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規范練■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一、選擇題
1.(2022廣東佛山模擬)西漢文翁在任蜀守期間,建立蜀郡學宮,為郡學子弟免除徭役,成績優異者可
直接任郡縣官吏。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朝廷詔令天下郡國全部仿照蜀郡建立官學,中
國地方官學制度就此確立。這表明()
A.蜀郡教育模式受到中央重視
B.蜀文化成為地方文化的楷模
C.中央政府的思想控制逐步強化
D.蜀文化對全國各地影響深遠
2.熊月之在《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中列舉了這樣一組數據:中國官辦譯書局,以江南機器制造總
局翻譯館為例,所翻譯的自然科學類書籍占80%,社會科學類書籍僅占20虬翻譯著作的差異性表明
()
A.“向西方學習”的思想萌芽
B.洋務運動培養了大量翻譯人才
C.擺脫了“天朝上國”的觀念
D.側重學習西方的實用性技術
3.據記載,19世紀末歐美許多國家的大學教育不再像18世紀那樣以培養法官、律師和醫生等為主,
而轉向具有功利與實用價值的工科,并且工科院校的數量急劇增加。導致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學實驗需要大量工科知識人才
B.適應新興工業發展的需要
C.社會上人文知識的人才儲備過剩
D.資本家控制了國家的大學教育
4.蘇軾曾有這樣的感慨:“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
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于書,多
且易致如此。”據此可知,從“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如此”的原因是
()
A.造紙術的革新B.印刷術的發展
C.手抄人數的增多D.科舉取士的需要
5.在亞述巴尼拔王的藏書室里,堆滿了刻有亞述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大約有25000塊,幾
乎囊括了當時亞述的全部知識。下列對此評價正確的是()
A.該藏書室是古文明遺址中規模最宏大的圖書館
B.亞述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封建帝國
C.當時世界上已經出現泥活字印刷技術
D.泥版文書的出現推動了印刷書的出現
6.長期以來,人們在創造現代文明的同時,污染和破壞了自然環境,也破壞和毀滅了歷史遺留的文化
成果。因此《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世界遺產保護中的重要原則是()
A.保護自然環境
B.文化與自然協調一致
C.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D.保護世界遺產,聯合國責任重大
7.(2022山東鄒城模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后增加了線性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記憶遺產
三種遺產項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延伸。我國有多項遺產列入下表,這一做法()
遺產種類中國入選的典型代表
線性文化遺產絲綢之路、大運河……
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
記憶遺產清代科舉大金榜、《本草綱目》、南京大屠殺檔案、甲骨文……
A.體現了中國文化領先世界
B.維護了文化遺產的民族性與多樣性
C.提升了文化遺產的真實性
D.展現了中國保護文化遺產的堅定性
8.從午門到神武門形成一條貫通南北的中軸線,故宮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中軸線上,采取嚴格對稱的
院落式布局,按照使用功能分區,根據不同的等級安排建筑的體量和空間。這表明明清故宮最突出
的特征是()
A.強調與自然的和諧
B.強調宏偉高大,氣勢磅礴
C.強調皇權至上的威儀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氣勢
D.強調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9.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是對代表著人類文明普世價值的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管理的一整套機制和行為。
當今,對世界文化遺產的治理需要越來越多的國際治理其他領域資源的參與;世界文化遺產本身也
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治理的其他領域,如氣候問題、環境保護、旅游開發等。上述材料說明()
A.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形勢不容樂觀
B.世界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
C.各國負有保護本國文化遺產的責任
D.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應有全球化思維
二、非選擇題
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8世紀末的歐洲,博物館向大眾開放的呼聲日益高漲。182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將建設
博物館的大任交到申克爾的肩上。
博物館位于皇家花園樂趣園之北,與普魯士皇宮遙遙相望,東有象征神權的普魯士宮廷教堂,西有昭
示軍威的軍械庫。它立于高臺之上,屋頂安置著象征普魯士國家文化意愿的鷹和狄俄斯庫里(古希
臘羅馬神話中的攣生神靈)雕像。博物館1825年開始施工,1830年落成,是柏林第一座公眾博物館。
臧品及建筑物的主人是帝王,被稱為“皇家博物館”。因收藏猛增,“皇家博物館”難以勝任,威廉
四世下令將“皇家博物館”之北的地段專門用于新建博物館、學術機構及大學,并稱之為“科學藝
術之圣所”。新博物館采用了蒸汽壓樁機、蒸汽動力升降機等工具,并用火車將建筑材料直接運入
工地,內部還大量使用預制鑄鐵構件。該館1855年完工,成為當時輿論的焦點。1867年,出于政治
需要,用于收藏當代德語藝術家作品的“國家畫廊”工程動土,1876年對外開放。
——摘編自何曉昕、羅雋《時光之魅》等
(D根據材料,概括柏林“皇家博物館”的特點。
(2)結合所學知識,對普魯士建立和發展博物館這一現象進行評析。
考點規范練47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1.A漢武帝詔令全國仿效蜀郡建立官學,說明蜀郡教育模式受到中央重視,故A項符合題意;漢朝
時期蜀郡并未得到充分開發,文化水平遠低于中原地區,B項不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地方官學制
度的確立,無法得出中央政府的思想控制逐步強化,C項不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蜀郡的教育模式
被各地學習,而不是蜀文化,D項不符合題意。
2.D根據題干材料“以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翻譯館為例,所翻譯的自然科學類書籍占80%M,可知洋
務運動時期側重學習西方的實用性科技,故選D項。
3.B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大批新興工業的產生,而這些新興工業
無論是從管理方面還是技術方面,都需要大量掌握工科知識的人才,從而推動了大學教育方向的轉
變,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排除。
4.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隨著雕版印刷術的普及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書籍逐漸“多且
易致”,故B項正確,排除C項;題干材料與造紙術和科舉制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D兩項。
5.A公元前7世紀,亞述巴尼拔王建立圖書館,收臧約25000塊泥版文書,幾乎囊括了當時亞述的
全部知識,該圖書館是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故選A項。
6.B題干材料表明制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背景之一是人類對自然環境與歷史文
化遺跡的破壞,可見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原則是既要保護自然環境,也要保護歷史文化,故選B項。
7.B題干表格中的線性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記憶遺產都是我國具有民族性的特有文化成
果,所以這些文化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利于維護我國文化遺產的民族性和多樣性,故選B
項;文化成果不存在領先與落后問題,不同的文化都是世界文明發展的成果,排除A項;文化遺產的
存在本身具有客觀性,不需要證明和提升,排除C項;我國多項文化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結果,與政府無直接關系,排除D項。
8.C明清時期是我國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的時期,建筑物必須服從皇權至上這個主題,故選C
項;A、B、D三項都是特征之一,但都不是最突出的特征,故排除。
9.D題干材料說明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所保護的遺產具有普世性(人類共同性、全球性),世界文化
遺產的保護需要運用全球其他領域的資源,世界文化遺產本身也在參與全球化問題的治理,這體現
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從理念到操作都具有全球性,故D項正確;A、B、C三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排除。
10.參考答案(1)特點:地理位置重要,周圍分別是代表君權、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