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史上軍事理論考試復習最詳盡的資料考試題都是從這里的出的【中國國防】中國國防1、國防的含義:國防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捍衛國家的主權、保衛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的安全,而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2、國防的目的:(1)捍衛國家的主權;(2)保衛國家的統一;(3)保衛國家的領土完整;(4)維護國家的安全。3、國防的基本類型:按社會形態,可分為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防。按軍事戰略和國防建設的目標,可分為防御自衛型國防和侵略擴張型國防。按國防力量的構成方式,可分為互助聯盟型國防、獨立自主型國防和中立型國防。4、國防歷史的啟示:(1)強大的國防必須要有強大的經濟發展力量做后盾;(2)國防的興衰取決于國家政治的興衰;(3)鞏固國防必須建設質量高、數量足的軍隊;(4)武器裝備的優劣是決定國防強弱的重要因素;(5)只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才能形成強大的國防;(6)國防意識是國防賴以確立的精神根基。5、新中國國防建設的主要成就:(1)鑄造了一支強大的現代化合成軍隊;(2)形成了綜合的國防工業和國防科研體系;(3)國防后備力量取得了長足的發展。6、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國防職責:(1)鞏固國防,防備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實現祖國完全統一;(3)制止武裝顛覆,維護社會穩定;(4)加強國防建設,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5)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國防法規1國防法規是調整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領域各種社會關系、法律規范的總和,是國家法律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基本依據。《兵役法》我國國防建設的根本大法1998年12月29日《國防法》我國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基本法1997年3月14日2.我國的國防法規在縱向結構上可分為五個層次:(1)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務委員會定制的國防法律;(2)是國務院、中央軍委制定的國防行政法規;(3)是國務院各部(委)和軍委各總部制定的行政規章;(4)是各軍兵種、大軍區的軍事立法;(5)是省、市地方性的國防立法。國防法規體系縱向層次第一是法律;第二是法規;第三是規章;第四是地方性法規3.公民的國防義務①兵役義務;②接受國防教育的義務;③保護國防設施的義務;④保護國防秘密的義務;⑤支持國防建設、協助軍事活動的義務4、公民的國防權力:(1)對國防建設提出建議的權力;(2)對危害國防的行為進行制止的權力;(3)國防活動中經濟損失補償的權力。5.我過的兵役制度是什么?①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②民兵與預備役結合6.學生軍訓的意義補:什么是兵役法?是規定國家兵役制度的法律規范,是公民依法服兵役的法律依據中國武裝力量1.中國武裝力量的組成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組成2.什么是武裝力量武裝力量是國家或政治集團所擁有的各種武裝組織的總陳3.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宗旨是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我國武裝力量的主體,其主要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4.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組成內為部隊,邊防、消防和警衛部隊,黃金水電、交通和森林部隊(金木水火土,內、警衛、邊防)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職能是:(1)經常性執勤;(2)應對公共突發事件;(3)國際防恐合作;(4)維護邊境沿海地區社會治安與口岸出入境秩序。5.陸海空軍的編成①陸軍由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陸軍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電子對抗兵、專業部隊組成②海軍由睡眠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岸防兵、海軍陸戰隊的兵種和各種專業勤務部隊組成③空軍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達兵,以及通信兵等其他專業勤務部隊組成6.我國現役軍官軍銜等級的設置是三等十級。7.第二炮兵的使命“第二炮兵是我國核力量的主體,肩負著威懾和實戰雙重使命6.國防法規體系縱向層次8.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第二炮兵和武裝警察部隊分別成立于1927年8月月1日、1949年4月月23日、1949年11月11日、1966年7月1日1982年6月19日國防動員1.國防動員:指國家為準備戰爭和實施戰爭,在相應的范圍內,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所采取的統一調動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緊急措施。2.國防動員的戰略意義:(1)國防動員是影響戰爭結局的重要因素;(2)國防動員是進行戰爭的前提與基礎;(3)國防動員時遏制戰爭的戰略威懾力量;(4)國防動員是實現“平時少養兵、戰時多出兵”的基本途徑。【軍事思想】1、軍事思想含義:是關于戰爭、軍隊和國防的基本問題的理性認識,是人們長期從事軍事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2、軍事思想的特點: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時代性、繼承性。3、軍事思想的作用:(1)軍事思想認為軍事問題提供基本觀點;(2)軍事思想為進行軍事預測提供思想方法;(3)軍事思想為從事各項軍事活動提供全局性指導。4、軍事思想發展規律有哪些?軍事思想的發展以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社會關系為前提軍事思想的發展依賴于軍事實踐特別是戰爭實踐軍事思想在激烈尖銳的相互對抗競爭中發展軍事思想在繼承和借鑒優秀成果中發展軍事思想在哲學思想的相互促進中發展5.古代軍事思想是指我國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各階級、集團及其軍事家和軍事論著對于戰爭與軍隊問題的理性認識。我國古代軍事思想成熟于公元前8世紀初到公元前3世紀末,即春秋戰國時期6.《孫子兵法》中的主要軍事思想是什么?①重戰、慎戰、備戰思想;②“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爭指導思想;只需了解③以謀略制勝為核心的用兵思想;只需了解④“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軍思想;⑤樸素唯物論和原始辯證法思想7.《孫子兵法》的影響①中國歷史兵家名將無不重視對其研究與應用;②《孫子兵法》在國外久負盛名;③《孫子兵法》在許多社會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5、現代軍事思想代表:(1)意大利的杜黑在其著作《制空權》中的制空理論觀點有:由于飛機的廣泛應用,將出現空中戰爭,空中戰爭的勝負決定戰爭結局,為此要建立與海軍、陸軍并列的獨立空軍。空軍的首要任務是奪取制空權。要對敵國縱深政治、經濟、軍事目標實施戰略轟炸,迫其屈服。(2)德國的古德里安是“機械化戰爭”理論的倡導者,主要內容是:裝甲坦克是戰爭的決定性力量,是陸軍的主體;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和航空兵,實施突然有力的突擊,可以迅速突破對方主要集團的防線,深入敵縱深,摧毀一個戰備不足的國家;主張軍隊改革,建立少而精的機械化部隊。(3)德國的魯登道夫在其著作《總體戰》中提出:現代戰爭是總體戰,它既針對軍隊,也針對平民,戰爭具有全民性,強調民族的團結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主張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要建設好一支平時就準備好的軍隊;重視統帥在總體戰中的作用;戰爭的突然性意義重大,力求閃擊對方。5、毛澤東軍事思想含義: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關于中國革命戰爭、革命軍隊和國防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它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戰爭、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及國家防衛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理論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主要內容即無產階級的戰爭觀和方法論、人民軍隊建設理論、人民戰爭思想、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國防建設理論。6.毛澤東戰爭觀的邏輯主線是什么?只需了解戰爭起源——私有制和階級;戰爭本質——階級政治的繼續;戰爭的最終動因——經濟;和平——階級社會兩次戰爭間的休戰;對待戰爭的態度——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用革命的雙手反對反革命的雙手;戰爭的最終目的——消滅戰爭;戰爭消滅的途徑——用革命戰爭消滅反革命戰爭。7.戰爭本質包函哪些?戰爭的政治本質、戰爭的軍事本質、戰爭的經濟本質、8、如何用無產階級的戰爭觀弄清戰爭的性質?只需了解“一站三看”這個基本的標準。一站,就是必須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而不能站在其他的立場上,這是區分戰爭性質的前提。三看,一看戰爭的政治目的,看它是為了什么而進行戰爭的,一般說來,凡是為了反侵略、反壓迫、反霸權的戰爭,都是正義的,反之是非正義的。這是區分戰爭性質的關鍵和首要問題;二看進行戰爭的階級,看戰爭是誰發動和進行的,反動階級、退步階級、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國家進行的戰爭一般都是非正義的;三看戰爭的歷史作用,凡是推動社會發展、有利于和平與發展的都是正義的,反之是非正義的。9、毛澤東的人民軍隊思想內容包括:(1)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建軍的根本原則;(2)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人民軍隊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4)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a.創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則;b.創立了實行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制度;c.創立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11、人民戰爭的含義:指廣大人民群眾為反抗階級壓迫或抵御外敵入侵而組織和武裝起來進行的戰爭。人民戰爭是我黨歷來堅持的指導戰爭的根本路線,是我黨唯一正確的戰爭指導思想,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內容。人民戰爭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戰爭的正義性。判斷標準就是能否促進歷史的進步,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正義性是實行人民戰爭的首要條件和政治基礎。二是戰爭的廣泛性。指戰爭要有廣大人民群眾支持和參加,這是人民戰爭的重要標志。12、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主要內容:(1)進行廣泛深入的政治動員,組織最廣泛的革命戰爭的統一戰線。(2)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革命道路。(3)實行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4)以武裝斗爭為主,各條戰線、各種斗爭形式相配合,形成全面的人民戰爭,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5)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發揮黨政軍民的整體力量。13、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實行積極防御,反對消極防御;殲滅戰是基本的作戰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三種作戰形式密切配合并適時戰略轉換;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慎重初戰,實行有利決戰;戰爭指導上的主動性、靈活性和計劃性14、毛澤東軍事思想中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精髓是什么?只需了解概括如下:以積極防御戰略思想為指導,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實行在內線的戰略的持久防御戰和外線的戰役、戰斗的速決進攻戰,把全局和戰略上的劣勢轉變為局部的一個個的戰役、戰斗的優勢,通過在一個個的局部集中優勢兵力.并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使量的積累達致質的飛躍,最后取得戰略上的主動和優勢,獲得全局的勝利。這就是毛澤東高超的軍事辯證法和積極防御戰略的要旨。15、毛澤東的靈活用兵的基本要素是哪些?因時用兵、因地用兵、因敵用兵、因己用兵、因勢用兵16、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歷史地位?毛澤東軍事思想對馬列主義軍事理論作出了重大而獨特的貢獻毛澤東軍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毛澤東軍事思想永遠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10、鄧小平軍事思想含義:是鄧小平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為指導中國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而提出的系統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11、鄧小平的軍隊建設理論內容:(1)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2)始終不渝地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3)中心是解決現代化的問題。(4)提高軍隊建設的正規化水平。(5)要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6)堅持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12.鄧小平軍隊建設的作用是什么?一)鄧小平軍隊建設思想是當代馬列主義軍事理論二)鄧小平軍隊建設思想是我軍建設的科學指南三)鄧小平軍隊建設思想是我軍克敵制勝的銳利思想武器13.三句話①現代化是我軍“三化“建設的中心②實現精兵之路的途徑:注重質量建設③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14.如何理解鄧小平關于“世界大戰可以避免”這樣的論斷?P104—P105。15、江澤民的國防建設思想內容:(1)遵循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2)實現中國特色的國防現代化。(3)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16.江澤民軍事戰略思想的主要內容:和平仍是主流,戰爭危險依然存在立足打贏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堅持高技術條件下的人民戰爭13、胡錦濤新世紀新階段關于軍隊建設的論述內容:(1)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歷史使命。(2)加強以信息化為主要標志的軍隊質量建設。(3)新世紀新階段軍隊建設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4)新世紀新階段軍隊建設必須以人為本。14、胡錦濤新世紀新階段關于國防建設的論述內容:(1)維護國家安全統一,保障國家發展利益。(2)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3)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民融合式發展。15、胡錦濤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的地位和指導意義:(1)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重大創新。(2)是我軍職能任務的新拓展。(3)為我軍戰斗力建設確立了新標準。(4)開辟了我軍建設和改革的新視野。【國際戰略環境】1、戰略及其基本要素:戰略是指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其基本要素:戰略的目的、戰略方針、戰略力量、戰略措施。2、國際戰略環境:指影響國家安全、關系戰爭全局的國際社會客觀環境情況和條件,它是由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技術、決策機構、領導與指揮、地理條件等方面構成的戰略態勢。國際戰略環境主要研究:時代主題、戰略格局、世界經濟形勢。3、國內戰略環境:指對策劃、指導、實施帶有影響全局性的軍事斗爭的國內社會環境和自然條件。對國內戰略環境的研究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點:國內政治環境、綜合國力、地理環境。4、戰略與戰略環境的關系:(1)戰略環境是制定戰略的客觀基礎。(2)戰略環境是正確制定戰略的先決條件。(3)戰略對戰略環境的發展變化具有重大的能動作用。5、國際戰略格局:是指國際社會中戰略力量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對穩定的力量對比結構及其基本態勢。它又分為國際政治格局、國際經濟格局和國際軍事格局。6、國際戰略格局的特點:(1)國際戰略格局保持“一超多強”的基本結構。(2)在國際戰略格局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大國關系。(3)國際戰略形勢呈總體和平,局部動蕩的局面。(4)國際戰略格局總是同世界經濟格局相適應。(5)國際反恐斗爭成為國際戰略格局演變中的焦點。(6)地區大國不斷壯大。(7)區域一體化組織蓬勃發展。7、國際戰略格局的發展趨勢:(1)“多極化”將是未來國際戰略格局發展的必然趨勢。(2)國際戰略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3)中國在“多極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將愈顯突出---a.在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上起制約作用。b.在經濟發展上起示范作用。c.在維護第三世界權益的斗爭中發揮重要作用。(4)熱點問題將會持續升溫—-a.核不擴散問題。b.領土和宗教糾紛問題。c.能源和環境問題。8、我國地緣環境概述:(1)邊界線較長,相鄰國家最多。(2)周邊國家人口眾多,大國集中。(3)周邊國家發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織,安全環境復雜。(4)地緣關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約和影響的大國關系。9、我國周邊安全環境概述:(1)祖國統一面臨復雜形勢。(2)美國實行遏制政策,對我國安全構成最大威脅。(3)日本對我國安全的潛在和現實威脅。(4)中印邊境問題懸而未決。(5)與東南亞諸國的海島歸屬爭端。(6)反恐斗爭面臨機遇與挑戰。10、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發展趨勢:(1)與我國利益一致的周邊國家希望亞太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2)我國與周邊國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分歧和沖突的格局將長期存在下去。我國周邊安全11.日本對我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威脅有哪些?(1)日與我戰略利益矛盾日趨突出,將我列為主要潛在對手;(2)擁有巨大軍事實力,具備成為軍事大國的物質基礎;(3)右翼傾向嚴重,軍國主義根基雄厚;(4)加強對我有爭議島嶼和海域的控制。12.中國的陸地國土面積、海洋國土面積、大國土面積分別是960萬、300萬、1260萬平方公里中國的陸地邊界和海岸線分別2.2萬、1.8萬公里13.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周邊外交方針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14.國家周邊安全環境。國家周邊安全環境,是指一個國家周邊安全狀態和態勢15、目前,針對我國的境外破壞活動包括:(1)通向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對我國內部進行滲透、策反、情報竊密活動。(2)利用人員往來的渠道,以公開、合法的方式為掩護,進行經濟、科技情報竊密活動。(3)運用國際互聯網等新傳播手段對我國實施滲透、顛覆和情報竊密活動。(4)加強對我國意識形態滲透,加緊推行“和平演變”戰略。16、我國新的安全觀內容:(1)破除以軍事聯盟為基礎、以加強軍備為手段的舊安全觀。(2)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3)新安全觀是一種協作、共同、綜合的安全觀。17、大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措施:強化國家安全意識、重視和加強安全保密工作、防策反。【軍事高技術】1、軍事高技術:是指在軍事領域發展和運用的高技術,具體地說是指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基礎上,處于當代科學技術前沿,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在軍事領域發展和應用的,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高技術總稱。它包括兩個層次,既軍事基礎高技術和軍事應用高技術。2、高技術對現代作戰的影響:(1)高技術對武器裝備的影響---a.提高了武器的殺傷效能。b.提高了武器系統的綜合作戰能力和自動化水平。c.提高了武器裝備的生存能力。d.提高了武器裝備全天時、全天候的作戰能力。e.提高了武器裝備的可靠性和可維修性。f.促使新型武器系統的誕生。(2)高技術對作戰理論的影響---a.改變了空間觀。b.改變了集中觀。c.改變了對時空觀的傳統認識。(3)高技術對作戰方式的影響。(4)高技術對作戰指揮的影響。3、制導技術:是指按照一定規律控制武器的飛行方向、姿態、高度和速度,引導武器系統戰斗部準確攻擊目標的軍用技術,又稱精確制導技術。4、常用制導技術包括:(1)自主式制導是指控制導彈飛行的導引信號不依賴于目標或制導站,而僅由導彈本身安裝的測量儀器來測量地球或宇宙空間的物理特性,從而決定導彈的飛行軌跡。自主式制導包括慣性制導、地形匹配制導和GPS制導。(2)遙控式制導是以制導站來測定目標和導彈的相對位置,提供導引信號的制導方式。根據導引信號形成情況,遙控式制導分為指令制導和波束制導兩大類。其中指令制導可分為有線指令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3)自動尋的制導是由彈上的引導頭(或稱目標跟蹤器)感受來自目標的輻射或反射能量,自動跟蹤目標并形成制導指令、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的技術。根據能量來源不同,自動尋的制導可分為主動式、半主動式和被動式三類。(4)復合制導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制導方式,或在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制導方式。常用的復合制導系統有下面幾種:慣性——星光制導系統。慣性——地形匹配制導系統。慣性——尋的制導系統。慣性——遙控——尋的制導系統。5、精確制導武器:是指采用精確制導技術,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精確制導武器,可分為導彈和精確制導彈藥兩大類。導彈是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其飛行路線并導向目標的武器或武器系統。它分為導彈和精確制導彈藥。(1)導彈的本體一般由戰斗部及引信、動力裝置、制導系統和彈體四部分組成。導彈的種類很多,名稱各異,其分類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按射程分類,可分為近程導彈(小于1000千米)、中程導彈(1000~3000千米)、遠程導彈(3000~8000千米)、洲際導彈(8000千米以上)。按作戰使命分類,可分為戰略導彈與戰術導彈。(2)確制導彈藥也稱為靈巧彈藥,根據不同的作用原理可分為末制導彈藥和末敏導彈藥兩類。6、精確制導武器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1)已成為現代戰場的主要打擊樂器。(2)使作戰樣式發生深刻變化。(3)是改變軍事力量對比的重要杠桿。7、隱身技術:又稱隱形技術、低可探測技術或目標特征控制技術,是通過降低武器裝備等目標的信號特征,使其難以被發現、識別、跟蹤和攻擊的綜合性技術。目前,隱身技術通常分為雷達隱身技術、紅外隱身技術、電子隱身技術、可見光隱身技術、聲波隱身技術等。8、偽裝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減小目標與背景在可見光、紅外、微波波段等電磁波的散射或輻射特性的差別,以隱蔽真實目標或降低目標的可探測性特征;模擬或擴大目標與背景的這些差別,以構成假目標欺騙敵方。9、偽裝技術的措施:(1)天然偽裝。(2)迷彩偽裝。(3)植物偽裝。(4)人工遮障偽裝。(5)煙霧偽裝。(6)假目標偽裝。(7)燈火與音響偽裝。10、現代偽裝技術在戰爭中的應用:(1)防光學偵察偽裝。(2)防雷達偵察偽裝。(3)防紅外偵察偽裝。11、偵察監視技術:是指在全時空內用于發現、區分、識別、定位、監視和跟蹤所采用的技術。整個探測過程可分為六個階段:發現、區分、識別、定位、監視和跟蹤。12、電子對抗技術:主要是指以專用電子設備、儀器和電子打擊武器系統降低或破壞敵方電子設備的工作效能,同時保護己方電子設備效能的正常發揮。電子對抗的基本手段是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反輻射摧毀與反摧毀。當前,按工作機理不同,電子對抗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般電子對抗技術和網絡對抗技術。其中,一般電子對抗技術按作戰內容及電子設備的類型,可分為通信對抗、雷達對抗、光電對抗、水聲對抗等。網絡對抗技術按作用性質區分,通常分為網絡進進攻技術和計算機網絡防護技術。13、電子戰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1)偵收和匯集敵方的軍事情報。(2)干擾和破壞敵方防空系統。(3)干擾和破壞敵方的武器系統。(4)干擾破壞C^3I系統。(5)奪取戰場主動權。14、電子對抗技術現狀:(1)通信對抗技術——通信對抗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一是研究對付擴頻通信的技術手段。二是發展相參干擾、分布式干擾等技術。三是研究空天一體的通信干擾新技術。(2)雷達對抗技術——a.雷達干擾:雷達干擾可以按照干擾的作用性質分為壓制式干擾和欺騙式干擾兩大類。根據干擾產生的來源,又將雷達干擾分為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兩類。b.雷達電子防御:雷達電子防御技術主要有一是雷達反偵察技術,二是雷達反干擾技術。(3)光電對抗技術——光電對抗技術,可區分為光電偵察告警技術、光電干擾技術和光電防御技術。(4)網絡進攻技術:安全防護技術:“防火墻”技術;實施信息安全機制;網絡防御技術的發展趨勢。14、航天技術亦稱空間技術:是一項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技術。它主要包括航天器和航天運輸系統的研制、試驗、發射、運行、返回、控制、生命保障及應用技術等。航天技術由運載器技術、航天器技術和航天器測控技術三大部分組成。15、航天器的軍事應用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已經大量使用的支援地面軍事行動的衛星系統,如偵察衛星、預警衛星、軍用通信衛星、導航衛星、氣象衛星、測地衛星等;二是處于研究發展中的天基或部分天基武器,主要是指攻擊敵方航天器用的反衛星系統,包括反衛星衛星,反衛星導彈和各種天基定向能武器(激光、粒子束武器)等;三是在理論上可行,但僅進行個別探索和試驗的,主要用于執行軍事任務的載人航天器,包括載人飛船、空間站、航天飛機、空天飛機等。16、指揮控制技術概念:是指在軍隊指揮系統應用的,便于指揮員和指揮機關對所屬部隊的作戰和其他行動的指揮,實現快速和優化處理的一系列信息技術的統稱;它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為核心,是集成偵察、監視、情報、指揮、控制、通信等于一體的綜合技術體系。17、指揮控制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影響:是軍隊戰斗力的“倍增器”;是軍隊一體化作戰體系的“粘合劑”;是軍隊指揮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根本保證。18、新世紀的核化生威脅:核化生武器仍在發展和擴散;生活中的核化事故危害。19、新概念武器含義:它是相對于傳統武器而言的,是指尚處于研制或探索中,還沒有被大規模用于實戰的一類高技術武器。它包括有定向能武器、動能武器、非致命武器、氣象武器、納米武器等類。最受重視的幾種武器是強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動能攔截彈、電磁發射武器等。20、新概念武器與其他武器本質的區別: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它的基本原理不同,二是它的殺傷機理不同,三它的作戰方式不同,四是使用時間不同。21、新軍事變革的主要特征:深刻性、廣泛性、不平衡性、快速性。22、新軍事變革的基本內容:創新軍事理論、改變作戰方式、改革軍隊編制體制、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發展信息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戰爭】1、信息化戰爭:是建立在社會信息化基礎上的新的戰爭形態,具體而言是指信息化軍隊在陸、海、空、天、信息、認知、心理等七維空間運用信息、信息系統和信息化武器裝備進行的戰爭。2、信息化戰爭與其他戰爭的區別:(1)電子戰成為戰場信息領域對抗的主要形式。(2)精確制導成為戰場火力摧毀的主要手段。(3)軍隊C3I系統和多維空間力量一體化聯合作戰開創先例。3、信息化戰爭產生于形成的主要標志:(1)數字化軍隊的出現。(2)天軍的出現。(3)信息化戰場的出現。(4)新的作戰理論的出現。(5)智能兵器的出現。4、信息化戰爭的特征:(1)戰場空間多維化。(2)作戰力量一體化。(3)戰爭過程短暫化。(4)作戰行動實時化。(5)作戰樣式多樣化。(6)作戰效果精確化。5、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1)戰爭形態將進一步完善。(2)戰爭力量的基本單元將發生深刻變化——a.以精干、機動、快速反應為建設的總方向和總目標。b.著力提高一體化、網絡化、精確化綜合力量。c.技術兵種的比例將不斷擴大。(3)信息技術與武器裝備將廣泛融合。6、信息化戰爭與國防建設:(1)把遏制戰爭作為最高目標。(2)增強綜合國力,奠定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堅實基礎。(3)加強軍隊信息化建設。(4)重視信息化武器裝備建設。(5)創新軍事理論,謀求高敵一籌的戰略戰術。(6)加強后勤現代化建設,完善后勤保障體系。【軍事高技術】1.什么是軍事高技術?是指建立在現在科學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珠寶首飾設計與D打印技術應用考核試卷
- 消費金融公司的產品線拓展與市場調研考核試卷
- 皮革制品的舒適度測試方法考核試卷
- 電力系統設備絕緣測試與評價考核試卷
- 頭部按摩與舒緩技巧考核試卷
- 畜禽繁殖生理與繁殖效率的提升策略考核試卷
- 生物基纖維在戶外用品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橡膠帶的耐臭氧性能評估考核試卷
- 皮革制品的供應鏈管理與合作伙伴關系考核試卷
- 2025商品房買賣FFZZ合同補充協議文本
- 《新食品安全法培訓》課件
- 易錯點18 世界近現代史上的反殖民抗爭-備戰2023年中考歷史考試易錯題(原卷版)
-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單元測試(含答案)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
- 課件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15第十五講:新時代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 手術室術前禁食禁水
- 注塑機工藝流程
- 華爾街英語課件
- 2024年抗癌新藥研發合作合同
- 2024-2030年版中國網吧行業市場運營模式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 清罐合同范本
- 臨床醫生個人職業規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