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綜合項目工程管理設計標準規范SL_第1頁
水庫綜合項目工程管理設計標準規范SL_第2頁
水庫綜合項目工程管理設計標準規范SL_第3頁
水庫綜合項目工程管理設計標準規范SL_第4頁
水庫綜合項目工程管理設計標準規范SL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庫工程管理設計規范SL106-96[1996-08-26]日期:1996-8-269:24:17起源:莆田水利信息網

字體:大中小打印1總則2管理機構3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4工程管理設施5工程利用管理6施工期工程管理7綠化和環境美化8綜合經營和漁業附加說明1總則1.0.1為加強水庫管理,確保水庫工程正常運行,充足發揮水庫綜合效益,根據基礎建設必需為工程管理發明條件標準,要求設計中應含有為水庫生產、經營管理和職員生活所必備管理條件和設施,特制訂本規范。1.0.2本規范適適用于編制大、中型水庫工程管理設計。1.0.3加固、改建、擴建、續建大、中型水庫工程,應在充足利用原有管理設施基礎上,根據本規范要求,增建完善管理設施。1.0.4本規范要求水庫工程管理設計內容所需要投資,納入水庫工程設計總概算,并和工程同時完成。1.0.5本規范應和已頒發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配套使用,凡本規范未做要求,仍按相關規范實施。2管理機構2.0.1根據水庫管理等級要求(表2.0.1),確定水庫主管部門等級。據此,確定和主管部門等級相適應水管理單位機構規格。2.0.2依據水庫管理單位規格、工程特點和相關部門現行相關要求,設置水庫管理單位機構,并按精簡標正確定人員編制。3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3.0.1依據水庫工程管理需要,結合自然地理條件和當地情況,在水庫工程設計中,劃定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3.0.2工程管理范圍應包含:工程區和生產、生活區(含后方基地)。3.0.2.1工程區管理范圍包含:大壩、輸水道、溢洪道、電站廠房、開關站、輸變電、船閘、碼頭、漁道、輸水渠道、供水設施、水文站、觀察設施、專用通信及交通設施等各類建筑物周圍和水庫土地征用線以內庫區。(1)山丘區水庫,應符合以下要求:大型水庫上游從壩軸線向上不少于150m(不含工程占地、庫區征地反復部分)。下游從壩腳線向下不少于200m。上、下游均和壩頭管理范圍端線相銜接。中型水庫上游從壩軸線向上不少于100m(不含工程占地、庫區征地反復部分)。下游從壩腳線向下不少于150m。上、下游均和壩頭管理范圍端線相銜接。大壩兩端以第一道分水嶺為界或距壩端不少于200m。(2)平原區水庫,應符合以下要求:大型水庫下游從排水溝外沿向外不少于50m。中型水庫下游從排水溝外沿向外不少于20m。大壩兩端從壩端外延不少于100m。(3)溢洪道(和水庫壩體分離):由工程兩側輪廓線向外不少于50~100m,消力池以下不少于100~200m。大型取值趨向上限,中型取值趨向下限。(4)其它建筑物:從工程外輪廓線向外不少于20~50m(規模大取值趨向上限,規模小取值趨向下限)。3.0.2.2生產、生活區(含后方基地)管理范圍包含:辦公室、防汛調度室、值班室、倉庫、車庫油庫、機修廠、加工廠、職員住宅及其它文化、福利設施,其占地面積按不少于3倍房屋建筑面積計算。有條件設置漁場、林場、畜牧場,按其計劃確定占地面積。3.0.3水庫工程管理范圍土地應和工程占地和庫區征地一并征用,并辦理確權發證手續,待工程完工時移交水庫管理單位。3.0.4工程保護范圍和水庫保護范圍,應符合以下要求:(1)工程保護范圍:在工程管理范圍邊界線外延,關鍵建筑物不少于200m,通常不少于50m。(2)水庫保護范圍:由壩址以上,庫區兩岸(包含干、支流)土地征用線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嶺脊線之間陸地。3.0.5工程和水庫保護范圍內土地不征用,應依據工程管理要求和相關法規制訂保護范圍管理措施。4工程管理設施4.0.1水庫工程管理設施設計應包含:水文站網,水庫調度自動化系統,水庫上、下游警報系統,水庫工程內外觀察設施及其自動化系統,水庫內、外通信設施,交通道路,水庫工程維修養護設備和防汛設施,供水建筑物及其自動化計量設施,水質監測設施,水庫管理單位辦公生產用房、職員住宅和文化、福利設施,各類車輛、船只及隸屬設施等。4.0.2依據水庫調度需要,進行水文站網總體計劃設計。原有水文站網不能滿足需要,給予補充完善。大型及關鍵中型水庫須設入、出庫站。布站標準按部頒《水文站網計劃技術導則》要求設置。4.0.3大型及關鍵中型水庫按部頒《水文自動測報系統規范》編制雨、水情自動測報及調度系統計劃設計,在系統設備選型方面,要考慮和上一級系統聯網。4.0.4大型水庫和關鍵中型水庫必需觀察項目有:變形監測、滲流監測、壓力(應力)監測,并要結合工程具體情況確定增測項目,按相關安全監測技術規范編制監測設施設計。多泥沙河流水庫,提出庫區泥沙觀察固定斷面布設,建永久性斷面樁,并配置觀察設施。4.0.5水庫內、外通信,應采取優異設施。對外要建立和主管部門和上級防汛指揮部門和水庫上、下游關鍵水文站和上、下游相關地點有線及無線通信網絡。4.0.6水庫內、外交通及隸屬設施計劃設計。在工程管理范圍內關鍵道路和連接各建筑物道路為永久路面。對外道路要和正式公路相接,大型水庫道路標準為三級以上;中型水庫道路標準為四級以上。在道路合適地點應設置回車場、停車場和車庫,并設置路標和里程碑。4.0.7依據水庫工程規模和特點,配置必需工程維修設備和防汛設施。其中包含:備用電源、照明設備和工程維修養護設施和必需防汛搶險貯備物資、倉庫、料場等。4.0.8依據水庫管理單位生產、生活用水、用電需要,進行水源、電源和供水、供電設施計劃設計。4.0.9水庫管理單位辦公用房、職員住宅和生產用房標準:(1)辦公室(含會議室),應按管理人員人數,人均10~15m2計算。(2)職員住宅及文化福利房屋(含后方基地),應按職員人均綜合指標計算:大(Ⅰ)型水庫30~32m2/人大(Ⅱ)型水庫32~35m2/人中型水庫35~37m2/人。(3)生產用房。大型水庫,配置修配車間、倉庫、油庫,其它依據需要興建。以上三項用房均為建筑面積。在設計中,應符合當地城市永久性建筑標準。4.0.10水庫管理單位配置交通工具數量,應符合表4.0.10要求。表4。0。10車輛、船只數量指標表工程類別設備名稱及數量(輛、艘)載重汽車工具車小型客車面包車消防車救護車大客車防汛專用車汽船機動船大Ⅰ型水庫3121111222大Ⅱ型水庫2111111212中型水庫2121111注有后方基地水庫,可酌情增加大客車數量。依據生產管理需要,可建設合適規模碼頭。4.0.11對有工業生產和生活供水任務水庫,修建供水建筑物及配置自動化計量設施。4.0.12水質監測設施。大(Ⅰ)型水庫和有生活供水任務大(Ⅱ)型及中型水庫,配置必需水質監測設施。4.0.13有白蟻防治要求水庫,提出防蟻方法和配置防蟻設施。4.0.14工程管理設施,必需和主體工程同時修建,完工驗收時移交管理單位。5工程利用管理5.0.1.1水庫調度利用,應依據水庫工程任務、防洪興利調度利用標準和工程建筑物利用條件,制訂水庫調度利用規程關鍵點。5.0.1.2依據水庫防洪、興利要求和水文站網情況,提出雨、水情測報要求,并編制水文預報方案。5.0.2工程利用及維修,應符合以下技術要求:(1)制訂各關鍵建筑物和隸屬設施利用和維修技術關鍵點。(2)制訂關鍵設備大修及更新改造標準。5.0.3工程監測,應符合以下技術要求:(1)制訂工程各監測項目標監測技術要求(含施工期)。(2)對于水庫誘發地震、滑坡及其它特殊觀察項目,須提出各專題監測技術要求。(3)對加固、改建、擴建及續建工程,提出對原有監測設施保護方法或更新改造安排。(4)對多泥沙河流水庫,須提出庫區泥沙觀察技術要求。5.0.4水質保護和監測。凡有生活供水任務水庫,須提出水源保護方法和制訂水質監測技術要求。5.0.5在水庫工程財務評價指標計算基礎上,制訂供水、供電管理章程和水費、電費計收方法。6施工期工程管理6.0.1施工期間,依據水庫管理單位機構和定員人數和施工期間實際需要,確定管理人員配置。提前進場人員按定編人數百分比為:大型水庫10%~11%,中型水庫12%,并依據施工進度和交付使用工程數量,逐步增加管理人員。完工時,生產職員培訓人員應不少于定員人數30%,管理人員應達成額定定員人數。其管理經費,按現行相關要求實施。6.0.2水庫管理單位要參與工程質量檢驗、監督,并根據工程基礎建設驗收規程參與工程驗收。7綠化和環境美化7.0.1水庫綠化應符合以下要求:(1)在水庫關鍵建筑物周圍及生產、生活區,除交通道路、工作場地和文體活動場地外空閑地,應按當地標準作出綠化計劃,提出實施方法。(2)要根據《水土保持法》,協同相關部門提出工程保護范圍和水庫保護范圍綠化計劃及扶持實施措施。7.0.2依據水庫工程和自然地理特點,提出水庫工程管理范圍內環境美化計劃。7.0.3擴建、續建、改建和加固水庫工程設計,要依據需要提出完善環境美化和綠化要求。8綜合經營和漁業8.0.1要因地制宜,充足發揮水庫水土資源優勢,選擇有經濟效益綜合經營項目,在工程總概算中,按主體建筑工程投資0.3%~1.5%(工程投資大取值趨向下限,投資較小取值趨向上限)列綜合經營開啟資金。工程投資在限額以下,可酌情增加投資率。8.0.2含有養魚條件水庫,且經論證水庫管理單位有實際經濟效益,應將水庫漁業設施一并設計。水庫漁業設施配套項目及規模,根據部頒《水庫漁業設施配套規范》SL95-94設置。水庫工程管理設計規范(SL106-96)條文說明1總則1.0.1水庫工程管理是水庫工程設計中關鍵組成部分。為了使水庫工程建成投產后能滿足水庫工程管理單位生產、經營管理和職員生活所必備管理條件和設施,本規范要求了水庫工程管理設計內容、要求和標準。1.0.2本規范明確要求,本規范用于編制大、中型水庫工程設計。1.0.3強調了加固、改建、擴建、續建大、中型水庫,應在原有管理設施基礎上,按本規范要求增建完善。1.0.4說明本規范要求工程管理內容所需投資,全部要納入水庫工程設計總概算,并要求和工程同時完成,在以后各部分中不再反復說明。1.0.5因為水庫工程管理包含面廣,本規范未做要求,應按已頒發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配套使用。2管理機構2.0.1本條要求根據水庫管理等級要求(正文表2.0.1)先將水庫主管部門等級確定下來,然后再確定和水庫主管部門等級相適應水庫管理單位機構等級,也就是要根據管理單位等級要低于主管部門等級標準設置。2.0.2依據2.0.1條并結合水庫工程具體情況,根據人事部門現行相關要求,并遵照精簡標準,確定水庫管理單位機構組織和人員編制,如現行要求還未頒發,仍可參考《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編制訂員試行標準》SLJ705-81中相關要求辦理。3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3.0.1依據水庫大壩安全管理需要,明確要求在水庫工程設計中應劃定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3.0.2說明工程管理范圍應包含工程區和生產、生活區,并要求了兩區應包含具體項目。在制訂各項管理范圍標按時,考慮到全國各地情況差異較大,為使有條件將管理范圍定較寬裕些地域不受約束,只提出了管理范圍標準下限值。3.0.3強調了工程管理范圍土地應和工程占地和庫區征地相同對待,完備征用手續,待工程完工時移交水庫管理單位使用。3.0.4說明保護范圍應分為工程保護范圍和水庫保護范圍,并對應要求了劃分保護范圍標準。3.0.5說明工程和水庫保護范圍土地不征用,但為了保護工程安全利用和預防庫區水土流失及污染水質,應在設計中參考相關法規制訂保護范圍管理措施。4工程管理設施4.0.1要求了工程管理設施應包含內容,在設計中是否全部單獨成章、節,要依據工程具體情況和以往工程設計延用歸類習慣確定。4.0.2~4.0.6對各項管理設計具體要求。4.0.7為了加強水庫工程維修養護和防汛搶險功效,要求在設計中提出應配置必需設備、貯備物資、倉庫及料場等。4.0.8為了滿足水庫管理單位生產、生活需要,要求進行供水、供電系統計劃設計。4.0.9本條中職員住宅及文化福利房屋部分,是引自《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幾點補充意見》中要求標準,另外依據工程管理需要,要求了辦公及生產用房標準和要求。4.0.10本條要求車、船用量,關鍵引用《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費用組成及計算標準》中交通工具購置費要求設備購置數量指標,并增加了辦公和防汛必備車輛。4.0.11對有工業及生活供水任務水庫,要求設計控制性供水建筑物并配置優異計量設施。4.0.12要求大(Ⅰ)型水庫和有生活供水任務大(Ⅱ)型及中型水庫,應配置需要水質監測設施。4.0.13在有白蟻地帶興建水庫時,要求在設計中提出預防白蟻方法和設施。4.0.14要求工程管理設施,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興建和驗收移交,以免給管理單位留下難以處理遺留問題。5工程利用管理5.0.1依據水庫調度利用需要,要求在設計中編制水庫調度利用規程關鍵點,關鍵內容以下:(1)水庫負擔任務,調度利用標準和要求。(2)關鍵利用指標。(3)防洪調度規則。(4)興利調度規則及調度圖。(5)水文情報和預報要求。5.0.2~5.0.3為了確保水庫工程安全利用,要求編制各關鍵建筑物及隸屬設施和設備利用、維修及工程監測技術要求,使工程管理人員有章可循。5.0.4~5.0.5是對水質保護、監測和供水、供電經營管理部分,在設計中應考慮技術要求及應制訂管理規章和方法。6施工期工程管理6.0.1關鍵引自《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費用組成及計算標準》中相關管理單位提前進場人員和生產職員培訓要求,同時要求了工程完工時管理人員應達成額定人數要求。6.0.2依據水庫管理單位安全利用需要,要求水庫管理單位要參與工程質量檢驗工作和參與工程驗收。7綠化和環境美化7.0.1為凈化、綠化環境和預防庫區水土流失,要求在設計中對工程管理范圍和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