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3_第1頁
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3_第2頁
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3_第3頁
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3_第4頁
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單元時空坐標][單元主題]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形式多樣。學校教育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在文化傳承、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借助編譯出版傳播文化,印刷書的誕生提高了人們的文化素養,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借助圖書館、博物館傳承文化,圖書館的作用不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而且逐漸發展出服務公眾的職能,提升了大眾的文化素質;博物館全方位向公眾提供關于自然、文化各領域的知識,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擔負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從2000多年前的亞歷山大博學園和孔子創辦的私學,到中世紀西歐的大學和兩宋的四大書院,再到今天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世界遺產公約》,人類傳承與保護文化的努力從未停歇。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名師導學課程標準學習重點了解歷史上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1.核心概念:學校教育、印刷書、圖書館、博物館2.關鍵問題:從古至今有哪些文化傳承的載體?學校教育、印刷書、圖書館、博物館等的發展歷程是什么?它們在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過程中有何作用?[重要概念]1.“學在官府”:夏、商、西周文化教育制度的特點,指

,國家有文字記錄的法規、典籍文獻以及祭祀典禮的禮器全部掌握在官府。其表現有二:一是

,由國家職官、鄉大夫、鄉師、父師、少師等掌握學術,擔任各級學校的教師;二是

,學校既是施教的場所,又是進行政治活動的場所。學術和教育為官方所把持官師合一政教合一2.國子監: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

,具備國家管理機關和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對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起到積極的作用。3.書院:出現于唐宋至明清,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

、

的場所。中國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應天府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和嵩陽書院。教育行政機構最高學府聚徒講授研究學問4.拿破侖“大學區”制度:1806年,拿破侖設立帝國大學為

的機構。1808年,劃全國為29個教育行政區,稱為“大學區”?!按髮W區”的最高長官是總長,由皇帝任命,代表帝國大學的總監管理區內各級教育?!按髮W區”制度在法國沿襲至今。5.京師大學堂:創辦于1898年,

的新政之一,北京大學的前身。它是近代中國

,其成立是

的標志。政府管理全國教育戊戌變法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中國教育近代化6.公共圖書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并提供查詢、借閱及相關服務,開展

的公共文化設施。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

。7.阿什莫林博物館:創建于1683年,是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館之一,同時是

。它的形成

。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社會教育普通居民英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世界上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一座大學博物館標志著近代博物館的誕生必備知識一、學校教育的發展1.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1)官學:先秦時期,“學在官府”;漢朝設立

。(2)私學:春秋時產生,

影響最大;唐代以后,私塾、村學和蒙學構成基層社會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

的產生與發展,推動了私學發展。(3)作用:保存與傳播了古代文化,使古代典籍得以傳承,為科舉考試的推行提供了教育基礎。太學孔子書院西方法國

建立“大學區”制度,確立了國民教育制度德國洪堡創辦

,將教學與研究結合在一起美國逐漸傾向于世俗化與

,使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2.近代大學(1)起源:古希臘產生了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礎。(2)發展概況:拿破侖柏林大學商業化中國戊戌維新運動京師大學堂既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主導新式教育的推進,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其建立是中國

的標志。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1916年蔡元培任校長后,成為

的中心和學術研究的重鎮清華學堂1911年創辦,次年更名為“清華學?!?1928年組建為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延聘國內外著名學者執教,迅速發展成為全國高水平的大學教育近代化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底,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決定教育要為國家建設服務。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中國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文化大革命”教育事業受到很大破壞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制度;1983年,鄧小平提出“

”的指導方針。20世紀90年代,國家開始實行“

”發展戰略(3)作用:成為保存、傳播和發展人類文化的重要場所,在文化傳承、

研究、

培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科教興國科學人才二、印刷書的誕生1.產生紙草書卷蔡倫畢昇谷登堡2.意義(1)堪稱具有革命性的轉變,有助于文化的

,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各民族的發展。(2)

書籍有利于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擴大文化的影響力。大眾化翻譯[易錯辨析]活字印刷術不是最早的印刷術。唐朝就已經有了雕版印刷術,印制于868年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的畢昇不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人,他發明的是膠泥活字印刷術。三、圖書館的成長1.西方圖書館演變歷程(1)亞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圖書館,是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2)在西方,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學圖書館對保存古典時期文化遺產起了重要作用。(3)19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國家出現具有近代意義的公共圖書館。2.中國圖書館演變歷程(1)中國圖書文獻的保存源于史官,以及建立的“府”“閣”“堂”“室”等藏書之所。(2)私家藏書發展,明清兩代尤其突出。(3)1909年,清政府開始籌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稱“北京圖書館”,1998年改稱“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圖書館事業的發展。3.圖書館的作用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服務公眾。京師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思維深化]中國古代藏書的特點(1)分為官方藏書和私人藏書。(2)以保存書籍、延續文化為目的。(3)藏書的管理嚴格,具有封閉性。(4)官方藏書設專門官員,具有政治色彩,私人藏書具有宗族色彩。四、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1.博物館的演變(1)公元前290年前后,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亞歷山大博物館創建。(2)1683年,牛津大學建立的

,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阿什莫林博物館(3)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上海建立的

,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4)1905年在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

。(5)1912年,民國政府教育部決定設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2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正式開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立歷史博物館改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院公共博物館(6)1933年,蔡元培等倡議在南京建立國立中央博物院,1948年第一期工程及附屬工程竣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立中央博物院改名為“國立南京博物院”。(7)1925年成立的

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8)1959年7月建成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9)1959年9月,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建成。2003年2月,在兩館基礎上

正式組建。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2.博物館的作用(1)近代以來建立的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2)博物館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擔負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教材史料導讀]1.觀察教材第一子目圖片《白鹿洞書院揭示》,并閱讀文字說明,該揭示作為書院的學規,對后世產生了哪些影響?[提示]強化儒家思想的地位,凸顯儒學的教化功能,有利于儒家文化的傳承;同時,對科舉制的發展也起到支撐作用;有利于鞏固統治。2.閱讀教材第一子目“學思之窗”,概括蔡元培的觀點及其教育思想產生的影響。[提示]觀點:將大學定位為“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力圖將大學由追逐高官厚祿的名利場所轉變為研究高深學問的殿堂。影響: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促進了思想解放;有利于開展學術研究,促進了近代大學的成長。3.閱讀教材第一子目“歷史縱橫”,談一談你對留學教育的認識。[提示]促進了中國教育的現代化,揭開了近代教育的序幕;培養出大批精英人物,促進了中國近代科技、經濟、軍事、思想文化、文學藝術水平的提高;引進了西方文化思想,促進了中國思想解放。主題探究歷史上不同載體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材料一[結論](1)孔子講學注重師道尊嚴,以老師講授為主,氛圍莊嚴,講授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雅典學院重視師生互動,師生相互探討,氛圍自由,主要講授古希臘的哲學和人文精神。[問題](1)對比材料一中兩幅圖片,二者在教學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講授的內容最可能是什么?材料二[結論](2)竹簡書寫、保存都不方便,帛的價格昂貴,二者都不利于書寫和保存,限制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問題](2)結合材料二,分析在造紙術、印刷術發明以前,文化傳承中的困難。[結論](3)一是基于技術層面,印刷書的出現是將多項技術進行整合的產物,成為現代印刷術發展的重大事件,進一步推動了報紙、雜志的普及;二是立足于掌握知識的層面,印刷書的誕生,使掌握書籍的不再是少數人,更多人可以閱讀書籍。這有助于文化的大眾化,對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具有重要意義。[問題](3)閱讀教材第二目“思考點”,印刷書為什么被視作“新一代的書籍”?材料三周道廢,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于是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矣。自曹參薦蓋公言黃老,而賈生、晁錯明申、商,公孫弘以儒顯,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續纂其職?!妒酚洝ぬ饭孕颉穂結論](4)作用:保存古籍、文獻開發、培養人才、為公眾服務。[問題](4)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圖書館的作用。[結論](5)博物館、語言、文字、服飾、宗教、傳統節日、新媒體、電視節目等。[問題](5)綜合上述材料,列舉其他文化傳承的載體。[深化拓展]一、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及影響1.特點(1)起源早:春秋時期孔子首創私學;漢朝設立官學太學。(2)政府主導:明清政府舉辦的官學數量激增。(3)主要形式:官學與私學并存。(4)教學內容:以儒家學說為主,與科舉做官聯系緊密。(5)發展過程:由逐漸發展完善到走向衰落。2.影響(1)政治:為政府提供后備人才,鞏固專制皇權的統治。(2)思想:鞏固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凸顯了儒學的社會教化功能。(3)經濟:封建小農經濟的發展與之相適應。(4)文化:推動了文化的發展與創新。(5)局限:封建社會后期文化專制阻礙了教育的發展。二、印刷術和印刷書的影響1.有利于版本的統一,方便了編排和修改,節約了人力、物力、財力。2.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有利于西方的思想解放。3.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傳播和交流,擴大了文化的影響力。4.有助于知識與技術的推廣,有助于文化的大眾化。5.有利于文化普及與傳承,有利于提高文化修養,促進了各民族發展。6.翻譯其他國家文化典籍,有利于借鑒吸收他國文化,補充發展本國文化。7.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擴大了本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思維導圖][提示]中外學校教育的發展歷程,表明學校是保存、傳播和發展人類文化的重要場所。造紙術的發展、印刷術的發明有利于書籍的普及,極大地推進了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圖書館的作用不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而且逐漸發展出服務公眾的職能。博物館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擔負著文化傳承與傳播的使命。[邏輯表達]請就“思維導圖”的整體或部分作出合理闡釋。隨堂訓練1.北宋初年,私人講學的書院大量產生,陸續出現應天府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等著名書院。但到北宋仁宗末年,朝廷直接向州學派出教授,削弱書院和縣學,北宋前期較有影響力的書院全部消失。這一變化反映出當時(

)A.理學官方地位確立 B.書院脫離社會需要C.地方官學得到發展 D.經濟重心南移完成√1234解析:C據材料“朝廷直接向州學派出教授,削弱書院和縣學,北宋前期較有影響力的書院全部消失”可知,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官學,有利于提高地方官學的競爭力,促進其發展,故選C項;理學官方地位確立是在南宋,排除A項;這一變化主要目的是政府加強思想控制,強化中央集權,不是書院脫離社會需要,排除B項;南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項。12342.晚清中央政府在籌辦京師大學堂的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創建中小學堂。京師順天府尹和五城察院聯合會奏:“方今時勢多艱,需才孔亟,京師為首善之區,尤當先行舉辦?!弊嗾郢@批。1901年,中國第一個公立中學五城學堂誕生??梢?近代公立中學的創建(

)A.表明洋務派已意識到大學堂的生源問題B.為維新變法運動培養了大量的新式人才C.標志著近代中國學堂選官制度正式建立D.籌劃于百日維新之時,建成于清末新政時期√1234解析:D據材料“晚清中央政府在籌辦京師大學堂的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創建中小學堂……1901年,中國第一個公立中學五城學堂誕生”并結合所學可知,百日維新時期籌辦京師大學堂,1901年處于清末新政時期,說明公立中學的創建籌劃于百日維新之時,建成于清末新政時期,故選D項;洋務運動在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已失敗,排除A項;公立中學誕生于1901年,此時維新變法已經失敗,排除B項;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學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