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9.180
K41
T/CEC
T/CECXXXXX—XXXX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
電力變壓器中性點電容隔直裝置
技術規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capacitiveDCcurrent-isolatorforpowertransformer
neutralpoint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
T/CECXXXXX—201X
電力變壓器中性點電容隔直裝置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電力變壓器中性點電容隔直裝置(以下簡稱“隔直裝置”)的使用條件、結構和功能、
性能、試驗、標志、包裝、運輸、貯存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110kV(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力變壓器用隔直裝置,換流變壓器用隔直裝置可
參照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311.1絕緣配合第1部分:定義、原則和規則
GB/T1094.3電力變壓器第3部分:絕緣水平、絕緣試驗和外絕緣空氣間隙
GB1094.5電力變壓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
GB/T1094.23電力變壓器第23部分:直流偏磁抑制裝置
GB/T2421.1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概述和指南
GB/T2423.1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A:低溫
GB/T2423.2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B:高溫
GB/T2423.3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Cab:恒定濕熱試驗
GB/T2423.4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Db交變濕熱(12h+12h循環)
GB/T38043.6kV~40.5kV高壓交流負荷開關
GB/T42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T5273高壓電器端子尺寸標準化
GB/T7251.8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智能型成套設備通用技術要求
GB/T7261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基本試驗方法
GB/T8287.1標稱電壓高于1000V系統用戶內和戶外支柱絕緣子第1部分:瓷或玻璃絕緣子的試驗
GB/T11022高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標準的共用技術要求
GB/T11032交流無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
GB/T12944高壓穿墻瓷套管
GB/T14598.3電氣繼電器第5部分: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絕緣配合要求和試驗
GB/T15291半導體器件第6部分:晶閘管
GB/T16927.1高電壓試驗技術第1部分:一般定義及試驗要求
GB/T17626.2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GB/T17626.3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GB/T17626.4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GB/T17626.5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GB/T17626.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
GB/T17626.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626.9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
1
T/CECXXXXX—201X
GB/T17626.10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702電力電子電容器
DL/T294.2發電機滅磁及轉子過電壓保護裝置技術條件第2部分:非線性電阻
DL/T462高壓并聯電容器用串聯電抗器訂貨技術條件
DL/T478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通用技術條件
DL/T604高電壓并聯電容器裝置使用技術條件
DL/T840高壓并聯電容器使用技術條件
DL/T1541電力變壓器中性點直流限(隔)流裝置技術規范
JJG313測量用電流互感器
JJG314測量用電壓互感器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電容隔直裝置capacitorDCcurrent-isolator
一種串接在變壓器中性點與大地之間,使用電容器隔離直流電流流入變壓器繞組的電氣裝置。
通常包括電容器、機械旁路支路、快速旁路支路、信號采集裝置和監控裝置等。
[GB/T1094.23—2019,定義3.1]
3.2
旁路支路bypasscircuit
隔直裝置中并聯在電容器兩端,用來在規定時間內或連續地提供分流的支路。
注:快速旁路支路指采用電力電子開關、可控間隙等元件組成,快速實現分流的支路;機械旁路支路指采用機械式
操動機構控制,實現分流的支路。
[GB/T1094.23—2019,定義3.2]
3.3
旁路開關bypassswitch
隔直裝置中并聯在電容器兩端、用于旁路電容器的開關,根據開關類型不太,可分為電子旁路
開關(快速旁路開關)和機械旁路開關。
4使用條件
4.1使用環境條件
隔直裝置正常使用條件如下:
a)海拔:≤1000m;
b)最高環境氣溫:+45℃;
c)最低環境氣溫:–25℃;
d)最大日溫差:25K;
2
T/CECXXXXX—201X
e)年平均氣溫:20℃;
f)最大相對濕度:25℃下為90%;
g)最大風速:35m/s(離地面10m高10min平均風速);
h)覆冰厚度:10mm;
i)日照強度:≤0.1W/cm2(風速0.5m/s);
j)污穢等級:e級;
k)耐震能力:
1)地面水平加速度:2.5m/s2;
2)地面垂直加速度:1.25m/s2。
注:地震波為正弦波,持續時間三個周波,安全系數1.67。
4.2特殊環境條件
如存在特殊使用條件,可參照本標準或進行適當的修正。在較高環境溫度或高海拔環境下的溫升和
冷卻性能按相關標準修正,在高海拔環境下的外絕緣按GB311.1修正。特殊熱帶氣候防護條件按相關
標準執行。
5基本原理
5.1隔直裝置組成
隔直裝置主要由電容器、機械旁路開關、快速旁路開關、信號采集裝置和監控裝置等,其結構原理
如圖1所示。直流電流、直流電壓采集單元中的傳感器宜采用雙重配置。
圖1隔直裝置結構原理圖
5.2保護(退出)方法
隔直裝置的保護和退出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實現:
a)由機械旁路支路或快速旁路支路動作實現電容器的投入或退出。
b)系統故障時通過氧化鋅組件或保護間隙實現電容器過電壓保護的隔直裝置。
6技術要求
3
T/CECXXXXX—201X
6.1概述
隔直裝置應具備長期接入變壓器中性點回路、隔斷直流偏磁電流的能力,其功能不受隔直裝置
工作狀態或控制模式等的影響。
6.2工作狀態
隔直裝置應能工作在兩種狀態:
a)隔直工作狀態:旁路支路不導通,電容器接入變壓器中性點,起到隔離流過變壓器中性點直流
電流的作用;
b)非隔直工作狀態:旁路支路導通,變壓器中性點有效接地。
6.3狀態切換功能
隔直裝置應具有以下工作狀態切換功能:
a)當變壓器中性點直流電流超過設定限值并達到時限時,裝置應能自動由非隔直工作狀態切換為
隔直工作狀態;
b)隔直裝置工作在隔直工作狀態時,當變壓器中性點交流電流或電容器兩端交流電壓超過設定限
值時,裝置應自動切換為非隔直工作狀態;
c)隔直裝置工作在隔直工作狀態時,當電容器兩端直流電壓低于設定限值時,裝置應具有切換為
非隔直工作狀態的功能;
d)隔直裝置工作在隔直工作狀態時,當短路故障切除后,中性點電流小于設定限值時,裝置應自
動恢復隔直工作狀態。
6.4狀態控制
6.4.1控制模式
隔直裝置應具備“手動”和“自動”兩種控制模式,手動模式下又可分為“就地”和“遠方”,并具備強制
合閘功能:
a)手動模式:隔直裝置在非隔直工作狀態時,當中性點直流電流超過設定值時能夠向監控終端發
出越限告警,運維人員能夠通過手動操作切換到隔直工作狀態;在隔直工作狀態下當電容器兩
端電壓低于下限設定值或變壓器中性點的交流電流超過上限設定值時,隔直裝置能夠向監控終
端發出越限告警,運維人員能夠通過手動操作將隔直裝置切換到非隔直工作狀態。
b)自動模式:隔直裝置在非隔直工作狀態時,當中性點直流電流超過設定值時,隔直裝置能夠自
動切換到隔直工作狀態;在隔直工作狀態下當電容器兩端電壓低于下限設定值或變壓器中性點
的交流電流超過上限設定值時,隔直裝置能夠自動切換到非隔直工作狀態。
6.4.2控制策略(補充編制說明)
隔直裝置的工作狀態控制策略分為主動控制、被動控制和混合控制:
a)主動控制:在固定的時間由非隔直工作狀態切換為隔直工作狀態;在固定的時間由隔直工作狀
態切換為非隔直工作狀態;也可以將隔直裝置長期設置為隔直工作狀態;
b)被動控制:根據實時測量數據和預設的控制邏輯,自動進行狀態切換;
c)混合控制:在設定的時段內,采用主動控制策略;在其他時段,采用被動控制策略;主動控制
的優先級高于被動控制。
6.5保護功能
4
T/CECXXXXX—201X
隔直裝置應具備以下保護功能:
a)過電壓和過電流保護功能;
b)除發生電容器故障損壞、造成開路(導致變壓器存在失地風險)的情況外,隔直裝置不得自動
閉鎖或退出運行;
c)檢測到電容器開路要觸發旁路保護動作,快速旁路支路導通響應時間應小于1ms;機械旁路支
路導通響應時間(含機械旁路開關動作時間)小于100ms;
d)當數字控制器、直流電流/電壓采集單元、交流電流互感器、交直流工作電源等發生故障或異常
時,隔直裝置不得自動閉鎖或退出運行,同時應發出告警信號。
6.6監控功能
6.6.1遠方監控功能(有爭議)
隔直裝置應具備以下監控功能:
a)實時顯示隔直裝置控制模式;
b)實時顯示機械旁路開關的位置狀態、變壓器中性點接地刀閘和隔直裝置接入刀閘位置狀態、變
壓器中性點直流電流和交流電流、電容器兩端直流電壓等信息;
c)切換控制模式、修改控制參數,在手動/遠方控制模式下手動控制旁路開關的分合;
d)查詢歷史曲線數據和故障錄波;查詢運行日志,包含隔直裝置動作和故障記錄等;可查詢的歷
史數據和運行日志的存儲時間不少于5年。
6.6.2上傳至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模擬信號和開關信號
隔直裝置可采集以下信號,并向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上送:
a)變壓器中性點直流電流分量(模擬量);
b)中性點交流電流分量(模擬量);
c)數字控制器故障信號(硬接點);
d)交流工作電源故障信號(硬接點);
e)直流工作電源故障信號(硬接點);
f)旁路開關閉合信號(硬接點);
g)旁路開關斷開信號(硬接點);
h)就地/遠方控制模式信號(硬接點);
i)直流電流傳感器故障信號(硬接點);
j)直流電壓傳感器故障信號(硬接點);
k)溫度超限信號(硬接點);
l)旁路開關故障信號(硬接點)。
6.6.3上傳至隔直裝置監測主站的信號
隔直裝置可通過電力通信網絡向監測主站上送以下數據:
a)變壓器中性點直流電流;
b)電容器直流電壓;
c)機械旁路開關位置;
d)隔直裝置接入刀閘位置;
e)變壓器中性點接地刀閘位置。
7性能要求
5
T/CECXXXXX—201X
7.1成套裝置
隔直裝置的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
a)對地1min工頻耐壓不小于10kV(有效值);
b)長期通流能力:長期通過工頻電流不小于50A,可根據安裝地點實際情況提高要求;
c)承受短路動穩定能力:能耐受不小于20kA(峰值)/0.2s的沖擊電流,承受能力應根據安裝地
點系統條件校核;
d)承受短路熱穩定能力:具有承受不小于8kA(有效值)/1s短路電流的能力,且溫升限值不應
超出相應絕緣耐熱等級規定的限值,承受能力應根據安裝地點系統條件校核;
e)非隔直工作狀態至隔直工作狀態切換時間小于1s,隔直工作狀態至非隔直工作狀態切換時間小
于200μs;
f)非隔直工作狀態至隔直工作狀態的直流電流設定值()0~50A,步長1A,連續可調;
g)非隔直工作狀態至隔直工作狀態的啟動時限范圍0~30s,步長1s,連續可調;
???
h)隔直工作狀態至非隔直工作狀態的直流電壓設定值()0~100V,步長1V,連續可調;
i)隔直工作狀態至非隔直工作狀態的變壓器中性點交流電流設定值()0~1000A,可自由設
???
置。
???
7.2電容器
電容器的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
a)500kV隔直裝置額定頻率(50Hz)下容抗值不高于0.05Ω,220kV及以下隔直裝置額定頻率(50Hz)
下容抗值不高于0.1Ω。
b)在25℃時的電容值允許偏差為±10%;
c)對地工頻耐壓不小于3kV(方均根值);
d)長期通過工頻電流應不小于50A;
e)直流額定電壓≥1200V,工頻耐壓(極殼)≥4000V,電容容量的允許偏差不超過±5%;
f)其他性能符合GB/T17702和DL/T604的要求。
7.3旁路開關
旁路開關的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
a)額定電壓10kV
b)動作次數應滿足機械旁路開關大于8000次,快速旁路開關大于10000次;
c)快速旁路開關的切換時間小于200μs,機械旁路開關的合閘時間小于50ms;
d)快速旁路開關和機械旁路開關能承受安裝地點的短路電流;
e)配置快速旁路開關和間隙的隔直裝置內機械旁路開關的合閘時間小于50ms,配置氧化鋅組件
的隔直裝置內機械旁路開關的合閘時間小于15ms,并滿足50kA(峰值)1s的動穩定能力;
f)機械旁路開關的其他性能符合GB/T3804的要求;
g)快速旁路開關的其他性能符合GB/T15291的要求。
7.4氧化鋅組件
氧化鋅組件的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
a)雷電沖擊殘壓小于電容器絕緣水平的70%;
b)通流容量滿足隔直裝置熱穩定要求;
c)其他性能符合DL/T294.2的要求。
6
T/CECXXXXX—201X
7.5二次組件
二次組件的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
a)具備完善的過電壓和過電流保護和超溫保護能力;
b)內部配線的額定電壓為1000V,采用防潮隔熱和防火的交聯聚乙烯絕緣銅絞線,直流回路最小
等效截面不小于1.5mm2,交流電壓、電流回路最小等效截面不小于2.5mm2;
c)所有端子采用額定值1000V、10A的壓接型端子;
d)電流回路的端子能夠接入不小于4mm2的電纜芯線,一個端子只允許接入一根導線;
e)斷路器的跳閘或合閘回路端子、直流電源的正負極不能布置在相鄰的端子上;
f)屏面上信號燈和復歸按鈕的安裝位置便于運行監視、操作和維護;
g)屏上的所有設備(包括繼電器、控制開關、熔斷器、斷路器、指示燈及其他獨立安裝的設備),
在屏面上均有便于識別銘牌或標簽框,且在屏體內的配線進行標示,所有標示應牢固、不脫落、
不褪色;
h)柜內所有斷路器設于便于檢修維護的位置,并與一次回路保持安全距離或有電氣隔離;
i)柜上設備采用嵌入式或半嵌入式安裝和背后接線;
j)其他性能符合DL/T478的要求。
7.6測量組件
參與測量和控制的交流電壓回路、直流電壓回路和直流電流回路應滿足以下要求:
a)直流電流回路的測量誤差<±5%;
b)交流電流回路的測量誤差<±5%;
c)直流電壓回路的測量誤差<±5%。
7.7其他
其他組件的性能滿足以下要求:
a)工作電源宜采用直流電源,同時應具備雙路電源供電能力;
b)成套裝置應采用箱體結構,應便于整體安裝和維護,外殼防護等級不低于IP54;
c)成套裝置應采用防凝露措施;
d)出線端子可選上進下出、上進側出、下進下出;
e)采用通風孔散熱時,通風孔的設置不應降低成套裝置的防護等級;
f)箱體內應安裝照明燈具,便于檢修;
g)箱頂應考慮一定坡度,以便排水,箱體內應具有照明、散熱、防潮措施;
h)箱體下部應有2個接地端子;
i)支柱絕緣子的性能應符合GB8287.1的要求;
j)套管的性能應符合GB/T12944的要求;
k)限流電抗器的性能應符合DL/T462的要求;
l)一次回路接線端子的性能應符合GB/T5273的要求;
m)成套裝置的其他性能應符合GB/T7251.8的要求;
8試驗要求
8.1試驗類型
7
T/CECXXXXX—201X
隔直裝置試驗分為型式試驗、出廠試驗、交接試驗、例行試驗和特殊試驗五類。試驗項目按表2的
規定進行。
表2試驗項目
序號檢驗項目型式試驗出廠試驗交接試驗例行試驗
1外觀檢查●●●●
2基本功能試驗●●●○
3晶閘管門檻電壓測量(如有)●●○○
4定值修改功能檢驗●●●○
功能
5運行日志獲取查看功能檢驗●●●○
檢驗
6歷史/實時曲線瀏覽功能檢驗●●●○
7錄波功能檢驗●●●○
8通訊中斷功能檢驗●●●○
9交流電流誤差測量●●●●
10直流電流誤差測量●●●●
11直流電壓誤差測量●●●●
12測控絕緣性能試驗●●●○
13組件環境適應性能試驗●○○○
14試驗振動、沖擊與碰撞試驗●○○○
15電磁兼容試驗●○○○
16電源影響試驗●●○○
17連續通電試驗●●○○
18電容量測量●●●●
19絕緣電阻測量●●●●
20工頻耐壓試驗●●●○
21熱穩定試驗●○○○
22動穩定試驗●○○○
23動作穩定性試驗●○○○
24防護等級試驗●○○○
25電抗器繞組直流電阻測量(如有)●●●●
26電抗器電抗值測量(如有)●●○○
27機械旁路開關回路電阻測量(如有)●●●●
28機械旁路開關關合和開斷試驗(如有)●*○○
29間隙工頻放電試驗(如有)●●○○
氧化鋅組件直流10mA電壓(U10mA)及0.5U10mA
30●●●●
下漏電流試驗(如有)
31氧化鋅組件的短路沖擊耐受試驗(如有)●*○○
32氧化鋅組件多柱電流分布試驗(如有)●*○○
備注:●表示規定必須做的項目;○表示規定可不做的項目;*表示根據用戶要求選做的特殊試驗項目。
8.1.1型式試驗
8
T/CECXXXXX—201X
型式試驗是為了驗證產品能否滿足技術規范的全部要求所進行的試驗。制造廠家將隔直裝置送交具
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單位,由第三方檢測單位依據試驗條目完成檢驗,并出具型式試驗報告。
有以下情況之一時,進行型式試驗:
a)新產品定型;
b)連續批量生產的隔直裝置每五年一次;
c)正式投產后,如設計、工藝材料、元器件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性能時;
d)產品停產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復生產時;
e)出廠試驗結果與型式試驗結果有較大差異時;
f)國家技術監督機構或受其委托的技術檢驗部門提出型式試驗要求時;
g)合同規定進行型式試驗時。
注:所有型式試驗項目必須在同一臺產品上進行。
8.1.2出廠試驗
每臺隔直裝置出廠前在正常試驗條件下按規定進行試驗,合格后,附有出廠試驗報告和合格證,方
可允許出廠。
8.1.3交接試驗
交接試驗為隔直裝置安裝結束后進行的全面性能和功能檢測試驗,用以判定安裝質量是否符合規定
要求,是否可以通電投入運行。
8.1.4例行試驗
例行試驗為現場運行單位或具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在現場對隔直裝置進行測試。例行試驗應跟隨其串
接的電力變壓器同步開展。如懷疑隔直裝置存在故障時,可根據需要開展不限于例行試驗的其它項目。
8.1.5特殊試驗
根據應用需求,經制造廠和用戶雙方協商需要增補的試驗項目。
8.2試驗內容及要求
8.2.1試驗條件
8.2.1.1絕緣試驗在天氣良好且被試物及儀器周圍溫度不宜低于5℃,空氣相對濕度不宜高于80%的
條件下進行。在進行與溫度及濕度有關的各種試驗時,同時測量被試物周圍的溫度及濕度。
8.2.1.2對不滿足上述溫度、濕度條件情況下測得的試驗數據,應進行綜合分析。
8.2.2外觀檢查
對照產品設計圖樣,利用目測法結合操作進行檢查。隔直裝置的外形及安裝尺寸、端子編號等符合
產品設計圖樣要求。面板平整美觀,標志清晰,各回路連接端子等符合相關標準規定要求。組部件及元
器件無損壞并且安裝正確,各組件空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滿足要求。
8.2.3功能檢驗
8.2.3.1基本功能試驗
8.2.3.1.1對于帶有機械旁路開關的隔直裝置,應開展功能試驗。
8.2.3.1.2手動模式試驗:在手動模式下,手動操作機械旁路開關,合閘、分閘動作正常,顯示信息
正確。
8.2.3.1.3自動模式試驗:在自動模式下,進行以下試驗,隔直裝置動作正常,顯示信息正確:
9
T/CECXXXXX—201X
a)非隔直工作狀態切換為隔直工作狀態:隔直裝置運行在非隔直工作狀態下,對主回路施加0.9
直流電流,隔直裝置不動作;對主回路施加1.1直流電流,在達到預設啟動時間后隔直裝置
???
動作,狀態切換時間小于1s,顯示信息正確;
???
b)隔直工作狀態切換為非隔直工作狀態1:隔直裝置運行在隔直工作狀態下,在電容器兩端施加
1.1直流電壓,隔直裝置不動作;將電容器兩端電壓降低至0.9,在達到預設啟動時間后
隔直裝置動作,狀態切換時間小于200μs,顯示信息正確;(有爭議)
??????
c)隔直工作狀態切換為非隔直工作狀態2:隔直裝置運行在隔直工作狀態下,對主回路施加0.9
交流電流,隔直裝置不動作;對主回路施加1.1交流電流,隔直裝置動作,工作狀態切換時
???
間小于200μs,顯示信息正確。
???
以上試驗中,試驗a)按圖2(a)進行試驗,試驗b)按圖2(b)進行試驗,試驗c)按圖2(c)進行試驗。電阻
R1和R2滿足電源功率限制。
隔直裝置
電阻R1
旁路
開關電容器
直流電源控制器控制和保電阻R
護部分2
a)非隔直工作狀態切換為隔直工作狀態試驗回路示意圖
隔直裝置
電阻R1
旁路
開關電容器
直流電源控制器控制和保電阻R
護部分2
b)隔直工作狀態切換為非隔直工作狀態1試驗回路示意圖
隔直裝置
電阻R1
旁路
開關電容器
交流電源控制器控制和保電阻R
護部分2
10
T/CECXXXXX—201X
c)隔直工作狀態切換為非隔直工作狀態2試驗回路示意圖
圖2自動模式試驗接線示意圖
8.2.3.2晶閘管門檻電壓測量(如有)
對于帶晶閘管的隔直裝置,應開展晶閘管門檻電壓的測量。試驗時,用試驗電源給電容器充電,當
晶閘管閥兩端電壓超過晶閘管門檻電壓時,晶閘管導通。用記錄儀記錄晶閘管導通時晶閘管兩端電壓,
即晶閘管門檻電壓,滿足隔直裝置技術文件要求。
8.2.3.3定值修改功能檢驗
通過隔直裝置后臺軟件可修改直流電流設定值及啟動時間、直流電壓設定值及啟動時間、交
流電流設定值,動作值與設定值的誤差應小于5%。
??????
8.2.3.4運行日志獲取查看功能檢驗
???
通過隔直裝置后臺軟件查看運行日志,包含動作及故障記錄等信息。
8.2.3.5歷史/實時曲線瀏覽功能檢驗
通過隔直裝置后臺軟件查看歷史曲線和實時曲線,曲線包含中性點直流電流,中性點直流電壓,旁
路開關狀態等信息。
8.2.3.6錄波功能檢驗
通過隔直裝置后臺錄波軟件,設置好錄波通道及各通道參數,觸發錄波條件等,在開關動作時記錄
開關動作前后各通道暫態電氣量。
8.2.3.7通訊中斷功能檢驗
隔直裝置與監控通訊中斷,在自動模式下,按8.2.3.1.3試驗a)的要求進行試驗,動作滿足功能要求。
8.2.4測控組件試驗
8.2.4.1交流電流誤差測量
型式試驗和出廠試驗時,進行交流電流測量準確度的測量,試驗和判定方法按JJG313進行。測控
組件交流電流測量誤差不超過±5%。交接試驗和例行試驗時,進行變比檢查。
測量交流電流誤差時注意:
a)試驗中所用的標準互感器符合JJG313對標準器的要求;
b)標準互感器一次繞組的極性端和測控組件一次繞組的極性端對接,標準互感器二次繞組的極性
端和測控組件二次繞組的極性端對接;
c)電流互感器二次極性端與誤差測量組件的差流回路極性端連接,二次測量回路接地端與差流回
路非極性端連接,差流回路兩端電位盡量相等并等于地電位;
d)一次繞組極性端盡量接近地電位。
8.2.4.2直流電流誤差測量
型式試驗和出廠試驗時,進行直流電流測量準確度的測量,試驗和判定方法按JJG313進行。測控
組件直流電流測量誤差不超過±5%。交接試驗和例行試驗時,進行傳輸比檢查。
測量直流電流誤差時注意:
a)試驗中所用的標準傳感器符合JJG313對標準器的要求;
b)試驗接線判定方法與交流電流誤差測量相同。
8.2.4.3直流電壓誤差測量
型式試驗和出廠試驗時,進行直流電壓測量準確度的測量。試驗和判定方法按JJG314進行。測控
組件直流電壓測量誤差不超過±5%。交接試驗和例行試驗時,進行變比檢查。
測量直流電壓誤差時注意:
a)試驗中所用的標準傳感器符合JJG314對標準器的要求;
b)試驗接線判定方法與交流電壓誤差測量相同。
11
T/CECXXXXX—201X
8.2.4.4絕緣性能試驗
8.2.4.4.1二次回路絕緣電阻測量
絕緣電阻測量按GB/T14598.3規定的方法進行。試驗電壓直接施加于控制電路端子,在施加直流電
壓并達到穩態值至少5s后確定絕緣電阻。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絕緣電阻的要求見表3。溫度38~42℃、相
對濕度90%~96%、恒定濕熱條件下的絕緣電阻要求見表4。
表3二次回路絕緣電阻要求
額定絕緣電壓V絕緣電阻要求MΩ
<60≥5(用250V兆歐表)
<250≥5(用500V兆歐表)
與二次設備及外部回路直接連接的接口回路絕緣電阻采用>60V的要求。
表4濕熱條件下的絕緣電阻要求
額定絕緣電壓V絕緣電阻要求MΩ
<60≥1(用250V兆歐表)
<250≥1(用500V兆歐表)
與二次設備及外部回路直接連接的接口回路絕緣電阻采用>60V的要求。
8.2.4.4.2介質強度試驗
介質強度試驗按GB/T14598.3規定的方法進行。在正常大氣條件下下,控制電路能承受頻率為50Hz、
歷時60s的工頻耐壓試驗,無擊穿閃絡及元件損壞現象。試驗電壓見表5。
表5介質強度要求
單位:V
被試回路額定絕緣電壓試驗電壓
直流輸入回路—地60<U<2502000
交流輸入回路—地60<U<2502000
信號輸出觸點—地60<U<2502000
無電氣連接的各回路之間60<U<2502000
整機帶電部分—地U≤60500
8.2.4.4.3沖擊電壓試驗
沖擊電壓試驗按GB/T14598.3規定的方法進行。在正常大氣條件下,試驗電壓不小于表6規定的值
(相對允許誤差不超過10%)。除另有規定外,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不超過下列范圍:環境溫度:15℃~35℃,
相對濕度:45%~75%,大氣壓力:90kPa~106kPa。
表6沖擊試驗電壓要求
單位:V
額定絕緣電壓沖擊試驗電壓
601000
2505000
8.2.4.5環境適應性能試驗
可根據GB/T2421.1按設備技術條件中的規定對控制電路進行相應試驗。
8.2.4.5.1低溫試驗
低溫試驗按GB/T2423.1規定的方法進行。低溫室的溫度偏差不大于±2℃,裝置各表面與低溫室相
應內壁之間的距離不小于150mm。試驗時,降溫速率不超過1℃/min。待溫度達到-5℃并穩定后開始計
時,保溫2h,再使裝置連續通電2h(交、直流電壓均為額定值),檢查裝置的各種功能應正常,性能指
12
T/CECXXXXX—201X
標滿足技術文件要求。然后將設備斷電,以不超過1℃/min的變化率升溫,待低溫室內溫度恢復到正常
并穩定后,將裝置取出低溫室進行外觀檢查。
8.2.4.5.2高溫試驗
高溫試驗按GB/T2423.2規定的方法進行。高溫室的溫度偏差不大于±2℃,相對溫度不超過
50%(+35℃)。試驗時,升溫速率不超過1℃/min,待溫度達到+45℃并穩定后開始計時,保溫2h,再使裝
置連續通電2h(交、直流電壓均為額定值),檢查裝置的各種功能應正常,性能指標滿足技術文件要求。
然后將裝置斷電,以不超過1℃/min變化率降溫,待高溫室內溫度恢復到正常溫度并穩定后,將裝置取
出高溫室進行外觀檢查。
8.2.4.5.3恒定濕熱試驗
恒定濕熱試驗的方法和試驗設備應滿足GB/T2423.3的規定。除另有規定外,按以下要求進行:
a)試驗溫度:40℃±2℃;
b)試驗持續時間:48h;
c)相對濕度:93%±3%。
8.2.4.5.4溫度變化試驗
溫度變化試驗的方法、試驗設備及周期和升降溫方法應滿足GB/T2423.4的規定。除另有規定外,
按以下要求進行:
a)試驗溫度:
1)高溫:40℃±2℃(用于戶外的產品為55℃±2℃);
2)低溫:25℃±3℃;
b)試驗持續時間:24h(12h+12h);
c)相對濕度:93%±3%。
8.2.4.5.5振動、沖擊與碰撞試驗
按GB/T7261要求進行振動、沖擊與碰撞試驗。試驗后,無緊固件松動、脫落及結構件損壞。
8.2.4.5.6電磁兼容試驗
控制器需通過下述電磁兼容試驗:
a)GB/T17626.2規定的嚴酷等級為4級的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b)GB/T17626.3規定的嚴酷等級為3級的輻射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c)GB/T17626.4規定的嚴酷等級為4級的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d)GB/T17626.5規定的嚴酷等級為4級的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e)GB/T17626.6規定的嚴酷等級為3級的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
f)GB/T17626.8規定的嚴酷等級為5級的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g)GB/T17626.9規定的嚴酷等級為5級的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
h)GB/T17626.10規定的嚴酷等級為5級的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
8.2.4.6電源影響試驗
8.2.4.6.1在標準大氣條件下,電源電壓在-20%至10%范圍內,技術性能符合測量準確度及性能指標
滿足技術要求的規定。
8.2.4.6.2按GB/T7261要求進行電源中斷20ms的試驗,隔直裝置不誤動作。
8.2.4.6.3測控組件加上電源、斷電、電源電壓緩慢上升或緩慢下降,不誤動作或誤發信號。
8.2.4.7連續通電試驗
測控組件在出廠前應進行168小時連續通電試驗。試驗期間測控組件正常工作。試驗結束后,測量
準確度及性能指標滿足技術要求的規定。
8.2.5電容量測量
13
T/CECXXXXX—201X
按照DL/T840的要求進行電容器電容量測量,測量時可采用電壓電流法或電橋法。型式試驗與出廠
試驗時,電容量實測值與額定值之差不超過額定電容量的±5%。交接與例行試驗時,電容量實測值與出
廠值之差不超過電容量出廠值的±5%。
8.2.6絕緣電阻測量
測量隔直裝置帶電主回路對地絕緣電阻,絕緣電阻值大于2500MΩ,測量電壓為2500V。試驗中將
電容器、旁路開關或氧化鋅等與隔直裝置外殼連接的帶電組件兩端短接,并與隔直裝置外殼斷開。
8.2.7工頻耐壓試驗
拆除直流電流傳感器、直流電壓傳感器和晶閘管觸發線路,將電容器、旁路開關或氧化鋅等與隔直
裝置外殼連接的帶電組件兩端短接,并與隔直裝置外殼斷開,在隔直裝置帶電主回路與外殼(地)之間
進行工頻耐電壓試驗,試驗加壓過程及結果判定符合GB/T1094.3的規定,試驗電壓為10kV,持續時間
為60s。
8.2.8熱穩定試驗
隔直裝置的初始溫度為5℃~40℃,隔直裝置能承受不小于8kA/1s(有效值)的短路熱穩定電流,試
驗按照GB1094.5的要求進行。通流材料的溫升不超過表7所規定的數值。試驗時電容器、旁路開關兩端
不短接。
表7母線連接處溫升
部位溫升K
用于連接外部絕緣導線的端子70
銅—銅50
銅搪錫--銅搪錫60
母線固定連結處銅鍍銀--銅鍍銀80
鋁搪錫—鋁搪錫55
鋁搪錫—銅搪錫55
金屬材料15
操作手柄
絕緣材料25
金屬表面30
可接近的外殼和覆板
絕緣材料表面40
試驗后,隔直裝置滿足下列要求:
a)無可見的損傷;
b)試驗后功能未發生失效,無電路元件損壞;
c)能承受8.2.7規定的工頻耐壓試驗,但試驗電壓為規定值的90%;
d)絕緣無明顯的劣化現象。
8.2.9動穩定試驗
隔直裝置能耐受20kA(峰值)、持續時間0.2s的動穩定電流。試驗時,電容器、旁路開關兩端不短
接。試驗后,隔直裝置滿足下列要求:
a)無可見的損傷;
b)試驗后功能未發生失效,無電路元件損壞;
c)能承受8.2.7規定的工頻耐壓試驗,但試驗電壓為規定值的90%;
d)絕緣無明顯的劣化現象。
14
T/CECXXXXX—201X
8.2.10動作穩定性試驗
隔直裝置切換至自動模式,對隔直裝置連續交替施加和取消直流電流各10次,動作滿足功能要求,
顯示信息正確。試驗方法如下:
a)非隔直工作狀態切換為隔直工作狀態:在非隔直工作狀態下,對主回路施加等效于500A直流
電流的直流電壓,隔直裝置的動作情況滿足功能要求,顯示信息正確;
b)隔直工作狀態切換為非隔直工作狀態:在上述試驗運行條件下,取消對主回路施加的直流電壓,
隔直裝置的動作情況滿足功能要求,顯示信息正確。
8.2.11防護等級試驗
按GB/T4208規定的試驗要求和方法進行,隔直裝置外殼防護等級滿足IP54的要求。
8.2.12電抗器繞組直流電阻測量(如有)
對于帶串聯電抗器的隔直裝置,可利用電壓電流法或電橋法進行電抗器繞組直流電阻測量,按DL/T
462的要求進行。型式試驗與出廠試驗時,電阻值滿足技術文件要求。交接與例行試驗時,繞組直流電
阻實測值與同溫下出廠值之差不超過出廠值的±5%。
8.2.13電抗器電抗值測量(如有)
對于帶串聯電抗器的隔直裝置,可利用電壓電流法或電橋法進行電抗器電抗測量,按DL/T462的要
求進行。型式試驗與出廠試驗時,電抗值滿足技術文件要求。
8.2.14機械旁路開關回路電阻測量(如有)
對于帶機械旁路開關的隔直裝置,進行機械旁路開關回路電阻的測量。宜采用不小于100A電流,
按GB/T11022的要求進行。型式試驗與出廠試驗時,機械旁路開關回路電阻值滿足技術文件要求。交接
與例行試驗時,機械旁路開關回路電阻實測值與同溫下出廠值之差不超過出廠值的±5%。
8.2.15機械旁路開關關合和開斷試驗(如有)
對于帶機械旁路開關的隔直裝置,進行機械旁路開關的關合和開斷試驗。開斷試驗對隔直裝置施加
500A的直流電流,關合試驗對隔直裝置施加交流8kA電流,并且電流直流分量不小于500A。試驗時,
機械旁路開關可靠動作;試驗后,機械旁路開關不應出現機械或電氣損傷。
8.2.16間隙工頻放電試驗(如有)
對于帶保護間隙的隔直裝置,進行間隙工頻放電試驗,按照GB/T16927.1的要求進行,在間隙進線
端子與接地端子N之間施加工頻電壓,試驗電壓從零開始,逐步升壓,當電壓高于75%試驗電壓時,以
2%試驗電壓/s的速率上升,迅速升壓到間隙放電為止,此時的電壓為工頻放電電壓。每次放電后,在0.2s
內切斷工頻電源。每連續兩次試驗時間間隔不小于10s,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1420MM五機架冷連軋機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多功能復合型增塑劑離子污染測試儀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超高速切削機床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新疆貨運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庫
- 幼兒園言行規范
- 2025年西寧貨運從業資格證模擬考試下載安裝
- 租車行業數據分析
- 婦產科常用局部護理技術坐浴課件
- 嬰幼兒護理技能培訓實施
- 經濟學股票課件
- 醫保基金監管培訓課件
- 2024高考復習必背英語詞匯3500單詞
- 3課 《赤壁賦》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中職專用】高一語文高教版2023-2024-基礎模塊下冊
- 第5章 層次分析法課件
- 情感糾紛案件調解協議書
- 咯血護理疑難病例討論
- 《車間主任培訓》課件
- 感染性休克急救流程及應急預案
-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冊
-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方案
- 幼兒園優質公開課:小班語言《小兔乖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