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孝感市市級名校中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這一事件本身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不過,它摧毀了平民心目中壓迫的象征,掀開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平民心目中壓迫的象征”是指A.路易十六B.法蘭西第一帝國C.巴士底監獄D.歐洲反法聯軍2.結合下側漫畫分析,法、德、意等國“自己組隊”的目的是A.聯合自強,抗衡美蘇B.維護世界和平C.順應經濟全球化D.恢復歐洲的霸權地位3.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土地改革的意義()A.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農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4.清朝乾隆帝平定準部和回部之亂后設立的新疆地區名義上的最高軍政長官是()A.宣政院 B.西域都護 C.駐藏大臣 D.伊犁將軍5.如下圖所示的農具最早出現在()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6.體現希臘建筑藝術的是()A.索菲亞大教堂 B.帕特農神廟C.麥加清真寺 D.羅馬萬神殿7.19世紀60年代俄國和日本的發展出現的變化是A.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B.建立無產階級專政C.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 D.對外國的戰爭中獲勝8.“人民共和國從這里走來。”瑞金是享譽中外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瑞金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曾經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這是因為A.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這里成立B.毛澤東和朱德在這里會師C.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這里建立D.毛澤東在這里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9.作家莫言獲諾貝爾獎的小說《蛙》有以下的描寫:“1962年秋季,高密東北三萬畝地瓜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跟我們鬧了三年別扭、幾乎顆粒無收的土地,又恢復了它寬厚仁慈、慷慨奉獻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畝產超過了萬斤。”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B.三大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大躍進運動使糧食產量極大提高D.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10.斯塔夫里阿諾斯寫道:“由于擁有日益增長的自主權和政治力量,它們顯得十分獨特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從開頭就表現出自信和獨立,這種自信和獨立是歐亞大陸其他任何地方所沒有的。”這里的“它們”指的是A.中古西歐的城市B.大化改新后的日本C.中古西歐的莊園D.民主政治下的雅典11.2018年1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首站選在西安。分析認為馬克龍積極回應“一帶一路”的倡議。這一分析主要基于西安是()A.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 B.古代唐朝的都城C.秦朝兵馬俑的所在地 D.絲綢之路的終點12.他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這里的“他”是A.漢武帝B.董仲舒C.衛青D.張騫13.一位農民在日記中寫道:“由于單家獨戶的經營經不起天災人禍的襲擊,有的貧農家庭低薄,缺資金,能不能大翻身,困難不少,出現了個別賣地賣牲口、出賣勞動力的現象。政府或組織起來,在搭公幫公的基礎上成立互助組。我是青年團員,還是鄉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嗎?”該描述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B.農業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4.甘地是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下列對甘地的評價不正確的是()A.甘地是印度資產階級政黨國民大會黨的領袖B.甘地對英國殖民統治者從不抱有合作態度C.甘地主義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指導思想D.他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15.著名作家朱自清在1946年寫道:“中國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一般的人都掙扎的生活著。勝利到來的當時,我們都喘了一口氣,情不自禁的在心頭描繪著三五年后可能實現的一個小康的時代,但是勝利的歡呼閃電似的過去了,接著是一聲聲悶雷響著。這個變化太快了,幻滅的太快了。”對朱自清所說的“變化”理解不正確的是A.國民黨公然撕毀“雙十協定”B.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C.國民黨全面進攻中原解放區D.1946年7月,聞一多、李公樸因抗議國民黨內戰行為,遭到特務暗殺16.口號通常是某種政治思想主張的高度概括,符合這些口號提出的時間順序的選項是①師夷長技以制夷②自強、求富③外爭國權,內懲國賊④民主、科學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17.“目前俄國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過渡到革命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第二階段應該使政權轉移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實現的途徑是俄國爆發了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新民主主義革命D.獨立戰爭18.下列敘述在研究性學習中可作為最可靠史料的一項是A.“女媧造人”的傳說B.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骨耜”C.電影《荊軻刺秦王》D.小說《封神榜》19.如果給如圖的卡片加上一個標題,最合適的標題應該是A.歐洲走向一體化的背景B.歐洲走向一體化的過程C.歐洲走向一體化的影響D.歐洲走向一體化的困難20.下面一組圖片呈現的是德國小伙兒威廉的生活片斷。為他的快樂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的直接原因是()A.聯合國維護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B.歐洲聯盟推動了歐洲經濟一體化C.亞太經合組織促進了區域化合作D.世貿組織有利于成員國貿易自由化21.下列圖片反映的主題是A.經濟繁榮B.民族和睦C.盛唐氣象D.文化昌盛22.表格整理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一種方法。以下是小明整理的一張表格,其中有一處有誤的是()人物成就A張仲景《本草綱目》B王羲之《蘭亭序》C杜甫《三吏》《三別》D吳承恩《西游記》A.A B.B C.C D.D23.北朝后期,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以往的“胡”“漢”觀念逐漸淡薄,民族之間的隔閡與偏見逐漸減少。下列事件中,大力推動這一潮流到來的是()A.“絲綢之路”的開辟 B.曹操統一北方C.西晉的建立 D.北魏孝文帝改革24.十七、十八世紀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在法國掀起,這是歐洲歷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涌現出了許多著名思想家。下列觀點中,不屬于伏爾泰的是()A.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B.反對開明的君主執政C.批判教會的黑暗和腐朽D.批判封建專制制度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俄國爆發___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26.重要事件推動社會發展。1848年《》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898年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發明大王發明照亮了人間,徹底改變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27.2001年對于中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年。中國在________成功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領導人會議;中國正式成為_______的一員,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民主政治是人類政治文明演進的產物,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也是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眾法庭審判官由公民抓簽選出,任期只有一年,每個公民一生只能擔任兩次審判官的職務。”材料一描述的情況反映了西方早期某個國家實行的什么制度?當時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什么?材料二“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皆為非法。”材料二的內容出自英國哪一部法律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英國什么政治體制的基礎?材料三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提出著名的“三權分立”理論。孟德斯鳩這一思想對美國的一部法律影響很大,通過法律規定,將三種權力分別交給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管轄,既保持各自的權限,又要相互制約保持平衡。美國誕生的標志是什么?材料三體現的美國政治體制中的原則通過哪部法律確立的?材料四“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所有公民有權參與法律的制定。”材料四出自什么法律文件?與此文件有關的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什么?29.(6分)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瑯率清軍大舉進攻,不久占領澎湖……建議朝廷“頒赦招撫”鄭氏,以爭取和平統一,獲康熙帝同意。鄭克塽投降歸順,從此成為清的一部分。統一后,施瑯認為,乃要害之地,“紅毛”“無時不在涎貪,亦必乘隙以圖”。促成康熙帝決心留守,并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設立府。——施宣圓《施瑯“復臺”和“保臺”的歷史功績》根據材料一,指出清朝為收復地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并分析府設置的背景。材料二:從1888年之后,未再增添任何新式軍艦。1891年后,因海防經費被挪用修筑頤和園,連槍炮彈藥也停止購買。北洋海軍本來為抵御日本侵略而建……卻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侵略者徹底粉碎。——李侃《中國近代史》北洋海軍是中國近代哪場探索活動的產物?結合材料二分析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侵略者徹底粉碎”的原因。材料三: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盡管是一個低收入國家,中國仍然選擇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發展戰略……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機構,比如中國科學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國在核技術、空間技術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進步證實了這種制度成功的一面。——(美)勞倫·勃蘭特、托馬斯·羅斯基編《偉大的中國經濟轉型》根據材料三,用史實說明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在“核技術、空間技術”方面取得的典型成就。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30.(7分)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俄國(蘇聯)既有過耀眼的崛起騰飛,也有過出人意料的失勢隕落,這些都深刻影響著世界現代史的進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閱讀下列相關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很多人認為這種制度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為了保持俄羅斯的大國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著手開始了一項改革計劃……社會改革為政府發起的工業化進程鋪平了道路,使俄羅斯社會在十九世紀最后十年發生轉型。材料二列寧說:“在戰爭(指1919—1920年蘇俄粉碎國內外敵人的武裝干涉)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個結果是什么呢,結果就是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材料三1932—1937年蘇聯工業產值及重要工業品在歐洲和世界的排名:年份項目1932年1937年世界歐洲世界歐洲工業生產總值3221機器制造業2121拖拉機2121電力7432石油2121銅5432材料四20世紀80年代,蘇聯出現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煙荒”和“藥品荒”,人們搶購成風,通貨膨脹嚴重,群眾極為不滿。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并沒有力挽狂瀾,蘇聯的鐮刀錘子紅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宮的上空降下。(1)材料一中“這種制度”指的是當時俄國盛行的什么制度?依據材料分析這一“社會改革”所起的歷史作用?(2)材料二中俄國“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實施?依據材料說出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的理由。(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4)依據材料四指出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5)俄國(蘇聯)的發展歷程對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有著怎樣的深刻啟迪?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攻占了象征封建專制王權的堡壘——巴士底監獄,法國大革命開始。結合這一事件本身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不過,它摧毀了平民心目中壓迫的象征,掀開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的序幕。”可知,材料中的“平民心目中壓迫的象征”是指巴士底監獄,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與題干“平民心目中壓迫的象征”無關。故選C。2、A【解析】
依據題干漫畫和所學知識,法、德、意等國“自己組隊”反映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蘇兩極格局下,歐洲一體化啟動,二戰后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蘇兩極格局形成,為了振興經濟,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國際地位,西歐國家走向聯合自強,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中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即農民土地所有制,不是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所以ABD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BD。【點睛】解決本題需要學生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C項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選項是不符合題干的,土地改革是私有制。4、D【解析】
依據題干材料“乾隆帝平定準部和回部”“新疆地區”等信息,可判斷出軍政長官為伊犁將軍,故D符合題意;宣政院、西域都護、駐藏大臣的設置與西藏有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5、B【解析】
依據圖片:曲轅犁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前期經濟迅速發展,在農業方面,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促進了農業發展。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6、B【解析】
在希臘首都雅典衛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巖的山崗上,聳峙著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神廟矗立在衛城的最高點,這就是在世界藝術寶庫中著名的帕特農神廟,帕特農神廟也是古希臘最大、最完美的多利克式建筑,所以題干選項中體現希臘建筑藝術的是帕特農神廟,B項符合題意;A項與基督教有關,排除;C項與伊斯蘭教有關,排除;D項與羅馬建筑有關,排除。故選B。7、C【解析】
1861年,俄國實行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1868年,日本實行明治維新,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C正確;ABD表述錯誤,排除。故選C。8、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選項A符合題意;毛澤東和朱德在井岡山會師;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建立;“八七會議”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9、D【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1962年秋季、高密東北三萬畝地瓜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結合所學可知,由于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1958年成為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破壞了我國的生產力,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給黨和國家造成建國以來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1961年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故D符合題意;土地改革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三大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與題干無關,故AB不合題意;大躍進運動使糧食產量極大提高表述錯誤,故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0、A【解析】
依據材料“自主權”“自治市”“自由民”等可判斷,“它們”指的是中古西歐的城市。結合課本所學可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主加緊了對城市市民的剝削。十一二世紀,法國一些城市展開了與封建主的斗爭。有的城市用金錢贖買、有的通過武力贏得了自治權。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11、A【解析】根據題干“一帶一路”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被稱為絲綢之路,由此可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首站選在西安的原因是西安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A項符合題意;古代唐朝的都城在西安,但是與絲綢之路無關,不符合積極回應“一帶一路”的倡議,B項不符合題意;秦朝兵馬俑的所在地是西安,但也與“絲綢之路”無關,不符合積極回應“一帶一路”的倡議;C項不符合題意;D項說法本身錯誤;所以答案選A。12、D【解析】根據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的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絲綢之路開辟后,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所以這里的他指的是張騫。A項張騫出使西域是在漢武帝時期;B項董仲舒為漢武帝提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C項衛青是漢武帝時期的大將,對打破匈奴做出巨大貢獻。D項符合題意,故選D。13、B【解析】
依據材料中“單家獨戶經營經不起天災人禍的襲擊”“搭工幫工的基礎上成立互助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闡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對農業的改造,即農業合作化,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在新中國成立前后,全國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農民獲得了土地,但農業仍然以個體生產為主,隨后,人民政府領導農民組織互助組、試辦初級社,三大改造后,農業生產合作社迅速發展,到1956年底,農業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4、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1918至1919年,印度與英國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甘地的領導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甘地被尊稱“圣雄甘地”,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甘地是印度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指導思想。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為印度的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由此ACD表述正確,但不符合題意。甘地對英國殖民統治者從不抱有合作態度的表述錯誤,甘地并不是完全排斥英國殖民者。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選B。【點睛】解答本題時需要學生對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能準確的理解,尤其注意掌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內容。從四個選項來看,B選項存在知識性錯誤,可以很容易的將其排除并得出答案。15、B【解析】
依據材料中的“勝利到來”、“實現小康時代”、“勝利的歡呼閃電似的過去”、“幻滅的太快”,依據所學知識可以判斷,抗日戰爭勝利后,全國人民要和平和民主,而隨后的解放戰爭的爆發打破了全國人民的愿望。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法商在1927年。不屬于解放戰爭時期,故B符合題意。ACD都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事件,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注意對材料的解讀,其中題中的時間是解題的關鍵,同時要識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16、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一些愛國知識分子受到清朝戰敗求和的刺激,開始睜眼看世界,尋求革新救國的方法,魏源寫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掀起了一場“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提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口號,故這些口號提出的時間順序正確的是B.①②④③;ACD排列順序錯誤,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17、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材料選自列寧的《四月提綱》,1917年4月17日,列寧在布爾什維克代表會議上所作的《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的報告。因發表在四月,故稱《四月提綱》。提綱指出:當前俄國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即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政權應該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在“第二階段”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十月革命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故B項正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屬于“第一階段”的革命,A項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及獨立戰爭和材料無關,不是俄國革命特點,CD錯誤。ACD和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的知識,掌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及《四月提綱》的相關知識是解題的關鍵。18、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考古挖掘是研究遠古人類的第一手資料,是研究遠古人類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沒有經過人為加工,最能真切地反映當時人們生活的狀況。第一手資料也叫原始資料,是指自己直接經過搜集整理和直接經驗所得,第一手資料指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口述資料。本題的傳說、電影和小說都不是第一手資料。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骨耜”屬于第一手資料,最可靠,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9、B【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西歐國家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避免成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加強交流合作,促進經濟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法國和聯邦德國等西歐國家成立了歐洲共同體;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共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盟,這充分體現了歐洲的政治經濟一體化,故B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歐洲走向一體化的背景、影響及歐洲走向一體化的困難,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20、B【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圖片的意思可以看出是德國加入了歐盟,歐洲聯盟推動了歐洲經濟一體化。其他三個選項都不對。所以答案選B21、C【解析】
依據題干圖片信息可知,唐朝手工業發展水平很高,唐三彩是聞名世界的瓷器精品;唐代社會風氣呈現出明顯的自由開放,唐朝一些婦女受過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武則天登基成為皇帝、婦女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唐朝出現的新型耕作工具曲轅犁,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制成曲轅犁,便于耕作;唐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政策較為開明,統治者的愛好和提倡,唐詩成為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故題干圖片反映的主題是盛唐氣象,故C符合題意;ABD包括不全面,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22、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張仲景的著作是《傷寒雜病論》,本題是逆向思維選擇題,故A符合題意。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蘭亭序》,故排除B項。杜甫的代表作是《三吏》、《三別》,故排除C項。吳承恩的代表作是《西游記》,故排除D項。故選A。23、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4世紀后期,游牧在陰山地區的鮮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改說漢話、改穿漢服、改姓漢姓、與漢族人通婚、遷都洛陽,順應了民族融合的趨勢,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故D符合題意;“絲綢之路”的開辟、曹操統一北方、西晉的建立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24、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分析選項可知,伏爾泰提倡開明的君主執政,不是反對開明的君主執政,所以B項表述錯誤,其它選項表述均正確,故選B。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共產黨宣言十月革命【解析】根據所學知識,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發表。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的由此誕生。由此可知,題干空處分別填寫:《共產黨宣言》、十月革命26、(1)共產黨宣言(2)京師大學堂(3)電燈【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8年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京師大學堂。(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發明大王發明電燈照亮了人間,徹底改變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27、上海世界貿易組織【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01年我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體現了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雅典民主制度;公民大會(2)《權利法案》的頒布;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制度。(3)《獨立宣言》的發表;1787年美國憲法(4)《人權宣言》。巴黎人民起義攻占巴士底獄。【解析】
(1)根據材料一“民眾法庭審判官由公民抓簽選出,任期只有一年,每個公民一生只能擔任兩次審判官的職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當時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公民大會,當時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等重大問題,但婦女、外邦人和奴隸無權享有這種民主。(2)根據材料二“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皆為非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國的《權利法案》的內容,1688年英國發生了光榮革命,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規定不經意會的批準,國王不能征稅,也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同時,還規定國王既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英國開始以法律為依據處理問題.英國從人治社會進入法制社會。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起來了。(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了。1787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四內容出自《人權宣言》,《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宣稱自由平等是天賦的人權,國家主權屬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實行分權原則,防止專權和瀆職。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1789年7月14日,法國人民發動起義,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29、(1)措施:清軍大舉進攻,占領澎湖;“招撫”政策的實施。背景:戰略位置重要;面臨西方殖民侵略威脅,需要加強管轄。(2)活動:洋務運動;原因:清政府統治的腐朽。(3)成就: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或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國家對國防建設的重視和支持;國內外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等。【解析】
(1)根據材料一“施瑯率清軍大舉進攻,不久占領澎湖……建議朝廷“頒赦招撫”鄭氏,以爭取和平統一”可知,清軍大舉進攻,占領澎湖;并實施“招撫”政策,根據“施瑯認為,乃要害之地,“紅毛”“無時不在涎貪,亦必乘隙以圖”。促成康熙帝決心留守,”可知,府設置的背景是灣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紅酒銷售框架合同范本
- 出租個人車輛合同范本
- 鉆探工程勞務合同范本
- 德恒租賃合同范本
- 養殖原料服務合同樣本
- 電拖課后答案學習資料
- 個人抵押個人合同標準文本
- 債務車輛頂賬合同標準文本
- 買賣房屋定金合同樣本
- 個人買賣收購合同樣本
- 薄膜制備技術CVD課件
- 廉潔教育班會.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
- 汽車振動學:基于MATLABSimulink的分析與實現 課件 第2章 汽車單自由度振動系統
- 2024版醫療器械行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
- 12 清貧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
- 第四講:簡單長管的水力計算
- T-HNMES 11-2023 盾構機選型設計生產協同制造規范
- 家長進課堂-急救及醫學小常識
- 2020-2021學年復旦附中高二年級下冊英語期中試卷(部分解析版)
-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策略課件
- 施工升降機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