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2021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教育學業質量監測語文試題(Word解析)_第1頁
云南省楚雄州2021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教育學業質量監測語文試題(Word解析)_第2頁
云南省楚雄州2021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教育學業質量監測語文試題(Word解析)_第3頁
云南省楚雄州2021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教育學業質量監測語文試題(Word解析)_第4頁
云南省楚雄州2021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教育學業質量監測語文試題(Word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云南省楚雄州2021202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教育學業質量監測語文試題(Word解析)楚雄州中小學2021~2022學年上學期期末教育學業質量監測高中二年級語文試卷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共150分,測試時間150分鐘o

2.請將各題解析填寫在答題卡上o

3.本試卷主要測試內容: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o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O中華文明具有哪些特質和精華呢?我們不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大建設領域出發去探求中華文明的特質o

Q從物質文明的視角看,中華文明向來將人本身置于中心地位,“德惟善政,政在養民”離不開“正德、利用、厚生、惟和”o中華文明也具有“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的中庸精神,持經達變、與時俱進的“時中”氣質,以及尊重差異、包容異己的“中和”法則,這些精神傳統在當下具有特別的優勢,可以避免僵化思維,進而發揮多元共通的交融優勢,確保經濟轉型漸進平穩而非激進動蕩,確保經濟發展多元共融o中國自古就把“經濟”視為“經世濟民”,具有濃厚的政治意涵與公共屬性,儒家倫理與殖產興業并行不悖,“義利之辨”為經濟生活注入濃厚的倫理品質;在道家的政治理想和后世的政治實踐中,治理者“以百姓之心為心”,不但不與民爭利,而且“因民之所利而利之”o儒家和道家的經濟理念有殊途同歸之妙,在歷史上一脈相承,使治理者積極介入生產分配各環節,有力統籌整合各地域和各階層經濟生活,在節流和開源之間、安全和財富之間、局部和全局之間、眼前和長遠之間努力維持平衡o

含從政治文明的視角看,中華文明擁有“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國家治理思想資源o中國形成了以“大一統”為根本的國家治理制度慣性,并高度重視“經國序民,正其制度”,積累了大量歷史上行之有效、足以維系一個廣土眾民的大國治理經驗,有效處理了傳統中國國家治理的基本課題o

Q從精神文明的視角看,中華文明具有“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擁有立德樹人、人文化育、改易更化等人文主義柔性治理的精神特質o即便是深受西方列強壓制的晚清士人,依然對實現富強與追求王道有清醒認識,認為“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強,無不富強之王道”o

勾從社會文明的視角看,中華文明向來具有家國共同體、禮樂共同體等共同體本位的鮮明特質;而對于共同體中的個人,則追求“明明德于天下”,期待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彰顯其美德,彰顯其在共同體中的主體性o這些思想傳統,足以為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提供厚重的本土資源o

0從生態文明的視角看,中華文明蘊含著深刻的生態智慧,儒釋道三家都致力于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o古人在價值理念上以“天人合一”為訴求,為實現這一訴求,歷世歷代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設計o在幾千年的生活實踐中,廣大人民群眾也都在探索實踐,追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狀態o這些自古以來的理念訴求和實踐探索,對解決當前生態危機、推進生態文

.22—11—213B.

明建設具有很強的適用性O

個中華文明孕育出中國道路,滋養了中國精神,不僅存諸青史,更澤潤當下O一言以蔽之,當代中國與中華文明一脈相承,已然初步呈現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面貌O當代真實的中國,是仁愛民本、立己達人、互惠共贏、稽古開新的中國O

匆在新時代,我們要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形成較為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更好闡述中國文明、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讓世界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一個和平的、文明的、可親的中國O

(摘編自孔新峰《五大視角看中華文明特質》)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庸精神、中和法則等這些精神傳統為當下經濟發展多元共融提供了精神支撐。B.中華文明積累了眾多治理大國的經驗,有效地處理了傳統中國國家治理的基本課題。C.晚清士人對富強與王道有清醒認識,他們認為一個國家堅守王道比實現富強更重要。

D.受儒釋道思想影響,中華文明以“天人合一”為訴求,追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狀態。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大建設領域角度探討中華文明所具備的特質,視角新穎。B.文章以儒道兩家經濟理念的殊途同歸來論證中國治理者積極介入生產分配各環節的觀點。C.文章在闡述中多處直接引用原文來闡述中華文明的特質,增強了文章的論證說服力。D.文章結尾闡明新時代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的意義,具有現實

意義。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在歷史上多次發揮了多元共通的交融優勢,確保經濟轉型漸進平穩而非激進動蕩。B.如果人人都以“明明德于天下”作為個體的追求目標,那么社會文明程度就會提升。

C.中華文明蘊含著深刻的生態智慧,是解決當前生態危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唯一出路。

D.當前深入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和特質的根本目的是形成較為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空間考古大有可為王心源

我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正逐漸實現從內容、手段到形式的系統性加強與創新O比如,從對文化遺產本體的保護轉向對文化遺產所在環境的共同保護,從對文化遺產的物體保護轉向對物體與數字化保護雙管齊下,從實體展示轉向實體與數字化展示比翼齊飛O在這些變化與創新中,空間考古大有可為O

地面的田野考古調查往往只見樹木、難見森林O僅憑借肉眼或簡單的工具去獲取人類活動的物質遺存信息畢竟存在局限,對于大范圍、長距離、條線式遺存,需要換個角度去觀看O站得高才能看得遠O如今,無人機被考古人廣泛應用,通過在考古遺址上空拍攝二維相片并轉化為三維模型圖,尤其是對史前的聚落遺址,遙感考古可以幫助考古人更好認識人類在聚落選址方面的智慧,包括如何利用水利工程處理人與江河湖海的關系O

考古學家注意到,有地下遺存埋藏的土壤上農作物或者植被的長勢會有明顯的不同,這種不同從空中觀察會更為清晰O1906年,英國人在熱氣球上拍攝到英國史前的巨石陣遺址,被認為是遙感考古的發端O我國運用遙感考古較早的例子是20世紀60年代修建三門峽水庫時,考

.22—11—213B.

古工作人員利用航空照片對庫區的墓葬分布進行分析。

遙感考古有諸多優勢。觀測高度高,遙感平臺從幾十米至幾萬米都可操作;覆蓋范圍廣,遙感考古可以獲得大范圍探測區的全局信息;光譜范圍大,它可以突破肉眼的可見光范圍。遙感衛星的時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都高,這使它可以獲得每月乃至每天、亞米乃至厘米以及包含數百個波段的遙感圖像,還有穿透能力強,合成孔徑成像雷達能穿透次地表,激光雷達能穿透森林覆蓋獲得地面信息,探地雷達可獲取地下埋藏的文物信息。

如今,能提供豐富信息源的遙感,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發現遺存”,而是包含人文、自然數據以及不同格式的地球大數據的多種信息源的綜合利用。可以說,我們從遙感考古走向了空間考古。

空間考古是遙感考古的繼承、發展與飛躍,它不再僅僅局限在航空、航天以及地面平臺的遙感空間觀測技術,而要綜合其他的廣義遙感考古技術與方法,包括地球物理探測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衛星導航定位、虛擬顯示等,并結合環境生態學、環境考古學等交叉學科開展綜合分析。

空間考古對大型及超大型文化遺產類型的考古具有巨大優勢,比如我國的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沿線,再如中原史前聚落遺存的空間格局、中國農牧交錯帶的綜合考古等。2013年,在瓜州至沙州100多公里路段進行的空間考古,發現了絲綢之路上的驛站、房址、古渠道等十余處遺跡,揭示出疏勒河—漢長城—古綠洲—驛站—道路生態系統,可以分析當時自然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密切關系。有的驛站遺存,由于風化作用已經與現在的環境基本一致,即使站在它面前,人仍然不能分辨出來。但在遙感圖像上,卻能清晰分辨出它是人工產物,彼此關系也一目了然。

2017年3月,由空間考古與遺產保護領域的科學家、決策者和實踐者共同參與的“數字絲綢之路”世界遺產國際工作組成立。主要任務是通過“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的時空分布特征研究,揭示沿線文化遺產應對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機制。其最終目標是通過開發文化遺產信息共享公共系統,構建國際科技合作平臺,為沿線世界遺產保護提供信息源和思想庫。

工作組初步確定在幾個典型地區開展國際合作示范研究。一是在北非和地中海地區進行文化遺存的空間考古,開展古羅馬、漢時期的長城(或邊墻)的比較研究。其次,在中國西北部與中亞—中巴走廊地區實施文化遺產保護評價和空間考古的科學研究。第三,在中國東南部和東南亞地區開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研究。

空間考古在這些國際合作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科學家正積極參與其中。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憑借肉眼或簡單的工具去獲取人類活動的物質遺存信息的田野考古存在局限,應該淘汰。

B.即使某一歷史文化遺產被森林覆蓋,遙感考古通過激光雷達同樣可以獲得其地面信息。C.通過遙感衛星,考古人可以獲得亞米乃至厘米以及包含數百個波段的遙感圖像。

D.在瓜州至沙州進行的空間考古中,一些與現在的環境基本一致的驛站遺存被發現。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近年來,我國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正逐步實現從內容、手段到形式的系統性加強與創新,為空間考古發揮更大的功用提供了契機。

B.當前,要認識史前人類在聚落選址方面的智慧及人類如何利用水利工程處理人與江河湖海的關系還是遙感考古更適合。

C.空間考古對大型及超大型文化遺產類型的考古有巨大優勢,可用于中原史前聚落遺存

.22—11—213B.

的空間格局的考古研究。

D.“數字絲綢之路”世界遺產國際工作組計劃在多個典型地區開展空間考古合作,為沿線

世界遺產保護提供信息源和思想庫。

6.請結合文章內容,給“空間考古學”下定義。(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楊子榮同志現在已是滿臉青灰,頭發長長,滿臉絡腮胡子,看來真叫人害怕o這是他為了全部使自己像個土匪,特別是要使自己像他所扮演的那個角色,要使自己的習慣、作風、氣派都與那人畢肖o他已經做了三天的艱苦的演習o為了去掉他五六年的人民解放軍老戰士的習慣,他不得不狂練著土匪的習氣,竟像一個著魔的人,比手劃腳,晃頭甩臂,哼著淫調,嘟噥著暗語黑話o總之,他一心只想著他的任務:“從現在起你不是楊子榮同志,而是慣匪胡彪o”

他現在已在向著他的目的地前進o

他騎著許大馬棒的那匹馬,通過一帶灌木林:“我也需要吃飽一點好應付可能發生的一切o這一切很可能在今天就要開始o”想著,他從飯袋里,掏出凍得像石頭一樣的高粱米飯團o也沒有生火烤,喀嚓喀嚓地啃起來o啃兩口飯團,再吃兩口雪團,他一面咀嚼一面想,忽然撲哧一聲笑開了o原來他瞅著他這身全套的土匪裝束,又聯想到多日沒洗沒刮的臉,心想一定也難看得一塌糊涂o

突然正在吃著草料的馬,一陣亂聲嘶叫,接著便是亂刨亂踢o它兩只恐怖的眼睛直望著西北方叢林,頻頻地回頭望著楊子榮,好像求救似的o接著它四腿彎彎,抖顫得站立不住了,看看就要絕望地倒下去o

突然一聲巨吼,灌木叢中撲出一只大個的東北虎,張著利牙,豎著尾巴,一沖一沖地向馬撲來o虎尾掃擊著灌木叢,刷刷亂響,震得雪粉四濺o馬被嚇得不刨也不踢了,垂著頭兩眼死盯著撲來的惡敵,從鼻子里發出低沉的哀鳴o

楊子榮還是頭一次看到活老虎,離得又這么近o又是來吃他的馬,這突然來的驚恐,使他氣喘不安,心怦怦地亂跳,手中的槍也隨著他的心有些抖顫o

虎一沖一沖地向馬撲過去,離得已經很近了o“得趕快下手,這匹馬不僅是我的快腿,主要是我的身份證,失了它就等于失掉了身份證o”想著他用力地把身體貼緊樹干,把匕首用力向樹上一插,把槍架在匕首上,克服了槍身的抖動,他壓住了緊張的呼吸,從虎的側面,瞄準了虎頭o他滿有把握地一扣扳機,糟極了,一顆臭子兒,沒打響o楊子榮刷的一聲抽出大肚匣子,向虎嘩的一梭子o老虎只是一驚,在地上打了個滾,顯然又沒打著o它發現了樹背后的楊子榮,便來了一陣兇狂的示威,吼聲震得全山回響,尾巴像條巨大的鞭子,打得地下雪塵四揚,連蹦兩個高,顯得更兇惡,向楊子榮直撲過來o

老虎把前爪向地下一按,準備它最后的一撲o“好機會!”楊子榮當的一槍,打中了老虎的一只前腿o這一撲它沒有撲到應有的距離,可是離楊子榮只有三四步遠,老虎一聲狂吼,直立兩只后腿,張開血盆似的大嘴,迎面撲向楊子榮o楊子榮就在這一瞬間,槍口對準了虎嘴,當的一槍,槍彈通過口腔,從腦蓋骨穿過,老虎仆臥在雪地上,只有一條尾巴亂絞了一陣,死去了!

楊子榮一陣輕松的喜悅,擦了擦額上的冷汗,得意地自言自語道:“有意思,要去威虎山,半路上又過了個6景陽岡,o”但他又想,“這個虎怎么處理呢?送回小分隊嗎?已是不可能的事;帶到威虎山去嗎?這只大虎又太笨了o我這次雖是去獻禮的,可是所有禮物的一分一毫也不能為匪徒所得,我給予他們的只是他們的覆滅o怎么辦呢?只有埋起來,深深地埋在雪底下,等剿完座山雕[注]再取下山去o”

.22—11—213B.

想到這里,他一股分外的高興涌上心頭,頓時全身涌出了力氣。他正要彎腰去拖虎,忽然在

西北虎來的方向,傳來了嘰嘰咕咕的說話聲。楊子榮最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是過度緊張后發生的耳鳴。可是這語聲越來越近,他便蹲下身子,順樹空向語聲處窺望,發現在林深處有五個人向這里走來,他頓時心一翻騰。“這一定是威虎山的匪徒了,他們是攆虎而來呢,還是聽到我的槍聲而來呢?”一陣激烈的思索,使他全身有些緊張。他極力讓緊張的肌肉松緩下來,內心對自己作了一個尖銳的批評:“太不沉著,太膽小!這是一種畏懼的表現,這簡直太危險,這種表現分明是向敵人招供,承認了自己不是胡彪,再愚蠢的敵人也會把你識破。快!快鎮靜下來,斗爭瞬間就要開始了!我不是楊子榮,我是胡彪。”想著,他哼開了小曲,溜溜達達,緩步向馬走去。(節選自曲波《林海雪原》)

[注]座山雕,威虎山的匪首。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為要假扮胡彪騙取座山雕的信任,所以楊子榮接到任務后立刻改變先前養成的解放軍戰士的習慣。

B.“他現在已在向著他的目的地前進”,一語雙關,表面上是說“他在向著威虎山進發”,又隱含著“他正在完成任務的征途之中”的意思。

C.看到老虎出現,楊子榮的動作、心理無不顯示出他內心的異常緊張不安,這也是讓讀者感受情節真實的原因所在。

D.經過和老虎的斗智斗勇后,楊子榮終于將老虎打死,他欣喜之余,也為這半路上冒出的“景陽岡”嚇出了一身冷汗。

8.節選部分為什么用較多筆墨描寫楊子榮騎的那匹馬的恐懼表現?請簡要分析。(6分)

9.有評論說:曲波筆下的楊子榮形象高大而并不浮夸,智慧但并不神秘。這一評論在節選部分的末段有何具體表現?(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自大宛破后,西域震懼,漢使入西域者益得職。于是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渠

(

..

)犁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后歲余,宛貴人以為昧蔡善諛,使我國遇屠,乃相與殺昧蔡,立毋寡昆弟蟬封為宛王,而遣其子入侍于漢。漢因使使賂賜,以鎮撫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

匈奴呴犁湖單于死,匈奴將立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為單于。天子欲因伐宛之威遂困胡,乃

下詔曰:“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后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且

(

鞮侯

于初立

恐漢襲之

乃曰:“

我兒子

安敢望漢天子

!

漢天子

我丈人行也

”因盡歸漢使之

不降者路充國等

使使來獻

上嘉匈奴單于之義

遣中郎將蘇武

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因厚賂單于

答其善意

武與副中郎

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俱

既至匈奴

置幣遺單于

單于益驕

非漢

所望也

..

).....

(

會緱王與

長水虞常等及衛律所將降者

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衛律者父故長水胡人

)(

懇懇懇懇懇懇懇懇

)(

律善

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薦言律使于匈奴使還聞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單于愛之

與謀國事

)(

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懇

)(

為丁靈王

。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

母、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

七十余人欲發

其一人夜亡告之

單于子弟發兵與戰

緱王等皆死

虞常生得

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

).22—11—213B.

重負國o”欲自殺o勝、惠共止之o虞常果引張勝o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o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o”單于使衛律召武受辭o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o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o武氣絕,半日復息o惠等哭,輿歸營o單于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o

(選自《資治通鑒.漢紀十三》)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衛律者/父故長水胡人/律善協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薦言律使于匈奴/使還/聞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

B.衛律者/父故長水胡人/律善協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薦言律使于匈奴/使還/聞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

C.衛律者/父故長水胡人/律善協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薦言律使/于匈奴使還/聞延年家收/遂亡降匈奴/

D.衛律者/父故長水胡人/律善協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薦言律使/于匈奴使還/聞延年家收

遂亡/降匈奴/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西域,始稱于漢,狹義上指玉門關以西、蔥嶺以東地區。

B.高皇帝,古代中國皇帝謚號之一,簡稱“高帝”。

C.《春秋》,儒家經典“五經”之一,中國最早的紀傳體史書。

D.假,非正式的,暫時代理的。假吏指臨時委任的使臣屬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漢代就在敦煌直到鹽澤建起了亭驛,并在輪臺、渠犁等地屯田戍邊,并設置使者、校尉加以統領護衛,用以供給出使外國的使團所需。

B.大宛被打敗一年多以后,大宛貴族認為昧蔡善于討好漢朝,使本國遭受屠戮,于是聯合殺死昧蔡,立毋寡的弟弟蟬封為大宛王。

C.漢武帝派中郎將蘇武將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臣送回匈奴,并帶上厚禮,前往答謝匈奴單于將路充國等漢使全部放回及派使臣前來進貢的好意。

D.虞常在漢朝時就與副使張勝關系密切,張勝隨蘇武來到匈奴,虞常與張勝兩人密謀劫持單于母親閼氏回到漢朝,并準備將叛逃匈奴的衛律射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我兒子,安敢望漢天子!漢天子,我丈人行也o(5分)

(2)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o(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悲歌行(節選)李白

悲來乎,悲來乎o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o悲來不吟還不笑,天下無人知我心o君有數斗酒,我有三尺琴o琴鳴酒樂兩相得,一杯不啻千鈞金o

悲來乎,悲來乎o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o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o孤猿坐啼墳上月,且須一盡杯中酒o

悲來乎,悲來乎o鳳凰不至河無圖,微子去之箕子奴[注]o漢帝不憶李將軍,楚王放卻屈大夫o

[注]商末周伐紂時,有鳳凰落在岐山上,黃河里發現了一只背上有圖的大龜,均為祥兆,于是周才伐紂。微子和箕子都是紂王的至親,因奸臣當道,微子欲振無力,辭官離去,而箕子則被

.22—11—213B.

人陷害,貶為奴隸o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開頭直抒胸臆,運用反復手法增強氣勢,與《將進酒》的開頭有相似之處。B.酒宴上,詩人唱出了“天下無人知我心”的孤獨寂寞,正應和了“古來圣賢皆寂寞”。C.詩人認為,天地雖久,但富貴不能長久,生死人人如此,對富貴生死的態度很鮮明。D.第三章運用典故,寫出微子、箕子、李將軍和屈原的遭遇,詩人慶幸自己無此經歷。

15.本詩情感較為豐富,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論語.里仁》中,孔子用“從,從”兩句表述了對見到“賢”與“不賢”之人的兩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2)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的兩句是“從,從”。

(3)李白《將進酒》中,詩人由自己的不得志聯想到歷史上古圣先賢不被理解的普遍現象的兩句是“從,從”。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國家的發展如同大河東流,盡管會有回環曲折,但奔騰大勢從未改變o當前,我們取得了從的成績,也面臨著新的風險挑戰o看外部,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看內部,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o何以解憂?唯有改革o我們要認識到,應對風險挑戰的最好辦法,就是不為風險挑戰所困,不為雜音噪聲所惑,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改革動力,通過真抓實干解決問題、戰勝挑戰o越是環境復雜,越要保持戰略定力,越要堅定不移用改革的方式辦好自己的事,才能從o

(

…………

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大幅度躍升至第三十一位,并連續第二年成為最大的全球優化營

)中國經濟逆勢上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一個細節從:世界銀行在最新發布的全

……………………………

(

……………

)商環境改善幅度十大經濟體o國際社會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前景投出了信任票,這成為我們

扎扎實實深入推進改革的有力注解o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只要我們緊密團結、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踏踏實實辦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o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難能可貴轉危為機有目共睹殫精竭慮

B.來之不易轉危為機引人注目凝神聚力

C.難能可貴逢兇化吉引人注目殫精竭慮

D.來之不易逢兇化吉有目共睹凝神聚力

18.下列各項中,和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B.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11—213B.

D.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在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大幅度躍升至第三十一位,并連續第二年成為最大的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十大經濟體。

B.在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大幅度躍升至第三十一位,并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C.世界銀行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大幅度躍升至第三十一位,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D.在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大幅度躍升至第三十一位,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二)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

作為一個龐大的動物群體,昆蟲在地球生命的進化史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逃避生存威脅的強大能力是它們能夠生存至今的重要法則o然而,這些善于躲避捕食動物的逃脫大師,如今卻面臨滅絕的危險o

例如,大黃蜂就是一種擅長逃脫的小生物o與蜜蜂不同的是,大黃蜂身上有帶刺的螫針,鋒利光滑的大黃蜂螫針可以多次螫人o昆蟲叮咬通常有兩大目的:O;二是抵御捕食者o大黃蜂只吃花粉和花蜜,因此,它們不需要用螫針去制服獵物o但滿是蜂蜜和幾乎不動的大黃蜂幼蟲的蜂巢對捕食動物來說,卻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因此,Q,是一種逃避捕食動物的機制o但如今,大黃蜂也處于瀕危狀態o

有人說,如果人類消失了,那么昆蟲和其他有機體仍然能夠很好地生存下去,人類的消失不會對它們產生任何影響o然而,含,那么人類和其他許多動物都將無法生存o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

過15個字。(6分)

21.把畫橫線的句子改寫成因果關系的句子,可適當添加詞語。(5分)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o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o”意思是說,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o

有人說:“今天的問題,不是知識不夠多,而是知識太多;不是不夠聰明,而是過于聰明,缺少從愚處做起的踏實精神o”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從某種意義上講,生活中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做一個“愚者”o

請結合材料,以“守s愚,的力量”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在高二年級升旗儀式時作為學生代表進行國旗下的講話。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11—213B.楚雄州中小學2021~2022學年上學期期末教育學業質量監測

高中二年級

語文試卷參考解析

1,C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認為一個國家堅守王道比實現富強更重要”說法錯誤,

文中“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強,無不富強之王道”意思是從古至今有過不行王道但是富強的國家,但是還沒有不

富強卻能行王道的國家。國家要先富強,才能真正地實現王道。

2.B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文章是以儒道兩家經濟理念的殊途同歸來論證中華

文明具有將人本身置于中心地位的特質。

3.B本題考查梳理文章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