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1句子節奏劃分 2【課標要求】 2【主要題型】 2【命題趨勢】 2 2考點文言文閱讀句子節奏劃分 3 3考法一文言文閱讀句子節奏劃分選擇題 3考法二文言文閱讀句子節奏劃分劃線題 9 14知識點一劃分節奏的方法 14知識點二節奏劃分注意事項 16 17【課標要求】2022版課標中對于文言文閱讀的考查,有如下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秀詩文。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優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自己的情感。閱讀古代詩文名篇,考查詞義理解、文言句子翻譯、文言斷句、文意理解、寫法探究等。【主要題型】全國各地中考文言文閱讀中句子節奏劃分主要有兩種題型,即:選擇題與劃線題。斷句是文言文閱讀理解題中的一種常考題型,一種是給幾句文言文,要求為其斷句,還有一種是劃分節奏,就是在一句之中斷開一兩處,便于閱讀停頓。不管是幾個句子中斷句(加標點),還是在句中斷句(劃分節奏),都是基于對內容的理解。因此,解答此類題,必須對所給句子中的基本單位——詞,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都要有所理解,同時還要對文言句式有認知。【命題趨勢】文言文閱讀題的考查方式和考點是相對穩定的。命題人通常會選擇淺易的敘事或史傳類文言文,一般不會選擇純粹論說類文本。盡管設題的方式不同,但試題一般都指向對文本理解能力的考查。句子的節奏劃分多數地區經常考查。各地出現了一些有新意的試題,形式靈活、內容有趣、指向明確,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據上下文語境推知信息的能力,還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構語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創設,任務驅動。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現實,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部分試題創設真實的情境,交給考生富有挑戰性的任務,能讓答題過程成為饒有興味的學習探究過程。考點文言文閱讀句子節奏劃分考法一文言文閱讀句子節奏劃分選擇題(2023·湖南岳陽)閱讀宋濂兩篇贈序的節選部分,完成下面小題。【文言文對比閱讀】【甲】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有刪改》)【乙】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②,會余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時,嘗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余齒益加耄矣,欲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蓬蒿沒③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④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余,余將不一愧而已也。(節選自宋濂《送天臺陳庭學序》,有刪改)【注釋】①照磨:掌管宗卷,錢榖的屬吏。②以例自免歸:依慣例自請免職。③沒(mò):高過。④試歸而求:試著歸家之后去尋找。文中畫波浪線處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B.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C.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D.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2023·湖南益陽)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言文對比閱讀】【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節選自《愚公移山》)【乙】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①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忽,輒以水沃面。往往饘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朱熹《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注釋】①再適: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③充:這里是吃的意思。④昃(zè):太陽偏西。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B.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C.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D.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2023·四川德陽)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小題【課外文言文閱讀】康熙七年①六月十七日戌刻②,地大震。余適客稷下③,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墻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余,雞鳴犬吠滿城中。逾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并忘其未衣也。后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某家樓臺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蒲松齡《地震》)注釋:①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②戌刻:晚七時至九時。③稷下:地名,現臨淄。鏈接文本: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后漢書·張衡傳》)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恰當的一項是(
)A.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B.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C.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D.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2023·山東青島)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小題【文言文對比閱讀】【甲】蔡義,河內人也。以明經①事大將軍幕府。家貧,常步行,資禮不逮②眾門下,好事者相合為義買犢車,令乘之,不用。久之,上詔求能為《詩》者,征義待詔,久不得見。義上疏曰:“臣山東草野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眾,然而不棄人倫者,竊以聞道于先師,自托于經術也。愿賜清閑之所,得盡精思于前。”上召見義,令說《詩》。上甚說之,擢③為光祿大夫、給事中,進授昭帝。數歲,拜為少府,遷御史大夫,代楊敞為丞相,封陽平侯。(取材于《漢書》)【乙】吳悌,字思誠,金溪人。嘉靖十一年進士。征授御史。嘗出京視兩淮鹽政,海溢,沒民舍,悌先賑之而后奏聞。按④河南,伊王典楧⑤驕橫,憚悌,遺書稱為友。悌報曰:“殿下,天子親藩,非悌所敢友。悌,天子憲臣,非殿下所得友。”伊王愈憚之。夏言⑥當國,與悌鄉里。悌嘗謁言,眾見言新服宮袍競前譽之悌卻立不進。言問其故,徐曰:“俟談畢,吾以政請。”言為之改容。(取材于《明史》)[注]①明經:通曉經書的解說。②逮:及,達到。③擢:選拔,提拔。④按:巡行,巡視。⑤典楧:明朝第七代伊王。⑥夏言:明朝政治家。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眾見言新服/宮袍競前/譽之悌卻立不進B.眾見言新服/宮袍競前譽之/悌卻立不進C.眾見言新服宮袍/競前譽之/悌卻立不進D.眾見言新服宮袍/競前譽之悌/卻立不進考法二文言文閱讀句子節奏劃分劃線題(2023·江蘇鹽城)班級開展“走近詩人劉禹錫”主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課外文言文閱讀】[材料一:詩人傳記]劉禹錫,字夢得。貞元九年擢①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入為監察御史。工文章,善五言詩。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錫以名重一時,與之交,叔文每稱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議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錫及柳宗元與議禁中,所言必從。叔文敗,坐貶連州刺史,未至,貶朗州司馬。地居西南夷,土風僻陋舉目殊俗無可與言者。禹錫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詠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還,宰相復欲置之郎署。而禹錫作《游玄都觀詠看花君子詩》,語涉譏刺,執政不悅,被貶為播州刺史,后易連州。去京師又十余年,連次數郡,又徙夔州刺史。禹錫晚年與少傅白居易友善,詩筆文章,時無在其右者。常唱和往來,夢得嘗為《西塞山懷古》等詩,江南文士稱為佳作,雖名位不達,公卿大僚多與之交,會昌二年七月卒,贈戶部尚書。(選自《新唐書》《舊唐書》,有刪改)[材料二:詩人作品]◎貶謫期間秋詞(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詞(其二)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②人狂。◎晚年生活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酬樂天詠老見示》)[注釋]①擢(zhuó):提拔,選拔。②嗾(sǒu):使。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土風僻陋舉目殊俗無可與言者(2023·山東德州)完成下面小題。【文言文對比閱讀】材料一: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悲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材料二:(董)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節選自《三國志·魏書·王朗傳》注引《魏略》)材料三:《書》曰:“好問則裕。”《禮》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江南有一權貴,讀誤本《蜀都賦》注,解“蹲鴟①,芋也”,乃為②“羊”字;人饋羊肉,答書云:“損惠③蹲鴟。”舉朝驚駭不解事義久后尋跡方知如此。(節選自《顏氏家訓·勉學》)【注】①蹲鴟:大芋頭,因其外形如鴟烏下蹲而得名。②為:同“偽”,虛假。③損惠:謝人饋禮物的敬辭。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只畫三處)舉朝驚駭不解事義久后尋跡方知如此。(2023·四川巴中)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言文對比閱讀】【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節選自《愚公移山》)【乙】蘇武者,故右將軍平陵侯蘇建子也。孝武皇帝時,以武為栘中監①使匈奴,是時匈奴使者數降漢,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當②。單于使貴人故漢人衛律說武,武不從,乃設以貴爵、重祿,終不聽。于是律絕不與飲食,武數日不降。又當盛暑,以旃③厚衣并束之日暴④,武心意愈堅,終不屈撓。稱曰:“臣事君,由⑤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守節不移,雖有斧錢湯鑊⑥之誅而不懼也,尊官顯位而不榮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歲竟不降下可謂守節臣矣。詩云:“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蘇武之謂也。(節選自班固《漢書》,有刪改)【注釋】①栘(yí)中監:漢初官名。②取當:取得相當的補償。③旃(zhān):同“氈”。④暴(pù):曬,后作“曝”。⑤由:同“猶”,像。⑥斧鉞(yuè)湯鑊(huò):指漢代兩種殘酷的刑罰。斧鉞,以大斧砍。湯鑊,把人放在沸水的鼎鑊中烹。用“/”給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武留十余歲竟不降下可謂守節臣矣(2023·遼寧阜新)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后面小題。【文言文對比閱讀】【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①王業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②于東,兵法乘勞③,此進趨之時也。(選自諸葛亮《后出師表》)【注釋】:①顧:考慮,顧慮。②務:致力。③乘勞:趁著疲勞。用“/”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知識點一劃分節奏的方法【考向分析】斷句是文言文閱讀理解題中的一種常考題型,一種是給幾句文言文,要求為其斷句,還有一種是劃分節奏,就是在一句之中斷開一兩處,便于閱讀停頓。不管是幾個句子中斷句(加標點),還是在句中斷句(劃分節奏),都是基于對內容的理解。因此,解答此類題,必須對所給句子中的基本單位——詞,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都要有所理解,同時還要對文言句式有認知。【方法提煉】文言文劃分節奏的10種方法一、主謂之間要停頓。如:一狼/洞其中。二、動詞與它所帶的賓語之間往往要停頓。如:忘/路之遠近。三、動詞與后面狀語(它的補語)間常常要停頓。如:駢死/于槽櫪之間。四、句中轉折連詞前一般要停頓。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五、前置狀語和主語之間稍加停頓。如:嘗/與人傭耕。六、有些議論、推斷、反問、總結等語氣句子,若前面有“顧、夫、蓋、其、且、至若”等詞領起,在該詞后面應稍加停頓。如:其/真無馬邪?七、句子中間成分省略處要停頓。如:問/(漁人)所從來。八、并列承接詞組前后兩部分之間要停頓。如:泉香/而酒洌。九、駢句排比句的朗讀節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七八個星/天外。兩三個雨/山前。十、古詞句一般還按音節劃分朗讀節奏。五言詩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節劃分。七言詩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節劃分。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沉舟/側畔/千帆/過,知識點二節奏劃分注意事項【考向分析】斷句,傳統稱之為“句讀”,斷句是文言文閱讀理解題中的一種常考題型,主要考查的是對文言句意停頓的判斷。斷句是正確理解和翻譯文言語句的基礎。【方法提煉】文言文閱讀句子奏劃分的九個注意事項1.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例:故人具雞黍。按"二一二"的節奏形式可以劃分為:故人╱具╱雞黍,也可按"二三"的節奏形式劃分為:故人╱具雞黍。2.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須讀斷例: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于是"是兩個單音詞,不得連讀,這句話的節奏應該劃分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誤讀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3.句首語氣詞之后要停頓例: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若夫"是句首語氣詞,朗讀時其后要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4.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須讀斷例:虞山王毅叔遠甫刻。"虞山"是山名,朗讀時其后要停頓,"王毅"是姓名,"叔遠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間朗讀時也要停頓,因此,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識,就很難正確劃分這句話的節奏。5."也"用在句中作語氣詞,其后應停頓例:余聞之也久。這句話應這樣劃分節奏:"余聞之也╱久"。如果誤將"也"看作是謂語前面的副詞狀語,就容易誤讀為"余聞之╱也久"。6.根據語法結構劃分節奏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是主語,"以"是謂語,"臣卑鄙"是賓語,"不"作"以"的狀語,故這句話的節奏可以這樣劃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這句話的語法結構,很容易誤讀為:先帝╱不╱以臣╱卑鄙。7.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四字駢句,應該兩句一頓,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根據文意確定停頓例: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不病",沒有生病的人。"以為功",即,以之為功,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根據文意,這句話的節奏可以劃分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而不能誤讀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9.劃分句子朗讀停頓時,必須優先照顧雙音節音步主謂之間一般可以有停頓,可當主語是單音節時,這條規律就會努力去服從雙音節標準音步的要求。(之所以說“努力去服從”,是因為仍然有一些單音節主語后面沒有獨立的單音節可供組合,只得成為單音步。)例: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第一》);我非/生而知之者。(《論語·述而第七》)有時古人在單音節主語之后加上助詞,湊成雙音節,也是為了照顧標準音步。考察一下句中連詞“而”字的停頓情況,也可以反映雙音節標準音步的優先權。一般情況下,停頓在“而”字之前。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第二》)可當“而”字前面是單音節時,就該停頓在“而”字之后了。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第一》)(2023·遼寧盤錦·模擬預測)閱讀選文,完成各題。【文言文對比閱讀】【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乙】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公將鼓之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C.寧以吾身代友人命皆以美于徐公D.賊既至,謂巨伯曰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2)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4.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1)選文甲中蘊含著一個人生準則,請你概括出來。聯系現實,談談你對這一準則的理解。(2)荀巨伯可稱為甲文中的“賢者”,請從甲文中找出一整句原文,加以證明。(2023·遼寧葫蘆島·一模)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文言文對比閱讀】【甲】舜發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乙】魯人燒積澤①。天北風火南倚恐燒國②。哀公懼,自將眾趣③救火。左右無人,盡逐獸而火不教,乃召問仲尼。仲尼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之所以無教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④之罪。”逐獸者比入禁⑤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選自《韓非子》)【注釋】①積澤:草木叢生的沼澤。②國:都城。③趣:同“促”,督促。④降北:投降敗北。⑤禁:禁區。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舜發于畎畝之中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自將眾趣救火C.盡逐獸而火不救
人不知而不慍D.入則無法家拂士
逐獸者比入禁之罪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7.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天北風火南倚恐燒國8.閱讀語段,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乙】文的事件。9.兩文同樣講到治國問題,【甲】文孟子主張治國要,【乙】文孔子建議當權者要。(2023·廣東茂名·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言文對比閱讀】【甲】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饒衛生健康職業學院《蒙古語標準音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外貿英語與實務考試試卷及答案
- 山東體育學院《大數據平臺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藝術設計與傳媒專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江蘇省東臺市第二聯盟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階段測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寧德市福鼎市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試題及答案
-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語言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南區2025年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合肥一模)數學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南部縣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暑假聯考語文試題含解析
- 銀級考試題目p43測試題
- 有限空間作業及應急物資清單
- 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案第一章:領悟人生真諦把握人生方向
- 61850報文解析-深瑞版-131016
- 0-6歲兒童隨訪表
- 江西新定額2017土建定額說明及解釋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訂版)-2018版(word文檔良心出品)
- 語文四年級下冊《失落的一角》繪本閱讀 課件(共61張PPT)
- 附件一∶ 教育部專家實地評估案頭必備材料
- 余甘果的栽培與加工工藝
- 中考英語雙向細目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