位的輝格黨,于是解除了輝格黨人的行政要職,代之以托利黨人。這說明在當時英國()A.議會無權制約國王 B.君主立憲制尚未完善C.內閣制已基本確立 D.《權利法案》遭到破壞【知識定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發展完善【素養解讀】全國卷高考命題以素養考查為主,本題考查“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兩方面,具體解讀如下:本題考查方法指導時空觀念由“1702年英國”推知是《權利法案》確定君主立憲制后歷史解釋由英國女王安妮解除輝格黨人行政職務推知這時的英國國王還有一定的行政權,說明君主立憲制還需完善【解析】君主立憲制度下,君主應該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而1702年安妮女王因個人喜好解除占多數席位的輝格黨人的行政要職,這說明當時英國君主立憲制有待完善,故B項正確。當時英國已經實行君主立憲制,議會有權制約國王,排除A項。1721年,輝格黨領袖沃波爾擔任英國第一任首相,英國內閣制基本確立,故C項錯誤。D項與史實不符。【答案】B(2016·高考全國卷Ⅲ,T35)1875年以后,法國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處于政治運行的中心,黨派林立,內閣更迭頻繁。1958年,戴高樂就任總統,修改憲法,規定總統擁有任命總理、解散議會等權力。這一政治體制的變化()A.有利于政局穩定B.確立了總統國家元首的地位C.剝奪了議會的主要權力D.有助于兩黨制的形成【知識定位】法國政治體制的變革及其影響【素養解讀】全國卷高考命題以素養考查為主,本題考查“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兩方面,具體解讀如下:本題考查方法指導時空觀念1875年以后的法國政局不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法國地位衰落歷史解釋“1875年以后,法國確立了共和政體……黨派林立,內閣更迭頻繁”說明政局不穩定;“規定總統擁有任命總理、解散議會等權力”說明加大了總統權力【解析】根據“1875年以后,法國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處于政治運行的中心,黨派林立,內閣更迭頻繁。1958年,戴高樂就任總統,修改憲法,規定了總統擁有任命總理、解散議會等權力”可以看出這一政治體制的變化,明顯使總統權力增大,這有利于政局穩定。【答案】A■練真題———————————————————1.(2017·高考全國卷Ⅱ)1800年,美國總統、聯邦黨人亞當斯要求政見不同的內閣成員皮克林辭職,遭到皮克林拒絕,于是亞當斯將其免職。皮克林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總統免職的內閣成員。亞當斯此舉()A.加強了聯邦政府的行政權力B.體現了總統與內閣之間權限不明C.行使了憲法賦予總統的職權D.反映了聯邦黨與其他黨派的斗爭解析:選C。美國1787年憲法賦予了總統最高行政權力,總統不僅擁有任命行政官員的權力,也擁有罷免行政官員的權力,因而材料中皮克林被總統罷免職務是總統行使職權的結果,C項正確。材料信息不是強調聯邦政府的權力,而是強調總統的權力,A項錯誤;美國總統的權力在憲法中有明確的規定,權限是明確的,B項錯誤;材料信息不能說明皮克林屬于其他黨派,無法反映美國的黨派斗爭,D項錯誤。2.(2015·高考全國卷Ⅰ)18世紀中葉,一位英國內閣成員在議會發言中說:“諸位都知道,媾和與開戰的權力是由國王掌握的……我們的憲法始終表明,國王在決定和平與戰爭時有權利讓議會參與,也有權利不讓議會參與。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與。”這表明在當時的英國()A.光榮革命成果受到侵蝕B.立憲政體未能阻止國王專權C.內閣依舊為國王所控制D.國王仍舊保留某些名義權力解析:選D。本題關鍵信息是“18世紀中葉”。材料信息“媾和與開戰的權力是由國王掌握的”“國王在決定和平與戰爭時有權利讓議會參與,也有權利不讓議會參與”“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與”體現了18世紀中葉時英國國王還掌握媾和與開戰的權力,但是國王作出決定要有議會的參與,這說明了當時英國國王仍舊保留某些名義上的權力,故選D項。A、B、C三項不符合18世紀中葉英國的情況,排除。3.(2014·高考全國卷Ⅰ)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眾議員名額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數“按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這一規定違背了《獨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權在民原則 B.天賦人權原則C.各州自治原則 D.各州平等原則解析:選B。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主權在民、天賦人權、平等、自治的內涵。天賦人權也譯為自然權利,指人生來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財產的權利。1787年憲法規定各州的眾議院名額由各州的自由人總數加上非自由人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這就違背了《獨立宣言》關于天賦人權的規定。4.(2013·高考全國卷Ⅰ)1688年,英國議會迎立荷蘭執政威廉為國王,并擁立他的妻子瑪麗(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為女王,目的是()A.加強英國與荷蘭的友好關系B.否定王位世襲男性優先原則C.通過雙王相互牽制防止獨裁D.為光榮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解析:選D。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政治意圖。1688年光榮革命發生后,英國議會迎立荷蘭執政威廉為國王,擁立他的妻子、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為女王,這體現了英國王位繼承的正統性與合法性,也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所以D項體現了其目的,由此排除A項;B項與史實不符;英國防止獨裁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君主立憲制,以法律和議會來制約國王的權力,故排除C項。5.(2013·高考全國卷Ⅱ)華盛頓在1787年3月致麥迪遜的信中說:“凡是有判斷能力的人,都不會否認對現行制度進行徹底變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這一問題能在全體會議上加以討論。”這里所說的“徹底變革”是指()A.革除聯邦體制的弊端B.建立三權分立的共和體制C.廢除君主立憲制D.改變松散的邦聯體制解析:選D。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題干材料表明,1787年3月美國憲法制定前華盛頓決心“徹底變革”當時實行的某項制度。聯系當時美國的狀況及1787年憲法確立的有效維護國家統一的聯邦制,可以推斷要變革的制度應是松散的邦聯制。6.(2013·高考全國卷Ⅱ)19世紀晚期德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經濟突飛猛進與政治民主發展滯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A.皇權與貴族結盟掌握政權B.國家分裂阻礙政治民主化C.經濟發展消解政治改革訴求D.對外戰爭影響國內民主進程解析:選A。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理解德國在19世紀晚期的政治經濟形勢。1871年初,普魯士王國完成德國的統一,建立了統一的國內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但普魯士的軍國主義與專制主義傳統在帝國內延續,使得德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發展緩慢,故A項符合題意。■練模擬———————————————————1.(2019·日照高三聯考)14-15世紀中葉,英國議會權力逐漸擴大,下院的地位也在上升。期間充滿著國王、下院、上院之間的合作和斗爭。有時議會兩院聯合起來向國王奪權;有時國王又聯合下院與上院作斗爭;有時國王又與上院合作打擊下院。這表明英國()A.國王居于權力中心地位 B.各派政治勢力激烈角逐C.專制政體轉向立憲政體 D.政治民主傳統歷史悠久解析:選D。根據材料“期間充滿著國王、下院、上院之間的合作和斗爭。有時議會兩院聯合起來向國王奪權;有時國王又聯合下院與上院作斗爭;有時國王又與上院合作打擊下院”可知,英國的民主政治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故D項正確。2.(2019·唐山模擬)針對美國1787年憲法,民主派領袖杰斐遜稱總統制為君主制的“新版”。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美國總統權力很大B.杰斐遜拒絕1787憲法C.總統其實就是君主D.美國政治是假民主真專制解析:選A。杰斐遜認為總統權力很大,故A項正確;材料未提及杰斐遜對憲法的態度,故B項錯誤;美國沒有君主,故C項錯誤;1787年憲法確立美國政體為總統制共和制,故D項錯誤。3.(2019·太原模擬)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增加了總統解散眾議院必須獲得參議院同意的規定,而議會對總統的不信任權卻沒有類似的明確限制。這些含糊不清的規定從側面反映了()A.行政權不能制約立法權B.法國民主政治的虛偽性C.共和制是政治妥協的產物D.總統與議會斗爭的失敗解析:選C。材料“總統解散眾議院”,體現了總統對議會的制約,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是各派妥協的結果,符合法國國情,順應了歷史潮流,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了“總統”“眾議院”“參議院”三者間的相互制約關系,是不同社會階層、派別相互妥協的產物,故C項正確;根據所學,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賦予總統較大的權力,故D項錯誤。4.(2019·河南天一大聯考)1871年以后,在俾斯麥的參與下,德國出臺商業法、營業自由法、關稅法、貨幣法等,還將境內7個不同的貨幣區和33個具有鈔票發行權的銀行統一,以馬克作為法定貨幣單位。這些措施()A.是德意志帝國憲法的本質反映B.表明帝國首相具有制訂法律的權利C.暴露了帝國政府在經濟上的反動D.客觀上推動了德國工業革命進程解析:選D。“商業法、營業自由法、關稅法、貨幣法等,還將境內7個不同的貨幣區和33個具有鈔票發行權的銀行統一,以馬克作為法定貨幣單位”這些措施有助于德國從經濟上完成統一,形成真正全國的市場,故D項正確。(建議用時:45分鐘)一、選擇題1.(2019·濰坊模擬)英國先賢們留下了良好的制度傳統。長久以來,議會在與王權的斗爭中占得了上風,而議會自身卻聚集了上至土地貴族、教會僧侶,下至商人、騎士等相對全面的利益階層。這使得,一旦議會成為這個國家的權力中樞,基于這個平臺,各方勢力都有爭得自身利益的機會。英國的良好制度傳統()A.有利于政治權力平穩過渡B.使國王喪失國家元首的地位C.妨礙了工業化的發展進程D.保證了全體公民的有效參政解析:選A。據材料“而議會自身卻聚集了上至土地貴族、教會僧侶,下至商人、騎士等相對全面的利益階層。這使得,一旦議會成為這個國家的權力中樞,基于這個平臺,各方勢力都有爭得自身利益的機會”可以得出英國的良好制度傳統有利于政治權力平穩過渡,故A項正確。2.1640-1660年革命期間,盡管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處死了國王、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國,但仍有學者認為,與前者相比,從歷史的視角來看,1688年“光榮革命”的革命性更強。這是因為()A.前者的革命措施過于超前且多暴力B.后者通過不流血的溫和方式成功奪權C.前者的革命影響波及面過窄且短暫D.后者成功引發了不可逆轉的政治轉型解析:選D。題目強調的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1688年“光榮革命”的革命性,也就是主要看1688年“光榮革命”對英國歷史發展的深遠影響。前者的革命措施過于超前且多暴力和后者通過不流血的溫和方式成功奪權都是從革命的方式角度說的,故A、B兩項錯誤;前者的革命影響波及面過窄且短暫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通過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戰勝封建貴族,國家權力中心由國王轉至議會,1688年“光榮革命”成功引發了不可逆轉的政治轉型,故D項正確。3.(2019·西安八校聯考)2017年,因一系列社會問題,英國部分政要和民眾要求首相特蕾莎·梅下臺。特蕾莎·梅最終是否下臺,關鍵取決于()A.特蕾莎·梅所在保守黨的民意支持率B.英國女王的態度C.議會對特蕾莎·梅政府的信任程度D.在野黨工黨的態度解析:選C。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英國權力中心在議會,因此特蕾莎·梅是否下臺取決于議會對其信任程度,C項正確。4.(2019·齊魯名校教科研協作體高考沖刺模擬)1832年議會改革重新分配了議席,增加了城市代表的名額,降低了選民的財產資格限制,使中產階級有了選舉權;1867年的議會改革再次降低了選民的財產資格限制,小資產階級和上層工人階級都獲得了選舉權;經過不懈努力,到1969年的選舉法規定年滿18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英國普選制逐漸確立起來。材料說明()A.民主在與專制斗爭中不斷發展B.民主思想與民主實踐在互動中完善C.民主政治與本國國情在調試中創新D.民主改革在民主實踐中不斷推進解析:選D。題干材料說的是議會的議席的分配以及選民資格的逐步放寬,最終英國普選制逐漸確立起來,說明民主改革在民主實踐中不斷推進,故D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民主與專制的斗爭,故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民主思想,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民主政治與本國國情的關系,故C項錯誤。5.在美國憲法的背后,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政治文化。在美國形成初期,美國人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第一個新型國家”的公民。這不是一個法國大革命時宣揚的準宗教性的烏托邦社會,而是根據政府的首要原則建立起來的新型自由共和國。這種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導致共和國崩潰的離心危險,又希望避免隨心所欲的集中權力。這說明()A.美國首創共和政體B.美國人的政治追求與法國人有本質差別C.美國新型共和國的首要原則是三權分立D.美國聯邦共和制的建立有著很深的文化背景解析:選D。根據材料“而是根據政府的首要原則建立起來的新型自由共和國。這種新型自由共和制既希望避免導致共和國崩潰的離心危險,又希望避免隨心所欲的集中權力”可以得出美國聯邦共和制的建立有著很深的文化背景,故D項正確。6.(2019·邵陽高三聯考)在英語里,“民族”與“國家”是同一個詞(nation),為了避免喚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關于“國家”的聯想,美國很少使用nation這個詞來指稱不同民族的人,而更多的是使用“種族”(race)和“族群(族裔)”(ethnic)的概念。比如在人口普查時并不問及“民族”,也不要求選擇民族血統。美國這樣做的主要意圖是()A.淡化民族意識,強化公民意識B.回避民族問題,緩和民族矛盾C.模糊民族概念,消磨民族意志D.宣揚種族思想,實行種族歧視解析:選A。美國這樣做的主要意圖是“避免喚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關于‘國家’的聯想”,即淡化民族意識,強化公民意識,故A項正確;“美國很少使用nation這個詞來指稱不同民族的人”,因此無法回避民族問題,故B項錯誤;C項沒有體現出美國作為移民國家此舉的主要意圖是強化公民意識,故C項錯誤;美國這樣做的主要意圖并不是為了實行種族歧視,加劇社會矛盾,故D項錯誤。7.(2019·河南六市高三聯考)費城制憲會議的代表們既希望聯邦政府的權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團對政府權力的壟斷;既反對貴族或寡頭政治,又害怕簡單無序的“暴民政治”。這表明代表們希望()A.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B.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C.建立分權制衡的中央政府D.改變松散的邦聯體制解析:選A。據材料題干信息可以得出代表們希望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故A項正確;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只是材料部分意思的體現,故B項錯誤;建立分權制衡的中央政府也是材料部分意思的體現,故C項錯誤;改變松散的邦聯體制也是材料部分意思的體現,故D項錯誤。8.(2019·襄陽、荊州、荊門、宜昌七校聯考)1831年,青年林肯來到新奧爾良。他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人類奴隸制的恐怖。他看到了買賣奴隸的廣告,看到“戴上鐐銬的黑奴被抽打”和黑奴拍賣會。他發誓一定要把奴隸制度徹底打垮。材料內容和美國1787年憲法有著密切的關系,下列解讀正確的是()A.1787年憲法充分地保障了人民的權利B.1787年憲法體現了民主自由的治國理念C.1787年憲法維護了美利堅合眾國的統一D.1787年憲法無法消弭美國社會發展產生的矛盾解析:選D。美國1787年憲法保留了黑人奴隸制度,這是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同南方種植園奴隸主之間妥協的結果。1831年,美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黑人奴隸制已經成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憲法與現實產生了巨大的矛盾,D項正確。9.(2019·成都高三診斷)有學者指出,從政治制度演進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無疑是一種歷史的倒退,但在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起飛的局面,并使步履蹣跚的法國工業革命最終大功告成。據此可知,當時的法國()A.帝制更符合時代發展潮流B.民主制度妨礙了工業革命C.經濟發展有助于帝制鞏固D.政局穩定推進了經濟發展解析:選D。在歐洲代議制相繼確立的時代,法國出現帝制在政治上違背了時代潮流,故A項錯誤;民主制度有利于工業革命的開展,故B項錯誤;資本主義發展推動資產階級壯大,成為反帝制的力量,故C項錯誤;帝制的實行促使法國政局相對穩定,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故D項正確。10.(2019·武漢高三調研)在一院制與兩院制的多次交替后,法國最終在1875年第三共和國時確定采用兩院制議會。對此,戴高樂曾解釋說:“直接普選產生的議會的初步動議未必是完全有遠見的,所以必須以另一種選舉方式再組成一個議會來進行審查、修改和提出建議。”戴高樂對兩院制議會的解釋,說明()A.兩院制是世界代議制議會發展的基本趨勢B.法國議會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協的結果C.法國兩院制議會運行遵從民主與理性精神D.間接、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國代議制的特征解析:選C。材料沒有反映出世界代議制議會發展的基本趨勢,故A項錯誤;由材料無法推斷法國議會制與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協的關系,故B項錯誤;“以另一種選舉方式再組成一個議會”即參議院通過“審查、修改和提出建議”,制衡普選產生的眾議院,體現出法國兩院制議會運行遵從民主與理性精神,故C項正確;代議制特征是間接民主,而非直接民主,故D項錯誤。11.(2019·衡水中學高三摸底考試)1876年時,雖然法、美同為共和國,但兩國總統在任期和權力范圍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法國總統有著其明顯的優越感,在這一點上法國與其鄰國——德意志帝國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這反映出當時法國政治體制()A.善于兼采他國的優秀成果B.具有多種政體試驗的痕跡C.帶有明顯政治妥協的特征D.缺乏對總統權力的監督解析:選C。材料中并沒有提及法國對他國優秀政治成果的借鑒與吸收,故A項錯誤;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是明顯的議會制共和制政體,并不具有多種政體試驗的痕跡,故B項錯誤;法國的1875年憲法最后是僅以一票多數通過的,必然帶有明顯的政治妥協的特征,故C項正確;相比美國,法國議會對總統的監督要嚴密有力的多,故D項錯誤。12.(2019·河南部分重點高中高三聯考)有學者認為,德國1871年憲法是一部在考慮各邦原統治者利益、資產階級自由派關于建立統一民族國家的要求,以及普魯士的霸權等三個主要因素的基礎上產生的。由此說明1871年憲法()A.對德意志各城邦約束較大B.尚未賦予資產階級政治權利C.追求多方勢力利益的均衡D.對民主勢力造成沉重的打擊解析:選C。材料“有學者認為,德國1871年憲法是一部在考慮各邦原統治者利益、資產階級自由派關于建立統一民族國家的要求,以及普魯士的霸權等三個主要因素的基礎上產生的”可以得出1871年憲法追求多方勢力利益的均衡,故C項正確;“對德意志各城邦約束較大”不合題意,故A項錯誤;“尚未賦予資產階級政治權利”不合題意,故B項錯誤;“對民主勢力造成沉重的打擊”不合題意,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688年光榮革命后英國議會分為上下兩院,上院又稱貴族院,進入上院的均為世俗貴族與宗教貴族,其席位被貴族階層所壟斷。下院又稱平民院,議員由選舉產生。以19世紀初英格蘭202個選邑為例……選民人數在1000人以下的選邑多達159個,而這些選邑至少可以選出313名議員,約占英格蘭全部489名議員總數的64%。在50人以下的選邑中,20個人口在20-50之間,4個人口在10-19之間,1個人口只有5名,還有兩個根本就沒有人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倫敦地區人口已達百萬,也僅有10個議席。1820年時,新興工業城市曼徹斯特、伯明翰、利茲三個市人口總計50萬,卻未能分配到一個席位。根據1710年的議會法案,各郡議員只能由年收入600鎊以上者擔任,而市鎮議員也須由年收入300鎊以上者擔任。這些規定顯然是把中低收入階層排除在議會之外。在郡選區,選舉的獨立性僅限于貴族階層,談論選舉的民主性非常荒唐可笑,因為收買選票的事情往往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每到選舉期間,候選人爭相賄賂選民,最為直接的是給選票開出價碼。收買選票之所以有市場,主要是因為對于大多數下層選民來說,選票就相當于一筆財富,因而隨時愿意賣給開價最高者。據統計,1782-1820年間65位內閣成員中,43位是貴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貴族之子,其他8位也與貴族有著親戚關系。材料二英國的政治制度變革一般采用暴力革命或者和平改革(這里是指“光榮革命”和議會改革)的方式。到底該采取哪種方式呢?就英國而言,最終采取的是和平改革方式。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光榮革命形成的傳統為英國提供了一個和平解決問題的框架,使得通過改革完成政治民主化成為可能”。——摘選自《議會改革與英國的政治現代化歷程》(1)根據材料一,簡述1688年“光榮革命”后英國議會制度仍然存在的問題。(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1832年議會改革的歷史意義。(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具體指出英國選擇“和平改革方式”的原因。解析(1)根據材料一可得出不同的地區人口、經濟增長有變化,但是議席分配卻未做相應調整;根據材料一“進入上院的均為世俗貴族與宗教貴族,其席位被貴族階層所壟斷”,可得出選舉方法落后;根據材料一“各郡議員只能由年收入600鎊以上者擔任,而市鎮議員也須由年收入300鎊以上者擔任”,可得出選民資格標準不合理;根據材料一“每到選舉期間,候選人爭相賄賂選民,最為直接的是給選票開出價碼”可得出選舉方法和手段的腐敗性突出;根據材料一“1782-1820年間65位內閣成員中,43位是貴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貴族之子,其他8位也與貴族有著親戚關系”可得出貴族階層控制著內閣席位。(2)1832年議會改革是工業革命后工業資產階級通過改革方式取得席位,其意義從對工業革命促進經濟發展、工業資產階級享有民主權利,推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發展和其改革的方式角度分析。(3)根據材料二中信息可知,1688年光榮革命后形成以和平妥協的手段來解決政治問題的傳統;根據材料綜合分析可知是君主立憲制不斷完善發展結果。答案(1)問題:議席分配未能依據人口變化、經濟變化而適時調整;仍沿用落后選舉制度,選民資格標準不合理;選舉方法和手段的腐敗性突出;貴族階層控制著內閣席位。(2)意義:適應了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