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3761.35-202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術規范 第35部分:醫院手術室_第1頁
DB32T3761.35-202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術規范 第35部分:醫院手術室_第2頁
DB32T3761.35-202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術規范 第35部分:醫院手術室_第3頁
DB32T3761.35-202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術規范 第35部分:醫院手術室_第4頁
DB32T3761.35-202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術規范 第35部分:醫院手術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100

CCSC50

DB32

江蘇省地方標準

DB32/T3761.35—202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術規范

第35部分:醫院手術室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OVID-19preventionandcontrol

Part35:Hospitaloperatingrooms

2021-12-09發布2022-01-09實施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32/T3761.35—2021

前言

DB32/T376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術規范》目前分為以下部分:

——第1部分:醫療機構;

——第2部分:學校;

——第3部分:農貿市場;

——第4部分:工業企業;

——第5部分:社區;

——第6部分:公共場所;

——第7部分:餐飲服務機構;

——第8部分:養老機構;

——第9部分: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

——第10部分:公共廁所;

——第11部分:大型活動場所;

——第12部分:臨時觀察和隔離場所;

——第13部分:公共浴室;

——第14部分:影劇院;

——第15部分:城市軌道交通;

——第16部分:考場;

——第17部分:建筑工地;

——第18部分:殯葬服務機構;

——第19部分:遠洋船舶;

——第20部分:醫療廢物處置中心;

——第21部分:環衛工人;

——第22部分:城鎮污水處理廠;

——第23部分:放射診斷工作場所;

——第24部分:口腔疾病治療;

——第25部分:公共汽電車;

——第26部分:入境人員轉運車輛;

——第27部分:陽性物品污染場所;

——第28部分:方艙式應急CT防護要求;

——第29部分:封閉和封控區域;

——第30部分:高風險人員轉運;

——第31部分:核酸采樣點;

——第32部分:無疫小區建設;

——第33部分:港口口岸;

——第34部分:發熱門診;

——第35部分:醫院手術室;

——第36部分:重癥監護室;

——第37部分:血液凈化中心;

II

DB32/T3761.35—2021

——第38部分:消化內鏡中心;

——第39部分:超聲醫學工作場所;

——第40部分:新冠醫療廢物管理;

——第41部分:預防接種單位;

——第42部分:運輸機場;

——第43部分:客運航班;

——第44部分:貨運航班;

——第45部分:核酸檢測信息系統;

——第46部分:蘇康碼服務接口;

——第47部分:蘇康碼賦碼轉碼管理;

——第48部分:人員密集型場所快速調查和處置;

——第49部分:流行病學調查;

——第50部分:德爾塔等變異株密切接觸者判定;

——第51部分:人群監測。

本文件為DB32/T3761的第35部分。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由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提出。

本文件由江蘇省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南京醫科大學、鎮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揚州市疾

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省人民醫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寶立、徐佳南、徐承平、周信、趙俊、張鋒、韓磊。

III

DB32/T3761.35—202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術規范

第35部分:醫院手術室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醫院手術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和防控措施。

本文件適用于醫院手術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間的防控與管理,其它傳染病流行適用時也

可參照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598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GB50333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

WS/T368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

WS/T508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

WS/T774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現場消毒評價標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醫院手術室hospitaloperatingrooms

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

3.2

消毒disinfect

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的處理。

3.3

終末消毒terminalsterilization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離開有關場所后進行的徹底的消毒處理。

4基本要求

4.1組織管理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建立由醫院手術室主要負責人牽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防控工

作組織體系,組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落實專(兼)職人員負責疫情防控工作。

1

DB32/T3761.35—2021

4.2方案制定

醫院手術室應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學特點,結合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和診療條件等,

建立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

4.3物資保障

根據醫院手術室日常工作量,保障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必須的物資,加強防護用品、

消毒藥械、醫療設備和藥品等疫情應對物資準備。

4.4消毒管理

醫院手術室應符合GB50333、WS/T368等文件有關要求,依據GB15982、WS/T774選擇合適的凈

化和消毒方法,并定期進對感染高風險部門空氣凈化與消毒質量進行監測。

5防控措施

5.1人員管理

5.1.1工作人員

5.1.1.1對手術室所有工作人員開展培訓與演練,使其熟練掌握新冠病毒防控知識和防護用品正確使

用方法,以及手術室新冠肺炎防控應急預案等內容,提高其對疫情防控的重視度。

5.1.1.2所有工作人員應完成新冠肺炎疫苗全程接種,并定期參加醫院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篩查:

一般1周1次,疫情嚴峻時可調整為每隔48小時1次。

5.1.1.3疫情期間工作人員應減少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加強自我健康監測,如有發熱、咳嗽等癥狀時

第一時間上報,排除新冠肺炎后視情況參加工作。

5.1.1.4所有入室人員應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防護口罩,自覺接受體溫監測,并根據實際手術需要

對人員進行控制,疫情期間不接待參觀、學習等人員,減少參與手術人員和輔助人員。

5.1.1.5值班室、辦公室、醫生休息室等加強管理和檢查,加強空氣通風或消毒,物體表面消毒每日

不少于2次,避免人員聚集。

5.1.2患者家屬

5.1.2.1建議家屬手術日在病區等待,必要時只允許1人前往,應戴好口罩,攜帶陪護證。手術過程

中需要談話、看標本等應到手術室,由巡回護士聯系病區責任護士通知家屬。

5.1.2.2每日安排保潔管理人員對等待區患者家屬進行監督管理:戴口罩、不集聚、少講話。每日進

行不少于2次的物體表面消毒,手術區域工作結束,對手術室家屬等待區進行空氣通風或消毒。

5.2術前管理

5.2.1入室篩查

住院患者和門診患者均在門診接受新冠肺炎篩查。如發現疑似及確診新冠肺炎患者,須立即隔離、

上報,并盡快轉至定點醫院診療。

5.2.2分類管理

2

DB32/T3761.35—2021

5.2.2.1擇期手術患者

5.2.2.1.1應在術前進行體溫監測、流行病學史問詢和健康碼(蘇康碼)識別,并在術前完成新型冠

狀病毒核酸檢測,必要時進行胸部CT檢查。

5.2.2.1.2接患者入室工作人員及巡回護士除對患者身份、手術等常規信息核查外,需查看患者核酸

檢查、胸部CT(必要時可選)項目,同時測量體溫,并詳細詢問病史。

5.2.2.1.3上述檢查結果正常,排除新冠肺炎,可安排獨立機組運行的手術間進行手術;醫護人員實

施一級至二級防護,術畢手術間進行終末處理,登記手術相關信息,手術后1d~3d回訪登記。

5.2.2.1.4若檢查結果異常,如患者有發熱(≥37.3℃)、咳嗽等呼吸道癥狀,且胸部CT檢查、核

酸檢查結果不全或可疑,及時通知醫務處。此類患者可采取以下處理方法:

a)取消手術,送回病房進行后續治療,轉運設備和物品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b)按照疑似/確診新冠肺炎實施手術(負壓手術間進行手術,醫護人員三級防護,手術間術畢進

行終末處理,登記及上報手術相關信息,并跟蹤后續檢查結果)。

5.2.2.2急診手術患者

5.2.2.2.1入室前測量體溫,查看血常規、胸部CT(必要時可選)結果,詢問是否采集咽拭子。若患

者結果正常,排除新冠肺炎,可按照5.2.2.1.3內容執行;

5.2.2.2.2結果異常者,不能排除新冠肺炎情況下,按照疑似新冠肺炎病例處理。醫務人員應采取三

級防護,手術間術畢均進行終末消毒處理。登記手術相關信息,術后追蹤急診手術患者新冠病毒核酸、

血清抗體等檢查結果。

5.2.3手術間選擇

5.2.3.1非新冠肺炎患者

經過篩查流程,實施擇期手術和急診手術的非新冠肺炎患者,選擇獨立機組的手術間。連臺手術間

必須終末消毒,時間至少30min,高風險手術不建議連臺手術。

5.2.3.2疑似/確診新冠肺炎患者

5.2.3.2.1疑似/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手術安排在有獨立通道的負壓手術間,術前30min開啟凈化和負

壓系統,使手術間處于負壓狀態(負壓絕對值大于5Pa)。

5.2.3.2.2沒有條件的醫院建議患者轉定點醫院治療,如遇到危急重癥手術患者,建議使用獨立機組

正壓手術間,且空間相對獨立,調節進出風量速度,回風量大于進風量,變為負壓,且術后對整個區域

手術室進行終末消毒。

5.3術中管理

5.3.1非新冠肺炎患者

5.3.1.1術前30min開啟層流、無菌操作前完成物體表面清潔消毒,適度控制手術間人數,術中關

閉手術間前后門,嚴格執行術中無菌操作。

5.3.1.2連臺手術須進行物體表面、地面清潔消毒,定期清洗、消毒和更換過濾器和過濾網等流程。

5.3.2疑似/確診新冠肺炎患者

3

DB32/T3761.35—2021

5.3.2.1對手術中可見血跡、污跡等,使用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劑處理,建議使用密閉

式電動負壓吸引系統;一次性負壓吸引袋在術前根據容積加入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液,手

術后按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

5.3.2.2減少腔鏡手術實施;手術人員不慎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手套,立即脫掉

外層手套,快速手消毒后更換外科手套。

5.3.2.3手術中物體表面環境污染隨時處理:

a)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擦拭布巾等)將其清除,再用2000mg/L~5000mg/L

含氯消毒液(或使用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擦拭;

b)大量污染物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蓋后,用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液倒在吸水

材料上,作用30min以上,再清除干凈。

5.3.3工作人員職業防護

5.3.3.1選擇合適防護裝備:一般風險時,手術相關人員采取一級至二級防護,主要包括穿洗手衣、

戴一次性工作帽、戴醫用外科口罩、戴乳膠手套、戴護目鏡/防護面罩(若有體液噴濺風險時),術者

穿無菌手術衣。如遇疑似/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則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三級防護標準,術者穿防護服,

外穿無菌手術衣。

5.3.3.2做好身份標識,方便有效溝通,術中降低操作速度,如靜脈穿刺、傳遞器械等,避免血液、

體液噴濺造成污染。避免發生針刺傷,靜脈輸液、輸血和術中抽藥、給藥等環節遵循安全注射的原則;

手術過程中傳遞銳器采用無接觸式傳遞方法,術畢銳器放在利器盒內。

5.3.3.3巡回護士負責監督手術臺上人員無菌技術和隔離技術,包括手套有無破損、手術衣是否污染、

防護屏是否移位等,以防職業暴露。

5.4術后管理

5.4.1非新冠肺炎患者

5.4.1.1患者轉運:患者戴一次性口罩,必要時戴一次性帽子,從清潔通道、手術專用電梯回病房或

ICU。轉運工作人員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檢查手套或薄膜手套、穿鞋套等防護用品,避免交叉感

染。

5.4.1.2空氣消毒:空氣凈化系統自凈時間至少30min,宜適當延長自凈時間;無空氣凈化系統的手

術間應使用空氣消毒機進行消毒。

5.4.1.3排(回)風口清潔消毒:空氣消毒后,操作人員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先更換排(回)風口

過濾網,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或75%乙醇消毒劑擦拭消毒排(回)風口內表面,換下的過濾網

按醫療廢物處置。

5.4.1.4物體表面清潔消毒: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地面消毒,作用30min。

5.4.1.5醫療廢物管理:使用后的手術單、床罩等織物建議按WS/T508有關要求處置;手術中產生的

廢棄人體組織應置于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分層封扎,做好標識,按病理性廢物處置;產生的醫療廢物

均應采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分層封扎,做好標識,按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置。

5.4.2疑似/確診新冠肺炎患者

5.4.2.1醫務人員防護

5.4.2.1.1手術人員嚴格、規范脫除防護裝備嚴格按照防護裝備脫除流程操作,動作輕柔,操作幅度

4

DB32/T3761.35—2021

小,避免產生氣溶膠污染自身及環境,向污染面翻卷,避免接觸污染面。

5.4.2.1.2術后禁止在未脫摘防護用品的情況下離開手術間和緩沖區。

5.4.2.2防護裝備處理

5.4.2.2.1護目鏡如果復用,放入盛有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的容器內浸泡30min預

處理,再進行高水平消毒。

5.4.2.2.2其余防護裝備均一次性使用,放入雙層黃色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采用鵝頸結式封口,分

層封扎,作為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外標注“新冠肺炎”標識。

5.4.2.3手術器械處理

5.4.2.3.1遵循“先消毒、后清洗、再滅菌”的原則。

5.4.2.3.2術后將手術器械置于盛有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劑的密閉轉運箱內,再放入雙

層防滲漏收集袋,采用鵝頸結式封口,分層封扎,包外標注“新冠肺炎”標識,并注明開始浸泡時間,

有效時間為60min。電話通知消毒供應中心及時收取,密閉轉運,進行后續處理。

5.4.2.4醫療廢物處理

5.4.2.4.1手術鋪單和敷料處理建議一次性使用,按醫療廢物集中焚燒處理。

5.4.2.4.2手術中產生的廢棄物(包括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進行處理。放入

雙層黃色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采用鵝頸結式封口,分層封扎。如醫療廢棄物中包含大量血液、組織液

等液體,額外增加黃色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層數,防止醫療廢物泄露,袋外標簽標注“新冠肺炎”標識。

5.4.2.5手術標本處理

送檢人員加戴干凈手套,標本外層再加1個大一號的標本袋,注明“新冠肺炎”標識。交接時,標本

袋外層噴灑3%過氧化氫,放入密閉轉運箱中及時專人送至病理科。

5.4.2.6手術間終末消毒

5.4.2.6.1空氣消毒:閉手術間層流和送風,使用噴霧消毒器噴灑3%過氧化氫或0.2%過氧乙酸,

用量按10mL/m3~20mL/m3(1g/m3)消毒120min;有條件可使用雙模式過氧化氫機器人消毒機,

其采用過氧化氫溶膠噴霧及紫外線消毒同時作用,消毒1h。手術間至少關閉2h以上,再重新開啟層

流與通風。

5.4.2.6.2手術間物體表面消毒:地面使用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器械車、儀器

設備、操作臺等表面使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轉運車床墊拆卸后,放置于手術間

內接受過氧乙酸/過氧化氫噴霧消毒器或過氧化氫機器人消毒機噴霧消毒處理,轉運車表面按照手術間

物體表面消毒方法處理,保持30min后用清水處理。

5.4.2.6.3更換凈化機組過濾器:實施新冠肺炎患者手術后,通知層流工程技術人員更換凈化機組過

濾器。負壓手術間凈化系統設計為回風型,更換回風口處和排風口處過濾器;負壓手術間設計為全新風

全排風直流系統,更換排風口處高效過濾器。聯系感染管理科進行物體表面和空氣采樣檢測,結果合格

后方可用于非新冠肺炎患者手術。

5

DB32/T3761.35—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要求...........................................................................................................................................................1

5防控措施...........................................................................................................................................................2

I

DB32/T3761.35—202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術規范

第35部分:醫院手術室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醫院手術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和防控措施。

本文件適用于醫院手術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間的防控與管理,其它傳染病流行適用時也

可參照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598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GB50333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

WS/T368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

WS/T508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

WS/T774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現場消毒評價標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醫院手術室hospitaloperatingrooms

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

3.2

消毒disinfect

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的處理。

3.3

終末消毒terminalsterilization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離開有關場所后進行的徹底的消毒處理。

4基本要求

4.1組織管理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建立由醫院手術室主要負責人牽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防控工

作組織體系,組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落實專(兼)職人員負責疫情防控工作。

1

DB32/T3761.35—2021

4.2方案制定

醫院手術室應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學特點,結合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和診療條件等,

建立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

4.3物資保障

根據醫院手術室日常工作量,保障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必須的物資,加強防護用品、

消毒藥械、醫療設備和藥品等疫情應對物資準備。

4.4消毒管理

醫院手術室應符合GB50333、WS/T368等文件有關要求,依據GB15982、WS/T774選擇合適的凈

化和消毒方法,并定期進對感染高風險部門空氣凈化與消毒質量進行監測。

5防控措施

5.1人員管理

5.1.1工作人員

5.1.1.1對手術室所有工作人員開展培訓與演練,使其熟練掌握新冠病毒防控知識和防護用品正確使

用方法,以及手術室新冠肺炎防控應急預案等內容,提高其對疫情防控的重視度。

5.1.1.2所有工作人員應完成新冠肺炎疫苗全程接種,并定期參加醫院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篩查:

一般1周1次,疫情嚴峻時可調整為每隔48小時1次。

5.1.1.3疫情期間工作人員應減少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加強自我健康監測,如有發熱、咳嗽等癥狀時

第一時間上報,排除新冠肺炎后視情況參加工作。

5.1.1.4所有入室人員應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防護口罩,自覺接受體溫監測,并根據實際手術需要

對人員進行控制,疫情期間不接待參觀、學習等人員,減少參與手術人員和輔助人員。

5.1.1.5值班室、辦公室、醫生休息室等加強管理和檢查,加強空氣通風或消毒,物體表面消毒每日

不少于2次,避免人員聚集。

5.1.2患者家屬

5.1.2.1建議家屬手術日在病區等待,必要時只允許1人前往,應戴好口罩,攜帶陪護證。手術過程

中需要談話、看標本等應到手術室,由巡回護士聯系病區責任護士通知家屬。

5.1.2.2每日安排保潔管理人員對等待區患者家屬進行監督管理:戴口罩、不集聚、少講話。每日進

行不少于2次的物體表面消毒,手術區域工作結束,對手術室家屬等待區進行空氣通風或消毒。

5.2術前管理

5.2.1入室篩查

住院患者和門診患者均在門診接受新冠肺炎篩查。如發現疑似及確診新冠肺炎患者,須立即隔離、

上報,并盡快轉至定點醫院診療。

5.2.2分類管理

2

DB32/T3761.35—2021

5.2.2.1擇期手術患者

5.2.2.1.1應在術前進行體溫監測、流行病學史問詢和健康碼(蘇康碼)識別,并在術前完成新型冠

狀病毒核酸檢測,必要時進行胸部CT檢查。

5.2.2.1.2接患者入室工作人員及巡回護士除對患者身份、手術等常規信息核查外,需查看患者核酸

檢查、胸部CT(必要時可選)項目,同時測量體溫,并詳細詢問病史。

5.2.2.1.3上述檢查結果正常,排除新冠肺炎,可安排獨立機組運行的手術間進行手術;醫護人員實

施一級至二級防護,術畢手術間進行終末處理,登記手術相關信息,手術后1d~3d回訪登記。

5.2.2.1.4若檢查結果異常,如患者有發熱(≥37.3℃)、咳嗽等呼吸道癥狀,且胸部CT檢查、核

酸檢查結果不全或可疑,及時通知醫務處。此類患者可采取以下處理方法:

a)取消手術,送回病房進行后續治療,轉運設備和物品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b)按照疑似/確診新冠肺炎實施手術(負壓手術間進行手術,醫護人員三級防護,手術間術畢進

行終末處理,登記及上報手術相關信息,并跟蹤后續檢查結果)。

5.2.2.2急診手術患者

5.2.2.2.1入室前測量體溫,查看血常規、胸部CT(必要時可選)結果,詢問是否采集咽拭子。若患

者結果正常,排除新冠肺炎,可按照5.2.2.1.3內容執行;

5.2.2.2.2結果異常者,不能排除新冠肺炎情況下,按照疑似新冠肺炎病例處理。醫務人員應采取三

級防護,手術間術畢均進行終末消毒處理。登記手術相關信息,術后追蹤急診手術患者新冠病毒核酸、

血清抗體等檢查結果。

5.2.3手術間選擇

5.2.3.1非新冠肺炎患者

經過篩查流程,實施擇期手術和急診手術的非新冠肺炎患者,選擇獨立機組的手術間。連臺手術間

必須終末消毒,時間至少30min,高風險手術不建議連臺手術。

5.2.3.2疑似/確診新冠肺炎患者

5.2.3.2.1疑似/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手術安排在有獨立通道的負壓手術間,術前30min開啟凈化和負

壓系統,使手術間處于負壓狀態(負壓絕對值大于5Pa)。

5.2.3.2.2沒有條件的醫院建議患者轉定點醫院治療,如遇到危急重癥手術患者,建議使用獨立機組

正壓手術間,且空間相對獨立,調節進出風量速度,回風量大于進風量,變為負壓,且術后對整個區域

手術室進行終末消毒。

5.3術中管理

5.3.1非新冠肺炎患者

5.3.1.1術前30min開啟層流、無菌操作前完成物體表面清潔消毒,適度控制手術間人數,術中關

閉手術間前后門,嚴格執行術中無菌操作。

5.3.1.2連臺手術須進行物體表面、地面清潔消毒,定期清洗、消毒和更換過濾器和過濾網等流程。

5.3.2疑似/確診新冠肺炎患者

3

DB32/T3761.35—2021

5.3.2.1對手術中可見血跡、污跡等,使用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劑處理,建議使用密閉

式電動負壓吸引系統;一次性負壓吸引袋在術前根據容積加入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液,手

術后按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

5.3.2.2減少腔鏡手術實施;手術人員不慎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手套,立即脫掉

外層手套,快速手消毒后更換外科手套。

5.3.2.3手術中物體表面環境污染隨時處理:

a)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擦拭布巾等)將其清除,再用2000mg/L~5000mg/L

含氯消毒液(或使用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擦拭;

b)大量污染物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蓋后,用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液倒在吸水

材料上,作用30min以上,再清除干凈。

5.3.3工作人員職業防護

5.3.3.1選擇合適防護裝備:一般風險時,手術相關人員采取一級至二級防護,主要包括穿洗手衣、

戴一次性工作帽、戴醫用外科口罩、戴乳膠手套、戴護目鏡/防護面罩(若有體液噴濺風險時),術者

穿無菌手術衣。如遇疑似/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則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按照三級防護標準,術者穿防護服,

外穿無菌手術衣。

5.3.3.2做好身份標識,方便有效溝通,術中降低操作速度,如靜脈穿刺、傳遞器械等,避免血液、

體液噴濺造成污染。避免發生針刺傷,靜脈輸液、輸血和術中抽藥、給藥等環節遵循安全注射的原則;

手術過程中傳遞銳器采用無接觸式傳遞方法,術畢銳器放在利器盒內。

5.3.3.3巡回護士負責監督手術臺上人員無菌技術和隔離技術,包括手套有無破損、手術衣是否污染、

防護屏是否移位等,以防職業暴露。

5.4術后管理

5.4.1非新冠肺炎患者

5.4.1.1患者轉運:患者戴一次性口罩,必要時戴一次性帽子,從清潔通道、手術專用電梯回病房或

ICU。轉運工作人員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檢查手套或薄膜手套、穿鞋套等防護用品,避免交叉感

染。

5.4.1.2空氣消毒:空氣凈化系統自凈時間至少30min,宜適當延長自凈時間;無空氣凈化系統的手

術間應使用空氣消毒機進行消毒。

5.4.1.3排(回)風口清潔消毒:空氣消毒后,操作人員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先更換排(回)風口

過濾網,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或75%乙醇消毒劑擦拭消毒排(回)風口內表面,換下的過濾網

按醫療廢物處置。

5.4.1.4物體表面清潔消毒: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物體表面、地面消毒,作用30min。

5.4.1.5醫療廢物管理:使用后的手術單、床罩等織物建議按WS/T508有關要求處置;手術中產生的

廢棄人體組織應置于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分層封扎,做好標識,按病理性廢物處置;產生的醫療廢物

均應采用雙層黃色醫療廢物袋,分層封扎,做好標識,按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置。

5.4.2疑似/確診新冠肺炎患者

5.4.2.1醫務人員防護

5.4.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