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測評(B)(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下列各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1.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人耳能聽到各種頻率的聲音C.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D.聲音不能在水中傳播2.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A.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動發聲C.蝙蝠利用次聲波探測飛行中的障礙物和發現昆蟲D.“暮鼓晨鐘”里的鼓聲和鐘聲是人們依據音色進行分辨的3.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B.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C.聲音傳播的速度與溫度無關D.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4.關于聲的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既可以傳遞信息,又可以傳遞能量B.噪聲擾民主要是因為其音調太高C.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約為1500m/sD.在空氣中超聲波比次聲波傳播速度大5.學生們正在教室內上課,為了減小校園外汽車的噪聲干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園周圍植樹B.將教室的窗戶打開C.在教室內安裝噪聲監測裝置D.每個學生都戴一個防噪聲耳罩6.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7.如圖所示,在E、F、G、H4個相同的玻璃瓶中,裝入不同高度的水,則()A.敲打H瓶發出的聲音傳播得最快B.用嘴依次吹瓶口,E的音調最高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F的音調最高D.不管瓶周圍有沒有空氣,瓶發出的聲音都能直接傳入人耳8.下列事例利用聲傳遞能量的是()A.利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B.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C.通過聲學儀器接收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D.利用超聲波擊碎人體內的結石二、填空題(每空3分,共24分)9.小提琴聲是通過琴弓與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動,琴弦將振動傳遞給木質的琴碼和琴箱,再使琴箱內的空氣振動,最終傳遞到聽者耳中的。這一振動的傳遞過程說明和都能傳聲。
10.某表演者能模仿歌唱家的聲音,從聲音的特性來看,他主要模仿聲音的(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現場觀眾欣賞聽到的歌聲是通過傳播的。
11.下圖是人和一些動物發聲和聽覺的頻率范圍。他們所發出的聲音都是由于發聲部位的而產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聲波產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覺到的是。
12.噪聲已經成為嚴重污染源,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輕手輕腳過樓道”是在處減弱噪聲,而用空心磚砌墻則是在減弱噪聲。
三、簡答題(第13題5分,第14題10分,共15分)13.看了下面的漫畫,你覺得“機靈鬼”是不是真的騙了“物理迷”?請說出你的理由。14.學習了聲現象知識后,你應該知道了噪聲危害的嚴重性,它給我們每天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諸多影響。(1)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設的規劃者,你將采取怎樣的措施減弱噪聲給人們帶來的危害?(舉出兩例即可)(2)假如我們生活在月球上,也會受到噪聲的干擾嗎?為什么?這對我們在建造居民樓時減弱噪聲有什么啟示?四、實驗探究題(第15題9分,第16題12分,共21分)15.用一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組成一個“樂器”,通過敲擊瓶子就可以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樂曲。被敲擊的瓶子發出的音符與瓶中空氣柱長度的對應關系如圖所示。(1)由圖可知音調的高低與空氣柱長度的關系是
。
(2)往熱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經驗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據聲音判斷水是否快倒滿了,這是因為
。
16.下表是某些介質的聲速v:介質v/(m·s-1)介質v/(m·s-1)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軟橡膠(常溫)40~50水(20℃)1480軟木500海水(25℃)1531鐵(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斷聲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只需寫出兩種)依據是什么?① , 。
② , 。
(2)設海水溫度為25℃,在海面用超聲測位儀向海底垂直發射聲波,經過2s后收到回波,根據公式,計算出海底深度為。
(3)真空中聲速是。
第二章測評(B)1.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選項A正確;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大約從20~20000Hz,選項B錯誤;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選項C錯誤;一切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聲音能在水中傳播,選項D錯誤。2.C聲音傳播的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都有關,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A正確;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彈吉他時琴弦振動發聲,故B正確;蝙蝠利用超聲波的回聲定位來探測障礙物和發現昆蟲,故C錯誤;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暮鼓晨鐘”里的鐘聲和鼓聲是人們依據音色進行分辨的,故D正確。3.B4.A噪聲擾民主要是因為其響度大,B錯;在15℃的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m/s,C錯;在同種介質中超聲波與次聲波傳播速度相同,D錯。5.A減弱噪聲的途徑主要有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選項A中,通過植樹造林可以阻斷噪聲的傳播,所以可以減小校園外汽車的噪聲對教學的干擾;選項B中,將窗戶打開后,噪聲對教學的干擾會更大;選項C中,噪聲監測裝置只能顯示聲音響度的大小,不能減弱噪聲;選項D中,學生戴上防噪聲耳罩將影響聽課,所以選項A正確。6.A正在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多次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故A正確。敲鼓時用力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該實驗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故B錯誤。題圖中鋼尺伸出長,振動慢,音調低;鋼尺伸出短,振動快,音調高,說明聲音的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故C錯誤。D圖中是將發聲體放在玻璃罩中,隨著空氣的抽出,聲音越來越小,所以該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D錯誤。7.B聲速的大小與頻率無關,敲打每個瓶子時,聲音的音調不同,但聲音傳播的速度相同,故A錯誤;用嘴依次吹瓶口,E中的空氣柱最短,發出的音調最高,故B正確;由于瓶子中裝有水的多少不同,導致敲擊時,振動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動快,故H的音調最高,故C錯誤;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若瓶周圍沒有空氣,瓶發出的聲音不能傳入人耳,故D錯誤。8.D選項A、B、C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選項D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9.解析琴箱內的空氣振動發出聲音,聲音被琴箱傳出,又通過空氣的傳播進入聽者的耳朵,這說明固體(琴箱)和氣體(空氣)都能傳聲。答案固體氣體10.解析楊光能模仿單田芳、劉歡等文藝名人的聲音,主要模仿聲音的音色;現場觀眾能聽到歌聲是通過空氣傳播的。答案音色空氣11.答案振動大象12.解析“輕手輕腳過樓道”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用空心磚砌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答案聲源傳播途中13.解析因為太空中沒有聲音賴以傳播的介質,所以不能聽到聲音,“機靈鬼”真的騙了“物理迷”。答案是的真空不能傳播聲音14.解析這是開放型試題,結合書中的基本知識,用日常生活積累的知識去解答。(1)控制噪聲的途徑: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人耳。(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答案(1)增加公共綠地;多植樹;劃定更多的禁止車輛鳴笛的區域。(2)不會;真空不能傳聲;可以將居民樓的門窗玻璃更換成真空夾層的,從而減弱從外界傳來的噪聲。15.解析隨著瓶內水柱的升高,空氣柱長度越來越短,空氣柱振動的頻率增大,音調增高。答案(1)空氣柱的長度越短,音調越高(或空氣柱長度越長,音調越低)(2)水快倒滿時發出聲音的音調較高16.解析由題中表格信息可知,聲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由此可知:聲速大小可能和溫度有關;聲音在水、海水、冰、鐵等不同介質中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纖維板行業的國內外標準對比研究考核試卷
- 畜牧良種繁殖保險制度與風險管理考核試卷
- 時間的初一語文作文
- 玉米加工與糧食產后減損技術考核試卷
- 空中交通管制員視覺識別能力考核試卷
- 突發事件預防與應對策略考核試卷
- 站內公共服務設施完善與人性化設計實踐成果考核試卷
- 紡織品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與創新考核試卷
- 小學100以內退位減法練習題(500條)
- 蘇州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可視化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
- 定向鉆出入土點平面布置圖(可編輯)
- ANSYS導出柔性體MNF文件入ADAMS的詳細步驟
- (完整版)200210號文-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2002年修訂本)本月修正2023簡版
- 《駱駝祥子》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 光學零件制造工藝
-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新高考卷文學類閱讀真題《建水記》《大師》講評
-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一單元堅持憲法至上思維導圖人教部編版
- 中考冠詞專項訓練100題 (帶答案)
- 幼兒心理學(陳幗眉)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
- 電力現貨市場基礎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