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病蟲害防治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1頁
小麥病蟲害防治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2頁
小麥病蟲害防治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3頁
小麥病蟲害防治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4頁
小麥病蟲害防治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項目背景 1一、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1二、小麥病蟲害的防治現狀及對策 10三、小麥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概況 15四、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分析 16五、植保無人機在小麥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20第二節項目需求分析 33一、項目說明 33二、項目背景 33三、招標內容及要求 33第一節項目背景一、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我國人口數量占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小麥是我國三大農作物之一,其是否穩定發展直接關乎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因此,國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十分注重小麥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此促進小麥產量的進一步提高,不僅可以穩定解決糧食問題,還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提高當地農業工作者的收入。(一)小麥種植背景我國小麥種植時間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先小麥種植源于長江流域,后來人們發現小麥的氣候適應能力強,逐漸向我國南北方同時發展。因為小麥與水稻的生長時間截然不同可以實現秋季收稻谷中種麥,夏季收麥插秧的農業運作模式。因此我國古代的人民在長期經驗摸索條件下,開創出許多合適的農用工具。目前為止,小麥的種植分布比較廣泛,包括東北地區、北方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以及華中和華東地區。因為地方區域不同,相應的氣候條件也就不同,所以小麥的防治措施在不同的區域就有些不同。下面對具體種植以及病蟲害防治做出簡要分析。(二)小麥栽培技術1.播種技術要想提高小麥的產量需要選擇合理的播種技術,對于播種工作者來說需要搞清三點要素即小麥的播種時間、播種深度以及播種密度。首先對于播種時間來講,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要求,應該基于品種的選擇、氣候條件的變化、當地土壤條件選取合適的播種時間。如果時間過早則會造成麥苗過早枯萎,如果播種時間過晚則會更容易發生病蟲害。其次是播種深度,主要影響小麥的出苗率,因為播種深度直接影響著小麥種子的生長條件,播種較淺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氣候干旱,導致種子吸收不到水分,進而誘發缺苗的現象發生,播種土層較深可能幼苗不能突破土層。最后播種密度則會影響小麥營養吸收情況。因此播種技術對于小麥生長至關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小麥的種植與其他小麥一樣需要充足的水分最為發芽基礎條件,所以工作人員需要選擇氣候潮濕而又溫暖的時候下種,促進麥苗整齊。2.田間管理在種子播種進土地之后就進入田間管理階段,此時田間工作人員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查苗,由于此時距離第一批小麥出苗的時間不長,及時補苗不影響小麥最終的產量,因此工作人員需要細心不放過一次機會。在查苗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弱苗現象發生,對于此現象應該先簡單觀察一下周圍的幼苗的情況,然后對弱苗進行合理施肥,最后隔段時間繼續觀察,找到弱苗的原因。另外,還需要合理控制小麥的生長周期,保證不同時期小麥都可以有充足的營養供應,以此促進小麥健康生長。(三)小麥病蟲害的防治1.化學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措施只要體現在農藥的使用上,在具體的小麥種植過程中,將種子浸泡在配置好的殺蟲劑和殺菌劑的農藥中,并加以攪拌進行浸種,可以有效起到病蟲害的防治。此外,化學方法雖然可以較為有效地防治病蟲害,但是在實際操作時應仔細閱讀藥劑使用說明書,以免使用不規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外,在除草方面需要根據田地里不同的雜草選取合適的藥劑,以便于在對人體傷害最小的前提下,達到最佳的除草效果。與此同時,噴灑藥物時刻注意噴嘴的變化,防治器材問題造成漏噴的情況發生,并在農藥使用結束時及時清理農業用具,養成良好農藥噴灑習慣。針對以上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化學藥劑多少都有一些危害,因此工作人員在配置藥劑以及噴灑藥物時注意穿戴防護服,對于剩余的藥劑妥善放置在陰涼處,而且廢棄的藥劑容器不能隨意放到河流等流動性強的地方,防止造成更大的環境污染。2.物理防治措施不同于化學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更多集中在除草階段,利用一些人力物力做一些基礎防治措施。在麥田種植區域,田間的雜草會與麥苗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從而降低小麥的生長質量以及生長速度。因此需要人為除草幫助麥苗充分吸收養分。此外,人為除草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清理田間的雜物,因為雜物可能滋生出一些有害菌,造成有害菌大量滋生的情況。而及時清理雜物可以保證麥田里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以及水源補給,給予小麥適合的生長環境。另外物理防治相對于化學防治效率較慢,因此物理防治更多用于小規模田地的種植,但是其效果較為明顯,沒有對人體以及環境造成傷害,隨著科學持續發展,物理防治會出現更多使用的生產工具,促進小麥病蟲害體系全方面發展。3.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更多建立在生物食物鏈上,對于一些對小麥有傷害的害蟲放入一些害蟲的天敵進而幫助人們消除害蟲。例如:常見的害蟲為蚜蟲,于是工作人員選擇放入草蛉等有益蟲消滅有害蟲。雖然生物防治措施可以沒有污染高效地進行防治,但是有些地區的生物防治技術不成熟,沒有研究清楚后加入生物的食物結構,也沒有考慮清楚當地的生物容納量,如果生物防治開展時沒有足夠調查,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采用生物防治技術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調查生物特性??偠灾?,小麥是我國重要糧食之一,如果提高產量關乎地區的糧食安全問題,因此小麥種植人員需要根據時令的變化,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保證小麥的健康生長,并在此基礎上做到科學播種、選擇良種以及科學田間管理,提升小麥的產量,促進農業發展。(四)小麥中后期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1.中后期(拔節后,孕穗、抽穗到灌漿期)病害發生的種類主要有:赤霉?。话追鄄?;銹病;蚜蟲侵害等。發生于小麥葉部的有:白粉病;銹?。òㄈ~銹病和條銹?。?;蚜蟲;黏蟲等。好發于小麥穗部的有:赤霉?。话追鄄?;蚜蟲等。一般發生于小麥莖稈的有:紋枯病;莖基腐?。ㄟ@兩種病害應在小麥拔節初期加以預防)。這些病害都應在小麥發病初期進行很好地預防和防治、會有理想的效果。2.近年來小麥生長中后期病蟲害發生的特點近些年來小麥赤霉病流行的風險較高;白粉病有持續重發的趨勢;條銹病傳入率逐年增高;局部地區葉銹病,蚜蟲發生加重。3.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發生的態勢總體綜合來看呈偏重發生態勢。赤霉病在蘇南、沿江、里下河、沿海、沿淮等地流行風險較大;白粉病在沿江、沿淮、里下河、淮北大部地區可達4到5級;銹病總體為2級;沿江、沿海局部地區達3級;蚜蟲在淮北、沿海、南部丘陵等地達4級。4.導致病蟲害發生的因素結合赤霉病流行高發的趨勢來評估預測,其將在10年內仍維持較高流行的風險。其主要因素有:(1)耕作方式:秸稈還田菌源累積(還田秸稈生物量巨大,鐮刀菌成為秸稈上主要真菌類群)、遲播、密植等;(2)品種結構:抗病性弱、缺少多抗與高抗品種、品種多、亂、雜等;(3)氣候條件:其流行與否的關鍵因素是春季溫暖多雨、霧霾、結露、高溫高濕、多雨低溫等;(4)菌源情況分析:菌源充足,高致病性Fa替代FG成為發病優勢種5.中后期病蟲防治技術要點(1)白粉?。喊盐蘸梅乐伟追鄄〉膬蓚€關鍵階段,拔節孕穗期(壓基數),和揚花灌漿期(保功能葉),在其發病初期及時防治。孕穗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用藥預防。以病株率達到5%至10%,或病葉率達到1%至5%(對于感病品種,或密植度較高,濕度較大的密閉田塊指標從嚴)及時防治以減輕后期壓力。抽穗楊花至灌漿期,以病株率達15%至20%,或病葉率在5%至10%,即可進行“一噴三防”,以保護好植株上部三張功能葉(對保產增產意義極大)是重點。1)防治藥劑:EBI類,環丙唑醇、氟環唑、丙硫菌唑、腈菌唑、戊唑醇、已唑醇、丙環唑、苯醚甲環唑等;QOIS:醚菌酯、嘧菌酯、氟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氯啶菌酯等。這兩類(EBI、QOIS)藥劑的復配劑,40%環丙唑醇15至20毫升、12.5%氟環唑Sc50至60克;30%醚菌酯50至60毫升,20%丙環唑EC30至40毫升,40%腈菌唑WP15至20克,5%已唑醇Sc80毫升,25%比唑醚菌酯30至40毫升等。苯菌酮、四氟氣醚唑。12.5%四氟咪唑EW40毫升、42%苯菌酮Sc15至20毫升對白粉病的效果很好。2)防治次數:正常情況下在抽穗揚花期1至2次;對發病早發病重的,可在拔節孕穗到揚花灌漿期進行2至3次防治。3)注意事項:①早發田塊須提早預防,重發田塊須用足藥量;②齊穗后不提倡使用醚菌酯類藥劑防治白粉?。虎弁S萌蛲?;④用足水量(尤其注重植保無人機施藥時水量要足),噴勻噴透。(2)銹?。ㄈ~銹、條銹?。┓乐渭夹g要點發病初期是防治最佳的窗口期。以穗期防治(結合白粉病、赤霉病共同防治)為重點。當病葉率達到1%到5%是條銹病始防的指標,病葉率達5%到10%為葉銹病始防的指標。1)藥劑選用:已唑醇、戊唑醇、氟環唑、丙硫菌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等。2)注意事項:穗期總體防治中須用足藥量。(3)粘蟲防治技術要點屬于偶發性蟲害,主要發生在東部沿江、沿海等區域。1)防治時期:幼蟲3齡前。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對達標田塊進行防治(可結合白粉病、銹病、蚜蟲等其它病蟲害一并防治)。以6000頭/畝為防治指標。2)可選藥劑:氯唑苯甲酰胺、滅幼脲、毒死蜱等。二、小麥病蟲害的防治現狀及對策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保障我國糧食供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我國在農業方面受病蟲害侵襲的現象極為嚴重,病蟲害對于我國經濟建設和維持生態可持續發展起較大阻礙作用。其中,小麥病蟲害造成的問題尤為突出,病蟲害使得小麥的產量及質量都有所下降,對我國人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一)小麥病蟲害發生現狀現階段,我國小麥病蟲害主要分為如下幾種,即小麥銹病、小麥紋枯病和小麥蚜蟲。其中,小麥銹病發生時間大多在小麥變青后的兩個月之內,主要顯示癥狀為小麥葉子上逐漸出現大紅斑,起初依附于單個葉子,后以病葉為中心向四周大面積擴散,最終使全田受害。而小麥紋枯病作為最常見的小麥病蟲害之一,近年來隨著田間小麥產量的不斷提高,發病趨勢也逐漸加重。小麥紋枯病的發病旺盛時期多為小麥拔尖時,該病害一般侵害小麥的莖稈與葉鞘,隨時間推移,受到侵害的小麥會逐漸變黑,最終腐爛,因而許多小麥在初期就已經死亡。最后提到的麥蚜蟲,即為大家俗稱的“膩蟲”,膩蟲的發病時期不固定,在小麥生長的整個期間均有可能,而其發病特點也隨著小麥生長時期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變化。在小麥尚在苗期時多位于小麥葉鞘、背面以及心葉部分,待到小麥拔穗階段,便轉移到小麥莖稈處和麥穗處進行危害。受到侵害的小麥起初會出現黃色的小斑點,后來逐漸擴大,嚴重時導致整棵小麥死亡。(二)小麥病蟲害防治現狀1.防治方式少多數農民對于小麥病蟲害帶來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不夠了解發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對發生的病蟲害中的病蟲種類分辨不清,無法做出多樣積極對策,只能采用單一的防治方法。且多半采用化學方法,即為大量使用農藥在田間噴灑,短時間內解決了病蟲害的威脅,但有效期短,且農藥對于小麥的危害更為嚴重,部分農民使用農藥雜亂,不能對癥下藥,時間一久,殘留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加重,并且容易出現病蟲害尚未根治,小麥已經受到農藥毒害的局面,得不償失。2.防治效率低下小麥種植在農村田間,生產方式和防治方法都較為落后,不能得到有效根治。農村勞動力不足,且人口素質高低不齊,很難使用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防治病蟲害,且大多人缺乏主動意識,時常存在僥幸逃脫心理,不能做到及時向有關農業部門匯報病蟲害情況,從而耽誤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使得防治效率低下,田間損失嚴重。3.病蟲害反復由于近來全球變暖趨勢漸漸明顯,且有上升趨勢,故而小麥病蟲害能夠得以快速繁殖,加之部分小麥種植區降水量偏大,空氣溫暖濕潤,更是為病蟲害的生長發展起了加速作用,直接地幫助了有害蟲蟲卵的越冬和羽化,即使遭到人為捕殺,恢復速度也較快,使得病蟲害反復發生。(三)防治小麥病蟲害對策1.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有關部門應運用現有的生物研究技術,積極培育新型品種,并在選取種植的小麥苗時著重選擇抗病耐病的優良品種。在育種時格外注意各類病蟲害因素,使小麥在生長過程中不但能有效抵抗外界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擋住病蟲害的侵襲,確保小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產。同時努力研制有關農藥,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蟲害種類,研發出小麥專用的藥物,并適時簡化小麥農藥用藥步驟,方便農民使用。并且加大農藥推廣力度,幫助農民區分各類農藥,防止造成農藥濫用而使環境遭到污染。2.制定防治對策對于小麥病蟲害中出現的幾類較為常見的問題進行有效防治和解決。如對于小麥銹病,應選擇在合理時期內進行小麥播種,適當增加施放有機肥、磷肥等肥料,并學習合理使用氮肥,定期進行農業灌溉,掌握適度,避免旱澇情況的出現。同時對小麥病蟲害部分區域進行藥物治療,可選擇在小麥播種前對小麥種子進行藥物拌種處理,嚴格把握藥物劑量大小,避免出現小麥被藥害的情況,或選取無公害污染小的農藥,如用20%的粉銹寧以田間噴霧的形式進行處理,病蟲害防治效果顯著。對于小麥紋枯病在防治過程中,應注意如果使用農藥進行噴霧,需摻入大量水,保證每株小麥都能得到藥物,又不至于發生毒害,且防治時期要選擇在早春,及時進行中耕處理。而在防治麥蚜蟲時應注意,在小麥播種前將種子拿出,保證種子得到充分翻曬,可大大減少麥蚜蟲害發生的概率。相關農業部門實施相應政策,積極建立小麥病蟲害監測系統,以此保證工作人員能及時獲取最新數據,掌握準確信息,以便對發生的情況作出應對。政府部門方面對農民進行認真引導,鼓勵農民建立統一防治的制度,方便共同管理,并向農民發放病蟲害治理補貼,努力調動農民防治的積極性。成立一支專業化機械化的防治隊伍,配合使用先進技術,保證小麥病蟲害得到大面積的防治,共同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效率與質量,降低人民勞動成本,做到省時省力,并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提升小麥農作的效益。3.積極進行病蟲檢疫通常情況下,跨區作業能使小麥播種和收割速度大大提高,且減輕了人力負擔。但近年來,機手為求獲取更多報酬,逐漸只注重工作速度和效率,而忽略了質量,許多由于機器收割造成的飛塵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和一些害草種子,遇到鳳時,便被四處傳播出去,灑落到有小麥作物的田間,加速了病蟲害的傳播,擴大了病蟲害發生的范圍,直接對小麥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響。因此應在檢疫區的關鍵處設置二次檢疫點,加大對小麥的檢疫力度,避免有害物質和有害病原被攜帶到田間,從根本上阻斷小麥病蟲害的源頭??傊←湶∠x害的出現和擴大對我國社會穩定和生態發展都構成了不小的威脅,因此防治小麥病蟲害格外重要,應積極開展相關工作,保證防治對策的時效性和有效性,這對以后我國的環境發展和糧食保障都起著較為積極的作用。三、小麥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概況我國小麥常見病蟲有70多種,危害嚴重的病害主要有小麥銹?。l銹病、葉銹病、稈銹?。?、白粉病、紋枯病、赤霉病、病毒?。ㄐ←溗髼l花葉病、黃矮病、叢矮病等)、黑穗病及全蝕病、根腐病、黑穎病、葉枯病等。其中條銹病主要發生在西北、西南、淮北及鄂北等麥區;白粉病除西南、長江麥區嚴重發生外,黃淮麥區、西北麥區近年危害也較重;紋枯病在江淮流域、黃淮平原的危害逐年上升,已成為小麥上最重要病害之一;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麥區、淮河以南麥區及東北三江平原發生為害普遍,黃淮灌區有些年份也嚴重為害。病毒病多分布于北方麥區,局部地區發生較重;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多黏菌傳小麥梭條花葉病等發生普遍。全蝕病等根腐型病害,以前主要發生在淮河以北地區,近年來逐漸擴展至長江中下游地區。黑穗病等種傳為主的病害,近年來部分地區由于放松種子處理工作,病害有所回升。此外,各地區不斷發現一些新的病害,如湖北省局部發生的小麥胞囊線蟲病等。對小麥生產為害嚴重的害蟲有麥蚜、麥葉螨、吸漿蟲、黏蟲、地下害蟲(蠐螬、螻蛄、金針蟲等)等,麥稈蠅、麥葉蜂等在局部地區為害也較重。麥蚜在全國麥區均有發生,以黃淮海平原、江淮、西北、華北等麥區發生頻率高,同時傳播病毒病,造成混合為害。麥紅吸漿蟲以北方沿黃河、淮河地區為害重,麥黃吸漿蟲在青海、陜西、豫西等高寒山區時有發生。麥巖螨在北方發生數量大,麥葉爪螨多發生在黃淮南部水澆麥地或低洼潮濕陰涼麥地及長江流域麥區。黏蟲是全國性的禾谷類作物重要害蟲,在江淮-代多發區主要為害麥類作物,但80年代以來發生輕,近年有上升趨勢。地下害蟲在北方旱作地區發生普遍,為害后造成缺苗斷壟。四、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分析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植,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導致小麥的產量與品質降低,因此做好病蟲害防治是確保小麥優質高產的重要保障。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能夠在保障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基礎上,降低對小麥品質的影響,減少對土壤以及環境的污染,有助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近年來得到了有效的推廣與應用。(一)應用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意義病蟲害會對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受地質條件、降雨情況、灌溉方式以及種植密度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容易發生病蟲害。針對病蟲害的防治,以往主要應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這種方式雖然能夠起到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但是會造成化學農藥的殘留,影響小麥的品質,甚至會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化學農藥的應用也會對土壤以及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利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既能保障病蟲害防治的效果,也能減少對小麥品質和周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保障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是指以農田的生態系統為基礎,利用農業、生物以及物理等手段來防治病蟲害,盡量減少對化學農藥的應用,避免出現化學農藥殘留。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加注重飲食健康,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在此背景下,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和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小麥生產的規范化水平,有助于提升小麥的品質,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推動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二)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1.農業防治技術首先要科學選種,在選種過程中,一方面要選用高產優質的小麥品種,另一方面要選用對病蟲害抗性較高的小麥品種,同時盡量避免在同一區域內大面積種植單一品種,應堅持生態多樣化種植。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同時也能更好地遏制病蟲害的蔓延。其次,要合理選擇播種方式。在小麥播種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土壤性質、氣候狀況以及小麥品種等多方面因素來確定合理的種植方式。應盡量采用機械播種,這樣能夠確保播種的均勻度,有助于小麥的健康生長,提升其抗病蟲害的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注重合理的輪作,可以與甘薯、油菜以及大豆進行輪作,甘薯、油菜以及大豆屬于非寄生類小麥,小麥與這些作物輪作,不易感染病蟲害。再次,要科學施肥,施肥過程中應采取測土配方進行施肥,結合小麥的生長需求以及土壤的肥力狀況合理施肥,為小麥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促進小麥的健康生長,提升其抗病蟲害的能力。最后,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田間雜草。雜草的生長不僅會與小麥爭奪養分與水分,而且還會影響田間的光照與通風效果,同時也雜草也為病蟲害提供了棲息、寄生以及繁衍的場所,及時清除雜草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2.生物及物理防治技術就生物防治技術而言,是指根據生物相克的關系,利用有益生物來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應用生物防治技術,能夠有效防治小麥的蟲害。比如,可以引入赤眼蜂,通過赤眼蜂能夠對菜青蟲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引入七星瓢蟲能夠對蚜蟲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通過青蛙可以有效防治飛蛾。除此之外,應用生物防治技術還可以通過性信息素來抑制害蟲的交配,進而降低害蟲的繁殖率,降低害蟲造成的危害。就物理防治技術而言,是指通過物理手段來防治病蟲害,這種方式既能起到病蟲害防治的作用,也能避免對小麥的品質以及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例如,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以及趨色性特點,通過黑光燈來誘殺害蟲。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改變害蟲生存環境的方式起到殺滅害蟲的作用。3.藥物防治技術藥物防治技術是指利用藥物來防治小麥病蟲害的方法。例如,在小麥播種之前,應用辛硫磷、被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等對小麥種子進行包衣處理,這樣可以提升小麥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通過這種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小麥黑穗病、紋枯病以及全蝕病等,不僅防治效果比較理想,而且成本較低。在小麥生長期,受氣候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也很容易引發病蟲害,需要采用莖葉噴霧的方式進行防治。例如,針對赤霉病的防治,可以通過噴灑藥物的方式進行防治。在防治過程中,要結合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適量施藥,如果病蟲害的抗性較強,則應選用不同類型的藥物進行防治,這樣才能保障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應選用低毒、低殘留的藥物,以免藥物殘留影響小麥的品質以及對環境造成污染。4.其他防控技術針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控,需要秉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結合小麥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特點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首先,要加強小麥新品種的研發,培育抗病蟲害能力更強的小麥品種,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其次,在小麥生長階段要加強監控,并構建完善的預警機制,一旦發現病蟲害,要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及時進行防治,避免病蟲害的蔓延與擴散。最后,要加強對小麥種子的檢疫,確保小麥種子的質量。同時要加強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推廣人員應深入到農業生產一線,幫助和指導農民群眾合理應用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充分發揮出技術的優勢和作用,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保障小麥的健康生長。綜上,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會嚴重影響小麥的健康生長。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在保障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基礎上,能夠避免藥物殘留以及環境污染,因此該技術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價值。五、植保無人機在小麥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農業病蟲害是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農業病蟲害的種類逐年增加。此外,隨著城市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導致農村地區的勞動力短缺并使勞動成本上升。通過人工施藥不僅工作效率低,同時也會頻繁出現農藥中毒的事件,傳統的農藥噴灑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利用植保無人機防控病蟲害可提高勞動效率。文章以小麥種植中的病蟲害防控技術為主要切入點,分析了植保無人機在小麥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以期為小麥病蟲害的防控提供一些參考。(一)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生產應用中的發展前景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提升,許多先進的機械設備被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其中就包括植保無人機技術。植保無人機作業的適應能力強,在作業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山地和丘陵等地形因素的影響,也不會受到種植方式和植物高低的影響,解決了原有的作業難題,特別是在丘陵山區,或交通不方便、人煙稀少的地區,機械作業較困難,利用航空作業可以改變這一難題。(二)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種植中的作用1.植保噴灑。和傳統的人工植保相比,無人機植保的優勢明顯,具有簡單、安全、節約和環保的優點,同時作業效率高??梢岳弥脖o人機噴灑農藥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可提高控制效率,節約防控成本,減輕勞動強度,防治效果好,可以推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向機械化、規?;图s化的方向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業綠色發展奠定基礎,也可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2.植物授粉。因為受天氣的影響,植物授粉很容易失敗,導致農作物的產量下降。利用植保無人機可以輔助授粉。植保無人機的設備較小,可以上下左右穿梭,行動自如,可全面提高授粉效率,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3.生長識別。利用植保無人機可以識別出苗率和農作物的生長密度,對觀測點數據采集后分析和處理數據,辨別出農作物周圍的植被,計算出農作物的生長密度,結合田地的土壤肥力和營養水平做好管理工作。4.信息監測。我司利用無人機可以監測農田,包括對病蟲害監測、灌溉情況監測以及農作物生長情況的監測。在使用植保無人機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遙感技術,航拍大面積農田,獲得圖片和影像資料后全面分析、了解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和周期,便于預防病蟲害,同時可及時清理田間雜草。通過高空作業可有效地觀察到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便于更好地進行田間管理。無人機農田信息監測的范圍廣,可客觀準確地分析農作物生長情況,是當前常見的監測手段。(三)植保無人機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中的優勢1.防控效率高。植保無人機的飛行速度快,可實現大面積防治。通常情況下,植保無人機的作業速度是機動噴霧機的5~10倍,是背負式機動噴霧器的40倍左右,統防統治的效率高。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無人機作業的速度快、時間短、效率高。2.防控費用低。植保無人機的科技含量比較高,并且勞動強度小,可以提高勞動效率,減少防控的費用。如果選擇的藥劑成本相同,使用無人機防控病蟲害使用的費用(含藥劑)為20元/667m2,而小型機動植保機械設備的防護費用為30元/667m2,人工背負式噴霧器的防控費用為45.5元/667m2左右。3.農藥用量少。利用植保無人機技術可以選擇超低量噴霧技術,優勢顯著,不僅霧化效果好、霧滴小,同時噴灑均勻,可實現大面積噴灑,并且可減少藥液流失,減少對土壤和環境的污染,提高農藥的利用效率。和傳統植保機械相比,植保無人機可節約水資源和農藥,分別節約80%和30%。4.應用范圍廣。植保無人機械設備的體積小、質量輕,可以選擇遠距離的操控作業,并且不受地塊和農作物的影響和限制,可以給各種類型的農作物噴藥。改變了傳統機械設備的缺陷,避免在作業過程中對農作物造成損傷,同時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四)植保無人機在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中的應用分析使用植保無人機對小麥進行全程病蟲害噴灑試驗,并且和傳統的人工施藥相比,通過試驗可以得出數據,對數據分析了解到植保無人機在防控小麥病蟲害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具體的應用效果。1.材料與方法(1)選擇試驗地塊。選擇黃店鎮幾塊小麥種植地,試驗地塊和對比地塊是連片地,并且條件一致,在選種、機械化播種、田間管理和機械化收割等方面完全相同。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采用兩種不同的施藥方式,一種為植保無人機,另外一種為傳統的人工噴藥。(2)合理設計試驗。在植保無人機防治區和傳統的人工噴灑區各選3個地塊,要求土壤的力、施肥水平一致,各項管理措施相同。設置3次處理,包括A:小麥返青后,小麥紋枯病、莖基腐病防治;B:抽穗揚花期赤霉病預防;C:灌漿期麥蚜、白粉病、銹病防治,設置3次重復。制訂適合植保無人機和傳統的人工噴灑對比分析的技術方案。小麥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遇到的病蟲害種類存在差異,春天小麥返青后會遇到紋枯病、莖基腐?。辉诔樗霌P花期,要做好赤霉病的預防工作;在灌漿期要做好麥蚜、白粉病、銹病的防治工作,在噴灑農藥過程中要注意一噴多防,并且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控制好使用劑量。2.試驗分析(1)植保無人機和人工施藥對比。將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和傳統人工噴灑農藥對小麥蚜蟲和白粉病防治效果對比。在試驗基地和對比地分別采取5個點隨機取樣,并且每個樣點抽取5m2小麥進行調查,調查蟲蛀率和百株蚜量。在噴灑藥物前調查小麥蚜蟲的蟲口基數,在噴灑農藥后5d調查殘蟲量,計算防治效果。在噴灑農藥前調查試驗基地和對比的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的病情,在噴灑農藥后10d繼續調查病株率、病情指數。每個試驗地塊隨機選出5個試驗點,調查植株數量,統計發病植株的數量。(2)小麥赤霉病。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做好預防工作非常關鍵,如果預防不及時,會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針對小麥赤霉病,可以選擇戊唑·咪鮮胺EW防治。在噴灑藥物前,要了解兩塊種植得赤霉病的發生情況,噴灑農藥10d后對比兩塊地塊的小麥葉色和植株的生長情況,利用調查分析的方法統計發病植株。(3)主要生產成本的調查和分析。通過對比試驗分析可知,在選擇植保無人機和人工噴灑農藥的方式對小麥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植保無人機的作業效率較高,節水節藥并噴灑均勻,同時安全性能高。從技術成本上來看,植保無人機的技術成本低,可解決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問題。通過對比發現,人工背負式噴霧器的成本費用為45.5元/667m2,而農用植保無人機的成本為20元/667m2。通過對兩種噴灑農藥方式的單產對比分析可知,利用農用植保無人機小麥的產量為720kg/667m2,利用傳統的人工噴灑農藥方式的小麥的產量為636kg/667m2,實現了產量提升的目標,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五)應用方法1.結合小麥特點使用植保無人機小麥在我國種植范圍廣泛,并且小麥的產量高和生長周期短,但是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導致產量和質量下降,從而影響小麥產業的發展。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可能會遭到蚜蟲危害,用藥3d后利用植保無人機處理蚜蟲可提高防治效率10%左右,和噴霧器相比效率較高。在用藥7d后,蚜蟲的減退率可達99%,說明使用植保無人機噴藥防控效果較好,優勢明顯。針對白粉病的防治,在用藥后的7d,植保無人機處理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可達72%,比電動噴霧器處理防治效果高出15%左右,防控效果顯著。噴霧1次,植保無人機處理白粉病的效果最好,并且可以有效抑制白粉病的發生。在處理其他疫病方面也可發揮重要的作用。2.健全植保無人機信息數據庫在利用植保無人機防治小麥病蟲害的過程中,要保證防治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滿足小麥種植發展的需求。要結合現代的信息技術,發揮大數據的優勢,提高農村地區植保無人機防控病蟲害的效果。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水平進步,大數據和傳統農業技術實現了融合,提高了小麥病蟲害的防控能力,也適應了網絡化時代的發展需求。利用植保無人機技術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通過整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來提高無人機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技術特點來看,大數據分析技術優勢明顯,利用大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收集數據,通過精確和優化算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為小麥病蟲害防控提供有效的方案。結合植保無人機病蟲害防控的特點發揮大數據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小麥病蟲害防控的效果。3.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團隊除了要有效利用植保無人機以及構建完整的植保無人機數據庫之外,還應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選擇有計算機基礎的年輕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掌握植保無人機的使用技術,結合自身的管理經驗和植保無人機技術,全程參與小麥病蟲害的防治。農村地區可以積極招聘高素質人才,不斷積累經驗,與本專業相結合,探索防控小麥病蟲害的最佳方法。在植保無人機應用的過程中,要結合小麥種植的變化情況適當調整技術手段,提高植保無人機的應用效果。(六)植保無人機使用劣勢1.價格昂貴與傳統噴灑農藥設備相比,植保無人機技術雖然有很多優勢,但是市場價格偏高,有些地區還沒有將其納入農機補貼的范圍,導致農民的購買意愿不強烈,市場普及率較低,甚至有很多群眾無法真正了解該技術,對無人機接受程度較低。2.性能和實用性有待提高在植保無人機病蟲害防控過程中,有些技術還不夠成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失誤,或出現重噴和漏噴的現象。一些小型無人機的載藥量比較少、續航時間短,因此對農藥的要求高,要控制好農藥的濃度,否則會影響噴灑的效果。3.不利于規?;鳂I因為受到傳統的一家一戶種植模式影響,許多農作物的種植布局不集中、土地零散,導致無人機不能開展大規模作業,增加了作業成本,同時降低了作業效率,影響了植保無人機優勢的發揮。(七)注意事項1.機械設備的全面檢查在植保無人機噴灑藥物前,要全面檢查機械設備,保證防治效果,同時可實現資源的節約和環保。從成本上可節省人力消耗,充分發揮無人機的優勢。2.做好電子配電設備的檢查在無人機飛行前,檢查接收天線的性能是否出現松動和破損的情況,檢查LED燈具的通電情況是否正常運行。經過檢查性能和試飛之后才可開始作業。3.噴灑部分在無人機使用前,檢查噴灑部分有無出現泄漏的情況,可提前加入少量水分,觀察農藥的容器口朝向是否正確、機身是否穩定,是否存在松動和晃動的現象,檢查噴嘴的具體位置,保證安裝合理,避免出現堵塞。4.檢查飛行條件在無人機使用前,要觀察當地氣候條件,不能選擇雷雨天氣或其他惡劣天氣作業,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影響無人機藥物的噴灑效果。(八)建議措施1.加大補貼力度為了擴大植保無人機的使用范圍,相關職能部門應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補貼的范圍,并且不能低于一般農業機械設備的補貼標準。我國的植保無人機防控還處于發展初期研究階段,相關工作部門應充分認識到植保無人機在小麥病蟲害防控中的優勢,通過資金補助的方式提高植保無人機的利用效率,積極引導農民使用無人機開展病蟲害防控工作。2.開展防控技術試驗示范相關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加大植保無人機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效果方面的宣傳和展示力度,加大對植保無人機防控病蟲試驗示范區的建設力度,并且與傳統的農藥使用機械設備的效果對比,凸顯植保無人機在病蟲害防控方面的優勢。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可以派遣專業的技術人員到現場演示和培訓,從而帶動植保無人機防控技術的全面應用和推廣。3.開展技術研究相關工作部門應加大科研力度,加強對植保無人機操作性能和續航時間方面的研究。農藥生產企業應該與制造植保無人機機械設備的廠家研討并對其改進,同時研發與植保無人機機械設備相匹配的藥物,提高農藥的利用率,降低農藥的投資成本。4.加快土地的流轉植保無人機作業面積大,藥物噴灑效率高,有些地區沒有實現土地的規?;洜I,也影響植保無人機的應用。為此,應加強土地流轉,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經營,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確保植保無人機的應用更加合理,同時便于后期的田間管理,方便植保無人機飛行作業。5.加強服務保障植保無人機的操作比較復雜,對操作人員的能力要求較高,在飛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故障,因此,要提高售后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此外,生產廠家應完善技術流程和實際操控規范,加強對農戶的農業技術指導。應用植保無人機防控病蟲害,不會受到農作物生長態勢和地勢的影響,提高了作業效率,對促進農業的發展意義顯著。在病蟲害防控中利用植保無人機可提高防控效果,提高病蟲害防控的機械化水平和能力,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健康發展。(九)農業植保無人機必要性和重要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是影響產量的重要因素,農業植保無人機技術是防治病蟲害的前沿技術,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植保無人機技術是利用無人駕駛的直升飛機,搭載高效的噴藥設施,實現在低空作業噴藥的一項技術?,F階段由于食品健康的要求,科學使用農藥應從農藥、施藥器械、施藥技術三個方面著手,目前備受關注的農藥殘留問題,迫切需要施藥器械的機械化與智能化來解決。植保無人機技術與傳統的人工噴霧器及自走式噴藥機相比,具有噴藥效率高、能適應復雜地形、適宜大面積施藥以及精量施藥等特點,是植保機械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1.農業植保無人機的使用優勢農業植保無人機還可以稱作無人飛行器,根據字面意思進行理解就是用于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它的組成部分包括了飛行平臺、導航飛控、噴灑機構三個部分組成。它的原理是通過遙控或者是導航飛控實現噴灑作業,可以噴灑藥劑、種子、粉劑。(1)這種類型的無人機采用的無刷電機作為動力,機身的振動小,可以搭載精密的儀器,噴灑農藥更加的準確。(2)該類型的無人機對于地形的要求,工作不受海拔的限制,在西藏新疆等海拔高的地方可以正常使用。(3)農業植保無人機的保養和使用以及后期的維護都非常的方便,并且維護成本比較低。(4)該機型符合環保的要求,工作的時候不會產生廢氣。(5)它的整體機型尺寸小巧,重量很輕,攜帶很方便。(6)這種無人機還具有圖像姿態實時監控和實時傳輸的功能。(7)噴灑裝置工作時非常的穩定,可以確保噴灑一直是垂直地面的。(8)農業植保無人機的機身姿態可以西東平衡,搖桿對應機身的姿態,最大可以傾斜到45度,非常的靈活。(9)另外這種無人機還有GPS戲臺模式,可以精確定位和進行高度的鎖定,所以即使遇到大風天氣,懸停的精度也不會受到影響。(10)這種無人機在起飛的時候調校時間段,效率高。(11)新型的植保無人機的動力分置主旋翼和尾旋翼,使主旋翼電力功率不耗損,進一步提高了載荷能力,并且還提高了飛機的安全性和可操控性。2.農藥殘留問題嚴重,亟需解決傳統的噴藥機械噴灑的藥物不夠細密,產生大量粗霧滴,農藥的使用率低,而且防治效果差、農藥施藥量大,不僅造成農藥的浪費,還給作物帶來大量農藥殘留,嚴重影響食品安全性。國際市場對于農藥殘留要求更加嚴格,要想使我國農產品走出國門,控制農藥殘留就是一項重要指標。植保無人機的推廣和使用,可以有效減少農藥使用量,有效控制作物的農藥殘留問題。3.傳統的噴藥機技術落后,造成環境污染我國大部分使用的背負式噴霧器技術過于落后,農藥的利用率很低,農藥有效附著率低,加之農藥不易被吸收又增加了農藥的使用量,這樣形成了噴藥的惡性循環。大部分藥液被浪費掉,流進了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結,而且土壤中的農藥隨著雨水流入河流,又對河流造成污染。所以傳統的噴藥機已經不再適用農業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