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 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 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 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 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 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練習題匯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文本一:

套不住的手

趙樹理

白云崗公社大磨嶺大隊有個教練組,是高級社時期成立的,任務是教初參加農業

生產的入學技術,兩個做活質量最高的老農民當教師,陳秉正兼任組長,王新春兼任

副組長。

組長陳秉正已經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了,按慣例,這樣大歲數的人本來早就不該參

加主要勞動了。大隊成立了敬老院,經過評議,請陳秉正老人退休入院。這老人只進

去了三天,就覺著只做那些揭麻皮、揀棉花之類的輕微勞動,有氣力沒處使,自動要

求出院,依舊當他的教練組長。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規格,而且要教架勢。他先做榜樣,讓徒弟們在一邊跟著

看。他一邊做一邊講,往往要重復講十幾遍,然后才讓大家動手,他跟著看。因為規

律太多,徒弟們記著這樣忘了那樣,有時候腰太直了,有時候步子亂了,有時候下鋤

沒有計劃陳秉正不住口地提醒著這一個,招呼著那一個,也常常隨時打斷他們的

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們練架勢練得累了,陳秉正便和他們休息一陣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

邊的溝岸上的副組長王新春。陳秉正一見王新春過來,就伸出手來和他握手,王新春

卻常是縮回手去躲開。王新春比陳秉正小十來歲,和陳秉正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提

手,因為被他握住像被鉗子夾住那樣疼。

陳秉正的手確實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頭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頭

都展不直,里外都是繭皮,圓圓的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整個看來真

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對周圍的青年人說:“沒有那兩只手,咱們現在種的這教練場恐怕還是荒

坡哩!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們現在的大隊長他們父子倆一鍛頭一銀頭剜開、一條堰

一條堰壘起來的。”

一次,有個年輕人練架勢練得不耐煩了,說:“怨不得我們學不會,誰讓我們沒

有長那樣一雙手哩!”陳秉正一本正經地說:“是叫你們學成我這手,不是叫你們長

第1頁共18頁

成我這手!不是開山,我這手也長不成這樣;不過上輩人把山都開了,以后又要機械

化了,你們的手用不著再長成這樣了!”

一九五九年冬天,兒孫們為了保護老人那雙勞苦功高的手,給他買了一雙毛線手

套,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說:“還好!”說罷,卸下來交給兒媳婦說:“暫且

給我放過去吧!”兒媳婦說:“爹!你就戴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說:“在

溝里閘谷坊,戴上它搬石頭不利落!”說著就放下走了。以后谷坊閘完了,別的活兒

又陸續接上來——鋤干草、出羊圈、窖蘿卜、捶玉米……哪一種活兒也不好戴著手套

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還有一雙手套。

一天,白云崗有個物資交流會。兒媳婦勸老人說:“現在這些雜活計又不用您教

多少技術,您還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應了。老人換了一件新棉襖,用新腰

帶束住腰。兒媳婦說:“這回可戴上您的手套吧!”說著把手套給他拿出來,他戴上

走了。

他走到白云崗,逛了半條街,剛走過公社門口,看見山貨部新運來一車桑杈,售

貨員正忙著往車下搬。這東西在這地方已經兩年不見了,不論哪個隊原有的都不夠

用。他認為機會不可錯過。轉眼工夫,買杈的人越來越多,老人把手套卸下來往懷里

一裝,胡亂搶到手五柄。他付了錢,把杈捆起來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崗村。出

了村,他覺得人也不擠了、路也寬敞了,這才伸手到懷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

有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丟在山貨部里了。他想:“丟就丟了吧!拿上它也沒有多少戴

它的時候!”可是走了不幾步,就又想到“孩子們好心好意給買上了,丟了連找也不

找一趟,未免對不起他們”,這才重新返回白云崗山貨部來。幸而售貨員早已給他拾

起來放在賬桌上,見他來找就還給了他。

隔了好久,陳秉正老人又被評選為本年的勞動模范,要到縣里去出席勞模大會。

他除了換上新棉襖和新腰帶外,又把他的手套戴上。

會議結束后,吃過了午飯,人們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帶,戴上手

套,也走出了房間。他住的招待所剛剛裝修完,院子還來不及清理。院里有兩截剩余

木料礙著路,他總覺著走得不太順當。于是他把手套卸下來放在階臺上,就來動手轉

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發現手套又丟了。“不要找它了吧!手套給我沒有

多大用處!"老人干脆放棄了。后來還是招待所的員工幫他找到,洗干凈還給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換過衣服之后便把手套還給兒媳婦說:“這副手套還給你們

吧!我這雙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第2頁共18頁

(有刪改)

文本二:

我也曾寫過一些篇小說,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讀到趙樹理同志的小說,我總能得

到一些啟發,學到一些竅門兒。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滿心

歡喜,情不自禁地想寫出點個人的體會。

作品文字極為樸素嚴整,相當細致地描寫了不少農村勞動的經臉。這些經驗非久

住農村而又熱愛耕作的人不會寫出。不過,假若不拿一雙手套貫串起來,恐怕就顯得

瑣碎一些。這雙手套把零散的事情連綴起來,有起有落,頗為巧妙。事情本來不相

干,而設法用一條線穿上,就顯出些藝術的手段。我看得出:樹理同志知道多少多少

關于老農陳秉正的事。假若他高興,他可以寫一大本《老農陳秉正傳》。可是,他只

由手套寫到老人的手。有了這雙手,我們也就看見陳老人的最可愛的性格與品質。這

也就夠了,既不需要手套,也無須寫一本傳記。不過是一雙手啊,可是創造世界的不

是別的,而的的確確是仗著這么一雙手!這篇作品不是小題大做,而是大題小做,篇

幅不長,而意義很大。

(摘編自老舍《讀〈套不住的手〉》)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通過對一個飽經滄桑的農民的手的真切描繪,刻畫出一位農業生產技術、思想

覺悟都很高的農民形象。

B.小說的語言既質樸平易又生動幽默,如“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語化很明

顯,達到了通俗化和藝術化的高度統一。

C.小說情節可分為兩個部分:先集中刻畫陳秉正的手的故事,再集中講述手套的故

事。后者是對前者的深入、延伸。

D.小說通過對陳秉正以及像他這樣的勞動人民的贊美,謳歌了他們熱愛勞動的優秀品

質,間接批判了當時社會上一些歧視勞動的現象。

2.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樹理在創作上特別注重從農村生活和勞作中選取題材,語言生動活潑又通俗易

懂,具有獨特的藝術韻味,體現了他一貫的寫作風格。

B.老舍認為,《套不住的手》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對陳秉正老人的手進行特寫,

以小見大,比《老農陳秉正傳》的藝術效果要好。

C.《套不住的手》構思巧妙,老舍贊其以“手套”串聯情節,故事有起有落,讓人意

第3頁共18頁

識到:這是一雙普通農民的手,也是一雙不平凡的手。

D.手套在文中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陳秉正老人有手套而不戴,是為了讓雙手更利

落地勞作,體現出老人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

3.文章是如何塑造陳秉正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老舍讀趙樹理的小說,總能“學到一些竅門兒”。請結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謀篇

布局上的“竅門兒”。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濠梁之上

李海瑞

秋風送爽,大地一派燦爛,綠的綠,紅的紅,黃的黃。

莊子一身麻布衣裳,補了幾個新補丁,葛布頭巾縛著的稀疏頭發,被風吹得有些

散亂,然而越發顯得飄逸不拘了。他的好朋友惠子穿絲戴冠,氣宇軒昂,好有派頭。

相約已久的出行一路順風。一路游樂,就來到了濠水一帶。

向來健談的惠子又說了:“莊兄,萬物從形式上去看,推求它們的相同與差別很

不究竟,這是小同異;若是從內容上去看,能推求到它們的相同與差別,那才是大同

異呢。”

一直不喜多言的莊子也打開了話匣子:“惠兄,前幾日我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

化成一只蝴蝶,飛越了高山,飛過了草地,飛入那春光爛漫的油菜花叢里。翩翩起舞

弄花影,郁郁襲人沁我心。可惜,美夢總不長留!醒來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

夢給我,還是我托夢給蝴蝶?這是你所說的大同異呢,還是小同異呢?我莊周與蝴蝶

本是有差異的,可我們又能相互轉化,二化而為一,這豈不是你說的大同異?”

“知我者,真莊兄也!”惠子忽地兩手一拍莊子雙肩,喜道:“正是此意!小同

異是不可轉化的,各有各的特別處,如人是人,花是花,蟲是蟲,人又可分男人和女

人,花又可分多個品種,蟲也如此。大同異是可以轉化的,就像人、花、蟲都是生

命,而生命卻是共同的。所以你既是蝴蝶,蝴蝶又是你。嘻嘻!”

“世人看問題的角度總是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束人又縛己,哪里能夠逍

遙?”莊子有些憤憤了。

二人邊說邊走,清澈的濠水緩緩向他們身后流去,伴著西斜的秋日。

惠子邁著新學來的邯鄲步,緩急有度,輕重得宜,腰間還吊著幾串玉佩。隨著自

己穩健的步伐,玉佩碰擊出陣陣叮當聲,既清脆悅耳,還婉轉動聽,蕩人心神。看

第4頁共18頁

來,惠子近幾年越來越秋風得意、風度翩翩了!莊子麻布衣鞋,新補丁蓋壓舊補丁,

在惠子跟前更顯寒酸。可莊子依舊神態自若,一直如姑射山上的那個神人一樣,雖槁

項黃酸,卻始終能游目八荒,睥睨萬物。

呼吸著濃濃秋日氣息,兩人并肩來到濠水一處橋梁上。木橋已有些年頭,發黑的

顏色表明木橋是經歷過風吹日曬雨淋的,可依然倔強地橫跨在濠水之上,靜靜地注視

著濠水緩緩向北流去。

惠子踱著邯鄲步搶先上了橋,感慨道:“莊兄,請看,這橋流水未流啊!”

“惠兄,此言差矣!孔夫子不是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嗎?你如何說這水未

流呢?”

“莊兄,你還不知道孔夫子執著于現世有為,不能從往、今與來三世看問題嗎?

你說是水流之久,還是橋駐之久呢?”

“呵呵,又是惠兄古與今同的道理了。其實從萬事萬物之合理來看,天地就是

‘一指',萬物就是‘一馬'。何必分是橋流還是水流呢?”

一縷秋風吹過,兩人一陣沉默,河水依舊緩緩北流。這時,水中游來一群灰白色

的鰥魚。鰥魚游姿清晰可見,似乎在憑虛御空,一會兒靜靜呆住不動,一會兒忽然向

遠處游去,既輕快又敏捷。

莊子贊嘆道:“蜂魚游得這樣自由自在,多么快樂!”

“莊兄,何以見得?你不是魚,你怎么斷定魚是快樂的?鰥魚有可能是在覓食,

也有可能是在躲避兇險。人不也經常這樣嗎?表面看起來很是瀟灑,很不可一世,可

內心惶恐得很哩!”

“惠兄,此言差矣!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

“莊兄,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了。可是,你也不是魚哦,你憑什么就說魚是

快樂的?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紅臉了。

迎著斜日余暉,莊子捻了捻稀疏的胡須說:“惠兄,剛才你說啥,你記不得么?

你說,我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就沖這點,可見你是知道我知道魚是快樂的。你既然

能知道我,那我也能知道魚呵。我就是在這濠水橋上知道魚是快樂的,呵呵!”

“惠兄,你還執著在小同異的境界而未能上升到大同異的境界,從而不能通達魚

之樂啊!天地為一,魚我為一。我快樂,所以魚快樂呵!”

向來健談的惠子此時竟語塞了,半晌不說話。

莊子沖惠子意味深長地笑了笑,他希望這魚今晚也能游入自己的夢中,就像幾日

第5頁共18頁

前蝴蝶飛入自己夢中一樣。

斜日更向西,眼看就要落山了。二人此刻都有些肚餓,誰也沒有再言語,這無聲

仿佛把時間凝住。

這時,從水面傳來洪亮的聲音:“不對,不對,你們咋能一看到魚,就斷定它們

是快樂還是不快樂呢?你們讀書的圣人不是說,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嗎?看來關鍵就在于你知不知道,你知道可我不知道,我知道可你不知道,咋能讓別

人都知道呢?哈哈!來吧,兩位,今天老夫請二位夫子吃烤鰥魚,喝濠酒。吃過魚,

喝過酒,可能啥都知道了!哈哈哈。”

兩人這才發現橋后泊著一只烏篷小船,船頭屹立一位發須皆白的漁夫,正朗聲高

笑地撐著篙……

夜里,莊子果真做了一個夢,不知是自己化作了一尾蜂魚,還是一尾蜂魚化作了

自己,正優哉游哉于清澈的濠水中。突然,在水曲的一片蘆葦叢里,自己卻一個勁兒

地逃,既要躲避漁夫的大網,又要躲避鷗鷺的利喙,緊張得整夜不能安穩,補丁修飾

過的睡衣也被汗水浸了個濕透。

(有刪改)

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描繪“一派燦爛”的秋景,以斑斕色彩顯示秋天的盎然生機,為莊子與惠

子及漁夫的出場做了鋪墊。

B.莊子的“麻布衣鞋,新補丁蓋壓舊補丁”與惠子的“穿絲戴冠,氣宇軒昂”形成對

比,暗示了莊子內在氣質不凡。

C.在莊子看來,世人看問題往往拘泥于外在形式,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這樣是無

法真正體會到自由與逍遙的。

D.漁夫請莊子和惠子“吃烤鯨魚,喝濠酒”,既解決了兩個讀書人的“肚餓”問題,

又解決了他們的思想問題。

6.下列關于莊子與惠子就“夢蝶”展開的論說,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子在夢中變成了一只蝴蝶,反映出其內心世界對自由的追求。

B.莊子為不能在夢中長留而倍感可惜,因為他無法體會蝴蝶的快樂。

C.從內容上看,莊子與蝴蝶都是生命,而生命又是共同的。

D.惠子為莊子推求到了“夢蝶”的“小同異”和“大同異”而高興。

7.“濠梁之辯”過程中,惠子的情緒隨辯論內容推進而起起伏伏。請結合文中相關部

第6頁共18頁

分簡要分析。

8.“濠梁之上”這一故事是《莊子?秋水》中的一篇語錄體議論文,記敘了莊子與惠

子在濠水橋上游玩時進行的一場辯論。作者在二人辯論后加上了“莊子夢魚”的故

事,結合全文分析這樣寫的藝術效果。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在五面包圍中(節選)

魏巍

堅守坑道第15天,又有了新的困難:坑道里的存水用完了。人們把那幾個存水的

大汽油桶,翻來覆去磕打,再也倒不出一滴水來。

團指揮所幾次派運輸隊送水,傷亡很大,水卻很有限。

由于缺水,大家眼瞅著餅干硬是咽不下去,有時候餅干的碎末被嗆得從鼻孔里噴

出來。

堅守坑道第18天,有人偷偷喝尿。戰士們脫光了膀子,抱著手榴彈,緊緊貼著潮

濕的石壁,人們仿佛第一次認識到:水,是何等的珍品!

這時候,在精神上負擔最重的,除了郭祥,恐怕就是衛生員小徐了。這個十六七

歲說話還有些童聲童氣的孩子,雖然同別人一樣渴得嗓子冒煙,但他更難受的卻不是

這個,而是傷員們極力抑制著的低聲呻喚。他覺得傷員們喝不上水,全是他的過錯。

衛生員小徐走來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終于發現一條細細的石縫,不時滲

出一兩滴水珠。他就撕了縷棉花,把水珠蘸起來,擰到小碗里。盡管石縫是那樣的吝

嗇,總算有了一絲希望。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耐心工作,居然擰了大半碗水。然后,他

就把小搪瓷碗架在小油燈上燒起來。

小小一點燈頭火,總算把水弄熱了。他立刻把小碗端到幾個重傷員跟前:

“同志們!醒醒,喝水啦!”

“你端給參謀長喝吧!他啞得快說不出話了,這樣下去怎么指揮呢?反正我

們……”

“對!對!快給參謀長端去吧!”大家異口同聲。

小徐把小碗放在桌上:“參謀長!喝點水吧!”

“小徐!你怎么不端給傷員喝呀?”

“他們都不肯喝,說你還要指揮打仗呢!”

“傻孩子,光憑一個人能打仗嗎?快端給傷員喝吧!”

第7頁共18頁

小徐站在那里不動。

郭祥只好端起碗,遞給步話機員小馬,小馬哽咽得很厲害。

“不行!我不能喝。”

望望桌上大半碗水,分毫不少,郭祥嘆了口氣,把小碗高高擎起,說:

“同志們,我帶頭喝!你們也非喝不可!誰要是不喝,就是對我們的勝利不關

心!”郭祥裝作一飲而盡的樣子,卻只抿了小小的一口,遞給小馬。小馬也只抿了一

小口,又遞給小徐。小徐只沾了沾唇,就端給重傷員們。其他人也都抿了一點。

轉到郭祥手里,居然還剩下小半碗,幾粒明亮的淚珠,撲噠撲噠掉到小瓷碗

里...

坑道口傳來刺耳的叫聲:

“中國士兵們!我們斷絕了你們的一切聯系,你們已經完全陷入絕境了。你們用

19世紀的武器和高度現代化的聯合國軍作戰,不過是無效的抵抗和絕望的掙扎。還是

快快投降吧!”

“中國士兵們!你們實在太可憐了。你們被上級騙出來,來到千里迢迢的異國,

住的是深山土洞,過的是野蠻人的生活,吃不上飯,喝不上水,眼看就要困死,餓

死,干部卻不聞不問,你們何苦還要為他們賣命?還是到自由的世界來吧!”

“參謀長!有人乘機說破壞話了!他說,如果上級還要我們,干嗎叫我們在這兒

受罪?……”

“走!我們找他談談。”

坑道中部,戰士們多半脫光膀子,靠著壁坐,有的擦槍,有的在擰手榴彈蓋;獨

有白鶴壽半躺半臥,瞇細著眼在想什么,整個身軀就像一尾魚切掉頭尾后的“中

段”。

郭祥在他面前一站,嚴厲地問:

“你剛才說了些什么?”

“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我告訴你,不管什么人,他想借機挑撥離

間,瓦解我們的士氣,他就是瞎了眼了。上級為了給我們送東西,犧牲了多少好同

志!我們吃的、用的,都是同志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你為什么要憑空造謠?”

白鶴壽手指輕微戰栗著,低下頭去。

堅守坑道多日,總攻尚未開始,郭祥覺得有必要解釋幾句:

“我們堅守坑道,就是為了不斷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只有把敵人消耗到一定程

第8頁共18頁

度,把敵人拖得筋疲力盡,我們的反擊就會一舉成功!”

“同志們!我們在最前沿堅守坑道是非常光榮的。我打了這么多年仗,受敵人五

面包圍,還是第一次,恐怕你們也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吧!這是非常難得的為祖國和

人民立功的好機會。雖然我們沒吃的,沒喝的,但我們不是敵人手心上的可憐蟲,我

們是鉆到牛魔王肚子里的孫悟空。我們應該拽住牛魔王的心肝狠狠地打幾個滴溜兒!

誰滴溜兒打得好,我就給他記功!”

晚九時,疙瘩李帶領兩名戰士去炸坑道前面的地堡,手里用麻繩提溜著十幾個空

罐頭盒,前后總共不過五分鐘。

“好干脆呀!”

“全靠副連長的那幾個破罐頭盒子,他鉆到東邊那個炸彈坑里把罐頭盒子一搖,

敵人機槍就沖著他打,我們從西邊就上去了。”

郭祥正準備派第二個小組出發搶水,忽然聽見一片聲嚷:

“上級給我們送水來啦!”

“同志們送水來啦!”

坑道里戰士們、輕傷員們全站起來,把進來的兩個人團團圍住,有的搶上去握

手,有的抱著他們的膀子,眼里流著涔涔的熱淚。

喬大夯身上橫七豎八掛滿了軍用水壺,背上一個沉重的麻袋;后面的戰士身上也

背著二三十個水壺。

“俺們送來的東西不多,知道你們斷水好幾天了。大伙都覺著蘿卜這東西解渴又

解餓,俺就背了點。”

話音未落,老模范背著一個大口袋進來。后邊跟著四五個人,一個個都背著口

袋,滿身灰黑色泥土,顯然都是從焦黑的土地上爬過來的。

郭祥指指那些大口袋:

“這里面裝的都是些什么呀?”

“你猜猜看!”老模范笑著說,“這是祖國人民的慰問品哪!”

坑道里的氣氛由歡欣、熱烈、活躍,一下變得嚴肅、莊重和靜穆起來。

(有刪改)

9.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寫戰士們緊貼潮濕的石壁,減輕焦渴的感覺,來渲染缺水的狀況;依然抱

第9頁共18頁

著手榴彈,來凸顯他們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警覺。

B.衛生員小徐走來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來找水,體現了他內心的急躁、焦灼,

他認為傷員們喝不上水,是他的過錯、失職。

C.郭祥看到水喝一圈居然還剩下小半碗,淚珠掉到瓷碗里,這一細節表現了他深為同

志間的相互關心和戰友間的無私而感動的心理。

D.文中對喬大夯的刻畫雖著墨不多,但突出了他的勇敢無私、任勞任怨,同時也表現

了他為送不上水而深深自責的心理。

10.關于文中“坑道讓水”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衛生員小徐讓重傷員們醒醒,喝水,體現了他對受傷的同志們的關心。

B.傷員們讓小徐把水端給參謀長喝,是認為參謀長指揮打仗,有更重要的職責。

C.小徐把水端給參謀長喝,是出于無奈,也為后文的繼續讓水做了鋪墊。

D.參謀長對衛生員小徐的批評,是對傷員的關心,從側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題。

11.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何藝術特色?請結合文本加以概括。

12.有人為小說加了一個結尾:”這些遠離家鄉為一個神圣的目標戰斗在鄰國山嶺上的

人們,這些在彌天的煙火中無比堅強剛毅的戰士,竟突然變得像被摟在母親懷中的孩

子一樣。”你認為合適嗎?請談談你的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泉水潤泉城

王國政

濟南因泉水聞名。清代劉鶉在《老殘游記》中用“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八個

字,道出了濟南泉水之多、分布之廣。

我對濟南泉水的了解始于四十多年前。那年,我從鄰居三叔家里看到了老舍先生

的散文《濟南的秋天》,文中有幾句是這樣描述的:“以量說,以質說,以形式說,

哪兒的水能比濟南?有泉——到處是泉……”濟南真的到處都是泉嗎?泉水能像村里

的山泉水那樣用手捧著直接喝嗎?讀到這里,我年少的心里產生了好奇。一個鄉下孩

子,對泉城濟南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機緣出現在十五年前。2005年初春,我調入省城工作,夢一樣走進了濟南。那時

候,單位辦公樓在桿石橋一側,屬于市中心繁華地帶,往東數百米就是的突泉、五龍

潭、黑虎泉、珍珠泉、護城河和泉城廣場。周末,我懷著急切的心情,冒著寒冷走進

晌突泉公園觀賞。晌突泉三股泉水的噴涌之勢令人驚嘆,相比之下,村里山泉水的潺

第10頁共18頁

潺細流黯然失色。天氣雖冷,但望著那一池池、一汪汪清澈的泉水,我的心里暖融融

的。

泉水是濟南的靈魂。濟南人愛泉、惜泉。為了保護泉水,規劃修建的地鐵工程多

番論證,謹慎施工。作為群泉之首的的突泉,水位的高低變化牽動著成千上萬濟南人

的心。水位上漲,人人面露喜色;水位下降,全城人跟著心急。前幾年遭遇大旱,的

突泉一度幾近停噴,三股水偃旗息鼓,愛泉的濟南人就像是自己家里停了水、斷了電

一樣,心急不已。這些年,隨著護城河的疏浚,加上良好的保護意識,的突泉再現生

機。那汩汩噴涌的泉水,仿佛也在昭示著濟南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發展腳步。

泉水滋養了濟南這座城,也孕育了這里的文化。詩圣杜甫曾用“海右此亭古,濟

南名士多”的詩句,形容濟南積淀深厚、人才眾多。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就是其中的杰

出代表。而今,位于濟南的突泉公園一隅的漱玉泉,相傳李清照曾在泉邊掬水梳妝、

填詞吟詩,她的詞集《漱玉集》即以此泉命名。李清照是濟南章丘人,那里,有泉水

從眾多脈孔里噴涌而出,謂之“百脈泉”。也許,正是奔涌不息的泉水賦予了其不盡

的文思。

時至今日,泉水孕育的文化一脈相傳,影響著每一個濟南人。濟南人有愛讀書的

傳統,書店、書屋、書吧多,各種自發組織的讀書會和文學沙龍遍地開花。受其影

響,我也參與其中,與書友、文友交流閱讀感受和寫作體會。參與這些內容豐富、層

次較高的讀書、講座、交流活動時間久了,對于我這樣一個底子薄的人來說,真是受

益匪淺,不僅寫作水平有了長足進步,而且眼界也得到了極大開拓。我一面用心感受

著濟南的泉水和泉城的文化,一面用手中的筆書寫著身邊的城市和身邊的人。

泉水與濟南人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關。“轟轟下瀉,澎湃萬狀”的黑虎泉邊,每天

前來打水做飯、飲用泉水的市民絡繹不絕,水壺、礦泉水瓶、塑料桶……各式各樣的

容器悉數上場,令前來賞泉的外地游客艷羨不已。泉水已成為濟南人的生命之水,它

滋養著濟南人的身體,涵養著濟南人的心性。在大明湖南門對面,有一條久負盛名的

曲水亭街,一條小河從街上穿過,河里流淌著清清的泉水。閑暇時我常去曲水亭街轉

轉,街上的景致百看不厭。前年盛夏的一天,坐在臨街擺放的茶桌旁,年逾花甲的老

燕遞給我一杯用泉水沖泡的綠茶,然后如數家珍地跟我講起曲水亭街及濟南這座城的

往事。有游客從身邊經過,我擔心影響老燕的生意,便起身準備告辭。可老燕卻拉住

我,笑著說不差這一會兒工夫。臨別時,實在過意不去的我要付錢給老燕,可老燕說

什么都不收。三個多月后,我寫的《曲水亭街》一文刊發在晚報上,我將報紙送了一

第11頁共18頁

份給老燕,老燕在文章里讀到了自己,“嘿嘿”笑個不停。

這就是濟南人,友善、低調、包容,有著一副熱心腸,與他們打交道時讓人從心

里感到熨帖。記得有一次,我到派出所辦事,年輕的工作人員態度和藹,手把手告知

如何填表,下一個環節怎樣辦理,使人如沐春風,似飲甘霖。還有平日里,公交車司

機的一句“您好”,出租車司機親切的笑容,困難面前好心人的熱心相助……都像泉

水一樣清澈、透亮,使人難忘。

時間像是流動的水。如今,我已在濟南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早已視濟南為第二故

鄉,感情和依戀與日俱增。在這座城市生活的一天天里,幸福感像泉水一樣涌進心

頭。濟南的泉水,也流淌在每一個生活在濟南的人心中,永不枯竭。

(有刪改)

13.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引用劉鸚《老殘游記》中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既照應了題目,也寫出

了濟南泉水的數量多、分布廣。

B.文章引用《濟南的秋天》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對濟南泉水的好奇和向往,設置懸

念,為下文描寫泉水蓄勢。

C.文章寫到疏浚護城河,使泉水再現生機,說明濟南人愛泉惜泉,依泉而生,伴泉而

居,與泉水結下不解之緣。

D.文章寫到李清照和她的《漱玉集》,是為了說明“百脈泉”奔涌不息的泉水賦予了

她不盡的文思和才華。

14.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以簡潔的筆墨點題,引出寫作對象,行文處處圍繞“泉水”“泉城”展

開,結構嚴謹,敘寫集中,主旨顯豁。

B.文章多處采用對比手法描寫濟南的泉水,如將濟南的泉水與“村里山泉水”進行對

比,突出表現了濟南泉水的噴涌氣勢。

C.作者將狀物抒情和敘寫自身的經歷結合在一起,文章既真實動人,又搖曳多姿,增

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抒情色彩。

D.文章語言平實自然,修辭手法靈活多變,最后兩段多處運用比喻手法,同時使用了

排比、擬人等手法,形象生動。

15.文章著重描寫了老燕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用意?

16.本文題目是“泉水潤泉城”,請聯系全文,探究“潤”字的意蘊。

第12頁共18頁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D項,“間接批判了當時社會上一些歧視勞動

的現象”錯誤。小說通過對陳秉正一雙手的描寫,贊揚了勞動人民熱愛勞動的優秀品

質,并沒有間接批判當時社會上一些歧視勞動的現象,選項屬于過度解讀。

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B項,“比《老農陳秉正

傳》的藝術效果要好”錯誤。從文本二第2段內容“樹理同志知道多少多少關于老農

陳秉正的事。假若他高興,他可以寫一大本《老農陳秉正傳》。可是,他只由手套寫

到老人的手……這也就夠了,既不需要手套,也無須寫一本傳記”可知,老舍并沒有

拿本文與《老農陳秉正傳》比較的意思,且《老農陳秉正傳》是老舍假設中的作品,

并不真實存在。

3.答案:①外貌描寫:細致地對陳秉正的手進行特寫,突出他勤勞純樸的形象。②語

言描寫:通過陳秉正與年輕人、兒媳婦的對話描寫,塑造出了一個樸實隨和、熱愛勞

動的農民形象。③心理描寫:看到新運來的桑杈第一時間想到集體,第一次弄丟手套

時想到不能浪費孩子們的心意,體現了他處處為集體和他人著想的特點。④側面襯

托:副組長王新春對陳秉正辛勤勞作的介紹和年輕人勞動時的抱怨和不理解,從側面

襯托了陳秉正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勞動態度以及他熱愛勞動、助人為樂的高尚品

德。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根據文本一第5段對陳秉正的手的描寫

可知,文中運用了外貌描寫,展現出陳秉正作為勞動人民勤勞的一面。根據文本一第

7段、第8段和最后一段內容中的語言描寫可知,陳秉正為了勞動而顧不上自己的

手,為了勞動方便而不戴手套,體現出他對勞動的熱愛和質樸直爽的性格。根據文本

一第10段中“剛走過公社門口,看見山貨部新運來一車桑杈……他認為機會不可錯

過”“孩子們好心好意給買上了,丟了連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對不起他們”等內容可

知,文中運用了心理描寫,體現了陳秉正處處為集體和他人著想的特點。根據文本一

第4段“陳秉正一見王新春過來,就伸出手來和他握手,王新春卻常是縮回手去躲

開”、第6段“王新春對周圍的青年人說:'沒有那兩只手,咱們現在種的這教練場

恐怕還是荒坡哩'”和第7段中年輕人的抱怨等內容可知,文中運用了側面襯托的手

法,突出表現了陳秉正嚴肅認真的勞動態度以及他熱愛勞動的高尚品德。

第13頁共18頁

4.答案:①設置懸念。標題“套不住的手”,讓讀者對這雙手產生“為何套不住”的

思考,引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②情節一波三折。文章以“手套”為線索展開,兩次

戴手套、兩次丟手套將零散的事情連綴起來,有起有落,頗為巧妙。③伏筆照應。文

章開篇交代陳秉正雖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但身體特別強健,手很有力,連王新春都怕

和他握手,然后交代他的手短粗有力是由于長期勞作,塑造了一位勤勞樸實的勞動人

民形象。④結尾突轉。陳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還給兒媳婦,并表示“我這雙手是戴不

住手套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崇高的勞動者形象。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從讀者層面來看,標題“套

不住的手”設置懸念,令人產生好奇心,能夠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從情節的發展來

看,小說以“手套”為線索展開,先寫家人為保護陳秉正的手而買手套給他,然后寫

他為了干活而忘戴手套,接著寫因為戴手套勞動不便而丟手套,最后寫回家后歸還手

套。小說情節一波三折,有起有落,頗為巧妙。從手法上來看,小說運用了伏筆照應

的手法,文章在第2段就交代陳秉正“已經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了……有氣力沒處使,

自動要求出院,依舊當他的教練組長”,雖是七十六歲的老人,但身體特別強健,手

很有力,連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因為“被他握住像被鉗子夾住那樣疼”,隨后交代

他的手短粗有力是由于長期勞作,塑造了一位勤勞樸實的勞動人民形象。從結尾的設

置來看,小說的結局突轉。兩次丟手套之后,陳秉正老人將手套還給了兒媳婦,因為

自己的手是套不住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崇高的勞動者形

象。

5.答案:D

解析:“解決了他們的思想問題”錯誤。由最后一段可知,莊子并不能真正體會到魚

的“喜怒哀樂”,因此他們的思想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6.答案:B

解析:“倍感可惜”說法過重,“無法體會蝴蝶的快樂”不準確。原文“可惜,美夢

總不長留!醒來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夢給我,還是我托夢給蝴蝶”說的是

“可惜”,感慨的是“不知是蝴蝶托夢給我,還是我托夢給蝴蝶”。

7.答案:①莊子贊嘆蜂魚快樂時,惠子連續發問,可以看出他質疑莊子時的急切心

理。②惠子說莊子不是魚怎么會知道魚的快樂時,急于在論辯中占據上風而情緒激

動。③莊子提出因為他快樂,所以魚快樂時,惠子為自己前后觀點的矛盾而內心羞

愧。

第14頁共18頁

解析:結合“莊兄,何以見得?……人不也經常這樣嗎?”可知,莊子贊嘆鰥魚快樂

時,惠子連續發問,可以看出他質疑莊子時的急切心理。結合“可是,你也不是魚

哦,你憑什么就說魚是快樂的?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紅臉了”可知,

惠子說莊子不是魚怎么會知道魚的快樂時,急于在論辯中占據上風而情緒激動。結合

“天地為一,魚我為一。我快樂,所以魚快樂呵!”“向來健談的惠子此時竟語塞

了,半晌不說話”可知,莊子提出因為他快樂,所以魚快樂時,惠子為自己前后觀點

的矛盾而內心羞愧。

8.答案:①與上文漁夫請莊子和惠子吃魚的情節自然銜接,呼應了上文“莊子夢蝶”

的故事,使故事情節更為豐富完整。②莊子在濠梁之辯中的氣定神閑與結尾處的“整

夜不能安穩”形成對比,揚抑結合,使莊子這一形象更為全面立體,更好地表達了作

者的觀點。③莊子自以為“我快樂,所以魚快樂”,而真正化作魚后,感受到的卻是

魚的窘迫,可見以己之心度魚之心,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到別人身上,是不恰當的,從

而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解析:分析文章結尾段的作用,可以從情節、人物、主題等方面入手。結尾“夜里,

莊子果真做了一個夢……”寫了“莊子夢魚”的故事。情節上,上文漁夫說“來吧,

兩位,今天老夫請二位夫子吃烤蜂魚,喝濠酒。吃過魚,喝過酒,可能啥都知道

了”,此處寫“莊子夢魚”的故事,與上文自然銜接;前文“前幾日我做了一個夢,

夢到自己化成一只蝴蝶……”寫到“莊子夢蝶”的故事,此處呼應上文的故事,使故

事情節更為豐富完整。人物上,結尾“自己卻一個勁兒地逃……睡衣也被汗水浸了個

濕透”寫莊子“整夜不能安穩”的形象,與前文“莊子麻布衣鞋……游目八荒,睥睨

萬物”,在濠梁之辯中的氣定神閑形成對比,豐富了莊子的形象,使莊子這一形象更

為全面立體,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主題上,前文“天地為一,魚我為一。我快

樂,所以魚快樂呵”寫莊子自以為“我快樂,所以魚快樂”,而夢到自己真正化作魚

后,“整夜不能安穩”,感受到的是魚的窘迫,可見以己之心度魚之心,把自己的感

受強加到別人身上,是不恰當的,從而深化了小說主題。

9.答案:D

解析:“勇敢無私”“深深自責的心理”錯誤。文中只提到“喬大夯身上橫七豎八掛

滿了軍用水壺,背上一個沉重的麻袋”,來給戰士們送水送蘿卜,體現不出“勇敢無

私”;他說“俺們送來的東西不多,知道你們斷水好幾天了。大伙都覺著蘿卜這東西

解渴又解餓,俺就背了點”,體現不出“深深自責的心理”。

第15頁共18頁

10.答案:D

解析:"批評……從側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題”錯誤。“小徐!你怎么不端給傷員喝

呀?”“傻孩子,光憑一個人能打仗嗎?快端給傷員喝吧!”等不是參謀長對衛生員

小徐的批評,而是對參謀長的語言描寫,故“側面”也不準確。

11.答案:①人物對話富有個性,符合人物的身份,運用細節描寫彰顯人物性格。②通

過場景組合壓縮情節,節省筆墨,便于濃墨重彩地塑造英雄形象。③運用對比,通過

敵我之間的對比、英雄與反面人物的對比來凸顯英雄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塑造一般從正面描寫(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和側面描

寫(他人襯托、環境、他人評論等)兩方面入手。根據“同志們!醒醒,喝水啦!”

“對!對!快給參謀長端去吧!”“傻孩子,光憑一個人能打仗嗎?快端給傷員喝

吧!”等可知,人物對話富有個性,小徐的、傷員的、參謀長的,都符合人物各自的

身份;“郭祥裝作一飲而盡的樣子……其他人也都抿了一點",大家誰也舍不得多喝

水,運用細節描寫彰顯人物性格,體現了大家的無私、為別人著想。“堅守坑道第18

天……緊緊貼著潮濕的石壁”“坑道中部,戰士們多半脫光膀子……”“坑道里戰士

們、輕傷員們全站起來,把進來的兩個人團團圍住”“坑道里的氣氛由歡欣、熱烈、

活躍,一下變得嚴肅、莊重和靜穆起來”,以坑道為整體場景,綜合描述,通過場景

組合壓縮情節,節省筆墨,便于濃墨重彩地塑造英雄形象。"中國士兵們……不過是

無效的抵抗和絕望的掙扎”,體現了敵我之間的對比;“他說,如果上級還要我們,

干嗎叫我們在這兒受罪?……”“我打了這么多年仗,受敵人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