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膳食指南一、膳食結構的類型和特點二、素食人群膳食指南三、嬰幼兒喂養膳食指南四、孕婦、乳母膳食指南五、中國兒童青少年膳食指南六、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七、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嬰幼兒喂養的膳食指南單元3
教學目標:1.了解素食人群膳食指南的原則;2.熟悉并掌握嬰幼兒人群膳食指南原則。教學重點:嬰幼兒人群膳食指南原則;教學難點:利用特殊人群膳食指南原則指導嬰幼兒膳食。(一)6月齡內嬰兒母乳喂養指南本指南適用于出生至180天內的嬰兒。6月齡內是一生中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時期。但嬰兒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力和代謝廢物的排泄能力較低。此外,6月齡內嬰兒需要完成從宮內依賴母體營養到宮外依賴食物營養的過渡,來自母體的乳汁是完成這一過渡最好的食物。母乳喂養能滿足嬰兒6月齡內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母乳中適宜水平的營養既能提供嬰兒充足而適量的能量,又能避免過度喂養,使嬰兒獲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長速率,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提出6月齡內嬰兒母乳喂養指南:核心推薦如下6條:(1)產后盡早開奶,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2)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3)順應喂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4)生后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5)嬰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喂養時的無奈選擇。(6)監測體格指標,保持健康生長。推薦一
產后盡早開奶,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關鍵推薦:(1)分娩后盡早開始讓嬰兒反復吸吮乳頭。(2)嬰兒出生后第一口食物應該是母乳,有利于預防嬰兒過敏,并減輕新生兒黃疸、體重下降和低血糖的發生。(3)嬰兒出生時體內能量可滿足3天的代謝需求,生后體重下降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該堅持純母乳喂養。(4)嬰兒吸吮前不需過分擦拭或消毒乳頭。(5)溫馨環境、愉悅心情、精神鼓勵、乳腺按摩等輔助因素,有助于順利成功開奶。科學依據:新生兒盡早吸吮乳頭能刺激乳腺乳暈中的蒙哥馬利腺體分泌嬰兒特別敏感的氣味,吸引嬰兒通過鼻的嗅覺及面頰和口腔的觸覺來尋找和接近乳頭,通過吸吮刺激催乳激素的分泌,進而促進乳腺分泌乳汁。嬰兒出生時胃容量小,腸粘膜發育不完善,消化酶不成熟,母乳尤其是初乳(分娩后7天內分泌的乳汁),含有豐富營養物質,適應嬰兒消化代謝能力,還含有豐富免疫物質,增強免疫系統。新生兒第一口是配方奶粉,所攝入的異原蛋白質,可能成為引起遲發型過敏反應的過敏原。推薦一
產后盡早開奶,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1.如何開奶?開奶時間愈早愈好,正常新生兒第一次哺乳應在產房開始。當新生兒娩出、斷臍和擦干羊水后,即可將其放在母親身邊,與母親皮膚接觸,并開始讓嬰兒分別吸吮雙側乳頭各3-5分鐘,可吸吮出數毫升初乳。正常分娩的情況下,不宜添加糖水和奶粉,以避免降低新生兒吸吮的積極性,也可降低過敏風險。什么叫初乳?分娩后7天內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初乳呈淡黃色,質地黏稠,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免疫活性物質,有助于腸道功能的最初發展,并提供免疫保護,對嬰兒十分珍貴。2.母乳哺喂方法哺喂嬰兒時,推薦坐著喂奶。兩側乳房輪流喂,吸盡一側再吸吮另一側。若一側乳房奶量已能滿足嬰兒需要,應將另一側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完成喂奶后,不要馬上把嬰兒平放,應將嬰兒豎直抱起,頭靠在媽媽肩上,輕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氣,防止溢奶。3.如何促進乳汁分泌嬰兒出生后應盡早讓其勤吸吮母乳,(每側乳頭每隔2-3小時要得到吸吮一次);必要時(如嬰兒吸吮次數有限時),可以通過吸奶泵輔助手段,增加乳汁分泌。母親身體狀況和營養攝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精神放松、精神愉快是成功母乳喂養的重要條件,在孕期就需要充分認識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并得到周圍親朋、家人的鼓勵和支持,這也是成功母乳喂養的必需環境。4.如何判斷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情況來判斷乳汁分泌不足:嬰兒每天能夠得到8-12次較為滿足的母乳喂養;哺喂時,嬰兒有節律地吸吮,并可聽見明顯的吞咽聲。出生后最初兩天,嬰兒每天至少排尿1-2次;如果有粉紅色尿酸鹽結晶的尿,應在生后第3天消失;從出生后第3天開始,每24小時排尿應達6-8次。出生后每24小時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應多于1大湯匙。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軟、黃便達4次(量多)-10次(量少)。關鍵推薦:(1)純母乳喂養能滿足6月齡內嬰兒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應堅持純母乳喂養6個月。(2)按需喂奶,兩側乳房交替哺喂;每天6-8次或更多。(3)堅持讓嬰兒直接吸吮母乳,盡可能不使用奶瓶間接喂哺人工擠出的母乳。(4)特殊情況需要在滿6月齡前添加輔食的,應咨詢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員后謹慎作出決定。推薦二
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推薦二
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科學依據:按我國乳母0-6月齡內日平均泌乳量為750ml評估,其所含能量及各種營養素,能滿足6月齡內嬰兒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嬰兒出生后6個月給予純母乳喂養可明顯降低嬰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母乳喂養可降低嬰幼兒感染性疾病風險。母乳喂養可避免嬰兒暴露于來自食物和餐具的污染。母乳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質、溶菌酶、補體、細胞因子甚至白細胞,都可促進嬰兒免疫系統的成熟。純母乳喂養對子代的過敏性疾病有保護作用。純母乳喂養能有效地避免嬰兒過早接觸異源性蛋白質,減少對異源蛋白質的暴露水平。母乳喂養還對母親近期和遠期健康都有益處。循證醫學研究證據顯示,母乳喂養可促進母體產后體重恢復到孕前狀態,可降低母親2型糖尿病、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病風險。1.如何判斷母乳攝入量母乳喂養時,不需要將乳汁擠出稱重來估計嬰兒的攝乳量,可通過觀察嬰兒情緒或尿量來判斷母乳攝入是否充足。一般來講,如果嬰兒每天能尿濕5-6個紙尿褲,就說明嬰兒是能吃飽的。此外,可通過稱量嬰兒攝乳前后的體重來判斷。嬰兒體格生長可靈敏反映嬰兒的喂養狀態,定期測身長、體重、頭圍,標記在WHO兒童生長曲線上,就可判斷嬰兒的生長是否正常。2.什么情況下需要間接哺乳?間接哺乳的正確方法危重早產兒,乳母上班期間等這些情況下只能采用間接哺喂方式。需要間接哺乳時,建議乳母用吸奶泵定時將母乳吸出并儲存于冰箱或冰盒內,一定時間內再用奶瓶喂給嬰兒。保存條件和溫度要求允許保存時間室溫保存:室溫存放(20-30℃)4小時冷藏:存儲于便攜式保溫冰盒內(15℃以上)儲存于冰箱保鮮區(4℃左右)儲存于冰箱保鮮區,但經常開關冰箱門(4℃以上溫度)24小時48小時24小時冷凍:冷凍室溫度保持于-5℃~-15℃低溫冷凍(低于-20℃)3-6個月6-12個月表吸出母乳的保存條件和允許保存時間母乳保存和使用時需要注意的事項:(1)保存母乳時,無論室溫、冷藏或冷凍保存,均需使用一次性儲奶袋或儲奶瓶,或者使用經過嚴格消毒的儲奶瓶。冷凍保存母乳時不要使用玻璃瓶,以防凍裂。保存母乳時,要詳細記錄取奶時間。(2)冷凍保存的母乳,使用前宜置于冰箱冷藏室解凍,注意在冷藏室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解凍的母乳不宜再次冷凍。(3)保存的母乳使用前,先將儲奶袋或儲奶瓶置于溫水加熱,再倒入喂養奶瓶。對早產兒,可在儲存母乳倒入喂養奶瓶時,加入母乳添加劑、混勻溶解后再喂哺嬰兒。關鍵推薦:(1)母乳喂養應從按需喂養模式到規律喂養模式遞進。(2)饑餓引起哭鬧時應及時哺喂,不要強求喂奶次數和時間,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數可能在8次以上,生后最初會在10次以上。(3)隨著嬰兒月齡增加,逐漸減少喂奶次數,建立規律哺喂的良好飲食習慣。(4)嬰兒異常哭鬧時,應考慮非饑餓原因,積極就醫。推薦三
順應喂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推薦三
順應喂養,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科學依據:新生兒出生時具備了良好的哺乳反射反應和饑餓感知,隨著成長和智力發育,嬰兒的胃內排空后會通過身體活動、臉部表情、哭鬧等行為來表現饑餓。正常情況下,嬰兒會處于睡眠-饑餓-覺醒-哭鬧-哺乳-睡眠的循環狀態。哺喂間隔時間延長后,嬰兒喂養的規律性和節奏感會更明顯,對包括飲食在內的生活習慣的影響也會更明顯,因此需要特別關注培養規律哺乳和睡眠的習慣。減少睡眠時的哺乳次數可促進嬰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何判斷嬰兒因饑餓哭鬧嬰兒生后最初幾周內,鼓勵媽媽每24小時進行8-12次喂養。嬰兒饑餓的早期表現包括警覺、身體活動增加、臉部表情增加;嬰兒饑餓的后續表現才是哭鬧。隨嬰兒生長進程,喂養次數可降至每24小時8次,最長夜間無喂養睡眠可達5小時。除了饑餓的表現外,嬰兒胃腸不適或其他身體不舒服,甚至嬰兒情緒不佳也會表現不同程度哭鬧,而非饑餓引起的哭鬧顯然無法通過哺喂得到完全安撫。推薦四
嬰兒出生后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關鍵推薦:(1)嬰兒生后數日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D310微克(400IU)。(2)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不需要補鈣。(3)新生兒出生后應及時補充維生素K,特別是剖宮產的新生兒。推薦四
嬰兒出生后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科學依據:維生素D主要功能是維持血清鈣和磷在正常范圍內,被看作是一種作用于鈣和磷代謝的激素前體,是鈣代謝的最重要生物調節因子。足月嬰兒出生后需補充維生素D10微克/d,才可維持血清25(OH)D水平在50nmol/L以上,不出現臨床維生素D缺乏表現。在嬰兒正常的腸道菌群建立前,其維生素K需要可能得不到滿足,尤其是剖宮產嬰兒開奶遲或得不到母乳喂養;或是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對維生素K需要量增加,加之不能及時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易發生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性疾病,新生兒出血癥發生在生后2-5天,可表現為顱內出血。1.如何給嬰兒補充維生素D在嬰兒出生后2周左右,采用維生素D油劑或乳化水劑,每日補充維生素D10微克(400IU),可在母乳喂養前將滴劑定量滴入嬰兒口中,然后再進行母乳喂養。每日10微克(400IU)的維生素D可滿足嬰兒完全不接觸日光照射情況下的維生素D的需要,因此這一補充量對北方地區、冬季或梅雨季節的嬰兒都是基本充足的。2.6月齡內嬰兒通過陽光照射能否獲得所需要維生素D要讓嬰兒通過陽光照射獲得足量維生素D,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陽光充足,皮膚暴露范圍足夠,陽光暴露時間充足。顯然這些要求受當地季節、居住地緯度、環境污染等條件影響。即使季節、氣候等允許,也會擔心陽光中的高能藍光可以透過晶狀體,到達嬰兒視網膜,對嬰兒視覺產生不利影響;再者嬰兒皮膚嬌嫩,過早暴露日光照射也可能會對嬰兒皮膚造成損傷。相對而言,通過維生素D補充劑來補充,難度小,可靠性高,因此嬰兒應該口服維生素D400IU/d。3.如何給新生兒和嬰兒補充維生素K母乳中維生素K的含量較低。新生兒(特別是剖宮產新生兒)腸道菌群不能及時建立,無法合成足夠的維生素K;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嬰兒,腸道菌群可能被破壞,會面臨維生素K缺乏風險。母乳喂養兒從出生到3月齡,可每日口服維生素K125微克,也可采用出生后口服維生素K12mg,然后到1周和1個月再分別口服5mg,共3次;也可由專業人員給新生兒每日肌內注射維生素K11-5mg,連續3天,可有效預防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癥的發生。合格的配方奶粉中添加足量的維生素K1,使用嬰兒配方奶粉喂養的混合喂養兒和人工喂養兒,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K。推薦五
嬰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喂養時的無奈選擇關鍵推薦:(1)任何嬰兒配方奶都不能與母乳相媲美,只能作為母乳喂養失敗后的無奈選擇,或母乳不足時對母乳的補充。(2)以下情況很可能不宜母乳喂養或常規方法的母乳喂養,需要采用適當的配方奶喂養,具體患病情況、母乳喂養禁忌和適用的喂養方案,請咨詢營養師或醫生:1)1嬰兒患病;2)母親患病;3)母親因各種原因攝入藥物;4)經過專業人員指導和各種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3)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態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養6月齡內嬰兒。1.什么是嬰兒配方奶?嬰兒配方奶也常常稱為嬰兒配方食品,是以嬰幼兒營養需要和母乳成分研究資料為指導,用羊奶或牛奶、大豆蛋白為基礎原料,經過一定配方設計和工藝而生產的,用于喂養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健康嬰兒。由于經過了一定的配方設計(食物成分調整和營養素強化),在嬰兒喂養中,嬰兒配方奶比普通牛羊乳或其他一般普通食品具有更強優勢。但必須強調的是,無論經過怎樣的配方設計和先進研發,任何嬰兒配方奶都不能與母乳相媲美。貼士:6月齡前放棄母乳喂養而選擇嬰兒配方食品,對嬰兒的健康是不利的。2.為什么嬰兒配方奶粉不能與母乳媲美?雖然嬰兒配方奶粉都經過一定的配方設計和工藝加工,保證了部分營養素的數量和比例接近母乳,但卻無法模擬母乳中一整套完美獨特的營養和生物活性成分體系,如低聚糖、乳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以及很多未知的活性成分。母乳喂養的嬰兒可隨母乳體驗母親膳食中各種食物的味道,對嬰兒飲食心理及接受各種天然食物有很大幫助,這也是配方奶粉無法模擬的。此外,母乳喂養過程和奶瓶喂養過程給予嬰兒的心理和智力體驗式完全不同的。雖然嬰兒配方奶粉能基本滿足0-6月齡嬰兒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但完全不能與母乳相媲美。推薦六
監測體格指標,保持健康生長關鍵推薦:(1)身長和體重是反映嬰兒喂養和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2)6個月齡前嬰兒每半月測量一次身長和體重,病后恢復期可增加測量次數。(3)出生體重正常嬰兒的最佳生長模式是基本維持其出生時在群體中的分布水平。(4)嬰兒生長有自身規律,不宜追求參考值上限。1.如何測量嬰兒(和幼兒)的體重和身長體重是判定嬰幼兒體格生長和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測體重時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盡量脫去衣褲、鞋帽、尿布等,最好能連續測量兩次,兩次間的差異不應超過10g。如條件有限,也可由家長抱著嬰幼兒站在家用體重秤上稱體重,再減去大人的體重,即為嬰幼兒的體重。2歲以下嬰幼兒應躺著量身長,身長包括頭、脊柱和下肢長的總和。嬰幼兒在測量身長前應先脫去鞋、襪、帽子、頭飾、外衣褲。讓嬰幼兒仰躺在量床上,請助手或家長扶住嬰幼兒頭部,頭頂頂住量床頂板,測量者注意讓嬰幼兒保持全身伸直,左手按直嬰幼兒的雙膝部,使兩下肢伸直、并攏并緊貼量床的底板,右手推動量床測量滑板,使滑板緊貼嬰幼兒的足底,并使量床兩側測量值一致,然后讀數值,精確到0.1cm。最好連測兩次,兩次相差不超過0.4cm。2.為什么嬰幼兒的生長不宜追求參考值的上限每一個兒童都會有其自身的生長曲線,其曲線一般都會處于推薦的參考值范圍內,但并不是每個兒童的生長曲線一定處于平均水平或上游水平。參考值的上限指的是同齡兒童中處于上游2%或3%的水平,顯然不能是所有的兒童都處于這樣的水平。大部分兒童的生長指標都會比較接近均值或中位數水平,但均值或中位數水平也不是每個兒童的生長目標。評價某個兒童的生長時,應將他/她現在的情況與以往的情況進行比較,尤其是以其出生時的狀況為基準,觀察其發育動態,才更有意義。(二)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本指南所稱7-24月齡嬰幼兒是指滿6月齡(出生180天后)至2周歲內(24月齡內)的嬰幼兒。關鍵推薦:(1)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2)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性。(3)提倡順應喂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4)輔食不添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5)注重飲食衛生和進食安全。(6)定期監測體格指標,追求健康成長。推薦一
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關鍵推薦:(1)嬰兒滿6月齡后仍需繼續母乳喂養,并逐漸引入各種食物。(2)輔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種性狀的食物。(3)有特殊需要時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輔食添加時間。(4)不能母乳喂養或母乳不足的嬰幼兒,應選擇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推薦一
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科學依據:足月出生嬰兒,4-6月齡時體重可達到出生時的2倍,滿12月齡時達到出生時的3倍,滿24月齡時達到出生時的4倍;身長也在滿12月齡時增加50%,在13-24月齡間可再增加39%,大約達到成人身高的一半。新生兒大腦重量約為成人的25%,滿24月齡時可達到成人的80%。據估算,對于繼續母乳喂養的7-12月齡嬰兒,其所需的部分能量,以及99%的鐵、75%鋅、80%的維生素B6、50%維生素C等必須從添加的輔食獲得。1.滿6月齡繼續母乳喂養益處多多(1)7-24月齡嬰幼兒繼續母乳喂養可顯著減少腹瀉、中耳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還可減少嬰幼兒食物過敏、特應性皮炎等過敏性疾病;(2)母乳喂養嬰兒到成年期時,身高更高、肥胖及各種代謝性疾病明顯減少;(3)繼續母乳喂養還可增進母子間的情感鏈接,促進嬰幼兒神經、心理發育,母乳喂養時間越長,母嬰雙方的獲益越多。2.母乳喂養量為了保證能量及蛋白質、鈣等重要營養素的供給,7-9月齡嬰兒每天的母乳量應不低于600ml,每天應保證母乳喂養不少于4次;10-12月齡嬰兒每天母乳量約600ml,每天應母乳喂養4次;而-24月齡幼兒每天母乳量約500ml。3.如何選擇輔食普通鮮奶、酸奶、奶酪等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遠高于母乳,增加嬰幼兒腎臟負擔,故不宜喂給7-12月齡嬰兒,13-24月齡幼兒可以將其作為食物多樣化的一部分而逐漸嘗試,但建議少量進食為宜,不能以此完全替代母乳和/或配方奶。普通豆奶粉、蛋白粉的營養成分不同于配方奶,也與鮮奶等奶制品有交大差異,不建議作為嬰幼兒食品。無乳糖大豆基配方奶可作為嬰幼兒慢性遷延性腹瀉時的治療飲食,但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關鍵推薦:(1)隨母乳量減少,逐漸增加輔食量。(2)首先添加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3)每次只引入一種新的食物,逐步達到食物多樣化。(4)從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5)輔食應適應添加植物油。輔食添加的原則:每次只添加一種新的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細,循序漸進。推薦二
從富鐵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性推薦二
從富鐵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性科學依據:雖然母乳中鐵吸收率可達50%,但由于母乳鐵含量低,6月齡內嬰兒主要依靠胎兒期肝臟儲存鐵來維持所需,滿6月齡后亟需從輔食中獲得鐵。據估算,7-12月齡嬰兒鐵需要量高達8-10mg/d,極易因鐵攝入不足而造成缺鐵性貧血。嬰幼兒輔食量一般以其所需能量來衡量。7月齡嬰兒的胃容量約230-250g,9月齡時250-280g,12月齡時280-320g。為平衡嬰幼兒的能量及胃容量,除母乳外,7-9月齡嬰兒需從輔食獲得200kcal能量,而13-24月齡幼兒需要550kcal。1.7-9月齡嬰兒如何添加輔食剛開始輔食喂養時,先母乳喂養,嬰兒半飽時再喂輔食。滿7月齡時,多數嬰兒的輔食喂養可以成為單獨一餐,隨后過渡到輔食喂養與哺乳間隔模式,每天母乳喂養4-6次,輔食喂養2-3次。7-9月齡嬰兒需每天保持600ml以上的奶量,并優先添加富鐵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等,逐漸達到每天1個蛋黃/雞蛋(如果蛋黃適應良好就嘗試蛋白)和50g肉禽魚,其他食物添加根據嬰兒需要決定。2.10-12月齡嬰兒吃多少10-12月齡嬰兒的輔食質地應該比前期加厚、加粗,帶有一定的小顆粒,并可嘗試塊狀的食物。絕大多數嬰兒在12月齡前萌出第一顆乳牙,可以幫助嬰兒啃咬食物。10-12月齡嬰兒應保持每天600ml的奶量;保證攝入足量的動物性食物,每天1個雞蛋加50g肉禽魚;一定量的谷物類;蔬菜、水果的量以嬰兒需要而定。特別建議為嬰兒準備一些便于用手抓捏的“手抓食物”,鼓勵嬰兒嘗試自喂,如香蕉塊、煮熟的土豆塊、胡蘿卜塊等。一般在10月齡時嘗試香蕉、土豆等比較軟的手抓食物,12月齡時可以嘗試黃瓜條、蘋果片等較硬的塊狀食物。3.13-24月齡幼兒如何喂養13-24月齡幼兒已經大致嘗試過各種家庭日常食物,這一階段主要是學習自主進食,也就是學會自己吃飯,并逐漸適應家庭的日常飲食。幼兒在滿12月齡后應與家人一起進餐,在繼續提供輔食的同時,鼓勵嘗試家庭食物,并逐漸過渡到與家人一起進食家庭食物。滿12月齡幼兒能用小勺舀起,但大多散落,18月齡時能吃到大約一半的食物,而到24月齡時能比較熟練地用小勺自喂,少有散落。13-24月齡幼兒的奶量應維持約500ml,每天1個雞蛋加50-75g肉禽魚,每天50-100g谷物類,蔬菜、水果的量仍然以幼兒需要而定。推薦三
提倡順應喂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關鍵推薦:(1)耐心喂養,鼓勵進食,但決不強迫喂養。(2)鼓勵并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培養進餐興趣。(3)進餐時,不看電視、玩玩具,每次進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4)進餐時喂養者與嬰幼兒應有成分交流,不以食物作為獎勵或懲罰。(5)父母應保持自身良好的進食習慣,稱為嬰幼兒的榜樣。1.什么是順應喂養順應喂養是在順應養育模式框架下發展起來的嬰幼兒喂養模式。順應喂養要求:父母應負責準備安全、有營養的食物,并根據嬰幼兒需要及時提供;父母應負責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而具體吃什么、吃多少,則應由嬰幼兒決定。在嬰幼兒喂養過程中,父母應及時感知嬰幼兒發出的饑餓或飽足的信號,充分尊重嬰幼兒的意愿,耐心鼓勵,但絕不能強迫喂養。2.怎樣合理安排嬰幼兒的餐次和進餐時間嬰幼兒的進餐時間應逐漸與家人一日三餐的進餐時間一致,并在兩餐之間,即早餐和午餐、午餐和晚餐之間,以及睡前額外增加一次喂養。嬰兒滿6個月齡后應盡量減少夜間喂養。一般7-9月齡嬰兒每天輔食喂養2次,母乳喂養4-6次;10-12月齡嬰兒每天輔食喂養2-3次,母乳喂養4次;13-24月齡幼兒每天輔食喂養3次,母乳喂養3次。推薦四
輔食不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關鍵推薦:(1)嬰幼兒輔食應單獨做。(2)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額外加糖、鹽及各種調味品。(3)1歲以后逐漸嘗試淡口味的家庭膳食。推薦四
輔食不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科學依據:7-24月齡嬰幼兒的肝臟、腎臟等各種器官還未發育成熟,過量攝入鈉可能會增加腎臟負擔。有研究觀察到,出生早期配方奶喂養嬰兒的腎臟稍大于母乳喂養嬰兒,推測與配方奶中鈉攝入多,腎負荷高有關。食物中額外加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服務行業勞動合同范本
- 網上宣傳合同履約金條款
- 手膜DIY恢復雙手的光澤細膩
- 高考英語復習一般現在時時態必練題總結模版
- 小型土木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實施要點
- 醫保市場變革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研究
- 辦公室文化與醫療人才的隱性知識交流
- 區塊鏈賦能嵌入式系統開啟智能時代新篇章
- 醫護人員的教育背景與職業發展關系探討
- 均勻膚色持續使用乳霜效果更佳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四月調研考試(二模)數學試題 含解析
- 廣東省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模擬測試(英語試題及答案)(廣東二模)
- 高二下學期《家校攜手凝共識齊心協力創輝煌》家長會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英語全冊教學設計
- 2024年大模型+RAG最佳實踐報告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期中檢測卷(含答案)
- T∕CACM 1064-2018 針刀醫學臨床 通用要求
- 招聘求職簡歷制作表格模板可編輯下載 精品簡歷模板 標準表格單頁02
- 湊十法加法豎式運算(可打印)
- 建筑垃圾處理廠可行性研究報告
- 日標JIS法蘭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