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21《莊子》二則《北冥有魚》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21《莊子》二則《北冥有魚》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21《莊子》二則《北冥有魚》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21《莊子》二則《北冥有魚》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21《莊子》二則《北冥有魚》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21《莊子》二則《北冥有魚》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北冥有魚》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善于運用寓言故事說理,想象雄奇瑰麗,是《莊子》的特色。《二則》正體現了這一特點,其中《北冥有魚》一文表現了莊子散文的語言特色,形象生動,耐人尋味,如甘露似瓊漿,讓人百品不厭。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朗讀中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豐富文言知識,通過朗讀,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理解莊子的志趣。同時要注意拓寬閱讀視野,增加對傳統文化經典知識的了解。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古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莊子的作品是第一次接觸。因此,讓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文意,感悟課文主旨,并引導學生積累、補充知識,從而感受莊子的風格,了解其道家思想,是學習這篇短文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推薦學生進一步閱讀《莊子》,使學生對莊子有進一步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2.分析大鵬形象的特點。

3.欣賞《莊子》中雄奇瑰麗的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風起云涌;賢哲奔走,百家爭鳴。聚徒講義,著書立說,遂有蔚為大觀的諸子散文。《論語》平實質樸、循循善誘;《孟子》筆力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哲思清遠深邃;《墨子》質樸;《莊子》恣肆......讓我們一起走近莊子,感受先生的大智與幽默。

二、文學常識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人,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后學者所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贊“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郭沫若也評價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三、聽讀朗讀

1.聽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3.指名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4.齊讀課文。

四、讀懂文意

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遇到疑難字詞小組合作討論解決。

明確: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體積巨大,不知道長幾千里;鯤變化為鳥,他的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長幾千里;當他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空的云。這只鵬鳥啊,海水運動時將要飛到南海去。這南海是個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時,翅膀擊水而行,激起的波濤浪花有三千里,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它離開北海是憑借著六月的大風。"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五、合作探究

1.這則寓言圍繞鯤鵬,講了哪幾層意思?作者筆下的“鵬”是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

第一層:從開頭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寫北冥之魚由鯤到鵬的變化:鯤、鵬形體之大,氣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層:從“是鳥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齊諧》之言,寫大鵬遷徙南冥的氣勢——乘風而起,擊水三千,扶搖九萬。

第三層:從“天之蒼蒼”到結尾,作者仰觀蒼天,擬想大鵬俯瞰大地,抒發了一種天地渾茫的感慨。

作者筆下的大鵬是一個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形象。

2.試賞析句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明確:

此句運用豐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摶"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3.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使文章生動活潑,寓意雋永,感染力強,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

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要有所憑借。

4.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想象奇特,能夠運用大量幻想的、傳說的和現實的事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請談談你對課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明確:

①在想象中夸張。如對鯤、鵬形象的描寫,“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顯現出其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進行對比。作者列舉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和鯤、鵬作對比,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遙”,并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實則是蘊含了自己對理想的強烈追求。

六、主旨歸納

這則故事以大鵬南飛作比喻,說明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狀似逍遙,其實還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七、寫作特色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莊子運用大鵬南飛憑借風的力量的故事,講述了大鵬飛翔受到了風的限制,還是有所依賴的,所以大鵬還是有所恃,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說理形象,寓意深遠。

2.對比鮮明,道理明確。那些山野中的游氣(“野馬")、飛塵(“塵埃”),空中的活動之物(“生物"),皆由風相吹而動。與鯤、鵬相比,它們實在是太渺小了,但它們要能夠動起來,依然要有所憑借,即有所“恃”。顯然,它們也沒有達到逍遙。

3.想象豐富,意境開闊。“大鵬"“野馬”“塵埃"都展現了莊子豐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麗,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動的故事來說明一個它們都有所待,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的道理。

小結歸納:《北冥有魚》大鵬向南飛行,需要乘著六月的風而去。也就是說,大鵬的飛行是有所“恃”的。它雖然能夠在天空翱翔,看似自由自在,但其實還要借助風的力量,也就是說,它受到了風的制約。如果沒有大風,大鵬是不可能飛翔的。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鵬其實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文中作者極盡想象,描寫了一個體積龐大、氣勢驚人的大鵬鳥。當鵬鳥振翅而飛,由北向南壯游南海時,其氣勢極大:“水擊三千里,持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然而,雖然大鵬神奇不凡,也依然要憑借“海運”所帶來的大風才可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它正如當時處于亂世的莊子,想要施展抱負卻受到外力束縛,不得自由。

八、拓展延伸

李白一生常以大鵬自比,下面這首《上李邕》,是他寫給當時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結合注釋,并查閱工具書,說說詩人借助大鵬的形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猶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輕年少。

①父:指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下詔尊稱孔子為“宣父"。②畏后生:語出《論語·子罕》:“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明確:

《上李邕》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的作品。此詩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畫與頌揚,表達了李白的凌云壯志和強烈的入世之心,對李邕瞧不起年輕人的態度非常不滿,表現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輕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戰,充滿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

九、作業推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