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27、28講 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與民族工業的興起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鞏固練-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1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27、28講 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與民族工業的興起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鞏固練-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2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27、28講 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與民族工業的興起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鞏固練-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3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27、28講 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與民族工業的興起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鞏固練-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4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九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27、28講 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與民族工業的興起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鞏固練-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7、28講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與民族工業的興起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鞏固練編者選題表考點角度題號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民族工業的興起資本主義入侵沖擊傳統經濟1洋務派仍然受天朝上國觀念束縛2近代民族資本家的來源3近代經濟結構演變與社會變化4清中晚期工商業的發展5外國資本主義阻礙民族工業發展6工商業發展推動近代城市化進程7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北洋政府政策推動資本主義發展8國家壟斷企業的發展9近代中國工業化水平低10民族資本主義的特點11淪陷區經濟12綜合13、14一、選擇題1.天津開埠后,直隸順德府(今河北邢臺)農民開始在農閑時結伙赴陜甘蒙等地販運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紀初,收購的皮毛除大量轉運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順德加工成皮襖、皮褥等向國內銷售。在皮毛運銷和加工業帶動下,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多。這一現象主要表明()A.中國農村自然經濟開始解體B.清朝商幫長途販運的發展C.外國資本主義沖擊中國傳統經濟D.中國內地農村商品化程度高解析:C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意在強調在外國資本主義沖擊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從事非農業生產,這就表明了外國資本主義沖擊中國傳統經濟,C正確;天津開埠是在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后,而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后,A排除;農民從事皮毛轉運加工,并不屬于商幫團體,B排除;河北邢臺農民從事非農業生產,借助于靠近天津這一通商口岸的區位條件,不能表明中國內地農村商品化程度高,D排除。2.漢陽鐵廠創辦時,負責提供設備的英方曾提出化驗煤焦及鐵砂樣品的要求,但張之洞卻認為“中國之大,何處無佳煤佳鐵?但照英國所有者購辦一份可也。”結果由于設備與鐵質不符,造成大量浪費。這說明()A.外國資本主義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發展B.洋務企業還不具備近代工業特征C.張之洞思想觀念落后于同時代的國人D.洋務派仍然受天朝上國觀念束縛解析:D本題解題的突破口是抓住“中國之大,何處無佳煤佳鐵”,結合所學可知體現了天朝上國、盲目自大的觀念,故選D項;A項錯誤,題干主要描述的是中國洋務運動的弊端,沒有體現西方資本主義的阻礙;B項說法錯誤,洋務企業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采用機器生產是具備近代工業特征的;張之洞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觀念在當時具有先進性,排除C項。3.下表是對81家早期民族資本主義工礦企業主要創辦人原有身份的統計結果。該結果反映出()人員分類擁有企業數目占總企業數的百分比(%)買辦及買辦商人2935.80官僚地主2930.86一般商人1518.52華僑商人67.41手工作坊主67.41A.早期民族資本家多由官僚及買辦轉變而來B.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C.中國早期民族資本家擁有的資本數額較少D.中國早期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舉步維艱解析:A表格中的數據反映了買辦階層與官僚地主占有的企業數居多,這說明了早期的民族資本家多是由買辦與官僚轉化而來,故選A。材料沒有涉及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地域分布、資本數和發展問題,排除B、C、D。4.明代弘治《上海縣志》(1503年修)的欄目有疆域、山川、田賦、祠祀、建設、古跡、宦守、人品。清代《上海縣志》(1871年刻)增加了水道、兵防、選舉、藝術、列女、雜記等部分,《上海縣續志》(宣統三年)增加了水電、醫院、商會、漁團、警察、女子學堂等新項目。《上海縣志》的欄目變化()A.體現了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B.說明上海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C.反映了上海深受西方國家影響D.反映上海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解析:D材料表明從明朝到清朝宣統年間《上海縣志》欄目的變化,增加了與近代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新欄目如“商會”“女子學堂”,A項只能體現在明代弘治《上海縣志》的欄目中;B項本身正確,但材料無法體現;C項只是《上海縣續志》能夠體現,不能完整反映材料的內容,所以C項排除;故答案為D。5.(2018·山東青島質檢)讀圖,1723~1903年的數據變化反映了()A.工商業的發展 B.對外貿易的擴大C.農業不斷衰落 D.稅收負擔的加重解析:A根據統計圖可知,農業稅幾乎沒有變化,工商雜稅在1849~1903年增長較快,這反映了工商業的發展,故選A項。圖中不能體現對外貿易和稅收負擔情況,可排除B、D兩項。農業稅變化不大不能說明農業衰落,可排除C項。6.(2018·福建福州月考)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與中國簽訂《通商航行條約》,規定華商在各處設廠須與洋商在通商口岸設廠一樣,由海關征收“出廠稅”。這一條款的施行()A.加強了列強對中國海關控制B.有利于中外企業間公平競爭C.惡化了民族工業的發展環境D.結束了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解析:C華商在自己國家還要“由海關征收‘出廠稅’”,實際上加重了民族工業的負擔,惡化了民族工業的發展環境,故C項正確。7.有學者在分析中國近代城市興起時指出:“大城市主要興起于沿海和條約口岸。這些地方外資集中,進出口貿易繁忙,政府又開展了自強運動,使得更多的中國商人移居那里,同時,失去生計的農民也來到城市尋找工作。”對上述材料解釋準確的是()A.沿海和條約口岸貿易繁忙加速中國城市化進程B.西方勢力侵入客觀上推動中國開始近代化進程C.工商業發展是推動近代城市化進程的重要引擎D.政府開展工業化建設是推動城市化進程的途徑解析:C依據題干可以得出工商業發展是推動近代城市化進程的重要引擎,故C項正確。A、B、D三項均不全面,應排除。8.(2017·江蘇蘇州期末)張裕葡萄酒歷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張裕”1892~1915年發展大事年表(部分),據此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年份發展大事1892年張弼士創立張裕釀酒公司,開創了中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之先河1912年孫中山到張裕參觀,并題贈“品重醴泉”四字1915年在北京政府組織下,參加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張裕的四種酒獲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A.釀酒業成為這時期民族工業發展最快的行業B.在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限制的背景下創立C.孫中山將其作為實業建設的重點促進其發展D.北洋政府對張裕產品享譽世界起到一定作用解析:D辛亥革命之后民族工業發展最快的是面粉業和紡織業,故A項錯誤;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之后,與題目時間1892年不符,故B項錯誤;孫中山發展實業的重點是鐵路交通運輸業,故C項錯誤;材料中“1915年”“在北京政府組織下……張裕的四種酒獲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說明北洋政府對張裕產品享譽世界起到一定作用,故D項正確。9.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根據孫中山“節制資本”的思想,開始創辦國家壟斷企業,致力于民營資本無力或不適合經營的領域,如能源、軍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經形成了規模優勢。從客觀角度看該做法()A.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B.開創國家干預經濟模式C.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D.踐行了節制資本的思想解析:C材料中國家壟斷企業致力于民營資本無力或不適合經營的領域,可排除A項;國家干預經濟模式是美國羅斯福新政開創的,故B錯誤;20世紀30年代世界各國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紛紛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因而中國發展國家壟斷企業順應了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故C正確;踐行節制資本的思想是發展國家壟斷企業的主觀目的,非客觀效果,故D錯誤。10.下圖是依據杜恂誠《中國近代經濟史概論》繪制的“1936年中國國內商品市場商品值所占比例示意圖”。它表明()A.中國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根本變化B.中國經濟以農業為主且工業化水平低C.商品供給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擴大D.中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主要糧食產地解析:B從圖中看出農業仍占主導地位,故A項錯誤;圖片顯示,農產品占主導地位,手工業比重大,故B項正確;商品供給數量材料未體現,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中國國內商品市場商品值,不能體現糧食出口狀況,故D項錯誤。11.“由于經營工商業沒有獲利的確實保障,一些民族資本家還用經營工商業所獲得的利潤,到農村去購買土地,然后出租給農民,從而兼有資本家和地主這樣兩重身份。”這主要說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發展中()A.一些民族資本家為了逐利,在城市和農村“兩頭通吃”B.缺乏獨立的生產基礎,不敢徹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C.同封建勢力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解析:C結合所學和材料可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生存艱難,排除A;材料主要不是闡明民族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矛盾和斗爭,排除B;“從而兼有資本家和地主這樣兩重身份”表明民族資本家擁有雙重身份,實質表明民族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C正確;材料表明是用經營工商業的利潤購買土地,排除D。12.北京人把玉米面叫棒子面,1937年0.1元1斤,到1944年漲到六、七元1斤,到1945年已上漲了1000倍。其主要原因是()A.抗日根據地糧食的匱乏 B.北平地區的淪陷C.南京國民政府通貨膨脹 D.四大家族的掠奪解析:B“1937年0.1元1斤,到1944年漲到六、七元1斤,到1945年已上漲了1000倍”表明抗日戰爭時期北平物價飛漲,主要是因為北平地區淪陷,日本的大肆搜刮,故B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17·吉林延邊摸底)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1900年,一些有識之士看到洋人在華經商已達到“肆無忌憚”的地步,公開大聲疾呼“中國商業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學不講,商律不諳,商會不舉”,強烈呼吁“廣商學以植其材,聯商會以通其氣,定專律以維商事,興農工以浚商源,效法西歐,振起商戰”,其中“尤以創設商會為入手要端”。1901年,中國先后成立了上海商業會議公所、天津商務公所、杭州商會。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為振興商務商部上書朝廷“勸辦商會”,并制定和發布了《商會簡明章程》,其中規定各地商業公所及商務公會一律統稱商會。商部倡導推行商會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振興工商”的規劃有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和執行者。很快,上海商業會議公所改名為上海商務總會。1904年,天津商務總會成立。從1903年到1906年間,全國范圍內共成立商務總會30處,商務分會147處。1905年的抵制美貨運動,是由上海商會發起的,并通電21處商會開展抵制美貨運動。1914年,上海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商會機構——中華全國商業聯合會。材料二近代英美等國家將商會定性為民間的社團組織。其產生、發展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歷史過程,是伴隨著歐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逐步成長起來的。商會是由企業以及參與工商業和服務業的人士等資源組成的組織。被近代英美國家視為市場的潤滑劑、協調器和保險閥。它起著維持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降低經營者之間的交易費用,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改進對市場的決策和管理,制定行業規范的作用。——朱英《商會與近代中國》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國商會形成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近代中國商會與近代英美商會的主要區別,并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原因”,據材料時間20世紀初可知此時中國民族危機加劇,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限制,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初步發展。再據材料中“有識之士”“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商戰”等信息作答。第二小問“趨勢”由1901年,成立上海商業會議公所到1903年后,商部倡導推行商會可知,由自發到政府組織發展;由上海、天津等商會到1914年中華全國商業聯合會可知,由地方走向全國聯合;由“全國范圍內共成立商務總會30處,商務分會147處”可知體現了由沿海向全國范圍發展。第(2)問第一小問“區別”,根據材料二“其產生、發展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歷史過程”,并結合材料一可知近代歐美商會產生較早,而近代中國商會產生較晚;根據材料二“商會……為市場的潤滑劑、協調器和保險閥”可知,近代歐美商會主要是為資本主義經濟服務,而中國商會有一定的救亡色彩;根據材料一“1903年,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并制定和發布了《商會簡明章程》”和材料二“近代英美等國家將商會定性為民間的社團組織”概括出近代中國商會產生過程中政府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歐美商會屬于民間自發組織;第二小問“啟示”,從政治、經濟等角度思考商會產生原因及作用,并思考政府應起的作用。答案:(1)原因:民族危機嚴重;西方商會的影響;清政府新政的倡導;有識之士的推動;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發展;商戰思想與實業救國思想的傳播。趨勢:由自發到政府組織;由沿海城市到全國范圍;由地方商會到全國商業聯合會。(2)區別:近代中國商會產生較晚;有一定的救亡色彩;產生過程中政府發揮著重要作用。近代歐美商會產生較早;主要是為資本主義經濟服務;屬于民間自發組織。啟示:社會經濟組織是政治經濟的產物;社會經濟組織應該助推經濟,服務于社會,崇尚愛國,追求進步;國家應適度引導社會經濟組織的發展。(答出兩點即可)14.(2017·江蘇南通一模)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民國建立至全民族抗戰爆發前,中國進入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發展新式工業的過程中,一些官員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擔任了監督、經理等職位,并在政府的鼓勵下充當了投資者。從19世紀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韜、鄭觀應等人不斷鼓吹新的社會價值觀,對商業的重視甚至有點夸張。這種新的價值觀終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確認。于是從傳統社會中逐漸分化出一個工商業精英集團。——許紀霖、陳達凱主編《中國現代化史》材料二中國歷年新設商辦面粉業數據統計表(1914~1923年)年份家數資本(千元)創辦人或企業代表1914~19186310658榮宗敬、榮德生等1919~19236517627——杜恂誠《民族資本主義與舊中國政府》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國民政府的所作所為雖多為人所詬病,但并非無心國家建設。1929年政府制訂經濟建設方案,側重工業,自1932年始積極施行。原則上重工業、基礎化學、基礎礦業歸中央政府舉辦,輕工業由人民經營,政府予以扶植獎勵。到1936年,棉紗進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進口下降至20%。同年鋼鐵機器進口各約增加20%。——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1)據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國“工商業精英集團”形成的主要原因。(2)據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業在一戰后的發展態勢和內在動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簡述民族工業十年的發展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進程的影響。(3)據材料三,歸納南京國民政府推行的經濟政策,依據材料數據說明其施行的效果。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一些官員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擔任了監督、經理等職位”可知,以官方代表身份經營的近代工業是洋務企業,即洋務派創辦近代工業的影響,據“并在政府的鼓勵下充當了投資者”可知,個人身份投資的近代工業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即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據“先后有王韜、鄭觀應等人不斷鼓吹新的社會價值觀,對商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