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課練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課練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課練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課練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課練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一、選擇題1.1822年,巴西擺脫某歐洲國家的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該歐洲國家是()A.法國B.西班牙C.英國D.葡萄牙2.英屬13個殖民地經過戰爭獲得獨立、政治穩定且一直沿用1787年的憲法至今;拉丁美洲19世紀早期贏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經歷了分裂,平均每國已采用過10部不同的憲法。由此可知,美洲()A.政治受西方影響呈現多樣化B.實行了代議制民主C.民族民主運動取得一定成效D.通過戰爭獲得獨立3.18世紀末,秘魯、墨西哥、委內瑞拉和智利等地涌現出一批強烈要求獨立的人士,秘魯耶穌會士就曾寫道,“新大陸就是我們的家園,它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歷史,我們應該到這段歷史中去尋找目前的處境和原因”。由此可見,當時拉美地區()A.耶穌會士領導獨立運動B.文化認同激發獨立意識C.反抗殖民侵略已成共識D.殖民統治遭到一定沖擊4.1826年,玻利瓦爾首次邀集墨西哥、秘魯等在巴拿馬召開大會,秘魯與哥倫比亞訂立《長期聯盟、同盟和邦聯條約》。不同于歐洲國家間締結的同盟條約,該條約提出要維護“每一個美洲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該條約()A.意在捍衛拉美獨立運動成果B.使拉美擺脫了西方殖民統治C.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D.標志美洲融入了國際法體系5.1904年,美國作家歐·亨利在小說《白菜與國王》中,將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控制下的中美洲國家稱為“香蕉共和國”。智利詩人聶魯達《在危地馬拉》中寫到“從美國來的縱火犯,丟下了金元和炸彈;聯合果品公司撒開繩索,樹立起它的商標——死亡”。這反映出當時()A.拉美面臨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B.拉美國家政治獨立進程出現倒退C.美國推行門羅主義控制了拉美經濟D.拉美成為西方各國列強的殖民地6.從19世紀末到二戰前后,隨著拉美工業革命的開展和深化,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德國納粹主義、法國的無政府主義等各種思想一起涌入拉美,拉美成為各種理論的試驗田,與此相伴隨的是政府走馬燈式地更迭。這反映了拉美()A.政治體制的保守性B.獨立道路的曲折性C.社會階層的復雜性D.發展模式的多樣性7.表2巴西主要出口產品(1821—1900年)單位:%

八種主要產品占出口總值的百分比

十年期皮革咖啡食糖可可馬黛茶煙草棉花橡膠合計1821—1830年1831—1840年1841—1850年1851—1860年1861—1870年1871—1880年1881—1890年1891—1900年13.607.908.507.206.005.603.202.4018.4043.8041.4048.8045.5056.6061.5064.5030.1024.0026.7021.2012.3011.609.906.000.500.601.001.000.901.201.601.50-0.500.901.601.201.501.201.302.501.901.802.603.003.402.702.2020.6010.807.506.2018.309.504.202.700.100.300.402.303.105.508.0015.0085.8089.8088.2090.9090.3094.9092.3095.60表2說明當時巴西()A.深受傳統經濟結構影響B.摒棄了宗主國生產方式C.共和制促進外貿發展D.嚴重依賴殖民地市場8.拉丁美洲人民經過艱苦斗爭,于19世紀20年代基本獲得獨立,但仍面臨繼續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這主要是由于()①工業革命進程緩慢②英美等國勢力滲入③啟蒙思想影響有限④實行軍事獨裁統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19世紀以來,印度本土精英號召“重返吠陀”,試圖將對印度傳統文化的解釋權從殖民者手中奪回,并賦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經典以行動主義的自信與活力。提拉克、甘地等人還提出“司瓦拉吉”(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達摩”(使命)。這些做法()A.開啟了印度民族抗英斗爭B.打擊了本國封建頑固勢力C.增強了印度民族獨立意識D.確立了印度教的正統地位10.1905年伊朗立憲革命爆發后,反國王聯盟迅速形成,參與者既有農民、工人,也有學生、知識分子和宗教權威,還有許多少數族群。他們“徘徊在真誠的愛國主義和十足的個人利己主義之間,經常隨政治形勢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立場”。這表明伊朗()A.民族革命失敗具有必然性B.民主改革意識的覺醒C.立憲革命缺乏堅實的基礎D.反國王聯盟實力強大11.1905年,在印度加爾各答出現第一所民族學校之后,東孟加拉等地也建立了多所民族學校。期間,工商界人士、自由派大地主等踴躍捐助籌建民族大學。這表明印度()A.民族意識逐漸覺醒B.國民教育體系基本建立C.民族工業迅速發展D.普及民族教育成為共識12.列寧高度評價了亞洲被壓迫民族革命斗爭的意義,認為亞洲的覺醒是世界革命風暴的新源泉,“我們現在正處在這些風暴盛行及其反轉來影響歐洲的時代”。由此可知,列寧認為亞洲的覺醒()A.沖擊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B.促成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C.肩負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D.加劇了國際政治局勢的緊張13.主張愛、真理和非暴力斗爭,領導印度人民爭取自治與獨立,被詩人泰戈爾譽為“圣雄”的是()A.圣馬丁B.玻利瓦爾C.桑蒂諾D.甘地14.1885年1月26日,起義軍奮勇跨過尼羅河,攻破喀土穆城防,斬戈登于總督府樓梯上。馬赫迪把這一勝利不僅看成是對埃及占領者的勝利,同時看成是對英國殖民主義侵略者的勝利。據此可知,蘇丹馬赫迪起義()A.促使蘇丹民族意識的充分覺醒B.帶有濃厚的宗教主義色彩C.具有反殖反帝的雙重斗爭意義D.摧毀了本國封建專制統治15.阿卜杜·卡德爾是阿爾及利亞公認的反法運動領袖,土著居民視其為民族英雄。但在殖民主義者的歷史敘事中,有人將他塑造為幾乎完全接受歐式教育的歐洲化的貴族形象,有人則認為他是一個無知的人,只是利用了宗教熱情從事抗法斗爭。這表明()A.公共記憶更具有可信度B.政治立場影響評價觀點C.歷史記錄只是主觀回憶D.歷史敘事服務殖民統治16.19世紀末20世紀初,阿爾及利亞知識分子發起思想和政治改造運動,他們致力于史學原稿的重校和歷史人物傳記的編撰,這是阿爾及利亞人第一次嘗試書寫自己先輩的歷史。這一運動源于()A.法國殖民文化的滲透B.華夫脫政黨堅持斗爭C.文化的自我審視反思D.非洲殖民體系的瓦解17.從歐洲傳入被壓迫國家和地區的民族主義是以民族文化認同和發展為核心的,這使得被壓迫民族發動起義時,既注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又注重吸收西方的先進事物,從而阻礙了西方現代化模式對其他民族的文化征服。由此可知,民族解放運動客觀上()A.維護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B.鏟除了落后地區的封建勢力C.阻礙了新興國家的近代化D.塑造了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18.19世紀中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還屬于舊式的反抗斗爭,只是把外國侵略勢力當作主要打擊對象。19世紀末,這種情況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批富有遠見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質的奮斗目標和改造現行制度的設想與方案。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民族政黨組織的形成B.斗爭救國方案的變化C.當地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D.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19.表2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簡表據表2可知,這些斗爭產生的影響是()①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②完成了本國的民主革命任務③提供了寶貴的革命斗爭經驗④推動了民族獨立的繼續發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下圖顯示了1500—1975年殖民擴張和收縮的兩個長周期,其中的兩個殖民收縮期出現主要源于()A.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B.大的戰爭削弱宗主國C.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D.國際經濟舊秩序瓦解二、非選擇題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孤立主義思想自美國建國以來,長期滲透在美國的對外關系中。19世紀末之前可以說是美國外交的孤立主義時期。孤立主義主張美國應置身于歐亞大陸沖突之外采取超然態度,減少對外干涉和援助,更多地采取貿易保護主義。它依靠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采取不卷入國際事務以及集中力量于北美大陸擴張和國內建設的方針,取得了國家迅速發展的成功。但美國的孤立從來就不是與外界絕對隔絕的,孤立是相對的。1823年,“門羅主義”的出籠,實際就是美國走向國際社會的一個重要步驟。孤立主義曾使美國深受其益。——據劉建飛《意識形態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地位》等整理材料二20世紀初“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表明美國開始向奉行國際主義轉變。及至一戰前后,一項主張美國放棄孤立主義傳統,更多地卷入世界事務的“國際主義”政策開始提出。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國內已形成一致看法,美國要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擔任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就必須在全球遏制蘇聯及共產主義的擴張。——摘編自孫玉娣《杜魯門時期美國“冷戰共識”的形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末之前美國孤立主義外交的內涵,并簡析其影響。(8分)(2)根據材料并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外交政策的實質及其總體發展趨勢。(4分)

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DABAACADCC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ADCBCACCA1.【答案】D【解析】略2.【答案】A【解析】據題意可知,獨立戰爭使英屬北美殖民地獲得了獨立,此后美國頒布了1787年憲法且一直政治穩定;19世紀拉美國家雖然在政治上獲得了獨立,卻政局動蕩。結合所學可知,這主要是北美13州是英國殖民地,對北美內部事務的少量干預,使得殖民地居民獲得了相對廣泛的自治空間,可以掌控自身事務;而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其落后的制度也影響了拉丁美洲,獨立后的拉美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綜合上述分析可知,美洲政治受西方影響呈現多樣化,故選A項;美國實行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而獨立后的拉丁美洲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美洲民族民主運動之后的不同的發展道路問題,“民族民主運動取得一定成效”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并不是強調美洲地區獲得獨立的方式,而是強調獨立后美國和拉丁美洲的不同發展情況,排除D項。3.【答案】B【解析】據材料“要求獨立的人士”“秘魯耶穌會士……‘新大陸就是我們的家園’”可知,耶穌會士認為新大陸就是他們的家園,并對其歷史具有認同感,這種文化認同激發了他們的獨立意識,故選B項;材料只涉及秘魯耶穌會士的觀點,并未提及耶穌會士領導獨立運動,且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是由于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人領導的,排除A項;材料只是提及拉美地區涌現出一批強烈要求獨立的人士,但并未說明是整個拉美地區的人們的“共識”,此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材料只涉及部分拉美地區人士的主張,未提及這些思想產生后的影響,不能得出該項結論,排除D項。4.【答案】A【解析】據材料“每一個美洲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可知該同盟條約誕生于拉丁美洲剛剛獨立之后,而且將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擺在突出位置,說明該條約意圖通過結盟維護獨立成果,故選A項;拉美獨立后遭到了歐美國家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成為了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半殖民地,排除B項;材料中的盟約只涉及少數拉美國家,并不包括世界其他地區的國家,“廣泛認同”的說法不成立,排除C項;材料中的盟約范圍和成員國家僅限于拉美地區,材料也并未說明世界其他國家對該盟約的態度,無法體現“融入國際法體系”,排除D項。5.【答案】A【解析】據材料“美國……中美洲國家稱為‘香蕉共和國’”“聯合果品公司撒開繩索,樹立起它的商標——死亡”可知,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拉美進行經濟侵略,影響拉美國家的經濟獨立發展,存在被美國控制的危險,這反映出當時拉美面臨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故選A項;材料反映的是經濟領域的現象,且此時拉美國家已經基本獲得政治獨立,“出現倒退”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1923年,美國總統門羅提出“門羅主義”,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此時拉丁美洲各國經過艱苦斗爭,已經基本獲得獨立,“拉美成為西方各國列強的殖民地”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6.【答案】C【解析】據題意可知,從19世紀末到二戰前后,各種思想一起涌入拉美,拉美成為各種理論的試驗田,政府更迭頻繁,這反映了拉美社會階層的復雜性,各階層都在探索符合本階層利益的發展道路,故選C項;材料只是提及拉美成為各種理論的試驗田,但沒有明確指出拉美建立了何種政治體制,且獨立后的拉美地區除了巴西外都建立了共和國,不能說明政治體制保守,排除A項;此時的拉美地區基本實現了獨立,材料反映的是拉美發展道路的曲折性,而不是獨立道路的曲折性,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拉美在探索發展道路,但沒有提及拉美都采取了哪種發展模式,無法得出“多樣性”的結論,排除D項。7.【答案】A【解析】據表格數據可知,巴西主要出口產品中原材料和農產品占到80%以上。結合所學可知,巴西未獨立前在葡萄牙殖民統治下,殖民者在巴西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1822年,巴西擺脫葡萄牙的統治獲得了獨立,但巴西經濟發展依然未擺脫殖民時期經濟的影響,出口依然以原材料為主,體現了巴西深受傳統經濟結構影響,故選A項;表格數據表明咖啡、可可等占比達到80%以上,體現了葡萄牙在巴西推行的種植園經濟依然在發揮作用,“摒棄了”說法錯誤,排除B項;巴西剛獨立之初建立的是君主制,1889年,巴西材料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排除C項;巴西本身就是殖民地,只是1822年剛剛獲得獨立,其并未建立殖民統治,因此不具有殖民地市場,排除D項。8.【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并不是“工業革命”,故①錯誤;據所學可知,獨立之后的拉丁美洲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英美等國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仍面臨繼續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故②正確;啟蒙思想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而不是“有限”,故③錯誤;據所學可知,獨立之后的拉丁美洲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仍面臨繼續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故④正確;選擇D項符合題意。9.【答案】C【解析】據題意可知,19世紀以來,印度本土精英試圖將對印度傳統文化的解釋權從殖民者手中奪回,提拉克、甘地等提出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使命,這些都有利于增強印度的民族獨立意識,推動民族解放運動的開展,故選C項;材料中的做法能夠體現印度反抗殖民侵略,但不能得出印度抗英斗爭是由這些主張“開啟”的,排除A項;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為了反對英國殖民者,而非打擊本國封建勢力,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對印度傳統文化的解釋權和爭取民族自治,并未提及印度教,且笈多帝國時期印度教就得到統治階級支持,以后逐漸發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排除D項。10.【答案】C【解析】據材料“徘徊在真誠的愛國主義和十足的個人利己主義之間”、“經常隨政治形勢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立場”可知,參與伊朗立憲革命的階層雖然眾多,但政治立場并不堅定,容易動搖,所以立憲革命的基礎并不堅實,故選C項;民族革命指的是為反抗外族侵略或壓迫,要求民族獨立的革命,與材料中伊朗立憲革命(反國王)不符合,排除A項;材料揭示的是伊朗立憲革命爆發后的概況,未提及“民主改革”,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參與革命的各階層政治立場不堅定,容易動搖,所以反國王聯盟的實力不強大,排除D項。11.【答案】A【解析】據材料“第一所民族學校……捐助籌建民族大學”可知,1905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爆發,以提拉克為首的國大黨主張聯合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一切形式的斗爭,民族學校的建立體現了印度民族意識的逐漸覺醒,故選A項;國民教育體系是主權國家對本國所有公民權利的人提供的教育服務系統,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國民教育體系基本建立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據材料“工商界人士、自由派大地主”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度民族工業有所發展,但支持民族大學建立的并非只有民族資產積極,印度民族工業迅速發展的說法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材料信息反映了民族學校建立,但無法得出普及民族教育成為共識的結論,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12.【答案】A【解析】據材料“世界革命風暴反轉來影響歐洲的時代”可知,列寧認為亞洲的覺醒對歐洲造成了影響,即沖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故選A項;亞洲覺醒的時間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是在二戰以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僅能說明亞洲的覺醒沖擊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即反帝的內容,并不能說明亞洲的覺醒所擔負的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排除C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局勢緊張的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殖民地的斗爭,亞洲的覺醒加劇了國際政治局勢的緊張的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13.【答案】D【解析】略14.【答案】C【解析】據材料“看成是對埃及占領者的勝利”“對英國殖民主義侵略者的勝利”可知馬赫迪起義的目的是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對埃及的侵略,同時追求民族的解放,所以將矛頭指向殖民主義者,體現了反帝反殖的特點,故選C項;材料并未說明普通民眾對殖民主義者的態度,無法體現“充分覺醒”的說法,排除A項;利用宗教的名義只是馬赫迪起義進行反殖民斗爭的手段和策略,而且材料主要強調的是馬赫迪反帝反殖的鮮明立場,排除B項;“摧毀了”說法錯誤,排除D項。15.【答案】B【解析】據材料“阿卜杜·卡德爾是阿爾及利亞公認的反法運動領袖”“殖民主義者……將他塑造為……歐洲化的貴族形象”“有人則認為他是一個無知的人”等并結合所學可知,阿爾及利亞公認阿卜杜·卡德爾為抗法英雄,但在殖民主義者筆下,阿卜杜·卡德爾要么是完全接受歐式教育的歐洲化的貴族,要么是利用宗教熱情的無知的人,阿爾及利亞人民和西方殖民者對反殖領袖的看法迥異是因為他們所處的政治立場不一樣,故選B項;公共記憶未必是最為可信的,其帶有很強的主觀性,歷史研究要多重史料互證,排除A項;歷史記錄不是只有主觀回憶,還會有記錄者(歷史學家)基于批判性思維的分析和判斷,排除C項;材料中阿爾及利亞公認阿卜杜·卡德爾為民族英雄,這說明歷史敘事并未服務于殖民統治,排除D項。16.【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阿爾及利亞知識分子發起思想和政治改造運動,他們致力于史學原稿的重校和歷史人物傳記的編撰,這是阿爾及利亞人第一次嘗試書寫自己先輩的歷史,這反映了阿爾及利亞人對自己文化的審視和反思,認識到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的重要性,并試圖通過重新審視和書寫歷史來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故選C項;法國殖民文化的滲透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華夫脫政黨是埃及的民族主義政黨,與阿爾及利亞無關,排除B項;非洲殖民體系的瓦解是在20世紀末,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17.【答案】A【解析】據材料“既注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又注重吸收西方的先進事物”“阻礙了西方現代化模式對其他民族的文化征服”等可知,從歐洲傳入的民族主義注重民族文化認同和發展,因此被壓迫民族發動民族解放運動時,既注重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又注重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這客觀上維護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故選A項;民族解放運動主要針對外來民族壓迫,并且材料中提及民族解放運動會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因此其不會產生“鏟除了”本國封建勢力的作用,“民主革命”會打擊封建勢力,排除B項;民族解放運動對西方先進事物的吸收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新興國家的近代化,排除C項;“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正在推進當中,并沒有實現,排除D項。18.【答案】C【解析】據材料19世紀末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新的變化,一些政治家等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質的奮斗目標和改造現行制度的設想與方案”,并結合綱要下冊第13課所學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可知,由于19世紀后期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產生且力量得到壯大,不僅要求獨立,同時要求民主,故選C項;19世紀末,亞非拉政黨組織力量弱小,且只是次要原因,排除A項;“斗爭救國方案的變化”是表現,非原因,排除B項;“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非主要原因,只是次要原因,排除D項。19.【答案】C【解析】據表格信息“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簡表”可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都正在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故①正確;據所學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族獨立運動并未掃除本國封建勢力完成民主革命任務,故②錯誤;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族獨立運動,并未取得完全勝利,但為一戰二戰之后的民族獨立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故③正確;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族獨立運動,雖未取得完全勝利,但推動了民族獨立的繼續發展,故④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