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學旅游人文文化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1頁
旅游文化學旅游人文文化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2頁
旅游文化學旅游人文文化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3頁
旅游文化學旅游人文文化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4頁
旅游文化學旅游人文文化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章旅游人文文化1/42本章學習目標領會人文旅游價值取向掌握我國古代建筑基本類型和結構特征了解中國飲食文化掌握與旅游相關文學藝術知識2/42引例河姆渡遺址與古代航海活動陳炎先生是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教授。當他考查了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遺址以后,斷言河姆渡先民早在7000年前,已能利用舟楫進行航海活動,到深海“東狩于海,獲大魚”了。他依據是,在河姆渡遺址出土有木槳和獨木舟殘骸,還有造船用先進工具石錛和大量鯨魚、鯊魚遺骸。3/424.1旅游人文文化價值觀旅游人文文化價值觀表現在四個方面,即追求藝術價值觀、重視文學價值觀、崇尚真實價值觀和崇尚歷史價值觀。4/424.1.1追求藝術價值觀藝術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是藝術家按照美規律創造出藝術形象,是對生活創造性地再現。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藝術,都遠比宗教、社會組織、政治制度等出現得早。我國數千年悠久歷史留下大量寶貴藝術遺產,這些偉大藝術創造是主要旅游資源,蘊涵著極大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藝術作品特點形象性審美性意境性5/424.1.2重視文學價值觀優美山水憑借文學作品名揚天下。“江山也要文人捧。”——郁達夫名家名作造就著名景觀。如蘇州楓橋、寒山寺,安徽滁縣醉翁亭,湖北黃州赤壁等。文學作品還使一些著名古建筑因歷代重修而傳承下來。如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等。傳頌千古文學名篇不但發掘了自然山水潛在美學價值,并賦予它新人文價值,從而使之更富于令人魂牽夢縈魅力。6/424.1.3崇尚真實價值觀真實性是旅游資源價值所在

嵩岳寺塔魅力正在于它是1400年前建筑。并非全部仿制品和重建物都沒有價值。我國許多古建筑就是靠重修、重建得以保留下來,但這種重建必須尊重歷史,盡可能保留其歷史風貌。嵩岳寺塔7/424.1.4崇尚歷史價值觀歷史古跡對游客吸引力,在于它深厚歷史文化積淀。

今天我們能夠創造新歷史,能夠發覺和發掘新旅游資源,但不能改變歷史。泰山8/424.2建筑文化

從保留很好古城鎮、古村寨來看,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是都坐落在背山面水、自然環境優越地方,總體布局有統一規劃,既方便居住生活,又能有效地防御洪澇災害,其選址和布局都有一定科學依據。

9/424.2.1城市、住宅和聚落人類第一次勞動大分工,使農業從畜牧業中分離出來,出現了固定居民點——聚落;第二次勞動大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聚落分化成以農業為主鄉村和以商業、手工業為主城市。城市和鄉村都以居民住宅為基本建筑單位。10/42住宅天然洞穴、構木為巢均是遠古人住宅方式。并由此發展為兩種不一樣居住文化——穴居和巢居。穴居文化代表是西安半坡遺址房屋建筑;巢居是上古南地民居常式,巢居文化代表是河姆渡遺址“干闌”式民居。

我國古代住宅基本布局:一個以堂為中心建筑群,有嚴格南北中軸線,前建影壁、門、塾,后建室房,左右兩側有廂房,再配以圍墻等,形成一個封閉性整體。《爾雅》有對“家”最早解釋,它指門屏以內堂室,前堂為廟,后堂為寢。廟是供奉祖先之處,寢為長輩臥息之處,東西廂房是晚輩居室,門兩側塾為家師所居。這么家庭住宅,使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符合中國古代宗法和禮教,也符合中國人審美觀念。11/42

明清時期四合院是由上古住宅布局基本模式發展而來。四合院平面布局呈正方形,主體建筑建在南北中軸線中部;兩側為從屬性建筑,左右對稱;四面有圍墻。四合院規模可大可小,大型者可向縱橫方向延伸,前后組成幾進院落,或者設東西跨院。北京王府是四合院中最豪華一個,不但裝飾華麗,而且將大門設在正南方中軸線上。

南方也有四合院,但形制略有不一樣。它也有中軸線,但房屋不一律追求朝南。因為日照較強烈,院子東西較長,多呈“凹”字形平面,即去掉南部一排房子,使院落向南敞開,方便通風,且圍以高墻,院內植樹以遮陽。中國民居,除了南北四合院以外,還有陜北窯洞,福建客家人土樓和云南傣族干欄樓等。12/42四合院布局圖13/42福建上坂村土樓14/42聚落原始聚落選址就注意了方便和安全原因,其平面布局已表達出樸素風水意識。與城市相比,鄉土建筑群保留了更多民間文化傳統,它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與自然環境關系更為親密、愈加融合。第二,建筑形態極具地域性、民族性特征。

15/42城市

早期城市功效是防御和商品交換。我國古代城市建設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是選址: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易守難攻。其次是防御設施:.普通京城要有三道城墻:宮城,皇城(或內城),外城(郭)。最終是總體規劃:主要建筑安排在南北中軸線中心,道路系統采取南北向為主方格網狀布置。為了適應各地不一樣條件,在處理方格網道路系統時也會因地制宜,這一點在南方城市中表現得更為顯著。16/424.2.2宮殿、壇廟和陵墓宮殿宮殿建筑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精華,也是帝王權力象征。我國現在保留最完好、最有代表性古代宮殿建筑是北京故宮。故宮整個建筑群按南北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其布局分外朝和內朝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內朝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是帝后寢宮,比三大殿略小,也依次列于中軸線上,東西兩側是供嬪妃們居住東六宮西六宮。17/42壇廟壇是在平地上建高臺,古代用于祭奠天地、社稷等自然神,也可用于會盟、誓師、封禪、拜相、拜將等。它最初只是簡單堆起土丘,后發展為土石建筑,并逐步成為豪華建筑群。廟是祭奠祖先建筑,帝王祭祖之廟稱太廟,貴族、士大夫及庶民祭祖之廟則稱家廟或祠堂。壇與廟在功效和意義上有所不一樣,但都是祭奠性建筑,因而合稱“壇廟”。北京天壇是壇廟建筑代表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瑰寶,是明清帝王祭天之所。其主要建筑為祈年殿和圜丘。太廟和社稷壇按照“左宗右社”制度分別坐落在紫禁城左右兩側。社稷壇為祭奠土地神和五谷神之所。現位于北京阜成門內大街歷代帝王廟是明、清兩代祭奠歷代帝王之所。對歷代明君和先哲圣賢祭奠表示了中華民族對那些為中華文明作出出色貢獻偉人景仰之情。18/42陵墓厚葬之風始于戰國,不但壘墳、植樹、隨葬各種寶器,甚至在地面建祭奠殿堂。唐宋以后帝陵多集中于一個或幾個墓區。位于北京昌平天壽山明十三陵是規模巨大、保留完好古代帝王陵寢。十三陵整體平面布局充分表達了“院落”式、“事死如事生”帝陵格調。長陵19/424.2.3宗教建筑與世界其它民族相比,中國宗教出現較晚,而君主集權思想以及“天”、“禮”、“孝”等觀念則很早就被確立,因而,中國建筑一直是以反應皇權宮殿建筑為主流,“神”只不過是襯托皇權一個工具而已。中國宗教建筑比民用建筑宏偉而瑰麗,相比代表皇權建筑,其只能處于隸屬地位。在都城,它沒有超出皇宮,在郡縣,它沒有超出王府和衙署。

20/42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包含佛寺、佛塔和佛窟,均源于印度,在傳入中土過程中逐步漢化。佛寺佛教寺院在印度稱“伽藍”,在中國則稱“寺”。“寺”原指官舍。永平十年(67年),應東漢朝廷邀請,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以白馬馱經來到東都洛陽,居住于鴻臚寺,第二年建起第一座以“寺”為名佛教建筑——白馬寺,這便是中國佛寺起源。我們今天看到佛教寺院通常包含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部分。大雄寶殿是佛寺主殿,普通供奉釋迦牟尼像,其左右是文殊、普賢,或迦葉、阿難,或藥師佛和阿彌陀佛。殿內東西兩側往往塑諸天或羅漢像。佛塔塔是佛教主要建筑物,它最初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舍利,以后,也供奉高僧舍利和佛經。在中國佛寺建筑中,塔即使離開了建筑群體中心位置,但其主要意義并未被忽略,其原有宗教意義與中國傳統建筑模式相結合,形成獨具中國特色建筑藝術。佛窟石窟有兩種形式:“禮拜窟”雕造佛像,供人瞻仰禮拜;“禪窟”供僧人居住修禪。北魏至隋唐是我國鑿窟鼎盛時期,唐代以后逐步降低。21/42道教建筑道教宮觀與佛寺相同,也是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建筑群。其平面布局有兩種形式:

一個是按中軸線前后遞進、左右均衡對稱展開傳統建筑形式,以全真派祖庭北京白云觀為代表;另一個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確定主要建筑位置,然后再圍繞八卦方位放射展開含有神秘色彩建筑形式,以江西省三清山三清宮為代表。道教單體建筑不那么宏大、豪華,色調也較為淡雅。但它在設計上考究因地制宜、巧作安排,而且重視各種藝術形式與建筑物綜合統一,尤其注意利用奇異地形地貌,充分表達出道家“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道教建筑裝飾,鮮明地反應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壽和羽化登仙思想。其對民俗文化影響十分深遠。22/424.2.4園林和風景建設

園林,在中國古籍里稱囿、苑、山莊等,歐美各國則稱之為公園、花園。其規模有大有小,內容有繁有簡,但都包含四種基本要素:土地、水體、植物、建筑。園林是一個藝術創造,它把四種要素組合成有機整體,給人以賞心悅目標享受,它格調是歷史條件、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積淀,各地域、各民族、各歷史時期園林格調都不相同。23/42中國園林悠久歷史最早園林是自然山水,供統治者專用漢武帝時擴建了秦始皇時期開始營建上林苑,在其中疊山造水,開人工造景之先。東漢時期,私人園林已經出現,魏晉南北朝私人園林興盛。私人園林規模雖小,但藝術性較高,是我國園林藝術代表。隋唐是我國園林全盛時期,隋代洛陽西苑,唐代長安大明宮、華清池、興慶宮都是著名皇家園林,當初還出現了我國第一座含有公共游覽性質大型園林——曲江池。北宋統治者沉湎聲色,為在東京修建園林,在蘇州專設“應奉局”,征集江浙一帶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元明清三代大力營造宮苑,使中國古典園林到達十分成熟境地,其中,明清園林保留下來較多。24/42自然山水型和寫意山水型自然山水型:表達自然美中國儒家主張天人合一,道家主張清靜無為,二者共同之處是對大自然尊崇,所以中國園林藝術表達是自然美、意境美。在總體布局上“山水為主,建筑是從”,疊山理水是造園主要伎倆。寫意山水型:表達意境美魏晉以后中國園林,從單純模擬自然發展到藝術加工,使每座園林都融入了主人思想感情。當代風景園林所利用藝術伎倆是借景15世紀,明朝計成在《園冶》中首次提出了借景概念,主張造園要巧于因借,即把有限范圍園林融入無限空間自然環境中,其中包含著人為環境和自然環境相融合整體觀念,這種觀念已被用于當代城市風景園林建設。25/424.3飲食文化

遍布于世界各地中餐館印證了中華飲食美譽,全國各地各具特色風味飲食是吸引游客一大動力,而中國飲食文化更是一份厚重歷史遺產。

26/424.3.1食文化

飲食成為一個文化,是在農業發展和人類定居之后。周秦兩漢時,已形成以漢族為主體中華民族飲食文化圈,飲食禮儀、飲食制度逐步完備。隋唐兩宋時期因為經濟發達,城市繁榮,使飲食文化得到深入發展。明清時期是中國飲食文化鼎盛期,其主要標志是八大菜系逐步形成。中國食文化地域流派

地方菜肴升華為菜系需要一定條件:首先是有經濟發達、城市繁榮、大量酒肆飯館、技藝高超專業廚師;其次是要有一批含有較高文化素養消費者,即美食家。所以“八大菜系”最早形成是川、魯、蘇、粵,以后又增加了閩、浙、湘、徽。27/42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鍋巴肉片、宮保雞丁、水煮肉片、魚香肉絲、麻婆豆腐、夫妻肺片、蒜泥白肉魯菜:咸鮮香滑,源遠流長。

膠東:繡球海參、紅燒干貝肚、芙蓉干貝、芙蓉蛤仁濟南:奶湯鯽魚、糖醋黃河鯉魚、鍋燒肘子、油爆雙脆蘇菜:清爽鮮嫩,味淡趨甜。

松鼠桂魚、清蒸鰣魚、西湖醋魚、清燴鱸片、水晶肴肉、揚州獅子頭粵菜:生猛海鮮,取材廣泛。

烤乳豬、白灼蝦、龍虎斗、太爺雞、香芋扣肉、五彩炒蛇絲、菊花龍虎鳳蛇羹28/42中國食文化特點重視食物美感。包含色、香、味、形、觸等,其中又以味為中心。中國烹調理論關鍵是“本味”與“變味”結合。烹調目標是除去食物原料中不好味道,但還要保持其本味,使食物味美適口。重視飲食養生,形成醫食同源觀念。與禮制緊密結合。聚餐時要正確排定座次,以表達尊卑長幼;進餐過程還要遵照禮要求,以表達文明風范。29/424.3.2酒文化在中國,酒不但是一個飲料,而且是喜慶、親情、友情載體,也是英雄氣概象征。酒能夠引發英雄行為,也能借以發泄對現實不滿。有時候,酒能激發人激情,成為文學創作動力。還能夠用于烹調和炮制中藥。所以,酒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關。中國酒按其香型分類。醬香型以茅臺為代表,酒體醇厚、回味悠長。濃香型以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為代表,香味濃郁、綿柔甘冽。清香型以汾酒為代表,清香純粹、諸味調和、余味爽凈。另外,桂林三花酒為米香型,湖南白沙液、湖北白云邊則為“濃頭醬尾”之混合香型。黃酒由糯米、粳米或黍米釀制,酒精度較低,除飲用外,還可用于烹調和炮制中藥。著名品牌有:紹興元紅酒、紹興善釀、丹陽封缸酒、即墨老酒等。30/4231/424.3.3茶文化中國是茶故鄉,種茶、制茶、飲茶都源于中國。唐人陸羽所寫《茶經》是我國第一部茶葉專著,對茶起源、歷史、栽培、采摘、烹制等作了詳細敘述,唐以后,陸羽被奉為“茶神”或“茶圣”。茶主要類別:綠茶: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黃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陽毛尖等。紅茶:安徽祁紅、云南滇紅、四川川紅、江西寧紅、湖南湖紅等。烏龍茶:安溪鐵觀音、大紅袍、肉桂、鳳凰水仙、凍頂烏龍茶等。32/424.4文學藝術文化文學藝術與旅游有著親密關系,有文學藝術相伴旅游活動品位更高。我國旅游文學豐富而多彩,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文化寶庫。33/424.4.1旅游文學中國旅游文學類別中國古代各種文體,幾乎都曾被用于旅游作品,包含詩詞、文賦、碑刻、楹聯、傳說乃至小說、戲劇等。詩詞:古代山水詩、花鳥詩、懷古詩、風物詩幾乎都與旅游活動相關。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王維、岑參,宋代詞人柳永、蘇軾、秦觀、辛棄疾、張孝祥都有寫景名篇傳世。游記:游記作為一個完備文體,出現在兩晉南北朝時期。酈道元《水經注》統計了我國一千多條水系源流及流經地域風土人情、歷史古跡、人物故事、神話傳說,它以優美文字描述了祖國秀麗山水,是游記文學名篇。《徐霞客游記》文筆清新流暢、文辭自然,寫景軒蕩起伏,栩栩如生,把游記文學帶入一個新發展時期。楹聯:楹聯是中國獨有文學體式,它與景觀互為依存、融為一體,有“錦上添花”藝術效果。34/42中國旅游文學特征思想性與知識性結合文人筆下錦繡山河不但激發讀者愛國主義熱情,也帶給人豐富知識。真實性與藝術性結合旅游文學用生動、洗練、文采飛揚文字描寫自然和人文景觀,帶給讀者美享受。關注現實和寄托理想中國文人善于借景生情、托物言志,所表示往往是對民生疾苦、國家興衰關心,對黑暗現實憎恨和對美好人間向往。35/424.4.2藝術與旅游文化我國數千年文明史上創造出全部藝術作品,都是今天旅游資源,包含建筑藝術、園林藝術、雕塑藝術、繪畫藝術、書法藝術以及含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戲劇、音樂和舞蹈藝術。36/42雕塑藝術雕塑藝術產生和發展雕塑藝術源于陶器、玉器、青銅器制作。南北朝時期,伴隨佛教傳輸,洞窟造像藝術風靡,其氣勢之大、數量之多、造型之精美令后人嘆為觀止。五代以后雕塑逐步追求精雕細琢,反應了雕塑藝術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樣改變,也反應了雕塑藝術走向成熟。雕塑藝術主要類型佛教造像:我國佛教造像包含石窟造像、山陵造像和殿堂造像。全國現存大型石窟不下百余處,寺廟佛像我國處處都有。建筑木雕:建筑木雕始于對部分構件裝飾加工,后逐步成為建筑中不可缺乏部分,它與庭院草木、室內陳設家俱相互映襯,表達了中國人特有文化精神與審美趣味。陵墓雕塑:陵墓雕塑包含殉葬陶俑和地面神道兩側石雕。秦始皇陵兵馬俑數量眾多,氣勢恢弘,唐關中十八陵、河南鞏縣宋陵和明十三陵都保留了數量較多陵墓石雕。37/42書畫藝術書法魯迅先生認為漢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這是書法藝術產生客觀條件晉代王羲之被后人譽為“書圣”,他《蘭亭集序》是書法珍品。唐代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懷素各領風騷。宋代書法四大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深受后人推崇。元代趙孟頫,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清代何紹基、包世臣及“揚州八怪”均成就卓著。繪畫西方畫重“形似”,中國畫求“神似”。這種神似,在人物是指人精神,在動物、花草樹木是指其形態特點和意趣,在山水風景是指其境界、立意。中國畫特點:利用“散點透視”;重視情景交融;結合詩書畫印。書畫藝術是主要旅游資源,因為:各種書畫展對海內外游客極具吸引力;條幅字畫是古代園林和建筑點睛之筆;宗教壁畫是寶貴藝術財富。38/42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是利用“散點透視”典范。39/42戲曲歌舞戲曲古典戲劇藝術在元明清時期到達高峰,元代雜劇、明清傳奇各領風騷。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