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選修五自然災難與防治專題內容一、自然災難及其影響〔一〕自然災難1.自然異變與自然災難:〔1〕自然異變:自然異變指自然界的各種變更或異樣。〔2〕自然災難是指由于自然異樣變更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一系列事務。〔3〕關系:自然災難是自然異變與人類相互作用的產物。自然異變本身無所謂成災和危害,只有當它們作用于人類及其創建的各種物質財寶上,并使之造成損失,才成為災難。2.自然災難的發生的條件〔1〕要有自然異變作為誘因;〔2〕要有受到損害的人、財產、資源作為承受災難的客體。自然災難系統是由孕災環境、致災因子、受災體和災情共同組成的具有困難特性的地球表層異變系統,災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綜合、相互作用的結果。孕災環境——是由大氣圈、巖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組成的綜合地球表層環境;受災體——是災難的承受體,包括人在內的物質文化環境,自然資源;致災因子——是對人類及其經濟、社會、自然資源造成損害的自然異樣變更。通常用自然因子是否常常發生異變〔頻率〕、異變的程度或是災變能量大小〔強度〕[致災因子的風險性]。如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震級的大小等;災情——是指因災導致的生命、財產、資源損失的狀況。災情大小衡量標準——人類社會和自然資源的損失,如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自然資源和環境破壞等。〔二〕自然災難的影響1.人員傷亡⑴生理、心理方面⑵影響個人對災難的應急反響因素——年齡、性別、收入、居住條件、安康狀況等2.財產損失⑴干脆經濟損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機場、船舶、廠礦、文物古跡等⑵間接經濟損失:停產停工、交通通信中斷等導致物資流通、商貿金融、社會構造和管理等方面的損失。3.自然資源與環境破壞〔1〕特殊性:資源損失的災情相對于人員、財產的損失災情來說具有滯后性和隱藏性〔2〕對不同類型自然資源破壞的差異:屬性被破壞后狀況礦產資源等非可再生受災被毀后無法或很難復原水資源可再生受災后雖然可以再生,但過程特別緩慢大氣資源可再生生物資源可再生總體上屬于可再生資源,但一個物種滅亡后,就恒久消逝而不會再生土地資源可再生一旦受災,將導致森林被毀、土壤破壞、草地退化等環境問題。4.自然災難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異災情是由致災因子強度、受災體特性共同確定的。目前人類雖然難以變更致災因子,但是變更受災體特性是有可能的。從區域角度看。開展經濟的同時要留意減災防災投入,降低災難危害程度,無視防災抗災的經濟興盛區在災難中是受災最嚴峻的區域。二、主要自然災難的形成與分布〔一〕氣象災難1.熱帶氣旋概念中心旁邊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熱帶氣旋我國民間習慣上把熱帶氣旋統稱為臺風。臺風臺風(在西北太平洋上)、颶風〔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1〕臺風的形成和構造①臺風形成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A.廣袤的暖洋面,海水溫度在26.6°C以上,供應熱帶氣旋高溫、高濕的空氣,
B.對流層風速的垂直切變小,有利于熱量聚集,
C.有肯定的地轉偏向力。地轉參數f大于肯定值〔緯度大于5°的地區〕,有利于形成強大的低壓渦旋,
D.熱帶存在低層擾動〔下熱上冷的不穩定大氣層結〕,供應持續的質量、動量和水汽輸入。構造由外圍大風區、旋渦風雨區和臺風眼三局部組成路徑西移路徑〔對華南影響較大〕、西北路徑〔對華東影響較大〕、轉向路徑〔對東部沿海影響較大〕天氣特征狂風暴雨〔2〕臺風的分布及災難分布時間分布:一年四季〔7-11月最頻繁〕;空間分布:主要集中在孟加拉灣北部及沿海地區,中國東南沿海〔臺風在我國登陸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廣東、臺灣、海南、福建等省〕、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加勒比海和美國東部海岸自然災難災情的大小與受災體有關。經濟開展水平越高,自然災難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這些沿海地區由于人口、財產密集,工農業生產興盛,所以熱帶氣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壞和社會經濟影響。每年夏秋季節,我國沿海地區頻受臺風攻擊,臺風在我國登陸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廣東、臺灣、海南、福建等省。危害主要由狂風、暴雨和風暴潮造成。自然災難災情的大小與受災體有關。經濟開展水平越高,自然災難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這些沿海地區由于人口、財產密集,工農業生產興盛,所以熱帶氣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壞和社會經濟影響沿海其他省區也都受到過臺風的攻擊,就連內陸地區也受其影響,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嚴峻的損失。防衛措施預料和預報是防災、減災的主要措施〔3〕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遭遇臺風影響最嚴峻的國家之一。我國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臺風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動的特征,因此,我國極易遭遇臺風的攻擊。臺風發生的時間:時間分布:一年四季〔7-11月最頻繁〕主要為盛夏至秋初臺風災難的空間分布特點:沿海重、南方重。臺風造成的損失:臺風造成的損失約占全國自然災難損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區的臺風災情最重。2.干旱和旱災概念是因長時期無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氣枯燥、土壤缺水的一種現象是一種漸發性的自然災難特點〔我國〕范圍廣、頻次高、持續時間最長形成緣由由較長時間的氣候波動或氣候異變引起在某些地區,即使降水豐富,但是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降水異樣偏少,引起水分極度缺乏,缺乏以維持人們生產生活須要,甚至危及人和動植物的生存,嚴峻阻礙經濟開展,就會釀成旱災影響或發生地區影響的地域特別廣,有時會涉及整個國家或局部大陸常常發生在降水不穩定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頻率較高〕影響的主要地區副熱帶型〔副熱帶高壓限制〕、溫帶型〔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我國華北〔春旱〕、華南〔夏秋旱為主〕、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區〔伏旱〕危害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開展和社會穩定我國東部季風區災情重人口稠密、城市眾多、經濟興盛。干旱發生的季節往往與當地作物生長發育季節相吻合,加重農牧業災情。防衛措施修建水利工程、營造防護林、種植耐旱作物,因地制宜的實行農林牧結合的農業構造,節約用水。旱災與澇災的關系在時間上交替和空間上交織出現,我國主要的旱澇交替區有黃河流域、海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這些現象與我國雨帶的推移規律、季風氣候有關〕。(一)旱災——我國發生范圍最廣、頻次高、持續時間最長的漸發性氣象災難。1.四個旱災多發中心:華北、華南、西南和江淮地區2.不同區域的旱災特點:〔1〕東北地區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對穩定,旱災頻次相對較少。〔2〕華北地區春旱嚴峻,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旱災頻次居首位。〔3〕長江地區伏旱,有農諺“春旱不算旱,夏旱減一半〞。7月份雨帶北移,受副熱帶高氣壓帶限制,易發生旱災,但是,臺風雨常常可以緩解災情。〔4〕華南地區夏秋旱。〔5〕西南地區四季均可發生旱災。總的說來,我國旱災以春旱發生地域最廣,頻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旱澇關系〔1〕旱災和澇災在時間上交替:我國主要旱澇交替區有黃河流域、海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區〔2〕旱災和澇災在空間上交織出現:即某一地帶雨澇而另外大片地區干旱,即“這里不澇那里澇,這里不旱那里旱〞的現象。3.寒潮概念:寒潮是一種大范圍強冷空氣活動,主要發生在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的深秋到初春季節形成緣由:形成寒潮的強冷氣團聚積在高緯度的寒帶,當冷氣團向暖氣團方向猛烈沖擊時,就爆發寒潮發生時間:9月至次年5月,頂峰期:3-4月〔最強〕和10-11月路徑:偏西路徑、偏北路徑、東北路徑天氣特征:北方:大風、降溫、雨雪、霜凍,暴風雨〔〔有時還帶來沙塵暴〕南方:降溫、凍害、雨雪影響地區: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國大局部地區受到寒潮影響。其中:東北〔次數〕最多、華北次之、西北、長江流域、華南最少我國山脈走向對寒潮的影響東西向山地,如天山、陰山、秦嶺和南嶺等,山體北側冷空氣積累,災難加劇;山體南側相對暖和,災難減弱。南北走向的山脈,形成冷空氣的通道,使冷空氣可以分流南下,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兩廣地區甚至海南島。危害:劇烈降溫造成凍害,大風能吹翻船只,摧毀建筑物,凍雨造成通信和輸電線路中斷,交通運輸受阻防衛措施:利用地理信息技術進展監測和預報,實行防寒措施1.發生時間: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兩季有兩個寒潮頂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強。春秋季節爆發的寒潮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大。2.源地:北方大陸與冰雪洋面3.路徑:偏西路徑——經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東海北部移動;偏北路徑——經蒙古高原向我國南方移動;東北路徑——經日本海或我國東北向我國東部沿海侵入。4.我國山脈走向對寒潮的影響我國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氣系統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響。5.影響地區: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國大局部地區受到寒潮影響。發生頻次高,東北地區最多,華北次之,再次為西北和長江流域,華南最少。6.各地災難表現:北方主要表現為大風、降溫、霜凍、暴風雪等;南方主要表現為降溫、凍害、雨雪等。4.沙塵暴概念: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兩者兼有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卷入空中、,使空氣特殊混濁,水平能見度低于1千米的天氣現象。發生時間冬春季節形成的根本條件:一是大風——形成沙塵暴的動力條件;二是地面的沙塵物質——形成沙塵暴的物質條件;三是不穩定的空氣狀態和局部地區的熱力條件。形成的根本緣由:〔1〕每年3—4月,華北地區受西伯利亞進退的冷空氣影響,大風天氣比擬多。〔2〕此時草木初生,加之春旱對自然植被復原的影響,植被不能完全覆蓋地面。〔3〕此時地外表已經解凍,春季加速升溫使地表干旱加速。枯燥疏松的地面物質極易被大風揚起,形成沙塵暴天氣。〔高考答案:沙塵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溫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風天氣較多。〕主要分布地區:華北、西北、東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較嚴峻〕危害:明顯降低能見度,影響交通和人本安康。防衛措施:愛護森林草地,退耕還林、還草、還牧,嚴禁濫墾、濫伐、過度放牧,植樹造林,復原植被。這樣可以減小風速,降低沙塵暴的動力條件,增加濕度,調整并變更局部地區的熱力條件;可以減輕沙化,降低沙塵暴的物質來源條件。沙塵暴——華北地區春季影響很大的氣象災難氣象災難多發區——華北地區1.最常發生的氣象災難:干旱、寒潮、沙塵暴、冰雹、干熱風、霜凍等,其中干旱—沙塵暴和干旱—蟲災是主要的氣象災難。2.氣象災難多發的緣由: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難1.地震〔1〕構造地震的形成緣由:當地殼中積累的地應力超過巖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巖層便會突然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生振動,成為地震。〔2〕構造地震示意①震源:地球內部巖層裂開引起振動的地方,稱為震源。②震中:地面正對著震源的那一點稱為震中。震中旁邊振動最劇烈、破壞最嚴峻的地區成為極震區。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為震源深度。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點到震中的直線距離稱為震中距。⑤等震線:把地面破壞程度相像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稱為等震線。〔3〕震級與烈度①震級:表示地震的大小留意:A它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B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因為一次地震釋放多少能量是肯定的〕。C一般而言,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7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重大損害。②烈度:表示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留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B一般來說:震級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構造和地面建筑等有親密關系。〔4〕造成的影響〔5〕世界主要地震帶: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帶和環太平洋地帶〔2〕板塊邊界為擠壓型〔消亡邊界、海溝俯沖型〕,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3〕兩大板塊相互擠壓,板塊界限旁邊深處巖漿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噴發。1.我國地震分布特點:西多東少四個地震多發區:青藏、新疆、華北和臺灣。地震帶的分布根本上遵循活動性斷裂帶的分布。2.我國地震災情特點:東重西輕〔1〕災情總體特征——東重西輕〔2〕災情變更趨勢——因地震死亡人數削減,經濟損失卻有加重趨勢2.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①成因:概念是山地斜坡上不穩定的巖體與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肯定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②發生條件:一般發生在巖體比擬裂開、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山地丘陵區和工程建立常見的地區,都是滑坡多發區。③危害:破壞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2〕泥石流①概念: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②發生條件:地形陡峻、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以及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的地區是泥石流的多發區。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流出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物質,堵塞江河,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特點:具有廣泛和相對集中的特點時空規律:時間上:具有與降水相對一樣的季節變更空間上:主要發生在我國山區〔從太行山到秦嶺,經鄂西、四川、云南到藏東一帶滑坡發育密度極大。青藏高原以東的其次階梯,特殊是西南地區為我國滑坡和泥石流重災區。〕發生條件:一般發生在巖體比擬裂開、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山地丘陵區和工程建立常見的地區,都是滑坡多發區。〔1〕、自然因素:〔地質〕構造困難,構造運動劇烈、多地震,易誘發滑坡和泥石流;〔地貌〕類型多變,地勢起伏大,斜坡多,易發生滑坡;〔氣象〕降水多,尤其是山區多暴雨、久雨天氣,極易發生泥石流;〔2〕人為因素:如開墾、開礦等,會誘發或加劇滑坡和泥石流。危害破壞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流出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物質,堵塞江河,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一樣點①主要發生在山區②主要由重力作用③人類活動可誘發④破壞力極強⑤由外力作用導致⑥突發性不同點運動物質的體積大小不同②泥石流形成必需有水的參加西南地區地質災難多發的緣由:①地質構造困難,構造運動劇烈,多地震,誘發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類型多變,地勢起伏大,大斜坡多,易發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區多暴雨、久雨天氣,極易發生泥石流;④人為因素,如開墾、開礦等,誘發或加劇滑坡和泥石流。1.我國滑坡、泥石流災難的成因山地面積廣、山高谷深、地勢陡峻、地質構造困難、上層巖性相對松軟、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開發程度不斷加大等2.時間分布特點〔1〕泥石流:與集中降水的時間規律相一樣,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規律〔緣由:爆發時受連續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發〕〔2〕滑坡:表現出常發性,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溶化時多發,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3.空間分布特點:主要發生在山區。從太行山到秦嶺,經鄂西、四川、云南到藏東一帶滑坡發育密度極大;青藏高原以東的其次級階梯,特殊是西南地區為我國泥石流、滑坡災難的重災區。4.地域上的總特點:廣泛性和相對集中性。5.災難的嚴峻后果人為因素對地質災難的影響嚴峻,一方面是因人類的過度開發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現象加劇;另一方面那么是由于泥石流常常發生區域的人口和財產不斷增加,導致了地質災情日益嚴峻。因此,我們應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理念。2.地質災難的關聯性3.災難造成嚴峻的損失①造成嚴峻的經濟損失②對交通干線的危害嚴峻鐵路:以成昆、寶成和云南的東川鐵路支線最為嚴峻馬路:以川藏、川滇、川陜和川甘等線路最為嚴峻。〔三〕洪澇、風暴潮等水文災難1.洪澇〔1〕兩種類型:洪水和澇漬〔2〕成因和多發地區類型形成緣由多發地區洪水特大地表徑流不能被江河、湖庫容納,水位上漲而泛濫的現象,一般發生在以降水為主要補給的河流汛期。江河的兩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區是洪水的干脆威逼區。澇漬凹地積水不能剛好解除的現象多發生在蒸發弱、排水不暢的低濕凹地。兩者聯系洪水和澇漬往往接連發生,在低凹地區很難截然分開。從氣候因素看,洪澇集中在中低緯度地區,主要是亞熱帶季風區、亞熱帶潮濕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3〕危害分布總的特點: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暴雨洪水特點:影響我國范圍最廣、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洪水災難暴雨成因:臺風、鋒面等天氣系統帶來的暴雨發生時間:與暴雨的時空分布高度一樣,在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發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分布: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從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點分析〕我國洪水類型比擬類型洪水來源主要分布地區發生時間暴雨洪水主要有臺風、鋒面等帶來的暴雨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暴雨的時空分布高度一樣,在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發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融雪洪水由積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和東北山區。受氣溫上升制約,融雪洪水一般發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發生在7~8月。冰凌洪水冰凌堵塞河道主要發生在黃河上游的寧夏、內蒙古河段和局部下游河段,其次發生在松花江局部河段。要發生在河流封凍和解凍的季節洪水致災有兩個根本環節: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對人類造成損害。〔3〕雨澇①分布:集中分布在東經110°以東,北緯20°~45°這一范圍②誘發雨澇的自然因素:季風區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勢低平、河流排水不暢;其根本緣由:東部平原地區地勢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暢。(4)我國洪澇災難的災情特點——范圍廣、發生頻繁、突發性強,而且損失大。其中,農業受洪水災難影響最為嚴峻。(5)人為因素對洪澇災難的影響說明:人為活動對災情有著“放大〞和“縮小〞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協調關系,才能使生存環境變得更平安。2.風暴潮〔1〕概念:由于劇烈大風擾動,引起海岸水面異樣上升,海水漫溢上陸的現象。〔2〕兩種風暴潮的發生季節、地區和特點發生季節發生地區特點臺風引起的風暴潮多在夏秋季節臺風鼎盛時期凡受臺風影響的沿岸地區均可能發生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溫帶風暴潮春秋季節中緯度沿海地區,以歐洲北海沿岸、美國東海岸以及我國的北方海區沿岸為多。增水過程相對平緩發生季節發生地區特點概念:由于劇烈大風擾動,引起海岸水面異樣上升,海水漫溢上陸的現象。臺風引起的風暴潮:多在夏秋季節臺風鼎盛時期凡受臺風影響的沿岸地區均可能發生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溫帶風暴潮:春秋季節中緯度沿海地區,以歐洲北海沿岸、美國東海岸以及我國的北方海區沿岸為多。增水過程相對平緩主要危害不僅毀壞船只,而且破壞房屋、農田、海堤以及碼頭、港口等工程設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受災體的價值越高,造成的損失越大。我國主要分布地區廣泛發生在遼東灣到北部灣沿海。東南沿海主要為臺風風暴潮,其中長江口、錢塘江口、珠江三角洲、臺灣、海南等地受災最為嚴峻。人為因素對洪澇災難的影響風暴潮災難——我國最嚴峻的海洋災難(1)主要危害:不僅毀壞船只,而且破壞房屋、農田、海堤以及碼頭、港口等工程設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受災體的價值越高,造成的損失越大。(2)危害地區:廣泛發生在遼東灣到北部灣沿海。東南沿海主要為臺風風暴潮,其中長江口、錢塘江口、珠江三角洲、臺灣、海南等地受災最為嚴峻。(3)類型:臺風風暴潮和溫帶風暴潮(4)發生時間:臺風風暴潮主要發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溫帶風暴潮主要發生在春季和秋季。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文災難多發的緣由:〔具體見?創新講壇?P185〕自然因素:①(氣候和水系方面)流經潮濕地區,流域廣,支流多,汛期長,水量大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中游沒有足夠的調洪、滯洪場所,中下游河道的過洪實力缺乏。人為因素③上游濫伐森林,中游圍湖造田、建垸④下游建筑物占據河道。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植樹造林種草,愛護森林,接著營造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修建水庫;②中游加固荊江等河段的大堤,退耕還湖,平垸行洪;③撤除占據河道建筑物,愛護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④利用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等進展監測和預報預警、動態監測;⑤健全減災規劃和防災法律,加強減災管理和公眾減災教化;⑹制訂救災應急預案。〔四〕病害、蟲害和鼠害等生物災難1.病害病害類型:常見的農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麥銹病、棉花枯萎病、煙草炭疽病等。常見的森林病害有:楊樹爛皮病、松皰銹病、溶葉病、泡桐叢枝病等。病害發生的緣由:A.氣候變異等造成的不良環境使得作物對病害抗性降低。B.外來病原體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緣由。危害病害使農作物、樹木染病從而枯萎甚至死株,導致大面積農田、森林被毀壞。不僅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還導致農產品大批量變質,造成嚴峻的經濟損失。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特點種類多,危害大,災情東部重于西部。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幾種病蟲害及其分布①小麥銹病〔包括條銹、葉銹和稈銹〕——是中國發生范圍最廣、危害最嚴峻的一類小麥病害,在各麥區均有發生。②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的水稻產區③棉鈴蟲:廣泛分布于我國的棉花產區〔黃河流域和新疆棉產區最嚴峻〕防治措施:農藥滅蟲、投放天敵、人工誘捕、加強檢疫,阻擋有害生物進入國門2.蟲害〔1〕蟲害的常見類型①常見的農作物蟲害有:蝗蟲、黏蟲、水稻螟、棉鈴蟲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蟲。蝗災蝗災與旱澇的關系:旱災與蝗災常常鏈性發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區域特殊相宜雌蝗產卵,使得蝗蟲數量激增。假設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產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蟲幼蟲成長,蝗災就會爆發。危害:是最嚴峻的爆發性生物災難。其中,危害最嚴峻、成災率最高的是飛蝗,俗稱“螞蚱〞。對農、林和牧業的破壞具有殲滅性。防治措施:農藥滅蟲、投放天敵、人工誘捕〔2〕農作物病蟲害1.特點:種類多,危害大,災情東部重于西部。2.危害:不僅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還導致農產品大批量變質,造成嚴峻的經濟損失。3.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幾種病蟲害及其分布:小麥銹病〔包括條銹、葉銹和稈銹〕——是中國發生范圍最廣、危害最嚴峻的一類小麥病害,在各麥區均有發生。水稻病害的分布與災情棉鈴蟲分布與災情〔3〕森林病蟲害危害:導致林木生長量削減,森林枯死,不僅對我國森林工業造成極大損失,而且對森林生態功能造成嚴峻破壞。導致森林病蟲害多發的人為緣由:主要是大量單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種類多樣性豐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對有害生物的自控實力降低。主要害蟲——松毛蟲松毛蟲發生頻率的地區差異:常發區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氣溫25℃以上的地區偶發區海拔400~500米、氣溫在10~25℃的地區(4〕蝗災〔與鼠害——兩種最廣泛的生物災難〕危害最嚴峻的爆發性生物災難。其中,危害最嚴峻、成災率最高的是飛蝗,俗稱“螞蚱〞。對農、林和牧業的破壞具有殲滅性。主要種類及分布蝗災與旱澇的關系:旱災與蝗災常常鏈性發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區域特殊相宜雌蝗產卵,使得蝗蟲數量激增。假設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產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蟲幼蟲成長,蝗災就會爆發。②常見的森林蟲害有松材線蟲、松毛蟲、楊樹蛀干害蟲、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線蟲是世界上最具危急性的森林蟲害,被列為國際、國內重大檢疫對象。3.鼠害〔1〕危害:老鼠不僅糟蹋糧食、破壞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傳播疾病,危害人體安康。我國鼠害發生面積廣、種類多、危害大,對農、林、牧業造成的損失相當嚴峻。〔2〕我國鼠害的地域差異顯著分布本區農業特點常見害鼠亞洲東部喜濕鼠類危害區包括東北、華北和西南區的大部、華東和華南的全部。本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開發歷史長遠,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褐家鼠、小家鼠等亞洲中部耐旱鼠類危害區包括我國西北區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東北和華北區的邊緣地帶。本區降水量少、氣候干旱。小家鼠、黃鼠等重災區:農田、牧場及森林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農業減產,森林草地遭到破壞。〔中國〕老鼠不僅糟蹋糧食、破壞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傳播疾病,危害人體安康。我國鼠害發生面積廣、種類多、危害大,對農、林、牧業造成的損失相當嚴峻。造成蟲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①相宜繁殖的氣候條件、②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天敵削減等,防治措施:農藥滅鼠、投放天敵、人工誘捕①重災區:農田、牧場及森林。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農業減產,森林草地遭到破壞。〔3〕蟲、鼠害的特點:繁殖快、適應實力強4.生物入侵〔五〕世界主要自然災難帶1.世界上兩大自然災難帶:〔1〕環太平洋沿岸幾百千米寬的自然災難帶;〔2〕北緯20°一50°之間的環球自然災難帶。2.自然災難的群發和群聚現象三、人類活動對自然災難的影響〔一〕人類活動影響地表環境的穩定程度1.生態建立:2.生態破壞:人類超強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環境惡化,致使環境更不穩定,導致多種自然災難頻發。〔二〕人類活動影響受災體的易損程度1.人本身的災前防范意識、災中的應急措施、災后的自救互救行為,影響到人自身的易損程度。2.社會經濟活動有可能變更災情。3.建立防災減災工程可以變更受災體的易損程度,從而減輕自然災難的損失。〔三〕人類活動對災情的“放大〞和“縮小人類活動對災情“放大〞或“縮小〞的最敏感區域,是在自然災難的高風險區。例如,人類活動進入洪水高風險區就可“放大〞區域災情,而人類活動遷出高風險區就會“縮小〞區域災情。〔四〕社會開展不同階段的災情變更1.地質時期發生過大規模的“災變〞。2.不同時期社會經濟活動和開展水平不同,自然災難的成災特點和損失狀況也不盡一樣。3.隨著人類歷史的開展,人類活動的擴大,影響人類的災難種類不斷增多,影響范圍在擴大。四、中國自然災難的特點〔一〕災難種類多樣且災次頻發緣由:〔1〕我國處在兩大自然災難帶的交匯處;〔2〕我國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劇烈;〔3〕我國2/3的面積是山區,地貌類型困難多樣;〔4〕季風氣候不穩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壓勢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動,導致了我國常見的旱澇災難。〔二〕中國自然災難的災情特點——成災人口多,農業災情嚴峻1.自然災難的成災程度與人口數量的關系自然災難的成災程度與人口數量有著干脆的關系;我國人口集中分布在東部,使得成災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2.農作物成災面積與播種面積的關系農作物成災面積與播種面積有著干脆的關系。我國耕地集中分布在東部,影響農業的災種也集中在東部,使得農業災情特殊嚴峻。3.中國災情區域分異特點東部地區西部地區氣候、地形潮濕、半潮濕;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類型耕地面積大草原廣袤農業部門種植業為主畜牧業為主畜牧業經營方式舍飼、半舍飼,高密度養畜靠天養畜主要受災災種洪澇、干旱、冷凍、風雹雪災、旱災、蟲災風險農業災難風險大牧業災難風險大災情表現農作物受災面積等牲畜掉膘、死亡〔三〕自然災難地域差異顯著我國主要自然災難地域差異分布地區主要災難形成緣由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海洋災難帶主要指東部和南部海疆以臺風、風暴潮、赤潮等自然災難為主受海洋環境的影響對海洋漁業和石油平臺、船舶、港口造成災情東南沿海災難帶主要指連云港以南的東南沿海地區以臺風、風暴潮、暴雨、洪澇、海水入侵等自然災難為主受海洋與陸地雙重環境的影響對城市、港口、海水養殖場等造成嚴峻災情東部災難帶主要指第三級階梯,洪澇、旱災、病蟲害是主要的自然災難。此外,東北的霜凍、華北的地震也很顯著是很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區對農業和城市危害嚴峻中部災難帶主要指青藏高原以東的其次級階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難為主,而且水土流失、風蝕沙化等土地退化問題嚴峻是中國自然環境最為困難、地表物質最不穩定的大斜坡地帶對農業、交通設施與建筑物造成嚴峻危害。其中,內蒙古的雪災、黃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區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災難尤為突出西北災難帶主要指西北內陸的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西部地區以地震、沙塵暴、霜凍、干旱、病蟲害等自然災難為主是中國的干旱區對綠洲農業、城市建筑和畜牧業造成災難青藏高原災難帶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風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災難為主對畜牧業造成嚴峻災難五、自然災難的監測與防衛〔一〕自然災難監測系統1.概念:自然災難監測系統是由國家、區域及地方等各級組織,通過不同平臺對自然災難進展監測和分析的網絡系統。2.作用:災前預警、災中跟蹤、災后評估以及提出減災決策方案3.世界和我國災難監測系統的開展狀況①已經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織的災難監測和預警網絡。②我國已經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各種自然災難監測系統〔二〕遙感技術在自然災難監測中的作用1.遙感〔RS〕技術的特點:觀測范圍廣、信息獲得量大、獲得速度快、實時性好和動態性強等。從空間尺度看,遙感具有全球觀測實力,可從多波段、多時相和全天候角度獲得全球自然災難的觀測數據;從時間尺度看,在遙感平臺上能夠對地球進展同步觀測,可獲得地球表層及其瞬間變更的災難信息。2.應用范圍:廣泛應用于政治、經濟、軍事、生活等各個方面,重點用于水災、火災及臺風災難等監測。〔三〕地理信息系統在自然災難監測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與分析:主要是對各種監測系統供應的信息進展綜合處理和空間數據分析,具有空間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2.災難評估與預報:對自然災難進展預報預警、動態監測、災難發生成因與規律分析、災難損失調查、災情評估等,還可以為制定減災預案和指導災后重建工作供應依據。3.RS與GIS結合為減災救災供應牢靠、高效的效勞RS是數據獲得手段〔搜集、獲得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數據分析手段〔對原材料進展加工處理并得出結論,指導防災減災工作〕,這兩個工具有機結合,可實施動態的獲得信息、處理信息的強大功能,從而為減災救災供應牢靠、高效的效勞。〔四〕自然災難的防衛1.非工程性防衛:〔1〕概念:是通過國際組織和各個國家的減災規劃和防災法律、各級行政部門的減災管理以及公眾減災教化等途徑,限制和削減自然災難造成的損失。〔2〕“國際減輕自然災難十年〞〔3〕我國非工程性防衛措施的開展及成就2.工程性防衛措施〔1〕概念:工程性防衛措施是通過修建防災工程,變更自然災難系統,最終到達減災的目的。〔2〕工程性措施的三種方式:方式實例變更地表環境,防止或減輕自然災難的強度通過巖土體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穩定變形土體,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難發生;通過植樹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風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可以阻隔或限制災難與人口、財產等的干脆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愛護堤內的人口和財產平安;建立護坡、擋墻等支擋物,防止泥石流沖擊村莊和耕地。可以變更財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災性能,削減災難損失。興建水庫、排灌站、電機井等工程及配套設施,保證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到達抗震要求。3.“工程性防衛措施〞和“非工程性防衛措施〞的區分與聯系:區分:“硬件〞和“軟件〞的差異聯系:二者在防災減災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輔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災效果。六、自然災難的救援與救助〔一〕災前打算1.災前打算的核心任務:貯存救災物資2.災前打算涉及的兩個方面:一是救災物資的種類和數量二是救災物資的貯存地點〔1〕救災物資的種類和數量——救災的物質根底,由各地的主要災種及災情大小確定。〔2〕救災物資的貯存地點——由災區的主要集中地區及貯存地的交通狀況確定,關系到災難發生過程中救援物資的到達時間。我國10個國家級救災物資貯存基地:天津、哈爾濱、沈陽、合肥、鄭州、武漢、長沙、南寧、成都和西安。3.承當救災任務的主要人員:各地政府領導下的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現專業救援隊。〔二〕災中應急1.概念:災中應急是指在災難發生和災情形成過程中馬上實行的行動和對策,2.主要目的:盡可能地挽救生命,愛護財產平安,并盡量削減災難造成的影響和危害。3.災難應急的范圍:特別廣泛,一般應包括對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等生命線工程實行緊急防護措施;對可能因災難引發水災、火災、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質儲存設施、水壩、堤岸等次生災難源進展檢查加固等,以此來維護交通、通信系統的平安,確保救災通信的疏暢,確保搶險救災人員、物資輸送和災民疏散的暢通等。4.“災中應急行動〞中最關鍵的環節:應急交通線是否暢通5.救災應急預案——政府應對災難的綱領性緊急行動方案,關系到各個部門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災工作,使災情減到最少。目的:①在災難突發的狀況下,使救災工作有章可循,有條不紊,高速高效。②對于不行精確預料的突發性災難,應急預案就顯得更為重要。〔三〕災后復原1.災后復原的目的:減輕災難損失和增加反抗實力2.救濟災民的形式:政府救濟、民間救濟和國際救濟等3.我國的防災抗災、救災工作方針及我國的救災管理體系防災抗災工作方針:“以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救災工作方針:“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我國的救災管理體系:我國減災以民政部為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元旦晚會策劃方案模板
- 元宵節主題活動方案2025年(精彩)
- 2025年幼兒園新學期個人工作方案
- 時尚知識全解析
- 護理科研文獻檢索與管理
- 護理臨床教學病案討論
- 生產簡歷工作總結
- 便秘的評估與護理
- 周口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基礎二細胞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婦產科學A》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三重一大決策事項清單
- JJF(皖) 181-2024 瀝青混合料輪碾成型機校準規范
-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設)
- 航信Eterm指令及其功能描述與分類
- 2025-2030年中國鉀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中藥保健飲料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調研分析報告
- 2024ESC心房顫動管理指南解讀-完整版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2024醫院與科研機構臨床研究合作協議書3篇
- 模具廠三年規劃
- 小學二年級《金斧頭》中文故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