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
i.京杭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后人認為“隋氏作之雖勞,后代實受其利”。大運河“利”在()
A.促進了隋的統一B.提高隋的行政效率C.加強了南北交流D.防御少數民
族侵擾
2.《貞觀政要》記載:“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
則富矣。”貞觀時期,體現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A.制定法律,減省刑罰B.輕徭薄賦,發展農業
C.勤于政事,虛心納諫D.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3.文物是認識歷史的重要載體。“唐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見圖)讓我們認識到唐朝
()
A.社會風氣開放
B.科學技術發達
C.中外交流頻繁
D.商業貿易繁榮
4.某同學在整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專題學習資料時,提煉出“天竺”、“《大唐西域記》”關鍵詞,
他研究的可能是()
A.鑒真東渡B.玄奘西行C.文成公主D.唐與新羅
5.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故有“詩史”之稱。如圖的兩首詩反映了唐朝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
其轉折點是()
憶昔(節選)垂老別(節選)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臧萬家室。萬國盡任戍,烽火被岡巒。
稻米流脂兼米白,公私倉廉俱豐實。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A.八王之亂B.安史之亂C.黃巢起義D.藩鎮割據
6.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如陸游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間,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的著述,這主
要得益于()
A.宋詞成為主要的文學形式B.都市生活的繁華
C.唐宋之際的文學作品豐富D.發明活字印刷術
7.北宋建立后推出系列管理新規:中央機構要職由文人出任;地方知州派文布文擔任;國家軍事大權由文
臣掌管;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這樣的政管()
①有利于社會的安定
②導致重文輕武風氣形成
③增強了軍隊戰斗力
④使北宋的皇權大大加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國史大綱》中記載:“此后宋遼遂為兄弟國,宋歲輸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自是兩國不交兵一百
二十年”。這些記載說明澧淵之盟()
A.徹底消除了宋遼之間的隔閡B.加重了南宋人民負擔
C.使宋遼長期保持著和平局面D.使北宋迅速走向滅亡
9.如圖為“北宋中期后南北方上繳賦稅比例圖”,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
①北方人口的南遷如地以
②南方社會相對安定Q徵裝二
③優良品種的培育
④玉米、甘薯等的引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夢粱錄》卷十三記載南宋首都臨安“萬物所聚,諸行百市”,“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
是,即無虛空之屋”。材料反映了南宋都城()
A.農業的發展B.手工業的興旺C.商業的繁榮D.市民生活豐富
11.比較、歸納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隋朝和元朝的相同點包括()
①結束分裂,實現統一
②少數民族政權,定都長安
③創立新制,后世沿用
④爆發農民起義,暴政而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許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單位,逐漸形成一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
統一體。材料認為,中國疆域最終奠定主要得益于()
A.中央集權制度的連續不斷B.多民族的交融與統一
C.歷代政府合宜的民族政策D.復雜地理環境的影響
13.如圖所示是宋元時期的政權更替,從圖中可以看出,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A.經濟重心的南移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C.繁榮與開放D.由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
14.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標志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的是()
A.元設澎湖巡檢司B.鄭成功設置府縣C.清朝設置臺灣府D,清朝在臺灣建省
15.“中國人對海洋的探索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漢唐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形成,到元朝時,海上貿易空
前活躍,它們為明代早期的對外交流奠定了基礎,最終產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跡。”材料中的“奇
跡”是指()
A.張騫通西域B.鑒真六東渡C.玄奘西游D.鄭和下西洋
16.記載了各地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和經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是()
A.《天工開物》B.《本草綱目》C.《農政全書》D.《夢溪筆談》
17.如圖年代尺呈現了歷代政府對新疆管轄的歷史脈絡,這些措施有利于()
iSRHM設置安平走大小和卜
薜護府牝岸軍護席元中
河漢
*元M期清陀用叫M
①加強新疆與中央政府的聯系
②保持西北地區的社會秩序穩定
③促進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流
④解決中俄兩國東段的邊界問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明朝鼎盛時期全國人口達到1億多,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順治十八年,全國耕地面積549萬
余頃,到乾隆三十一年,全國耕地面積達到741萬余頃。這反映了清前期()
A.社會經濟迅速發展B.商品經濟十分活躍
C.實行閉關鎖國政策D.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19.明清時期,糧食、食鹽、布匹等民生用品,已經成為長途販運的主要商品,在全國各地還出現許多“票
號”,以便于貨幣流通。下列各項最適合佐證這一說法的是()
A.市舶司的設置B.商幫的興起C.驛站的建設D.十三行的設立
20.歷史高我們很近,我們可以從文物中感受歷史演進的脈搏。如圖文物向我們訴說著
()
A.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權I
B.清政府對西藏進行有效管轄
C.清軍穩定了西藏的局勢
D.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
21.農業在封建統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無論在大唐盛世還是康乾盛世,農業的發展都有賴于()
①擴大對外開放
②統治者的重視
③興修水利工程
④改進生產技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中國古代戲曲藝術內容豐富多彩,深受大眾的喜愛。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竇娥冤》是昆曲的代表作B.雜劇是綜合性藝術,形成于明清時期
C.清代中期昆曲藝術達到頂峰D.京劇是在徽調基礎上創造改進形成的
23.傳統節日有悠久的歷史,人們會以特殊的形式來紀念不同的節日。《龍舟盛會圖》
(見圖)描繪了()
A.春節
B.清明節
C.端午節
D.中秋節
24.黑火藥最早的記載見于唐代的煉丹著作,到北宋時,政府開始組織有關火藥與火器的大規模生產,但官
方作坊要求工匠嚴禁外傳制作方法,特別是流向遼國。據此可知()
A.唐朝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B.北宋時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
C.宋遼之間的關系促進科技發展D.火藥西傳推動了歐洲的變革
25.每一座城市的特色,都凝結著文明的成就。下列城市特色描述正確的是()
A.亞洲硅谷——巴西利亞B.文化藝術之都一一巴黎
C.汽車之城---班加羅爾D.城市規劃典范----蔚山
26.制度說史,梳理政治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
,唐代制度,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拔人
S■--
TJtlV才,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
分化?口行兩種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后一千年的
穩固基礎。
——錢穆《國史新論》
?■*****
中國人代政治制度演變圖
(1)寫出唐代“這兩種制度”的名稱。
材料二: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載,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
以的。……這兩千年,在政治上,當然有很多很可寶貴的經驗,但也有很多的流弊。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結合所學,說說明清時期“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載”帶來的影響。
(2)根據以上材料概括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
27.圖像敘史,共探中外交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以圖說史】
(1)為圖二附
上標題,并描
述圖一圖二共
同反映的歷史
現象。
困一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辨圖圖二
【以圖釋史】
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
和文化繁盛期。
(2)從圖三至
一一(美)墨菲《亞洲史》
圖六中選擇兩
幅圖片,證明
宋朝是“最令
人激動的時
代”。
圖三北宋紙幣圖四《三國志通圖五南宋橋圖六契丹
銅版拓片俗演義》書影羅盤陶俑貨幣
【以圖繪史】
(3)繪制思維導圖,總結宋元時期中外交流繁盛的原因。(要求條理清晰,表述簡潔,可選用推薦的
思維導圖形式,也可自行創作)
弋一
政治因案一
宋元酎M中\_
推薦思維與圖形式.:宋元時期中外
?濟因素——外交犍US,②
交流繁盛的原囚的原因I-
其它囚案一
圖七思維導圖示例(I)田八思維導圖示例(2)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根據“隋氏作之雖勞,后代實受其利”可知,材料反映了隋朝開通大運河的積極作用;隋朝為了
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開始開鑿大運河。自605年起,隋煬帝下令陸續開鑿了一條貫
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長2700多千米。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
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故C符合題意;589年隋朝完成統一,大運河開鑿于605年,不符合題意,
排除A;提高隋的行政效率和防御少數民族侵擾與大運河開通的積極影響不符,排除BD。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大運河開通的積極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隋朝大運河開通的積極影響。
2.【答案】B
【解析】《貞觀政要》記載:“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今省徭賦,不奪其時,使比屋之人,恣其耕
稼,此則富矣。”貞觀時期,體現上述思想的措施是輕徭薄賦,發展農業。唐太宗在位時期,注意減輕人
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故選:B?
本題考查貞觀之治,知道唐太宗在位時期,注意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本題考查貞觀之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答案】A
【解析】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動。故A符合題
意;“唐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見圖)讓我們認識到唐朝社會風氣開放,不能認識到唐朝科學技術發達、
中外交流頻繁、商業貿易繁榮,排除BCD。
故選:A。
本題考查唐朝的社會風氣,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唐朝的社會風氣,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唐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見圖)
讓我們認識到唐朝社會風氣開放。
4.【答案】B
【解析】A.鑒真東渡日本,排除A。
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貞觀年間,為了求取佛經精義,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
奘用大約17年的時間遍游各地,尋師訪友,研習佛法,在他晚年的時候,他的弟子根據他的口述寫成《大
唐西域記》,把印度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介紹到中國,是研究7世紀中亞和南亞各國,特別是
研究印度歷史地理的珍貴文獻,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B符合題意。
C.文成公主入藏,屬于民族問題,排除C。
D.唐朝進口物產,新羅占首位,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唐朝的對外交往,重點掌握玄奘西游天竺相關史實。
本題考查了玄奘西游天竺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5.【答案】B
【解析】開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廷日趨腐敗。社會上的各種矛盾尖銳,邊疆形勢
也日趨緊張。各地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勢力膨脹。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
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
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叛軍從河北大舉南下,先后攻占東都洛陽,又攻下潼關,逼近長安,唐玄
宗倉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被擁立為帝,即唐肅宗。唐朝將鎮守西北地區的精兵悉數內調,并
在北方少數民族的援助下,反擊叛軍。安史叛軍接連內亂,最終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
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
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由“《憶惜》到《垂老別》”唐朝轉折點是安史
之亂。
故選:B(.
本題考查安史之亂及影響。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
亂”
本題考查安史之亂和唐朝的衰亡,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答案】D
【解析】A.材料并不是強調宋詞成為主要的文學形式,不符合題意,排除A。
B.材料未涉及南宋時期都市生活繁榮的信息,排除B。
C.“唐宋之際的文學作品豐富”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
D.據材料“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如陸游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間,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的著
述”及所學可知,北宋時期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為書籍的刊印提供了有利條件,故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相關
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7.【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這表明北宋實行重文輕武政策。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的弊
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
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武
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這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嚴重束縛了
統軍的指揮權,導致重文輕武風氣形成,使北宋的皇權大大加強,①②④符合題意;③錯誤,不利于軍隊
作戰能力的增強。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了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等知識,重點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了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8.【答案】C
【解析】據“此后宋遼遂為兄弟國,宋歲輸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自是兩國不交兵一百二十年”可知,
這些記載說明漫淵之盟使宋遼長期保持著和平局面,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從長遠看有利于國家
的發展和統一,B項正確;“徹底消除”說法絕對,排除A項;漫淵之盟訂立于遼與北宋之間,排除B項;
“使北宋迅速走向滅亡”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D項。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漫淵之盟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澧淵之盟的相關史實。
9.【答案】A
【解析】由“北宋中期后南北方上繳賦稅比例圖”可知,北宋中期南方經濟得到較大發展。結合所學知識,
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使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
過北方,①正確;宋朝建立后,宋太祖和他的后繼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統一方針,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
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社會逐漸安定,②正確;南方農民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從而大大提
高了水稻的產量,③正確。綜上,A項正確;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產糧食作物,明代從國外引進,
清代不斷推廣種植,④錯誤,排除BCD項。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需要考生掌握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及表現。
本題主要考查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南宋首都“萬物所聚,諸行百市”,“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
之屋”可知,描述了宋代臨安的商業更加繁榮,突破了唐朝商業區僅限于市的范圍;商業貿易的興盛可以
促進生產的發展,豐富和方便人們的生活。
故選:Co
本題考查了宋代社會生活,依據課本知識分析問題要求選擇即可。
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宋代社會生活,運用所學,準確作答。
11.【答案】c
【解析】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統一,創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被后世沿用,隋煬帝
實行暴政,導致農民起義爆發,隋朝滅亡;元朝結束了遼宋夏金的分裂局面,完成統一,創立行省制度,
行省的設置被后世沿用,元朝末年,農民起義爆發,最終導致元朝滅亡。故c符合題意;隋朝不是少數民
族政權,②說法錯誤,排除含有②的ABD。
故選:Co
本題考查隋朝和元朝的相同點,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隋朝和元朝的相同點,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隋朝不是少數民族政權。
12.【答案】B
【解析】從材料中的“許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單位,逐漸形成一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統一體”
可以得出,中國疆域最終奠定主要得益于多民族的交融與統一,故B正確。A、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排
除。材料強調的是民族交融,而不是政府的政策,故排除C。
故選:B。
本題考查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許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單位,逐漸形
成一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統一體”。
本題是中檔題,主要通過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
運用知識等能力和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素養。
13.【答案】D
【解析】觀察圖片可知,宋朝時民族政權并立。蒙古人陸續消滅割據政權,結束分裂局面,忽必烈在位時
實現了民族政權的統一,所以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
故選:D。
本題以宋元時期的政權更替圖為切入點,考查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
注意對圖片的解讀,識記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
14.【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這是歷
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故A符合題意;鄭成功設置府縣、清朝設置臺灣府和
清朝在臺灣建省都是符合臺灣地區的史實,但與“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不符,排
除BCD。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加強臺灣地區管理的措施,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元朝加強臺灣地區管理的措施。
15.【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中國人對海洋的探索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它們為明代早期的對外交流奠定了基礎,
最終產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跡”可知,材料中的“奇跡”是指鄭和下西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
岸。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
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
了偉大貢獻。D符合題意,ABC與題干時間不符。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鄭和下西洋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為明代早期的對外交流奠定了基礎,最終產生了世
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跡”。
本題主要考查了鄭和下西洋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6.【答案】A
【解析】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
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天工開物》的歷史地位的相關史實。掌握明朝三部科學著作的作者、內容及歷史地位。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天工開物》的歷史地位的相關史實。
17.【答案】A
【解析】為了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理,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唐朝設置安西都戶府和北庭都護府,康熙忖
期,平定準喝爾叛亂。1759年,乾隆帝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
的整個新疆地區,負責管理新疆地區的事務,設置哨所,駐扎軍隊,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轄;有利于維護
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促進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流。①②③正確,A符合題意。解決中俄兩國東段的邊界問
題的是1689年《尼布楚條約》,規定黑龍江、烏蘇里江在內的大片領土都是中國領土,④不符合題意,排
除BCD。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把握相關歷史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歷代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
18.【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清朝乾隆時期全國的人口和耕地面積都大大增加,這體現了社會經濟的迅速
發展,A項正確;.清朝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商品經濟并不是十分活躍,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閉關鎖國
政策和君主專制的強化,排除CD項。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朝前期經濟發展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朝前期經濟發展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9.【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明清時期,糧食、食鹽、布匹等民生用品,已經成為長途販運的主要商品,在全國各
地還出現許多‘票號',以便于貨幣流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商幫的出現為長途運輸提供了
可能,C項正確;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排除A項;元朝時期,驛站的建設,使元朝交通發達,
排除C項;廣州十三行負責管理進出口貿易,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了明清時期經濟發展,重點掌握商幫的興起等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了明清時期經濟發展,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0.【答案】B
【解析】A.元朝設立宣政院專門管理吐蕃,是中央政權正式對西藏管轄的開始,排除A。
B.順治帝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有利于清
政府對西藏進行有效管轄,B符合題意。
C.題干體現的是冊封制度,體現不出清軍穩定了西藏的局勢,排除C。
D.題干體現的是冊封制度,體現不出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清朝對西藏的管轄,識記清朝對西藏的管轄相關知識。
本題理解分析能力,考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記清朝對西藏的管轄相關知識。
21.【答案】D
【解析】農業在封建統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無論在大唐盛世還是康乾盛世,農業的發展都有賴于統治者的
重視、興修水利工程、改進生產技術。統治者的重視表現在實行輕徭薄賦、鼓勵墾荒等,興修水利工程便
于灌溉,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故D符合題意:擴大對外開放與農業發展無關,排除含有①的ABCo
故選:D。
本題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擴大對
外開放與農業發展無關。
22.【答案】D
【解析】京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被譽為“國粹”。京劇是在徽調基礎
上吸收昆曲、秦腔、京調、漢調等地方戲的基礎上加以創造和改進而形成的。在道光年間出現形成一個新
的劇種“皮黃戲”。皮黃戲博采其他劇種的優點,又帶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稱為“京戲”或“京劇”。
故D符合題意;《竇娥冤》是元曲的代表作,排除A;雜劇是綜合性藝術,元雜劇出現于宋朝末年,元雜
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戲曲藝術的成熟,排除B;昆曲在明代萬歷末期表演藝術日趨成熟,成為一個全國
性的劇種,到清代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達頂峰,清朝中期以后,逐漸走向衰落,故排除C。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的戲曲藝術成就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中國古代的戲曲藝術成就等知識。
23.【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龍舟盛會”及所學知識可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
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C項正確;宋朝時,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
傳統節日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節日的習俗,如春節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清明節掃墓,中秋節的
吃月餅、賞月等,一直流傳至今,排除ABD項。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只有理解題意,才能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才能做出正確選擇。
24.【答案】A
【解析】A.據材料“黑火藥最早的記載見于唐代的煉丹著作”可知,唐代煉丹著作中記載了黑火藥的內容,
說明唐朝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故A正確。
B.結合所學可知,唐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項目管理關鍵指標設計的考點試題及答案
- 玻璃制品安全生產與應急預案考核試卷
- 生物農藥在病蟲害防治中的綜合評價考核試卷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心理準備試題及答案
- 磷肥工藝優化與節能減排考核試卷
- 2025年【金屬非金屬礦山支柱】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機械加工中的智能供應鏈管理考核試卷
- 油田投球機安裝施工方案
- 復述上面已經提到的主題以下是新的個主題名稱考核試卷
- 園藝師參與科研項目的必要性試題及答案
- 婚禮執事單模板
- 《紅色旅游線路設計》
- DB4102-T 025-2021海綿城市建設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高清現行)
- 冷鏈產品運輸記錄表
- 導線的連接精品課件
- 二年級美術下冊課件-第14課 蟲蟲蟲(一)2-蘇少版(共22張PPT)
- 兒童保健學課件:緒論
- 中小學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崗位責任清單
- 論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 開題報告
- 濃縮機的選擇與計算
- 滬教版六年級下冊單詞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