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1 光學(查補知識-通關練)-2024年中考物理復習沖刺過關(解析版)_第1頁
專題01 光學(查補知識-通關練)-2024年中考物理復習沖刺過關(解析版)_第2頁
專題01 光學(查補知識-通關練)-2024年中考物理復習沖刺過關(解析版)_第3頁
專題01 光學(查補知識-通關練)-2024年中考物理復習沖刺過關(解析版)_第4頁
專題01 光學(查補知識-通關練)-2024年中考物理復習沖刺過關(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1光學目錄01挑戰中考題·查知識漏洞02回顧教材·補知識漏洞03知識通關演練1.(2023·江蘇南京·中考真題)下列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樹蔭下的圓形光斑 B.水中倒影C.手影 D.鉛筆在水面處彎曲【答案】B【解析】A.樹蔭下的圓形光斑屬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題意;C.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在手的背光一側形成的暗區域,故C不符合題意;D.鉛筆在水面處彎曲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2023·江蘇鹽城·中考真題)以下是某科技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尋找“有色影子”的活動方案。用一種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會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疊加另一種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方案照射光源的顏色背景板的顏色疊加光源的顏色①白紅藍②紅藍黃③藍白紅④綠黃藍A.方案① B.方案② C.方案③ D.方案④【答案】C【解析】無論照射光源是何種顏色,背景板上都會留下一個黑色的人影,這是由于光被人擋住,在后面留下的陰影;如果背景板是白色,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此時無論疊加光源是何種顏色,都會在影子上疊加該疊加光源的顏色,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③正確;若背景板不是白色,當疊加光源的顏色與背景板的顏色相同時,也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①②④錯誤。故選C。3.(2023·青海西寧·中考真題)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經》中論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學現象,下列光現象中與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海市蜃樓 B.橋在水中的倒影C.用放大鏡看報紙 D.路燈下的影子【答案】D【解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A.海市蜃樓是光在不均勻的空氣中傳播時發生的折射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B.拱橋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C.放大鏡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題意;D.路燈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故選D。4.(2023·湖北襄陽·中考真題)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A.日晷上針的影子 B.筷子在水面處彎折C.海市蜃樓 D.雨后彩虹【答案】A【解析】A.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產生的現象有小孔成像、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所以日晷上針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符合題意;BCD.光線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或者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就會出現光的折射現象,例如筷子在水面處彎折、海市蜃樓、雨后彩虹,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2023·遼寧朝陽·中考真題)夏季,我們漫步留仙湖畔。下列關于光現象說法正確的是()A.河水看起來比實際淺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橋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綠光是色光的三原色之一 D.柳樹的影子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C【解析】A.河水看起來淺是由于光由水中進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造成的。故A錯誤;B.橋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錯誤;C.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故C正確;D.柳樹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錯誤。故選C。6.(2023·遼寧朝陽·中考真題)警用無人電動巡邏車能實現自動測溫、噴灑消毒液、自動報警等功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巡邏車通過接收人體輻射的紫外線測溫 B.巡邏車勻速行駛噴灑消毒液過程中,動能不變C.巡邏車搭載的電動機工作時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D.巡邏車上的LED指示燈由半導體材料制成【答案】D【解析】A.紅外線的熱效應強,巡邏車通過接收人體輻射的紅外線進行測溫,故A錯誤B.巡邏車勻速行駛噴灑消毒液過程中,速度不變,質量變小,巡邏車的動能減小,故B錯誤;C.電動機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故C錯誤;D.導電性能介于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叫半導體,巡邏車上的LED指示燈由半導體材料制成,故D正確。故選D。7.(2023·遼寧鞍山·中考真題)下列光現象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的是()A.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B.用太陽灶燒水C.用日晷判斷時間 D.用鏡子畫臉譜【答案】C【解析】A.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是利用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題意;B.用太陽灶燒水是利用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題意;C.用日晷判斷時間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故C符合題意;D.用鏡子畫臉譜是利用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8.(2023·四川綿陽·中考真題)如圖所示,是一束光從空氣以一定角度射到水面某點后,在水中和空氣中的徑跡。若這束光沿水中徑跡從水中射到水面同一點,光路圖可能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反射光線仍在水中,折射光線向遠離法線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9.(2023·江蘇鎮江·中考真題)如圖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平面鏡水平放置,白色紙板豎直地立在鏡面上,入射光線AO緊貼紙板射向鏡面,紙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圖中未畫出),O為入射點,ON為法線,則()A.反射光線OB的位置在ON的左側B.僅增大圖中α的角度,反射光線OB將遠離ONC.僅將平面鏡在水平面內繞O旋轉,OB位置不變D.僅將紙板取走,反射光線OB將不存在【答案】C【解析】A.反射光線OB和入射光線AO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光線OB的位置在ON的右側,故A錯誤,不符合題意;B.僅增大圖中∠α的角度,入射角減小,則反射角減小,反射光線OB將靠近ON,故B錯誤,不符合題意;C.僅將平面鏡在水平面內繞O旋轉,紙板仍然和平面鏡垂直,法線位置不變,入射光線位置不變,反射光線OB位置不變,故C正確,符合題意;D.僅將紙板取走,反射光線OB仍然存在,只是不能顯示在紙板上,故D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C。10.(2023·青海西寧·中考真題)小西同學走進人民公園,聞到丁香花的香味,這是現象;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丁香花,是因為光照射到丁香花上發生了(選填“漫”或“鏡面”)反射。【答案】擴散漫【解析】[1]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這種現象是擴散現象,能夠聞到花香是擴散現象的結果。[2]漫反射時,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物體,所以能夠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丁香花。11.(2023·江蘇鹽城·中考真題)如圖所示,用焦距為10.0cm的凸透鏡模擬視力矯正的情況。組裝并調整實驗器材,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上、要想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可以不改變蠟燭和透鏡的位置,將光屏向移動;也可以不改變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將蠟燭向移動,還可以不改變器材的位置,在透鏡和蠟燭之間放置合適的(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片。【答案】主光軸左右近視【解析】[1]實驗中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求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2][3]不改變蠟燭和透鏡的位置,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將光屏向左移動,或不改變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將蠟燭向右移動均可以成實像。[4]不改變器材的位置,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則像距處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此時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則可以在透鏡和蠟燭之間放置合適的凹透鏡,即近視眼鏡。12.(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題)如圖所示,透過手表表盤上光滑透明的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讀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的部分相當于,觀看到的是日期數字的(選填“實”或“虛”)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平整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的像,此像的大小與小明本人相比(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凸透鏡虛不變【解析】[1][2]如圖所示,手表上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間比邊緣厚,相對于是凸透鏡,其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手表內的刻度線和日期數字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3]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相當于是平面鏡,手表的背面能清晰地照出小明的像,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手表的光滑背面所成的像與小明本人大小相同。13.(2023·遼寧鞍山·中考真題)在雨后有時能看到五顏六色的彩虹,彩虹是光的現象;彩色電視機屏幕上多彩的畫面是由紅、、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答案】色散綠【解析】[1]白光經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種彩色光,這種現象叫做光的色散現象,即雨后的天空出現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2]在各種色光中,被稱為三原色的是紅、綠、藍,彩色電視機畫面上的豐富色彩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3]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快,為。14.(2023·江蘇南京·中考真題)圖中,小明的眼睛在C處,圖示是小明剛好看到水中杯底硬幣的A端的光路,在圖中用箭頭標明光的傳播方向;向杯中緩慢注水,在圖中畫出小明剛看到硬幣B端時水面的位置。【答案】【解析】小明剛好看到水中杯底硬幣的A端,說明A點射向水面的光線折射后進入了人的眼睛,通過B點做A的入射光線的平行線,該平行線為入射光線,與之前折射光線的交點為剛看到硬幣B端時水面的位置,如圖所示:15.(2023·甘肅蘭州·中考真題)如圖所示,請畫出由燭焰S點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兩條光線。【答案】【解析】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如圖所示16.(2023·遼寧鞍山·中考真題)小明用手機給水中的小魚拍照,發現手機在水中的像剛好與魚缸中的一條小魚的像重合,圖中A點表示小明眼睛的位置,B′點是小明看到的小魚和手機的像重合的位置。請畫出:(1)手機的位置B;(2)小明看到手機的像的光路圖;(3)水中魚的大致位置C及看到魚的光路圖。【答案】

【解析】(1)根據平面鏡成像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作出B′關于水面的對稱點,即為手機的位置B。(2)由題知,小明看到手機在魚缸中的像剛好與魚缸中一條小魚重合在B點,手機在魚缸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看到魚缸中一條小魚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連接B′A交水面于點O,則點O為入射點,連接BO即為入射光線,連接OA即為反射光線。(3)水中魚“射向”水面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氣發生折射后進入人眼,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看到魚的像在B′點,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可知,魚的實際位置C應該在像的下側,如圖所示:17.(2023·山東菏澤·中考真題)室內有一吸頂燈S,人從平面鏡MN中能夠看到吸頂燈。請在圖中畫出人眼A經平面鏡MN看到吸頂燈的完整光路圖。【答案】

【解析】人眼A經平面鏡MN看到吸頂燈,是由于吸頂燈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浸入人的眼睛,作點S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S′,連接S′A與鏡面的交點O即為入射點,連接SO即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18.(2023·江蘇泰州·中考真題)如圖所示,請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答案】

【解析】分別作出物體AB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所示:19.(2023·青海西寧·中考真題)回憶我們平時照鏡子的情景,猜一猜,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有什么關系呢?小西和同學們進行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實驗時應選擇較(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豎立在水平桌面上,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2)選取兩枚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是為了比較:;(3)將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發現不能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棋子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選填“實”或“虛”)像;(4)本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答案】薄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關系虛刻度尺【解析】(1)[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實驗效果,所以應選擇較薄的玻璃板。[2]玻璃板是透明的,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3]選取兩枚完全相同的棋子,一枚用于成像,一枚與像作比較,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3)[4]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光屏不能接收到棋子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4)[5]本實驗中,需要用刻度尺測量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20.(2023·遼寧盤錦·中考真題)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將平面鏡放置在水平面上,紙板垂直于鏡面,紙板由、兩部分組成,可以繞前后轉動,如圖甲所示。(1)圖甲中入射角是度。(2)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應進行的操作是(填寫字母)。A.改變紙板與平面鏡的夾角B.沿向后轉動紙板C.多次改變光線入射的角度,并測量對應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3)小羽同學又利用圖乙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4)小羽將圖乙中的玻璃板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則蠟燭所成像的位置將(選填“向上移動”、“向下移動”或“保持不變”)。【答案】40C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保持不變【解析】(1)[1]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圖甲中入射角為(2)[2]在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時,為了得出普遍的規律,應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這樣才能避免結論的偶然性,應進行的操作是改變光線與的夾角。故選C。(3)[3]實驗時選擇透明的玻璃板,在物體的一側,既能看到物體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體的另一個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4)[4]由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所以如果將玻璃板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觀察到蠟燭的像保持不變。21.(2023·江蘇南京·中考真題)用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燭焰和光屏的中心應位于凸透鏡的上;(2)在圖示位置將蠟燭向右移到20cm刻度線處,此時將圖中的光屏向移動,調節后可在光屏上得一個倒立,清晰的實像;(3)在圖示情景下,要使光屏出現倒立清晰的實像,可在凸透鏡左邊適當位置放置一個矯正(選填“近”或“遠”)視眼的合適鏡片。【答案】主光軸左縮小近【解析】(1)[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整燭焰、光屏、凸透鏡三者的中心在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2)[2]物近像遠像變大,故當蠟燭向右移到20cm刻度線處,此時將圖中的光屏移至60-70cm之間,即向左移動。[3]蠟燭向右移到20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4]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在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由圖知光屏在二倍焦距上,要使光屏出現倒立清晰的實像,應該讓所成的像變遠,說明該鏡片要能使光線發散,所以該鏡片為凹透鏡,可以用來矯正近視眼。22.(2023·四川綿陽·中考真題)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小綿同學先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在距凸透鏡15cm處得到一個很小、很亮的光斑。幫助小綿完成實驗:(1)在光具座上,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約30cm處,發現蠟燭像明顯在光屏中心之上。應該向(選填“上”或“下”)適當移動蠟燭,使燭焰、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三者在同一高度。(2)調節好后,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較遠處,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觀察并記錄像的虛實、大小、正倒,測量并記錄物距u,還需要測量并記錄的物理量是。(3)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幾厘米,重復以上操作。(4)繼續向凸透鏡移動蠟燭,當蠟燭與凸透鏡間距離小于約cm后,發現無論怎么調整光屏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蠟燭的像。【答案】上像距15【解析】(1)[1]在光具座上,將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約30cm處,發現蠟燭像明顯在光屏中心之上,此時成的是倒立的實像,所以,應該向上適當移動蠟燭,使燭焰、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三者在同一高度,這樣,在實驗過程中,就能使像始終成在光屏中心。(2)[2]實驗時,除要探究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距、焦距之間的關系,還要探究不同情況下像距與焦距之間的關系及變化情況,所以還要測量并記錄像距。(4)[3]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在距凸透鏡15cm處得到一個很小、很亮的光斑,所以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當物距小于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當蠟燭與凸透鏡間距離小于約15cm后,發現無論怎么調整光屏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蠟燭的像。23.(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題)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進行如下實驗。(1)如圖甲所示,測得本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在光具座上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如圖乙所示,光屏上成倒立、(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2)人的眼睛是通過改變晶狀體的厚度來看清遠近不同物體的,現將圖乙中虛線圓圈部分當做人的“眼睛”,當蠟燭遠離“眼睛”時,“眼睛”需調節凸透鏡的厚度使其(選填“變薄”或“變厚”),改變其對光線的偏折能力,從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該“眼睛”無法調節凸透鏡達到應有的厚度,則該“眼睛”為(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應該配戴(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進行矯正。【答案】10.0同一高度縮小變薄近視眼凹透鏡【解析】(1)[1]如圖甲所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焦點,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所以測得本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2]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便于觀察,在光具座上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上。[3]如圖乙所示,物距為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4]當蠟燭遠離“眼睛”時,相當于物距變大,像距變小,為了讓像重新成在光屏上,即像距要變大,折射應降低會聚能力,所以“眼睛”需調節凸透鏡的厚度使其變薄,改變其對光線的偏折能力,從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5][6]若該“眼睛”無法調節凸透鏡達到應有的厚度,則像會成在光屏之前,所以該“眼睛”為近視眼,為了降低會聚能力,應該配戴凹透鏡進行矯正。24.(2023·山東青島·中考真題)“若在水邊走,安全記心頭”。看起來不深的池水,也不要貿然下去。(1)如圖所示,來自池底A點的光,從水中斜射向空氣時,在水面處發生現象,岸上的人,當眼睛位于B處時,逆著射入眼睛的光看去,感覺A升高到A'的位置,即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2)請在圖中畫出上述現象的光路圖,并標出入射角i。()【答案】折射淺

【解析】(1)[1][2]根據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規律,光在經過界面時會發生偏折,叫做折射現象,此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岸上的人,當眼睛位于B處時,逆著射入眼睛的光看去,視線會來到A'的位置,即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2)[3]根據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規律,光在經過界面時會發生偏折,此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人的眼睛的視線與A'點共線,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如圖所示回顧核心考點考點1識別光現象1.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色散現象是常見的光現象,中考或借圖片或從詩詞展示相關現象,要求辯析,加強對上述光學規律和現象的理解與識記,則容易解答.2.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色散)是光學中的三種光現象,對三種光現象的辨析如下:光現象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發生的位置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光在兩種介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的介質中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偏折遵循的規律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成像小孔成像:倒立的實像,像的大小取決于物體到小孔的距離與光屏到小孔的距離平面鏡成像:正立、等大的虛像,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成虛像時,像的位置偏離物體的實際位置舉例小孔成像、日食與月食的形成、射擊時“三點一線”、激光準直等生活中的平面鏡成像、水中的倒影等池水變淺、物體錯位、水面折枝、海市蜃樓、彩虹等考點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平面鏡成像特點是本章的重點,中考的熱點,考查方式有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甚至探究題,只要堅持平面鏡成像的四個特點,則容易解題。2.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物體發出(反射出)的光射到平面鏡上發生反射后進入人眼,人會感覺這些光好像是從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相交所形成的“物體”發出的,這個“物體”就是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3.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的對應點連線與鏡面垂直;(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左右是相反的;(5)像是虛像,只能用眼睛觀察到,而不能用光屏承接。4.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1)在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并確定蠟燭像的位置;(2)使用兩只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3)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的關系。(4)兩支蠟燭都是點燃的嗎?只點燃一支;(5)眼睛應該在玻璃板的那一側觀察?點燃蠟燭的這一側。(6)實驗時,如果通過玻璃板能看到同一個蠟燭有兩個像,則是因為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前后兩個表面各形成一個像。因此實驗時盡量選用薄玻璃板。考點3光學作圖光學作圖的幾種模型:1.光的直線傳播模型,如有關日食、月食或影子的作圖;2.光的反射模型,作圖時注意作法線和保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模型,相當于作對稱圖形;4.光的折射規律模型,作圖時應注意光在不同介質中角的大小關系;5.平面鏡成像原理和折射成像原理模型,確定入射點是作圖的關鍵。6.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相關的作圖,或將透鏡與面鏡綜合,按要求作圖。7.與光學相關的作圖主要是根據已知光線(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結合光學元件完成光路,解題所運用的主要知識是通過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折射定律、反射定律。考點4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1.凸透鏡成像在生活中的應用,主要有照相機、攝像機、攝像頭、投影儀和電據放映機等,對成限規律的考查通常以這些儀要作為載體,要求運用成限規律對這些儀器的我很特點和使用方法進行分析,有時也會要求析實驗中的成像。2.物體位于凸透鏡前特殊點和區間成像規律及應用舉例物距像的性質應用舉例倒、正大、小虛、實與物體在像距u>2f倒縮小實異側f<v<2f照相機u=2f倒等大實異側v=2f測焦距f<u<2f倒放大實異側v>2f投影儀u=f不成像,光經過凸透鏡成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獲得平行光u<f正放大虛同側v>u放大鏡考點5眼疾及其矯正1.眼疾是中考重點關注的考點。分析眼疾的類型,給出矯正眼疾的方法是考查的熱點,選擇題、填空題是常見的命題形式。2.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1)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前造成的。由于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在眼睛前放一個凹透鏡,這樣來自遠處物體的光經凹透鏡發散一次后再進入眼睛就能恰好會聚在視網膜上,所以配戴用凹透鏡制成的近視眼鏡可以矯正近視眼。(2)遠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來自近處物體的光還未會聚成一點就已到達視網膜而造成的。為了使物體的像能會聚在視網膜上,就必須適當增強眼睛對光的偏折作用,由于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在眼睛前放一個凸透鏡,這樣來自近處物體的光經凸透鏡會聚一次后再進入眼睛就能恰好會聚在視網膜上,所以配戴用凸透鏡制成的遠視眼鏡可以矯正遠視眼。1.(2024·山東菏澤·一模)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圖中,小孔成像成的是小孔的倒立的實像B.乙圖中,用茶色的玻璃板做實驗是為了使蠟燭A的像更清晰C.丙圖中,在漫反射現象中,反射角與入射角并不相等D.丁圖中,把紙板F沿ON后折一定角度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就不在同一平面上了【答案】B【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物體表面發出的光經小孔沿直線傳播到達光屏會聚而成,是物體的像,不是小孔的像,故A錯誤;B.用茶色的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能使成像更清晰,以便確定像的位置,故B正確;C.光的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它們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在漫反射現象中,反射角也等于入射角,故C錯誤;D.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中,將紙板F沿ON后折一定角度,此時紙板F與紙板E不在現一平面上,紙板F上不會出現反射光線,這一實驗能證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故D錯誤。故選B。2.(2024·北京·模擬預測)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國家大劇院在水中的倒影 B.太和殿前日晷計時C.天壇祈年殿的剪影 D.上元故宮燈光秀【答案】A【解析】A.國家大劇院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題意;B.日晷上晷針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C.天壇祈年殿的剪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D.上元夜故宮燈光秀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3.(2024·山西大同·一模)如圖所示是春秋戰國時期盛水的容器——“鑒”,我國古代將鏡子稱作“鑒”就是由于“鑒”中盛水可用來照面。若你正對著“鑒”中平靜的水面,就會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看到的像是由鏡面反射形成的 B.水中所成的像是實像C.靠近水面,水中的像遠離水面 D.靠近水面,水中的像變大【答案】A【解析】AB.水面相當于平面鏡,看到的像是由鏡面反射形成的虛像,故A正確,B錯誤;C.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人靠近水面,水中的像也靠近水面,故C錯誤;D.平面鏡成等大的像,所以靠近水面,水中的像大小不變,故D錯誤。故選A。4.(2024·陜西西安·二模)隨著城市亮化工程的建設,處處皆文化的西安城已經晉升為“燈光耀眼思長安”網紅的城市。以下光現象描述中,正確的是()A.

圖甲是老城根的音樂噴泉,被照亮的七彩拱形水柱是光源B.

圖乙是古城墻和護城河,古城墻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C.

圖丙是西南城角燈光秀,城墻因為發出紅光所以看起來是紅色D.

圖丁是攝影師延時拍攝的鐘樓夜景,要想拍的像變大應將照相機鏡頭往回縮【答案】B【解析】A.被照亮的七彩拱形水柱自身不能發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錯誤;B.古城墻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虛像,故B正確;C.城墻是不透明的,城墻吸收其他色光反射紅光,所以看起來是紅色的,故C錯誤;D.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可知,要想拍的像變大,則應使物距變小,像距變大,應將照相機的鏡頭向前伸。故D錯誤。故選B。5.(2024·山東菏澤·一模)物理學中常見的鏡子有兩類∶一類是面鏡,如平面鏡、凹面鏡;其成像原理是光的,一類透鏡,如凸透鏡、凹透鏡,下列現象與應用與透鏡成像原理相同的是(填序號)。①立竿見影;②水中倒影;③空中出現彩虹;④平面鏡成像;⑤小孔成像;⑥海市蜃樓;⑦用放大鏡看書;⑧日食、月食。【答案】反射③⑥⑦【解析】[1]面鏡對光有反射作用,如平面鏡、凹面鏡;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2]透鏡對光有偏折作用,如凸透鏡、凹透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①立竿見影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②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現象;③空中出現彩虹是光的折射現象;④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⑤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⑥海市蜃樓是光的折射現象;⑦用放大鏡看書是光的折射現象;⑧日食、月食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故與應用與透鏡成像原理相同的是③⑥⑦。6.(2024·河南周口·一模)開封清明上河園成為2024春節熱門景區,夜晚當河邊上的燈光開亮時,水上實景與河中“倒影”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絢麗多彩的圖案(如圖所示),水上實景在河面的“倒影”是(選填“實”或“虛”)像;已知河水深為3m,河邊一彩燈距水面12m,則該彩燈的“倒影”距水面m。【答案】虛12【解析】[1]“倒影”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像為虛像。[2]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物像等距”可知,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彩燈距水面12m,所以該彩燈的“倒影”距水面也為12m。7.(2024·河南商丘·一模)如圖所示,某商店放置有一平面鏡,顧客可以通過鏡面觀察到自己腳上的A點,請畫出相對應的光路圖,B點表示眼睛。【答案】【解析】先做出腳尖A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連接像點A′和人的眼睛B,與平面鏡交于O,連接AO就是入射光線,OB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8.(2024·遼寧葫蘆島·一模)如圖所示,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射向凹透鏡,反射光線恰好與凹透鏡的主光軸平行。請請在圖中畫出:(1)射向平面鏡的入射光線;(2)經過凹透鏡的折射光線。【答案】【解析】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以畫出入射光線,故先過入射點畫平面鏡的垂線,即法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入射光線;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凹透鏡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虛焦點,如圖所示:9.(2024·安徽阜陽·一模)如圖所示的是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及有關實驗現象。圖乙中,物體是“F”形狀的光源;圖丙中A、B圖是眼睛觀察物體不清晰的兩種情形。請你回答下列問題:(1)一束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點,如圖甲所示。將圖甲中的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再將標有“F”形狀的光源放在凸透鏡左側22.5cm刻度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像清晰為止,此時所成的像是一個倒立的、(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2)保持凸透鏡和光源的位置不變,小明將一副眼鏡放于光源“F”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將光屏向靠近凸透鏡方向移動,光屏上又承接到清晰的像,那么該眼鏡可以矯正圖丙中(選填“A”或“B”)圖所示眼睛的情形;(3)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動,將光源“F”移至15cm刻度處,在凸透鏡和光源之間觀察到光源的形狀如圖丁所示,移動光屏,直至在圖乙A處所示的方向上觀察到光屏上有一清晰的像,該像是圖丁中的(選填“a”“b”“c”或“d”)圖。【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