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歷史必修二重要學問考點總結學習歷史時常常留意前后聯系,同學們就能弄清楚歷史事務的來龍去脈,便于理解駕馭學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中學歷史必修二重要學問考點總結,盼望對你們有幫助!
中學歷史必修二重要學問考點總結
古代中國經濟的根本構造與特點
一、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興起是我國農業技術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目前發覺最早的鐵犁具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已在全國范圍普遍推廣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根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①原始社會:土地屬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員集體耕種,平均消費。
②奴隸社會(夏商周):土地歸國家全部,實行井田制。
開展過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廢除(戰國)。
瓦解緣由: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運用(生產力的開展)
③封建社會的土地全部制:
形成:戰國時期,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全部制。
三、小農經濟的含義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根本模式。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始終持續到中國近代。它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根本單位,農夫占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四、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根本特點:
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根本模式。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根本特點。
2、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狀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夫強求自給自足。
3、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開展根底上取得的。
4、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潔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開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開展的因素。
五、官營手工業(“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為止,始終占據著古代手工業主導地位。
2.定義:從漢武帝時期起,釀酒、煮鹽、冶鐵、鑄錢、煉銅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由政府壟斷。由工官負責生產軍用的兵器和裝備,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點:⑴官辦手工業代表了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頂峰;
⑵局限于為帝王貴族效勞,產品不流入市場;
⑶行業之間相互隔絕,新技術難以推廣;
⑷技術工藝的傳承也是封閉性的,往往導致失傳;
⑸匠戶沒有人身自由,他們的勞動締造性自然也受到緊要束縛。
六、列舉古代中國在冶煉、紡織、制瓷等手工業部門的主要成就。
冶煉:①青銅器鑄造夏商周-春秋(青銅時代)
數量多、種類齊、工藝精、造型生動
司母戊鼎
②冶煉生鐵和鋼獨創于春秋時期
春秋-塊煉鋼;杜詩(東漢)獨創水排,提高了生產效率
南北朝-灌鋼法
16世紀前,世界;大大推動生產開展
③燃料煤冶鐵——世界最早,漢代起先,北宋普遍
焦碳冶鐵——南宋末起先,明朝流行
紡織:①絲織-上古學會養蠶繅絲世界最早
西周絲織工藝突飛猛進,品種日益豐富,花色圖案精致
漢代絲綢遠銷歐洲,中國獲“絲國”稱號(絲綢之路)
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明清鼎盛時期蘇州、杭州
②棉織-宋末元初棉花向內地傳播,宋代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
元代黃道婆獨創腳踏三錠紡車
元明江蘇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
明后期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一些地區出現了具有必需規模的自由勞動力市場。
制瓷:新石器時代起先燒制陶器
商代燒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東漢晚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燒制出白瓷
隋唐陶瓷工藝臻于成熟,瓷窯遍布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制瓷業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人們不行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窯(青瓷)邢窯(白瓷)
宋代景德鎮成為“瓷都”,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
清代康熙年間,粉彩瓷器工藝的獨創又推動了生產技術的提高,粉彩瓷器燒制技術在雍正時期到達登峰造極的水平。
七、古代中國手工業開展的特點:
1、中國傳統社會長期存在農耕為主兼營副業的自給自足的手工業經濟。
2、從春秋戰國時期起先,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就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三種主要經營形態,代表中國古代手工業水平的那么是官營和專業的私營手工業生產。
3、在漫長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占有相當的比重。家庭手工業生產對于穩定小農經濟起到必需作用,但技術落后,生產分散,阻礙了市場發育。
八、有關市的開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業。
(2)漢代:進展集中貿易的“市”,有特地的管理機構,相當嚴格;
漢代:形成假設干全國性商業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3)六朝:出現草市,但也實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慢慢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
(5)宋代:“市”突破時空限制,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吏干脆監管。夜市、曉市都很興盛,還有定期廟會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飲食效勞設施也較完備;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華的商業區。
九、主要的商業城市與的商幫
1.先秦:商業城市起先興起
2.漢代: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以“市”為標記的全國商業中心形成
3.唐朝:長安、洛陽、廣陵(即后來揚州,當時號稱“雄富冠天下”)
4.宋代:汴京(開封)
5.明清:蘇州(“十萬煙火”,財產“甲于天下”)
商幫的出現(晉商、徽商勢力)
十、古代中國商業開展的特點:
1、中國人很早就學會經商,商業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斷地開展;農耕時代的中國商業和商人的命運,與政府的商業政策休戚相關。
2、春秋戰國時期,官府限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體看來,古代中國商業開展始終處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3、古代中國的商業開展促進了經濟的進步,商業繁盛促使了古代都會的大量興起。
十一、簡述古代中國執行“重農抑商”政策的根本史實,分析這一政策得以長期推行的緣由。
史實:1、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政策。
2、漢初:民生凋敝,商人卻囤積牟利。漢高祖嚴禁商人“衣絲乘車”和購置土地,并“重租稅以困辱之”
漢武帝時:實行均輸平準、鹽鐵官營、“算緡”、“告緡”等經濟措施,全面限制工商業。私營工商業者受到沉重打擊,再也無法與國家抗衡。
3、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有了某種松動。朝廷對海外貿易的鼓舞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實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時期:朝廷昧于商品經濟日益開展的大勢,照舊堅持抑商政策并實行閉關,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后面。
緣由:①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根底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又是古代確定性的生產部門,干脆關系國家興衰和人民生計
②穩固封建統治的須要,農業和小農經濟是國家賦稅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擔當者。
(經濟根底和上層建筑的關系)
十二、如何評價“重農抑商”政策對中國歷史開展的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是為了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根底,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慮。
2、但是,明清時期的抑商政策,不僅阻礙工商業開展,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而且強化了自然經濟,使之遲遲難以瓦解,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長期得不到正常發育,資本主義萌芽開展特殊緩慢。
3、“重農抑商”政策,雖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間商品經濟的開展,但它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后面。
從根本上說,“重農”是正確的,但不能把“農業”和“商業”長期放在對立面。
十三、明清為什么要實行“海禁”政策?如何評價“海禁”政策對中國歷史開展的影響?
海禁含義:明清王朝制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展貿易的政策稱為“海禁”。
緣由:①明初主要是擔憂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明朝的統治
②清初主要是為了應對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
③后來,清政府一方面為防范“外夷”侵擾,另一方面認為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需與外國溝通。
評價:消極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國日益脫離世界開展大勢,堵塞了給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和經濟開展供應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拓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動工業化的契機。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開展
1.自然經濟起先解體:
(1)過程:鴉片斗爭后,以英國為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商品輸出,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記著自然經濟起先解體。
(2)表現:A、農產品程度有了必需開展,并起先受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B、經營對華貿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買辦和買辦化的商人起先出現,貿易中心由廣州轉移到上海。
(3)中國社會經濟構造慢慢發生了重大變更,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開展供應了商品市場,大量農夫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開展供應了勞動力市場。
2、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曲折開展階段表
(1)產生
時間: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頭
緣由:a.列強入侵瓦解自然經濟。
b.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c.洋務運動的誘導。
影響:抵抗了列強的經濟侵略,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2)初步開展
時間:從甲午斗爭到一戰前
緣由:a.列強的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自然經濟。
b.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c.“實業救國”的推動。
影響: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氣起先登上歷史舞臺。
(3)短暫春天
時間:民國初期(一戰期間)(1912-1919)
緣由:a.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障礙。
b.“實業救國”的影響。
c.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d.一戰期間列強放松了經濟侵略。
影響:輕工業開展較快;涌現出一批的實業家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先奠定了階級根底。
(4)抗戰前夕的短暫開展
時間:國民統治前十年(1927-1936)
緣由:a.全國的根本統一。
b.國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經濟政策
c.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開展。
影響:開展顯著,民族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慢慢占主導地位。
(5)萎縮
時間:抗戰成功后(1945—1949)
緣由:a.美國的經濟掠奪。b.官僚資本的排擠。
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國統區的工業體系趨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頭
(2)地點:上海、廣東、天津東南沿海地區。
(3)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4)產生的途徑:一種是一局部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于近代工礦企業;另一種是局部手工工場起先接受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4、相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主要緣由)
(2)外商企業的刺激
(3)洋務運動的誘導
5.民國初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開展(短暫春天)
開展最快的民族工業:紡織業、面粉業等。
代表人物:張謇(狀元、實業家,創辦南通大生紗廠)、
特點:(1)開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區;②輕工業開展快速,重工業開展緩慢)
(2)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封建自然經濟始終在國民經濟中占確定優勢。)
(3)開展困難(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困難開展。)
6.影響中國資本主義開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缺乏;②誕生和開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開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④斗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亂。
有利因素:①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②清末至民國政府鼓舞興辦實業;③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④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
中國社會主義建立道路的探究
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過渡時期(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總路途和總任務:一化三改造(國家工業化,有步驟地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展社會主義改造。)
(2)特點:①時間的長期性。②社會主義改造和建立同時并舉。③“一化”為主體,“三改”為兩翼。
“三改”實質是變革生產關系,將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現為第一個五年準備(1953—1957)的實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過程: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A、形式:國家資本主義B、政策:和平贖買。
對農業、手工業改造:農業生產合作社與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形式。
(2)歷史意義:A、實現了生產資料全部制的深刻變革,標記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B、是中國歷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中共八大
A、時間:1956年
B、內容:(1)指出國內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后的生產力的沖突;(2)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任務就是集中力氣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C、意義:八大的路途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方針和設想富有締造性,是對我國自己的建立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究。
三、錯誤探究表現: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緣由:急于求成和片面強調經濟建立開展速度的思想指導。
影響:使“左”傾錯誤緊要泛濫開來,造成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破壞。
四、宏大的歷史性轉折
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
根本內容:(1)思想路途: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途。
(2)重點轉移: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立為中心,政治路途的撥亂反正。
(3)重要確定:改革開放。
歷史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起先了中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立為中心的歷史性轉變。以這次會議為起點,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正式開拓,宏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由此揭開序幕。
2.經濟體制改革
(1)起步:農村的經濟改革
主要內容: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作用:極大調動農夫踴躍性;推動城市改革。
(2)城市企業改革:原那么:政企分開、全部權和經營權適當分別。
意義:調動了企業各方面的踴躍性,企業有了競爭機制,增加了活力,經濟得到快速開展,效益顯著提高。
3.對外開放
(1)對外開放的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2)經濟特區有五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11018年)。
(3)11010年,上海浦東成為對外開放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記。
(4)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五.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立新階段
1.以1101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召開為標記,中國的改革開放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2.中共十四大:時間:11012年10月;
內容:確立了鄧小平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一、新航路的開拓
(1)緣由:干脆:土耳其擴張阻隔了傳統商路。
根本(經濟根源):資本主義經濟的萌生。
(2)最早探尋新航路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開拓的四位航海家:
①迪亞士最先到達好望角;②哥倫布發覺美洲新大陸;③達伽馬直通印度;④麥哲倫船隊作環球航行。
新航路的開拓的經過
時間航海家國籍支持國方向最終到達地
1487年迪亞士葡萄牙葡萄牙向東好望角
1497年達.伽馬葡萄牙葡萄牙印度
1492年哥倫布意大利西班牙向西美洲
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西班牙西班牙環球航行
(4)新航路的開拓對世界歷史產生了的影響
①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②使世界市場起先形成。
③使各地區和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④揭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
二、殖民擴張
1.荷蘭、英國的殖民擴張
(1)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海上馬車夫”。
(2)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塊殖民地是:弗吉尼亞。
(3)英荷斗爭的導火線:英國公布《航海條例》。(《航海條例》內容:但凡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需由英國船只載運)
(4)英法“七年斗爭”(1756——1763)
結果:英國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確立在印度優勢,成為海上霸主和的殖民帝國。
2.殖民國家的沖突和沖突
斗爭背景結果
1.英西斗爭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英國起先確立海上霸權
2.英荷斗爭西班牙衰落,荷蘭限制世界;英法崛起
3.英法斗爭英國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成為海上霸主和的殖民帝國。
3.殖民主義的罪惡
1.野蠻的掠奪
2.殘酷的屠殺
3.強盜的貿易:罪惡的三角貿易
對殖民國家而言
(1)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產,轉化為資本,歐洲資本主義開展。
(2)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系嚴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對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后。
(2)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開展和進步。
三、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界60年頭——19世紀中期)
1.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緣由:
(1)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2)條件:
①資金:通過國內圈地運動及海外的殖民擴張、黑奴貿易、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
②勞動力:圈地運動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農夫成為自由勞動力。
③技術: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根底
④市場: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已無法滿市場的須要。(干脆緣由)
2.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就
首先起先的領域:棉紡織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英國瓦特改良蒸氣機。
交通運輸業新的獨創有: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獨創了輪船;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獨創蒸汽機車(火車)。
3.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
(1)經濟上: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2)政治上:穩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使社會分裂成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由此促進工人運動的興起。
(3)生產方式上: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沖擊了當地的舊思想舊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進了科學教化事業的開展,也促進了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效備考的網絡規劃設計策略試題及答案
- 逐步深入健康管理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觀察思考2024年西醫臨床試題及答案
- 2025屆河北景縣梁集中學高三下期摸底考試物理試題試卷
-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一中2025年高考考前提分物理仿真卷含解析
- 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新舉措
- 2025年網紅直播項目合作計劃書
- 質量管理試題及答案
- 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創新路徑與實踐策略
- 2025年紡粘法非織造布生產線項目建議書
- 停車場鋪設建渣施工方案
- 常見疾病隨訪服務表-隨訪表
- 口腔科麻藥管理制度范本
- 房屋質量安全鑒定報告
- 在職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匯報ppt
- 第三章掃描電子顯微鏡【完整版】PPT
- 超強大:英語六級詞匯隨身帶隨時背
- 精創STC-9200使用說明書
- 幼兒園ppt課件小班科學:認識蠶豆
- 【消防監督管理】中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評審備考題庫大全-4簡答、論述題部分
- 河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