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衡越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1頁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衡越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2頁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衡越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3頁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衡越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4頁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衡越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卷(無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勝區(qū)衡水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一調考試初一歷史注意事項:1.作答前,請將自己的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紙上相應位置,并核對姓名、準考證號等有關信息。2.答題內容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紙上規(guī)定的位置,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歷史試卷共4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其中選擇題25道小題,50分;材料題3道大題,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開皇九年(589年)正月,隋軍渡江攻入建康,俘陳后主,陳亡。這一事件()A.建立隋朝 B.統(tǒng)一了全國 C.管轄了西北 D.控制了吐蕃2.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經考古發(fā)掘,遺址面積40萬平方米,有數(shù)百個糧窖。倉窖口徑最大的達18米,最深的達12米。隋文帝末年,國家儲備的物資和糧食可以供應全國五六十年。這反映了隋朝()A.商業(yè)相當發(fā)達 B.社會環(huán)境安定 C.經濟高度繁榮 D.皇帝奢侈腐化3.唐朝時期的《元和郡縣圖志》寫道,大運河“隋氏作之雖勞,后代實受其利焉”,由此可知作者認為隋朝開鑿大運河()A.導致隋朝滅亡 B.加強南北交流 C.利于后世發(fā)展 D.鞏固國家統(tǒng)一4.某班進行“小錢幣,大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一位同學推測如圖這枚吉語花錢(鑄有吉祥詞語,不流通)的出現(xiàn)不早于隋唐時期。以下可作為依據的是()A.工匠開始掌握青銅冶煉技術 B.這枚錢幣采用圓形方孔形制C.中央政府統(tǒng)一鑄造了五銖錢 D.隋唐時期創(chuàng)立并完善科舉制5.有學生選取了“吳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重用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才”為研究材料。他的研究主題是()A.“貞觀之治”出現(xiàn)的條件B.“開元盛世”的歷史影響C.中外交往頻繁的表現(xiàn)D.北宋初年的社會政治6.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唐代制度,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拔人才;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兩種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政治后一千年的穩(wěn)固基礎。”材料中提到的“在下”和“在上”的兩個制度分別是指()A.分封制和中央集權制 B.郡縣制和三省六部制C.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和行省制度7.甘肅武威吐谷渾(鮮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區(qū)高等級貴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時兼具吐谷渾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點。這反映出()A.中原文化強大的吸引力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C.吐谷渾獨特的文明特征 C.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8.下面是有關唐朝長安城的相關信息,這主要反映了唐朝()A.城市功能完備 B.建筑水平之高C.商業(yè)集鎮(zhèn)興起 D.城市規(guī)劃有序9.史載唐太宗時,有大臣奏請修復長城以抵御少數(shù)民族侵略,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長城的理由是()A.唐朝安史之亂,無暇顧及 B.唐太宗不理朝政,疏于政事C.唐朝國力衰弱,無財力支持 D.民族政策開明,民族關系融洽10.孫機在《中國古輿服論叢》中寫道:“下列詩歌中能反映這一現(xiàn)象的是()A.御筆封題墨未乾,君恩重許拜金鑾唐代在繼承隋代傳統(tǒng)服飾的同時受到西域、北方游牧民族風尚的影響,包含了更多的胡風因素,體現(xiàn)了胡漢交融的特點。”B.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C.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11.為研究唐朝時期和某一國家交往的歷史,小樂同學制作了如下示意圖,據此判斷這一國家()A.日本 B.新羅 C.天竺 D.大食12.英國人亞歷山大。枯寧漢姆依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確認了在印度多地發(fā)現(xiàn)的石刻銘文是古代佛教的遺物。由此可知此著作()A.記載了西域各國社會風俗 B.為中國佛教發(fā)展作出貢獻C.為研究古印度提供了資料 D.是玄奘在印度撰寫的著作13.學會歸納歷史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圖中①②的階段特征是()A.諸侯爭霸與社會變革B.大一統(tǒng)局面的開創(chuàng)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14.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寫道:“自唐代鎮(zhèn)兵擁立留后,積習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國擅于將、將擅于兵的局面。”這一“局面”是()A.宦官專權 B.藩鎮(zhèn)割據 C.五胡亂華 D.相權大于君權15.“(唐代)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該材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B.君權與相權的矛盾C.宦官與外戚的矛盾 D.文臣與武將的矛盾16.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這一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zhàn)爭征賦不斷,名都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但這又是走向統(tǒng)一安定的時期,為北宋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材料從整體上體現(xiàn)出該階段的特點是()A.動蕩不安 B.黎明前的黑暗C.走向統(tǒng)一 D.在分裂中孕育著統(tǒng)一17.唐代音樂、舞蹈、雕塑吸收了波斯、天竺等外來藝術精華;人們的衣食住行、娛樂活動等也多受西北少數(shù)民族習俗影響。這些反映了當時()A.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成為主流 B.繁榮的海外貿易和商品經濟C.唐朝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D.開放的社會風氣和文化自信18.唐朝的文學藝術多姿多彩。下列關于唐朝文學藝術的描述,符合史實的是()A.李白被稱為“詩仙”,他的詩被譽為“詩史”B.白居易被譽為“詩圣”,其詩直面社會現(xiàn)實C.唐朝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和歐陽修等D.《步華圖》是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的畫作19.下列表格中,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對應正確的一項是()選項歷史事實歷史解釋A武則天的統(tǒng)治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使唐朝達到鼎盛B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擴大了官員選拔范圍,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C玄奘西行反映了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D鑒真東渡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20.假如你是歷史情景劇《安史之亂》的導演,劇中你最可能安排的歷史場景是()A.叛軍逼近長安,唐太宗倉皇出逃B.太子李亨靈武稱帝,即為唐肅宗C.黃巢起義建立政權,攻入了長安D.叛軍最終攻下長安,唐朝滅亡21.顏真卿的楷書字體渾厚圓勁,形成了剛健雄厚、大氣磅礴的風格;柳公權的書法以精練勁健、端莊秀美、神韻清雅著稱于世,后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據此可知,唐朝()A.主動吸收了外來書法技巧B.百姓安居樂業(yè),追求文學創(chuàng)作C.以寺廟碑文作為創(chuàng)作主流D.書法作品風格獨特,名家輩出22.唐朝洛陽設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內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貨賄山積”。這說明,當時洛陽()A.商業(yè)貿易繁榮 B.城市布局對稱 C.市民文化興盛 D.政治制度完備23.清朝趙翼記載:五代亂世“視人命如草芥,動以族誅為事”“藩帥劫財之風,甚于盜賊,強奪枉殺,無復人理”。這主要反映了五代時期()A.藩鎮(zhèn)雄霸一方 B.社會混亂動蕩 C.階級矛盾尖銳 D.官員賄賂成風2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抒發(fā)了杜甫對唐都長安遭安史之亂破壞的悲愴情懷。他的詩被后人稱為()A.醫(yī)圣 B.書圣 C.詩圣 D.詩史25.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字在《中國大歷史》中,把唐朝稱為“最具有世界主義色彩的朝代”。下列人物能說明這一特色的是()A.王羲之 B.文成公主 C.玄奘 D.馬可·波羅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而詩之盛者莫過于唐。……《全唐詩》收錄的詩作有48000多首。唐詩內容既涉及政治、經濟、宗教,又涉及親情、友誼、懷古、山水、田園;作者中既有帝王將相,也有販夫走卒、外國人……——摘編自儀平策《中國審美文化史》(1)根據材料一,歸納唐朝詩歌繁盛的表現(xiàn)。這與當時哪一制度密切相關?(8分)材料二史學家錢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優(yōu)秀分子均有參政之機會,新陳代謝,決無政治上之特權階級。”(2)材料二中的“此制度”確立的標志是什么?唐朝時期,該制度有何發(fā)展?請舉兩例說明。(6分)材料三(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教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達到的范圍,后用以比喻牢籠、圓套)矣!”……正所謂“大宗皇帝真長笑,賺得英雄盡白頭”。——摘編自《唐掠言》(3)根據材料三,指出科舉制度最大的受益者。由此可見,科舉制度實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27.和諧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隋唐時期的興衰對于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依然有著很多可資借鑒的地方。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22分)材料一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一》(1)根據材料一,概括隋朝滅亡的原因。并找出材料一中對治國理政策具有借鑒意義的一句話。(4分)材料二唐朝人口統(tǒng)計表隋朝隋朝大運河科舉制三省六部制(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人口數(shù)量呈現(xiàn)出怎樣的發(fā)展趨勢?這與哪兩個盛世局面有關?(4分)材料三貞觀初,《唐太宗)嘗謂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前事不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謂侍臣曰:“為政之妥,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時的哪些治國思想?(4分)材料四天寶(唐玄宗后期的年號)初年,中央禁軍僅12萬人,而邊境十個軍鎮(zhèn)擁兵4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