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文言文閱讀之傳記類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徐鹿卿,字德夫,隆興豐城人。博通經史,調南安軍學教授。先是周敦頤、程頻與其弟
頤皆講學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義之學復明。辟福建安撫司干辦公事。會汀、邵寇作,
鹿卿贊畫備御,動中機會。避寇者入城,多方振濟,全活甚眾。會都城火,鹿卿皮詔上封事,
言積陰之極,其征為火,指言惑攀客、溺燕私、用小人三事尤切。以母喪去。詔服闋赴樞密
稟議。故相子以集英殿修撰食祠祿,又幫司農少卿米麥,鹿卿日:“奈何為一人壞成法。”
持不可。遷烏干竄主簿。入對,陳六事,目:“洗凡陋以起事功,昭勸懲以收主柄,清班著
以儲實才,重考頻以蔽都邑,用閩、越舟師以防海,合東南全力以守江。”上皆嘉納。改樞
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正字王邁等以言事釉鹿卿贈以詩言者并劾之太學諸
生作四賢詩知建昌軍,未上,而崇教與鐵城之民修怨交兵,鹿卿馳書諭之,斂手聽命。既至,
則寬賦斂,汰贓濫,恤寡弱,訓戍兵,擇兵官,治行大孚,田里歌誦。督府橫取愁芭斛面,
建昌為米五千斛。鹿卿爭之曰:“守可去,米不可得。”民恐失鹿卿,請輸之以共命。鹿卿
曰:“民為守計則善矣。守獨不為民計乎?”卒爭以免。召赴行在,將行,盜發南豐,捕斬
渠首二十人,余不問。鹿卿又言當時并相之敝。宰相以甘言誘鹿卿,退語人曰:“是牢籠也,
吾不能為宰相私人。”歲大饑,人相食,遂出本司積米三千余石減半賈以累,及減抵當庫息,
出緡錢萬有七千以予貧民,所活數百人。遷禮部侍郎。累疏告老,授寶章閣待制、知寧國府,
而引年之疏五上,不允,提舉鴻禧觀,遂致仕,進華文閻待制。卒,遺表聞,贈四官。
(節選自《宋史?徐鹿卿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改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正字王邁等以言事黜/鹿卿贈以詩/言者并
劾之/太學諸生作四賢詩/
B.改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正字王邁等以言事黜/鹿卿贈以詩/言者并
劾之/太學諸生作四賢詩/
C.改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正字王邁等以言事黜/鹿卿贈以詩/言者并
劾之太學/諸生作四賢詩/
D.改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正字王邁等以言事黜/鹿卿贈以詩/言者并
劾之太學/諸生作四賢詩/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嬖寵,原意指寵愛、寵幸,此處特指受君王寵愛的人。
B.國子監,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國子監主簿是其主管官。
C.藩輔,封建時代指藩國或比喻輔國重臣,文中指邊防重鎮。
D.秋苗,古代官府按季節征收的一種田賦名稱,指征收秋熟谷物賦稅。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徐鹿卿重視教化,恢復理學。他任南安軍學教授期間,闡明周敦頤、程潁和程頤的教義,
使儒家經義之學在當地得以重新興盛。
B.徐鹿卿正直敢言,為官守節。他指陳京城起火是因為皇上被寵愛的人迷惑、沉溺于宴請
私親和任用小人;拒絕宰相的勸誘,不愿成為宰相的家臣。
C.徐鹿卿秉公辦事,一心為國。他不贊成因已故宰相之子一人而破壞原先的法令制度;力
主清除朝中陋習,昭明獎懲,儲備人才,鞏固海防。
D.徐鹿卿據理力爭,體恤百姓。督府要征收額外的秋苗稅,他以辭官相爭:發生饑荒時拿
出官府庫存糧食的一半,低價出售給百姓。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會汀、邵寇作,鹿卿贊畫備御,動中機會。
(2)召赴行在,將行,盜發南豐,捕斬渠首二十人,余不問。
5.在建昌軍任上,徐鹿卿因哪些方面的政績得到百姓的歌頌?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饒人。幼穎悟,誦書日數千言,每冥思精索。聞陳文蔚講書鉛
山,實朱熹門人,往師之。后師事真德秀。紹定五年,進士及第。嘉熙二年,召為秘書省正
字,遷校書郎。言皇子肱當置后①及申立太子,乞蚤定大計。時諫官蔣覘方力排肱置后之說,
遂力請外,不許,即單寺歸。三年,遷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以疾辭。差知安吉州,辭。召
赴行在奏事,辭益堅。淳祜元年,差知南劍州。會峽陽寇作,擒渠魁八人斬之,余釋不問。
父老或相語曰:“侯不來,我輩魚肉矣。“郡有延平書院,率郡博士會諸生親為講說。民訟,
率呼至以理化誨,多感悅而去。輸苗聽其自概,闔郡德之。丁母憂去官,眾遮道跪留。既免
喪,尊侍左郎官。言敵國外患,乞以宗社為心。言錢塘駐曄,驕奢莫尚,宜抑文尚質。兼崇
政殿說書,每人講,必先期齋戒。丞相史嵩之丁父憂,有詔起復,中外莫敢言,惟學校叩閽
力爭。元杰時適輪對,言:“臣前日晉侍經筵,親承圣問以大臣史嵩之起復,臣奏陛下出命
太輕,人言不可沮抑。陛下自盡陛下之禮,大臣自盡大臣之禮,家庭之變,哀戚終事,禮制
有常。自聞大臣有起復之命,雖未知其避就若何,凡有父母之心者莫不失聲涕零,是果何為
而然?特為陛下愛惜民彝,為大臣愛惜名節而已。“疏出,朝野傳誦,帝亦察其忠亮,每從
容訪天下事,經筵益申前議。未幾,夜降御筆黜四不才臺諫,起復之命遂寢。杜范人相復延
議軍國事為書無慮數土所言皆朝廷大政邊鄙遠慮每裁書至宗社隱憂處,輒閣筆揮涕,書就隨
削稿,雖子弟無有知者。六月朔,輪當侍立,以暴港謁告,特拜工部侍郎,隨乞納,詔轉一
官致仕。夜四鼓。遂卒。海內人士傷之。帝悼念不已,賜官田五百畝、緡錢五千給其家。賜
謚忠愍。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三》,有刪改)
【注】①置后:古時大夫死后無子,生者為死者別置后嗣。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杜范入相/復延議軍國事/為書無慮/數十所言/皆朝廷大政/邊鄙遠慮
B.杜范入/相復延議軍國事/為書無慮數十/所言皆朝廷大政/邊鄙遠慮
C.杜范入/相復延議軍國事/為書無慮/數十所言/皆朝廷大政/邊鄙遠慮
D.杜范入相/復延議軍國事/為書無慮數十/所言皆朝廷大政/邊鄙遠慮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蚤,同“早”,文中與《鴻門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的"蚤’'含義相同。
B.謁告,文中指辭去官職。在古代,表示辭去官職的詞還有“告老”“請辭”“乞歸”“乞骸骨”
等。
C.授,指授予官職。原文中出現了多個與官職變動有關的詞語如“遷”"知”“黜”等,它們分
別是指“升官”“擔任”“罷免官職
D.疾,疾病,文中與《屈原列傳》中“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的"疾''含義不同。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的是()
A.徐元杰聰穎尚學,頗有遠見。他自幼悟性極高,謙遜好學,先后曾拜陳文蔚、真德秀、
朱熹為師,后來考中進士:入朝為官,上言朝廷應早立太子。
B.徐元杰反對排場,講究質樸。他上書說皇帝出行錢塘,不應該崇尚驕奢,應該抑制浮華
崇尚質樸;他兼任崇政殿說書一職,每次進殿講說,一定先按期齋戒。
C.徐元杰敢于直言,據理力爭。恰逢輪到徐元杰指陳時政得失、舉述朝廷急務,對于丞相
史嵩之起復一事,他慷慨陳詞勸止,詔令終被擱置。
D.徐元杰心懷社稷,飽含深情。守孝期滿剛被任用,就直陳皇上需要勵精圖治和節儉;在
他去世后,國人都感到悲傷,皇帝追念不已。
9.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丞相史高之丁父憂,有詔起復,中外莫敢言,惟學校叩閽力爭。
(2)每裁書至宗社隱憂處,輒閣筆揮涕,書就隨削稿,雖子弟無有知者。
10.請結合文章相關內容分析,為什么徐元杰丁母憂去官之時,“眾遮道跪留”?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田叔者,趙隆城人也。其先,齊田氏陶奇也。叔喜劍,學黃老術于樂巨公所。趙人舉之
趙相趙午,午言之趙王張敖所,趙王以為郎中。教歲,切直廉平,趙王賢之。會陳箍反高祖
往誅之過趙趙王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數十人皆怒謂張王[注]曰“王
事上禮備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請為亂。”趙王日:“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復出口矣!”貫
高等私相與謀基上。會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是時漢下詔書:“趙有敢隨王者
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第鉗,隨王至長安。貫高事明白,趙王得出。孝文
帝既立,召叔問之日:“公知天下長者乎?”叔摯聲日:“故云中守孟舒,長者也。”是時
孟舒也,坐虜大入云中,兔。上日:“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虜曾一入,孟舒不能堅守,
毋敵士卒戰死者教百人。長者固殺人乎?”叔叩頭目:“是乃孟舒所以為長者也。漢與楚相
距,士卒罷敝。匈奴為邊害,孟舒知士卒罷敝,不忍出言、士爭臨城死敵,以故死者教百人。
孟舒豈故驅戰之哉!”復召孟舒以為云中守。梁孝王使人市故吳相袁盎,景帝召叔常梁,具
得其事,還報。景帝以為魯相。相初到,民訟王取其財物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
之日:“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魯王聞之大慚,發中府錢,使相償之。相曰:“王
自奪為之,使相償之,是王為惡而相為善也。相毋與償之。”于是王乃盡償之。魯王好獵,
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數使人請相休,終不休,EJ:
“我王暴露苑中,我獨何為就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數年以官卒,魯以百金祠,少子仁不
受。
(節選自《史記?田叔列傳》)
【注】此處“張王”即趙王。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陳稀反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數十人皆
怒/謂張王曰/
B.會陳稀反/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數十人皆
怒/謂張王曰/
C.會陳稀反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周數十人
皆怒/謂張王曰/
D.會陳稀反/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數十人皆
怒/謂張王曰/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苗裔中的“苗”取植物初生、禾谷結實之意,"苗裔''后就引申為世代較遠的子孫。
B.“弒”在我國古代指子殺父,臣殺君,“誅”和“殺”則主要用于殺有罪,殺不仁者.
C.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是為孝,故剃光頭發的髡刑是一種羞辱。
D.“頓首”行禮時,頭碰地即起頭觸地面時間短暫,“叩頭”是它的俗稱。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田叔忠心事主,冒死辨冤。趙王沒有參與謀反,但高祖并不清楚,抓了包括趙王在內的
眾人,田叔自愿隨王進京分罪共罰,也有為王做證之意。
B.田叔秉公直言,舉不避親。他與孟舒曾經共同忠誠于趙王,結下了生死之交,后來經由
他的舉薦和極力辯污正名,孟舒得以官復原職。
C.田叔以退為進,為民做主。魯王搜刮百姓,民怨沸騰,田叔設計,故意懲戒百姓,以此
喚醒魯王的道德良知,最終的確達到了讓魯王還錢的目的。
D.田叔考慮周全,用心良苦。田叔作為魯國的國相,在規勸魯王時煞費苦心,他的幾次行
事看似不給魯王面子,可實際上都是在維護魯王的形象。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趙人舉之趙相趙午,午言之趙王張敖所,趙王以為郎中。
(2)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15.請結合以上文章,談談田叔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
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
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成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
治手?,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黑魏群抱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
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而諸侯成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
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于海,登丸山,及答等。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
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置左右大監,
監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
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勞動心力耳目,節
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太史公日: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
薦般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
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
之不離古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尊弟弗深考,
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
淺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節選自《史記?五帝本紀》)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
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B.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
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C.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
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D.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
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1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氣,即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之氣,此處代指天地運行的規律。
B.岱宗,泰山別名之一,它是五岳中的東岳,具有豐厚的政治文化內涵。
C.薦紳,通“摺紳”,也寫作“縉紳”,文中是指官員把笏板插在大帶間。
D.顧,與其后的“弟”同義,都與“但使龍城飛將在"的“但“語義相同。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帝天資聰穎,剛剛出生就十分有靈性,在襁褓中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后
誠實勤奮,成年以后見聞廣博,對事物看得透徹。
B.黃帝征戰四方,遍討天下不順從的諸侯,足跡覆蓋四方,非常的辛苦,進行了包括合兵、
筑城等在內的一系列活動,履行了天子的職責。
C.黃帝治民務本,他迎合天地運行的規律,順應陰陽之變、生死之理、存亡之因,帶領百
姓發展農業,教化萬物,勤勉努力,又厲行節約。
D.本文之前關于五帝的傳述情況比較復雜,畢竟年代久遠,有的記敘失于殘缺,有的記載
失于粗疏,孔子師生所作的探究又沒能夠流傳下來。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2)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
20.黃帝是通過“修德振兵”的種種舉措才使諸侯“咸服”,成為“天子”。請結合文本,概括他
成為“天子”之前的一系列的征伐。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芳學為河南守,聞其寺于,
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
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古。
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
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
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
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烈保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
位。絳、灌[注]、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日:“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
權,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
吊屈原。
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鶉飛入賈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鴉曰“服”。賈生既以謫
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
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固感臭拽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
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日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
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
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
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賈生之死時
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而賈嘉最好學,世其家,與
余通書。至孝昭時,列為九卿。
(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注】絳、灌:分別指絳侯周勃、大將灌嬰。他們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屬于勢力盤根錯
節的軍功勛貴集團。
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
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日/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B.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
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日/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C.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
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日/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D.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
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日/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廷尉,秦漢時中央行政長官之一,有時又稱作大理,是最高的法官。
B.秀才,是讀書人參加童試,被錄取進入學宮之后取得的功名,又稱為庠生,是功名的起
點。
C.博士,在秦漢時期設置,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
D.列侯,漢高祖后一般“非劉氏不王”,異姓功臣受封者通稱列侯。漢代列侯食邑一般是縣,
有的是鄉、亭。
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誼年少氣盛,得罪了朝中權貴。后來文帝也認識到了賈誼的錯誤,就疏遠了他。
B.賈誼初出茅廬,才氣逼人,每當皇帝有詔令需要博士們討論,在諸位老先生有應對之前,
賈誼都能先說出自己的對策,就像大家心里所想的那樣,令大家心服口服。
C.漢朝早期,郡縣制與封建制并行。文帝想要分封劉氏宗室為諸侯,賈誼表示反對,認為
必有后患。
D.雖然賈誼英年早逝,但他的影響力也蔭蔽了子孫。他的一個孫子賈嘉做到郡守,還和司
馬遷互通書信,后來位列九卿。
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
紛亂諸事。”
(2)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
25.劉向認為賈誼“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班固認為賈誼“亦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
為不遇也”。兩人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請你根據材料說說他們看法的合理之處。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朱序,字次倫,義陽人也。序世為名將,累遷鷹揚將軍、江夏相。興寧末,梁州刺史司
馬勛反,桓溫本序為征討都護往討之,以功丹征虜將軍。長城人錢弘聚黨百余人,藏匿原鄉
山。以序為中軍司馬、吳興太守。序至郡,討擒之。鎮襄陽。苻堅遣其將苻丕等率眾圍序,
序固守,賊糧將盡,率眾苦攻之。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
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南斜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眾便固新筑城,丕遂隱退。襄陽
人謂此城為夫人城。序累戰破賊,人情勞懈,又以賊退稍遠,疑未能來,守備不謹,督護李
伯護密與賊相應,襄陽遂沒,序陷于苻堅。堅殺伯護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歸,潛至宜
陽,藏夏揆家。堅疑揆.收之,序乃詣苻暉自首,堅嘉而不問,以為曲節。木乏中,苻堅南
侵,謝石率眾距之。時堅大兵尚在項,苻融以三十萬眾先至,堅遣序說謝石,稱己兵威。序
反謂石日:“若堅百萬之眾悉到莫可與敵,及其未會,擊之,可以得志。’'于是石遣謝琰選勇
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戰。堅眾小卻,序時在其軍后,唱云:"堅敗!‘‘眾遂大奔,序乃得歸。后
丁零翟遼反,序遣將軍秦府、童斌與淮泗諸郡共討之。翟遼又使其子釗寇陳、潁,序還遣秦
膺討釗,走之。其后慕容永率眾向洛陽,序自河陰北濟,與永偽將王次等相遇,乃戰于沁水,
次改走,斬其支將勿支首。參軍趙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永歸上黨。序追永
至上黨之白水,與永相持二旬。聞翟遼欲向金鎘,乃還。遂攻翟釗于石門,遣參軍趙蕃破翟
遼于懷縣,遼宵遁。序以老病,累表解職,不許。詔斷表,遂輒去任。數旬,歸罪廷尉,詔
原不問。太元十八年卒,贈左將軍、散騎常侍。
(節選自《晉書?朱序傳》)
2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亞畫的一項是()
A.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
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
B.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
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
C.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
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
D.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
筑城二十余丈/賊攻/西北角果潰/
2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無碘的一項是()
A.“表”,是奏章的一種,中國封建時代臣子對皇上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此文體,文
中“表”作動詞,是“啟奏,上奏章給皇上”的意思。
B.“拜”,古代表示恭敬的禮節,授給官職或接受任命。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拜相如為
上大夫”,《陳情表》中“謹拜表以聞”等。
C.“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
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D.“太元”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年號。年號始于漢武帝,-一般為了取吉祥之意或為
了紀念某件大事等才可能出現更改年號的情況。
2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項的一項是()
A.朱序平息叛亂,屢建戰功。梁州刺史司馬勛反叛朝廷,長城人錢弘聚眾作亂,朱序受命
前往討伐,都成功平定了叛亂。
B.泗水之戰,朱序暗中幫助晉軍。苻堅派朱序勸降謝石,朱序卻提示謝石宜先發制人,并
擾亂苻堅軍心,成就以少勝多戰績。
C.朱序多次大敗慕容永。慕容永進犯洛陽,朱序在沁水大敗部下王次,率軍追擊慕容永,
在太行打敗他,又追擊到上黨的白水。
D.朱序徹底擊敗翟遼。翟遼反叛,朱序派將與淮泗各郡一起征討,聽說翟遼想進攻金鋪,
派將在懷縣擊敗他,使得他連夜逃跑。
2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堅殺伯護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歸,潛至宜陽,藏夏揆家。
(2)序以老病,累表解職,不許。詔斷表,遂輒去任。
30.朱序是如何“忠君護主”的?請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概括。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荀攸字公達,或從子也。祖父曇,廣陵太守。攸少孤。及曇卒,故吏張權求守曇墓。攸
年十三,疑之,謂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將有奸!“衢寤,乃推問,果殺人亡命。
由是異之。董卓之亂,關東兵起,卓徙都長安。攸與議郎何,顆等謀目:“董卓無道,甚于笨
紗,天下皆恐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后據承田,輔王命,以
號令天下,此桓文之舉也。“事垂就而覺,收顓、攸系獄,順憂懼自殺,攸言語飲食自若,
會早夕匕得兔。
太祖提包馬還遣輜熏1質迎面西裹紹波河追至與太祖遢諸接管恐說太祖還依菅攸日此所
以禽敵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輜重餌賊,賊競奔之,陳亂。乃縱步崎擊,大破之,太
祖遂與紹相拒于官渡。會許攸來降,言紹遣淳于瓊等將萬余兵迎運糧,將驕卒惰,可要擊也。
眾皆疑,唯攸與賈詡勸太祖。太祖自將攻破之。
七年,從討袁譚、尚于黎陽。明年,太祖方征劉表,譚、尚爭冀州。譚遣辛毗乞降請救,
太祖將許之,以問群下。群下多以為表強,宜先平之,譚、尚不足憂也。攸口:“天下方有
事,而劉表坐保江、漢之間,其無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十萬,紹以寬厚得
眾,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業,則天下之難未息也。今兄弟遴惡,此勢不兩全。若有所并則
力專,力專則難圖也。及其亂而取之,天下定矣,此事不可失也。‘‘太祖曰:“善。”
文帝在東宮,太祖謂日:“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攸曾病,世子問病,
獨拜床下,其見尊異如此。攸與鐘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復思維,自謂無以易:以
咨公達,輒復過人意。”公達前后凡畫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會毒,故世不得
盡聞也。
(節選自《三國志?卷十》)
3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日/此
所以禽敵奈何/去之/
B.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日/此
所以禽敵/奈何去之/
C.太祖拔臼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
所以禽敵/奈何去之/
D.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
所以禽敵奈何/去之/
3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桀紂,夏桀與商紂的合稱,二人皆因無道,為商湯與武王所滅。后成為暴君的代稱。
B.般函,嵯山與函谷關的合稱,此處地勢險要。《過秦論》“秦孝公據嵯函之固”即指此地。
C.桓文,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并稱。《齊桓晉文之事》中齊宣王提到的就是這兩位君主。
D.薨,古代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封王的貴族死去稱“薨”,而皇族死去則稱“崩”。
3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攸自小聰慧。通過張權的臉色不同尋常,就敏銳判斷出他是殺人流亡的逃犯。
B.荀攸膽識過人。一介文人,敢于行刺董卓,事敗入獄也是不懼生死,談笑自若。
C.荀攸深受器重。太祖夸獎荀攸是做人的表率,世子甚至曾經親臨病榻問候病情。
D.荀攸足智多謀。他前后共設十二條奇策,可惜隨著鐘繇的去世后世竟不得而知。
3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遂以輜重餌賊,賊競奔之,陳亂。
(2)我每有所行,反復思維,自謂無以易;以咨公達,輒復過人意。
35.在征伐劉表和二袁的先后順序上荀攸持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崔隱甫,貝州武城人。隋散騎侍郎健曾孫。解褐左玉鈴衛兵曹參軍,遷殿侍御史內供奉。
學屋惠范倚太平公主脅人子女,隱甫劾狀,反為所擠,貶邛州司馬。玄宗立,擢汾州長史,
兼河東道支度營田使,遷洛陽令。梨園弟子胡雛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
指旦孤卿可此△對曰:“陛下輕臣而重樂工,請解官。”再拜出,帝遽謝,與胡雛,隱甫殺
之,有詔貫死,不及矣。賜隱甫百綠。
居三歲,進拜御史大夫。初,臺無泌,凡有囚則系大理。貞觀時,李乾佑為大夫,始置
獄,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隱甫執故事,廢掘諸獄。其后患囚往來或漏泄,復系之廚
院云。臺中自監察御史而下,舊皆得顓事,無所承造。隱甫始一切令歸稟乃得行,有忤意輒
劾正,多貶處者,臺吏側目,威名赫然。帝嘗詔校外官毛孝。異時必委曲參審,竟春未定。
隱甫一日會朝集使,詢逮檢實,其暮皆訖,議者服其敏。帝嘗謂曰:“卿為大夫,天下以為
稱職。”
張說當國,隱甫素惡之,乃與中丞宇文融、李林甫暴其過,不宜處位,說賜罷;然帝嫉
朋黨,免其官,使侍母。歲余,復為大夫。遷刑部尚書,兼河南尹。帝還京師,即拜東都留
守。累封清河郡公。卒,贈益州大都督,謚日忠。
始,帝欲相隱甫也,謂日:“牛仙客可與語,卿常見否?”對日:"未也。”帝曰:“可
見之。”隱甫終不詣。他日又問,對如初。帝乃不用。子弟或問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
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與之對耶?“隱甫所至索介自守,明吏治,在職以強正稱云。
評曰:嚴挺之拒宰相不肯見李林甫,崔隱甫違詔不屈牛仙客,信剛者乎!二人坐是皆不
得相,彼亦各申其志也。管夷吾以編棧諭之,信曲與直不相函哉!
(節選自《新唐書?列傳?卷五十五》)
36.下列對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梨園弟子胡雛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此人
B.梨園弟子胡雛/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此人
C.梨園弟子胡雛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此人
D.梨園弟子胡雛/善笛/有寵/嘗負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隱甫從容指曰/就卿/丐此人
3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浮屠,亦作“浮圖”,佛教語,指和佛教相關的佛陀、和尚、佛塔等等。舊時傘或旗的頂
子,因其形似塔頂,也稱浮屠。
B.道,本義為道路,這里是古代行政區劃名,還可引申“取道”“方法”等義。《鴻門宴》中“道
芷陽間行”的“道”為“取道”之意。
C.獄,會意字,從狀,從言。“獄”有“訴訟”“案件”和“牢獄”之意。文中加點的“獄”與《曹
劌論戰》中“小大之獄,雖不能察''的"獄’'意思相同。
D.歲考,一指古代每年對官吏政績的考核。也指科舉學制,一年一次由提學官和學政主持
的考試,以評定生員優劣。本文指前一種。
3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崔隱甫是貝州武城人,初任參軍,后來升遷至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在官場被排擠,被貶
為邛州司馬。
B.崔隱甫因嫉妒梨園弟子胡雛得寵,于是請辭來引起皇帝的重視。后皇帝醒悟,把胡雛交
給他,崔隱甫立刻殺了胡雛。
C.崔隱甫處事敏捷,毫不拖脊,外官考核,以往整個春季都不能考核完畢,崔隱甫卻僅用
一天,被皇帝稱贊。
D.崔隱甫與眾人揭發率相張說的過錯,皇帝罷免張說的相位:但同時皇帝也免了崔隱甫的
官,讓他回去侍奉母親。
3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與之對耶?
(2)二人坐是皆不得相,彼亦各申其志也。
40.作者稱贊崔隱甫“信剛者乎”,請根據文本內容概括其如此評價的理由。
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場?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
承福其名,世為率羋長安農夫。天寶之亂,發入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
喪其土田,手舉曼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
下其巧之以償之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日:“粟,承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養生之具,皆待人
力而后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
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夫鍍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
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吾特擇其易為無愧者取
焉。
“嘻!吾操鏡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有再至、三至
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或日:'身既死,而其子
孫不能有也。'或曰:'死而歸之官也。'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吾
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于人哉?”
又日:“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謂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不可為也。”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
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
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
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
傳而自鑒焉。
(節選自韓愈《訪者王承福傳》,有刪改)
【注】①后:粉刷墻壁。②鍍:粉刷墻壁的工具。
4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以“/”作標記。
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行之以償之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4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京兆,可指京兆尹,即國都地區的行政長官,也可指京兆尹管轄的地區,本文指后者。
B.人,唐人避諱將“民"寫作"人”,與下文"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用法相同。
C.稼,種植,常與表示"收割”含義的“稽”字合用,如《詩經》中的“不稼不符‘.
D.勞力,指從事體力勞動,與《孟子》”勞力者治于人''中的"勞力”同義。
4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人物傳記,但對傳主的經歷敘述簡約,重在引述其觀點,發表議論,實際上是一
篇借事說理的雜文。
B.王承福有自己的生存理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事,人與人是需要相互依靠、通力協作
來求得生存的。
C.作者對王承福的評價富有辯證色彩,既肯定他的“獨善其身”,又對他類似楊朱的“貴己”
思想持否定態度。
D.作者借給王承福作傳來反思自己的患得患失、貪邪無道,也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有這種
行為的世人的批評。
4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夫鍍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
②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于我者也。
45.結合全文,簡要概括王承福選擇“后”這一職業的原因。
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柳敬亭傳
黃宗羲
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當時演史小說者數十人。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
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葉胎市中
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云間有儒生莫后光見之,日:“此子機變,可使
以其技鳴。”于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勾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后可
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歲月而詣莫生。生日:“子之說,能使人歡哈唱
噱矣。”又期月,生日:“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目:“子言未發
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使名達于縉紳間
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
寧南南下,皖師欲結歡寧南,致敬亭于幕府。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軍中亦不
敢以說書目敬亭。寧南不知書,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極力為之,寧南
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
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宰執以下,俱使之電用上坐,稱柳將軍,敬亭亦無
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
工現,國變,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敬亭既
在軍中久,其豪猾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
鄉俗好尚,習見習聞,每發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
悲獸駭,自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
(節選自《黃梨洲文集》,有刪改)
4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
善也/
B.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
善也/
C.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
稱善也/
D.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
善也/
4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期月,在文中指一整個月,它與《陳情表》中“期功強近之親''的"期''意義相同。
B.縉紳,“縉”也寫作“指”,指把笏板插在帶間,舊時官宦的裝束,引申指士大夫。
C.南面在文中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天子、諸侯等理政時皆南向坐,因此泛指尊位.
D.文中“亡何,國變”“亡國之恨頓生”的“亡”與“其一人夜亡”的“亡”字意思不同。
4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開篇未著一言一語刻畫傳主言行舉止,卻以考信的筆法,確切的事實,突出了柳敬
亭在古代說書藝術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B.柳敬亭能成為頗具盛名的說書藝術家,不僅在于他具有“機變”的天賦資質,更在于他虛
心接受名師教誨,悉心研求說書藝術。
C.寧南對幕府儒生“設意修詞”的文檄與柳敬亭“耳剽口熟”的言辭的不同態度對比從正面說
明柳敬亭有著經邦濟世的軍事才能。
D.“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兩句,既是對柳敬亭說書藝術所作的高度贊譽,也傾注
了作者對忠臣義士無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4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
(2)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
50.黃宗羲說,他為柳敬亭立傳記,是為了“使后生知文章體式耳”。請簡要概括本文的“體
式”特點。
答案解析
11文言文閱讀之傳記類
1.B2.B3.D
4.(1)恰逢汀州、邵州盜賊興起,徐鹿卿輔佐謀劃準備防御,往往切中要害。
(2)(徐鹿卿)被召令奔赴皇上所在地,將要動身,強盜在南豐起事,他抓捕并斬殺強盜
首領二十人,其余強盜都不追究。
5.①在治民方面:放寬賦稅,撫恤勢孤力小的百姓。②在治吏方面:清除貪官冗官。③在
治軍方面:訓練守衛士卒,選拔軍官。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改任樞密院編修官,權攝右司,輔佐謀劃兩府(的事務),通達且遵守法令,恰逢正
字王邁等人因為論說事情被貶黜,徐鹿卿用詩相贈,言官一并彈劾了他們,太學學生們作《四
賢詩》。
“樞密院編修官''為官職,中間不斷開,排除AD;
“劾之”為動賓結構,中間不斷開,據此排除C。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B.“國子監主簿是其主管官”錯誤,國子監的主管官是國子監祭酒,而非國子監主簿。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拿出官府庫存糧食的一半”理解錯誤,根據原文“減半賈以娓”,可知“減半”說的是減價一
半。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會”,恰逢;“贊畫”,輔佐謀劃;“機會”,事物的關鍵、要害。
⑵“行在”,皇上所在地;“渠首”,強盜首領;“問”,追究。
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由題干中的“在建昌軍任上''”得到百姓的歌頌“,可確定答題區間為“知建昌軍……田里歌誦”
這部分內容。
結合“寬賦斂”“恤寡弱”分析,可概括為在治民方面:放寬賦稅,撫恤勢孤力小的百姓。結合
“汰贓濫”分析,可概括為在治吏方面:清除貪官冗官。
結合“訓戍兵,擇兵官”分析,可概括為在治軍方面:訓練守衛士卒,選拔軍官。
參考譯文:
徐鹿卿,字德夫,隆興豐城人。廣泛地通曉經史,調任南安軍學教授。在此之前周敦頤、
程巍和他弟弟程頤都在這里講學,徐鹿卿闡明他們的教義,從此儒家經義之學重新倡明。辟
舉為福建安撫司干辦公事。恰逢汀州、邵州盜賊興起,徐鹿卿輔佐謀劃準備防御,往往切中
要害。躲避盜賊的人進入城中,(徐鹿卿)想方設法救濟,救活了很多人。適逢國都起火,
徐鹿卿應對詔書上密封奏章,論說陰氣積累到極點,其征兆是起火,指說(皇上)被寵愛的
人迷惑、沉溺于宴請私親、任用小人三件事尤其懇切直率。因遭母喪離職。(皇上)詔令(徐
鹿卿)服喪期滿前往樞密院稟報議事。已故丞相之子憑借集英殿修撰(的身份)享受俸祿,
又依傍司農少卿的俸糧,徐鹿卿說:“為什么因為一個人破壞原先的法令制度。”堅持認為
不行。升遷國子監主薄。(徐鹿卿)入朝奏對,陳述六件事,說:“清除一切陋習以興起功
業,昭明獎罰來收回屬于君主的權力,清理朝位班序來積聚真才,重視邊防來捍衛城邑,以
閩、越水軍來防衛海上,集中東南全部力量來守衛長江。”皇上全都贊許并采納。改任樞密
院編修官,權攝右司,輔佐謀劃兩府(的事務),通達且遵守法令,恰逢正字王邁等人因為
論說事情被貶黜,徐鹿卿用詩相贈,言官一并彈劾了他們,太學學生們作《四賢詩》。(徐鹿
卿)任建昌軍知軍,還沒有上任,崇教和鐵城的百姓結怨交戰,徐鹿卿急速寫信告誡他們,
百姓停戰聽令。到任以后,就放寬賦稅,清除貪官冗官,撫恤勢孤力小的百姓,訓練守衛士
兵,挑選軍官,治理政績為人信服,百姓歌頌。督府強行征收額外的秋苗稅,建昌是大米五
千斛。徐鹿卿爭辯說:“知州可以辭去,糧食不可以得到。”百姓擔心失去徐鹿卿,請求繳
納稅收來完成指令。徐鹿卿說:“百姓替知州考慮是很好。難道知州不替百姓著想嗎?”終
于爭取得以免稅。(徐鹿卿)被召令奔赴皇上所在地,將要動身,強盜在南豐起事,他抓捕
并斬殺強盜首領二十人,其余強盜都不追究。徐鹿卿又指出當時多人任宰相的弊害。宰相用
動聽的話勸誘徐鹿卿,(徐鹿卿)退下后對別人說:“這是牢籠,我不能做宰相的家臣。”
當年饑荒嚴重,人吃人,(徐鹿卿)于是拿出本司儲存的三千多石大米減少一半價錢出售,
并減少抵當庫的利息,拿出一萬七千緡錢給貧民,救活的有幾百人。升任禮部侍郎。(徐鹿
卿)屢次上疏請求退休,授寶章閣待制、寧國府知府,告老退休的疏章遞上去五次,沒有得
到允許,提舉鴻禧觀,于是退休,晉升華文閣待制。去世,遺表奏上,贈四級官。
6.D7.B8.A
9.(1)丞相史嵩之因父親去世回家,(守喪期未滿)皇上下令重新起用,朝廷內外沒有人敢
勸諫,只有學校向朝廷極力爭辯。
(2)每草擬檄文時,寫到國家深可憂慮的地方,總是停筆流淚。寫成后隨即毀掉書稿,即
使是子侄輩的也沒有人知道。
10.①除暴安良。徐元杰擔任南劍州知州時,擒拿盜賊首領八人并將其斬首,使一方安定。
②善于教化。他親自為諸生演講,因矛盾上訴官府者,他以理教化,百姓大都心悅誠服。③
體恤民眾。納青苗稅聽任百姓自報,州人感念他的恩德。
【解析】
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是:杜范入朝為相后,(徐元杰)又被邀請參議軍國大事。他上書建言朝廷不止幾十次,
上書所涉及到的都是朝廷大政,邊境遠慮等事務。
“入相”是入朝為宰相的意思,主語是“杜范”,中間不宜斷開。排除BC。
“無慮”是不計慮,大約,大概的意思,作“數十”的狀語,不宜斷開。排除AC。
故選D。
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及重點詞的含義的能力。
A.句意:他建議皇子趙肱應被立為(宋寧宗的)養子且應早被立為太子。/明天早晨不能不
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
B.“謁告,文中指辭去官職”錯誤,"謁告”是請假的意思。
C.正確。
D.“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的“疾”:痛恨,痛心。句意:因為突然生病請假。/屈原痛心懷王不
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
故選B。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先后曾拜陳文蔚、真德秀、朱熹為師”錯誤。原文“聞陳文蔚講書鉛山,實朱熹門人,往
師之”,陳文蔚是朱嘉門人,在鉛山講書,徐元杰前往拜他為師。徐元杰沒有拜朱熹為師。
故選Ao
9.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丁父憂”,遭逢父喪;“中外”,古今異義,朝廷內外;“叩閽”,叩擊宮門,指官吏、
百姓到朝廷訴冤。
(2)“閣”,通假字,通“擱”,放下;“就”,完成、寫成。“雖”,即使。
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會峽陽寇作,擒渠魁八人斬之,余釋不問。父老或相語曰:‘侯不來,我輩魚肉矣面對峽
陽寇賊,活捉了八個首領并殺了他們。父老百姓對他感恩,他救民于水火,使一方安定。可
概括為:除暴安良。徐元杰擔任南劍州知州時,擒拿盜賊首領八人并將其斬首,使一方安定。
“郡有延平書院,率郡博士會諸生親為講說。民訟,率呼至以理化誨,多感悅而去'’郡中有廷
平書院,徐元杰率領郡中博士,把諸生集合起來,親自為他們講學。民眾訴訟,他都叫到跟
前以理教導,百姓大都受到感動,高興地離開。親自授課講學,教化百姓,以理服人。可概
括為:善于教化。他親自為諸生演講,因矛盾上訴官府者,他以理教化,百姓大都心悅誠服。
“輸苗聽其自概,闔郡德之。”納青苗稅聽任百姓自報,州人感念他的恩德。體恤百姓的艱辛。
可概括為:體恤民眾。納青苗稅聽任百姓自報,州人感念他的恩德。
參考譯文:
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饒人。自幼聰穎悟性高,讀書每天數千言,常常能靜心思考,
深入研究。聽說陳文蔚在鉛山講學,陳文蔚實際上是朱嘉門人,徐元杰便前去拜他為師。后
又以真德秀為師。紹定五年,考中進士。嘉熙二年,被朝廷征召為秘書省正字,升遷為校書
郎。他建議皇子趙肱應被立為(宋寧宗的)養子且應早被立為太子,請求早定大計。當時諫
官蔣覘正極力反對皇子趙肱早立為養子的建議,于是徐元杰極力請求外調,皇上不答應,他
就請假回家。嘉熙三年,升任為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他因為生病辭去了官職。派他到安吉
州做知州,他也辭官不做。皇上召他到自己身邊奏事,他推辭得更堅決。淳祜元年,徐元杰
被差遣到南劍州做知州。恰逢峽陽寇賊大作,他活捉了八個首領并殺了他們,其余的都釋放
而不予追究。父老百姓有的對他說:“您不來,我們這些人都要變成(任人宰割的)魚和肉
了。”郡中有廷平書院,徐元杰率領郡中博士,把諸生集合起來,親自為他們講學。民眾訴
訟,他都叫到眼前以理教導,百姓大都受到感動,高興她離開。納青苗稅聽任百姓自報,州
人感念他的恩德。(徐元杰)因母親去世而離職,眾人攔在路上跪著挽留。守喪期滿后,被
授予侍左郎官。他認為對敵對國家和外來災患,要以國家為中心。又上書說皇帝出行錢塘,
不應該崇尚驕奢的生活,應該抑制浮華崇尚質樸。他兼任崇政殿說書一職,每次進殿講說,
一定先按期齋戒。丞相史嵩之因父親去世回家,(守喪期未滿)皇上下令重新起用,朝廷內
外沒有人敢勸諫,只有學校向朝廷極力爭辯。當時正好輪到徐元杰陳述政見,他上言道:“我
前一天為圣上講論經史,有幸承受圣問,對于重新起用大臣史嵩之一事,我認為皇上下達命
令過于輕率,大臣們都說圣上的詔令不可能被勸阻。(我認為)陛下應該盡到陛下的禮節,
大臣應該盡到大臣的禮節,家庭的變化,(人臣應該)盡哀盡悲,禮儀制度自有常態。自從
聽說朝廷有起復大臣的命令,雖然不知道他如何避就,(但)凡是有父母之心的人沒有誰不
失聲痛哭的,為什么會這樣?只不過是為陛下愛惜百姓,為大臣愛惜名節罷了。”徐元杰的
奏疏傳出后,朝廷內外傳誦,皇上也知道他為人忠誠豁亮,常常在閑談中隨口問他天下的大
事,徐元杰則在筵席上更(嚴肅詳盡地)申述自己先前的建議。不久,夜降御筆罷黜四不才
臺諫,于是起復的命令就被擱置了。杜范入朝為相后,(徐元杰)又被邀請參議軍國大事。
他上書建言朝廷不止幾十次,上書所涉及到的都是朝廷大政,邊境遠慮等事務。每草擬檄文
時,寫到國家深可憂慮的地方,總是停筆流淚。寫成后隨即毀掉書稿,即使是子侄輩的也沒
有人知道。六月初一,徐元杰輪值為皇上侍講,因為突然生病請假。特授工部侍郎,隨即請
求辭去官職,下詔轉一官退休。夜里四更時。于是去世。消息傳來,國人都感到悲傷。皇帝
追念不已,賜給他的家人五百畝官田,五千緡錢。賜謚號“忠愍”。
11.D12.B13.B
14.(1)趙國人把他舉薦給趙國國相趙午,趙午把有關他的情況匯報到趙王張敖那里,趙王
讓他做了郎中。
(2)魯王喜歡打獵,田叔經常跟隨進入狩獵的苑囿,魯王總是要他到館舍中休息,田叔就
走出苑囿,常常在苑外露天而坐等待魯王。
15.①忠心事主,冒死辨冤;
②秉公直言,為孟舒辯污正名;
③以退為進,為民做主;
④考慮周全,規勸魯王用心良苦。
【解析】
1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正好遇上陳稀反叛,高祖前去討伐,路過趙國,趙王親自端著食案進獻食物,禮節非
常恭順,漢高祖卻傲慢地平伸開兩條腿坐著大罵他。當時趙午等幾十人都為此發怒,對趙王
說。
“高祖”是"往誅之''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
“趙王”,主語,“進”謂語,“食”,賓語,主謂賓齊全,結構完整,前后斷開,排除B。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J“殺,則主要用于殺有罪,殺不仁者”錯誤。殺就是普通的殺,有罪無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戰略投資與風險評估方式試題及答案
- 法學概論考試中的選擇題技巧與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的歷史與發展及試題
- 軟件設計師備考常見問題將解答試題及答案
- 加強公司財務內控的工作計劃
- 隨州市隨縣事業單位2025年統一公開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硬件接口設計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考試知識體系建立:試題及答案
- 分布式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能力測試試題及答案
- 重要信息處理軟件試題及答案參考
- 空防安全威脅應對措施與異常行為識別基礎
- GB 20052-2020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Introduction-to-MedDRA-M教學講解課件
- 有源醫療器械產品有效期驗證報告2019
- 訴訟材料接收表
- 機動車駕駛員體檢表
- 新技術新項目匯報課件
- 各級醫療機構醫院發熱門診設置管理規范
- 思想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
- 蒙牛冰淇淋經銷商管理制度
- ASTM B465-20 銅鐵合金板、薄板、帶材和軋制棒材的標準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