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3岳麓版必修1第3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word學案教學案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3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班級:姓名:學號:【課標要求】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講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應用指導把握注意把握中央決策機構的變化與地點行政機構的變化兩條線索。具體內容應包括漢代中樞機構的變化和郡國并行制、魏晉南北朝中樞機構的變化、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地點節度使制度、北宋從中央到地點加大中央集權的措施、元朝的興盛制度。教材中對七國之亂、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北宋的極貧積弱的講述,是對上述咨詢題的深化,應分析明白得。重點把握以三省六部制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舉制為代表的選官制度、和促使官員隊伍高效廉潔的監察制度的進展完善,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現。基礎自主梳理拓展感悟應用一、中央官制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的進展演變:(一)、三省六部制的確立:1、條件:中央集權制度確立;漢代以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2、萌芽:時期3、建立:時期職權與作用(填表):名稱職責作用中書省1三省之間既,又,分工明確,提升了。2、相權被,幸免了,有利于。門下省尚書省(二)、三省六部制的演變:1、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長官差不多不參與政事,另設“”,其長官掌為,但相權被分割,掌管軍政;財政歸、、三司掌管,三司的長官又稱為“”;宰相只保留權。注:這一制度稱之為“二府三司制”。“二府”即東府(另設的中書門下)和西府(樞密院)。2、元朝:一省制廢止,實行制,只設。(三)、三省六部制的歷史阻礙:標志_______________發生深刻變化,、、權益的分解,既明確了,又使三省,對后世國家體制產生深遠阻礙。(四)、中央官制進展趨勢:1、唐宋。2、元代相權有所加大二、選官制度的進展(一)沿革:1、西周:制2、戰國:制3、秦、漢初:沿襲制度4、漢武帝:舉薦模式——制、制5、魏晉南北朝:制6、隋唐:制度(二)意義:擴大了。促進了。提供了。保證了。三、監察與諫議制度(一)監察制度:指對進行監督的制度。1、秦代負責掌管監察;2、漢武帝為監督而設置;3、明清時期監察制度達到高峰,在中央既設置,又設置,地點上設置。(二)諫議制度:指對的言行決策進行監督的制度。1、隋唐的負責諫議和封駁;2、宋代顯現了獨立的諫官機構(三)對監察與諫議制度的評判:1、并不能從全然上約束皇帝的無上權力,也不能杜絕官僚隊伍中的和現象。2、作為一種常設的政治制度,在整頓,打擊,愛護中央集權,諫正過失,防止決策失誤等方面依舊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談一談:1、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演變講明了什么?2、講一講:古代選官制度的沿革大體能夠分為“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三個時期。科舉制是歷代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采納分科取士的方法,故稱科舉制。請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你對舉科舉制的認識。3、想一想:漢唐以來政治制度的差不多特點是什么?小結:中樞行政體系、選官制度、監察制度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政治制度體系,那個體系的形成和運行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體現。其主動意義在于:第一,這是對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進行有效治理所必不可少的;其次,能夠對古代歷史上客觀的社會變遷作出必要的反應和調整,持續地整合和吸納新的統治力量,鞏固統治基礎,保證統治和社會的穩固。教材要點研析:
1.三省六部制是如何樣完善中央集權體制的三省六部制在形式上確立三省為中央最高權力機構,分工合作,掌管朝政。中書省掌制令決策;門下省審核政令;尚書省掌行政,下轄六部處理日常軍事政務,凡軍國大事,必由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后始付尚書省頒下執行。凡中央、地點各部門呈上奏章,重要的也必須通過尚書省交門下省審定,轉中書省呈請皇帝批閱。門下省有“封駁”權,對不可行的政令和認為不妥的奏章,都可駁回修改。中書、門下兩省地位十分重要。這種完整嚴密的封建官僚體系,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減少決策失誤,防止個人權力過分膨脹,加大了中央統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這就削弱了相權,加大了皇權,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備,使封建中央集權制度更加完善,此后,歷朝差不多沿襲。但隨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惡性進展或朝政腐敗,權力失去制約與平穩,三省六部制也就喪失了愛護封建統治的主動作用。2.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1)特點:①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持續進展,成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
②君權和相權、中央和地點的矛盾貫穿始終。
③下級服從上級,地點服從中央,最后聽命于君主。
④皇帝有從決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獨斷權力,皇權至高無上和不可分割。
⑤中央對地點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的治理,牢牢操縱地點官吏。(2)弊端:①地點官對中央和君主絕對依靠,難免人浮于事,阻礙地點工作效率。②地點缺乏自主權,難以實施有效治理。【走進高考】例1.(2008上海)有網友發表帖子討論科舉制時講:“自秦以來,科舉興于世,始以八股為試,學子徹夜秉讀。然科舉追求功祿,令學子神經麻木,豈真學識耶?”對該帖最恰當的評判是A.對科舉制的評判是完全正確的
B.僅從追求功祿評判科舉制是片面的C.關于科舉制的史實和評判都有咨詢題
D.關于科舉制和八股取士產生的時刻都有錯誤解析:C科舉制在隋唐時期形成和完善,為官僚隊伍提供了源源持續的高素養人才。明清時期,科舉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例2.(2008江蘇單科)唐太宗講:“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材料表明他主張A.發揮宰相等大臣的議政權
B.君權與相權相互制衡C.中央權力重心應當下移
D.君主不應實現專制統治解析:A
題干中唐太宗的話的意思是發揮宰相和諸位大臣的聰慧才智,全盤考慮,以防止決策的失誤。因此應選A項。例3.(01廣東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趙普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爭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其道何如?”普曰:“……此無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因此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鈔票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續資治通鑒長編》材料二(宋太宗)因謂近臣曰:“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指遼、西夏掠奪)只是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續資治通鑒長編》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內,懲累朝藩鎮跋扈,盡收天下動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內外相維,上下相制,等級相軋,……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無犬吠之驚,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獻通考》材料四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虜騎所過,莫不潰散。──《朱子語類》回答:結合上述材料,講明北宋初期統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國方略,(2分)并分析其背景(2分)和利弊。(6分)答案:(10分)方略:加大中央集權,防止內患。(2分)背景:前代藩鎮割據、君弱臣強,導致社會動亂。(2分)利弊:保持社會的安定,有利于經濟進展;使得機構重疊,財政拮據,地點貧弱,導致對遼、西夏戰爭連連失利。(6分)【課時訓練】一、單選題:一、選擇題1.為適應新課程改革,歷史老師在講《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時,讓學生再現皇帝處理朝政的情形:①“三公”坐著對自己所管轄的情況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皇帝只是聽取情形匯報。②中書省按照皇帝的決定起草文件,交由門下省審核,通過后交給尚書省,尚書省再按情況所屬部門交給六部辦理。情形①、②分不反應了哪個朝代的中央官制()A.秦朝、唐朝 B.唐朝、明朝C.漢朝、宋朝 D.秦朝、漢朝解析:本題要緊考查學生描述與闡釋歷史事物特點的能力,考查內容為秦朝和唐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情形①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情形②中按照三省的職能及運作程序,可判定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答案:A2.下圖是秦朝與隋唐時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圖,比較兩圖最能講明的實質咨詢題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漸增多B.唐代以分權而得以集權C.唐代尚書省的權力最大D.太尉與御史大夫的權力分不下放到兵部與吏部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歷史現象的對比分析能力。秦朝時相權極大,成為君權下的唯獨政權操縱者;隋唐時期,通過分割相權加大了皇權而部分解決了相權對君權的威逼。答案:B3.唐太宗講:“中書所出詔敕,頗有意見不同,或兼錯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書、門下,本擬相防過誤。人之意見,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為公事……卿等特須滅私徇公,堅守直道,庶事相啟沃,勿上下雷同也。”對這段話的明白得,正確的是()①闡明了實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②形成了中央機構間的監督制約機制③實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④皇權置于相權的制約之下,形成了集體決策的局面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本題通過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和對史料的明白得分析能力。材料內容從側面反映了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和作用。材料中“相正以否”、“相防過誤”、“勿上下雷同”等內容,反映了三省之間相互制約,以減少決策失誤的目的。但三省的設置,分割了相權,有利于加大皇權,是君主專制加大的產物,故④表述錯誤。答案:A4.在宋代中央政府中,把握財政權的是()A.尚書省 B.中書省C.三司使 D.樞密院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能力,宋代把握財權的是三司使。答案:C5.元初高鳴進諫:“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元世祖采納了此建議,在元朝設()A.中朝 B.三省制C.中書省 D.都察院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明白得能力。由“取決一省”可知是元朝的一省制即中書省。答案:C6.(2011·蘇州學業水平檢測)秦漢時丞相一職由一人擔當,但隋唐時期三省的長官差不多上丞相,到了北宋相當于丞相的官職就更多了。這一現象的實質是()A.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持續加大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持續進展C.丞相權力的持續分散D.中央對地點政府的操縱日益嚴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明白得分析能力。隋唐及北宋均通過分割相權的方法,加大了皇權。故題目中的現象反映的實質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持續加大的趨勢。答案:A7.據《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這一官員的身份應是()A.丞相 B.郡守C.州牧 D.刺史解析:材料反映了官員具有監察職責,漢武帝時刺史具有監察職能,因此D正確。A、B、C差不多上行政長官。答案:D8.(2011·長春高一檢測)漢武帝時諸列侯、郡守、二千石長吏每年必須向朝廷舉薦一次人才,稱為察舉;另外還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專長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隨時征召。這表明西漢武帝時的選官制度具有一定的()A.公平性 B.民主性C.家族性 D.強制性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察舉制和征辟制的明白得。察舉和征辟標準要緊是才能和品德,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是沒有民主性可言的,不拘一格表明選拔人才不受門第的限制,家族性、強制性體現不出來。答案:A9.據《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這一官員的身份應是()A.丞相 B.郡守C.太尉 D.刺史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此官員的職責是對地點官員進行監察,由此可判定是刺史。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大對地點的操縱,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監察地點政治。答案:D10.對古代監察和諫議制度所具有的要緊特點,以下表述不正確的是()①從中央到地點都有專門機構和職官②唐代進展了隋代的監察制度,使監察機構更趨完備③隨著皇權的膨脹,監察權趨于分散④約束了皇帝的權力,杜絕了官僚隊伍的腐敗A.①② 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明白得能力。古代監察制和諫議制度不能從全然上約束皇帝的權力,也不能杜絕官僚隊伍的腐敗,因此排除含④的B、C、D三項。答案:A11.(08山東文綜)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要緊緣故在于A.增設機構,獨立施政
B.分工明確,相互和諧C.一職多官,互相牽制
D.簡化機構,總攬于上解析:A項獨立施政表述錯誤,D項簡化機構表述錯誤,C項表述不全面,故應選B12.(2007廣東卷單科)下列選項中,通過直截了當變革宰相制度來加大君主專制的措施①西周實行分封制②西漢設置刺史③唐朝實行三省制④宋朝設置參知政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國中央的行政制度,分封制和刺史制度屬于地點的行政制度排除①②,故選D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事。尚書省得主卡填“奉行”而已。——《朱子語類》材料二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見?(2)據材料二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出現出如何樣的運作程序?三省六部制有何主動阻礙?解析:本題要緊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構成、職能及阻礙,注意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作答。答案:(1)包含了皇帝和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部大臣的綜合意見。(2)唐朝中央的三省中書、門下和尚書分不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阻礙: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削弱了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14.(1999年上海高考題)有位史學家講:“科舉制的實行,用統一的標準來選拔社會上的優秀分子,使之參與了國家的政治”。清末維新人士認為:科舉制度“錮聰慧”“壞心術”“滋游手”,造成了“破壞人才,國家貧弱”的后果。據此回答:(1)這兩種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什么緣故?
(2)請就科舉制從隋唐的產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歷史,談談你對其作用的評判。15.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完善和加大,反映出封建專制統治加大的軌跡。中國古代封建帝王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進展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請回答:(1)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和本質是什么?(2分)
(2)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哪兩對差不多矛盾?其進展趨勢如何樣?(4)
(3)你如何評判這一制度的進步作用和消極阻礙?(8分)
(4)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大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方面各有何突出特點?(4分)
(5)概括指出上述特點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展所起的不同作用。(4分)
(6)上述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進展過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如何樣的進展趨勢?(2分)14.
解析:解答該題第一要搞清兩段引言的含義,前者是確信科舉制的主動作用,后者是抨擊其消極作用。在早期時期,其主動作用是要緊的,而隨著封建社會的衰落,專門是到了明清時期,其消極作用日益顯現出來。解答該題要緊緊把握住歷史進展的時代特點,從主動和消極兩個方面評判科舉制。答案:(1)并不矛盾。這兩段話是分不對科舉制度前期和后期所起不同作用的評判(2)這兩段話是對科舉制在不同時代所起作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噴槍及類似器具行業技術創新與研發考核試卷
- 電池失效分析與故障排除考核試卷
- 描寫陽光的初三語文作文
- 電影制作與特效出版考核試卷
- 纖維板制造中的原材料質量檢驗與控制考核試卷
- 廈門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卷作文
- 紙容器行業人才培養與技能培訓考核試卷
- 粘土原料化學成分分析考核試卷
- 急救藥品知識 2
- 7-7 數字系統設計實例1-數字乘法器系統級設計
- 河南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化學實驗室技術(世賽)項目技術工作文件
- 2025年初級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全國考試題庫(含答案)
- 酒店能源管理操作手冊
- 幼兒園讀書分享會課件
- 天然氣維搶修崗位培訓
- 2024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與對策
- 螞蟻咬傷患者的護理
- WT1806E功率分析儀操作規程
- 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規劃與優化
- 新146道100以內四個數字的加減法混合題目
- 《機器人技術應用項目教程》(第二版)課件 2-項目三 威綸觸摸屏的組態設計 任務一 觸摸屏的組態與連接;觸摸屏控制氣缸推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