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八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0分)
1.歷史譜寫著歌曲,歌聲凝聚著歷史。有一首歌唱道:“讓我告訴世界,中國命運自己主宰:
讓我告訴未來,中國進行著接力賽……”。你知道中國人民“命運自己主宰”開始于()
A.三大戰役取得勝利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社會主義制度建D.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2.今年(2023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A.60周年B.58周年C.62周年D.72周年
3.廣大農民翻身做了主人,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生產勞動、建設美好家園的工作中。據統計,
1952年同1949年相比,糧食產量增長44.8%,棉花增長193%,油料增長64%。材料描述的
現象旨在說明()
A.生產關系變革對生產力的推動B.生產資料公有制得以確立
C.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地摧毀了D.農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4.1953年《人民日報》社論寫道:“工業化一一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
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辱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為此,新中國()
A.進行土地改革B.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C.抗美援朝D.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5.1954年3月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在討論憲法草案初稿的同時,還組織
各方面代表共8000多人進行討論。在憲法草案公布后的近三個月里,全國有1.5億人(占全
國人口的;)參加討論,提出118萬條意見。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A.體現了原則性和靈活性B.建成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C.明確了社會主義的目標D.獲得了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6.1956年底,在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毛澤東說:“手工業中很多好的東西不要搞掉
了,王麻子、張小泉的剪刀一萬年也不要搞掉。”這段材料說明:對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是
為了()
A.進一步發展生產力B.促進民主法治建設C.鞏固新生政權D.
推進土改運動
7.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A.新中國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C.土地改革完成D.人民公社成立
8.張藝謀的電影中具有歷史震撼力的是《活著》。電影中有一個場景:小孩找出他父親的鐵
皮包的箱子要交給街道干部用來煉鋼。這個場景發生在()
A.“文化大革命”期間B.“大躍進”時期
C.土地改革時期D.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期間
9.“1974-1976年間,由于“四人幫”的干擾破壞,全國大約損失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鋼
產量2800萬噸,財政收入400億元……”這則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個嚴重后果是
()
A.國民經濟遭受巨大損失B.經濟結構極不合理
C.文化教育事業遭到摧殘D.民主法制遭到踐踏
10.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轉折”
體現在()
A.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
B.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向農村
C.從“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從學習十月革命到自己探索革命道路
11.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說起,1984年青島電冰箱廠(海爾集團的前身)的狀況,”上班
八點鐘來,九點鐘走人,十點鐘時,隨便往大院里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由此可見,
當時的國有企業亟需()
A.提高員工的生產積極性B.縮減生產經營的規模
C.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D.獲得更多的政府撥款
12.《聯合早報》指出:“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
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
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逼渲?,“中國開始走向世界”是指()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B.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C.加入WTOD.提出“一帶一路”
13.歸納和整理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共十五大-開始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B.中共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C.中共十七大-確立科學發展觀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D.中共十八大-習近平當選為國家主席
14.下列不屬于“新發展理念”內容的是()
A.創新B.和諧C.綠色D.共享
15.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橋梁一一北盤江大橋,連接云南、貴州兩省少數民族聚居地;青藏鐵
路的修建連接了青海和西藏兩個地區。二者最深遠的影響是()
A.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B.改善交通條件
C.促進各地區人口流動D.促進經濟發展
16.某年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公布了這樣一對春聯,“上聯,二十四節氣,乾坤競秀。下聯,
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橫批,天人合一?!毙轮袊闪⒁詠?,我國為實現“五十六朵奇
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實行民主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②少數民族的發展問題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決。
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④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
“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
中國人來定。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
武力?!边@表明中國共產黨()
A.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B.武力統一成為大勢所趨
C.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D.譴責外部勢力干涉臺灣問題
18.周恩來曾在一次國際會議上發言:“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
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這次會議()
A.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友好關系
C.促成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D.引發了西方國家與中國建交高潮
19.某校九年級(一)班在設計板報內容時選取了以下幾個部分:“兩彈一星”與漫步太空、
雜交水稻與青蒿素、“雙百方針”、通信方式的變遷。符合這些內容的板報主題應該是()
A.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科技成果B.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C.建國后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的進步D.國防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20.建國以來,我國人民對于時間的掌握發生著變化,有這樣的說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
世陽)紀,看7網0年上代(導看航墻衛上星(實的施掛報鐘時),)8。0這年反代映看了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機),21
A.我國人民生活習慣變化B.科技發展促進生活的變化
C.我國的輕工業發展很快D.我國人民的消費觀念變化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60.0分)
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翻身】120世紀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農民歡天喜地,紛紛表示:過去頭頂地主
的天,腳踏地主的地,現在都成為我們的……分了地,出了氣,見了天。
材料二:【致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主要生產資料
仍歸集體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既發揮了集體統一經營的優勢,又調動
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材料三:【現代化】2022年10月
16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
告表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寫出相關的法律文獻。
(2)材料二中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旱在哪里進行嘗試?材料認為該制度的優越性是
什么?
(3)材料三中“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內容是什么?
(4)建國以來農村的發展變化給你的感悟是什么?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坦率地講,主權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F在時機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
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如果中國在1997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后還不把香港收
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都是李鴻章!
-《鄧小平文選》
材料二:
三^*上晚整20
’-二——“MIN」汁15Y,:中|他必,向m3瓦國
中英香襁權媾儀式在M"行兩門今天回宴了
SH”W“W叼工
?■.?1,,“?,:<■?71m?^??*iHitt^中■離OBU用■「1eU及RI僅式■■?6
SI圖2
材料三:30年前兩岸中國人選擇以對話代替對抗、以溝通化解分歧、以協商促進合作,達成
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識”,其核心要義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
謀求國家統一”。這一過程和內容均有明確的文件和文字記錄,任何人、任何勢力都否定不
了、歪曲不了。汪洋表示,“臺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
——汪洋在“九二共識”3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現在時機成熟了”的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材料二中兩幅圖片分別是哪一天的報紙。并簡述兩張報紙報道的事件
共同的歷史意義。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海峽兩岸“九二共識”遵循的原則是什么?你認為阻礙
兩岸關系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青少年應當如何維護國家統一?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2015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臨近除夕的一刻,中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全
體官兵向全國人民拜年。(如圖)“遼寧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
飛機的航空母艦。
(1)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的第一支海軍部隊是哪支?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
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
材料二:2015年12月31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
隊成立大會上的訓詞中指出:“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是黨中央和中
央軍委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戰略舉
措,必將成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載入人民軍隊史冊?!?/p>
(2)材料二中火箭軍的前身是哪支部隊?
(3)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此次軍隊改革增添了什么新型作戰力量?概括此次軍隊改革的
直接目的。
(4)在和平年代,我國為什么還要加強國防建設?
24.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美關系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
答問題。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杜魯門指使國務院聲稱:我們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認這個(中華
人民共和國)政府。1950年,美國宣布對中國實行全面禁運,嚴禁美國商界對華貿易。
-北師大版八年級歷史教材
(1)依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的對華外交政策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新中
國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歷史的事實早已告訴我們,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則齒寒,戶
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只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
切身利益密切地關聯著,是為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
-《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1950年11月
(2)依據材料二,指出“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的必要性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
概括中國進行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1971年,美國通訊社說,“這是美國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遭到的最慘重的失敗”“美
國政府人士感到吃驚”,“感到悲傷”。對此,美國政府極為惱火,卻又無可奈何。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依據材料三,寫出美國“最慘重的失敗”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材料四:(1972年訪問中國時)我走完梯級時決定伸出手,一邊向他(周恩來)走去。當我
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選自《尼克松回憶錄》
(4)材料四中“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是指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啟
中美關系新時代的美國總統是誰?
材料五:習近平指出,中美建交40多年來,兩國關系歷經風雨,取得了歷史性發展,為兩國
人民帶來了巨大利益,也為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歷史充分證明,合作是
雙方最好的選擇。
-人民網
(5)依據材料五中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中美關系是如何定位的?
答案和解析
I.【答案】B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歷史,從此站起來了,成為
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所以中國人民“命運自己主宰”開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成立的知識點,重點理解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2.【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標志著西藏和平解放。西藏
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所以2023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2周年,
D項正確,排除AB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西臧和平解放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時間及歷史意義。
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土地改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A.根據材料“廣大農民翻身做了主人,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生產勞動、建設美好家園的工作中”
及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開始,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區外,全國
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
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A項正確.
B.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農民土地所有制,并未確立公有制,排除B項;
C.“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地摧毀了”體現了土地革命的反封建色彩,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C項;
D.材料強調土地改革對農業生產的推動作用,不是強調農民地位的變化,排除D項。
4.【答案】B
【解析】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與時間不符,排除A項;
根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953年國家開始實施發展國
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的重點是發展重工業,1957年一五計劃的完成,標志著我國
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B項正確;
1953年7月,抗美援朝取得勝利,排除C項;1953年,周恩來總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
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題意實現工業化不符,排除D項。
故選:Bo
本題主要考查了一五計劃的實施以及意義,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一五計劃的實施以及意義。
5.【答案】D
【解析】從材料中的“組織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進行討論,提出5900多條意見”“有1.5
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4)參加討論,提出118萬多條意見”可以看出,新中國在制定《中華人民
共和國憲法》時充分發揚民主,獲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故D正確;A、B兩項說法在材料中沒
有體現,C項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內容,故排除。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第一屆全國人大和1954年憲法,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組織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
多人進行討論,提出5900多條意見”“有1.5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4)參加討論,提出118萬
多條意見”。
本題主要通過第一屆全國人大和1954年憲法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
知識等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
6.【答案】A
【解析】由材料“手工業中很多好的東西不要搞掉了”并結合所學可知,對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
是為了進一步發展生產力,要保護手工業中好的東西,A項符合題意;對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與
民主法治建設無關,排除B項;三大改造不屬于新中國鞏固政權的措施,排除C項;三大改造時
期土地改革早已結束,排除D項。
故選:Ao
本題考查三大改造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重點掌握三大改造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7.【答案】B
【解析】據所學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
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故選:Bo
本題考查了三大改造的意義。
三大改造是考查的重點,應識記三大改造的時間、內容、意義等。
8.【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全國上下為完成毛澤東制定的1958年鋼鐵
產量1070萬噸的指標,打出“以鋼為綱”的口號、全民大煉鋼鐵。但由于技術不合規格,煉出大
量的廢鐵,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所以題干材料中的場景“小孩找出他父親的鐵皮包的箱子要交給
街道干部用來煉鋼”應該發生在“大躍進”運動時期。
故選:B。
本題考查大躍進運動,結合所學即可解答。
本題考查大躍進運動,需要掌握、大躍進運動、全民大煉鋼鐵等。
9.【答案】A
【解析】據“1974-1976年間,由于“四人幫”的干擾破壞,全國大約損失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
鋼產量2800萬噸,財政收入400億元……”可知,這則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個嚴重后
果是國民經濟遭受巨大損失。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
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文化大革命嚴重阻礙我國社會主義
民主和法制的建設,國家政權遭到嚴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踐踏,國民經濟發展緩慢,人民
生活水平長期在低水平線上徘徊,基本沒有提高,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的差
距拉大。
故選:Ao
本題以材料信息為依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識點。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相關知識。
10.【答案】C
【解析】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全會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
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
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
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
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轉折”體現在從“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C
項正確;五四運動使中國革命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A項;井岡山革命根
據地的建立使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向農村,排除B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從
學習十月革命到自己探索革命道路,排除D項。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及影響的相
關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史實。
II.【答案】A
【解析】題干中給出的背景與給出這段話反映了在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職工缺乏積極性,
分配中平均主義現象嚴重,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由此可見,當時的國有企業亟需提高員工
的生產積極性。A是正確的選項;縮減生產經營的規模、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獲得更多的政
府撥款,不是當時的國有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排除BCD。
故選:A。
本題考查了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從以往的放權
讓利、政策調整進入到轉換機制、制度創新的階段。大批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推行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有益探索。
本題關鍵是抓住題干的主旨是國有企業改革,根據所學知識,對選項逐一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12.【答案】C
【解析】A.1972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排除。
B.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是“讓世界進入中國”,排除。
C.根據材料“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
第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
變世界了?!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標志著中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
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中國全面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符合題意。
D.提出“一帶一路”是“中國開始改變世界",排除。
故選:C。
本題考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記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間和影響,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13.【答案】B
【解析】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內容為中
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
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學發展觀被寫進黨章??茖W發展觀
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
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在中共十八
大上,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
勝利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選項
B符合題意。
故選:Bo
本題主要考查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的相關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
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的相關史實。
14.【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牢固樹立創新、協
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諧”不屬于“五大發展理念”內容,B項正確。ACD三
項是“五大發展理念”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ACD三項。
故選:Bo
本題主要考查了新發展理念,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我國的新發展理念。
15.【答案】A
【解析】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
遇。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深刻地影響了西藏地區的發展,填補了西藏鐵路交通的空白,
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西藏經濟快速增長,帶動了西部的開發和發展,所以
青藏鐵路與北盤江大橋所起作用相似,都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A是正確的選項;改善交通條件、
促進各地區人口流動和促進經濟發展都不是題干的主旨,B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Ao
題考查了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有利于促進東西部經濟、政治、文化的交流,促進西
部經濟的發展,縮小東西部的差距,實現東西部的優勢互補。
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選項,選出正確
答案。
16.【答案】C
【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為實現“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倍扇?/p>
的措施有:實行民主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故選:Co
本題以某年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公布的春聯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為實現“五十
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識記和應用能力。理解并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史實。
17.【答案】C
【解析】從材料中的“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決不承諾放棄
使用武力”等信息可以看出,無論使用和平手段還是武力手段,中國共產黨都會堅定不移地推進
祖國統一大業,故c正確;
材料沒有涉及“一國兩制”,故排除A;
武力統一是最后萬不得己的手段,不能說是大勢所趨,故排除B;
譴責外部勢力干涉臺灣問題與材料內容主旨不符,故排除D。
故選:Co
本題考查祖國統一大業,考生需要結合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史實來回答。
本題主要通過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
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
18.【答案】B
【解析】A.1954年的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排除A項。
B.根據所學知識,“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
異的……”發言出自萬隆會議,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第一次自己舉行的會議,周恩來在會議上提
出了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友好關系,B項正確。
C.此次會議是在1955年召開的,此時中美兩國還沒有進行外交往來,與建交時間距離較遠,排除
C項。
D.中美關系正常化引發了西方國家與中國建交高潮,排除D項。
故選:Bc
本題考查萬隆會議,識記萬隆會議相關知識。
本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狀況,解題的關鍵是熟記萬隆會議相關知識。
19.【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中“'兩彈一星’與漫步太空、雜交水稻與青蒿素”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
屬于建國后科技成就,根據材料中“雙百方針”及所學知識,這屬于建國后文化政策,根據材料
中“通信方式的變遷”及所學知識,這屬于建國后社會生活的變化,綜上所述,符合這些板報內
容的主題應當是“建國后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的進步”,故c正確;
材料中“雙百方針”屬于建國后文化政策,屬于文化領域,并不屬于科技領域,排除A;
材料中并未提及“改革開放”也沒有涉及到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排除B;
材料中“雙百方針”屬于文化鄰域、"通信方式的變遷”屬于社會生活方面,這兩個板報內容都
不屬于國防現代化建設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排除D。
故選:Co
本題考查中國現代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的發展。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現代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的發展,應掌握中國現代建設的具體成就。
20.【答案】A
【解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極大的提高,
衣、食、住、行、用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icu(監護病房)產業競爭格局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 新鄉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實驗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財務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省東莞市寮步鎮XX學校2024屆中考適應性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5年項目部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完整答案(必刷)
- 2024-2025企業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達標題】
- 2024-2025工廠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達標題
- 2025年廠里廠里安全培訓考試試題(新)
- 2024-2025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全套
- 2024-2025公司廠級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典型題】
- 重視修史的傳統
- GB/T 27689-2011無動力類游樂設施兒童滑梯
- GB/T 13793-2016直縫電焊鋼管
- GB/T 12221-2005金屬閥門結構長度
- 雕刻機等風險點告知牌
- 啟明星辰安全網關usg界面操作手冊
- 音樂課件-《渴望春天》
- EPC總承包項目管理作業指導書(含流程圖)
- 可燃氣體報警儀檢驗記錄
- 初中綜合實踐課程標準
- 調頻發射機項目建議書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