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予讀震川文為女婦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蓋古今事無巨細,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長留天壤。——黃宗羲項脊軒志【歸有光】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0102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懷念祖母、母親、妻子的深厚感情和三世變遷的感慨。(重點)03學習作者從日常瑣碎事件中選取典型細節來抒發感情的寫作技巧。(難點)學習目標走近作者歸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漢族,蘇州府太倉州昆山縣(今江蘇昆山)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員。
歸有光出生在昆山的一個大家族,祖上曾有過五世同堂的記錄。這個家族在當地頗有聲望,歷代都有人入朝為官,權勢很大,因而昆山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縣官印不如歸家信”。然而歸有光的父親歸正沒有取得過功名,只以讀書耕田為務。歸有光出生時,家族已經衰落。8歲時,母親周氏去世;17歲時,奶奶夏氏去世;18歲時,寫成《項脊軒志》前四段;20歲時,考中院試第一名,之后參加鄉試五次落第;24歲時,娶了母親生前為他定親的女子魏氏;29歲時,發妻魏氏去世;32歲時,魏氏婢女寒花去世;33歲時,重新拿出《項脊軒志》,補寫最后兩段;35歲時,考中舉人第二名,之后參加會試八次落第;43歲時,長子去世;44歲時,繼室王氏去世。48歲時,倭寇作亂,歸有光入城籌備守御,作《備倭事略》等;60歲時,考中三甲進士;及第后歷官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職,故被稱為“歸太仆”;64歲時,留掌內閣制敕房,參與編修《世宗實錄》;65歲時,因勞累過度而抱恨病逝。人生經歷(1506—1571)
歸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后人稱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與唐順之、王慎中并稱為“嘉靖三大家”,又與胡友信齊名,世稱“歸、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其散文感情真摯自然,語言樸素流暢,細節真實生動,有詩一般的意境,不是以重大的題材反映他所處的時代,而是通過記敘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瑣事,來表現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深情。代表作品有《項脊軒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記》《寒花葬志》。文學成就寫作背景
歸家家族曾經一時興旺,但是歸有光的祖父和父親都沒有功名,做了一輩子平民百姓。母親二十五歲時就丟下三子兩女與世長辭,父親是個窮縣學生,家境急遽敗落。也許就是這種困境,迫使年幼的歸有光過早地懂得了人間憂難,開始奮發攻讀。他追憶祖宗的榮耀,直面現實的慘淡,他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過自己一人博取功名從而光宗耀祖,重振門庭。歸有光久試不第,在家鄉備受嘲諷與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視家人的感情,但家族分崩離析。在這種隱痛之下,歸有光創作了這篇散文。
《項脊軒志》分兩次寫成。前三段寫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當時歸有光17歲,他通過所居項脊軒的變化和幾件小事的描述,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之情。在經歷了結婚、妻死、不遇等人生變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為這篇散文增添了補記。整體感知第一章解
題項脊軒:書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見方的斗室。追念祖先其遠祖歸道隆曾居住在太倉項脊涇。言其窄小如頸背之間,故名。志:“記”的意思,它散文的一種,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自號項脊生,寓意自己是歸家的脊梁。讀文正音滲(shèn)漉(lù)
修葺(qì)垣(yuán)墻
楯(shǔn)迨(dài)諸父
異爨(cuàn)老嫗(yù)
先妣(bǐ)呱(gū)呱
闔(hé)門象笏(hù)
扃(jiōng)牖(yǒu)殆(dài)
姊(zǐ)一兩三四間書齋種感情世變遷個女人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多可喜,亦多可悲祖輩,父母輩,自己先大母,嫗,先妣,妻子五件事情修葺項脊軒;諸父異爨、老嫗憶母、大母勵志、回憶亡妻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跡。——清·梅曾亮通讀全文第二章第一段翻譯
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屋里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百年老屋,(屋頂墻上的)泥土(從上邊)滲漏,(積聚的)雨水向下流淌;我每次動書桌,環視四周沒有可以放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陽光,時間過了中午就已經昏暗。我稍微給它加以修補,使它不再從上面漏雨。在屋前新開四扇窗戶,圍著庭院筑起圍墻,用來對著南邊射來的陽光,經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來。在庭院我又混雜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往日的欄桿,也就增加了光彩。借來的圖書堆滿了書架,我在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端坐著,自然界的各種聲響都能清晰地聽到;庭前、階下卻異常寂靜,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離開。在農歷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墻上。庭中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花影搖動,優美舒緩,美麗可愛。
“閣”:內室(舊時指女子的臥房)、小樓、收藏書籍或供佛的地方、藏物的小房間等等,其特點是矮而小,無疑不適合作為書齋。
原來項脊軒就是過去南邊的閣子。按理說,一個封建大家庭,尤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子孫輩讀書不至于連一個像樣的書房都沒有,竟然要將一個空間狹小的閣子當作書房然而到了歸有光一輩,這個封建大家庭開始分崩離析,家道衰落。第二段翻譯
在此以前,庭院南北中間相通成為一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了家,在室內外設置了許多小門和墻,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向著西家叫,(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客人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里棲息。庭院中開始是籬笆隔開,不久又砌成了墻,一共變了兩次。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這個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給兩代人喂過奶,先母對她很好。房子的西邊和內室相連,先母曾經經常來。老婆婆常常對我說:“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老婆婆又說:“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說:‘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隔著門一一回答……”話還沒有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內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說:“我的孩子,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這里,真像個女孩子呀?”等到離開時,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讀書人很久沒有產生效果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會,拿著一個象笏過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用的,將來你應該(一定)會用到它!”瞻視回顧先人留下的舊物,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真讓人忍不住自己的情緒大聲號哭。代表將甑放在灶上的雙手。此字最早見于戰國,古字形上部模擬雙手拿著甑,中間是灶口,下部表示用雙手將木柴推進灶口。本義指燒火做飯。代表甑,泛指鍋鑊一類炊具是灶口的象形下半部則是進柴燒火的縮影:雙手(E)把一根根柴火(D)推進灶內一把“火”在下面熊熊燃燒著文化常識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畫或記事。據《明史·輿服志》記載,一品到五品官員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象笏材料補充
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①。冬月壚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暴階下。室靡棄物,家無閑人。兒女大者攀【牽挽,抓住】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灑然【涼爽的樣子】。遇僮奴有恩,雖至棰楚【木棒和荊杖。杖刑】,皆不忍有后言。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jiào)寢,促有光暗誦《孝經》,即熟讀無一字齟齬【牙齒不齊,上下不合。比喻抵觸不合】,乃喜。孺人死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則茫然矣。世乃有無母之人,天乎!痛哉!——《先妣事略》
譯文:若不謀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么樣子或發生什么情況,指好像形勢危急,難以預料。母親從不愁吃愁穿,卻仍然辛苦勞作,好像朝不保夕似的。冬天,讓婢女們把燒過的爐灰,再和成炭團,層層疊疊地放整齊,曬在臺階下面。屋里所有的東西都物盡其用,全家也看不見一個閑人。大孩子在身后牽著衣襟,懷里還抱著吃奶的孩子,即便如此,母親手中還是不停地做針線活。家中打掃得窗明幾凈。對奴婢也寬厚有恩,他們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說怪話。我七歲時和堂兄有嘉一起進了學堂。每逢刮風下雨,堂兄總留下不走,我盡管心里戀戀不舍,卻不能留在家中(不去上學)。母親半夜醒來,就督促我默讀《孝經》,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母親便十分高興。母親故去十六年,有光娶妻,也是母親在世時訂的親。思母之情,愈加強烈。夜深人靜時與愛妻談及先母,兩人忍不住相對而泣。追記母親生平一點瑣事,恍如昨日,其他的都已茫然若失了。世上竟有失去母親的人,天哪,這有多么令人痛心啊!
第三段翻譯
項脊軒的東邊原來曾經是廚房,人們到那里去,(必須)從項脊軒前面經過。我關上窗戶住在里面,時間長了,能夠憑借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焚毀,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著吧。第四、五段翻譯
我已經作了這篇文章,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一些舊時的事情,有時伏在桌旁學寫字。我妻子回娘家探親,回來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小閣樓,那么,什么叫小閣樓呢?”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破敗沒有整修。這之后兩年,我很長時間生病臥床沒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格局跟過去稍有不同。然而從這之后我多在外邊,不常住在這里居住。
庭院中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妻子?)親手種植的,現在已經高高挺立,(枝葉繁茂)像傘蓋一樣了。“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樹透過那郁郁蔥蔥的枇杷樹就知道它承載了多少思念簡單的幾筆,就讓“思念變得可數,讓時間有了度量。”①暗示時光流逝。“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表明時光在推移,靜物發生了變化。②借物抒情,融情于景,抒發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感傷。作者看到樹,自然想到種樹之人,想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如今物猶在,人已去。作者明寫樹,實則借物抒情,化無形的相思為有形之物,寄托了對亡妻深深的懷念之情。③以景結情。只說樹在生長,不說人在思念,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深入探究第三章
活動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本文的主旨句。你覺得可喜者為何而可悲者又為何?
活動二:本文寫了讀書軒中、諸父異爨、老嫗憶母、追憶大母、吾妻來歸幾件事,請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其中的細節描寫及其妙處。活動三:家常瑣事,人人可見;細節描寫,大家熟知。為什么此文中的家常之語、極淡之筆卻能如此動人心懷?妙筆到底妙在何處?任務清單活動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本文的主旨句。你覺得可喜者為何而可悲者又為何?
由喜而悲,轉為懷舊。這句從文章結構上說,承上啟下,是文眼,統領著全文。
喜——清貧之樂,詩意之心(軒中讀書、俯嘯仰歌、冥然兀坐,獨享一份寧靜、愜意、雅致)
悲——人事變遷、世事滄桑之慨異爨——家境沒落之悲先妣關切,大母殷切希望——思親之悲,傷逝之痛讀書不效——自傷身世,始終不遇的愧疚懷念亡妻、兒女的深摯之情悲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分家)異爨——家境沒落之悲語未畢,余泣,嫗亦泣思親之悲,傷逝之痛令人長號不自禁自傷身世,始終不遇的愧疚情感表達極有層次由內向轉為外露由沉穩漸趨強烈從客觀的記述中寄予深長的感嘆情動于中,有淚無聲,含蓄而有節制情如洶涌的潮水,直瀉而出,完全失控人事變遷、世事滄桑之慨細節:泣——長號——(今已亭亭如蓋矣)
活動二:本文寫了讀書軒中、諸父異爨、老嫗憶母、追憶大母、吾妻來歸幾件事。
請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其中的細節描寫及其妙處。探究
讀書軒中
在作者把狹窄、破舊、昏暗的書房修葺得明亮、優美、清幽之后,在軒中,或俯仰吟誦,或靜默端坐,萬籟有聲,小鳥時來,明月半墻,風移影動,這幾處細節描寫,動與靜、明與暗、有聲與無聲結合得十分巧妙。庭階之寂與小鳥之動、墻之靜與影之動、墻之堅實與風影之輕柔、月之明與影之暗形成對比,細致靈動地營造了清雅詩意的意境,流露出18歲少年悠然自得的讀書之樂。探究
讀書軒中
歸有光“雜植蘭桂竹木于庭”,使得往昔破舊的書齋舊貌換新顏,那么為何偏偏要種植“蘭桂竹”呢?種植其他花卉不也同樣可以美化環境嗎?
探究
諸父異爨“庭中通南北為一”庭中始為籬,已為墻。
用“南北”方位指稱“庭院”,可見其闊大,并且“南北為一”,南北俱為一體,說明之前這是一個大家庭、大庭院,家族之大、人丁之盛由此可見一斑。
用籬笆分割空間還不夠,于是用“墻”,親人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乃至有老死不相往來之勢,骨肉親情蕩然無存。探究
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
門墻客觀上意味著諸父之間生活的分離,但在情感上,卻意味著彼此間的隔閡與淡漠。到處都是的門墻代表著兄弟之間的淡漠、隔閡與疏離。
“東犬西吠”透露出的是大家族人與人之間的陌生、矛盾。“客逾庖而宴”表現出家庭生活秩序的混亂。“雞棲于廳”則暗示大家庭禮制的荒廢。不過用了13個字,寥寥幾筆,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產生的那衰敗、混亂不堪的情狀和盤托出。作者未著筆于人,卻處處見人心,展現了一幅大家庭分崩離析的頹敗衰落、混亂無序的場景圖。探究
老嫗之語
作者通過老嫗之口,只用一個動作(以指叩門扉)、兩句話(兒寒乎?欲食乎?),就再現了慈母關愛兒女、噓寒問暖的情狀,刻畫出了一位溫柔慈愛的母親。探究
祖母三言
“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為何不說“他日汝可用之”,而說“他日汝當用之”?一字之別,效果何在?】探究
祖母三言
“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嗔怪中是心疼是欣慰;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自語中是贊許是期待;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自豪中是信任是鼓勵。
寥寥三言,寫盡了老祖母對于孫兒重振家業的厚望。探究
吾妻來歸
一事:“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來歸,為小軒帶來了歡笑和甜蜜,問古事、學書,既是妻子對作者才學的傾心,又是夫妻間的琴瑟和鳴。
一語:“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諸小妹對于閣子之所以好奇那是因為姐姐的一再提及,而姐姐之所以一再提及是因為她的喜愛。
一樹:“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時光流逝,猶記當年妻子種樹的情景,如今卻生死永隔;枇杷樹已亭亭如蓋,而種樹的那個人卻永遠都不會回來了。以景結情,余韻無窮。斯人已去,獨留此樹,睹物思人,觸目傷情,看見了樹,就想起那親愛的人兒,樹已亭亭如蓋,人卻無處尋蹤。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活動三:錢基博評《項脊軒志》:“睹物懷人,此意境人人所有”,然而,以“極淡之筆”寫“極至之情”,“此妙筆人人所無”。
家常瑣事,人人可見;細節描寫,大家熟知。為什么此文中的家常之語、極淡之筆卻能如此動人心懷?轉述的效果“轉述”是對回憶不能及的彌補,“轉述”使記憶更豐富,更有延伸性,從而使所積聚的情感更為飽滿。不直接寫母親的音容笑貌,而要通過老嫗之口。①歸有光8歲喪母,對于母親的音容笑貌沒有什么印象。只能從他人的只言片語中去拼湊母親的點點滴滴,每一個小細節于他而言都如同至寶。從老嫗的話中得知母親那么溫柔那么慈愛,但是這份來自母親的關愛早已失卻,這是生命中多么大的缺失啊!他選取這樣的細節來寫母親,不僅寫出母親對子女的疼愛,更有對母愛的思念以及渴求母愛而不得的痛苦。“泣”,并非令人絕望的、呼天搶地的悲痛,而是一種帶有溫情的傷感。轉述的效果不直接寫母親的音容笑貌,而要通過老嫗之口。②對于一個日漸長大的孩子來說,想象和懷念母親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濃厚,乃至于成為一種陰影籠罩在心頭。從老嫗的角度寫,會更真實。轉述的效果
回憶祖母,她“持一象笏至”時,已變成了一個轉述者,祖先的榮耀和現實的沒落喚起了歸有光振興家族的擔當感。作者通過“象笏”,可以還原一切有關家族曾經興盛的想象,繼而升華出自己崇高的責任感,而其又與現實的懷才不遇形成鮮明的對比,“令人長號不自禁”。這“長號”中到底有幾層痛苦?這長號中既飽含著歸有光仕途、人生失意的慨嘆,光陰流逝之無奈,更包含他自覺有負祖母重托的悲慟,對祖母的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烈。轉述的效果
回憶妻子,也添加了轉述:“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諸小妹怎么會問起“閣子”的事呢?無疑是“吾妻”經常在她們面前提起的緣故。那么“吾妻”為什么會經常提起“閣子”呢?上面“時至軒中……”那一句話就是答案。可以想見,“吾妻”經常在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閣子”,還有閣子中的人,他們在閣子中親密無間的生活。因此,這一處描寫,寫出了作者與妻子之間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歡樂生活。細節的照應
林紓曾言:“瑣瑣屑屑,均家常之語,乃至百讀不厭,斯亦奇矣。”但哪有僅憑瑣屑之語就能堆積出一篇奇文的。細節的選擇其實是作者的苦心經營。細節的照應此文細節的前后勾連照應極為嚴謹,渾然天成。從開頭修繕的無窮樂趣到妻子死后的“室壞不修”,18歲的少年心境與30多歲的中年頹唐令人潸然。“室壞不修”可以體會到作者在妻子死后生活的百無聊賴、生活境遇的不佳和心情的慘淡,與前文夫妻生活的甜蜜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作者對亡妻的真摯感情和深切的懷念。細節的照應“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與后文的“余扃牖而居”照應,少年勤勉苦讀立志振興家業與祖母所言亦一一照應。“百年老屋”歷史悠遠,可見歸家曾經顯赫,與后文的“諸父異爨”“吾家讀書久不效”相對應,從中可看到歸家的沒落。正因為家族的沒落,祖母才對孫兒寄予厚望,孫兒也立志憑一己之才華重振家聲;但是18歲作文時沒有實現,30多歲補記時仍然沒有實現,令人唏噓。
《項脊軒志》是歸有光兩個時期所寫,前三段寫于18歲的時候,后一部分寫于32歲或更晚的時候。這樣的時間跨度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時間的流轉變化、人生的跌宕沉浮,而在不同的時間點所看到的同一件事也就帶上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整篇文章情感較為復雜,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悲喜交織。如何理解?再次品味“悲”與“喜”這間“百年老屋”在百年風雨的侵蝕下,陰暗、潮濕,明顯不適合作為優雅的讀書場所,但它最終肩負起成為書齋的使命,其中包含著歸有光的無奈和辛酸。于年輕的歸有光來說,一個名門望族的大家庭竟然敗落到用“閣子”當作書齋的境地,這是天大的恥辱,亦是萬般的不甘,更是激勵自我刻苦攻讀以求改變的現實原因。悲喜交織作者讀書軒中悠然自得,那是18歲的昂揚歡喜;而32歲仍屢次不第,那么多年固守書齋的勤勉苦讀又是多么的辛酸!祖母的憐惜夸贊是值得驕傲的事,是喜;但多年之后亦未能實現祖母的期望,又是多么悲哀!妻子早逝,是悲;但軒中相伴,言笑晏晏,又是多年之后都難以忘懷的甜蜜啊!文中的感情線索不是涇渭分明的,作者的情感悲喜交織,曲折變化,因為生命本身就是如此。悲喜交織作者借項脊軒的興廢抒寫了少年奮發苦讀重振家業的志向,但家族分崩的
、至親逝去的
、屢試不第的
、重振家業的
,是歸有光難以掌控的人世無常。任世事無常,生命短暫,那年少的志氣、那母親的慈愛、那祖母的厚望、那愛情的甜蜜,那一片深情,永恒存在!悲喜交織,深情永在總結
一篇文章,兩度書寫,三代親人。十余年的時間距離卻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供應商質量合同范例
- 出書插畫版權合同范例
- 201造價咨詢合同范例
- 債權買賣合同范例
- 供貨協議合同樣本簡易
- 代銷合同范例英文
- 供貨廣告合同范例
- 內貿運輸合同范例
- 養殖廠租房合同范例
- 業主查看物業合同范例
- 《中小學生時間規劃管理主題班會:做時間的主人》課件(五套)
- 二年級乘除法口訣專項練習1000題
- DB35T 2148-2023 養殖大黃魚等級規格
- 藥企與醫療機構合作協議書范文
- DB11∕T 1350-2016 文物建筑修繕工程驗收規范
- 劍橋國際少兒英語KB1-Unit-10
- 高空作業安全技術交底范本模板
- DB44∕T 752-2010 曳引式家用電梯安裝驗收規范
- 道路旅客運輸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指導手冊
- 必修第一冊人教B版第一章單元測試卷
- 醫院培訓課件:《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