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基本情況
中心名稱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
成立時間
2022年9月23日
(年月)
人員數量
19人
(人)
獨立設置依托職能部門設置□依托院系設置□其他
設置形式
依托學校教務處成立(非獨立設置的,均需填寫依托單位名稱)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于2022年9月
正式掛牌成立并運作。學校高度重視中心工作,將中心工作與國
家“雙高計劃”建設相結合,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
管,相關部門聯動,業務線、黨建線兩條分支層層落實到基層教
學單位、基層黨支部的“一體兩翼三層”組織架構,并構建了“目
標引領、突出重點、內外聯動、五鏈融合”四大機制,形成全員
全程全方位課程思政大育人格局。
1.“一體兩翼三層”組織架構:“一體”是指圍繞立德樹人
組織架構和工作,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協同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兩
運行機制翼”是指一翼以專業群為基本載體的業務線,以國家雙高專業群
為龍頭,層層落實到省級高水平專業群、校級專業群,進而落實
到專業;一翼是以黨支部為基本載體的黨建線,以全國黨建工作
樣板支部為龍頭,層層落實到省級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各基層黨
支部、黨小組;“三層”是指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
的“領導層”,由教務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聯動,校內外名
師團隊引領建設課程思政,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層”,同時各支
部、各專業(課程)形成“執行層”,層層落實,全面推進課程
思政工作。
3
圖1“一體兩翼三層”的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組織架構
2.四大運行機制:“目標引導”指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分
解課程思政目標任務,將目標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層
層落實到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培養目
標,明確長期目標與各階段具體目標,建立目標責任制。“突出
重點”即開展高水平教學理論研究,探索課程思政教學新機制、
新體系,新方式、匯聚教學新力量,各團隊、機構圍繞五個重點
開展課程思政工作;“內外聯動”指產城教融合、政校行企內外
聯動,共同開發課程思政元素庫、案例庫、教學資源等,同時反
哺區域,促進成果推廣應用;“五鏈融合”指確立各層機構“責
任鏈”,確保一抓到底;規范建設任務“時間鏈”,明確任務建
設時限;推進業務“并聯鏈”,全面實行“并聯齊步走”的工作
模式,確保各機構業務同步推進;持續強化“考核鏈”,實現落
地生根。完善內部“閉合鏈”,強化追責問責,形成課程思政中
心運行機制的完整閉環運轉。
4
1.發展定位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
人根本任務,凸顯職業教育類型特點,結合學校國家雙高院校發
展定位和高素質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統籌課程思政育人,
通過3-5年建設,培育一批高質量課程思政“金課”,一批課程
思政示范課堂、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一
批價值較高,可推廣、可持續的教學研究示范成果,構建全面覆
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
思政體系,推動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
中心成為區域乃至全國課程思政教學理論研究的主場域、高水平
教學改革創新的主陣地,高水平課程思政教師培訓的主基地、高
質量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主站點。
2.主要職責
結合學校國家“雙高計劃”建設任務,在三全育人與三教改
中心
革框架下探索實施課程思政教學建設工作。
發展定位和
主要職責(1)構建新機制:建立常態化工作運行機制。在中心建設領
導小組領導下,建立定期例會機制,部署和研究課程思政建設工
作,圍繞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難點、前瞻性問題開展研究,制訂
課程思政系列制度并組織實施,推動課程思政實踐成果轉化應用;
配齊配全專職人員,明確職責分工和具體工作任務,形成常態化
工作運行機制。
(2)打造新體系:分類推進課程思政課程建設。結合學校專
業群特色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完善課程思政內容體系。以專
業群為載體分層分類編制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系統規劃公共基礎
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思政建設。指導制訂專業(群)人才培
養方案、課程標準、課程計劃、教案、教材編寫大綱,建設課程
思政示范課程、教材。
(3)探索新方法:開展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區
域(城市)優質育人資源,吸納大批名師名匠引領教師開展多元
教學方式方法探索,講好中國故事。推進信息化教學與課程思政
5
深度融合,加快課程思政場景教學法改革。打造一流示范課堂。
(4)匯聚新力量:加強課程思政教師團隊建設。依托名師工
作室、雙帶頭人工作室等平臺,開展課程思政專題報告、培訓。
定期開展教學工作坊等集指導交流于一體的形式多樣的教學能力
提升活動,培育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水平課程思政教師團
隊。
(5)拓寬新渠道:加強課程思政宣傳推廣工作。建設課程思
政教學資源庫、元素庫、課程思政數字化資源共享平臺,及時反
映學校課程思政建設進展情況、典型做法和實際成效,多渠道、
多維度開展典型宣傳,在全國起示范引領作用。
二、隊伍建設
2.1中心負責人
姓名李先祥出生年月1965-01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黨
職務職稱教授
委書記
電子郵箱20055@
(描述本人主要開展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情況)
負責人為學校黨委書記,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實踐經驗,
帶領全校師生員工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開展課程思政工
作,是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導者、推動者、實踐者,工作成效
顯著。
1.開展課程思政頂層設計與理論研究工作,理論水平高
課程思政建負責人作為學校黨委書記直接領導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在人
設教學實踐
才培養中提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有機融合以墨子文
情況
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嶺南文化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
化和以龍頭企業文化為代表的現代企業文化的“一統三融合”課
程思政要素,并以此為核心構筑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指導出臺、
實施《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統籌學校各
部門開展課程思政育人工作。相關文章在《光明日報》發表。
6
2.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工作,實踐效果好
深入推動學校“高技能培養與人格塑造相結合”人才培養模
式發展,統籌推進各專業、各類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將知行合
一、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等精神融入學校人才培養總目標、各專
業人才培養目標、相關課程人才培養目標。落實分層分類推進課
程思政教學,形成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每學期上好“思政第一課”,
掛點包片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學院,親自指導兩個學院的
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取得卓越成績。相關成果獲廣東省教育教學
成果獎一等獎。
(描述本人主要開展的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和理論研究情況)
1.高水平教學研究成果突出,示范作用明顯
以增強高職教育文化自信為宗旨,負責人在多年辦學、教學
實踐中探索凝煉了區別于普通本科教育“厚德博學”特點的“厚
德博技”中國特色高職教育文化育人范式,即體現辦學理念的精
神文化、彰顯以人為本的制度文化、品牌特色鮮明的行為文化、
高品位校園物質文化“四位一體”高職類型特色文化建設模式,
全面引領、推動中國特色高職文化建設。相關成果《厚德博技:
課程思政建中國特色高職教育文化育人范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獲廣東省教
設研究情況學成果獎一等獎。
2.高水平理論研究成果突出,引領作用凸顯
探索凝練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有機融合以墨子
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嶺南文化為代表的地方特色
文化和以龍頭企業文化為代表的現代企業文化的“一統三融合”
文化育人內容體系,為學校推進文化育人與課程思政工作相結合
提供了理論先導。相關文章《“一統三融四協同”探索文化育人
模式創新》在《光明日報》發表。
7
(描述本人獲得的省級以上課程思政相關獎勵情況)
1.2022年5月,《厚德博技:中國特色高職教育文化育人范
式的探索與實踐》獲2021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獲得的課程
思政相關獎2.2022年,在全省高校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年度考
勵情況核中排名前列;
3.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稱號;
4.獲廣東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2中心人員
兼職
序院系/出生
姓名職務職稱/專課程思政教學研究情況
號部門年月
職
順德理論凝練與方向指導。出版
職業書籍《順天明德崇文厚工--
技術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育人
學院的追求與實踐》,對學校文
1夏偉1959.1校長教授兼職
化育人的理論與實踐成果進
行了歸納與總結,為國內高
職院校的建設發展提供了案
例支撐和理論思考。
順德統籌指導和實踐實施。主持
黨委
職業《校企文化融合下高職學生
委員、
2楊小東技術1979.12教授專職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長效機制
副校
學院的研究與實踐》等多項廣東
長
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組織開展課程思政專兼職師資隊
人事黨委伍建設、對口幫扶工作。主
副研
3陳文海處1981.2委員、兼職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
究員
處長《“后扶貧時期”職業教育
精準扶貧長效機制研究》
黨委開展課程思政宣傳應用。廣
宣傳黨委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順
4湯愷部1972.5委員、教授兼職德區宣講團成員,開展輔導
部長講座多次。
教務負責課程思政整體開展實
研究
5肖冰處1978.5處長專職施。佛山市優秀教師,獲廣
員
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
8
馬克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教師培
副院訓。主持《哲學基礎》國家
思主精品在線課程;作為思政專
6肖薇薇義學1982.1長教授專職家擔任廣東省2021年職業
院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國賽
遴選評委。
馬克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發表論
副院文《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紅
思主
7董同彬1966.5長教授兼職色文化傳播對美好休閑生活
義學的引領》
院
課程思政數字資源建設。省
智能副院
級高水平專業群負責人,主
8胡建國制造1979.3長教授兼職持教育部示范性虛擬仿真實
學院訓基地。
能源課程思政課程與團隊建設。
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核心
與汽副院成員成員。主持課程項目《基
9謝飛車工1980.1長教授兼職于世界技能大賽標準轉化的
程學“三教”改革研究》
院
輕化課程思政課程與團隊建設。
主持省級課程1門、國家職
與材副院副教
10路風輝1978.11兼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核
料學長授心成員。
院
醫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主
持廣東省教學改革項目
衛生副院副教《“五個結合”藥學專業人
11馬彥1981.2兼職
學院長授才培養模式,強調職業道德
與技能培養相結合》,踐行
五個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商學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省
級高水平專業群負責人,主
院
副院副教持《產科教融合·課證賽融
12劉剛橋1979.9兼職通·商思創融入:物流管理
長授
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路徑探
索與實踐》教學成果獎;
酒店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順
德區教書育人優秀教師。
與旅
副院副教
13陳寶珠游管1970.8兼職
長授
理學
院
烹飪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開
副院發教材《創新菜品設計與制
14高藍洋學院1982.6講師兼職作》。
長
人文人文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主
持《國文》課程,開發《國
學院學院副教
15饒曉明1967.12兼職文》教材,繼續教育精品在
副院授線開放課程項目主持人。
長
9
外語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省
副院副教級高水平專業群負責人,發
16王賓香外貿1974.6兼職
長授表課程思政相關論文。
學院
教務協同各部門、二級學院開展
課程思政建設。主持教育部
處副處副研
17馮孟1983.11專職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人
長究員工智能背景下的勞動教育模
式研究》。
教務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
副科中心日常工作。學校優秀輔
18蔡少萍處1987.2講師專職
長導員。
教務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
中心日常工作。參與“高等
19吳曉鵬處1984.11無講師專職教育強國”課題1項,教育
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
三、建設成效
(描述中心研究探索創新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路徑的情況)
中心以黨建為引領,匯聚名師名匠,結合文化育人理念與數
字化技術,探索課程思政建設方法路徑,探索具有示范效應的方
法創新、路徑創新、成果創新、場景創新。
探索創新情
況
圖2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四大探索創新
1.“黨建+”:探索形成黨建引領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創新
中心圍繞立德樹人工作,堅持黨建引領課程思政,建立了黨
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機制,同時支部建在專業群上,出臺
10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功能型黨組織建設管理辦法》,以全國黨建
工作樣板支部為龍頭,在國家高水平專業群設立功能型黨組織,
加強跨學院跨專業的課程思政工作統籌協調。以黨建引領推動課
程思政工作,從國家雙高專業群層層落實到省級高水平專業群、
校級專業群,進而落實到專業、課程,形成黨建引領,各專業群、
各支部貫徹落實課程思政工作的全員全過程全方面育人格局。當
前2個國家級專業群、9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共建有全國黨建工
作樣板支部2個、省級黨建工作樣板支部4個。
2.“名師+”:形成“大城大師大工匠,三統三融三貫通”
課程思政建設路徑創新
中心圍繞培養“厚乎德行、博乎道術、辯乎言談”的高素質
高技能人才的目標,結合學校所在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國家
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嶺南文化之鄉、歷史文化名
城、“曲藝之鄉”等城市資源優勢,匯聚大批全國技術能手、優
秀名教師、粵菜名師、粵劇名伶名家、非遺傳承人、勞動模范等
近百名“大先生”組成課程思政名師名匠團隊,在人才培養方案
制定、課程思政教學資源開發、隱性思政元素供給、實踐育人創
新等環節充分發揮名師優勢。以言傳身教激發、強化、培養學生
的家國情懷、工匠精神、使命擔當,以名師名匠等大先生實現價
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達成,培養大國工匠。同時,中心以社
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統合挖掘傳統優秀文化、地方特色文
化、現代企業先進文化資源,圍繞工匠精神、家國情懷、道德修
養、職業理想、法治精神等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將工匠精神、
家國情懷等課程思政要素融入專業群、專業、課程體系,貫通于
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貫穿于課堂授課、實驗實訓、
畢業論文、學生競賽、創新創業各環節,不斷提升學生的課程學
習體驗、學習效果,形成全方位全過程全員高質量課程思政教育
教學體系。
“大城大師大工匠、三通三融三貫通”課程思政建設模式極
大推動了課程思政建設,培養出大批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涌現出
11
首屆全國技能大賽珠寶加工項目金牌得主、世界技能大賽選手、
2021年全國“最美大學生”、廣東五一勞動獎章等多名“大工
匠”,相關學生事跡為人民日報、新華社報道。2022年,學生獲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銀獎1項,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
賽國獎3項,省級獎項60項,位居全省前列。超1/3畢業生成為
企業核心技術人員或部門主管,部分學生為全球頂尖高科技公司
錄取。相關模式受到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等重
要媒體欄目專題報導。
3.“文化+”,以文化育人為引領,探索形成“三融合”、
“四要素”等具有示范推廣效應的教學研究成果
中心秉持學校文化育人理念,凝練提出課程思政“一統三融
合”育人內容體系、“四要素”教學體系等高質量理論研究成果。
“一統三融合”,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有機融合以
墨子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嶺南文化為代表的地方
特色文化和以現代企業家文化為代表的現代企業文化,建立具有
學校特色的課程思政要素框架,豐富職業教育課程思政內涵,提
升課程思政站位。“四要素”,即課程思政建設一是在目標要素
上堅守育人理念,把工匠精神、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等融入人才
培養目標,發揮專業課程“隱性育德”功能;二是過程要素上創
新方法載體,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能力分析,以典型工作任務為
載體,實現精準育人;三是動力要素上優化內外資源,激發“專
業教師+思政教師”、“校內教師+校外教師”的育人合力;四是
評價要素上延展觀測環節,教學環節評價和學習活動評價結合,
實現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的可觀測、可量化、可操作。相關成果獲
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出版專著1本,在《光明日
報》發表文章1篇。
4.“數字+”:探索形成“融通古今、虛實結合、情境再現”
課程思政教學場景創新
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以“融通古今、虛實結合、情境再
現”為原則推動教學場景革命,推動場景教學深入。中心結合佛
12
山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點與學校“傳統文化、地方特色文化、
現代企業文化”等三融合育人特色,協同美的、萬和等國內龍頭
企業、優質企業,結合學校廣東省社科普及基地、龍舟文化普及
基地、區域紅色基地、順德博物館、順德工業發展館、南國絲都
絲綢博物館、香云紗非遺傳承基地等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擴寬課
程思政實踐場景。同時結合虛擬現實與數字孿生技術,開發虛擬
仿真課程思政教學資源與案例,投入近千萬建設現代科技與傳統
文化相結合的墨子文化館,將傳統優秀文化,嶺南地區源遠流長
的歷史文化、發達豐富的產業文化、改革開放中形成現代企業文
化融入教學過程,極大提高了課程思政的浸潤性、鮮活性。
當前,推動學校建成國家級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個,國家教
學資源庫2個,省級教學資源庫4個,廣東省社科文化普及基地
1個,廣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1個,投入近千萬元建設墨子
文化館1個、廣東省第二批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
形成了“傳統文化類”、“地方特色文化類”、“現代企業文化
類”等多種類型,多場景教學,具有特色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體
系。
(描述中心編制課程思政教學指南、推動課程思政優質資源建設及其推廣
共享的情況)
1.分層分類編制課程思政教學指南
中心以專業群為基本載體,在前期系列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
基礎上分層分類編制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全面指導、規范課
程思政建設,推動課程思政落地生根。指南具有幾大特色:
教學研究情(1)科學確定課程思政要素。指南在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
況
值觀基礎上,以“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
為主線,結合2個國家高水平專業群、9個省級專業群的專業特
色,抽取既有側重又有融通性的課程思政要素,建立了仁愛、節
用、敬業、務實等九大課程思政要素框架,其中,制造業大類、
化工大類專業群主要融合創新、節用、勤勞精神,財經商貿大類
等專業群主要融合平等、務實、誠信精神、藝術設計大類專業群
13
主要融合創新、敬業精神,醫學大類專業群主要融合仁愛、和諧
精神于專業群課程,形成各具特色又能相互融通的課程思政教學
體系。
圖3基于不同專業群特色的課程思政要素融合
(2)分類分層搭建課程思政融入體系。指南以公共課程、
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為載體,確定各類課程關于課程思政的培養
目標,確立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知識點技能點之間的對應關
系;同時以專業群為主要載體,以群為主確定群課程思政目標,
進而衍生到群內專業、群內專業課程,形成“專業群-專業-課程”
的總體架構。
(3)合理搭建課程思政元素及呈現形式體系。指南結合學
校各類校內外實踐基地,將課程思政六大精神與實踐基地實踐結
合,確定不同精神的呈現方式、載體,并建議開展相應活動與教
學,形成不同場景的真實實踐體系,推動場景教學創新。
(4)探索設計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探索以“價值引領、能
14
力達成、知識傳授、情感獲得”為四個維度,建立課程思政實施
效果的評價體系。
2.“平臺依托+項目紐帶+內外聯動”凝練高質量課程思政科
研成果
中心圍繞課程思政重點、難點、前瞻性問題,依托教育部雙
帶頭人工作室、全國黨建樣板支部、廣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標準基
地、廣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等平臺,制訂專項研究指南,開
展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等高級別課程
思政類研究。依托平臺和項目,中心對內聯通教務處、學工部、
高職研究所等行政科研部門,對外聯通社科聯、教學指導委員會、
協會、學會等科研組織,形成內外聯動凝練高質量課程思政科研
成果格局。
近三年,立項課程思政相關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
項目12項。發表相關論文58篇,出版專著1本,獲教學成果獎
5項。
3.數字化、立體化課程思政資源建設及推廣共享情況
一是建設示范性數字化課程資源。共建設83門校級課程思
政示范課程,近2年建設課程思政元素較高的省級精品在線開放
課18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3門。通過省、國家精品在線課程、
資源庫在校內及全國發揮了較大輻射影響作用。其中,具有豐富
課程思政意蘊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你好,哲學》選課學生
達2萬余人,包含四川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超200所包括985、
211高校學生及社會學習者選修課程,影響力大,受益面廣。
二是建設課程思政立體化數字資源。建有教育部虛擬仿真實
訓基地1個,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2個,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4
個,通過虛仿仿真技術與資源庫建設,開發建有課程思政元素微
課100節。中心在校園內建設有校史館、墨子館、傳統文化墻等
文化思政教育場館,采用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設計理念,大量使
用聲、光、電手段和信息設備,在傳承傳統優秀文化的同時營造
15
現代科技感,突出傳統優秀文化成果。當前,相關資源通過國家
職業教育專業資源庫、國家職業教育智慧平臺等平臺、培訓、對
外交流、對口幫扶等途徑向校內外、國內外推廣,省內高職院校
及甘肅培黎職業學院、黑龍江職業學院、雙鴨山職業技術學院、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內外院校,老撾、盧旺達、馬來西
亞、肯尼亞等國家應用相關資源成果,取得了良好成效。
(描述中心開展校內外課程思政建設教師交流、觀摩和培訓情況,培
訓應包括培訓內容、培訓對象、規模、時長及效果等)
中心以名師名匠為引領,發揮“全國黨建樣板支部”、“雙
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教育部黨建雙帶頭人”、廣東省高校思
政課名師工作室等優勢,開展教師隊伍課程思政學習、培訓、交
流,取得明顯成效。
1.組織交流培訓,發揮輻射示范作用
依托學校師資國培項目、名師工作室、全國黨建樣板支部等
平臺、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國家精品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庫等途
徑,對其他職業院校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主題培訓,在職教領
域產生強烈反響。承辦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思政工作委員會
成立大會暨思政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廣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培訓交流情
況名師工作室(高職院校)教學創新展示活動,線上線下聯動直播
受眾近千人次。
2.開展全員培訓,提升全體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水平
邀請校內外專家如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
專家陳金龍教授到校培訓教師。開展課程思政講座、專題培訓、
中層干部培訓、專業負責人培訓、新教師入職培訓等8次以上,
培訓總規模超過1000人次,進一步提高了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
力。同時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以賽代訓提高教師課程思政的
實施能力。
3.參加高層次培訓,培養課程思政建設領軍人才
結合教育部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廣東
省高校思政課李霞名師工作室工作,組織專業教師、骨干教師參
加國內高層次課程思政建設專題會議,培養課程思政建設骨干,
16
增強校際間交流。組織研究、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參加國內高層
次培訓達300人次以上,形成了體系化的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培訓
建設。
4.做好結對幫扶工作,為欠發達地區輸送課程思政優質資源
中心結合學校對口幫扶工作,結合學校“廣東—培黎職業教
育寫作聯盟”發起單位,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
室、廣東省“雙師型”名師工作室的平臺,積極為甘肅培黎職業
學院、黑龍江職業學院、雙鴨山職業教育集團、黔東南民族職業
技術學院、羅定職業技術學院等師生輸送優質課程思政教學資源
活動,專家指導受扶院校工作量共326人次,培訓受扶院校教師
4013人次日,到受扶院校掛職教師8人,輻射半徑至貴州、甘肅、
黑龍江地區。其中,2022年,佛山大城工匠與培黎職業學院、順
德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協同培養計劃項目為新華網、南方日報、等
各級各類主流媒體廣泛報道,引發熱烈反響。
表1中心培訓交流概況
培訓類別培訓內容培訓規模
承辦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線上線下聯動直播受
會思政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眾近千人次
暨思政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
廣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
組織交流培訓
師工作室(高職院校)教學
創新展示活動
對其他職業院校教師開展課
程思政建設主題培訓
課程思政講座、專題培訓、培訓總規模超過1000
開展全員培訓中層干部培訓、專業負責人人次
培訓、新教師入職培訓
高層次課程思政建設專題會組織研究、管理人員和
議骨干教師參加國內高
組織參加培訓
層次培訓達300人次
以上
甘肅培黎職業學院、黑龍江專家指導受扶院校工
職業學院、雙鴨山職業教育作量共326人次,培訓
集團、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受扶院校教師4013人
開展對口幫扶
學院、羅定職業技術學院等次日,到受扶院校掛職
師生輸送優質課程思政教學教師8人
資源活動
17
(描述中心在課程思政研究方面取得的標志性成果)
中心帶領并帶動全體師生在課程思政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
1.研究成果多。近三年,立項課程思政相關國家社科基金項
目2項,省部級項目12項。發表相關論文57篇,出版專著1本,
獲教學成果獎5項。《“一統三融四協同”探索文化育人模式創
新》在《光明日報》發表。
2.師德師風好。兩年,培養出一批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
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人大代表、教育部高
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指導
教師、教練,斬獲國際設計類大獎IF大獎得主,廣東省教學名師、
大城工匠、南粵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省技術能手等百名國
家級、省級以上人才,涌現出一批全國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師、
佛山市最令人感動的教師、順德區師德標兵、學校金牌教師等先
進典型,建立起一支德技雙馨的師資隊伍。
標志性成果3.教學成果強。近年來,獲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獲獎數量
位居全省高職院校第三;廣東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
目立項總數全省第一;入選國家教育質量年報“教學資源50強”。
同時打造了一批契合時代,貼合專業、學生喜愛的又紅又專的課
程思政精品課程。近兩年立項國家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在線
開放課程18門,學校《哲學基礎》課被評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
程,課程選課學生超20000人,包括四川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在
內超200所高校學生及社會學習者選修課程,影響力大、受益面
廣。
4.育人效果好。培養了一批具有標桿作用的榜樣學生,涌現
出“最美大學生”梁榮浩(10名上榜學子中唯一一位來自職業院
校的學生,也是廣東唯一入選者),該生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
國家獎學金、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珠寶加工項目冠軍、廣東
青年五四獎章、2020年廣東大學生年度人物、廣東省2022年度
勵志學生成長成才典型等榮譽;2018-2020年度連續三年均有學
18
生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獲評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的校友徐文華、獲評2021年廣東省勞動模范的校友歐陽凱華,成
為世界五百強副總裁的林燦榮、“醒獅酥”網紅達人陳小東,白
天鵝賓館“金牌實習生”梁均毅等一大批先進典型,更有大批學
生在國家、省、市級各類技術技能大賽中獲得佳績,學校學生榮
獲國家、省、市、區表彰1500余人次。
5.社會影響大。中心推動課程思政工作影響力大,共2個黨
支部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共4個黨支部獲批廣東省
第四批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樣板黨支部;是全省美譽浸潤計
劃牽頭高校、廣東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廣東省中
小學勞動教育普及基地,連續8年獲評廣東省“三下鄉”優秀單
位。獲廣東省第二批“燈塔工程”廣東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精
品項目。榮獲高校美育優秀案例一等獎、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優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高校優秀校園文化成果獎“特等獎”、
“廣東省高校美育工作示范校”等多項榮譽;2018年我校作為唯
一高職院校入選《廣東省美育藍皮書》。相關工作得到人民日報、
新華網、中青網、焦點訪談、團中央等媒體報道360篇,特別是
我校畢業生事跡為人民日報文章《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作為職業教育培養大國工匠的典型報道,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表2標志性成果表
研究成果多
序
成果名稱數量備注
號
1課程思政相關論文57篇近兩年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近三年
3省部級項目12項近三年
4專著1本近三年
5教學成果獎5項近三年
師德師風好
序
成果名稱數量備注
號
1國家級“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近兩年
19
2全國優秀教師1人近兩年
3國家級技能大師1人
4全國技術能手2人
5全國人大代表1人近兩年
6教育部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1人
7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指導教師、教練1人
8國際設計類大獎IF大獎得主2人次近兩年
9省級教學名師8人
10南粵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14人
11省技術能手23人
教學成果強
序
名稱數量備注
號
1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全省排名第3
2廣東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9項全省第一
3入選國家教育質量年報“教學資源50強”1項近兩年
4國家精品課程3門近兩年
5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8門近兩年
育人成果好
序
名稱數量備注
號
唯一一位來自
職業院校的學
1全國“最美大學生”1人
生,也是廣東
唯一入選者
2“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3人
3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校友
42021年廣東省勞動模范1人校友
5世界五百強公司副總裁1人校友
1500余
6國家、省、市、區表彰
人次
社會影響大
1“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2個
黨支部獲批廣東省第四批新時代高校黨建“雙
24個
創”樣板黨支部
3廣東省“三下鄉”優秀單位8次
廣東省第二批“燈塔工程”廣東青年學生思想
41項
政治引領精品項目
5高校美育優秀案例一等獎1項
6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
7廣東省高校優秀校園文化成果獎“特等獎”1項
20
8“廣東省高校美育工作示范校”1項
2018年,唯一
9入選《廣東省美育藍皮書》1
的高職院校
我校畢業生事
跡為人民日報
文章《職業教
人民日報、新華網、中青網、焦點訪談、團中育前途廣闊、
10360篇
央等媒體報道大有可為》作
為職業教育培
養大國工匠的
典型報道
(描述中心建設成果在指導推進學校、院系、教師等不同層面開展課程思
政建設的情況,以及有關校內外輻射情況)
1.推進學校開展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涌現,極大提高了學校開展課程
思政的全面性、系統性,科學性。推進學校各類課程思政制度文
件的出臺,形成了制度體系與實施體系,切實提升了學校“課程
思政”育人實效。學校相關經驗在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思政
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思政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廣東高校思想
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高職院校)教學創新展示活動等活動中
作為樣板院校示范推廣。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學校涌現出大批德
成果使用情技并修的優秀學生,2021年學校梁榮浩同學獲中宣部2021年“最
況美大學生”稱號,獲人民日報、新華社點贊,對于推動職業院校
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起到巨大引導作用。
2.推進院系(專業群)開展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高水平教育教學成果的涌現,極大提高了院系(專
業群)開展課程思政的精準性、針對性、有效性。通過編制教學
指南、國家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推動學校11個專業群、
53個專業、1800門課程形成融入課程思政教學的系列教學模式、
課程模式,學校課程思政覆蓋率100%。4個院系黨支部被評為廣
東省黨建樣板支部,在全省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3.推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
21
課程思政高水平育人成果的涌現極大推進了教師開展課程思
政的質量。通過相關平臺舉辦了多場課程思政建設講座培訓,推
動教師常態化思政教學觀的形成,深度賦能教師推進課程思政。
涌現出全國優秀教師、“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廣東省南粵優秀
教師、廣東好人、全國技術能手等大批標兵、楷模。同時相關經
驗面向相關院校、行業輻射推廣,取得了廣泛深遠的社會影響力。
四、支持保障
(描述支持中心建設所出臺的保障政策及實施情況等)
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