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上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上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上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上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件-高一上學期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西漢

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程標準】1.了解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通過了解兩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導入新課說說你的兩漢印象?漢武帝絲路CCTV播出的《漢武大帝》的開頭是這樣評價漢武帝的:“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今天的漢族、漢字、漢人等文化現象都源于強盛的漢朝。兩漢為什么能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呢,今天就讓我們學習第4課西漢和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西漢時期東漢時期兩個時期、兩種治國思想、兩個治世文景之治9年25年220年曹丕滅漢光武中興武帝強盛獨尊儒術西漢滅亡王莽篡漢公元前202年一條主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東漢中期以后黨錮之禍豪強興起軍閥割據重現大一統——西漢建立鞏固大一統——西漢強盛延續大一統——東漢興衰回望大一統——兩漢文化四大隱患:劉邦建漢黃老思想第4課西漢和東漢——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四大內容:王國問題、匈奴問題、外戚宦官專權、豪強地主勢力強大課時預覽時空坐標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秦敦煌酒泉張掖西域都護府武威西漢1、西漢的建立——秦漢更替動態圖示: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

據秦之地

用秦之人

承秦之制。——陳蘇鎮懲亡秦之弊繼秦而起的漢王朝,如何避免重蹈亡秦的覆轍?秦的統治以法為教征發繁重郡縣制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出生于楚地沛縣。言楚言,歌楚歌,穿楚服,好楚舞。

“漢興,接秦之弊,丈從軍旅,老弱轉糧餉,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西漢初況:民生蕭條經濟疲敝懲亡秦之弊漢初政治黃老無為輕徭薄賦郡國并行和親匈奴治國思想黃老之學治國政策休養生息“據秦之地、用秦之人”2、漢承秦制,有所損益3.漢初經濟恢復原因:郡國并行制漢初經濟恢復推行“郡國并行制”理由:1.吸取秦亡教訓2.分封制深入人心3.兌現在爭奪天下時對功臣的承諾:韓信:“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

——《漢書·諸侯王表》刑白馬而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史稱“白馬之盟”)----《史記·呂太后本紀》郡國并行制的影響:給王國較大自主權,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劉氏政權,也造成諸侯王勢力坐大,威脅中央集權①建國之初大封異姓王。(封王八人)②

鏟除異姓諸侯。(七王誅滅,余長沙王)③分封同姓諸侯為王。(白馬之盟)①采納晁錯建議削藩,卻由于奉行“無為而治”,使諸侯國日漸驕縱,引發七國之亂。②

平定七國之亂,乘機“抑損諸侯”。①背景:父輩們打下好的基礎,諸侯王已無實力對抗。②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結果:諸侯王的勢力受到很大削弱王國:42郡中央:15郡4.漢初的政治隱患材料1:“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

材料2:“(豪強地主)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

材料3:“丞相(按:田蚡)入奏事,薦人二千石(按:郡守)。……上乃曰:‘君除(按:任免)吏盡未?吾亦欲除吏!’”

材料4:“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

材料5:“(文帝)匈奴連歲入邊,烽火逼于長安(景帝)匈奴五次入邊,殺掠人口,動以萬計”

丞相擅權思想不一豪族膨脹匈奴犯境諸侯勢大5.漢初面臨的問題二、西漢的強盛:漢武帝鞏固大一統地方:推恩令,諸侯王除了讓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于縣。選官:察舉制中央:內外朝制度監察:刺史制度司法: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嫡長子繼承諸子繼承利誘+轉移矛盾平穩過渡舉賢良,舉孝廉擴寬了人才選拔的范圍漢武帝把全國分成了13個州,中央在每個州設立刺史一名,專職監察地方。皇帝中朝外朝尚書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決策機構執行機構有事上報加強皇權削弱相權加強中央集權分散王國權力1、政治大一統推恩令設刺史政治方面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的制度推選標準:“孝”和“廉”選官過程: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進行考察,選取合適的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最后經考核由中央任命。察舉制作用:提高官員素質;任免權由中央掌握,加強了中央集權。察舉制用酷吏弊:后期弊端日益嚴重,地方官員往往推薦名門望族的子弟,而不問學識品格,被察舉者名不副實。拓展【征辟制】朝廷要用人,向地方征召士人稱“征”;官府要用人,征召稱“辟”。2、經濟大一統(2)措施:問題:材料:(富商大賈)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私商暴利作用:調節供需、平抑物價、抑制商人、增加收入。均輸平準、抑制工商(算緡、告緡)改革幣制、鹽鐵官營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得民財物以億計,于是商賈中家以上大率破。——司馬遷《史記·平準書》均輸:將郡國須上交中央而中央充裕的物資,從出產地直接運到所需地販賣,減少郡國與中央往來運輸的費用;平準:貴時拋售,賤時收買,平抑物價,調劑供需以穩定市場價格。算緡:對商人、手工業者等征收重稅。吿緡:凡有人告發商人隱匿資產不報或報告不實者,即獎賞所沒收資產的一半。——加強中央對經濟的壟斷漢武帝下令將鑄幣權收歸中央,規定只許用五銖錢,嚴禁民間私鑄。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義)也……臣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從也。

——《漢書·董仲舒傳》思想不一“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統一思想、完成意識形態的統一是鞏固統一多民族的必然選擇3、思想大一統

漢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將,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戰爭,即漠南戰役、河西戰役、漠北戰役,奪去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在長城以北建立了屯墾戍邊、移民開墾的農業區。

公元前104年,西漢設置酒泉郡、張掖郡,前111年設置武威郡,前88年設敦煌郡。

----《漢書·地理志》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史記·匈奴列傳》注引《西河舊事》4、疆域大一統三、東漢的興衰1、西漢的滅亡與東漢的建立政治政治黑暗經濟土地兼并賦稅沉重社會流民問題社會動蕩社會矛盾激化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25年劉秀建東漢,定都洛陽

企圖解決問題的王莽,成為被問題解決的王莽。——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漢書·光武帝紀》思考:王莽能否挽救西漢盛世的危局?改革措施不切實際,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統治末年出現嚴重的旱災和蝗災,爆發農民起義。23年政權被推翻。2、光武中興政治方面正式成立尚書臺:“雖至三公,事歸臺閣”。采用“退功臣進文吏”的人才戰略:完善察舉制。完善監察制度,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敗。裁并機構,裁減地方官吏,節省政府開支,提倡節儉。經濟方面恢復三十稅一:輕徭薄賦實施度田: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量(遭豪強地主反對后妥協)六次下詔釋放奴婢,多次安置流民。思想方面提倡文教,進一步加強儒學的統治地位。主張“柔道”(德政)治理天下。25年劉秀建立東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實現中興。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統治皇帝早逝幼主繼位外戚專權皇帝長大誅殺外戚宦官干政序號皇帝即位年齡死亡年齡4和帝10275殤帝126安帝13317順帝11308沖帝239質帝8910桓帝153611靈帝123412少帝141413獻帝954平均值9.524東漢和帝以后政治局面有何特點?“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惡性循環局面奪回君權把持朝政母后臨朝君權旁落依靠宦官【“清議”與“黨錮之禍”】

東漢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現了一種品評人物的風氣,稱為"清議"。

漢桓帝以后,東漢朝政長期被宦官把持,一些正直的官員、士大夫、太學生上書揭露宦官的罪行,反被宦官誣告為“黨人”逮捕入獄,并擴大禁錮范圍,史稱“黨錮之禍”。黨錮之禍傷及漢朝根本,為黃巾起義和漢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3、東漢中后期的政治與社會問題豪強地主勢力擴展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東漢豪強地主南陽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頃。廣起廬舍,高樓連閣,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魚蠃梨果,檀棘桑麻,閉門成市,兵弩器械,資至百萬——司馬彪《續漢書》政治:影響地方政權經濟:自給自足規模大軍事:有私人武裝和軍事設施豪強地主經營“田莊經濟模式”土地兼并嚴重,豪強地主強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黃巾起義黃巾起義爆發后,朝廷束手無策,各地豪強紛紛起兵,以鎮壓起義為名,行爭權奪利之實,終于演變為一場軍閥大混戰。東漢莊園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政治經濟組織,規模很大,內有依附農民和家內奴婢,擁有家兵,筑有塢堡壁壘,不用繳納租賦,逐漸成為一種地方割據勢力。3、東漢中后期的政治與社會問題四、西漢的文化分類內容影響

史學①西漢司馬遷:《史記》②東漢班固:《漢書》文學漢賦、樂府詩、五言詩科技醫學①《黃帝內經》②《神農本草經》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④華佗:麻沸散數學《九章算術》其他①蔡倫改進造紙術②《周髀算經》;③東漢張衡:發明候風地動儀,著《靈憲》農學①《氾勝之書》;②《四民月令》首創紀傳體通史體裁,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鋪陳排比,辭藻華麗;反映社會真實情況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中國數學史乃至世界數學史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醫圣”促進中國、世界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課堂總結西漢與東漢——大一統國家的鞏固西漢的建立政治、經濟措施“文景之治”對內措施:推恩令、中朝、察舉制、刺史、儒學獨尊等對外措施:衛青霍去病平定匈奴、設立河西四郡、設立西域都護府、張騫出使西域等漢初的統治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王莽篡漢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黨錮之禍、黃巾起義)兩漢的文化:史學、文學、醫學、天文等方面成就,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西漢東漢課堂小測1.(2022廣東)“奉朝請”是兩漢朝廷給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許參加朝會,地位也隨之提高。東漢中葉以后,王、侯多不就國,而是以“奉朝請”的名義留駐京師,封國大權操于國相,這客觀上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強勢力的擴張

B.埋下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隱患

C.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D.有利于朝廷對封國的直接控制2.(2022遼寧)《史記》《漢書》《后漢書》等文獻中常見有“四海之內”“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方內安寧”“日月所照”等類似表述。這反映了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